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甘肃省通渭县鸡川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人教版必修二)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在影视作品中,人们经常把皇帝称为“陛下”,“陛下”本来是指宫殿的台阶,又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陛”的两侧有近臣持兵刃站列,以防不测,群臣不能直接对皇帝说话,而要由站在“陛下”的侍卫转达。“陛下”称谓的由来从本质上反映了A.专制皇权不容逾越 B.皇帝安危国之大事 C.封建等级制度森严
2、D.皇帝显示自己威风2仔细观察右图所示邮票,判断它的发行日期最可能是A1931年 B1936年 C1938年 D1946年3刘瑜在民主的细节中说道“如果我是美国人,很可能不会去给大大小小的选举投票。这倒不是说我这个人政治冷漠,没有公民责任心,而是我觉得,其实选举谁都差不多。”他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主要是基于美国A两党的意见趋于一致 B分权与制衡的运行机制C国民的民主素质比较高 D所谓选举,不过就是做戏4全球通史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
3、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结果是A出现两个政权并存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C实现工业化 D成立人民委员会5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欧盟成立,俄罗斯走出低谷。东方巨龙腾飞,不结盟运动组织不断壮大。”结合以上史实,我们可以判断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征是A.大国力量保持均衡 B群雄并起C“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 D军事政治集团不断涌现6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图一 图二A.铁力牛耕的出现 B.耕犁技术的成熟C.精耕细作的开始 D.单位亩产量提高72009年6月,海内外人士在湖南举行公祭炎帝大典。相传炎帝“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这里的
4、“耒耜”是指A生产工具 B作战武器 C生活用具 D祭坛礼器8A棉纺织业B麻纺织业C造纸业D丝织业9“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材料描绘的是A汉都长安 B隋朝洛阳 C唐都长安 D宋都东京10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被评为全国“2006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下图所列物品不可能由该墓葬出土的是A B C D11 17001830年间,广州白银流入的净数约1亿英镑,其中绝大部分来自英国。这一时期英国对华贸易主要是A以鸦片换取白银 B以鸦片换取丝茶 C以白银换取丝茶 D以白银换取棉布12 1886年以前,茶叶、丝是中国主要的出口商品。此后,豆类、草编、花生
5、、桐油、猪鬃等商品出口数量日益增加。这说明19世纪末的中国A小农经济的生命力十分顽强 B社会生产力有较大提高C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资本主义经济缓慢起步13右图是天津著名雕塑家景育民创作的雕塑作品记忆的残片坐落在上海世博会江南广场。该作品穿越时空岁月去追思与怀想中国民族工业以及近代中国的文明发展历程。中国近代民族工业首先在上海、天津、广州等沿海地区出现的原因是这些地区较早遭受西方列强入侵 交通便利,利于对外交往 清政府实行了特殊优惠政策 封建自然经济较早解体A B C D14下图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图中的1为动力,2为阻力,其中21的情况出现于 1 2民 族 资 本主
6、义 A甲午战争后 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C南京国民政府前期 D人民解放战争期间1519世纪60年代,方举赞投资200元,在上海虹口创办了发昌机器厂,70年代,该厂有了较大发展,80年代因受外商排挤而日趋衰落,到90年代终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发昌机器厂的兴衰说明了A近代民族工业只在19世纪获得发展空间B中外合资才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唯一途径C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昙花一现D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剥削直接威胁民族工业的生存16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A电报业 B大众报业 C铁路交通业 D
7、轮船航运业17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3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A唐胥铁路开通 B街上路人互行脱帽鞠躬礼C申报上刊登北伐的消息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的演说18辛亥革命时期,中国不可能存在的现象是A发送电报 B观看有声电影 C拨打电话 D乘坐火车旅游19徐志摩在一首诗中写道:“匆匆匆!催催催!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叶道水,一条桥,一枝橹声。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诗人在这首诗中描写的交通工具应该是 A公共汽车 B飞机 C火车 D轮船20(2010海南单科)与1952年相比,1957年我国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210,
8、消费资料的生产增长83,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35.5提高到45。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A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 B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C工农业生产比例协调 D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21(2010梅州第二次模拟考试)“小商小贩等戴了资本家帽子,拿了很少定息的,可以摘掉帽子,取消定息,加入工会。”材料反映的现象最可能发生于A1950年1952年 B1953年1956年C1967年1978年 D1992年1997年22(2010宿州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某班学生讨论下面大跃进时期的两幅宣传画时,形成这样四种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有是左倾错误在经济建设上的体现 违背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
9、用 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A B C D23在1978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的社论中提出:“这是一个必须认真汲取的历史教训。决定从明年起,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 上来。这是我们党在进行新长征中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文中空白处应填充的内容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B经济建设和文化革命方面C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4邓小平曾将一张飞乐音响公司股票作为礼物赠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范尔霖。依据下图中的信息判断,当时的中国已经出现了股份制企业 开始建立股票交易市场 初步形成市场经济体制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A. B. C. D.25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为了
10、更快、更好地发展农业,党和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下列对图所反映的农村改革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农民可以自主安排生产B农民可以随意处理土地C适应了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D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其中26题12分,27题10分,28题9分,29题9分,30题10分,共50分。26明清时期,我国经济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万历二十一年(1601年),江苏巡抚曹时聘因苏州民变上疏皇帝,内中提到“吴民生齿最繁,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臣所睹记,染坊罢而染工散
11、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一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苏州哪些历史现象?“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这些人靠什么生活?(4分)(2)我国明清时期在手工业和商业方面还出现了哪些新特点?(4分)(3)明清时期对内、对外采取怎样的商业政策?实施这些政策的后果如何?(4分)27城市的兴起与发展,以及城乡的统筹协调,与人类文明的变迁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周代礼制规定:在都城中,“市四面有门,每日市门开市中惟民乃得入,凡公卿大夫有爵位及士者皆不得入,入则有罚。”乾隆年间,一位朝鲜使者在游逛北京庙市时,发现内阁学士崧贵拿着银子与商人侃价,不由“大骇之”。一
12、位英国人则在游记中写道,北京皇城以东的地区,“街道上的房子绝大部分是商店”。19世纪以来,今天中国的著名都市逐渐涌现。第一等级的大都会是上海,独自一级无与伦比。上海原是一海隅县城,因缘时会,竟一跃而握中国都市牛耳。(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周代城市商业和清代城市商业的区别。(4分)(2)结合所学,分析上海成为近代中国最繁华都市的历史条件。(6分)2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人民公社)将经济水平各不相同的农业社的财产无条件地全部上缴公社,由公社统一核算和调拨;将社员自留地以至生产工具等收归集体所有公社化之初,在一些地方的公社中一度按人供给口粮,进而实行吃饭不要钱把公社劳动力按军队编制组成班、
13、排、连、营、团等单位,公社可以统一指挥调动。这实际上是对劳动力的无偿调拨。 张岂之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材料二 1982年12月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要改变农村政社合一体制,设立乡政权,设立村民委员会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根据宪法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83年10月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至此,原来作为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的人民公社被撤销,相应地建立乡、镇政府作为基层政权;人民公社时代作为村级行政机构的生产大队也被撤销,代之以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村民委员会,负责办理本村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人民公社体制的主要弊端
14、。(3分)(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决定在农村撤社设乡的原因,这一举措起到了怎样的作用?(6分)29新时期的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对此,学术界和政府各部门均进行了“改革开放30年回眸”研讨和纪念活动。请你对下述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材料一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表(编者设计)措施典型代表意义建立经济特区深圳特区、珠海特区等开放沿海港口城市有力地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活力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经济开放区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材料二 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到24.95万亿
15、元,年均实际增长9.8%,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增加到13786元,实际增长6.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实际增长6.3倍;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1400多万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实际使用外资额累计近10000亿美元。摘自胡锦涛2008年12月30年来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演讲稿材料三 有专家指出:“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入世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近三十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
16、,每一步都没有落空。”请回答:(1)材料一表格出现残损,你认为其中三格(已标明数字序号)的内容应该是什么?(3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30年来中国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3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30年来引领中国人民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三个历史节奏。(3分)30在中国举办世博会,早在清末就是一批率先睁眼“看世界”的仁人志士的一个梦。100年前,中华民族积贫积弱,内忧外患,梦想随一江春水东流去;100年后,中华民族走上了复兴之路,上海世博会让百年世博梦圆成真。阅读下列材料:1911年以前,全国共出版中文报刊1753种,其中460种是在上海出版的。这些报
17、刊有日报,有周刊,旬刊,月刊,季刊;以内容论,有综合性的,有专门性的,如宗教报刊,科技刊物,妇女刊物,儿童刊物;以文体论,有文言文的,有白话文的,还有图文结合的画报。这一时期,在中国境内共出版过136种外文报刊,其中54种由上海出版,英、日、法、德、葡、俄等多种外文报刊均有。有些报刊是纯地方性的,更多的是全国性的。请回答:(1)据材料,概括近代上海报刊发展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海报刊业发展的原因。(7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海报刊业发展的影响。(3分)2014年鸡川中学第二次月考试题答案(人教必修2)历 史 参 考 答 案1A【解析】注意关键词“本质上”。从材料来看,“陛下”实质上
18、是皇权至上的体现。2C【解析】由图中的晋察冀即可判断。晋察冀是抗战时期八路军建立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3B【解析】本题最大的迷惑是A项,不同的政党代表着不同的利益集团,故A项可以排除。依据材料“选举谁都差不多”,结合美国民主政治的特点可知B项为正确答案。4D 【解析】A、B两项是二月革命的成果,C项是斯大林体制的积极影响。5C【解析】目前,世界政治格局中存在着几个主要力量中心,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日本、俄罗斯、中国、欧盟等国家和国家联盟是多极格局中的重要力量。6B【解析】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出现了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已经开始,由此排除A、C两项
19、;两幅图片反映的是生产工具的不断进步,不能直接反映单位亩产量提高;图一反映的是汉代的二牛一人的犁耕法,图二反映的是唐代的曲辕犁。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故正确答案为B项。7A【解析】耒耜是原始农业阶段的主要农耕工具。耒为木制的双齿掘土工具;耜为木制的铲状耕田工具。8D【解析】从图片中的“桑”字可知是丝织业。9D【解析】宋以前,市在经营时间上有严格限制,材料中提及“民家争占酒楼玩月”说明经营时间上不再受限制,出现夜市。故最可能是宋朝的事。10C【解析】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元代,故C项不可能由六安双墩汉墓出土。11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前的中英贸易状况。17001830年
20、间,丝茶是我国出口贸易的主要商品,依据题干中的材料可知是白银大量流入,换取中国的丝茶。12C【解析】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需要大量原料,中国农产品大量出口,说明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13B【解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19世纪60-70年代首先在沿海地区出现。主要原因是较早遭受西方列强侵略,封建自然经济解体较早,解体程度深;交通便利;劳动力充足;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基础好。说法错误,清政府对民族工业的发展设置了重重障碍,直到甲午战后,才稍有放松。14D【解析】21说明了民族资本主义面临破产的境地,结合选项可知为解放战争期间。15D【解析】由8090年代发昌机器厂衰落直至被
21、吞并的命运可知近代中国,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一大障碍是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剥削。16A【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了信息交流的快捷,故A项为正确答案。17B【解析】本题考查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解答时注意题干中的时间信息“1913年”。唐胥铁路开通于1881年;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1918年,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中华民国初年,正式废除了跪拜、作揖等礼节,代之以鞠躬、握手。18B【解析】1927年以前,电影虽然诞生,但都是无声电影,处于默片时代。1931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摄制完成。19C【解析】从材料信息“是车轮还是光阴”可供选择的是汽车和火车,但依据材料信息“匆匆匆!催催催!”,可以
22、判断是对火车的描述。20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进行解答。生产资料增长210%,消费资料生产增长83%,生产资料增速高于消费资料增速,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加大,改变了建国初期,重工业发展缓慢的形势,工业结构得到改善。21B【解析】从“小商小贩等戴了资本家帽子”、“可以摘掉帽子”和“加入工会”中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因此是1953年至1956年。22C【解析】1958年社会主义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党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愿望。在探索中对国情认识不足,夸大了主观能动性,急于求成,给社会主义
23、建设带来严重困难。也是左倾错误在经济建设上的体现,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23C【解析】根据时间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24B【解析】注意股票下面的时间1984年。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84年,它是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上市公司。“飞乐音响”由此载入了中国股份制改革的史册,故正确。建立股票交易市场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排除。中国初步形成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十四大之后,排除。1984年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正确。25B【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没有所有权。故B表述错误。26(1)人
24、口增长;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机工罢工;以出卖劳动力为生。(2)大量的农产品成为商品;在交通要冲兴起一大批工商业城市;私营工商业占主导地位;出现一些地域性的商帮。(3)政策:对内:重农抑商;对外:闭关锁国(或者海禁政策)。后果: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并没有完全遏制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但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成长,成为中国落后于世界的重要原因之一。【解析】第(1)问,材料反映的是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萌芽的本质特征是雇佣和被雇佣关系,据此回答相关内容。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归纳。第(3)问,联系中国和西方不同的发展趋向说明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消极影响。27(1)周代商业
25、有地点的限制,清代商业区与居民区不分;周代禁止社会上层人物进入市中交易,清代贵族官员可以入市交易。(2)上海是近代最早一批通商口岸,得风气之先(外商企业、西方思想等);洋务派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等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最早在上海等地兴起。【解析】第(1)问,材料“市四面有门,每日市门开市中惟民乃得入,凡公卿大夫有爵位及士者皆不得入,入则有罚。”大意是:市场四面都有门,每天市场开门允许买卖市场中只有普通百姓才能进入,凡是公卿大夫有爵位或者士阶层都不能进入,有进入的要受到处罚。两则材料中可以分析出市场地点从有限制到无限制;入市人员有阶层限制到无限制。第(2)问,上海开放最早南京条约五
26、口之一;洋务派在上海创办了一批军事、民用工业;民族资产阶级上海创办了一批民族工业;也可结合上海地理位置、港口优势等进行回答。28(1)弊端:生产资料高度公有化,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经营管理上高度集中。(2)原因: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农业生产的发展;当时农村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农村普遍推行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解析】第(1)问,从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分配方式和经营管理方式等方面归纳。第(2)问,结合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分析在农村撤社设乡的原因;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等方面说明其
27、作用。29(1)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宁波、温州。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2)国内生产总值大幅增长,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92年,中共十四大,做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解析】第(1)问,结合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答。第(2)问,从国内生产总值、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外汇储备等角度加以归纳。第(3)问,依据材料提供的信息作答。30(1)数量多;品种丰富;语种多;发行范围广。鸦片战争后开埠通商较早;西方思想文化传人较早;近代经济发展起步早。(2)丰富了人们的信息和知识来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解析】第(1)问,上海报刊业的发展,与上海最早开埠通商,西方思想文化传入和工业化起步早有关。第(2)问,报刊业的发展又为思想文化的发展和近代化进程起了推动作用。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