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采取的措施;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第三产业、新经济的概念。能够运用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措施来理解战后出现的新变化;通过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评价,培养学生用一分为二的史学观分析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用多媒体显示二战后留下的垃圾和废墟。在满目疮痍的氛围中,问如何重建家园,导入新课。采用 回顾昨天、把握今天、展望明天的思路展开教学,通过对昨天的回顾让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好历史知识点,以今天的现实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思考,以明天的思辩延伸展望历史的发展趋势,把握时代的脉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调整的
2、分析,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共性,从而正确看待国家政策的调整。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如何应对世界的新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动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干预经济,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难点:如何全面认识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课时安排:1课时导入:回忆二战后形成怎样的政治格局?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状况如何?美国是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西欧、日本普遍衰落,尤其德国经济几近崩溃。但是令人惊叹的是,它们很快恢复,进入到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主要是因为什么呢?(引起学生思考,导入新课),浏览标题。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问题导学:1、“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什么时候开创的?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时期:罗斯福新政开创。二战后:普遍发展。2、这一政策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凯恩斯主义(历史纵横:了解其最主要主张是什么?)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西方经济发展带来怎样的积极影响?西方国家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时间:二战结束至20世纪70年代初期原因: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P88第一段)。此外,利用第三次科技革成果,命发展新兴产业等。4、西方国家进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那么西方国家是不是有此理论就可以保证资本主义的发展一帆风顺了呢?请举例说明。不是。如西方国家出现了“滞涨”现象(P89第一段)时间:20世纪70年代初特征:生产
4、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互相交织。原因(教师简单讲):供给严重超过需求,导致生产下降, 出现经济危机 。(根本原因) 石油输出国组织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石油危机。(直接原因)应对措施:(见书)注意:滞涨的出现说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国家经济的调节作用削弱。过渡:可借用P89学思之窗,撒切尔夫人的一段话,引出“安全网”指的是什么?二、福利国家的建立5、评价: 穷人受惠不少,利于社会稳定; 但也有弊端,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还降低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覆盖社会多方面的福利项目也起了养懒人的消极作用)注意:实质:国家干预社会财富的分配(P89第二段) 实行福利政策的最大作用: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 建
5、立福利国家的最终目的: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罗斯福新政所采取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措施,是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分配的一次成功实践。过渡:不论是福利国家还是小康社会都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的,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三、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1、含义:P90历史纵横(了解)第三产业也称服务行业,是相对农业和制造业这两大产业而言,并为其提供直接或间接服务的部门。(商业、运输业、金融、保险、教育、法律、旅游等服务行业。)2、原因:P89第五段二战后,3、表现:P89第五段 1、 作用:P89第六段伴随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展(P90第一段正文前半部
6、分),20世纪90年代美国出现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四、新经济的出现1、含义:P902、作用:美国经济持续增长(20世纪90年代)(持续增长的其他原因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注意:新经济最早出现于美国,但席卷着全球新经济出现的主要动力是信息技术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浪潮本课小结通过P76的“金榜”第9题材料题复习。再次回顾本课内容(标题),其中最主要变化第一点。这些政策的调整,体现战后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如基本矛盾)作业布置:“金榜”选择题。备用资料:萨科齐上台后,之所以在2010年祭起改革退休制度的大旗,主要是出于
7、这样几个因素的综合考虑:一是法国政府财政赤字加大,而同时医疗保障、失业救济、养老保险、住房补贴等各项福利开支增大,再不拿退休制度“开刀”,政府财力将不堪重负。二是法国已进入人口老年化社会,一方面缺乏后备劳动力,另一方面庞大的老年人安享晚年需要巨额的财政负担,一个老年人平均需要两个劳动力来“抚养”,这样的状况令人堪忧。三是削减开支不但有助于“减赤”,而且有助于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法国的产品竞争力,为经济复苏创造必要的条件。萨科齐终于在2010年夏季亮出改革退休制度之剑。法国政府于7月13日提出了退休制度改革法案草案,主要有两项核心改革:拟将法定退休年龄从目前的60岁延长到62岁,将可领取全额养老金
8、的退休年龄从65岁提高到67岁,同时将交纳退休金的年龄提高到41年。法国民众更是不满,他们在工会组织领导下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社会抗议和罢工浪潮。一些青年抗议者声称,年轻人的失业率本来就高,政府强制让本已该退休养老的人再工作两年,等于剥夺了年轻人更多的就业机会。大范围的罢工和暴力抗议,使法国不景气的经济雪上加霜,损失惨重。长期以来,西欧发达国家推行的“从摇篮到坟墓”的高福利、高工资、高补贴制度,使欧洲社会和谐稳定,人们充分享受福利制度带来的实惠。然而,这种福利制度长久下来不但培养了一批“懒人”、“闲人”和“不思进取者”,扼杀了劳动者的积极性,更为可怕的是政府背上了日益沉重的经济负担,企业也无力对
9、研发投入更多的资金,导致国家的竞争力下降,财政赤字加剧。法国退休制度改革与欧洲福利制度危机中国人事科学研究网18901989年百年间,欧洲发达国家和美国、日本都成功地实现了社会生产总值的巨幅增长,但欧与美、日模式有一个明显的不同点,那就是社会支出偏高,社会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0%以上,像北欧的瑞典等国更是超过50%。社会支出中最大的一项是社会保险支出。从微观层面来看,以德国为例,企业在支付工资之外还必须承担每个雇员社会保险费用的50%;而在美国,雇员的社会保险费用只相当于其劳动力成本的15%。因此,仅从社会保险费用来看,欧洲国家的劳动力附加成本就远远高于美国。而且,欧洲的社会保障一直是
10、失业大军的保护屏障,一些人失业后不肯降低标准就业,专靠福利制度生存。如2005年的德国,一个四口之家如果靠国家救济,每月西部可收入约1560欧元,东部约1421欧元,全德平均水平约1539欧元,高于平均最低工资收入(包括部分时间工作)的1465欧元。欧洲福利国家的困境与改革来源:求是2008年底6期作者:唐虹20世纪50至60年代,在经历了二战的巨大创痛之后,西欧、北欧的一些发达国家纷纷建立起以高福利为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儿童津贴、病假补助、医疗保障、住房补贴、失业救济、养老保险等各项内容,涵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被称为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体系。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欧洲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欧洲福利国家要继续保持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平衡必然面临巨大挑战,要么放弃提高竞争力,要么只好对社会福利开刀。在经历了2005年上半年种种危机之后,大多数欧洲国家开始认识到,惟有推行自由市场经济改革,改变慷慨的福利模式,才能免于从经济停滞状态继续滑落,陷入更严重的困境。但是,改革的阻力也是空前巨大的,效率与公平的难题:欧洲被福利制度压弯了腰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邱丹 于宏源半月谈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