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单元形成性评价(四)(第四单元) (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21温州高一检测)2020年2月3日0时5分在四川成都市青白江区(北纬30.74度,东经104.46度)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21千米。据此,完成1、2题。1.关于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次地震,只有一个烈度B.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震级C.地震波是震源释放的能量波D.观测点到震源的垂直距离为震源深度2.该次地震震源所处位置位于()A.地壳B.地幔C.地核D.软流层【解析
2、】1选C,2选A。第1题,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距震中不同距离,烈度不同;从地表到震源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第2题,本次地震的震源深度21千米,位于大陆地壳。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灾害已成为影响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读“山地灾害过程图”,回答35题。 3.图中显示发生山地灾害的自然条件有()A.植被茂盛B.地势陡峻C.工程建设D.河流流经4.图中显示的自然灾害的关联性表现为()A.暴雨-崩塌-滑坡-泥石流B.暴雨-河流泛滥-泥石流-滑坡C.崩塌-滑坡-泥石流-暴雨D.暴雨-泥石流-崩塌-滑坡5.据图可判断()A.区域易发生涝渍灾害B.区域受流水侵蚀最强C.区域是泥石流物源区D.区域
3、经济损失最严重【解析】3选B,4选A,5选D。第3题,工程建设属于人为条件,与题干要求不符;植被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作用,因此植被茂盛的地区不易发生山地灾害;图中山地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均与地势陡峻有关;图中河流未流经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地,因此与山地灾害形成无关。第4题,从图示分析,暴雨引发崩塌,然后引发下面滑坡,导致山体破碎,形成泥石流;图中河流位于山麓地带,而泥石流、滑坡发生在山坡上,因此河流泛滥不会引发泥石流与滑坡。第5题,区域地势较高,坡度大,不易发生涝渍;区域坡度较小,流水侵蚀较弱;区域为泥石流输移区,而物源区在泥石流的形成区;而区域为居民点、公路和农田等,自然灾
4、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2021贺州高一检测)我国是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国家,虽然地质灾害危害很大,但人类可以采用相应的措施减轻灾害的损失。据此回答6、7题。6.下列关于我国地质灾害发生无关的因素是()A.我国位于大板块交界地区,地质作用强烈B.我国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且集中C.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不足D.我国是一个多山地国家且植被覆盖率较低7.下列属于影响我国的主要地质灾害的是()A.暴雨B.地震C.台风D.寒潮【解析】6选C,7选B。第6题,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不足,只能说抗震救灾能力不强,与地质灾害发生无关。第7题,通过学习可知,我国常见的气象灾
5、害和地质灾害分别是:干旱、洪涝、台风、寒潮、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暴雨、寒潮、台风属于气象灾害,地震属于地质灾害。 (2021衡水高一检测)地震是造成我国人员伤亡最大的自然灾害,掌握并选择正确的避震方法能有效降低人员伤亡。据此完成8、9题。8.下列室内避震方法,正确的有()在家里,可躲在床、桌子下在影剧院,应迅速离开剧院,到室外开阔空地在教室里,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处选择室内空间大的房间躲避A.B.C.D.9.有关室外避震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行驶的汽车上,应迅速下车躲避B.桥梁一般比较坚固,可以躲到桥底下C.在百货商场,选择结实的柜台或柱子边躲避D.高大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好,可以选择作为躲避
6、场所【解析】8选D,9选C。第8题,地震来临时,不同地点应选择不同的避震方式:在家里、教室里,如果不能立刻出去,应选择牢固的遮挡物“伏而待定”;在人数多的影剧院,不能盲目外出,以防踩踏,应躲在椅子下;室内避震应选择物体结实、有支撑的、易于形成三角空间且开间小的地方。第9题,在室外行驶的汽车上应等地震过后再下车,室外避震应避开高大的建筑物,更不应躲在桥下;在百货商场,选择结实的柜台或柱子边躲避。(2021苏州高一检测)某地遭遇暴雨导致部分道路被淹,无法通行,小李一家被困。通过查找资料,小李发现附近5千米范围内有四个应急避难场所,下图为“小李所在区域应急避难场所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
7、 10.以下哪个标识代表小李所查找的应急避难场所()11.以路程最短为原则,小李一家避开被淹道路前往的应急避难场所应该是 ()A.市民广场B.第一中学C.奥体中心D.森林公园【解析】10选B,11选C。第10题,本题主要考查应急避难场所标识。A是应急厕所标志,B是应急逃生场所标志,C是应急逃生通道标志,D是停车场标志。第11题,根据示意图可知,小李一家以路程最短为原则,再避开被淹道路前往的最近应急避难场所应该是奥体中心;小李一家如果去市民广场应急避难所,路程远且经过积水地区;如果去第一中学应急避难所,路程最近但路上有积水区;如果去森林公园应急避难所,路程远。【知识拓展】应急避难场所 应急避难场
8、所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一项灾民安置措施,是现代化城市用于民众躲避火灾、爆炸、洪水、地震、疫情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安全避难场所。一般分布在城郊区,一旦发生地震及其他灾害,市民可疏散到附近的紧急避难场所避险。应急避难所应在闲时利用微救应急逃生模拟平台宣传应急逃生知识,让应急避难所一处多用,提升市民防灾应急意识。下图为应急避难所标志。被美国国家地理誉为“世界建筑奇迹”的中国上海世茂深坑洲际酒店(如图),是世界首个建造在采石坑内的自然生态酒店,经过7年多的施工已于2018年11月正式营业。读图完成12、13题。12.上海深坑酒店所处“深坑”的由来是()A.陨石坑B.人工新开挖C.地陷D.废弃矿区13.
9、该深坑酒店可能要特别预防的自然灾害是()A.干旱、崩塌、寒潮B.雨涝、崩塌、地震C.滑坡、泥石流、火山D.干旱、寒潮、海啸【解析】12选D,13选B。第12题,中国上海世茂深坑洲际酒店是世界首个建造在采石坑内的自然生态酒店,上海深坑酒店所处“深坑”的由来是废弃矿区。第13题,该深坑酒店在采石坑内,干旱、寒潮、火山影响小,可能要特别预防的自然灾害是雨涝、崩塌、地震。(2021徐州高一检测)火灾是森林面积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自2019年9月以来的澳大利亚东部森林大火持续肆虐,是当地史上最严重的火灾。图一为美国宇航局地球观测站11月7日拍摄的山火烟雾扩散及周边区域的照片。图二为“澳大利亚不同地区最容
10、易发生火灾季节分布图”,读图完成14、15题。 14.图一所示区域容易发生火灾的季节是()A.春B.夏C.秋D.冬15.11月7日,防止悉尼附近地区森林大火蔓延的最佳做法是()A.疏散着火点西南方向的居民B.优先发布抢救野生动物预警C.及时实施当地的西水东调D.清伐着火点东侧的地表【解析】14选B,15选D。第14题,由材料可知,图示区域发生火灾位置在大分水岭东侧,澳大利亚东南部,结合右侧澳大利亚不同地区容易发生火灾季节分布图,图示区域附近火灾多发生在夏季,夏季气温高,持续高温,加之降水少,容易发生火灾。第15题,读图可知,图示区域烟雾飘向东北方向,在风力作用下,火势向东北方向蔓延,所以应疏散
11、着火点东北侧居民,清伐着火点东侧的地表;发布抢救野生动物预警不能防止大火蔓延;分水岭东侧水资源丰富,西侧降水少,不适宜实施,且及时实施西水东调需要较长时间。棉花遥感识别是棉花种植面积遥感估算的关键,下图是“我国北疆地区不同日期棉花光谱信息与其他作物光谱信息的曲线分析图”。图中前3个波段为可见光波段(分别为蓝波段、绿波段、红波段),第4波段为近红外线波段。读图完成16、17题。16.容易将棉花从其他作物中识别出来的最佳波段是()A.近红外波段B.绿波段C.红波段D.蓝波段17.根据图中信息及相关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北疆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棉花产区B.盛絮期比盛蕾期棉花反射率在13波段
12、明显降低C.6月份和9月份相比,棉花遥感识别最佳时期在6月份D.北疆地区发展棉花种植业的优势是耕地面积广,便于大规模的机械化操作【解析】16选A,17选B。第16题,根据图示:棉花盛絮期,第4波段(近红外波段)棉花的反射率与其他作物差别最大,最容易将棉花从其他作物中识别出来。第17题,根据图示可以推断得出:盛絮期棉花在1、2、3三个波段的反射率明显降低,在第4波段虽略有上升,但上升幅度较小(注意纵轴数值的不同),总体来说,盛絮期棉花反射率降低;南疆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9月份棉花遥感识别最佳时期;北疆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棉花种植。(2021太原高一检测)读下图,回答18、19题
13、。18.图中,某地高速公路一侧的坡面防护设施的主要功能是()A.挡风升温,防御寒潮B.减缓坡度,防御地震C.降低风速,防御台风D.加固坡面,防止滑坡19.我国西南地区滑坡、泥石流灾害比东南丘陵地区更为频繁多发的原因有 ()地壳运动更为强烈降水强度更大地形更为复杂崎岖植被覆盖率更高A.B.C.D.【解析】18选D,19选B。第18题,读图,该坡面位于高速公路一侧,通过工程措施加固,可以防止滑坡;该坡面防护设施无法抵御寒潮和地震;不明确该公路的位置,无法得知该地是否受台风的影响,且该坡面防护设施也无法防御台风。第19题,相比于东南丘陵而言,我国西南地区地处板块交界附近,地壳运动更为强烈,地表多松散
14、堆积物;同时,西南地区地形更为复杂崎岖,所以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我国西南地区和东南丘陵地区均属于季风气候,降水强度差异不大;植被覆盖率更高,则滑坡、泥石流灾害相对较少,与题干矛盾。近50年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锐减;湖泊消失了1 000多个。据此回答20、21题。20.湖泊面积大量减少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是()A.长江洪涝灾害减少B.生物物种增加C.加剧土壤盐碱化D.湖泊环境容量减小21.遏制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减少的主要措施有()扩大水田面积退耕还湖加强上游地区水土保持禁止在长江采沙A.B.C.D.【解析】20选D,21选B。第20题,湖泊面积减少造成的后果:湖泊环境容量减小,调
15、节长江水量的能力减弱,加剧了长江洪涝灾害的发展;调节气候作用减少;生物物种数量减少等。土地盐碱化加剧主要是由于不合理灌溉造成,湖泊面积减少对其影响不大;而且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丰沛,土地盐碱化不明显。第21题,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缩小主要是由于围湖造田和上游的植被破坏,故应加强中游地区的退田还湖和上游地区的植被保护。 读下面的景观图,完成22、23题。22.图示地理现象应是()A.滑坡B.泥石流C.崩塌D.塌陷23.造成该地理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岩石风化程度较高,易破碎植被覆盖度较低降水丰富,强度大人类建设梯田等活动的影响A.B.C.D.【解析】22选C,23选A。第22题,图示景观
16、显示,陡峻的山崖下有松散的堆积物,说明是从高处崩塌下来的。第23题,崩塌与岩层破碎、多松散物质有关,符合要求。 下图为东北某地区1965-2015年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比重变化图。完成24、25题。 24.监测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最为方便、快捷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RSB.GPSC.GISD.GNSS25.该地区()A.林地植被主要为亚寒带针叶林B.草地与水域组成了沼泽C.未利用地主要开发为建设用地D.农业用地总面积在增加【解析】24选A,25选D。第24题,监测该地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遥感(RS),能够拍摄遥感图像;全球定位系统(GPS),主要是定位、导航;地理信息系统(
17、GIS),能够分析、处理信息;GNSS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第25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该地位于东北地区,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草地不属于沼泽;结合图中信息判断,未利用地主要开发为耕地;据图可知,农业用地增加。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下图示意我国季风区某地诱发地质灾害的过程。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2分)(1)指出图示地质灾害的类型。(2)据图简析诱发地质灾害的原因。【解析】第(1)题,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聚落为扩大面积,将坡地挖开取平,使山坡变成了陡崖,破坏了山坡的支撑体,会出现崩塌;图中有山坡整体下滑的现象为滑坡;崩塌体与滑坡体汇入
18、河流可能会产生泥石流。答案:(1)滑坡、崩塌(泥石流)。(2)为了获得更多的土地,人为地大量挖掉山的斜坡;贴着陡直的山体修建房屋、道路等;自然斜坡被破坏后,扩大了发生滑坡、崩塌及泥石流的概率。【补偿训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碛湖是指冰川消退时,冰碛物形成的凹地,或冰碛物阻塞河床、冰川谷蓄水而成的湖泊。当不稳定冰体脱落入水后,冰碛湖可能溃决导致泥石流灾害。下图示意冰碛湖溃决。 (1)指出冰碛湖溃决灾害的特点。(2)分析冰碛湖溃决形成泥石流的原因。(3)为减轻冰碛湖溃决灾害提出合理措施。【解析】第(1)题,材料信息表明,当不稳定冰体脱落入水后,冰碛湖可能溃决导致泥石流灾害,由此可知,冰
19、碛湖溃决灾害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特点。第(2)题,冰碛湖溃决形成泥石流的原因应结合图中信息进行分析。图中显示,当不稳定冰体脱落入水后,冰体会挤压和冲击水面,形成涌浪,涌浪冲击不稳定的冰碛湖堤,导致湖岸溃决;图中显示,该冰碛湖位于近代冰川附近,海拔高、地势起伏大,冲出的洪水侵蚀力强,冰碛湖外围大大小小的沉积物多,几乎没有植被覆盖,因此洪水与大量地表碎屑物质混合形成泥石流。第(3)题,为减轻冰碛湖溃决灾害的合理措施应从湖堤、排水工程、监测、应急预案、防灾减灾意识等方面提出。为减轻冰碛湖溃决灾害,首先减少冰碛湖溃决可能性,可以加固冰碛湖堤防;修建疏排水工程,让溃决的洪水顺排水渠道流动,从而减少洪
20、水漫流对地表的侵蚀,从而减轻泥石流危害;利用科学技术,加强灾害监测和预报,及时了解可能发生的灾情,制定防灾减灾应急预案,从而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民众防灾减灾意识,从而减轻灾害的损失。答案:(1)突发性强;破坏力大。(2)不稳定冰体挤压和冲击水面,形成涌浪,导致冰碛湖溃决;冰碛湖所在地区通常海拔高、地势起伏大,导致溃决形成的洪水与地表碎屑物质混合形成泥石流。(3)利用科学技术,加强灾害监测和预报;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制定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民众防灾减灾意识;加固冰碛湖堤防,防止溃决;修建疏排水工程,减轻泥石流危害。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
21、问题。(10分)材料一下图是河西走廊略图。材料二杏为落叶乔木,地区适应性强,喜光、耐旱、抗寒,在解除自然休眠后,耐寒性显著降低。花期为3-4月,花先于叶开放。在甘肃,杏栽培历史悠久,分布极为广泛,种类繁多。(1)沙尘暴形成的必备条件包括:,强风和不稳定天气,说明春季沙尘暴对杏的危害。(2)从地形角度分别说明与乙、丙两地相比,甲地杏不易遭受冻害的原因。【解析】第(1)题,沙尘暴形成的必备条件包括水质沉积物(沙源)、强风和不稳定天气。春季是杏开花季节,且花先于叶开放,没有叶的保护,沙尘天气会使花更易受损,使结果率降低;沙尘天气易使杏遭受冻害,沙、土覆盖花朵,花成果率降低,影响杏的收成。第(2)题,
22、从图可知,与乙地相比,甲位于河谷的北坡,山的南坡,为阳坡,光照多,气温高,热量更充足;且处于西北风的背风坡,受冷空气的影响较弱;与丙地相比,甲海拔较高,冷空气不易在此堆积,低温冻害影响较小。答案:(1)沙源沙尘暴多发生在春季,春季正值花期和幼果期;受冷空气影响,易导致低温冻害;遭风害,大风易吹落花或果实;出现“沙尘暴”时,沙、土覆盖了花器,易导致杏减产甚至绝收。(2)与乙地相比,甲地处于阳坡,光照更充足,热量更丰富;甲地处于冬季西北风的背风坡,受冷空气影响小;与丙地相比,甲地海拔较高,冷空气不易堆积,受冷空气影响较小,不易遭受冻害。2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雷暴是伴有雷击和闪
23、电的局部对流天气。雷暴通常根据导致其空气上升的机制来进行分类,如果因地表加热不均匀导致空气上升,称为气团雷暴。气团雷暴有两种类型,海风型雷暴常见于夏季的沿海地区;山峰雷暴发生于气团因地形抬升而上升时。在雷暴中小尺度分布的差异上,地形、海陆风和日最高气温等的作用较大。海南岛是我国雷暴多发地区之一。下图为海南岛夏季月平均雷暴日数分布图。(1)海风型雷暴属于源地性气团雷暴。说出形成海南岛海风型雷暴气团的源地和运动方向。(2)夏季,我国雷暴天气整体南多北少,而海南岛却北多南少。据此推测海南岛日均最高气温分布特点,并说明其对北部雷暴天气形成的作用。【解析】第(1)题,从材料中得知,因地表加热不均匀导致空
24、气上升,称为气团雷暴。气团雷暴有两种类型,海风型雷暴常见于夏季的沿海地区,海南岛四周被海洋周围,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风明显,海洋对形成海风型雷暴作用大,故海南岛海风型雷暴气团的源地是海南岛周围海域。白天陆地升温快,气压较低,海洋升温慢,气压较高,白天气团运动方向首先由海南岛周围海域(气压高)向陆地运动(气压低),登陆后再做上升运动。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如果因地表加热不均匀导致空气上升,称为气团雷暴。在雷暴中小尺度分布的差异上,地形、海陆风和日最高气温等的作用较大。雷暴是强对流天气,空气上升与地面温度密切相关,温度越高对流运动越显著;海南岛雷暴北多南少,说明北部日均最高温高于南部,同
25、时也说明陆地与海洋的温差较大,注意:温差越大,大气环流越强(风力越大)。答案:(1)气团源地:海南岛周围海域。气团运动方向:首先由海南岛周围海域向陆地运动;登陆后再做上升运动。(2)特点:北部高,南部低。作用:北部日均最高气温较高,对流旺盛,利于形成雷暴天气;北部海陆之间温差较大,使陆地空气上升形成雷暴天气。29.下图示意美国本土飓风、地震灾害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5分)(1)判断甲、乙自然灾害的种类并说明判断的依据。(2)说明为防范上述灾害应采取的措施。【解析】第(1)题,根据图例可知,甲自然灾害分布在太平洋沿岸,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为地震;乙自然灾害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和墨西哥湾沿岸,为飓风。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主要从监测与预报、应急预案、防御设施、教育和培训等方面来回答。答案:(1)甲为地震,(西临太平洋)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乙为飓风,东部处在北大西洋飓风侵袭路径上;南部接近飓风源地。(2)加强灾害监测与预报;制定防灾应急预案;修建避难场所等工程性防御设施;进行防灾教育和培训等。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