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10-11学年高一上学期同步测试历史:必修一第7单元(岳麓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017 上传时间:2024-05-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5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11学年高一上学期同步测试历史:必修一第7单元(岳麓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10-11学年高一上学期同步测试历史:必修一第7单元(岳麓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10-11学年高一上学期同步测试历史:必修一第7单元(岳麓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10-11学年高一上学期同步测试历史:必修一第7单元(岳麓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10-11学年高一上学期同步测试历史:必修一第7单元(岳麓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10-11学年高一上学期同步测试历史:必修一第7单元(岳麓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10-11学年高一上学期同步测试历史:必修一第7单元(岳麓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10-11学年高一上学期同步测试历史:必修一第7单元(岳麓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10-11学年高一上学期同步测试历史:必修一第7单元(岳麓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10-11学年高一上学期同步测试历史:必修一第7单元(岳麓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10-11学年高一上学期同步测试历史:必修一第7单元(岳麓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10-11学年高一上学期同步测试历史:必修一第7单元(岳麓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10-11学年高一上学期同步测试历史:必修一第7单元(岳麓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单元测试高一历史试题【岳麓版】 命题范围:必修一第7单元全卷满分100分,用时100分钟。第卷(共50分)一、选择题(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冷战期间,既体现了美苏对抗的紧张与激烈,又体现了他们成功运用自我控制机制,在战争边缘上寻求妥协的事件是( )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越南战争 古巴导弹危机 柏林危机A B C D2下列素材中,不能直接用于探究“冷战局面形成”这一课题的是( )A丘吉尔“铁幕”演说录音 B“马歇尔计划”援助状况报告C“华约”成员国分布示意图 D“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文本3右图是苏联某历史时期发布的宣传画“华盛顿的和平鸽”,这幅画揭示了 (

2、)A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实质 B古巴导弹危机的根源 C美苏间军备竞赛的本质 D苏联霸权主义野心4二战以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右图对德国的分区占领产生的主要背景是()A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成立B以苏联为首的华约组织成立C美苏“冷战”局面逐步加剧D德国分裂为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5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的和平砥柱演说中指出:“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上述演说的主要目的是()A制造西欧与苏联的矛盾B宣告“冷战”开始C呼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共同对付苏联D揭露苏联侵略

3、扩张、称霸欧洲的野心6二战后,为防止西欧发生社会动荡,遏制苏联势力的扩张,美国政府()A推行杜鲁门主义 B实施马歇尔计划C扶植建立民主德国 D发动了朝鲜战争7下图是“二战”后初期苏联的一幅宣传漫画,从图中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A古巴导弹危机中美苏双方的激烈对抗B苏联揭示了“二战”后美国和平政策的虚伪性C是美国对“华约”组织的挑战D苏联对马歇尔计划的应对8伊拉克战争结束后,美国要求联合国安理会授权成立一支接受统一指挥的多国部队,协助维护伊拉克的安全和稳定。美国在伊拉克重建问题上寻求联合国道路表明( )国际社会参与对伊拉克重建的作用不可替代 联合国仍然是国际社会最熏要的国际组织维护国际和平与

4、安全是联合国的基本宗旨 联合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A B C D9温家宝总理强调,我们要走一条和一些大国不一样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和平崛起的道路。这是中国在总结人类社会发展史,尤其是近代以来大国兴衰的经验教训时作出的理性选择。以下各国的近现代的历史最能为我国和平崛起提供正面经验的是( )A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B日本在近代跻身世界强国之列C20世纪40年代以来美国成为世界上的超级大国 D二战结束后德国的重新崛起10197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对其助手基辛格说:“我想请你让你的助理人员起草一份研究材料,对我们在联合国接纳中国问题上将采取什么方针提出建议我认为,我们没有足够的票数去阻挡。接纳的时

5、间比我们预料的要来得快。”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苏联东欧国家支持中国B欧洲国家日益走向联合C美国霸权地位江河日下D第三世界国家蓬勃兴起1120世纪60、70年代,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的主要表现,不包括( )A苏联综合国力的增强 B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C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2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的问题是( )A世界日益联系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B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形成 C西欧、日本努力改善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D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131974年,出任欧洲共同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交部长谢尔说道:“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的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

6、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这段话说明了( )西欧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 西欧在政治上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美国霸主地位受到严重的挑战 西欧国家的政治经济实力已经超过了美国A B C D 14共同纲领第二十五条:“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主要体现了下列哪一外交政策?(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 D“一大片”15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尼克松对这次访问非常重视,除了派安全特别助理基辛格博士和派先遣组来华磋商访问事宜外,他对访问

7、细节也作了精心的安排。临行前,尼克松和夫人翻阅了不少介绍中国的书籍,学用筷子,还专门学习了中文。他特别吩咐秘书要选好赠送毛主席的国礼。经过多次精选,尼克松选定大型烧瓷天鹅艺术品作为珍贵国礼。尼克松这样做意在( )A承认以前封锁新中国政策的错误 B承认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C缓和中美关系,促进中国统一 D缓和中美关系,联华抗苏16从国际关系及外交环境的角度来看,新中国成立后最艰难和危险的是什么时期:( )A建国初期 B50年代中后期 C60年代末70年代初 D80年代末17下列不符合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内容的是( )A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两国关系B双方均不谋求在亚太地区的霸权C海峡两岸中

8、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D推动多种力量和谐并存,积极促成世界多极化18右图情景被称作是20世纪70年代初“两位历史巨人之间的握手”,其中“握手”的原因正确的是 (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苏关系恶化的加剧美国遏制中国政策的失败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中国借鉴美国的管理经验A B C D1920世纪70年代,美国驻联合国的代表咒骂联合国内存在着“多数暴政”,并于1983年表示愿意看到联合国总部从美国搬走,上述材料说明( )美国决定退出联合国联合国内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强权政治在联合国内受到挑战第三世界在联合国的作用大为加强ABCD202003年3月20日,美英联军以伊拉克发展大规模杀

9、伤性武器为由,不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就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的行为表明( )联合国的权威受到挑战 美国企图建立以它为首的单极世界 世界形势趋向紧张 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的最主要问题A B C D21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欧盟成立,俄罗斯走出低谷,“东方巨龙”腾飞,不结盟运动组织不断壮大, 结合以上史实,我们可以判断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征是( ) A大国力量保持均衡 B群雄并起 C“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 D军事政治集团不断涌现22当今世界正处在新旧格局的交替时期,对“交替”的正确认识是( )A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B由社会制度的对立向经济竞争过渡C由两极格局向多

10、极化过渡 D由区域集团向全球化过渡23如下图所示,从“镰刀斧锤星旗”到“白蓝红三色旗”的变更宣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这一事件对于某班同学的一次国际关系探究活动来说,其历史价值在于( ) A找到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因果关系 B认识到社会主义发展在苏联的曲折性C剖析出冷战格局的形成 D完成一次历史图片的释读24“弱国无外交”这一现象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已离我们远去。六十年的外交实践证明,正确的外交政策的制定是取得成就的关键。下列外交成就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提出“求同存异”方针ABCD251954年是新中国

11、外交崭露头角的一年,这一年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下图体现的正是周恩来率领年轻的外交家代表团出现在某座城市时,引起轰动。这座城市应该是( )A伦敦 B日内瓦 C纽约 D莫斯科第卷 (共50分)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9分)(2010广州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13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西方七国首脑会议是西方七个最大的工业化国家(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和加拿大)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就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进行磋商的机制。它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产生,经历了“经济议题首脑会议”、“政治议题首脑会议”和“多元议题首脑会议”三个阶段。它对维护西方发达国家

12、的利益起了重要作用,同时在客观上有助于探索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国协作和全球治理机制。料材二 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主张减少政府干预的货币主义和供给学派逐渐主导着七国的经济政策,使得七国首脑会议在经济政策协调方面降低了“调门”;同时,由于东西方关系的再度紧张,在美国的极力推动下,首脑会议的议题开始扩展到政治领域。经济议题首脑会议发展成了政治经济议题首脑会议。七国以经济援助为诱饵,逼迫苏联(俄罗斯)东欧加速“民主化”和“保护人权”,西方七国首脑会议成了七国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工具。材料三 1989年的巴黎会议粗暴干涉了中国的内政,对中国实行经济制裁。在制裁难以奏效的情况下,缓和了对华立场,对中

13、国进行“接触”,希望“以触促变”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与中国的关系进一步加强,甚至出现了吸纳中国加入的呼声。全球治理委员会(1995年)指出,“将迅速崛起的中国排斥在外,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就缺乏合法性和有效性”。据陈素权西方七国首脑会议的历史考察(1975-1996)问题:(1)简述20世纪70年代中期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产生的历史背景。(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西方七国首脑会议的议题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3)你认为中国应如何应对西方七国集团首脑会议“吸纳中国加入的呼声”?(3分)27 (10分)美俄(苏)是世界上举足轻重

14、的大国,两国关系的变化对世界有着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世界知识出版社 回答: (1)结合所学列举“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的有关史实。(5分)材料二 图中反映的是20世纪末横亘在东西德之间的柏林墙被拆毁的情形。柏林墙倒塌 (2)“柏林墙倒塌”反映了什么历史问题?(3分)材料三 苏联解体之后,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认为由美国领导的国际关系体系的“单极阶段”终于到来了,于是依靠美国的权势和价

15、值观来建立“世界新秩序”的主张频频出现在美国领导人的讲话中。但是,继承了原苏联主要遗产的俄罗斯仍然是唯一拥有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核武器的国家,作为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俄罗斯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仍然不可低估。与此同时,欧共体向欧盟的成功发展有力地表明了西欧是国际政治中的一极重要力量。以中国、韩国和东盟成员国为代表的亚洲的崛起,同样显示出该地区除了日本以外的其他国家正在确立和发挥它们在世界事务中重要作用。占有联合国多数席位的第三世界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对国际事务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因此,两极格局彻底终结,多极化趋势却是不断加强。 正确认识当前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3)据材料指出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的

16、原因。(2分)28(25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的发展与美国息息相关,日美同盟是日本对外关系的基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日本政府提出了实现“政治大国”的战略口号,其标志是1983年中曾根首相提出的“战后政治总决算路线”,即在“多边管理时代”日本要以经济力量为后盾,以建立强大的军事力量为保证,以外交为手段,辅之以输出日本文化,更多地参与决定世界政策,使日本成为世界政治大国,成为世界政治多极化中的重要一极。中曾根以后的日本历届政府都继承和发展了“政治大国战略” 军事博览报材料二 日本前首相小泉曾表示,在9月下旬举行的联合国大会上,他将表明日本在不修改宪法的条件

17、下做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意向。和以前相比,小泉的态度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变。因此,日本能否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问题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环球杂志2004年9月 (1)材料一、二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社会出现了什么新特征?(4分)简要分析出现这种新特征的国内和国际原因。(3分)上述日本社会的新特征反映了世界格局怎样的发展趋势?(1分)在这种形势下,日美两国的关系如何?(1分) 材料三 福田康夫在16日在自民党总部演讲时公布了自己参选的政策纲要:外交政策以联合国日美同盟和成为亚洲一员为中心。争取根据日朝平壤宣言解决绑架问题和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支持国际社会打击恐怖主义的努力。人民网东京

18、2007年9月23日电材料四 布什首先强调美日同盟关系是两国安全与和平的基石,表示要进一步强化这一同盟关系。布什肯定了日本在解决朝核问题中所发挥的作用福田指出:“布什总统对日本支持国际社会反恐活动表示赞赏,他希望供油行动能够尽快重启。”他同时表态说:“ 我将尽己所能,(敦促国会)早日通过恢复日本在印度洋上供油活动的法案。” 人民网2007年11月19日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日友好合作关系的主要表现有哪些?(4分)当前日本外交政策突出联合国和日美同盟的中心地位,其主要目的是什么?(1分) (4)“成为亚洲一员”是福田康夫外交政策的中心之一。你认为日本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作出怎样的努力?(3

19、分) 29握手,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握手已成为现代社交场合中一种常见礼节。历史上“巨人”的握手,往往引发“震动”。材料一 第一次握手中写道:“19241927年问,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划破了浓重的黑暗,这一切,都始于1924年国共两党的第一次握手,第一次国共合作虽然以破裂告终,但它展示出了革命的政党联合起来产生的巨大力量,十年之后,国共两党终于又一次握手。”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的两次握手分别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2分)材料二 尼克松在回顾1972年访华时说:“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拒绝同周(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

20、完梯级时决定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的时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2)促成尼克松与周思来这次“握手”的主要因索有哪些? “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的含义是什么?(3分) (3)国家统一,是人心所向,太势所趋。右图为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会长辜振甫举行会谈。两会在推动海峡两岸关系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有何重大意义?(4分) (4)2000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与联合国其他4个常任理事国首脑举行会晤。简述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目标和外交活动的突出特点。(3分)30(6分)2009年1月1日,是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30周年。30年来,中美关系经历了许多风风雨

21、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38年7月16日,美国国务卿赫尔对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发表声明说:“我们一贯主张和平。我们主张在本国和国际上的自我克制。我们主张所有国家在推行政策时都不使用武力,不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 引自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材料二 1943年,美国罗斯福指出:“对于中国我们有两个目标:第一是有效的联合作战;第二是承认和树立中国作为主要大国,在战时和战后与西方三大盟国俄、英、美并驾齐驱。”引自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值中美正式建交30周年到来之际,前美国总特卡特公布了自己的日记。材料三 1978年8月23日的日记里,卡特记录了如下片段:“目前存在的唯一障碍是如何在与中国和台湾的关系

22、上取得平衡,既要与中国建交,又遵守我们对台湾人民的承诺。”请回答: (1)材料一中美国对华政策的核心是什么?请根据材料说明原因。(2分)(2)材料二中美国对华政策有何变化?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原因。(2分)(3)根据卡特日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分)参考答案1B 对抗与妥协,处于战争边缘而不爆发战争,这是冷战的基本特点,体现了这一特点。越南战争是热战不是冷战,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体现不出材料信息所要传达的内容,故不选。2C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文本反映的是多极化趋势出现。A是冷战在政治上表现;B是冷战在经济上表现;C是冷战在军事上表现。3A “和平

23、鸽”的内脏是“美国导弹”揭示了 “二战”后美国和平政策的虚伪性。4C 美苏冷战的加剧,导致了德国的分裂。5C 材料引文是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呼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共同对付苏联,从而揭开了冷战的序幕。6B 美国在二战后扶植西欧的做法是从经济上让西欧从废墟中站起来,马歇尔计划从经济上援助西欧。7B 仔细看图,“和平鸽”的内脏是“美国导弹”揭示了美国的“假和平”政策。8B 可用排除法:在伊拉克战争前后,联合国的国际地位没有发生任何重大变化,而美国在伊拉克重建问题上寻求联合国道路,恰恰说明联合国在国际社会中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作用。9D 德国曾经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发源地,二战后德国总结历史教训,走上

24、和平民主发展的道路重新崛起。10D 仔细解读材料,材料表明美国无力阻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联合国成为第三世界国家伸张正义的讲坛。11A 苏联是二极中的一极,虽然在20世纪60-70年代其的国力也在增强,但与题目要求“多极化”不符。12 D 欧洲和日本的崛起,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的状况;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日益形成为国际上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13A 20世纪70年代西欧经过联合,经济实力增长,在经济领域与美国成为竞争对手,政治上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与此同时美

25、国的霸主地位相对衰落,西欧的崛起冲击了当时的世界格局,但是西欧无论在政治还是经济都没有超过美国。14B。由材料中的“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综合分析便可以判断出正确答案。15D 进入20世纪70年代,由于朝鲜、越南战争等影响,美国国力大为削弱,其全球战略由进攻转为防御,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为了扭转局面,尼克松决意缓和中美关系。16C 60时代末70年代初的时候,中国和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之间仍处于对抗之中,和苏联的关系也空前紧张,甚至发生了边境的冲突,这段时间是新中国最艰难和危险的时期。17D 中美关系改善的重重要目的是联合对付苏联的威胁,和世界多极化没有关系。18A 结合20世纪70年代的

26、时代背景分析,前四项都符合当时的特点。至于借鉴美国的管理经验,应该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情了。19B通过材料可知美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受到挑战,第三世界力量增强。表述与事实不 符,可排除。20C 本题可用排除法。冷战结束后,世界局势总体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可排除带的选项。21C 当今国际格局正处在新旧交替之际,旧的两极格局瓦解了,新的多极化还没有形成,目前正处在“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阶段,材料本身包含了这个信息。22C世界格局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今时代处在两极格局解体后,在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的推动下,世界的政治格局也逐渐向多极化过渡。23A 国旗的变化,反映了苏联的解体

27、,两极格局的结束,推动着国际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24B 该题目为组合选择题,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后外交成就的掌握情况。从所给四个成就可以看出,是20世纪70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明显晚于其他三个成就,应该排序为最后,由此排除C和D选项,在剩下的两个选项中,只是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和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位置排序不同,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是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而日内瓦会议是1954年,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正确答案。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25B 1954年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26解析:本题主要考察了20世纪70年代出现多极化趋势到20世纪90年代

28、以来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世界格局演变的相关知识。题目难度不大,结合材料和所学回答即可。参考答案:(1)政治: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不结盟运动发展,第三世界崛起;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经济:西欧、日本经济实力增强;区域集团化;美国经济陷入“滞胀”。(4分) (2)变化:由经济议题发展到政治经济议题(1分)影响:促进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促进了两极格局瓦解(1分,答出其中一个即可) (3)评分说明:按以下三个层次给分,本问总分3分。第一层次:有明确的观点。 (1分)第二层次:能结合相关史实论证自己的观点 (1分)第三层次:能作出恰当的、概括性的评述。 (1分)27解析:本题以美苏关系为主题

29、,考查世界格局从冷战到多极化的发展过程。第(1)问注意从欧洲的“冷战”和亚洲的“热战”两个角度回答;第(2)问先提取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然后回答问题就可;第(3)问要求依据材料总结,可从材料中提炼概括,不要照搬课本。答案要点:(1)欧洲冷战:北约与华约;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西德与东德;杜鲁门主义与苏联争霸策略(3分)亚洲热战:中国内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2分,) (2)德国趋于统一;东欧发生剧变;东西方对峙(或冷战、两极格局等)趋于瓦解(3分) (3)俄罗斯的实力;欧盟的活动;亚洲(中国、韩国和东盟成员国)的崛起;第三世界国家的影响。(2分)28解析:本题以美日关系为主题,综合考察了国际政

30、治格局的历史变迁。材料新颖,命题设计巧妙,注意对材料信息的解读,注意知识的综合和迁移。答案要点:(1)提出了实现“政治大国”的战略口号,争做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积极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1分)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世界两极格局结束。(2分)(2)世界出现了多极化趋势。既有联盟又有摩擦。(2分)(3)美国在日本推行民主改革;美国大力扶植日本恢复发展经济;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资;日本支持美国开展国际反恐战争;日本支持美国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等。(4分,答出4点即可)使日本充任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成为世界政治大国。 (1分)(4)

31、日本政府要对过去给中国等亚洲各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表示深刻的反省;反对国内右翼势力;积极改善同亚洲各国的关系;承担起对亚洲各国应有的义务。(3分。其它要点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29解析:第一问考查两次国共合作的成就。第二问第(1)小问从当时的国际形势以及中国国际地位的角度来思考。第(2)小问根据中美关系可以作出结论。第三问考查九二共识,意义在于加强两岸交流。第四问新时期外交目标从世界和平、稳定国际环境角度来思考。特点根据课本知识回答,一是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二是推进区域组织合作。参考答案:(1)第一次国共合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1分)第二次

32、国共合作:赶走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1分) (2)因素:美国的霸权地位面临着苏联的严峻挑战;美国长期敌视中国的政策破产;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中苏关系恶化。含义:结束了中美之间的长期对立,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3分)(3)成果:双方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1分)为两岸交流建立了正常化的联系渠道(或:确认两岸的经济应加强交流互补互利,确立加强两岸科教文化交流的原则)(1分)意义:使两岸关系实现了历史性突破;(1分)促进了两岸经济合作、互补、互利局面的形成。(1分)(4)目标:谋求良好国际环境;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每点1分,共2分)特点: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1分)30参考答案:(1)对日本侵华“保持中立”。原因是借口“主张和平”,“自我克制”,“不使用武力”和“不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2分) (2)与中国联合结成同盟,树立中国的大国地位。中国战场抗击了大量日军,有利于美国太平洋战场对日作战,减轻了其压力。(2分) (3)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问题。此外还有国家利益、历史偏见、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地缘因素、国际政治环境等。(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