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01557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7页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7页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7页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7页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7页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7页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合作一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命题人:刘莉 审题人:朱荣恩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写在本试卷上无效。第卷 阅读题(70分)、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江南文化的特性是在与北方文化以及与荆楚文化等的比较中显现出来的。江南文化是一种诗性文化,主要体现在人的饱满的感性审美,与放达沉稳的现实诉求以及与清丽秀美的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江南文化在与主流的北方伦理文化相抗衡中,以柔克刚,“越名教而任自然”,从而自晋室南渡以来逐渐占据了

2、中国文化的制高点。江南文化给予历代文人以极大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陈望衡在江南文化的美学品格中认为,“江南概念主要是审美的。江南文化从主调来看,是一种审美文化”。这真正抓住了江南文化的审美和诗性本色。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中原体制文化的大传统和东南沿海地区相对自由的小传统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某种张力,促进了中国文化在互补中的发展。而江南文化就处于费正清所说的东南沿海地区的核心地带。这种相对自由的文化小传统自宋代以来一直处在引领中国教育、文化和经济的地位,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如有清一代,全国共产生(文)状元115名,江南文化圈所属三省(苏、浙、皖)的状元数为78名,占全国的67.83%。这些数据说明,

3、到清代时,江南在文化教育方面已远远领先于其他地方。这些状元以及出身此地的进士大多进入中国的政治领域,同时他们在经济领域亦叱咤风云。这种重学崇文的传统影响所及,到晚清和民国,苏浙两省的现代文学家可谓灿若群星。如鲁迅、茅盾、郁达夫、周作人、徐志摩等,均是一流的文学家。江南文化自古迄今所形成的底蕴和特色,也深刻地渗透进了当代中国先锋文学家,尤其是那些出生在江南文化圈的先锋作家的骨髓当中。首先,江南文化培育出了中国独特的文学信仰维度。这种信仰渗透进先锋文学家的血液中便引发了当代先锋文学的持续发展和深化。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先锋文学在全国有遍地开花之势,各地不少作家都进行过先锋实验性写作,但时至今

4、日大多已偃旗息鼓。而成长于江南文化圈的先锋作家如苏童、格非、叶兆言、余华、王安忆等,创作势头仍然不减,且先锋性显明。这是一种基于对文学的信仰所带来的执着,这种信仰来源于对江南诗性文化的深切记忆和感恩情怀。江南迷离的山水和氤氩的烟树,温和的气候与鱼米之多,构成了这种准宗教氛围的外在地理和风物条件。在对文学的追求中,自古以来的江南文化漫透着不同于北方的洒脱和空灵,那些生息于此的当代先锋文学家们同样承继了这样一份精神遗产。其次,先锋文学在实验冲动过后仍然富有活力地涌现出众多优秀作家和作品,这得力于江南文化在当代的精神积淀。这种积淀体现在构思、语言、意象、叙事等诸多方面,这些都折射出了江南文化的影子,

5、都带有鲜明的江南风物特点。然而,这种风物是以与传统审美意象相反的反讽方式体现出来的。先锋文学的中坚力量正是那些至今坚持先锋写作的文学家特别是小说家。他们大多栖居在江南的城市里面,以最新潮的姿态和话语方式传达出江南传统文化最深沉的品格。如此看来,中国先锋文学应拥有更加夺目的未来。(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富有饱满的感性审美,与放达沉稳的现实诉求以及与清丽秀美的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是作为诗性的江南文化的主要表现。B. 费正清认为,江南文化是一种审美文化,它与中原体制文化的大传统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某种张力,促进了中国文化在互补中的发展。C. 江南文化自古以

6、来所形成的底蕴和特色,孕育了苏浙一代灿若群星的现代文学家,也促成了中国先锋文学的诞生。D. 当代先锋文学的小说家们大多栖居在江南的城市里面,他们以最新潮的姿态和话语方式传达出江南传统文化最深沉的品格。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江南文化给予了历代文人以极大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它以柔克刚,自晋室南渡以来逐渐占据了中国文化的制高点。B. 江南文化影响深远,自宋代以来就引领中国教育、文化和经济发展,它对中国的政治与经济作出了重大贡献。C. 对江南诗性文化的深切记忆和感恩情怀,对文学的信仰的执着,是当代先锋作家创作势头不减、仍然保持先锋性的原因。D. 江南文化因江南迷离的山水和

7、氤氩的烟树、温和的气候与鱼米之多,而显得洒脱和空灵,留给了当代先锋文学家一笔精神财富。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江南文化处于东南沿海地区的核心地带,相对自由,“越名教而任自然”,在与北方的伦理文化的抗衡中,成为中国的主流文化。B. 中国独特的文学信仰,深刻地渗透了先锋文学家的血液当中,促使中国当代先锋文学由偃旗息鼓到先锋性特征明显。C. 当代江南优秀作家的作品,无论在构思、语言、意象,还是叙事等方面,都折射出江南文化的影子,具有鲜明的江南风物特点。D. 先锋作家的作品习惯用与传统审美意象相反的反讽方式体现江南风物特点,它将创造出中国先锋文学更加夺目的未来。【答案】1. B

8、 2. B 3. 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B项,张冠李戴,原文是说“陈望衡在江南文化的美学品格中认为,江南概念主要是审美的。江南文化从主调来看,是一种审美文化”,“江南文化是一种审美文化”是陈望衡的观点。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

9、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B项,“它对中国的政治与经济作出了重大贡献”错误,范围扩大。根据第三段可知,应是“它对中国近代的政治与经济作出了重大贡献”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A项,“成为中国的主流文化”于文无据,原文是说“江南文化在与主流的北方伦理文化相抗衡中,以柔克刚,“越名教而任自然”,从而自晋室南渡以来逐渐占据了中国文化的制高点”。故选A。【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

10、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材料一:医者仁心。治病救人,是医药科学最崇高的使命。一个将毕生精力心血都奉献给这一崇高事

11、业的科学家,无疑是饱含情怀的使者,但屠呦呦却不是一个善于言辞的人。“国家培养了我,我要报答国家。”这孺慕之思就是她最朴素自然的情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国人对诺贝尔奖怀有特殊的情结因为求而不得而耿耿于怀。屠呦呦获奖的意义非同寻常,她证明了中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具有取得开创性成果的能力,具有为人类健康作出巨大贡献的能力。屠呦呦却不认为这是她个人的荣誉:“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传统医药与现代科学的结晶,此次获奖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科学家的认可。”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屠呦呦成了“名人”,但她却很少在媒体上露面,对各种活动她都是能免则免。对待真正的科研任务,她却十分投入。尽管年事已高,但屠呦呦没有放弃工作,青蒿

12、素对红斑狼疮的有效性、青蒿素的抗药性等,屠呦呦觉得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她常常对自己的学生说,“要让青蒿素物尽其用”,这也是她对自己的要求尽己所能。“始终服从安排,始终从事青蒿素研究,甚至始终在一个单位工作,没动过地方。”共事多年的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研究员廖福龙用一连串的“始终”形容屠呦呦的经历。当一些人在抱怨一成不变的工作乏味无趣的时候,屠呦呦却“始终”守着中药研究这个不太热闹的专业,并且创造了“奇迹”。屠呦呦用她的青蒿素人生告诉人们,有一种情怀叫坚持,有一种创新叫坚守。 (节选自八十多载仁心今更红记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屠呦呦)材料二:折桂国家科技最高奖 屠呦呦独创三“第一”新华社北京

13、1月9日电(记者陈芳、余晓洁)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86岁的屠呦呦站在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上,从习近平总书记手中捧回红彤彤的奖励证书。1999年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实行重大改革以来,27人先后问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们中有吴文俊、袁隆平、王选 屠呦呦有三大特别之处:27人中第一位女科学家,第一位非院士,第一位诺奖获得者。1930年12月出生的屠呦呦,履历简单:1955年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作至今。她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这位中国浙江宁波的女子,成就不凡:她从中医古籍中获得灵感和启迪,改变青蒿传统提取工艺,创建低温提取青蒿

14、素抗疟有效部位的方法,成为发现青蒿素的关键性突破;率先提取到对疟原虫抑制率达100%的青蒿抗疟有效部位 “醚中干”。“三千年医药兴,佑生救疾民族昌盛昂首看,更领健康潮,众呦常鸣。”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院士在呦呦三鸣中写道。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以青蒿素类为主的复合疗法(ACT)作为治疗疟疾的首选方案,过去20余年间在全球疟疾流行地区广泛使用。近年来,ACT年采购量达3亿人份以上。2015年世界疟疾报告显示:从2000年到2015年,由于采取包括ACT在内的有效防治措施,挽救了约590万儿童的生命。 (新华网2017年1月9日,有删节)材料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5、正式设立于2000年,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主办。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中国五个国家科学技术奖中最高等级奖项,每年评审一次,每次授予不超过两名科技成就卓著、社会贡献巨大的个人,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荣誉证书和500万元高额奖金。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申报条件:(1)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的;(2)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3)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项目中仅从事组织管理和辅助服务的工作人员,不得作为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候选人;(4)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候选人应当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并仍活跃在当代科学

16、技术前沿,从事科学研究或者技术开发工作。 (百度百科)4.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 “有一种情怀叫坚持,有一种创新叫坚守”这句话高度概括了屠呦呦始终从事中医药研究并最终带领团队提取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的传奇人生。B. “国家培养了我,我要报答国家。”作者引用屠呦呦的原话,是为了突出她不善言辞。C. 屠呦呦的履历简单,但成就不凡,创新青蒿传统提取工艺,成为首个提取到能够有效抑制疟原虫的“醚中干”的科学家,并以此挽救了全球约590万儿童的生命。D. 前两则材料都提到了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意义,都通过侧面描写表现了屠呦呦对中医药科学的坚守。5. 下列针对材料相关内容和写作特

17、点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中,作者十分注重形象美和语言美,文章用了平实的语言含蓄地使屠呦呦医者仁心的高大形象深入人心。B. 材料二以形象生动的叙述性语言,就屠呦呦获奖、屠呦呦的生平及其提取的青蒿素被广泛使用做了客观、真实的报道。C. 材料二中,作者写到屠呦呦获得的国家科技最高奖独创三个“第一”,说明屠呦呦的成就和贡献远比先前其他获奖的科学家要大得多。D. 材料二作为一篇消息,采用了倒金字塔结构,把最重要的部分放在最开始的位置,同时,通过列举一系列数据,对屠呦呦获得国家科技最高奖进行了报道,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6. 屠呦呦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三则材料进

18、行分析。【答案】4. A 5. D 6. 屠呦呦创新青蒿传统提取工艺,率先提取青蒿抗疟有效部位“醚中干”,在发现青蒿素上取得关键性突破,在医药科学领域卓有建树。屠呦呦发现的責蒿素被应用到治疗疟疾的ACT疗法中,且这一疗法被广泛使用,挽救了无数量的生命,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屠呦呦对科研任务十分投入,尽管年事已高,也没有放弃工作,是青蒿素团队的主要研究人员。屠呦呦医者仁心,心怀祖国,为人谦逊,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至今仍从事青蒿素的研究工作。【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

19、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B项,“是为了突出她不善言辞”理解有误。作者引用屠呦呦的原话,主要在于表现她的爱国情怀;C项,“挽救了全球约590万儿童的生命”理解有误。原文说的是“从2000年到2015年,由于采取包括AC在内 的有效防治措施,挽救了约590万儿童的生命。”这句话首先有一个时间限制,其次ACT疗法只是有效防治措施中的一种,并不能说明全部是青蒿素所起到的作用,更不能说是屠呦呦“用醚中干挽救了全球约590万儿童的生命”。D项,“对中医药科学的坚守”理解有误。第二则材料虽然也用到了侧面描写(张伯礼院士的评价),但却是为了表现屠呦呦在中医药科学上

20、的贡献,并非表现她的坚守。故选A。【5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和写作特点的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此外需要注意本材料写作上语言的特点,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项,“平实的语言含蓄”分析有误,材料一确实注意到了新闻人物的形象美,所采用的语言也比较优美、舒缓,因而材料一中的语言特点应该是“形象生动”,但“含蓄”一说则在文中找不到较为有力的依据。B项,“形象生动”分析有误。材料二中的新闻报道,叙述性语言客观、真实,语言特点是“平实、质朴”。C选项,“说明屠呦呦

21、的成就和贡献远比先前其他获奖的科学家要大得多”这句话在文中查无此据。原文“屠呦呦有三大特别之处:27人中第一位女科学家,第一位非院士,第一位诺奖获得者”是对屠呦呦成就不凡的肯定,但并没有将其贡献与其他科学家比较,属于无中生有。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屠呦呦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原因,主要分析个人的内在原因及外部

22、原因。内在原因应该是一些具体做事的方式、言行等,比如材料一中,“国家培养了我,我要报答国家”可以知道屠呦呦心怀祖国;研究员廖福龙用一连串的“始终”形容屠呦呦的经历,可以知道屠呦呦为人谦逊,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等。外在原因应该是屠呦呦创新青蒿传统提取工艺对于社会产生的影响与贡献等,比如材料三中:屠呦呦率先提取青蒿抗疟有效部位“醚中干”;比如青蒿素被应用到治疗疟疾的ACT疗法中,挽救了约590万儿童的生命,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等。【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

23、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

24、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雪地上的天竺葵俄罗斯维克托阿斯塔菲耶夫在简陋的农家小屋里,一个酗酒成性的庄稼汉在大吵大闹。他妻子好言相相劝,想让他安静下来。他老拳一挥把妻子打到过道上,吓得孩子们四散跑开了。醉汉开始寻找能打碎的东西,可是,屋子里的家什都已被打破砸烂了。庄稼汉怒气难平。忽然他看到窗台上摆放着天竺葵。天竺葵栽种在一个破铁锅里。由于常常忘记浇水,天竺葵靠根部的叶子已经发黑、萎蔫、脱落了。尽管这样,天竺葵还是使出浑身气力

25、活下来,而且还开了花。是一花独数,开在叶子的根茎部分。夜里,近窗户的叶子冻在玻璃上了,炉火烧旺后,它们又渐渐暖和过来。庄稼汉蹿到窗台前,抓起破铁锅向窗外扔出去,天竺葵连同培育它的土壤一起散落在雪地上。庄稼汉终于安静下来,香香沉沉地睡着了。整整一夜,天竺葵快活地活着,它没有被冻死。拂晓时分纷纷扬扬飘落起雪花,可怜的天竺葵被白雪覆盖。白天,庄稼汉找了一块胶合板,想把他昨天砸坏的玻璃挡上,这时他看见了那株天竺葵,它在雪地上黯然神伤。庄稼汉觉得花儿酷似一滴鲜血,他停下了手里的活,呆立窗外。雪花随着寒风飘舞,不住地摧残着天竺葵,它渐渐消失了。庄稼汉认为天竺葵在白雪覆盖之下也许会更好些、更安静些、更温暖些

26、,不会像在小屋里那么委屈、憋闷。不久春回大地。窗外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江成一条条小溪流向四面八方。奔流的雪水把天竺葵的根茎和湿漉漉、黑乎乎的小花送到了峡谷。天竺葵的根部并没有枯死,根须扎进了土壤中,天竺葵重又复活、开始生长了。在峡谷里,天竺葵长出两片新叶,正在崭露头角,不幸的是,山羊正巧在那里觅食,两片鲜嫩的叶子被山羊一口吃掉了。天竺葵的根须还残留在土里,它再次蓄足了全部力气,又萌发出嫩芽。不巧那里开始破土动工,进行工程建设。庞大的推土机开来了,推土机把土里的根连同新生的嫩芽一起铲了起来,装上了卡车,运到河畔深谷,把土和天竺葵一起卸掉了。天竺葵在疏松的土堆中不住地晃动、挣扎,渴望着在新地方获得新

27、生。怎奈倾倒在它上面的土愈来愈多,它被埋得愈来愈深。它再也无力展叶、开花了。根须也在土里被压得实实在在的,失去了活力和生机。天竺葵,还有木屑、垃圾、铲起的杂草都混合在土堆当中,逐渐发霉腐烂。农家小屋主妇把那只破铁锅捡了回来,载种上西红柿秧苗。庄稼汉如同以往那样酗酒,每次拿到工钱后都会喝得酩酊大醉,啰唣不休。仍旧是东寻西找,找到可以砸碎的东西便向窗外扔出去。不过,他再也没有碰那只栽种着西红柿的破铁锅。(选自2017年第21期微型小说选刊)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没有对农家小屋进行细致的描写,只用一个“简陋”就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和庄稼汉日子的贫寒与困

28、苦。B. 庄稼汉殴打妻子,砸碎东西,连窗台上破铁锅里的天竺葵也不能幸免,说明庄稼汉酗酒成性,没有家庭责任感。C. 小说花了大量笔墨描写天竺葵,它在遭逢缺水受冻、散落雪地、置身峡谷、被吃叶子等厄运时依旧顽强地生长。D. 小说中的破铁锅、大雪、峡谷、山羊、推土机等群体意象,象征着底层人们恶劣的生存环境和艰难的社会生活。8. “雪地上的天竺葵”这个标题有着丰富的含意。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9. “他再也没有碰那只栽种着西红柿的破铁锅。”这个结尾耐人寻味。请简要赏析。【答案】7. B 8. “天竺葵”是作品主要的描写对象这一形象。在小说里既是景物,又是“人物”还是故事发展的线李“雪地”则是天竺葵恶劣的生

29、存环境。天竺葵在遭逢缺水受冻、散落雪地、置身峡谷、被吃叶子等厄运时依旧顽强地生长,象征着底层人但顶强强的生命力和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天竺葵最后被铲除、掩埋而失去活力与生机,乃至逐渐发霉,这些则象底层人民生活的艰难 。(言之成理即可,) 9. 这句话体现了庄稼汉的心理变化,说明他内心里既有对先前扔弃天竺葵的愧疚,又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西红柿秧苗可以长大结果,不仅养眼,而且实用,庄稼汉再没有“碰那只栽种着西红柿的破铁锅”,意味着他家依然没有摆脱生活的困境。这句话既照应了本段开头的交代(“农家小屋主妇把那只破铁锅捡了回来,栽栽种上西红柿秧苗),又呼应上文中庄稼汉扔掉天竺葵、惋惜天竺葵等细节描写

30、,使作品结构更加完整,作品主题更有意蕴。【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B项,庄稼汉“没有家庭责任感”的评价于文无据。他或许是因为生活的艰难而委屈,或许因为社会的不公而闷,每次酒醒后他又会去修修补补,后来“再也没有碰那只栽种着西红柿的破铁锅”。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

31、分析把握文章标题含义能力。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两个方面来分析。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标题如果是比喻句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那么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本题要求结合作品简要分析“雪地上的天竺葵”这个标题有着丰富的含意。本文,文章题目是“雪地上的天竺葵”,天竺葵是文章主要描写对象,也是小说主要塑造的形象。题目中的“雪地”则是天竺葵生存的环境,天竺葵开始在简陋的农家窗台生长,缺水受冻,还是顽强开出了红色的话。可是竟然被酗酒的男主人扔进了雪地。对于天竺葵来说,雪地这个环境

32、太过于恶劣,可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的天竺葵却没有死,仍然顽强地活着。后来天竺葵被雪水的根送到了峡谷。天竺葵根在峡谷中活了下来,开始生长。可是刚长了两片新叶,可是新叶又被山羊吃掉了。天竺葵继续积蓄力量萌发新芽。天竺葵在遭逢缺水受冻、散落雪地、置身峡谷、被吃叶子等厄运时依旧顽强地生长,象征着底层人遭受种种生活的折磨,可是还顽强地活着,有着顶强的生命力和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如简陋农家的女主人,生活困难,男人酗酒还打她,可是她还是勇敢地活着,用破锅栽种天竺葵。后来天竺葵被丈夫扔了,她又在破锅里栽种了西红柿秧苗,生活再艰难,也没有失去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所以天竺葵也象征着美好。后来,天竺葵

33、在遭逢缺水受冻、散落雪地、置身峡谷、被吃叶子等厄运时依旧顽强地生长,可是被推土机连同新生的芽一起铲起来装进卡车,运到河畔深谷卸掉。天竺葵在“疏松的土堆中不住地晃动、挣扎,渴望着在新地方获得新生”,可是倾倒在天竺葵身上的土愈来愈多,天竺葵也被埋得愈来愈深,被压得实实在在的,失去了活力和生机,逐渐发霉腐烂。此时的天竺葵所经历的就像底层人民生活的艰难。【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能力。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要根据句子所在的位置,结合上下文内容,依据文中主旨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去分析把握。本题指出“他再也没有碰那只栽种着西红柿的破铁锅这个结尾耐人寻味味”,要求简要赏析。首先明确这句话出

34、现在文章的结尾。文章说简陋农家,寒冬,天竺葵被女主人用破锅栽植,栽植后放在窗台上,缺水挨冻,可是天竺葵还是顽强地活着,还开出红色花朵,可是被酗酒的男主人扔到了窗外,背后雪覆盖。盗了春天被雪水冲到峡谷。天竺葵复活生长,长出两片新叶,又被山羊啃食。有萌发新芽,却被推土机连根挖起运到河畔深谷,天竺葵还是项努力生长,可是无奈呀在她身上的土太厚,太实,最后只能在土堆里逐渐发霉烂掉。而在简陋的农家,女主人又把曾经栽种天竺葵的破锅捡回来,栽种了西红柿的秧苗。女主人仍然酗酒,仍然在喝醉之后砸东西,扔到窗外,不给“他再也没有碰那只栽种着西红柿的破铁锅”,这句话正好和本段开头“农家小屋主妇把那只破铁锅捡了回来,载

35、种上西红柿秧苗”相照应,有呼应前文天竺葵被女主人栽在破锅里,被男主人扔连破锅一起扔到窗外,是文章结构更加完整。还有女主人把铁锅捡回来,又栽种上西红柿秧苗,说明女主人生活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没有失去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还有西红柿秧苗长大可以结西红柿,不仅和天竺葵样可以养眼,还比天竺葵更实用,庄稼汉没有再碰那栽种着西红柿的破铁锅,体现了庄稼汉心理的变化。前文说庄稼汉在去堵自己扔了天竺葵的那天砸坏的窗户时看见雪地里的天竺葵,和天竺葵的红色花朵,“觉得花儿酷似一滴鲜血,他停下了手里的活,呆立窗外”,“认为天竺在白雪覆盖之下也许会更好些、更安静些、更温暖些,不会像在小屋里那么委屈、憋闷”,

36、所以后来庄稼汉再没有“碰那只栽种着西红柿的破铁锅”,说明他内心里既有对先前扔弃天竺葵的愧疚,又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文章的表达技巧上,主要考核人物(景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景物)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

37、这些硬伤。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许仲宣,字希粲,青州人。汉乾祐中,登进士第,时年十八。周显德初,解褐授济阴主簿,考功员外郎张义荐为淄州团练判官。宋初赴调,引对便殿。仲宣气貌雄伟,太祖悦之,擢授太子中允,受诏知北海军。仲宣度其山川形势、地理广袤可以为州郡,因画图上之,遂升为潍州。初,议建牧马监,令仲宣行视诸州,颇得善地。从征并门,掌给纳,四十余州资粮悉能集事。帝益知其强干。开宝四年,知荆南转运事。及征江南,又兼南面随军转运事,兵数十万,供馈无阙。南唐平,以漕挽功拜刑部郎中。中谢日,召升殿奖谕,赐绯。九年,诏知永兴军府事。

38、太宗嗣位,迁兵部郎中,驿召赴阙,赐金紫。授西川转运使,属西南夷寇钞边境,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改广南转运使,会征交州,其地炎瘴,士卒死者十二三,大将孙全兴等失律,仲宣因奏罢其兵。不待报,即以兵分屯诸州,开库赏赐,草檄书以谕交州。交州即送款内附,遣使修贡。仲宣复上章待罪,帝嘉之。八年,仲宣为左谏议大夫。未几,召还,以本官权度支。仲宣性宽恕,倜傥不检,有心计。初,为济阴主簿时,令与簿分掌县印。令畜嬖妾,与其室争宠,令弗能禁。嬖欲陷其主,窃取其印藏之,封识如故,以授仲宣。翌日署事,发匣,则无其印,因逮捕县吏数

39、辈及令、簿家人,下狱鞫问,果得之于令舍灶突中。令闻之,仓皇失措,仲宣处之晏然,人服其量。尝从征江南,都部署曹彬令取陶器数万,给士卒为灯具。仲宣已预料置,奉之如其数。其才干类此。淳化元年,卒,年六十一。(节选自宋史许仲宣传,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B. 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C. 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

40、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D. 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乾祐,指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称,文中还有“显德”“开宝”等。B. 漕挽,“漕”指水路运输,“挽”指陆路运输。“漕”指水、陆运输,也指运输粮饷。C. 赐绯,赐给绯色官服。指官员官品不及而皇帝推恩特赐准许服绯,以示恩宠。D. 权,暂时代理官职。一般指官吏补充缺职,也可指由

41、候补而正式任命。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许仲宣才貌兼备,历仕数朝。后汉时年仅十八岁的他就考中进士及第;后周时历任数职;宋朝初年赴朝廷听候调遣,受到太祖赏识,被提拔任用。B. 许仲宣精明能干,政绩斐然征伐并门和江南时,他负责钱财和粮食供应,能保障军需;曹彬需要数万件陶器给士兵做灯具,他能预先料到,如数交付。C. 许仲宣审时度势,决策果断。征讨交州,形势不利,他上奏请求罢兵;未得到朝廷答复就让军队分驻各州,打开国库赏赐士卒,并起草文书晓谕交州。D. 许仲宣处变不惊,颇有器量。在他与县令分掌县印时,县印丢失,上司下令逮捕县府所有小吏,且把县令及主簿的家人也投

42、入狱中审问。县今听说后,仓皇失措,仲宣却泰然处之。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仲宣度其山川形势、地理广袤可以为州郡,因画图上之,遂升为潍州。(2)嬖欲陷其主,窃取其印藏之,封识如故,以授仲宣。【答案】10. C 11. D 12. D 13. (1)许仲宣估量这个地方的山川地势、土地广袤可以立为州郡,于是画图上呈皇帝,就升任潍州知州。(2)宠妾想陷害她的主人,私下盗取他的县印藏起来,(印匣)封存的标记和原来一样,把它(印匣)交给许仲宣。【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在断句时特别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

43、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性。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本题“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句意为:许仲宣亲自到大度河,用叛逆和归顺的利害相告,用威力和福运宣示,夷人全部归服。适逢言事官说,江南用兵时,许仲宣吞没国家钱财,因此召回朝廷,下令御史台搜集全部财务会计簿查对,总共几年才完毕,许仲宣没有欺骗和隐瞒。从语法结构和句意上看,“仲宣”作主语,“亲至”作状语,“大渡河”作宾语,“谕”作谓语,结构完整,应断开;“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为仲宣到大渡河之后所做的事,“以逆顺示”“以

44、威福夷”为两件事且句式结构相同,应断开;“夷人”作主语,“率”作副词,“服”作谓语,宾语省略,结构完整,应断开;“会”,恰逢,句首副词,“言事者”作主语,“云”,说,作谓语,主谓结构完整,应断开;“江表用兵时”为时间状语,应断开;“仲宣”作主语,“干没”作谓语,“官钱”作宾语,结构完整,应断开;“召还”与“令”为两个动词,代表两件不同的事件,二者间应断开;“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中“御史台”作主语,“尽”为副词,“索”作谓语,“财计簿”作宾语,“钩校”作宾语补足语,这是一句完整的句子,作“令”的宾语从句,应断开;“凡”,总共,作谓语,“数年”作宾语,“而”作连词,修饰“毕”,主语省略,结构完整

45、,应断开;“无有”作谓语,“欺瞒”作宾语,主语省略,结构完整,应断开。故本句断句为“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与C项相符。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项,“一般指官吏补充缺职,也可指由候补而正式任命”错误。“权”只指暂时代理官职,并没有“官吏补充缺职,也可指由候补而正式任命”的意思。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

46、时要整体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对原文中关键细节的理解。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对。D项,“逮捕县府所有小吏”理解有误,原文是“因逮捕县吏数辈及令、簿家人”,意为“于是逮捕县府的几个小吏以及县令、主簿的家人”,是逮捕了几个小吏,并不是全部的小吏。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度:估量。形势:地势。因:

47、于是。(2)窃取:私下盗取。封识:封存的标记。授:交给。【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参考译文:许仲宣,字希粲,青州人。后汉乾佑年间,进士及第,当时十八岁。后周显德初年,初人仕授官为济阴主簿,考官员外郎张义推荐他担任淄州团练判官。宋朝初年,许仲宣赶赴朝廷听候调遣,皇帝在便殿召见他询问对答。许仲宣气概容貌雄伟,太祖喜欢他。提拔为太子中允,领受诏命为北海知军。许仲宣估量这个地方的

48、山川地势、土地广袤可以立为州郡,于是画图上呈皇帝,就升任潍州知州。起初,议论设立牧马监,下令许仲宣出行视察各州,获得很多好地。跟随征伐并门,掌管出纳,四十多州的钱财和粮食全部能够调集。皇帝更加知道他能干。开宝四年,主管荆南转运事。等到征伐江南,又兼南面随军转运事,军队几十万,供应不缺。南唐平定,靠运输粮饷的功劳升任刑部郎中。受职入朝谢恩时,召他升殿奖励表彰,赐给绯色的官服。九年,下诏主管永兴军府事。太宗继位,许仲宣升为兵部郎中乘坐驿马召赴朝廷,赐金紫。授官西川转运使,恰值西南夷入侵掠夺边境,许仲宣亲自到大度河,以叛逆和归顺的利害相告,以威力和福运宣示,夷人全 部归服。适逢言事官说,江南用兵时,

49、许仲宣吞没国家钱财,因此召回朝廷,下令御史台搜集全部财务会计簿查对,总共几年才完毕,许仲宣没有欺骗和隐瞒。改任广南转运使,正值征伐交州,其地炎热有瘴气,士卒死的达到十分之二三,大将孙全兴等人行军无纪律,许仲宣因此上奏朝廷,请求罢兵。不等朝廷答复,就把军队分驻各州,打开国库赏赐士卒,草拟文书告谕交州。交州就表示投降归附,派遣使臣献纳贡品。许仲宣又上疏待降罪,皇帝嘉奖了他。太平兴国八年,许仲宣任左谏议大夫。不久,召回,以本官暂时代理度支一职。许仲宣性情宽厚仁恕,倜傥而不约束白己的言行,有心计。当初,任济阴主簿时,县令与主簿轮流掌管县印。县令养宠妾,与妻室争宠,县令不能禁止。宠妾想陷害她的主人,私下

50、盗取他的县印藏起来,封存的标记和原来一样,把它(印匣)交给许仲宣。第二天办理公事,打开印匣,则没有县印,于是逮捕县府的几个小吏以及县令、主簿的家人,投入监狱审问,果然在县令住房的烟囱中找到。县令听到这件事,仓皇失措,许仲宣处之安然人们佩服他的器量。他曾经跟随征伐江南,都部署曹彬下令取来陶器几万件,给士兵做灯具。许仲宣预先料到准备好,按数交给他。他的才干就像这样。淳化元年,去世,享年六十一岁。(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个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赠筝妓伍卿 李远轻轻没后更无筝,玉腕红纱到伍卿。座客满筵都不语,一行哀雁十三声。湘灵鼓瑟钱起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

51、听。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注】轻轻、伍卿:均为不见于载籍弹筝高手。十三声:唐宋时古筝有十三根弦。湘灵鼓瑟:传说舜帝死后葬在苍梧山,其妃子因哀伤而投湘水自尽,变成了湘水女神。她常常在江边鼓瑟,用瑟音表达自己的哀思。云和:出产乐器之地。14. 以下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前人论绝句的含蓄艺术,有“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一法,李诗用“玉腕红纱”来写弹奏者正有此妙。B. 钱诗“冯夷”和“楚客”均能理解湘灵的哀伤,前者听后情不自禁起舞,后者悲从中来,不忍卒闻。C. 钱诗结构首尾圆合,全诗从湘水女神出现开始写起,

52、以湘水女神消失告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D. 两首诗都让我们感受到演奏者的形象,李诗中的伍卿美丽动人,钱诗中的湘灵对爱情忠贞不渝。15. 两首诗均以描写音乐见长,请结合诗句分析它们描写音乐方式的异同。【答案】14. B 15. 共同点:都运用侧面描写。李诗“满筵座客”听后不语,运用座客反应来描写音乐的哀婉之感;钱诗中楚客“不堪”听,以此反应描写音乐效果之悲苦。不同点:李诗尾句运用比喻(类比),把哀婉的筝音比成是行雁的哀鸣,形象生动写出音乐的哀戚动人。(答以形写声亦可)钱诗运用想象,想象瑟声感动金石,传声苍穹,感动了寄身山间的舜帝之灵,让山上的白芷吐出芬芳,描写出了一个神奇虚幻的世界,传递出音乐

53、的悲伤感人。(或:钱诗在乐曲的高潮处戛然而止,由虚转实,以景结情,给读者留下了思索回味的广阔空间,达到余音袅袅的艺术效果。)【解析】【14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及情感主旨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要求,然后通读全诗,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结合题目和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逐一确认正误,最终得出答案。B项,理解分析不当。选项表述和“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有关。诗句意思是,动人的瑟声首先引来了水神冯夷,他激动地在湘灵面前伴乐狂舞,然而一个“空”字,说明冯夷并不理解湘

54、灵的哀怨;倒是人间那些被贬谪过湘水的“楚客”,领略了湘灵深藏在乐声里的哀怨心曲,禁不住悲从衷来,不忍卒闻。选项认为“冯夷”能理解湘灵的哀伤,有所触动,听后情不自禁起舞,是曲解文意。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分析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弄清题意,找到答题方向,确定分析对象,联系诗句内容,分析用了什么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具体作答,先找到这两首诗描写音乐的内容,再从不同角度分析。从李远的诗来看,开头两句写人,后两句写筝。“座客满筵都不语”,使人联想起听筝以前宴席上觥筹交错,谈笑风生的景象,而在调琴后,筝声响起,谱调凄凄。“一行哀雁十三声”,十三弦上只见一行哀雁飞出,

55、满座喧哗之声突然听不见了。一个“满”字,一个“都”字囊括了凝神屏息的全体座客。这两句写筝声,只写了一个简单的音乐形象“一行哀雁”,这是用的比喻手法,夸赞筝声之动人只写了“满客不语”,这是侧面描写用座客反应来描写音乐,两句都突出了音乐的哀婉之感。从钱起的诗来看,开头两句点明常常听说湘水的神灵,善于弹奏云和之瑟。美妙的乐曲使得河神冯夷闻之起舞,而远游的旅人却不忍卒听。通过楚客“不堪”听,从侧面来写音乐表现出来的悲苦效果。以下几句,写那深沉哀怨的曲调,连坚硬的金石都为之感动、悲伤;那清亮高亢的乐音,穿透力是那样强劲,一直飞向那高远无垠的地方。当如此美妙的乐曲传到苍梧之野时,连安息在九嶷山上的舜帝之灵

56、也为之感动,生出抱怨思慕之情;而生长在苍梧一带的白芷,在乐曲的感召之下,也吐出了更多的芬芳。这是运用了想象的手法。后面四句写,乐声顺着流水传到湘江,化作悲风飞过了浩渺的洞庭湖。曲终声寂,却没有看见鼓瑟的湘水女神,江上烟气消散,露出几座山峰,山色苍翠迷人。除了直接写乐曲的“悲”外,结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突然转折,在尽情地描写乐曲的表现力之后,使乐曲在高潮中戛然而止,又将诗境从虚幻世界猛然拉回到现实世界,以景作结,以景结情,余音袅袅,给读者留下了思索回味的空间。总体上,描写音乐用了侧面描写、想象、以景结情的手法。根据以上分析,分别概括出手法的不同点和相同点,结合诗句分析作答。(三)名篇名句

57、默写(本题共1个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蜀相中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_,_。”。(2)在春江花月夜中,“_,_。”两句运用典故,暗含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两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3)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是:“_,_。”【答案】 (1). 出师未捷身先死 (2). 长使英雄泪满襟 (3). 鸿雁长飞光不度 (4). 鱼龙潜跃水成文 (5). 昆山玉碎凤凰叫 (6). 芙蓉泣露香兰笑【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

58、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蜀相中注意“捷”和“襟”的写法;在春江花月夜中,“度”不能写成“渡”;李凭箜篌引中要注意“芙蓉”的正确书写。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当今世界,正在经历一场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信息技术创新_,数字经济发展_,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全球发展正在全面迈向泛数字化、

59、泛网络化阶段。大数据、人工智能不断取得突破,同时也_,共同推动社会和生产力发展的深度信息化。改革开放40年,我国的数字经济和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从_走到世界前列,比如天河超级计算机发展就是这样的典型。没有技术,就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 )。一步一个脚印,厚积薄发,光荣绽放。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国内主要互联网企业、IT龙头企业等纷纷进入云计算领域,我国在电子商务、社交网络、共享经济等互联网经济领域也取得广泛成功。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带动的社会深度信息化变革,特别是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不断深入,使得未来会有更多的领域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入,不仅要实现简单的数据交互,更要实现数据整合与

60、加工再造,为工业、建筑、交通等更多产业信息化提供支撑,为更多智慧城市领域发展提供示范,为更多人民美好生活和健康生活需求提供保障。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大数据、人工智能带动的社会深度信息化变革,特别是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不断深入,未来会有更多的领域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入B. 随着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大数据、人工智能带动的社会深度信息化变革,未来会有更多的领域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入C. 大数据、人工智能带动的社会深度信息化变革,特别是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不断深入,使得未来会有更多的领域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入D. 随着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大数据、

61、人工智能带动的社会深度信息化变革,使得未来会有更多的领域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入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外国不愿提供的核心技术B. 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如果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C. 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D. 外国不愿提供的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日新月异 应运而生 相辅相成 一穷二白B. 沧海桑田 水到渠成 相反相成 一文不名C. 日新月异 水到渠成 相辅相成 一文不名D. 沧海桑田 应运而生 相反相成 一穷二白【答案】17. B 18. C 19. A【解析】【17题详解

62、】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考生需明确高考病句六大题型,即: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做这类题的方法有:1.语感审读法,看有没有明显不顺畅的、值得怀疑推敲的地方。2.标志判断法,巧抓特征词,快速辨析病句。特征词有并列短语、数量短语、介词短语、否定词、关联词、两面词、代词、长宾语等。3.紧缩主干法,划分句子成分,先看主谓宾是否搭配,再看定状补是否与中心词搭配。本题中“随着使得”,属于介词掩盖主语,缺少主语,根据语义,应让“未来”做主语,所以应删去“使得”,排除C项、D项;原文“特别是”前后是递进关系,犯了“语序不当”的毛病,应将“特别是”前后内容互换,故选

63、B。【18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准确、连贯。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和谐的角度选取。本题要求填写分句的下半句,根据上半句,内容上应该先说遇到什么情况,再说我们怎么做;句式应选择“如果就”这样的假设句式,当然,这里“如果”省去了,保留了“就”,所以排除A项、B项。D项,“的”字赘余。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辨析。成语使用错误类型有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失当、谦敬错位等。近年近义成语的考查成为热门,关键是要仔细分别它们的细微差别。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1.使用范围、使用对象不同;2.意义侧重点不同;3.语义轻重不同;4.色彩不同

64、;5.适用语境不同。“沧海桑田”,意思是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人世间事物变化极大,或者变化较快。“日新月异”,意思是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本题对象是“信息技术创新”,用“日新月异”更合适。“水到渠成”, 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强调条件成语;“应运而生”,旧指应天命而产生,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一般指新生事物。这里应用“应运而生”。 “相反相成”,指两个对立的事物既互相排斥又互相促成。即相反的东西也相互依赖,具有同一性。“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这里并不是对立的事物,所以用“

65、相辅相成”。“一穷二白”,比喻基础差,底子薄,物质文化水平不高。“一文不名”,指一文钱不占有,形容非常贫困。很显然本题指我国的数字经济和互联网产业一开始基础非常差,所以用“一穷二白”。故选A。20.下面是某小区物业通知的初稿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指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根据上级机关文件指示精神,为保证小区设施设备及业主身体、财产的安全,提高本小区管理区域护卫人员的品质及全体员工的消防意识,增强抵御火灾的能力,管理处打算于2019年植树节当天在小区广场举办消防演习,欢迎各位业主到场观赏。【答案】(1)“保证”改为“保障”(2)“身体”改为“人身(或生命)”(3)

66、”品质”改为“素质”(4)“打算”改为“特定”(5)“观赏”改为“观摩”(或观看、指导)【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语言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保证”和“财产的安全”搭配不当;“身体”和“安全”搭配不当;“提高”和“品质”搭配不当;“打算”口语过于严重;“观赏”和语境不和。21.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限15字以内)一百年来,汉语词汇发生了天翻地覆的交化,不断涌现的大批新词新语,有的早已成为匆勿过客,有的仍在当今杜会生活中坚强存在。来自四川大学、西华师范大学等8所

67、高校的31 位学者,十分重视这些词语。由他们担任编审、116 名资料人员集体完成的百年汉语新词大辞典,即将由上海辞书出版社推出。该辞典收录了从1912年到2011年诞生的新词新语约1.1万个,相当于为这些词语创建了一个档案库。【答案】百年汉语新词大辞典编成并将出版【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段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必须注意分层,分层时可依据文段中的句号进行概括,最后加以合并。具体答题时分三步骤概括:根据材料性质,给语段切分层次,概括层意。提炼:去粗取精,对上一步概括出的内容进行筛选,从而选取主要信息。整合:根据题意要求,将提炼出来的主要信息用简洁的语句表达出来。作答本题时候需要学生仔细阅读语

68、段,提取关键词,注意题干要求,不要超过15个字。本题中,抓住关键语句“百年汉语新词大辞典”,“编成”,“出版”,然后组织成一个完整的句子。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一群群快递小哥,每天做着将包裹交到用户手上的小事,却织就了年逾400亿件的世界第一大快递网;一支支风华正茂的科研尖兵,每天都在与仪器、数据打交道,却是向技术高地发起冲锋,创造出“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整”的骄人成绩;海岛边境,一队队生龙活虎的青年战士,每天都重复走着巡边、巡岛的路,却是在尽忠职守地守卫近14亿人民的幸福家园每一滴汗水都是中国故事的青春注脚,每一项成就都是中国大厦的坚实支撑。以上材料触发了你

69、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答案】例文:奋斗的青春是时代最好的注脚千万快递小哥们尽心尽责,织起了世界最大的快递网络;千万青年科学家撑起中国科技的未来;年轻的边防战士守卫着14亿人民的平安生活在伟大时代建设中,青年建设者在平凡的岗位上,用青春汗水,用奋斗拼搏,给时代做了最好的注脚。青春是美好的,但是,没有使命感的青春便是贫血的青春。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在任何一个时代,青年都是社会上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兴则国兴。任

70、何一个伟大时代的背后,必然有一群富有责任感、使命感,勇于担当的青年,他们用行动阐释着时代的伟大。用奋斗的青春做时代的注脚,需要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认真负责,将简单的事情认真做好。送快递看似没有技术含量,但是需要体力、记忆力和良好的服务意识,快递小哥们顶烈日冒严寒,有时还要面对客户的冷言冷语,但他们依然坚守岗位,把苦累留给自己,把方便和幸福留给用户。那些年复一年在铁道上检修铁轨线路的年轻人,用青春的坚守、认真负责的态度,呵护着火车的安全,他们燃烧青春,把舒适和安全留给乘客。谁说平凡的岗位就一定是平凡的工作,这些默默无闻的青年们,用一份份坚守执着、认真负责诠释着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平凡的工作,因为呵护

71、了他人的幸福安宁而伟岸,虽默默无闻却充满力量。用奋斗的青春做时代的注脚,需要我们能在岗位上坚守,怀一颗攻坚克难、自强不息的报国心。老一辈人总担心一代不如一代,然而,事实证明正是这些被上一代称为“垮掉的一代”,正在撑起祖国现代化建设的大厦。探月工程科研团队平均年龄只有三十三岁,而他们已经成为中国航天工业的中流砥柱;扫雷英雄杜富国为国排雷,舍己为人,彰显中国军人保家卫国的英雄本色;海军飞行员张超,为强我国防,高强度练习飞行技术,即使在最后关头,还想着为祖国保护战机。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怀报国之志,攻坚克难,自强不息,用坚守和汗水,实现中国的飞天梦,用生命守卫着祖国的安全,为美好幸福中国保驾护航。他

72、们奋斗的身影、他们淋漓的汗水,都是这个伟大时代最好的注脚。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富裕安康,需要很多代人的共同努力。艰苦能磨炼人,创业能造人。我辈青年,只有做到艰苦奋斗、爱岗敬业、爱国奉献,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才能真正做到把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紧密相连,为时代激扬青春!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而青春则是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中十分易逝的一段。我坚信:流星虽然短暂,但在它划过夜空的一刹那,已经点燃了最美的青春。让我们肩负起历史所赋予的使命,让身体里流淌的血液迸发出激情!让我们都做夜空下那颗闪亮的星星!【解析】【详解】本题属于典型的情境设置类任务驱动型作文,综合来看,本题目展现了在高

73、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下,高考对考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尤其是思维发展与能力提升方面的素养,同时考查考生的价值观,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材料主要讲述了青年快递员、青年科技工作者、青年守边战士谱写中国故事和中国成就的艰辛付出,中国故事的背后其实是青春脚步和汗水,中国大厦的支撑者就是这一群群普通的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年轻人。考生必须紧紧围绕青年与时代发展的关系,从中国故事、中国成就等角度探讨青年的职责与使命,号召即将走入社会的青年意识到时代与个人的紧密联系,培养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审题限制性1.真实情境限制。作文材料给我们提供的真实情境是,快递小哥织就世界第一大快递网;风华正茂的科研尖兵向高新技术发起冲

74、锋;青年战士巡逻队守卫着14亿人民的幸福家园。材料的重点在于讴歌中国成就、中国故事背后的青年姿态。“每一滴汗水都是中国故事的青春注脚,每一项成就都是中国大厦的坚实支撑”,这句话引导考生必须从青年的责任、担当、使命等角度来谈其与祖国发展之间的关系,即我辈青年要从中汲取一种勇于担当的力量,指引自己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如果脱离了中国故事、中国成就这个大的时代情境,只谈青年的个体发展,则属于偏题或者跑题立意。2.典型任务限制。“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要求考生从材料设置的真实情境出发,既要考虑材料的显性要求,又要综合考虑隐性思考,整体审视,做到精准立意,切勿断章取义。

75、同时,考生必须在行文中体现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做到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因为深刻的思想才是文章的灵魂。3.价值判断限制。本材料所体现的价值观是:在中国新时代的建设中,青年应该有一种责任担当和使命意识,尽职尽责,在平凡岗位书写不平凡的青春,共同书写中国故事,一起撑起中国现代化建设大厦。开放性1.切入角度开放。可以从中国故事的角度切入,也可以从青年的奉献与担当角度切入,只要落脚在青年奋斗发展与中国故事、中国成就的关系上,呼唤青年勇于承担职责与使命即可。2.论证选材开放。可以直接运用材料中提供素材做延伸论证支撑论点,也可以在材料提供的素材基础上联想发挥。不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考生最好能够结合时事,

76、立足个体实际,探讨青年与祖国时代发展的关系,还要从宏观切入,以史实和社会现象论证观点,比如时代楷模排雷战士杜富国,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飞行员张超,诗词大会冠军快递小哥雷海为等,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尽忠职守,做出非凡成绩。3.写作文体开放。除了诗歌,考生可以写议论文,也可以写记叙文、散文。综合材料来看,写成议论文更利于表达思想,思路也会更加清晰。当然,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储备自行选择,但不管选择什么文体,考生都必明确文体特征,切忌写成“四不像”。参考立意切题立意:1.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2.青春汗水讲述中国故事。3.用青春撑起中国大厦。4.忠于职守,撑起时代风帆。5.奋斗的青春是时代最好

77、的注脚6.用青春汗水丈量中国复兴路。偏题立意:1.平凡成就伟大。 (断章取义,丢掉了中国故事和中国成就)2.小事情认真做,你就是行家。 (同上)3.爱岗敬业,成就梦想。 (同上)4.中国复兴路。 (丢掉了“青年”这个元素)5.感恩伟大的时代。 (歌颂成就,未点明成就的创造者)6.青春是用来奋斗的。 (只讲个体生命,忽略了与时代的关联)可用素材:1.16岁远离家乡来到千里之外的格尔木,龙周才加十多年如一日,风餐露宿、爬冰卧雪,守卫在可可西里生态保护的一线;坚守大山深处18年的“80后”教师张玉滚,只为让山村孩子走出大山;无惧烈火,以青春和生命守护220万亩森林资源,山西沁源森林消防大队传承太岳革

78、命老区的英雄精神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翻开第二十三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和获奖集体的青春篇章,每一页都在告诉人们:路是走出来的,事业是干出来的,成功是奋斗出来的。2.“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于砥砺奋斗,用青春和汗水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回望五四运动以来的100年,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奋斗的价值点亮历史的天空。让我们摆脱积贫积弱的,是中华民族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浴血奋战;使我们画出“最新最美”图画的,是神州儿女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艰苦奋斗;助我们“杀出一

79、条血路”的,是亿万人民凭着一股子气呀、劲呀的奋勇争先;令我们的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是新时代击鼓催征的奋发图强。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一代代青年前赴后继、艰苦卓绝的接续奋斗,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更不会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明天。3.新时代新征程,一个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正是我们奋斗的坐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从2020年到2035年再到2050年,千千万万青年将全程参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伟大的使命前方召唤,壮阔的征途脚下铺

80、展;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就在身边。唯有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方能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4.奋斗的道路,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强者,总是从挫折中不断奋起、永不气馁。“励志女孩”李娟通过电商销售带领乡亲脱贫致富,而她因重病不得不常年卧床;成就世乒赛三连冠的马龙,曾被伤病拖累8个月,多次不得已退赛顺境不骄、逆境不馁,那些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披荆斩棘中开辟天地、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业绩的青春岁月,终将成为人生的财富,汇成时代的精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

81、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5.百年风云变幻,不变的是奋斗的传承;百年沧海桑田,不老的是青春的延续。让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成为精神基底,青春才能成为中华民族生气勃发、高歌猛进的持久风景,青年才能成为驱动中华民族加速迈向伟大复兴的蓬勃力量,我们也才能自信地喊出:“青春万岁,强国有我!”行文结构:第一部分(开篇)转述材料,提出观点:在伟大时代建设中,青年建设者在平凡的岗位上,用青春汗水,用奋斗拼搏,给时代做了最好的注脚。第二部分(主体):多层面论述所持观点,并提办法:(1)用奋斗的青春做时代的注脚,需要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认真负责,将简单的事情认真做好。(2)用奋斗的青春做时代的注脚,需要我们能在岗位上坚守,怀一颗攻坚克难、自强不息的报国心。第三部分(结尾)归结全文,重申观点: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富裕安康,需要很多代人的共同努力。艰苦能磨炼人,创业能造人。我辈青年,只有做到艰苦奋斗、爱岗敬业、爱国奉献,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才能真正做到把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紧密相连,为时代激扬青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