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99916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80.0分)1.我国有农历七月初七牛郎织女相会的爱情故事,牛郎星是天鹰座星,七夕节前后我国许多地区几乎整夜肉眼可见牛郎星,据此完成下题。牛郎星位于A. 太阳系B. 银河系C. 河外星系D. 总星系【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宇宙环境等相关知识。【详解】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七夕节前后我国许多地区几乎整夜肉眼可见牛郎星,说明牛郎星位于银河系,B正确,C错;牛郎星为一颗恒星,太阳系唯一的恒星为太阳,A错;相比于总星系来说,描述牛郎星位于银河系更加准确,D错误。所以选B

2、。2.图中表示不同等级的天体系统,下列选项中名称对应正确的是()A. 地月系B. 太阳系C. 总星系D. 银河系【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天体系统。根据所学知识,为银河系,为地月系,为总星系,为太阳系,所以,ABD选项错误,故选C。3.太阳大气某层有时会出现一些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该太阳活动是()A. 黑子B. 耀斑C. 日珥D. 太阳风【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组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太阳活动的具体表现,需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详解】太阳大气某层有时会出现一些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该太阳活动是耀斑;B正确,其余选项错误。4.读“太阳辐射中各种波长的光所占

3、的比例(%)”,太阳辐射分为三部分,其中A、B、C分别代表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集中了太阳辐射能量一半的波段是A. AB. BC. CD. A和B【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太阳辐射的相关知识。【详解】图中的纵坐标代表辐射能力,读图可知,A区波长最短,所占比重最小,为紫外区;B区波长较短,所占比重最大,为可见光区;C区波长最长为红外区,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波段,B正确。5.下列各地,地壳最厚处在:A. 华北平原B. 青藏高原C. 云贵高原D. 塔里木盆地【答案】B【解析】【详解】地壳平均厚度17千米,陆壳比洋壳厚。陆地上海拔越高,地壳越厚,地壳最厚处在青藏高原,C对。华北

4、平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海拔低,地壳厚度较小,A、B、D错。【点睛】地壳平均厚度17千米,陆壳比洋壳厚。大洋地壳平均厚度约6-7千米,大陆地壳平均厚度约33千米。陆地上海拔越高,地壳越厚。6.下列能源的形成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 )A. 地热B. 煤、石油C. 核能D. 潮汐能【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煤、石油和天然气是历史时期的植物演化而来,而植物的能源来自光合作用合成的太阳能。所以选B。2017年5月2日,印度尼西亚北苏门答腊省的锡纳朋火山喷发,形成火山灰多日绵延空中的壮观场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 锡纳朋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地球圈层中的A. 软流层B. 地壳

5、C. 岩石圈D. 地核8. 火山灰多日弥漫于空中,会导致该地区A. 太阳辐射增强B. 白天气温升高C. 昼夜温差增大D. 大气反射作用增强9. 印度尼西亚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其位丁A. 板块内部B. 海陆交界处C. 板块交界处D. 海洋内部【答案】7. A 8. D 9.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内外力的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大气的受热过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火山、地震主要分布于这一地带,火山灰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影响大气逆辐射。7题详解】软流层是由可塑性物质组成,一般认为岩浆来自于地球内部的软流层,锡纳朋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地球圈层中的软流层,选择A。【8题详解】火山灰是指由火山喷

6、发出而直径小于2毫米的碎石和矿物质粒子。在爆发性的火山运动中,固体石块和熔浆被分解成细微的粒子而形成火山灰。火山灰多日弥漫于空中,会导致该地区大气反射作用增强,D对;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A错;白天气温降低,B错;白天气温降低,夜晚大气逆辐射增强,气温较高,昼夜温差减小,C错。【9题详解】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板块交界处,火山活动频繁,选择C。2016年9月25日,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球面射电望远镜在贵州省平塘县的喀斯特天坑中顺利“睁眼”。专家表示,一旦接收到外星生物发射的信息,“天眼”就能够准确地指出它们是从哪个方向来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 如果发

7、现类似地球的地外文明,其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可能有( )A. 有适宜的温度和液态的水B. 来自恒星的光照稳定C. 有厚厚的大气层保护D. 与其他天体各行其道,互不干扰11. 形成天坑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 断层塌陷B. 流水侵蚀C. 火山喷发D. 风力侵蚀【答案】10. A 11. B【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生命存在的条件以及外力地貌等相关知识。【10题详解】注意关键词“自身条件”,排除BD,自身需要有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A正确;若自身大气层过厚,大气层对来自恒星的辐射削弱能力强导致到达“地表”的辐射较少,同时,大气条件应该描述为具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条件更为准确,C错误。【11题详解】材

8、料点明天坑为喀斯特天坑,喀斯特地貌属于石灰岩长期受流水侵蚀形成,B正确。2016年12月7日,某地发生6.4级地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 据地震发生地点判断,这次地震发生在A.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B.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C. 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D. 亚欧板块与大西洋板块的交界处13. 此次地震发生时,当地A. 人们先感觉到地面左右摇晃B. 人们先感觉到地面上下震动C. 气候正处于高温晴朗的时期D. 气候正处于寒冷干燥的时期14. 据图可判断出:A. 地中海面积将变大B. 红海面积将变小C. 喜马拉雅山脉将变高D. 板块边界地壳比较稳定【答案】12. B 1

9、3. B 14. C【解析】【分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板块构造学说以及地球的内力作用等相关知识【12题详解】读图可知,此次地震发生东南亚地区,处于在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B正确。【13题详解】地震发生后,纵波速度较快,人们先感受到纵波,所以先感受到上下震动,横波速度较慢,所以后感受到左右摇晃,A错,B正确;地震发生时为12月7日,为北半球的冬半年,该地气候为热带季风气候,纬度较低,该季节温和少雨,CD错误。所以选B。【14题详解】读图可知,地中海处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面积将缩小,A错;红海处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面积将扩大,B错;喜马拉雅山脉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10、的消亡边界,高度将变高,C正确;板块边界处,地壳运动较为活跃,多火山地震,D错误。所以选C。【点睛】世界板块分布示意图如下:15.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图中表示地球内部圈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之间的分界面为古登堡面B. 和合在一起为岩石圈C. 地震波在和层之间传播速度减慢D. 层物质呈液态或熔融状态【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等相关知识。【详解】为地壳,为地幔,两者的分界线为莫霍界面,A错;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的部分,B错;读图可知,地震波在和层之间传播速度加快,C错;由于横波在的交界面处完全消失,横波只能通过固态,不能通过液态和气态,该处位置较深,温

11、度高压力大,物质状态不可能表现为气态,因此层物质可能呈液态或熔融状态,D正确。【点睛】地幔是指地壳至地核的部分,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下部,深度在80km-400km左右。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图中A层名称是A. 对流层B. 平流层C. 逆温层D. 高层大气17. 关于B层的叙述,错误是A. 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B. 大气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C. 靠臭氧吸收紫外线而增温D. 能反射无线电短波18. 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A. 大气辐射B. 地面辐射C. 大气逆辐射D. 太阳辐射19. 电闪雷鸣、刮风下雨等天气现象发生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A. 对流层B. 平流层

12、C. 中间层D. 热层20. 大气中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的成分是A. 氧气B. 水汽和固体尘埃C. 二氧化碳D. 臭氧【答案】16. A 17. D 18. B 19. A 20. D【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等相关知识。【16题详解】A的高度范围为地表以上12km以下,为对流层,A正确。【17题详解】B层的高度范围为12km-50km,为平流层。读图可知,该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A正确;该层逆温现象比较突出,空气的垂直运动较弱,大气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B正确;平流层中含有臭氧层,吸收紫外线而增温,C正确;能反射无线电波的为电离层,高度应该更高,D错

13、误,故选D。【18题详解】对流层的大气,主要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B正确。【19题详解】对流层空气的对流运动较为强烈,电闪雷鸣、刮风下雨等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地球的对流层,A正确。【20题详解】臭氧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成分,从而降低达到地表的紫外线强度,减少紫外线对地球上生物的危害,D正确;氧气、水汽、二氧化碳等成分均无此功能,ABC错误。所以选D。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会产生影响,读某城市的空气环流,回答下列各题。 21. 图示反映城市化产生的主要大气环境问题是A. 荒漠化B. 水土流失C. 热岛效应D. 臭氧空洞22. 为减轻该问题对城市大气环境带来的影响,宜A.

14、 建设生态城市B. 提倡使用私家车C. 限制城市发展D. 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答案】21. C 22. A【解析】【21题详解】图示城郊风,是城市有热岛效应,城郊风永远都是由郊区吹向城区;与荒漠化、水土流失、臭氧空洞无关。选C正确。【22题详解】城郊风,是城市中有大量的人口、工厂、交通工具不断排放废热和温室气体,城市的气温高于郊区;建设生态城市,增加绿地面积,有利于减轻热岛效应;提倡使用私家车,只会加重城市热岛效应;限制城市发展、拓展城市发展空间,都不能减轻热岛效应。选A正确。【点睛】减轻城市热岛屿效应措施:1.选择高效美观的绿化形式、包括街心公园、屋顶绿化和墙壁垂直绿化及水景设置,可有效地降低

15、热岛效应,获得清新宜人的室内外环境。 2.居住区的绿化管理要建立绿化与环境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并且建立相关的地方性行政法规,以保证绿化用地。 3.要统筹规划公路、高空走廊和街道这些温室气体排放较为密集的地区的绿化,营造绿色通风系统,把市外新鲜空气引进市内,以改善小气候。 4.应把消除裸地、消灭扬尘作为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除建筑物、硬路面和林木之外,全部地表应为草坪所覆盖,甚至在树冠投影处草坪难以生长的地方,也应加以遮蔽,以提高地表的比热容。 5.建设若干条林荫大道,使其构成城区的带状绿色通道,逐步形成以绿色为隔离带的城区组团布局,减弱热岛效应;23.下面表示热力环流的示意图,正确的是A. B.

16、C. D. 【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组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热力环流的具体应用,山谷风和海陆风的形成过程,需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详解】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白天,海洋气温低于陆地,形成高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谷地气温低于坡地气温,空气冷却下沉,形成高压,风从谷底吹向山坡;夜晚情况相反,结合选项,D正确。24.下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A. B. C. D. 【答案】D【解析】根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陆地比海洋的比热容小,昼夜温差大,图A、图B位于陆地上,昼夜温差较大,A、B错。在海洋上,晴天时,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昼夜温差较大,C错。阴

17、天时,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强,气温不太高。夜晚大气保温敘强,气温不太低,昼夜温差最小,D对。就整个地球大气来说,受热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能被大气接收和转化的过程十分复杂,其加热大气的过程大致可以用下图表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5.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以长波辐射为主B. 大约为辐射量的19%C. 是加热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D. 多云的夜晚辐射能力减弱26. 低层大气的主要组成中,吸收辐射的主要是( )A. 水汽和氧气B. 氮气和水汽C. 二氧化碳和水汽D. 氧气和氮气27. 多云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小,主要是因为( )A. 增强,减弱B. 减弱,增强C. 增强,减弱D. 减弱,增强

18、28. 风、霜、雨、雪等天气过程发生在 ( )A. 对流层B. 平流层C. 高层大气D. 臭氧层【答案】25. C 26. C 27. D 28. A【解析】该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的特征。【25题详解】是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为主,A错。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大约为辐射量的50%,不是19%,B错。是地面辐射,是加热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C对。是大气逆辐射,在多云的夜晚辐射能力增强,不是减弱,D错。【26题详解】低层大气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干洁空气(氮、氧、CO2、臭氧)、水汽、固体杂质。吸收辐射的主要是水汽和CO2,C对。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氧是人类和

19、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氮、氧不是温室气体,A、B、D错。【27题详解】多云天气,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白天气温不会太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增强,晚上气温不会降的太低,所以昼夜温差小,D对。A、B、C错。【28题详解】风、霜、雨、雪等天气过程发生在对流层,A对。平流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天气晴朗,B错。臭氧层位于平流层,D错。高层大气空气太稀薄,没有风、霜、雨、雪等天气过程发生,C错。利用“温室效应”原理,可以采用大棚种植蔬菜、水果、花卉等作物。下图是阜阳闻集草莓大棚种植区,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29. 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 有利于充分利用太

20、阳能,提高大棚内的温度B. 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的湿度C. 有利于提高光照强度,增强作物光合作用D. 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土壤的水分30. 冬季大棚打开门时,正确的空气流动情况应该是下图中的( )A. B. C. D. 31. 夏季农民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其主要目的是( )A. 增加大气逆辐射,提高夜间温度B. 阻止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C. 增强地面辐射,提高作物存活率D. 削弱太阳辐射,减少作物水分蒸腾【答案】29. C 30. A 31. D【解析】【分析】大气的受热过程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大气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21、29题详解】塑料大棚相当于温室具有减弱光照强度,提高大棚内的温度,从而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的空气的温度和土壤水分,因此只有C项不属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0题详解】由于大棚内温度高,故大气上升高处形成高压,而门外温度低大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故上部大气由大棚内流向门外,下部气体由门外流向大棚内,符合此特征的为A图【31题详解】夏季太阳辐射强烈,给蔬菜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可削弱太阳辐射,避免大棚内温度过高,减少作物水分蒸腾D正确。【点睛】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影响,理解其过程是解题的关键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

22、增温、保温、保墒、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害等几个方面。读图完成下列各题。32. 新疆伊犁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原理是A. 减弱地面辐射的损失B. 增强大气逆辐射C. 增强太阳辐射的总量D. 增强对太阳辐射的吸收33. 山东烟台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最主要的作用是A. 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 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C. 保持土壤水分,减少蒸发D. 保持土壤养分,减少侵蚀流失【答案】32. A 33. B【解析】【32题详解】新疆伊犁地区,纬度高,且距离冬季风源地近,春季地温低,春播时地温较低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减弱地面辐

23、射从而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起到保温的效应,A对。地膜覆盖空间较小,不能增强大气逆辐射,B错。对于太阳辐射总量没有影响,C错。不能增强对太阳辐射的吸收,D错。故选A。【33题详解】烟台地区在树下进行地膜覆盖,可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提高光合效率而且可使苹果着色均匀提高产品质量,B对。夏季地温较高,不需要提高地温,A错。由于树冠面积大,蒸腾作用强烈,树下覆盖地膜对于土壤水分的保持作用不大,C错。地膜覆盖对于土壤养分的流失没有太大影响,D错。故选B。【点睛】大气的受热过程1、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到达地球大气上界。 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太阳辐射到达地表。部

24、分被地表反射,部分被地面吸收,从而使地面增温。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尘埃越多,反射作用越强。例多云的白天温度不太高。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例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等。3、对地面保温效应: 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增温,产生地面长波辐射 大气中的CO2和水汽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温 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4、影响地面辐射大小(获得太阳辐射多少)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不同,导致地面受热面积和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

25、路程长短,是影响的主要因素,同时,它的大小受下垫面因素(反射率)和气象因素等的影响。34.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A. 大气的垂直运动B. 地球自转偏向力C. 水平气压梯度力D. 地面冷热不均【答案】C【解析】【详解】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C对。大气的垂直运动引起气压的变化,不是风形成的直接原因,A错。地球自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是空气运动的原因,B错。地面冷热不均是风形成的根本原因,D错。所以选C。读图,完成下列问题。35. 图中甲处的箭头表示空气运动及受力状况,则各箭头表示正确的是( )A. A为摩擦力B. B为风向C. C为水平气压梯度力D. D为地转偏向力36. 其中乙点的风

26、向是( )A. 西北风B. 东北风C. 东南风D. 西南风【答案】35. B 36. A【解析】【35题详解】图中甲点处的箭头表示甲点空气运动及受力状况,则各箭头中,A箭头与等压线垂直,且指向低压中,为水平气压梯度力水,A错。B箭头沿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左偏,为南半球风向,B对。C与风向垂直,为地转偏向力,C错。D与风向相反,为摩擦力,D错。所以选B。【36题详解】结合甲点风向分析,图示位于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乙点的风向是西北风,A对。B、C、D错。所以选A。37.下列各风向示意图中(单位:百帕),表示南半球高空的是:A. B. C. D.

27、【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风向。高空的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南半球风向向左偏。38.泰山以“雄伟”著称,华山以“险峻”闻名,能正确示意它们形成原因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组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三类山的形成过程,需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详解】华山泰山是断块山,对应C;ABD分别对应背斜山、向斜山、火山,C正确。太姥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闽浙边界。下左图为太姥山花岗岩球状风化地貌“夫妻峰”景观图,下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39. 组成“夫妻峰”景观的岩石

28、类型属于图中的( )A. 甲B. 乙C. 丙D. 丁40. 该景观形成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A. 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B. 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C. 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D. 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答案】39. D 40. C【解析】【39题详解】由材料分析可知,组成“夫妻峰”景观的岩石类型属于花岗岩,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根据地壳物质循环的规律可知,丙有三个箭头指向,一个箭头指出,说明丙为岩浆,丁为岩浆岩,甲岩石由外力作用形成,属于沉积岩;乙为变质岩。根据题意答案选D项。【40题详解】该“夫妻峰”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夫妻峰”是

29、一块耸立在悬崖边的花岗岩巨石,所以应该是属于岩浆岩,是岩浆侵入到上部形成的侵入岩,海拔较高,说明是地壳向上运动,形成海拔高的山地,形成了山地后,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等作用下,形成现在的“夫妻峰”,故C正确。【点睛】判读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要掌握以下几点技巧:(1)岩浆是“岩石之本”,岩石圈物质循环起于岩浆,因此正确判断出岩浆是解读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的关键。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凝而成,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只有一个箭头。即只有一个箭头的就是岩浆岩,其作用即为冷却凝固作用。(2)岩浆是岩石转化的“起点”,也是三类岩石的“归宿”,即有三个箭头指向。(3)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均可经变质作

30、用形成变质岩;三大类岩石都有可能重熔再生成岩浆(4)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并且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41.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使得甲、乙两处岩层发生弯曲变形的内力作用是_;丙处物质主要是由于_作用而形成的。(2)甲处的地貌是_,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3)乙处的地质构造是_,其形成谷地的主要原因是_。(4)丁箭头代表_作用。受其作用形成C为_岩。(5)如果甲、乙地区进行钻井,有可能在_地找到石油、天然气,在_地找到地下水。【答案】 (1). 地壳运动 (2). 流水沉积 (3). 山岭 (4

31、). 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不易被侵蚀 (5). 背斜 (6). 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 (7). 变质 (8). 变质 (9). 乙 (10). 甲【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以及内外力作用等相关知识。【详解】(1)甲乙两处岩层发生弯曲,主要地壳运动中的水平挤压形成;丙处的沉积物为来自陆地的沉积物在水圈沉积,是在流水沉积作用下形成的。(2)从外部形态上看,甲处的地貌为山岭;从地质构造上看,甲处为向斜;因此该处地貌的形成原因是向斜槽部受两侧岩层挤压,不易被外力侵蚀形成。(3)乙处岩层向上弯曲,中间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地质构造为背斜;由于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裂隙发育,容易被外力

32、侵蚀成为谷地。(4)读图可知,d由沉积物固结成岩形成,为沉积岩;a、b由岩浆形成,分别为侵入型岩浆岩和喷出型岩浆岩;岩浆岩、沉积岩均可形成c,因此c为变质岩,形成变质岩的丁作用为变质作用。(5)背斜岩层天然拱形,不易坍塌,是天然的储油、储气构造,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是天然的储水构造。因此甲地可能找到石油、天然气,乙地可能找到地下水。42.下图是“某地近地面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左图中点至点,气压最高的是_,气压最低的是_。(2)在右图中用四个箭头标出热力环流的方向。(3)热力环流形成的原因是_;A、B两地受热的是_,气压较高的是_。(4)若此时为夜晚,A、B表示海

33、洋和陆地,其中表示陆地的是_,吹_ (海/陆)风。(5)假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AB两地中表示郊区的是_地。【答案】(1) (2)(3)地面冷热不均 B A (4)A 陆(5)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的原理及运动【详解】(1)由图中的等压面可知,三地气压相等,由于海拔越高,大气密度变小,气压降低,因此气压值,。所以气压最高的为,气压最低的为。(2)由小题(1)可知,在高空同一水平面,为高压,为低压。为高压说明该地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导致处空气密度变大,为低压说明该地空气下沉导致地空气密度减小。则近地面上,A处空气下沉,B处空气上升,相比而言,A为高压,B为低压。因此水平气流中

34、,近地面空气由A流向B,高空上空气由B点高空流向A点高空。(3)热力环流形成的原因在于地面受热不均,根据小题(2)的分析得知,AB两地受热的为B地,气压较高的为A地。(4)夜晚,陆地降温快,空气受冷下沉,海洋降温慢,相对于陆地空气上升,在近地面,陆地形成高压,海洋形成低压,空气由陆地吹向海洋,吹陆风。因此,表示陆地的为A,吹陆风。(5)城市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废热较多,气温较郊区高,因此城市空气受热上升,郊区空气相对下沉。若此图表示城郊热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为A。【点睛】在等压线中如何判断气压大小:等压线图(如上图)中判断气压大小方法:(1) 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低,原因在于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如图,PAPC,PBPD。(2) 水平方向上:同一水平面上,等压面上凸处气压高,下凹处气压低。如图,PCPD,PBPA。另外,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弯曲方向相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