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匪我愆期 愆:拖延B以我贿迁 贿:财物C渐车帷裳 渐:逐步D夙兴夜寐 兴:起身【解析】C项“渐”,动词,溅湿,浸湿。【答案】C2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B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信誓旦旦,不思其反C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言既遂矣,至于暴矣D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解析】A项“以”,介词,把;连词,用来。B项“其”,都是代词,他。C项“至于”,动词,到达;就,表承接。D项“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答案】B3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遑启居,狁之故 遑:恐慌B彼路
2、斯何?君子之车 路:战车C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捷:胜利D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盬:休止【解析】A项“遑”的意思是“闲暇”。【答案】A4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B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夫晋,何厌之有C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取武阳所持图D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吾属今为之虏矣【解析】A项“止”,句尾语气词;动词,阻止。B项“之”,助词,的;宾语前置的标志。C项“所”,意思相同,都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D项“矣”,表陈述语气;表感叹语气。【答案】C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靡室靡家,狁之故三岁为妇,靡室劳矣B忧心烈烈,载饥
3、载渴既见复关,载笑载言C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女也不爽,士贰其行D戎车既驾,四牡业业言既遂矣,至于暴矣【解析】A项“靡”,都是“没有”的意思。B项“载”,都是动词词头,没有实在意义。C项“行”:从军远行;品行,德行。D项“既”,都表示“已经”的意思。【答案】C6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他当职员时对小丽还是一片真情,炒股发财后就二三其德,也和别的女子打得火热。B提及廉洁奉公,张厂长上任之初信誓旦旦,可没过一年便开始贪污公款。C灯光照耀下的T型台上,模特们在欢快的乐曲中搔首踟蹰,与服装的明快风格十分和谐。D王老师天不亮就辅导学生自习,晚上还要批改作业,真是夙兴夜寐啊!【解析】C项,“搔
4、首踟蹰”指心绪麻乱或有所想念时抓挠头、徘徊犹豫的样子。与句意不符。【答案】C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歌谣。“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祀时的乐歌。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D诗经全部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解析】D项,“全部都是四言诗”错,也有不是四言诗的,如伐檀,基本是五言。【
5、答案】D8名句默写。(1)女也不爽,_。士也罔极,二三其德。(2)_,隰则有泮。_,言笑晏晏。(3)昔我往矣,_。今我来思,_。【答案】(1)士贰其行(2)淇则有岸总角之宴(3)杨柳依依雨雪霏霏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1题。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注: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车前(草名),可食。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有:得到。掇:摘取、拾取。捋:成把地握取。袺:手持衣角盛物。襭: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9诗经常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_。【
6、解析】文学常识中的“诗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这三种诗歌类型以及“赋、比、兴”这三种表现方法。朱熹对“赋、比、兴”的解释是:“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例如长达1745字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除了开头两句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外,通篇全用“赋”,而叙述惟妙惟肖、出神入化,正如沈德潜所说:“淋淋漓漓,反反覆覆,杂述十数人口中语,而各肖其声音面目,岂非化工之笔!”(古诗源)。【答案】赋10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动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解析】诗经常见的表现技法就是“重章叠唱、反复咏叹”。本诗
7、中为了表现妇女们采摘“芣苢”的欢快劳动场面,采用的就是这种手法。分析原诗可以发现,该诗主要是通过变换动词来表现这种欢快场景的。【答案】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11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加以描述。【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考查形式比较灵活,主要是引发考生合理想象,描述出诗歌所描绘的画面。【答案】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阳光明媚的春日,平原旷野之上,三三五五的农家女子,沐着和煦的清风,一边欢欢喜喜地采襭着嫩绿的车前草,一边唱着“采采芣苢”的歌谣,余音袅袅,忽断忽续,那是怎样一幅令人心旷神
8、怡的景象啊!(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4题。无衣诗经秦风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12无衣每章都用“岂曰无衣”开头,有什么作用?【解析】这首诗三章,每章第一句都是反问语句,由这句引出两个“与子”句,使整章充满气势,给人以鼓励,让人思考在外敌入侵的情况下应该采取怎样的行动。【答案】意在引发士兵思考,面对强敌侵扰,激发士兵同仇敌忾的战斗热情和保家卫国的决心,然后作答,表现出了士兵的亲密无间,团结友爱。13“与子同仇”“与子偕作”“与子偕行”这三句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解
9、析】诗经常用重章复唱的手法,增加抒情性;每章中只替换个别字词,扩充诗歌的内容。要紧扣“同仇”“偕作”“偕行”分析是怎样一步步加深其情感的。【答案】每章最后一句,只更改个别字词,但内容上却有递进关系,充分表现了士兵们从同仇敌忾的激情到彼此招呼行动起来到大家一起出发上战场的慷慨激昂的斗志。14“无衣”本应怨恨,但这首诗却无怨恨之情,那么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谈谈你的理解。【解析】这首诗是一首慷慨激昂的战歌。【答案】表达了秦国战士团结一心、共御外侮的爱国情怀。(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清平乐张炎兰曰国香,为哲人出,不以色香自炫,乃得天之清者也。楚子不作,兰今安在?得见所南翁枝上数
10、笔,斯可矣。赋此以纪情事云。孤花一叶,比似前时别。烟水茫茫无处说,冷却西湖残月。贞芳只合深山,红尘了不相关。留得许多清影,幽香不到人间。注:所南翁:指宋末元初诗人、画家郑思肖,善画无根墨兰。宋亡后,隐居苏州,不仕。孤花:有的版本作“三花”。15词的上片是如何描写兰花的?请简要分析。【答案】上片分别从形和神两方面来描写兰花。前两句从画中墨兰的形态入手,写出此兰花和作者以往见到的兰花不同,突出了墨兰超凡脱俗的特点。后两句运用了拟人和映衬的手法,借“烟水茫茫”的环境来映衬墨兰“无处说”的孤独,借“西湖残月”的清冷来衬托墨兰的孤高寂寞。(从正、侧面描写,对比联想等角度合理分析,亦可)16这首词表达了作
11、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下片内容简要分析。【答案】下片写坚贞芳香的兰花只该生在深山,绝不与那混浊的尘世同流合污。即便在画上能留得住它的清影,它的幽香也不愿飘到人间。作者借对兰花的礼赞,既赞颂了郑思肖隐居不仕的坚贞气节,又表露了作者不慕流俗的高洁情怀。表达交流17将下段文字中加横线的部分改为以“儒家学者”为主要陈述对象的句子。诗经从一开始,尽管还没有赋予它以儒家经典的意义,人们还习惯地称它为“诗三百”,但它本来面目就逐步被儒家学者掩盖,断章取义,歪曲篡改,被拿去附会剥削阶级所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解析】本题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解答时应把被动句变为主动句,并注意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答案】儒家学者拿诗经去附会剥削阶级所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逐步掩盖了诗经的本来面目,对它断章取义,歪曲篡改。18下面是有关地下水污染的图片,请用一段话表述图中的内容,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允许出现数字,不得超过95个字。【解析】从图片来看,主要讲地下水污染的来源,表述的时候要注意大类和小类之间的关系,还要注意表述全面而重点突出。如先谈三大类,再谈每类中的具体污染来源。【答案】地下水污染来自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工业污染来自矿渣废液渗漏、工业废水排放和石油煤炭开采污染;农业污染来自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渗透;生活污染来自生活污水排放和垃圾填埋渗漏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