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过程】必修二讲述的是经济史,我们所学习的经济史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对外贸易以及经济政策、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等几方面,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他们的总体特征、发展原因、表现以及影响。大家翻开目录,我们可以看到这一单元讲的就是中国古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和经济制度。我们中国有一句古话,叫“民以食为天”,我们人生活着,必是先有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更高级的活动,而农业呢,就是我们人类的衣食之源。中国农业历史悠久,我们国家至今仍然是农业大国,那农业都包括什么呢?【导课】农业包括:作物栽培(种植业):采集培植“五谷
2、丰登”牲畜养殖(畜牧业):狩猎驯化“六畜兴旺”Q有没有同学知道这都是什么?稻、麦、豆都是我们现在所常见的,稻就是大米,麦子是用来做面粉的。黍和稷,是古代常见的作物。黍即大黄米,待客的细粮,稷是黍的一个变种,但黍有粘性,稷没有粘性。六畜都是我们平时常见的:猪、马、牛、羊、狗、鸡。我们看历史纵横中所讲的,我国最早饲养的家畜就有了狗、猪、鸡、水牛、猪。五谷六畜基本上在我国古代就有了。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中国古代发达的农业。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说到中国农业的起源,就不得不提一个人,大家知不知道是谁?神农氏。传说神农尝百草,找到了适合人们食用的谷物和药材,但采摘时存在危险,因此神农氏创造了耒耜,教
3、人们种谷物,他被后人尊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Q神话传说中不乏夸大之词,但它是我们了解过去历史的途径之一,那我们要用什么方法来求证呢?考古发掘。这幅图是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炭化稻谷,距今约六七千年左右。从神话和考古发掘来相互印证,历史学家证实了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起源时间距今一万年左右,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农业已经相当发达,自成体系,形成南稻北粟的分布格局。Q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什么?刀耕火种。刀耕火种就是古人们先用石刀、石斧等工具伐木,晒干之后用火焚烧,利用地表的草木灰做肥料,然后在用石犁翻土播种。刀耕火种这种粗狂的方式,耕种一两年后,地力下降,不得不迁徙。农作物也就是我们刚刚讲的南稻
4、北粟。这就是刀耕火种的情景。这是石斧、石犁,都比较粗糙。随后耒耜出现,耒,一根削尖的木棒,后发展为双尖的木叉,是最早的松土工具。耜:在耒的下端安上一个这样的平板,有木质、石质和骨质,类似于现在的铁铲。耒耜发明,就利于翻土,提高了效率,但此时还是缺乏施肥、灌溉技术,地力在种植后仍得不到恢复,仍需迁徙。Q进入到文明社会,商周时期,青铜农具出现了。但这个时候青铜农具并不是广泛运用的。因为此时青铜仍比较珍贵的,主要用于礼乐、祭祀,只有奴隶主贵族才有权享用。所以此时耒耜和石器的农具仍是主要的工具。这一点大家要注意。但是此时有了一个重要的进步,就是耕作技术有了长足进步,从之前的刀耕火种,人们已经开始渐渐学
5、会施肥、灌溉、治虫等技术,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农作物种类增多,我们之前所说的五谷逐渐出现,土地已可以连续耕种,人们开始由频繁的迁移生活向定居生活过渡。生产工具耕作技术农作物生活方式原始社会石刀、石斧、石犁刀耕火种水稻、粟频繁迁徙商、西周耒耜、石锄、少量青铜农具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肥和治虫粟、稻、黍、稷、麦、桑、麻等等走向定居Q思考一个问题:人们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关键是解决了什么问题?土地连续耕种。Q为什么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施肥、灌溉技术的掌握和提高、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等。而生产工具是生产力的关键,因此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提高。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传统农业
6、的主要特点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原因。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他是怎么“精耕细作”的。(主要分为四个方面:生产工具的完善、耕作技术的进步、耕作制度的改变,以及水利灌溉的兴修)1、生产工具(铁犁牛耕)方面(1)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开始出现并逐渐得到推广。这是当时的一些铁农具,这是河南出土的战国铁犁,铁犁的特点是只能松土、破土,不能翻土作垄。这是考古出土的穿有鼻环的牛尊,牛耕的使用,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鼻环就体现了牛耕的普及,通过鼻环栓牛。畜(chu)力就取代了人力,再加上铁农具坚硬锋利,便于开辟荒地,出现了大量私田,这也是井田制瓦解重要原因。铁器和牛耕
7、的使用和最广,是此时期的一个重点。(2)西汉发明耦犁、犁壁和耧车;隋唐时发明了曲辕犁。这是陕西出土的牛耕图,这就是耦犁,这时期是直辕。最初的时候需要两头牛牵引,三个人驾驭。到西汉后期,出现了二牛一人耕牛法,省去了牵牛的人力。这是耧车,用于播种,种子通过管道播下,使开沟下种和覆盖任务可以同时完成,同时可播三行,加快播种速度。耧车是近代条播机的雏形。(3)这是隋唐时期的曲辕犁。这种犁将直辕改成曲辕,犁架变小变轻,一是省力,二灵便,便于转弯;三增装犁箭和犁评,可以调节翻耕深浅。犁壁,是在西汉时出现的,使铁犁可以朝着同一个方向翻土、碎土。曲辕犁的出现,标志我国耕犁的定型,此后一直为后世沿用。2、 耕作
8、技术方面(1)耕作方法。春秋战国时期,采用能防风抗旱的垄作法。到西汉时,赵过将垄作法发展为代田法。垄作法就是先把田地开成一条条垄和沟,在沟里种庄稼。代田法是垄作法的发展。第一年把庄稼种在沟里,出苗后,逐渐把垄上的草和土培到苗根上。第二年在原来的垄上,再如法开沟栽种。这是一种合理利用地力、保苗抗旱的栽培方法。但不足之处是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到魏晋南北朝时,北方旱地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则采用耕耙技术。这是一种精耕细作技术。耕田之后,用铁齿耙碎土,耱就是平整耕地。通过耙耱,在地面上形成一层松软的土层,能减少土地中水分的蒸发,起到抗旱的作用。这种技术一直沿用至今。3、 耕作制度方面:两汉的耕作制度是一
9、年一熟,随着技术的成熟、经济发展,宋朝以后江南地区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更南方甚至还形成一年三熟制。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引申】经济重心南移的问题(板书)。我国古代社会是农业社会,因此,经济重心的转移主要表现为农业重心的转移。我们看之前所说的垄作法、代田法、耕耙耱技术等等,都提到了抗旱;看耕作制度这一栏,我们都知道南方地区有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有很重要的原因是它的自然因素,那么为什么在宋之前却没有出现呢?这就是由于经济重心南移的问题。在唐代以前,经济重心主要在北方,但南方经济也一直在发展,到安史之乱之后,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宋朝时,南移基本完成,南方就成了我国的经济重心。4、水利灌溉
10、技术方面(1)农业发展离不开水源,所以在古代,水利工程很被重视,我们所熟知的战国时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汉朝兴修了有漕渠、白渠和龙首渠。都江堰在四川,属于长江流域。(通过这个“鱼嘴”把岷江的水分流,分为内江和外江,一边用于分洪,一边用于灌溉,内江这边经过一个飞沙堰,将泥沙过滤,清净的江水从此进入,便于灌溉。)秦汉时期经济重心主要在关中地区,就是今天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这几个水利工程也主要在关中地区。渭河属于哪个流域?黄河流域。(2)灌溉工具也都得到不断的改进。有曹魏的翻车、唐朝的筒车、宋朝的高转筒车、明清时的风力水车。曹魏的翻车是一种机械提水工具,可以把低处的水引上高坡进行灌溉;唐朝的筒
11、车,就是这样一个大的轮子,利用水力自行旋转,轮子周围装着小竹筒,小筒从水中过就能装满水,随轮上升到最上面然后向下转的时候,筒口就会下倾,水就流入水槽,流入岸上农田。宋朝通过改进,发明了高转筒车,这种高转筒车能把水引到比以前更高的地方;明清时出现了风力水车,利用风力带动水车提水。这些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的进步,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我们通过生产工具、耕作技术、制度和水利灌溉来讲述了传统农业是如何精耕细作的,那我们想,我们传统农业的基本模式又是什么呢?小农经济。下面来看第三目【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先请大家来看几则材料:材料一:天仙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
12、雨,夫妻恩爱苦也甜。材料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悯农诗唐李绅很明显,这些材料讲述的就是我们的小农经济,Q那什么是小农经济呢?通过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它有哪些特点呢?(比如它的生产单位,生产规模,只有农业吗?)所谓小农经济,就是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的,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天仙配体现了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悯农中说“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没有了农业生产,农夫就饿死了,我们现在不种地,还可以去买来吃。这体现了什么?人们的生活主要靠农业生产。自给自足。】Q小农经济形成于什么时期?春秋战国时期。(Q为什么是春秋战国时期,它形成有哪些原因
13、?)商周时期,一切土地归国王所有。国王把王畿之外的土地和劳动力分封给同姓诸侯、功臣、先帝后代等,形成了井田制(那时候的耕地,十分规整,成方块状,形同井字,因此这种土地国有制度被称为“井田制。”),是分封制的经济基础。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大量的荒地被开垦出来,私田大量增加,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税。西周末期,王室衰微,周王和诸侯无法控制土地。加上战争导致人口锐减,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同时,为了富国强兵,各诸侯国纷纷变法,逐渐承认私田的合法性。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最终在各国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使劳动者有可能获得一定的土地
14、;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推广,又使劳动者有能力独立进行个体农耕,这样,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归根结底是生产力的发展。总结:(1)产生时间:春秋战国时期(2)产生原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3)特点: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精耕细作个体、分散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3、生产目的为生活和交税自给自足4、在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4)性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5)小农经济下的农民与商周时期的劳动者相比,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和牲畜等生产资料,劳动产品除缴纳赋税外可供自己支配。因此生产积极性高。小农经营规模很小,为了生存,在有限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促进农具的改进,有利于农业的精耕细作的发展。另一方面,以一家一户为单位,力量分散,抗灾能力弱;加上沉重的赋税和徭役,土地兼并等,小农生活也相当困难。(6)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