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2015-2016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一、单选题:共40题 1下列有关水稻和蓝藻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稻细胞有细胞壁,而蓝藻细胞没有B.水稻细胞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而蓝藻细胞没有C.水稻和蓝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这与它们含有叶绿体有关D.水稻和蓝藻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都是核糖体,这与它们的细胞含有核仁有关【答案】B【解析】水稻属于高等植物,是真核生物,细胞有细胞壁,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有细胞壁,A错误;真核细胞具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细胞核,蓝藻是原核无成形细胞核,只有拟核存在,B正确;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唯一细胞器,无叶绿体,C错误;原核细胞无核膜、核仁,
2、真核与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D错误。【备注】考查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结构与功能相关知识。2下图表示细胞中4类有机化合物的关系,每个椭圆代表一类有机物,则列出这4种化合物名称中最合理的一组是A.:脂质、酶、蛋白质、激素B.:激素、脂质、蛋白质、酶C.:酶、蛋白质、激素、脂质D.:激素、脂质、酶、蛋白质【答案】C【解析】脂质包括磷脂(主要构成生物膜系统)、脂肪(主要存在于皮下,有保温和缓冲等作用)和固醇(分为胆固醇和性激素),是人体重要而又主要的有机物之一。大多数酶是蛋白质,但有少量是RNA,激素大多是蛋白质,但少量是脂质(性激素是固醇),故C选项正确。【备注】考查化合物与概念图相关知识。3下
3、列与蛋白质功能无直接关系的是A.细胞分裂间期DNA的复制B.人体肺泡中的O2被运输到肝细胞C.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D.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答案】C【解析】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过程需DNA解旋酶和聚合酶,本质是蛋白质,A不符合;人体肺泡中的氧气主要通过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运输,B不符合;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是水分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出细胞,与蛋白质无关,C符合题意。胰岛素本质就是蛋白质,D不符合。【备注】考查蛋白质多样性及功能。4下列有关各种细胞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内质网是一种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B.高尔基体由扁平囊和小泡构成,是细胞分泌物加工、分类和包
4、装的场所“车间”及“发送站”C.液泡是一种单层膜的细胞器,其内含叶绿素、花青素等色素D.中心体是一种无膜结构的细胞器,存在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的细胞里【答案】C【解析】内质网是一种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A正确;高尔基体由扁平囊和小泡构成,主要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B正确;液泡是一种单层膜的细胞器,其中含花青素等色素,但不含叶绿素,因为叶绿素只分布在叶绿体中,C错误;中心体无膜,存在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的细胞里,D正确。故选:C。 5胭脂红是一种水溶性的大分子食用色素。在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中,可用高浓度的胭脂
5、红溶液作为外界溶液,观察无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刚发生质壁分离时细胞的液泡为红色B.若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细胞内的无色区域变小C.处于质壁分离状态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一定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D.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内可能会出现红色区域【答案】D【解析】刚发生细胞质壁分离时,胭脂红是大分子化合物,不能透过生物膜,细胞的液泡为无色,A错误;若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细胞吸水,液泡变大,所以细胞内的无色区域变大,B错误;处于质壁分离状态细胞,在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而在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C错误;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
6、,说明细胞已失活,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被破坏,所以细胞内可能会出现红色区域,D正确。【备注】考查质壁分离及复原过程。6人的红细胞和精子的寿命都较短,这一事实体现了A.环境因素的影响B.核、质相互依存关系C.功能对寿命的影响D.遗传因素的作用【答案】B【解析】B项正确: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及细胞器,精子成熟后丢失了大部分细胞质,它们的寿命都较短,体现了核、质相互依存关系,ACD项错误。【备注】本题考查细胞结构的统一性,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7以下实验,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功能是A.控制物质进出B.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C.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物质运输【答案】A【解析】控制物质进出
7、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功能,A正确;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是细胞膜的结构,B错误;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体现了细胞膜上蛋白质的功能,C错误;物质运输有的通过体液运输,与细胞膜功能无关,D错误。【备注】考查细胞膜的功能。8下图为ATP的结构和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甲中的A代表腺苷,b、c为髙能磷酸键B.图乙中进行过程时,图甲中的c键断裂C.ATP与ADP快速转化依赖于酶催化作用具有髙效性D.绿色植物夜间有O2存在时,图乙中过程主要发生在线粒体【答案】A【解析】甲中的a表示AMP,为构成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A表示腺嘌呤,b、c表示高能磷酸键,A错误;图
8、乙中进行过程时,通常是第二个高能磷酸键断裂,即c位置,B正确;ATP与ADP快速转化依赖于酶催化作用具有髙效性,C正确;绿色植物夜间仍进行细胞呼吸,需消耗氧气,形成ATP的主要场所是在线粒体中,D正确。【备注】考查ATP的结构与功能。9某同学在进行某一酶促反应实验时,第一次实验测得产物生成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图中曲线a所示,第二次实验仅对第一次实验中的条件进行了一处调整,实验结果如曲线b所示。该同学改变的条件可能是A.改变了酶的种类B.改变了酶的用量C.改变了底物的量D.改变了反应温度【答案】C【解析】从两条曲线可以看出,两次实验中反应速率均逐渐减慢,一段时间后反应终止,产物不再增加,但两次实验中
9、产物生成总量不同。如果改变酶的种类或反应温度,反应无法进行,或者反应总时间发生改变,但反应终止后产物问题不会改变,如果改变酶的用量,反应总时间可能发生改变,但反应终止后产物问题不会改变;如果改变底物的浓度,将会影响反应的速率和产物生成总量,反应终止后产物问题必然改变。故C正确。【备注】考查酶相关实验知识。10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以下各组之间的数量关系一定不相等的是A.染色体数目与着丝点数目B.染色体数目与染色单体数目C.DNA分子数目与染色单体数目D.染色体数目与DNA分子数目【答案】B【解析】染色体数目是以着丝点数目为依据进行计数的,故两者一定相等;染色体数目为1时,染色单体数目为
10、0或2,故两者不可能相等;而DNA分子数目与染色体数目、DNA分子数目与染色单体数目之间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 11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癌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容易扩散转移B.细胞分化,核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但mRNA有变化C.细胞生长,核糖体的数量增加,物质交换效率提高D.细胞凋亡,相关基因活动加强,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答案】C【解析】细胞癌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容易扩散转移,A正确;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核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但mRNA有变化,B正确;细胞生长,核糖体的数量增加,但是相对表面积变小,物质交换效率降低,C错误;细胞凋亡,
11、相关基因活动加强,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D正确。 12遗传物质的发现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艾弗里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采用了物质提纯、鉴定与细菌体外培养等技术C.艾弗里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比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更具说服力D.可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噬菌体【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遗传物质的发现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格里菲思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转化因子的存在,A项错误。艾弗里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的物质提纯、鉴定,再分别与R型活菌混合,进行细菌体外培养,证
12、明了转化因子是DNA,B项正确。由于艾弗里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所提取的DNA不纯,所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C项错误。噬菌体是专营寄生的生物,不能直接用普通培养基培养,D项错误。 13某单子叶植物的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抗病(T)对染病(t)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糯性花粉遇碘液变棕色。现有四种纯合子基因型分别为:AATTdd AAttDD AAttdd aattdd。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应该用和杂交所得F1代的花粉B.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
13、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以观察和杂交所得Fl代的花粉C.若培育糯性抗病优良品种,应选用和亲本杂交D.将和杂交后所得的Fl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后,均为蓝色【答案】C【解析】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选择和或和最好,故A错误。验证自由组合定律,最好选择和最好,因为花粉的性状能观察到而抗病观察不到,故B错误。要培养糯性抗病优良品种应选择和亲本杂交,故C正确。若和杂交后所得的F1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后,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将会看到四种类型的花粉,且比例为1111,故D错误。【备注】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相关知识。14下图为蛋白质合成的一系列过程,表中为部分密码子表,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
14、.真核细胞中a过程只发生在细胞核中,需RNA聚合酶的催化B.由蛋白质和tRNA组成,其形成与核仁有关C.的形成方式是脱水缩合,脱去的水中的氧只来自羧基D.上携带的氨基酸是赖氨酸【答案】C【解析】a为转录过程,在真核细胞中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发生,A错误;是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RNA组成,B错误;是多肽链,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脱去的水中的氧只来自羧基,C正确;的反密码子是AAG,其对应的密码子是UUC,编码苯丙氨酸,因此上携带的氨基酸是苯丙氨酸,D错误。【备注】考查基因表达相关知识。15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表述错误的是A.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15、B.现代进化理论认为,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的形成必须要有地理隔离,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D.进化过程一定伴随着基因频率的改变【答案】C【解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A正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正确;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但不一定需经地理隔离,C错误;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正确。【备注】考查有关生物进化知识。16下图为人体内环境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中蛋白
16、质含量降低,会使增加引起组织水肿B.中含激素、呼吸酶、乳酸、CO2等物质C.内环境主要由、组成D.和成分的主要区别在于无机盐含量不同【答案】A【解析】A项正确:图中是血浆,是组织液,细胞內液,是淋巴,构成内环境。中蛋白质含量降低将导致的渗透压降低,从而使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B项错误:淋巴中没有呼吸酶,呼吸酶在细胞内;C项错误: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D项错误:血浆和组织液成分的主要区别在于蛋白质含量不同。 172000年诺贝尔医学奖授予瑞典和美国的三位科学家,以奖励他们对神经系统“信号传导”的研究成果。两个神经细胞之间通过“突触”连接,实现兴奋的传递。如下图所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
17、,有关其叙述不正确的是A.突触后膜对中递质的接受具有特异性,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关B.在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中,以的形式在各种细胞器之间进行转移,体现了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C.青蛙在冬眠时,对外界刺激几乎没有反应主要是低温影响了中递质的释放D.在活细胞中,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之间可以通过的形式实现间接联系。【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是受体蛋白,是离子通道,突触后膜,是线粒体,突触小泡,突触小泡的神经递质释放出来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蛋白结合,A正确;分泌蛋白的合成首先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进行,合成后由内质网“出芽”以的形式到达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再做进行进一步的加工、转移,并不是在各种细胞器
18、之间, B错误;青蛙在冬眠时,主要在地下,对外界刺激几乎没有反应主要是低温影响了中递质的释放,低温抑制酶的活性,C正确;在活细胞中,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之间可以通过的形式实现间接联系,体现膜结构与功能协调和统一,D正确。【备注】考查有关神经调节相关知识。18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A.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检测是否生成CO2可判断呼吸方式B.低温与秋水仙素均能抑制着丝点分裂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C.调查红绿色盲的发病率应在患者家系中重复调查几次,以减小实验误差D.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碳酸钙的作用是防止色素被破坏,SiO2可使研磨更充分【答案】D【解析】酵母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均
19、产生二氧化碳,可根据释放速率来判断,A错误;低温和秋水仙素均能控制细胞分裂而不是着丝点分裂而导致染色体加倍,B错误;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在大的群体中随机抽样调查,C错误;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碳酸钙的作用是防止色素被破坏,SiO2可使研磨更充分,D正确。【备注】考查有关课本实验原理及过程。19从小玩泥巴的孩子不容易生病,从免疫学角度分析,其原因不可能是A.泥巴中存在与病原微生物相同或相似的抗原B.泥巴可刺激机体中的一种浆细胞产生多种抗体C.泥巴中的一些成分可以引起一些轻微的免疫反应D.泥巴中存在一些成分使孩子体内产生一些相应的记忆细胞【答案】B【解析】泥巴中存在许多微生物,初次接触后,可能在体内产
20、生免疫反应,再次接触时相同或相似的抗原时,通过二次免疫反应能迅速清除,A正确;每一种浆细胞只能合成分泌一种抗体,B错误,泥巴中一些大分子物质也会进入体内,产生免疫反应,从而在体内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C、D正确。【备注】考查有关二次免疫相关知识。20如图为某人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抗体1和抗体2都能与相关受体结合导致调节异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葡萄糖和胰岛素作用于相关细胞都是通过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完成的B.两种抗体都能引起血糖浓度升高,这在免疫学中称为自身免疫病C.两种抗体引起血糖升高都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缓解症状D.由图看出糖尿病并不都是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的【答案】C【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免疫调
21、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和分析推理能力。通过两个细胞图能看出,葡萄糖和胰岛素作用于相关细胞都是通过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完成的,故A项正确;抗体1使葡萄糖不能与胰岛B细胞结合,抗体2使胰岛素不能与组织细胞结合,两种抗体都能引起血糖升高,属于自身免疫病,故B项正确;抗体2使胰岛素不能与组织细胞结合,故注射胰岛素也不能缓解症状,故C项错误;抗体2的作用特点说明糖尿病不都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故D项正确。 21下图为下丘脑某神经细胞的部分膜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局部结构,则兴奋经过此处时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B.此细胞可以分泌促进水重吸收的激
22、素,且该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C.该细胞可参与形成体温调节中枢、呼吸中枢等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D.动作电位的形成与膜上、等载体有关,A面为正电位,B面为负电位【答案】B【解析】A项错误:兴奋在突触后膜上的电位变化为:化学信号电信号;B项正确:下丘脑的部分神经分泌细胞能分泌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冲吸收,激素发挥作用后立即被灭活;C项错误: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盐调节中枢和血糖调节中枢,呼吸中枢位于脑干中;D项错误:动作电位的产生原理是钠离子内流,其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备注】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
23、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22下列有关生长素发现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达尔文提出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向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使胚芽鞘向光弯曲B.鲍森詹森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C.拜尔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D.温特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造成的【答案】C【解析】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影响”,这种“影响”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即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A正确;鲍森詹森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B
24、正确;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刺激”在尖端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而没有说明是生长素分布不均,C错误;温特的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 D正确。【备注】考查生长素发现的相关实验。23生长素是人们发现和研究较早的植物激素,其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生长。如图所示某植物地上部分,下列有关生长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植物体地上部分生长素不都是由、所示结构合成B.生长迅速而生长受抑制是由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高于C.生长受抑制而生长较快,是由于合成的生长素无法运输到部位D.由于结构能够生长,因此该植物的生长没有体现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答案】A【解析】植物体中的生长素主要是由
25、具有分生能力的组织细胞合成,、所示的顶芽和侧芽合成外,其他部位如幼叶、幼嫩的种子和形成层也能合成生长素,A正确;由于顶芽合成的生长素极性运输并积累在侧芽部位,导致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过高而抑制了侧芽的生长,B错误;距离顶芽较远,顶芽合成的生长素极性运输到其部位较少,因此生长较快,C错误;生长迅速且生长较快体现了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抑制的顶端优势的现象,D错误。【备注】考查生长素作用相关知识。24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有分层现象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森林群落有垂直分层现象,草原群落中植被类型主要为草本,不存在垂直分层现象不同地段生
26、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有水平结构A.B.C.D.【答案】B【解析】垂直结构上的分层是群落中的种群在垂直方面的分布是群落中的结构,竹林是种群,错误;动物群落中垂直分布通常是因为植物提供的食物和栖息空间的原因,正确;只要是群落均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错误;不同地段生物种类和密度不同,是由于水平方向上地形,酸碱度,湿度和光照的影响,正确;B选项符合。【备注】考查群落结构相关知识。25下图为某桑园引入七星瓢虫后,蚜虫和七星瓢虫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引入七星瓢虫后,蚜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B.釆用标志重捕法估算桑园中蚜虫的年龄组成C.b点时,七星瓢虫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七星瓢虫与蚜虫
27、之间为捕食关系【答案】B【解析】引入七星瓢虫后,七星瓢虫以蚜虫为食,会使蚜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A正确;蚜虫活动能力较弱,采用样方法估算桑园中蚜虫的种群密度,B错误; b点时,种群数量为K/2,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正确;七星瓢虫以蚜虫为食,七星瓢虫与蚜虫之间为捕食关系,D正确。【备注】本题考查种间关系以及种群的数量变化,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26某植物种子成熟后需经低温贮藏才能萌发,为探究其原因,检测了该种子中的两种植物激素在低温贮藏过程中的含量变化,结果如图。根据激素的作用特点,推测图中a、b依次为A.赤霉素、脱落酸B.细胞分裂素、生长素C.脱落酸、细胞分裂素D.赤霉素、乙烯【答案
28、】A【解析】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意在考查考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能力及运用能力。脱落酸的作用之一是促进种子休眠,而赤霉素的作用之一是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所以该题应选择A。 27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B.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呼吸作用类型主要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D.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答案】C【解析】食草动物都处于第二营养级正确,多数动物属于消费者,但少数动物如蚯蚓能够分解腐败的食
29、物,属于分解者,A错误;大部分细菌属于分解者,属于异养生物,少数细菌如化能合成细菌,能进行自养,属于生产者,B错误;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生物成分,C正确;多数生物只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但有些生物如捕蝇草、猪笼草等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D错误。【备注】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和结构。28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建立植物园、动物园等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B.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大熊猫的目的是保护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C.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就要禁止开发和利用现有资源D.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间接价值
30、【答案】B【解析】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A选项是易地保护,A错误;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大熊猫的目的是保护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是就地保护,B正确;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合理开发和利用现有资源,C错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小于间接价值。【备注】考查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及作用。29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传递的信息由生物成分和无机环境产生B.生态系统中的负反馈调节由生物种类间的数量变化引起,与信息传递无关C.信息传递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为一个整体,且有调节系统稳定性的作用D.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是通过信息传递实现的【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可以是物理、化
31、学或行为信息,A正确;生态系统中的负反馈调节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与遗传信息密切相关,B错误;信息传递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C正确;生物之间“食”与 “被食”,相信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或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D正确。【备注】考查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相关知识。30下面为碳循环示意图,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碳循环是指二氧化碳在甲与丙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B.乙在该生态系统中均处于第二营养级C.甲、乙、丙共同组成生态系统D.生物X可能不具有细胞核,生物Y可能含有线粒体【答案】D【解析】图中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
32、是分解者,甲、乙、丙共同组成生物群落。碳循环是指二氧化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乙是消费者,在该生态系统中不一定都处于第二营养级;生产者中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少数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等类型的生产者,因此X应该是代表硝化细菌等原核生物,所以生物X可能不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分解者包括腐生的细菌和真菌,还包括少数动物,可见图中Y应该是真核类型的微生物,含有线粒体。故选C。【备注】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和碳循环的相关内容。31将洋葱表皮细胞放置在不同浓度的物质M溶液中,测定洋葱表皮细胞吸收M的速率,结果如下图所示,对图中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A.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自由扩散B.细胞吸收M
33、的方式为主动运输C.细胞吸收M需载体蛋白的参与D.细胞吸收M所需能量供应不足【答案】C【解析】自由扩散的影响因素是浓度差,而物质M溶液浓度增加,细胞吸收速率没有增加,则不属于自由扩散,故A错误;主动运输的影响因素是载体和能量,而通入空气后吸收速率没有增加,则不属于主动运输,故B错误;物质M溶液浓度增加,而物质运输速率没有增加,说明M载体蛋白的数量是有限的,故C正确;通入空气后没有改变吸收速率,说明与能量供应无关,故D错误。 32人体内氢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代谢转移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中,水中的H只来自NH2B.在缺氧的情况下,过程中不会发生脱氢反应C.M物质是丙酮
34、酸,过程不会发生在线粒体中D.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过程发生于线粒体中【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呼吸作用过程、氨基酸的脱水缩合等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从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过程为脱水缩合反应,发生在核糖体中,水中的H来自氨基和羧基,A错误。过程为葡萄糖脱氢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缺氧情况下,也会通过无氧呼吸发生脱氢反应,B错误。M物质是丙酮酸,过程为无氧呼吸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C正确。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过程发生于细胞质基质中,过程为H与氧气结合生成水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D错误。 33某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下图为该植物处于25环境中光合作用强
35、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坐标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点时叶肉细胞的生理活动只受温度的影响B.b点时植物才开始进行光合作用C.若将温度从27提高到30时,a点上移,d点下移D.c点时该植物O2的生成量为V1+V2【答案】D【解析】a点时,光照强度为0,植物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O2的吸收量表示细胞呼吸强度,此时细胞的呼吸作用除受温度的影响外,还受O2浓度等条件的影响,A错误;b点表示该光照强度下既没有O2的释放,又没有O2的吸收,即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B错误;30时,细胞呼吸强度增大,a点上移,在d所对应的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产生的O2更多地用于有氧呼吸,d点上移,C错误;c点时,该植物的O2产生量
36、为V1(呼吸作用耗氧量)V2(净释放氧量),D正确。【备注】本题考查温度及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影响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34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DNA由5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20%,将其置于只含31P的环境中复制3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DNA分子中含有氢键的数目为1.3104个B.复制过程需要2.4104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C.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单链与含31P的单链之比为1:7D.子代DNA分子中含32P与只含31P的分
37、子数之比为1:3【答案】B【解析】DNA由5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20,即A=T=1000个,C=G=4000个,A-T之间有2个氢键,C-G之间有3个氢键,该DNA分子中含有氢键的数目为10002+40003=1.3104,A项正确;复制3次共8个DNA分子,复制过程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84000-4000=2.8104个,B项错误;8个DNA分子共16条单链,其中含32P的单链为起始的母链,2条,含31P的单链14条,则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单链与含31P的单链之比为1:7,C项正确;因为DNA的半保留复制特点,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分子有2个,只含31P的分子数
38、有6个,比例为1:3,D项正确。【备注】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的复制,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35下图表示某一髙等生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对此认识错误的是A.内有8条染色体,1处若为D基因,2处由于交叉互换则一定为d基因B.细胞的中心体在分裂间期复制。它的前一个时期内,可发生基因重组C.内有8条染色单体,睾丸中有可能同时存在上图所示的四种细胞D.若中的a为X染色体,则b不可能是X或Y染色体【答案】A【解析】细胞内含同源染色体,且排列在赤道板上,没有发生同源染
39、色体配对,所以不含四分体,A错误;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继续分裂可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B正确;若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所以若a为X染色体,则b为常染色体,C正确;细胞为有丝分裂后期图象,睾丸中有的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有的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所以有可能同时存在上图所示的四种细胞,D正确。【备注】考查细胞分裂相关知识。36一个家庭中,父亲是色觉正常的多指(由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患者,母亲的表现型正常,他们却生了一个手指正常但患红绿色盲的孩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孩子的色盲基因来自祖母B.这对夫妇再生一个男孩,其只患红绿色盲的概率是1/2C.父亲的精子不携带致病基因的
40、概率是1/3D.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正常女儿的概率是1/4【答案】D【解析】对于色盲来说,双亲的基因型是XBXb、XBY,后代色盲孩子的致病基因来自母亲,母亲的致病基因来自孩子的外祖父或外祖母,A错误;由分析知,这对夫妻的基因型是aaXBXb、AaXBY,后代手指正常的概率是aa=1/2,后代男孩的基因型为XBY(男正常)、XbY(男色盲)比例是1:1,因此男色盲的概率是1/2,所以这对夫妇再生一个男孩,只患红绿色盲的概率是aaXbY= 1/21/21/4,B错误;父亲的基因型为AaXBY,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产生的精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XB、aY、AY、aXB,比例是1:1:1:1,其中携带
41、致病基因的精子是AXB、AY占1/2,C错误;这对夫妻的基因型是aaXBXb、AaXBY,再生一个正常的女儿概率为AaXBX的概率为1/21/21/4,D正确。【备注】考查人类遗传病和自由组合定律相关知识。37下图展示了普通小麦的培育过程。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普通小麦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14条染色体B.杂种F1和杂种F2均是一个新的物种C.二粒小麦和普通小麦通过自交能产生种子,因此都是可育的D.图中染色体加倍只能通过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实现【答案】C【解析】普通小麦是六倍体,体细胞内含有42条染色体,每个染色体组中有7条染色体,A错误;杂种F1和杂种F2的遗传物质来自不同的物种,细胞
42、内没有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不可育,B错误;二粒小麦和普通小麦细胞内含有同源染色体,通过自交能产生可育的种子,因此都是可育的,C正确;图中染色体加倍除可以通过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外,也可以通过处理幼苗来实现,D错误。【备注】考查多倍体育种相关知识。38下图为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对该图分析正确的是A.器官A除分泌激素a外,还可以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B.器官B分泌的激素b浓度高时,对器官A和C均有抑制作用C.器官C分泌的激素高时,对器官A有抑制作用D.器官C还可分泌生长激素与激素b的关系为协同作用【答案】B【解析】图中c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是促甲状腺激素,b是甲状
43、腺激素,器官C下丘脑,A是垂体,B是甲状腺。垂体除合成分泌促激素外,还可合成分泌生长激素,A错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激素,B正确;下丘脑合成分泌的促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激素,C错误;生长激素与甲状腺激素的关系为协同作用,但生长激是由垂体分泌,下丘脑除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还可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D错误。【备注】考查甲状腺激素反馈调节及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激素种类及39-氨基丁酸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下图1所示;某种局部麻醉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2所示效果。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
44、+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B.-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C.局麻药和-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机理一致,都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D.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答案】C【解析】据图2可知,局麻药与钠离子通道结合,使其关闭,导致钠离子不能进入细胞内,从而抑制突触后膜产生电位变化,A正确;根据图1可知,-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使氯离子进入细胞内,导致细胞内负电荷增多,从而使静息电位加大,不利于产生动作电位,B正确;结合A、B分析可知,局麻药和-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一致,但是作用机理不一致,-氨基丁酸属
45、于神经递质,而局麻药不属于神经递质,C错误;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D正确。【备注】本题考查神经递质的作用原理40下图所示桑基鱼塘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中字母代表相应的能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如果Cl表示蚕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则b1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B.图中b表示桑树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C.图中的c可表示桑树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D.图中的d1/d可以表示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答案】D【解析】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桑树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即a;生产者桑树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中有一部分通过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
46、式散失,即图中的b,另一部分则储存在生产者体内的有机物中,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即图中的c;图中d表示蚕同化的能量,a1示蚕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如果c1表示蚕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则b1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d1/d可以表示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故A、B、C正确,D错误。【备注】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相关知识。二、综合题:共5题 41下表表示光照强度对小麦气孔导度(气孔开放程度)和蒸腾速率的影响,据表回答相关问题:(1)气孔是植物与外界环境进行水分、气体交换的主要通路。CO2通过气孔进入叶绿体后,与_结合而被固定,固定产物的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的_。(2)由表分
47、析小麦蒸腾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光照强度在50到_范围内,随_;光照强度超过此值时,随_。(3)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环境因素除光照强度外,还有_等(写出两种即可)。(4)下图表示小麦叶肉细胞中发生的物质代谢过程(图中C3代表含有3个碳原子的有机化合物)。其中,过程的能量变化是_。黑暗条件下,四种生理过程中,代表植物呼吸作用的是_。【答案】(1)C5 【H】和ATP(2)800 光强增大小麦气孔导度增大,蒸腾速率增大 光强增大小麦气孔导度减小,蒸腾速率降低(3)CO2浓度、温度、水、无机盐(矿质元素)(任答两项即可)(4)糖类中的化学能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和热能 【解析】(1
48、)光合作用过程中CO2与C5结合成C3化合物,C3化合物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的【H】和ATP。(2)光照强度在50到800,随光强增大小麦气孔导度增大,蒸腾速率增大;光照强度超过此值时,随光强增大小麦气孔导度减小,蒸腾速率降低。(3)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强度、CO2浓度、温度、水、无机盐。(4)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能量变化是糖类中的化学能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和热能。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备注】本题以生理过程图为载体,综合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过程及其联系的掌握情况。42人在黑暗环境中,有关神经细胞释放较多的去甲肾上腺素(NE)。NE与松果体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促进细胞内的有关酶
49、将色氨酸转变为褪黑激素。人的视网膜接受光照以后,产生兴奋,最终抑制NE的分泌。(1)兴奋传导和传递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是指在_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人体中的去甲肾上腺素既是一种激素也是一种_。(2)据题分析,褪黑激素对睡眠具有_(填“促进”或“抑制”)作用,睡前玩手机或者看iPad不利于睡眠,原因是手机和iPad发出的光线_(填“促进”或“抑制”)褪黑激素合成和分泌。(3)人的视网膜接受光照后产生兴奋,兴奋传至脑中相应中枢,再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有关神经细胞,最终抑制NE分泌的过程属于_(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4)研究发现,睡眠过度的感觉和醉酒非常相
50、似,称为“睡醉”;睡眠不足也会导致强制起床后有一段不清醒的状态,称为“睡眠惯性”,原因是人体分泌褪黑激素具有昼夜_性,睡眠过度或不足都会影响褪黑激素发挥作用。【答案】(1)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递质(2)促进 抑制(3)非条件(4)节律【解析】(1)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人体中的去甲肾上腺素既是一种激素也是一种神经递质。(2)据题分析,褪黑激素对睡眠具有促进作用,睡前玩手机或者看iPad不利于睡眠,原因是手机和iPad发出的光线抑制了褪黑激素合成和分泌。(3)人的视网膜接受光照后产生兴奋,兴奋传至脑中相应中枢,再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有关神经细胞,
51、最终抑制NE分泌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4)人体分泌褪黑激素具有昼夜节律性,睡眠过度或不足都会影响褪黑激素发挥作用。 43油菜素(BR)是一种天然植物激素,广泛存在于植物的花粉、种子、茎和叶等器官中。由于其生理活性大大超过现有的五种激素,已被国际上誉为第六激素。请回答下类相关问题:(1)BR和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_共同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2)科研人员利用不同浓度的BR和IAA处理萌发的种子,观察对主根长度的影响,结果如图:分析图可知,单独用IAA处理,对主根伸长的影响_(填“能”或“不能”)体现其两重性。BR和IAA同时处理,当IAA浓度范围为_nM时,BR对主根伸长的影响是_
52、。(3)已知IAA能引起植物根内A酶基因表达,A酶可催化某无色底物生成红色产物。科研人员发现,野生型植株根尖分生区和伸长区呈红色,BR合成缺陷突变体植株根尖仅分生区成红色,由此推测BR可促进IAA的_运输。【答案】(1)赤霉素(2)能 0-10 抑制作用逐渐减弱(3)极性【解析】(1)植物激素通常有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乙烯和脱落酸。(2)分析图形可知,BL含量为0的实线即单独IAA处理的曲线,表明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对主根伸长的影响是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BL含量为100nM的虚线即BL与IAA同时处理的虚线,在IAA浓度为010nM时,虚线明显低于实线,说明BL对主根伸长
53、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当IAA浓度继续增加时,BL对主根生长的影响是抑制作用减弱。(3)从题干信息可知,野生型植株根尖分生区和伸长区呈红色,BR合成缺陷突变体植株根尖仅分生区成红色,无法将生长素运输到伸长区,促进伸长区的生长,由此推测BR可促进IAA极性运输。【备注】考查生长素作用及相关实验知识。44加拿大北方森林中生活着猞猁和雪兔,在90多年的时间里,二者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1所示。图2是猞猁种群某10年内种群数量变化情况(表示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请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可知,猞猁和雪兔的种间关系是_。(2)图1属于_模型,其曲线变化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_调节。(3)种群最
54、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分析图2可知,从_点到_点猞猁的种群密度下降。(4)在研究该森林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常采用_进行采集、调查。土壤中小动物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哪些组成成分_。(5)某市政府相关部门运用生态学的一些原理,对一些污染严重的河道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河道既能蓄洪防旱,岸边还兼有旅游观光的功能,这主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和_价值。【答案】(1)捕食(2)数学 (负)反馈(3)种群密度 b d(4)取样器取样 消费者和分解者(5)间接 直接【解析】(1)从图1种群数量变化可知,猞猁的数量变化晚于雪兔的种群数量变化,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关系。(2)用坐标曲线反映种群数量变化是属于
55、数学模型,其变化反映了种群间负反馈调节机制。(3)种群数量的基本特征是种群密度,表示增长率,由于值大于1则种群数量增多,小于1数量减少,在b点到d点范围内猞猁的增长率均小于1,所以种群密度下降。(4)对于土壤中的小动物由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宜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其种群密度,土壤中的小动物有的以生产者为食,有的以腐烂变质的食物或遗体残骸为食,属于消费者和分解者。(5)旅游观光是直接使用价值,蓄洪防旱属于间接价值。【备注】考查生态系统和种群相关知识。45藏报春花有白色和黄色两种,某研究小组为探究藏报春花色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相关问题。(1)藏报春的花色最可能由_对等
56、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_定律。(2)F2中,部分个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这些个体基因型共有_种;部分个体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这些个体占F2总数的比例为_。(3)已知藏报春一对同源染色体片段缺失不影响个体生存,两条染色体缺失相同片段的个体死亡。在F1中偶然发现了一株黄花植株,欲判断此黄花植株的出现是由于基因突变还是染色体片段缺失所致,进行如下实验:取该黄花植株与亲代白色植株杂交,所得F1自交,若F2中黄花占_,此黄花植株的出现是由于染色体片段缺失。【答案】(1)两 自由组合(2)6 1/2(3)1/49【解析】(1)由题干中信息364:2415:1可知,最可能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
57、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只有含有显性基因的个体均表现为显性,所以显性性状中(用A、a和B、b表示)只要至少含有显性纯合AABB、AABb、AAbb、AaBB、aaBB和隐性性状aabb均不发生性状分离;发生性状分离的个体有4/16AaBb2/16Aabb2/16aaBb1/2;(3)若基因突变则基因型为aabb,亲代白花为AABB,F1为AaBb,自交后代黄色(aabb)为1/41/41/16;若是染色体片段缺失,F1基因型,1/4(ABb、AaBb、AaB_、AB)四种,自交后代F2中1/4ABb中无黄色,死亡1/41/4,1/4AaB_无黄色,死亡1/41/4,1/4AaBb有黄色,比例为1/41/16,1/4AB无黄色,死亡1/47/16,存活个体数为49/64,则黄色所占的比例为1/49。【备注】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变异相关知识。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