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99936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5页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5页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5页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5页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5页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5页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5页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5页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5页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5页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35页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35页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35页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35页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甘肃省庆阳市宁县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选择题1. 下列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B. 戴口罩能阻断病毒通过飞沫传播C. 新型冠状病毒含有胸腺嘧啶D. 高温能使病毒的蛋白质变性【答案】C【解析】【分析】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中的核酸根据所含五碳糖的不同分为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两种,构成DNA与RNA的基本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

2、每个核糖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病毒为非细胞生物、专性寄生物,其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和核酸,新冠病毒的核酸为RNA,因此为RNA病毒;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详解】A、新型冠状病毒中只有一种核酸RNA,其遗传物质是RNA,A正确;B、戴口罩能阻断病毒通过飞沫传播,既保护易感人群,也能切断传播途径,B正确;C、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其中不含有胸腺嘧啶,C错误;D、高温能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进而使病毒的蛋白质变性,D正确。故选C。【点睛】2. 下列关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真核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细胞进行无丝分裂B. 真核

3、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C. 真核生物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原核生物只能进行无氧呼吸D. 有的原核生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类 别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大小较小(一般110um)较大(1100um)细胞核无成形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细胞质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细胞壁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增殖方式二分裂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可遗传变异来源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共性

4、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等【详解】A、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都是真核细胞进行的分裂方式,A错误;B、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错误;C、部分原核细胞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如蓝藻、硝化细菌等,真核细胞主要进行有氧呼吸,但是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C错误;D、蓝藻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D正确。故选D。3. 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的亚显微结构B. 若视野中有一异物,转动目镜后异物不动,则异物位于物镜上C. 从低倍镜换至高倍镜,视野变暗,视野范围变小D. 选用目镜15和物镜40的镜头组合,物像的面积是实物的600倍【答

5、案】C【解析】分析】显微镜的呈像原理和基本操作:(1)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显微镜成像是倒立的虚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物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故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若在视野中看到细胞质顺时针流动,则实际上细胞质就是顺时针流动。(2)显微镜观察细胞,放大倍数与观察的细胞数呈反比例关系,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细胞数越少,视野越暗,反之亦然。(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小;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与玻片的距离也越近,反之则越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看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4)反光镜和光圈都是用于调节视

6、野亮度的;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都是用于调节清晰度的,且高倍镜下只能通过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5)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像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物像更加清晰。【详解】A、观察细胞的亚显微结构需要使用电子显微镜,A错误;B、若视野中有一异物,转动物镜后异物不动,则异物应位于目镜或装片上,B错误;C、从低倍镜换至高倍镜,放大倍数增大,视野变暗,视野范围变小,C正确;D、选用目镜15和物镜40组合,则像的长度或宽度是实物的600倍,面积实物的360000倍,D错误。故选C。4. 下列关

7、于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组成淀粉,糖原,纤维素的单体不同B. 胆固醇能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C. 肽链的主链只含有C、H、O、N四种元素D. 豌豆叶肉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含有5种碱基【答案】C【解析】【分析】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淀粉、纤维素、糖原等都是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聚体;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详解】A、组成淀粉、糖原、纤维素的单体都是葡萄糖,A错误;B、胆固醇是细胞膜的重要成份,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

8、关,VD能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B错误;C、肽链的主链只含有C、H、O、N四种元素,C正确;D、豌豆叶肉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DNA,其含有4种碱基,D错误。故选C。【点睛】5.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及颜色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用苏丹染液给花生子叶切片染色,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红色的脂肪颗粒B. 向高温煮沸冷却后的牛奶中加入双缩脲试剂,不出现紫色反应C. 向2mL苹果组织样液中加入1mL的斐林试剂,混匀后溶液呈现蓝色D. 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和酒精反应呈现蓝绿色【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

9、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染液(或苏丹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详解】A、用苏丹染液给花生子叶切片染色,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A错误;B、高温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但是一般不影响肽键,因此向高温煮沸冷却后的牛奶中加入双缩脲试剂,仍然会出现紫色反应,B错误;C、向2mL苹果组织样液中加入1mL的斐林试剂,由于斐林试剂混匀后形成新配置的氢氧化铜,因此溶液呈现蓝色,C正确;D、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和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D错误。故选C

10、。6.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都需要经过信息分子与受体的结合B. 细菌产生分泌蛋白的过程不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C. 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共同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D. 动物细胞的边界是细胞膜,植物细胞的边界是细胞壁【答案】B【解析】【分析】1、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脂质中主要是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2、细胞膜的功能包括:边界功能,控制物质进出功能,信息交流功能。【详解】A、高等植物细胞间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不依赖于信息分子与受体的结合,A错误;B、细菌是原核细胞,无内质网、高尔基体,故产生分泌蛋白的过程不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

11、,B正确;C、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C错误;D、动物细胞的边界是细胞膜,植物细胞的边界也是细胞膜,D错误。故选B。【点睛】7. 如图表示某真核细胞内三种具有双层膜的结构(部分示意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图甲表示线粒体,内膜上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B. 图乙表示叶绿体,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C. 图丙中的孔道是大分子进出该结构的通道,不具有选择性D. 图甲、乙丙中,内,外膜化学成分差异最大的是甲【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中甲为线粒体,乙为叶绿体,丙为核膜,其上的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通道。【详解】A、图甲表示线粒体,线粒体内膜的不同部位向内腔折叠

12、形成嵴以增大膜面积,且线粒体内膜上含有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有关的酶,A正确;B、图乙叶绿体,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B正确;C、图丙表示细胞核,其中的孔道(核孔)是大分子进出该结构的通道,具有选择性,C错误;D、线粒体内膜上含有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因此与叶绿体膜、核膜相比,线粒体内外膜化学成分差异最大,D正确。故选C。【点睛】8. 如图为高等植物细胞结构概念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d的主要成分是糖类和蛋白质B. 图中c指细胞膜,e指细胞质基质C. 图中b指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D. 图中g和h都具有双层膜结构,但增大膜面积的方式不同【答案】A【解析】【分析】

13、识图分析可知,图中e为胶质状态,则为细胞质基质,那么a为细胞质,f为细胞器,g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则g为叶绿体,h能够进行呼吸作用,故g为线粒体,c的功能是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则c为细胞膜,d具有全透性,故d为细胞壁,那么b应该为细胞结构中的细胞核。【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d具有全透性,故d为细胞壁,则d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A错误;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中c的功能是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则c为细胞膜,e为胶质状态,则为细胞质基质,B正确;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中b指细胞核,是细胞的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C正确;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g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则g为叶绿体,h能够进行呼

14、吸作用, g为线粒体, g和h都具有双层膜结构,线粒体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增大了膜面积,叶绿体通过类囊体的堆叠形成基粒扩大了膜面积,因此二者增大膜面积的方式不同,D正确。故选A。9. 如图表示植物细胞渗透作用的图解,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渗透装置的半透膜B. 当甲的浓度大于乙的浓度时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C. 水分子从甲进入乙需要穿过4层磷脂分子D. 在不同浓度的外界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滴加清水后均能复原【答案】D【解析】【分析】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

15、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详解】A、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由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组成,相当于一层半透膜,A正确;B、当外界溶液甲的浓度细胞液乙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失水,B正确;C、水分子从甲进入乙需要穿过2层膜(细胞膜+液泡膜),即4层磷脂分子,C正确;D、使用高浓度的蔗糖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会使细胞由于大量失水而死亡,滴加清水后也不会再出现质壁分离复原的现象

16、,D错误。故选 D。10. 如图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与细胞识别有关的结构是aB. c分子的特点是具有亲水的脂肪酸尾部和疏水的磷酸头部C.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基础是组成细胞膜的b、d分子是流动的D. 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与d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桑格和尼克森在1972年提出的关于生物膜分子结构的流动镶嵌模型,其中a为糖蛋白,只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据此可以判断物质是进细胞还是出细胞;b为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骨架;c为磷脂分子;d为蛋白质。【详解】A、a是糖蛋白与细胞识别有关,A正确;B、c磷脂分子,具有疏水的脂肪酸尾部

17、和亲水的磷酸头部,B错误;C、构成生物膜的b磷脂双分子层、d蛋白质大多是可以运动的,故是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基础,C正确;D、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与d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D正确。故选B。【点睛】11. 图中曲线a,b表示不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可通过a方式排出细胞B. 轮藻细胞可通过b方式积累钾离子C. 以a方式运输的物质均能通过人工无蛋白质的脂双层膜D. 动物细胞在无氧条件下,b方式所消耗的ATP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答案】C【解析】【分析】识图分析a、b曲线可知,a曲线始终是直线,说明该运输方式不需要利用氧气,应该是被动运输。b曲线随着

18、氧气浓度的增加,运输速率加快,直至不变,说明该运输方式需要氧气,且运輸速率还受其他因素制约,即b曲线表示主动运输。【详解】A、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能通过自由扩散排出细胞,即可通过a方式排出细胞,A正确;B、轮藻细胞以主动运输方式积累钾离子,即符合图中的b方式,B正确;C、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所以以协助扩散的物质不能通过人工无蛋白的脂双层膜,C错误;D、动物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主动运输所需要的ATP在细胞质基质合成,D正确。故选C。12. 下列有关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高温、过酸和过碱均能破坏酶的结构使其失去活性B. 细胞内的酶

19、可以来自食物,也可在细胞内合成C. 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完成后立即被降解D.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答案】A【解析】【分析】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2、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有:温度、pH、底物浓度和酶浓度。(1)温度(pH)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酶促反应速率加快;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酶促反应速率最快;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酶促反应速率减慢。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2)底物浓

20、度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底物浓度的升高,酶促反应速率逐渐加快,但由于酶浓度的限制,酶促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值后保持相对稳定。(3)酶浓度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在底物充足时,随着酶浓度的升高,酶促反应速率逐渐加快。【详解】A、高温、过酸和过碱均能破坏酶的结构使其失去活性,A正确;B、细胞内的酶在细胞内合成,不来自食物,B错误;C、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完成后不被降解,继续起催化作用,C错误;D、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或RNA,D错误。故选A。【点睛】13. 如图为ATP的结构及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甲中的A代表腺苷,方框中的结构代表腺嘌呤

21、核糖核苷酸B. 图乙中反应向右进行时,图甲中的b、c键均断裂并释放能量C. ATP与ADP快速转化依赖于酶1和酶2的催化作用D. 酶1和酶2属于同一种酶【答案】C【解析】【分析】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酶不同:酶1是水解酶,酶2是合成酶;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详解】A、图甲中的A代表腺嘌呤,方框中的结构代表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错误;B、图乙中反应向

22、右进行时发生水解ATP,其中图甲中的c键最容易断裂并释放能量,B错误;C、酶具有高效性,故ATP与ADP快速转化依赖于酶1和酶2的催化作用,C正确;D、酶1是水解酶,酶2是合成酶,酶1和酶2属于不同种酶,D错误。故选C。【点睛】14. 科学家发现,有一种叫“RSTWS”的物质可破坏细胞的膜结构,尤其对线粒体内膜和类囊体薄膜更为明显。若用“RSTWS”处理高等植物的叶肉细胞,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减弱,导致第二、三阶段减弱B. 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减弱,第一、三阶段不受影响C. 与正常细胞相比,光照条件下该叶肉细胞中含量上升D. 与正常细胞相比,光照条件下该叶肉细胞中含量上升

23、【答案】C【解析】【分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1)有氧呼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 (2ATP)(葡萄糖)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 20H+6CO2+少量能量 (2ATP)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反应式:24H+6O212H2O+大量能量(34ATP)(2)光合作用的阶段: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a水的光解:2H2O 4H+O2bATP的生成:能量+ADP+PiATP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

24、质aCO2的固定:CO2 +C52C3bCO2的还原:2C3 (CH2O)+C5+H2O。【详解】AB、“RSTWS”的物质可破坏细胞的膜结构,尤其对双层膜结构的线粒体内膜和类囊体薄膜更为明显,由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第二和第三阶段的场所是线粒体,因此用“RSTWS”处理高等植物的叶肉细胞,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不受影响,第二、三阶段减弱,AB错误;CD、“RSTWS”的物质可破坏细胞的膜结构,尤其对类囊体薄膜更为明显,而类囊体膜是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场所,光反应能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因此用“RSTWS”处理高等植物的叶肉细胞,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减少,影响C3的还原,导致C3含量

25、上升,C5含量下降,C正确,D错误。故选C。15. 如图是真核细胞内呼吸作用的过程图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剧烈运动时,人体产生的物质Y来自细胞质基质B. 物质Y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色变为灰绿色C. 人体内可以完成过程,不能完成过程D. 图中催化过程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为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为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为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的无氧呼吸,X为氧气,Y为二氧化碳。【详解】A、图中Y表示CO2,剧烈运动时,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CO2只能来自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即线粒体基质,A错误;B

26、、物质Y为二氧化碳,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发生的颜色变化为由蓝色变为绿色最后变为黄色,B错误;C、人体内能完成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过程,能完成有氧呼吸过程,C正确;D、图中催化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酶存在于线粒体基质中,D错误。故选C。16. 医务人员把干细胞植入牙槽内,可形成正常的再生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再生牙的形成过程不存在细胞衰老和凋亡B. 再生牙细胞中含有本物种全套的遗传信息C. 干细胞发育成再生牙过程中会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D. 干细胞与再生牙的活细胞所含酶的种类和数量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

27、物体是有利的。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都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2、同源染色体指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3、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表达过程中mRNA、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都出现了稳定性差异。【详解】A、细胞的衰老和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所以干细胞发育成再生牙的过程中存在细胞衰老或凋亡现象,A错误;B、再生牙由干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和分化发育而来,干细胞细胞核中含有一整套的遗传物质,B正确;C、干细胞发育成再生牙的过程是有丝分裂的过程,无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28、C错误;D、干细胞发育成再生牙的过程发生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故二者酶的种类和数量存在差异,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17. 细胞自噬是普遍存在于大部分真核细胞中的一种现象,可以降解细胞中受损的细胞器和错误折叠的蛋白,以维持细胞与机体稳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与细胞自噬直接有关的细胞器是溶酶体B. 细胞自噬过程降解后的产物不能被回收和再利用C. 细胞自噬异常容易导致癌细胞的出现D. 细胞自噬是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答案】B【解析】【分析】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人

29、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如果是对细胞有用的物质,细胞可以再利用,废物则被排出细胞外。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详解】A、溶酶体是细胞中的消化车间,据此可推测与细胞自噬直接有关的细胞器是溶酶体,A正确;B、细胞自噬过程降解后的产物能利用的在细胞中继续再利用,不能利用的排出细胞外,B错误;C、细胞自噬可以降解受损的细胞器和错误折叠的蛋白,若异常可能会导致癌细胞的出现,C正确;D、细胞自噬是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是细胞适应环境的结果,D正确。故选B。【点睛】18. 下列关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含有92条染色

30、体的细胞处在有丝分裂末期B. 果蝇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与核DNA的数量比是11C. 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都会先加倍后减半D. 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的人体细胞中,含有23个四分体【答案】C【解析】【分析】有丝分裂过程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减数分裂过程: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

31、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与有丝分裂相似。【详解】A、正常情况下,人体内含有92条染色体的细胞可能处在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A错误;B、果蝇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时染色体与核DNA的数量比是12,后期和末期时染色体与核DNA的数量比是11,B错误;C、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都是由于着丝点分裂先加倍,再因细胞一分为二而减半,C正确;D、有丝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的配对,不能形成四分体,D错误。故选C。19. 下图为某二倍体哺乳动物体内的一组细胞分

32、裂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 非等位基因之间发生自由组合的时期是在图B. 经图产生的子细胞是精细胞C. 图子细胞含有 4 个染色体组,8 个染色单体D. 图中减数分裂的顺序依次是【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细胞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详解】A、非等位基因之间发生自由组合的时期是在图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A错误

33、;B、根据图细胞质均等分裂可知,该生物为雄性动物,故经图产生的子细胞是精细胞,B正确;C、图子细胞含有 4 个染色体组,0个染色单体,C错误;D、图中减数分裂的顺序依次是,属于有丝分裂,D错误。故选B。20. 下列关于孟德尔得出遗传规律的过程,说法错误的是( )A. 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点是孟德尔杂交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B. 孟德尔的研究方法是“假说演绎法”,演绎指进行测交实验C. 统计学方法的使用有助于孟德尔总结数据规律D. 孟德尔提出生物的性状是由成对的遗传因子控制的【答案】B【解析】【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提

34、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详解】A、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点是孟德尔杂交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A正确;B、孟德尔的研究方法是“假说演绎法”,测交实验是实验验证,B错误;C、统计学方法的使用有助于孟德尔总结数据规律,C正确;D、孟

35、德尔提出生物的性状是由成对的遗传因子控制的,D正确。故选B。21. 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二者具有相同的细胞学基础B. 二者揭示的都是生物细胞核中遗传物质的遗传规律C. 在生物性状遗传中,二者可以同时进行,同时起作用D. 基因分离定律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要点的理解能力,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详解】A、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的同

36、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A错误;B、染色体是细胞核的结构之一,因此二者揭示的都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细胞核中遗传物质的遗传规律,B正确;C、生物体内含有多对等位基因,若只研究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行为,则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若研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或两对以上非等位基因的遗传行为,则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此在生物旳性状遗传中,二者可同时进行,同时起作用,C正确;D、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正确。故

37、选A。22. 将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水稻自交一代的种子全部种下,待其长成幼苗后,分成两组,在下列情况下:组全部让其自交;组人工去掉隐性个体后,让所有植株自交。两组的植株上AA遗传因子组成的种子所占比例分别为( )A. 3/8 1/2B. 1/9 4/9C. 3/8 1/3D. 4/9 1/9【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型为Aa的玉米自交一代的种子全部种下,幼苗的基因型有AA、Aa、aa如果人工去掉隐性个体,则只有AA和Aa,比例为1:2据此答题。【详解】基因型为Aa的水稻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待其长成幼苗后,分成、两组。(1)组进行自交,则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

38、为:AA占,Aa占,aa占;(2)组去掉隐性个体后,AA:Aa1:2,则1/3AA自交后代全为1/3AA、2/3Aa自交后代1/6AA、1/3Aa、1/6aa,故植株上AA基因型的种子所占比例为1/3+1/6=1/2。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频率,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掌握自交后代基因型频率的计算方法;识记基因频率的计算,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23. 某昆虫的体色有墨黑色,亮黄色和灰色三种表现型,由A、a,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亮黄色的个体与灰色个体杂交,均为灰色,个体相互交配获得的体色及比例为灰色墨黑色亮黄色。下

39、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昆虫体色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 亲代昆虫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C. 中墨黑色纯合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1/6D. 中墨黑色个体自由交配,子代中灰色个体占2/9【答案】C【解析】【分析】亮黄色和灰色杂交,子一代全为灰色,子二代出现9:6:1的比例,说明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灰色是双显性的个体,故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故灰色的基因型为A_B_,墨黑色的基因型为A_bb和aaB_,亮黄色的基因型为aabb。【详解】A、通过分析可知,该昆虫体色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通过分析可知,亲代昆虫的基

40、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B正确;C、 F2 中墨黑色的基因型为3A_bb(1/3AAbb、2/3Aabb)和3aaB_(1/3aaBB、2/3aaBb),纯合子的基因型两种(AAbb和aaBB)共占2/6=1/3,C错误;D 、F2 中墨黑色的基因型为A_bb和aaB_(1/6AAbb、1/3Aabb、1/6aaBB、1/3aaBb),自由交配,它们产生的配子中,Ab占1/3、ab占1/3、aB占1/3,若让F2中墨黑色的个体自由交配,则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灰色:墨绿色:亮黄色=A_B_:(A_bb或aaB_):aabb=2:6:1,即子代中灰色个体占2/9,D正确。故选C。【点睛】24

41、. 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比例决定的B.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不是4种碱基对的随机排列C. 在DNA分子结构中,脱氧核苷酸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D. 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只含有1个DNA分子【答案】B【解析】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的,而不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比例决定的,A错误;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特定的,而不是随机的,B正确;在DNA分子结构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了D

42、NA分子的基本骨架,C错误;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染色体复制之后和着丝点分裂之前),D错误。25. 如图表示一个DNA分子的片段,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 代表的物质中储存着遗传信息B. 转录时该片段的两条链都可作为模板C. 该DNA分子片段结构的稳定性与氢键的数量无关D. 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的种类无特异性【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一个DNA分子的片段,其中是含氮碱基、是脱氧核糖、是磷酸,、和共同构成的是脱氧核糖核苷酸。【详解】A、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而是脱氧核糖核苷酸,不能贮存遗传信息,A错误;B、转录时以D

43、NA的一条链为模板,B错误;C、A和T之间有两个氢键,G和C之间有三个氢键,因此DNA分子中G与C碱基对含量越高,其结构越稳定,C错误;D、不同生物的DNA分子都是由四种脱氧核苷酸组成,D正确。故选D。【点睛】26. 如图为某基因的突变过程(突变发生在能编码氨基酸的区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基因突变过程中碱基对的数目发生了改变B. 若该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中,则一般不能遗传C. 突变后的基因与原有基因的转录产物不相同D. 突变后的基因与原有基因指导合成的蛋白质可能不相同【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

44、的间期。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详解】A、该基因突变过程中只有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替换,碱基对的数目没有发生改变,A错误;B、若该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中,则一般不能遗传,B正确;C、突变后的基因与原有基因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发生了改变,故转录产物不相同,C正确;D、突变后的基因与原有基因转录出的mRNA上的密码子发生改变,其决定的氨基酸就可能发生改变,故指导合成的蛋白质可能不相同,D正确。故选A。【点睛】27. 下列关于遗传和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得到的不一定是纯合子B. 杂合子Rr的豌豆在进行减数分裂时,可产生数量比为11的雌雄

45、两种配子C. 三倍体无籽西瓜不能结出种子,这种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D. 某二倍体植物经过单倍体育种后可得到一倍体的种子【答案】A【解析】【分析】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

46、、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详解】A、单倍体植株基因型若为Aa,秋水仙素处理后的基因型是AAaa,为杂合子,A正确;B、基因型为Rr的豌豆在进行减数分裂时,产生的雄配子数量要远多于雌配子,B错误;C、三倍体无籽西瓜是多倍体育种形成的, 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可通过无性繁殖遗传给后代,C错误;D、二倍体植物经过单倍体育种后得到的仍然是二倍体的种子,D错误。故选A。28. 某植物花粉粒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染色体数为24条。图中过程是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的单倍体幼苗不含同源染色体B. 图中个体与个体属于同一物种C. 过程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可

47、达96条D. 过程发生基因重组,过程发生染色体变异【答案】A【解析】【分析】题图分析:表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表示花药离体培养,表示用秋水仙素进行人工诱导,表示受精作用,表示细胞增殖和分化。【详解】A、花粉粒中有2个染色体组,所以单倍体植株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存在同源染色体,A错误;B、个体与个体是经不同育种方式得到的不同品种个体,仍属同一物种,B正确;C、过程是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染色体数目加倍,达到48条,有丝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目可达到96条,C正确;D、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即过程,过程实现了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了染色体变异,D正确。故选A。29. 某一种群中,基因型为E

48、E的个体有4000个,基因型为Ee的个体有3000个,基因型为ee的个体有3000个。该种群迁移到一个孤岛上生存、繁衍。群体自由交配,不考虑突变,没有迁入和迁出,e基因在初始时的频率和自由交配两代(假设子代都存活)后的频率分别是( )A. 045、055B. 055、055C. 045、045D. 055、045【答案】C【解析】【分析】1、基因频率就是指在一个物种基因库中,某一遗传基因占所有等位基因数的比例。2、在无基因突变、各种基因型的个体生活力相同时,处于遗传平衡的种群自由交配遵循遗传平衡定律,上下代之间种群的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不变。【详解】e初始时基因频率为(3000+30001/2

49、)10000=045。群体自由交配,不考虑突变,没有迁入和迁出,基因频率不变。故选C。30.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A. 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C. 不同种群的基因库出现差异,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D. 新物种形成,意味着该生物能以新方式利用环境条件【答案】C【解析】【分析】物种形成的3个环节:1、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2、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3、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A正确;B、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正确;C、

50、新物种的产生标志是产生了生殖隔离,C错误;D、新物种的形成经过了选择和隔离,选择过程是对环境的适应,新物种形成,意味着该生物能以新方式利用环境条件,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31. 如图是四种生物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在结构上不同于乙、丙、丁的最显著特点是_,一般由_和_两类物质组成。(2)图乙为_生物,与丁相比,它在结构上的明显区别是_。(3)图示的几种细胞在结构上的相似点是_,这体现了细胞的_性。(4)丙含有_和_,可以进行光合作用。(5)受到污染的湖泊发生富营养化后出现的水华现象与图示的_(填序号)大量繁殖有关。【答案】 (1). 无细胞结构 (2). 核酸 (3)

51、. 蛋白质 (4). 原核 (5). 无核膜包裹的细胞核 (6). 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 (7). 统一性 (8). 藻蓝素 (9). 叶绿素 (10). 丙【解析】【分析】图示分析:甲是病毒,乙是细菌,丙是蓝细菌,丁是真核生物。【详解】(1)甲病毒,在结构上不同于乙、丙、丁的最显著特点是没有细胞结构,一般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2)图乙为原核生物(细菌),丁是真核生物,故与丁相比,乙在结构上的明显区别是无核膜包裹的细胞核。(3)图示的几种细胞在结构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等;体现细胞的统一性。(4)丙(蓝细菌)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5)水华是(丙)蓝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的

5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结构,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32. 细胞内许多由膜构成的囊泡就像深海中的潜艇,在细胞中穿梭往来,繁忙地运输着“货物”,而高尔基体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1)囊泡等结构不是凭空漂浮在细胞质基质中,而是在细胞骨架上运输。细胞骨架的成分是_,细胞骨架也为各种细胞器提供了附着位点,与分泌蛋白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有_、_、_、线粒体等。(2)经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进入高尔基体后,多种蛋白质上会形成M6P标志。具有该标志的蛋白质经高尔基体膜包裹形成囊泡,这种囊泡逐渐转化为溶酶体。据此推测,具有M6P标志

53、的蛋白质最终可能会成为_。除了图中所示的功能外,溶酶体还能够分解_,以保持细胞的功能稳定。(3)溶酶体内的酸性环境有利于分解吞噬的蛋白质。从蛋白质结构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4)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这对细胞生命活动的意义是_。【答案】 (1). 蛋白质 (2). 核糖体 (3). 内质网 (4). 高尔基体 (5). 多种水解酶 (6). 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7). 酸性环境使蛋白质分子空间结构被破坏 (8). 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进行【解析】【分析】1、生物膜系统使细胞内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并使细胞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

54、、 信息传递。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反应提供了场所。将细胞分成小区室,把细胞器和细胞质分隔开,使各种化学反应互不干扰,保证了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2、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和分泌过程:3、识图分析可知,高尔基体对其加工的蛋白质先进行分类再转运至细胞的不同部位,图示溶酶体起源自高尔基体,可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菌;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之间的囊泡运输是可逆的。【详解】(1)囊泡等结构不是凭空漂浮在细胞质基质中,而是在细胞骨架上运输。细胞骨架的成分是蛋白质,细胞骨架也为各种细胞器提供了附着位点,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与分泌蛋白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2)根据题意可知,经内

55、质网加工的蛋白质进入高尔基体后,多种蛋白质上会形成M6P标志。具有该标志的蛋白质经高尔基体膜包裹形成囊泡,这种囊泡逐渐转化为溶酶体。据此推测,具有M6P标志的蛋白质最终可能会成为多种水解酶。图中溶酶体可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菌外,溶酶体还能够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以保持细胞的功能稳定。(3)溶酶体内的酸性环境有利于分解吞噬的蛋白质。从蛋白质结构的角度分析,原因是过酸或者过碱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因此酸性环境使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被破坏,肽键暴露,更容易被水解。(4)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使得细胞内多种化学反应互不干扰。这对细胞生命活动的意义是

56、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进行。【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溶酶体的生理功能,把握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能够正确识图判断图中的生理过程以及溶酶体的来源,识记影响蛋白质空间结构的因素和生物膜系统的功能,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33. 图甲为物质进出细胞的两种方式的示意图,图乙和图丙表示影响运输速率的两种因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与O2运输方式相同的是_.与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运输方式相同的是_(填序号)。(2)图甲中的与_(填“图乙”或“图丙”)所示的运输方式一定相同;图丙可以表示的运输方式是_,理由是_。(3)图丙中的曲线所代表的方式与根尖细胞吸收

57、无机盐的方式不相符,原因是_。【答案】 (1). (2). (3). 图乙 (4). 被动运输(或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5). 被动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所以与O2浓度无关 (6). 根尖细胞吸收无机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而图丙代表的是被动运输【解析】【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运输方式运输方向是否需要载体是否消耗能量示例自由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否否水、气体、脂类(因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如甘油)协助扩散低浓度到高浓度是否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主动运输高浓度到低浓度是是 几乎所有离子、氨基酸、葡萄糖等此外,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图示分析:甲自由扩散,

58、主动运输,乙表示自由扩散,丙表示被动运输。【详解】(1)O2运输方式使自由扩散,对应图甲中;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运输方式主动运输,与其运输方式相同的是。(2)通过分析可知,图甲中的与图乙所示的运输方式一定相同;图丙被动运输可以表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理由是:被动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所以与O2浓度无关。(3)根尖细胞吸收无机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而图丙代表的是被动运输故图丙中的曲线所代表的方式与根尖细胞吸收无机盐的方式不相符。【点睛】本题着重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异同点,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相关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同时掌握不同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作答。34.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为

59、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而设计了以下实验。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试管编号底物和试剂实验条件甲的蛋白块4mL胃蛋白酶溶液36水浴乙的蛋白块4mL胃蛋白酶溶液60水浴丙的蛋白块4mL胃蛋白酶溶液0水浴(1)该实验中,pH属于_变量,所以三支试管的pH应_。(2)探究胃蛋白酶活性的观测指标是_。(3)如将实验材料换为新鲜肝脏研磨液和溶液,你认为是否科学?_(填“是”或“否”),理由是_。【答案】 (1). 无关 (2). 适宜且相同 (3). 相同的时间内蛋白块体积的变化 (4). 否 (5). H2O2在加热的条件下会分解【解析】【分析】分析表格信息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反应底物是蛋白块,酶的种类是

60、胃蛋白酶,因此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原理,酶活性越大,蛋白块水解的速度大,相同时间内,蛋白块的体积减小的快;PH、胃蛋白酶的体积及蛋白块的体积等属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该保持一致,因变量是酶活性,可以用蛋白块体积变化表示。【详解】(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PH属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保持一致且适宜。(2)探究胃蛋白酶活性可以用相同的时间内蛋白块体积的变化表示,相同时间内蛋白块体积减小多,说明酶活性高。(3)由于过氧化氢本身随温度升高,分解速率加快,因此不能将实验材料换成新鲜的肝脏研磨液和H2O2溶液。【点睛】本题考查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要求学会能够分析表格信息明确实验

61、的自变量、因变量和实验目的,按照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的原则分析、评价、完善实验步骤,综合解答问题。35. 天竺葵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其花色彩绚丽,常用作景观植物。某实验小组将天竺葵放在特定的装置内做实验,统计的结果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温度()5101520253035光照下的释放量(mg/h)100175250325375350300黑暗中的吸收量(mg/h)050075100150225300350(1)据表格分析,该小组进行以上实验的目的是_。该实验的因变量是_。(2)天竺葵进行光合作用过程中,氧气是在叶肉细胞的_上产生的。在细胞呼吸过程中,氧气被用来和_结合。(3)温度主要通过

62、影响_来影响植物的代谢。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约是_。一天中交替进行12h光照、12h黑暗,该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多是_mg(用氧气的变化量表示)。【答案】 (1). 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 (2). 光照下O2的释放量和黑暗中O2的吸收量 (3). 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4). H (5). 酶 (6). 25 (7). 21【解析】【分析】根据表中数据信息可知,图中自变量为温度,本题是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在读表时,要明确光照下O2的释放量为净吸收量,即净光合作用强度;黑暗中吸收O2的量代表的是有机物的消耗量,也代表呼吸作用强度。【详解】(1)根据以上分

63、析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因此实验目的是研究温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该实验的因变量是光照下O2的释放量和黑暗中O2的吸收量。(2)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中水的光解释放氧气,因此氧气是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产生的。产生的氧气可以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氧气与H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3)温度主要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植物的代谢。昼夜不停地光照,光照下二氧化碳吸收速率可表示净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越大代表植物生长越快,因此据此可知在25下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最大。有机物积累量=光照下积累的有机物量-黑暗下消耗的有机物量,因此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在一天中交替进行12h光照、

64、12h黑暗的条件下,在20C时该植物的有机物积累量最多,即3.2512-1.512=21mg。【点睛】本题以温度影响天竺葵的实验为背景,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知识点,要求吸收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和物质变化及发生场所,把握有氧呼吸的过程和物质变化,理解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之间的物质联系,能够根据表中数据信息获取有效信息,正确判断图中的数据代表的含义,从而得出该实验的目的以及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这是突破问题的关键。36. 下列示意图分别表示某二倍体雌性动物()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以及细胞分裂图像。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a、b、c分别表

65、示_、_、_。(2)图甲中的数量关系对应图乙中的_,图乙中所示的细胞是_细胞。(3)符合图甲中所示数量关系的某细胞名称是_。图甲中哪些时期所对应的细胞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_(填编号)【答案】 (1). a是染色体 (2). b是染色单体 (3). c是DNA (4). (5). 初级卵母细胞 (6). 卵细胞或第二极体 (7). 和【解析】【分析】分析图甲:a是染色体、b是染色单体、c是DNA。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能是有丝分裂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能是有丝

66、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但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的一半,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1,且数目是正常体细胞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分析图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该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甲细胞分裂过程中和的数量值相比相差一半,故图甲表示减数分裂各时期数量

67、的变化情况,由图、中b为0,故b是染色单体,因为染色单体通过间期复制形成,着丝点分裂后消失,表示染色体没有复制时,染色体与DNA之比为11,无染色单体,表示染色体复制后,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故a是染色体,c是DNA分子。 (2)图甲中III和相比,各种物质数量减半且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故对应于图乙中的图;图乙中所示的细胞同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故该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 (3)根据题意,该生物为雌性,图甲中表示减数分裂结束形成的子细胞,因此可能是(第二)极体或卵细胞;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甲中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

68、122,但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的一半,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1,且数目是正常体细胞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结束形成的配子,因此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时期是和。【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柱形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题图的分析,这就要求学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小题。37. 已知红玉杏花朵颜色由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该色素随液泡中细胞液pH降低而颜色变浅。B基因与细

69、胞液的酸碱性有关。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基因型A_bbA_BbA_BB、aa_ _表现型深紫色淡紫色白色(1)纯合白色植株和纯合深紫色植株作亲本杂交,全部是淡紫色植株。则该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_。(2)有人认为A、a和B、b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有人认为A、a和B、b基因分别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现利用淡紫色红玉杏(AaBb)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步骤:让淡紫色红玉杏(AaBb)植株自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红玉杏花的颜色和比例(不考虑交叉互换)。实验预测及结论:若子代红玉杏花色为_,则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若子代红玉杏花色为淡紫色白色=11,则A、a和B、

70、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若子代红玉杏花色为_,则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3)若A、a和B、b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淡紫色红玉杏(AaBb)自交,中白色红玉杏的基因型有_种,其中纯种个体占_。【答案】 (1). AABBAAbb或aaBBAAbb (2). 深紫色:淡紫色:白色=3:6:7 (3). 深紫色:淡紫色:白色=1:2:1 (4). 5 (5). 3/7【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该色素随液泡中细胞液pH降低而颜色变浅,B基因与细胞液的酸碱性有关,结合表格,深紫色为A-bb,淡紫色为A-Bb

71、,白色为A-BB和aa-,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9:3:3:1的变形。因此纯合白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或aabb,纯合深紫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要使子一代全部是淡紫色植株(A_Bb),只能选择AABBAAbb和aaBBAAbb这样的亲本组合。【详解】(1)纯合白色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和aabb三种,纯合深紫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而淡紫色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和AaBb两种,所以该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AABBAAbb或aaBBAAbb;(2)如果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AaBb产生的雌雄配子的基因型以及比例为AB:Ab:aB:ab=1:1:

72、1:1,则AaBb自交,子代表现型深紫色(A-bb):淡紫色(A-Bb):白色(A-BB+aa-)=3:6:(3+4)=3:6:7;如果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B在一条染色体上时,AaBb产生的雌雄配子的基因型以及比例为AB:ab=1:1,则AaBb自交,子代表现型淡紫色(AaBb):白色(AABB+aabb)=2:2=1:1;如果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b在一条染色体上时,AaBb产生的雌雄配子的基因型以及比例为Ab:aB=1:1,则AaBb自交,子代表现型深紫色(AAbb):淡紫色(AaBb):白色(aaBB)=1:2:1;(3)由于两对基因位于两对

73、同源染色体上,淡紫色植株(AaBb)自交后代中,子代白色植株的基因型有1AABB、2AaBB、1aaBB、2aaBb、1aabb共5种,其中纯种个体大约占3/7。【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8. 图1、图2是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图1中3和4为同卵双胞胎,图2中4不含致病基因,且两个家系都相互没有对方的遗传病患病史。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所示的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该夫妇再生育的男孩与3表现型相同的概率是_。如果3与一女子结婚,该女子正常但有一个患甲病的弟弟(其父母正常),则生育一个男孩

74、患甲病的概率是_。(2)图2所示的乙病的遗传方式是_。其中3和4再生育一个患乙病男孩的概率是_。(3)如果图1中的4和图2中的8结婚,他们的孩子患病的概率是_(不考虑基因突变)。如果你是一个医生,则建议该夫妇生育_(填“男孩”或“女孩”)。【答案】 (1).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 3/4 (3). 1/9 (4). 伴X隐性遗传 (5). 1/4 (6). 1/8 (7). 女孩【解析】【分析】分析遗传系谱图,图1中I-1号和I-2号正常,后代女儿患病,因此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图2中-3号和-4号正常,且-4号不携带致病基因,后代-7儿子患病,所以该病属于伴X隐性遗传,据此解答。【详

75、解】(1)图1中1和2正常但生育了一个患病的女儿,据此可判断该遗传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和2生育的男孩不患病的概率是3/4。用基因A和a表示,3的基因型是1/3AA.2/3Aa,与之结婚的女子的基因型也是1/3AA、2/3Aa,所以生育一个男孩患病的概率是2/32/31/4=1/9。(2)因为图2中4含致病基因,但生有一个患病的儿子,所以图2所示的遗传病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用基因B和b表示,则3和4的基因型分别是XBXb、XBY,所以他们再生育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4。(3)由于两个家庭都相互没有对方的遗传病患病史,所以图1中的4和图2中的8结婚不会生育出患甲病的孩子,只考虑乙病即可:图2中8的基因型是1/2XBXB、1/2XBXb,图1中4的基因型是XBY,孩子患病的基因型组合为1/2XBXbXBY,后代产生XbY的几率为1/21/4=1/8,所以不考虑基因突变,他们结婚只能生育出患病的男孩,因此建议他们生育女孩。【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的传递方式的判断,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遗传系谱图,获取信息解决遗传问题的能力,难度适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