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名师导学》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考点集训: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0232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导学》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考点集训: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名师导学》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考点集训: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名师导学》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考点集训: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名师导学》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考点集训: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名师导学》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考点集训: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名师导学》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考点集训: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名师导学》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考点集训: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名师导学》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考点集训: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名师导学》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考点集训: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名师导学》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考点集训: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考点集训(六十九)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周世宗诏令:“应逃户(逃亡他处者)庄田,并许人请射承佃,供纳税租。如三周年内本户来归者,其桑田不计荒熟,并交还一半;五周年内归业者,三分交还一分;五周年外归业者,其庄田除本户坟茔外,不在交付之限。其近北地诸州,应有陷蕃(辽国)人户,自蕃界来归业者,五周年内来者,三分交还二分;十周年内来者,交还一半;十五周年来者,三分交还一分;十五周年外来者,不在交还之限。”摘自旧五代史材料二:周世宗大规模“毁佛”勒令大批僧尼还俗(保留6万余人);规定僧尼出家的年龄限制、能诵读佛经等必要条件和受戒法定地点,严禁私自剃度;毁弃

2、寺庙数万所(保留约2 700所);尽毁铜佛像以铸钱币。摘自周世宗改革税法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周世宗两次改革的共同目的。(2)根据材料二,从社会文化角度评述周世宗的“毁佛”运动。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材料二:(太和)九年,(北魏孝文帝)下诏均给天下民田:奴婢、牛随有无以还受(露田)。诸土广民稀之处,随力所及,官借民种莳诸地狭之处乐迁者听逐空荒,不限异州他郡,唯不听避劳就逸。其地足之处,不得无故而移。诸

3、宰民之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相付。卖者坐(处罚)如律。魏书食货志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其评价商鞅变法作用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商鞅变法中涉及民生问题的改革措施。(1)根据材料二概括授田的主要标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授田在当时的作用。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有学者认为造成北魏后来局面的根源,实际上可以追溯到孝文帝改革。因为,孝文帝舍平城迁洛阳,改鲜卑武勇之风为汉人文弱之风,进一步削弱北魏军事力量,这是他终不能强大魏国的重要原因。并说孝文帝的改革,学来的主要是汉人的繁文缛节,丢掉的恰恰是拓跋部的长处勇武质朴,这就加速了北魏的

4、衰亡。材料二:以忽必烈为代表的蒙古上层统治集团,在完成统治重心的转变、大体上接受了前代中原王朝的一套典章制度以后,迅速向保守的方面转化。他们对推行汉法的工作采取消极态度,对残留的许多蒙古落后制度拒绝进一步变革,使大量的蒙古旧制得到保留,同时却热衷于对外穷兵黩武、对内搜刮财富,使刚刚略显平缓的社会矛盾重新激化起来,元朝过早地出现了中衰的征兆。朱绍侯的中国古代史笔记请回答:(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中两次改革改革方式的相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少数民族传统这一问题的认识。 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五代以来,以衙前主官物之供给或运输(其他差役)各以乡户等第

5、差充。民不胜其苦,而衙前为尤甚。今听免役,据家赀高下出钱,由官雇役。单丁、女户原无役者,概输钱,谓之“助役”。一面便民,而一面亦借助役钱增岁收。反对者谓“上户则便,下户实难”,语非无理。又于额用已足外,复增取二分谓之“宽剩”,则下户、单丁、女户更困。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二: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赋役制度改革,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将田赋与丁役合并为一,而且以田亩为重。用明史食货志的说法即是:“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赵冈赋税制度与土地分配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改革差役法的主要手段及其结果。(2)据材料二,概括明朝赋役制度“一条鞭法”的

6、特点。结合所学,说明从宋至明赋役制度变革的积极作用。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清朝政府的徭役,无田的穷民不堪负荷,有田有势的又勾结官吏进行规避。雍正元年六月,山东巡抚黄炳看到人丁逃亡日益严重,提出摊丁入亩倡议。一个月后,直隶巡抚李维钧发出同样的呼声。雍正帝把李维钧奏折交户部讨论。户部同意李维钧的条陈,雍正帝仍不放心,又让九卿詹事科道共议,有人就摊丁提出疑议,因田亩有大小好坏之别,怕摊得不均。雍正帝遂命李维钧详细规划具体办法,要做到对国课无损,于穷黎有益。李维钧遵命筹划,准备把地亩分为三等,丁银按地亩等级摊入,不至于好坏地负担轻重不均。十一月,雍正帝认为他“筹度极当”,办法完善,就命他于下年开始实行

7、,在全国次第实施。雍正帝还推行士民一体当差政策,要求士绅同样缴纳钱粮,禁止他们包揽词讼,并且处斩反对政策带头罢考的生员。田文镜上疏,请将苛虐佃户的乡绅按照违制例议处,雍正帝提出他没有顾及佃农拖欠地租及欺慢田主的问题,命再议论。于是定出田主凌虐佃户及佃户欺慢田主之例,这种主佃关系的律例,既保护地主收租,又保障了农民人身地位。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概括雍正经济改革的措施与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雍正经济改革的意义。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民无得擅徙,则诛愚乱农之民无所于食而必农。愚心躁欲之民壹意,则农民必静。农静,诛愚乱农之民欲农,则草(荒地)必垦矣。国之

8、大臣诸大夫,博闻辨慧(博学多闻,能言善辩)游居之事,皆无得为;无得居游于百县,则农民无所闻变见方。举民众口数,生者着(登记造册)死者削(除名)。民不逃粟,野无荒草,则国富,国富者强。摘自战国商鞅商君书材料二:沙俄实行身份证制度是为了便于警察监视和限制国内迁移,所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革命民主运动的主要要求之一就是取消国内身份证和保证迁徙自由。十月革命后苏俄取消了身份证制度,而且被视为无产阶级极为重要的民主措施之一。然而随着集体化的兴起,尤其是在数百万饥肠辘辘的农民涌进城市的饥荒年代,情况开始发生变化斯大林领导集团不知该如何应对,决定重新在国内实行身份证制度。有权获得身份证的只是工人和职员,

9、而不是农民。所以,农民的迁徙自由已被限制,对所有公民迁徙自由的控制也加强了。1933年这成为了现实。摘编自俄罗伊麦德韦杰夫让历史来审判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中创立户籍制度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933年前后苏联(俄)对于身份证制度态度的转变并简析其背景。考点集训(七十)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克里米亚战争开始时,尼古拉一世踌躇满志殊不知时过境迁,国际舞台上的力量对比早已发生了深刻变化它所进行的是“一个生产方式落后的民族对几个具有现代生产的民族的一场无望的斗争”,恩格斯在评论这场战争的结局时说:“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

10、了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过的觉醒时期开始了。”姚海俄罗斯文化之路材料二:1861年“二一九法令”只涉及俄国欧洲部分的地主和农民,以后在1866年又根据这一法令的基本原则,解放了1 000多万农民。一些富裕农民按照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组织形式办起了许多大农场;同时,有一部分贵族地主在自己的领地里开始使用雇佣劳动,使地主经济逐渐向资本主义经济转化。到80年代,在俄国欧洲部分的43个农业省份中,地主经济的资本主义经营占优势的省份已有19个。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主编世界全史百卷本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俄国推行1861年改革的背景。(2)据材料二归纳俄国“解放农民”的途径,并结合材

11、料评述1861年改革的成效。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朱拉隆功(18681910年在位)从小接受英国家庭教师的教育,对于西方文化颇为知晓,他曾前往新加坡、印尼、印度等地访问,不仅了解西方国家统治殖民地的模式,也对西方政治有更深刻的认识,并清楚看到暹罗(泰国)面临的国际形势相当严峻。他认为唯有变革,才能应对列强环伺。政治方面,朱拉隆功引进西方政治制度,中央建立内阁,构筑完整的官僚体系,以推动政令;改革地方政府,废除各地封建王侯,地方官员改由中央指派。社会方面,逐渐废除奴隶制,这不仅使国王赢得解放奴隶的支持,也减弱了地方王侯经济基础。他并且尊重个人信仰自由,让基督宗教、伊斯兰教与佛教平等共存。教育方面

12、他继续改革,并鼓励出国留学。军事方面,则不仅配备西式枪炮的常备军,也加强海军发展,更推动征兵制。为保护暹罗独立,他还运用了灵活的外交手段。面对气势汹汹的法国,他引入英国抗衡,当英法联合派兵进驻,他则以割让偏远领土方式换取撤兵并撤销不平等条约。不仅维护了暹罗的独立,更成功地让暹罗成为一个介于英法之间的独立缓冲国,摆脱了被殖民的危机。摘编自台湾三民版高中教材历史第四册请回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泰国朱拉隆功改革取得成效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泰国朱拉隆功改革的意义。319世纪中后期,俄国、日本、中国先后进行了近代化改革的实践。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农民革命的威胁迫使

13、政府开始准备农村改革。甚至沙皇及其赖以存在的支柱农奴地主也意识到必须废除农奴制中等地产的贵族希望农业沿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这些地主占有全部地主半数,占有大部分农奴农奴主也好,自由派也好,他们所关心的都是防止农民革命,想用和平的方法,以让步和妥协为代价使俄国的农村转入资产阶级的逐渐改革,从而把权利和土地留在地主手中。苏联通史第二卷材料二: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二、上下一心,大展经纶;三、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四、破例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五、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明治天皇颁布的五条誓文材料三: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

14、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光绪帝定国是诏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俄国社会各阶层对农奴制的基本态度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日、中三国改革在近代化道路上各自产生的重要影响,并综述其进程特点。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而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大化改新于645年开始,它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日本改变成中央集权制国家。按照中国的模式,日本也分成若干省和地区,由从天皇和国家议会那里取得权力的总督和地方行政官统治。此外

15、,以天皇名义将所有土地收归国有,分给农户耕种。新的拥有土地的耕种者需向中央政府纳土地税和劳务税,前者以稻米的形式支付,后者有时包括服兵役。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他们(日本新领导人)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明治时期的政治家赞成神道教为国教,因为神道教认为国民与天皇是一致的,认为天皇是太阳女神的后裔。在教育方面,日本明确规定,其目的是促进国家利益,而不是发展个人。 1894年,他们说服英国和美国在五年之内结束其治外法权和领事裁判权。同年,日本人出人意外地赢得了对中国帝国的惊人的胜利。从此以后,不再有任何理由将日本看作是一个劣势

16、国家。在这种情况下,它成为了亚洲第一个砸碎西方控制的锁链的国家。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分析日本大化改新产生的影响。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日本“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的表现,概括日本能“砸碎西方控制的锁链”的原因。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论;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必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摘自人教版

17、历史选修1 材料二: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从喙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请回答:(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两则材料所反映的两国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或者侧重

18、点)有何不同。 (2)两则材料中君主都参与了改革,分别指出他们在改革中的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改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国民政府以整顿税务为主,整理财政。经过1928年的“改定新约”,收回关税自主权,将均一税改为七等税率,关税收入大幅增加,1928年较1913年增长10倍,达17 914万元,1929年又提高至27 554万元,使关税占财政总收入的51%。将盐务机构纳入财政部,提高盐税,整顿盐场,1930年盐税收入达1.4亿元。实行统税,即对工业品出厂时征收一次性税,以后运销各地,不再征收厘金杂税,1928年首先在卷烟、面粉业中实行,1931年以后,范围进一步扩大到

19、棉纱、火柴、水泥等领域。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材料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在财政部长宋子文的积极推动下,集思广益,形成了统一全国财政方案,出台了各项整顿财政的措施。主要有:确定中央国税和省县地方税征收的两级税收系统,纠正了北洋政府时代各地军阀分割截留财税的局面;废除一些苛捐杂税,裁撤苛税多达7 100种,规定永不再增“田赋附加”,永不再立不合法的捐税;推行直接税,减少转嫁机会,推动税收公平;统一度量衡;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先设立预决算制度,但是军费一再突破预算,宋子文得罪实力派,愤而辞职,孔祥熙接任财政部长后,实施公库法,建立预算制度,成效尚佳,国库收入大增。摘编自虞宝棠国民政府与国民经济请回答

20、:(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税务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简析南京国民政府整顿财政的作用。【考点集训】(六十九)1(1)保障国家人口,增加劳动力和兵源;恢复发展经济,保障国家财政收入。(2)勒令大批僧尼还俗,废铜像铸钱币;严格控制佛寺规模和发展。保留了佛教文化,同时又抑制了其过度膨胀;保障了世俗社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2(1)观点:使秦国强大,改变了当时的政治格局;造成贫富分化。措施: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废除井田制度,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统一度量衡等。(2)标准:人口和耕牛;人地比例;官员级别。作用:保证了政府财政收入,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3(

21、1)方式的相同:通过接受汉族社会制度完成政权的汉化;(关键词:少数民族汉化,类似意思表达正确即可)原因:中原农耕文明的程度较高,形成较为系统的典章制度;北魏和元都是少数民族政权,社会发展程度较汉族落后;希望通过政权的汉化,维护统治。(2)认识: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政权汉化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汉化政策不是要全盘改变少数民族传统,是借鉴吸收汉族制度文化的合理部分。是否改变传统,要看少数民族传统是否符合民族发展需要及社会发展趋势。如果不符合,就一定要调整。4(1)手段:按户等征收役钱(以钱代役)。结果:差役负担相对公平;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保证农民劳动时间。但增加了下层民众的负担。(2)特点:(田)

22、赋(丁)役合一;计田课税;折银征收。(任答两点即可)作用:人身依附关系有所削弱,农民获得较多的人身自由;缓解社会矛盾,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赋役的货币化,推动农产品的商品化生产。(任答两点即可)5(1)措施:摊丁入亩;士民一体当差;制定主佃关系律例;特点:制定,讨论较为充分,注重不断完善;内容,政策注意兼顾各方利益;实施,分步骤,铁腕推行。(2)改善经济关系,保障国家税收;缓和社会矛盾,保障了农民利益,减轻其负担;既保护地主正当利益,又打击了地主的特权与不法行为;有利于社会稳定发展,对康乾盛世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6(1)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便于统计人口数量,征收赋税;限制人口迁徙,实

23、行愚民政策。(2)态度:由否定取消到肯定利用。背景:十月革命后,联共主要任务由民主革命转为管理建设;斯大林模式在政治上的形成,权力高度集中,需要有利于官僚操作体系管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开始,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牺牲农村发展城市。【考点集训】(七十)1(1)背景:克里米亚战争失败;俄国生产方式落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2)途径:依照法令分阶段进行。成效:俄国农奴得到解放;农村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农村经济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或农村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转化);顺应了世界发展潮流,推动了俄国现代化(近代化)进程。2(1)国王朱拉隆功对东西方了解,并有改革的决心;向西方学习,改革与时代和国

24、情接轨,走向现代化;对内实施政治、社会、教育、军事多方面的改革;对外灵活应对列强,在维护民族独立的基础上改革开放。(2)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泰国社会的开放、自由;捍卫了国家民族的独立;推动了泰国的近代化进程。3(1)基本态度:主张废除。原因:农民起义威胁沙皇的统治;农奴主贵族希望农业沿着资本主义的方向发展;农奴主和资产阶级自由派想通过改革保存自己的权利和土地。(2)影响: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封建经济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明治维新使封建落后的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加快了日本的经济近代化;中国的戊戌变法尝试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未果,却传播了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25、特点: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和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4(1)背景: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从中国留学归国的日本学者的推动;日本是当时亚洲的落后国家。主要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经济上把贵族土地收归国有,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影响: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2)表现:宗教上利用神道教促进了民族统一;教育上强调促进国家利益;政治上废藩置县,以公债补偿方式收回封建特权;军事上强调军队必须效忠天皇,只向天皇负责,不受内阁干预。原因:日本实施明治维新;采用有效的外交手段;日本从甲午中日战争中获得了大量侵华权益,增强了日本国力。5(1)日本侧重向西方全

26、面学习,引进西方文明来改造日本社会。中国企图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机的命运。(2)作用:日本:天皇是改革的主导者,拥有实权,积极推进明治维新的开展;中国:光绪帝同情变法,作出改革举动,但由于实权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导致变法失败。因素:它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改革派与保守派力量对比;改革者的策略、方针是否得当;统治者的态度等。6(1)1927年,北伐节节胜利,国民政府逐步建立对全国的统治;发起“改订新约”运动,收回关税自主权;战争连绵不断需要筹措军费,国民经济建设需要健康经济环境。(2)整顿国家经济秩序,为改善财政和发展经济创造条件;国家财政收入大大增加;调整税收,减轻人民负担,缓和社会矛盾;调整中央地方关系,同时有利于地方和国家发展;战争与派系斗争削弱了其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