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单元 第十四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他虽然不懂外语,却注意采访夷情,派人专门收集外国人在澳门出版的报纸书刊,并把懂英文的人招入钦差行辕,进行被当时顽固派认为是大逆不道的翻译工作。”材料中的“他”( A )A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B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C最早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D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解析 根据题干中“采访夷情”“钦差”“翻译”等信息判断“他”是指林则徐。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为了解对手设立译馆,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故选A项
2、。B项指的是魏源,C、D两项分别指的是地主阶级洋务派和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2海国图志远远不止是一部地理著作,它引领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显示出一种兼容并包的文化眼光和气度。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 D )A海国图志开启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先河B魏源被人们看成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C魏源是第一个系统地将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的人D“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冲破了传统的夷狄观解析 解题时注意材料“它引领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显示出一种兼容并包的文化眼光和气度”,可知这反映的是魏源主张向西方学习,从而冲破了传统的夷狄观。故选D项。洋务运动开启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先河,抵抗派还没有付诸实践,A项错误;
3、B项是指林则徐;C项与魏源无关;皆排除。3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同时又认为“万里一朔,莫如中华”。据此可以认为魏源( C )A推动了东方国家对西方世界的了解B在遭受西方列强侵略时不失民族气节C开始关注西方世界的同时仍抱有文化优越感D引发了19世纪40年代中国学习西方的热潮解析 题干材料体现了魏源思想的两面性,即开明和保守两者兼具,关注西方世界的同时仍抱有文化优越感,故C项符合题意。4李鸿章到英国,不惜重金,给西太后购回一台缝纫机;在英国议院旁听了议员们的辩论,觉得那是一窝蜂似的吵架,说“无甚可观”。由此细节说明洋务运动( A )A只是学习技术,不愿改革政体B内部贪污腐化,经营
4、管理不善C海军操练不力,中日战争失败D朝廷专制至上,牺牲民族利益解析 本题考查洋务派的思想主张,材料反映了李鸿章到英国花重金购回一台缝纫机,而对英国议会的态度是“无甚可观”,由此可见,洋务运动只重视西方的科学技术,而对西方的政治体制毫不上心,故选A项;B、C、D三项均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故排除。5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采西学”“制洋器”要“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该思想与下列哪一思想一脉相承( C )A师夷长技以制夷B学习西方的技术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倡西学、兴民权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材料的意思,即采西学、制洋器的目的是维护中国伦常名教与清朝统
5、治,故C项正确。A、B两项体现不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故排除;洋务派并没有涉及政治制度,故D项错误。6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指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这说明早期维新派( C )A已经与儒家学说占主导的传统文化决裂B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注意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先进性D力主实行维新变法解析 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郑观应属于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A项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思想,B项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思想,D项属于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早期维新派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但由材料可知,他们已经注意到西方的“体
6、”即政治制度的先进性,故答案为C项。7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C )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师夷长技以自强解析 从19世纪中华民族危机严重的时代背景分析,变革社会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才是“最符合时代潮流”的课题,故选C项。“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已经实践证明是失败的,排除A、B、D三项。8下表是时务报以中国为主题的译稿(翻译外国人“看清朝”的文章)分类表(部分),这主要反映了维新派( B )类别篇数比例列强在中国21547.4%经济/财政
7、/商务8719.2%总论(变法维新主张)194.2%A对变法的具体主张缺乏研究B希望通过变法挽救民族危机C通过外国人施压清政府进行变法D着重强调发展近代工商业经济解析 从表格信息看,“列强在中国”占了文章的近半数,这说明甲午战争后,维新派关注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反映了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挽救民族危机,故选B项。9康有为说:“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纷纷建立独家学说,却把这种学说说成是古代曾经实施,借以取得人们的信仰。孔子也不例外。他创立儒家学派,假托古圣先王的言论来宣传自己的观点。”康有为以此想宣扬( C )A封建君主专制思想B资产阶级革命思想C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D无产阶级革命思想解析 康有为是
8、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借助经学外衣否定君主专制,宣扬维新思想,故选C项。10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D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解析 “民主科学,自由平等”是新文化运动的主旨,A项错;“民主共和,主权在民”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B项错;“托古改制,变革维新”是康有为的思想特点,C项错。梁启超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D项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清大学士倭仁说:“天下之大,不患无才。如以
9、天文、算学必须讲习,博采旁求,必有精其术者,何必夷人,何必师事夷人正气为之不伸,邪氛因而弥炽。数年之后,不尽趋中国之众咸归于夷不止。”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47材料二李鸿章说:“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所用非所学,所学非所用。无事则嗤外国之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25材料三乃知其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兴学校,广书院,重技艺,别考课,使人尽其才育才于学校,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也。轮船火炮
10、,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郑观应盛世危言初刊自序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中倭仁的观点,归纳其所持观点的理由。(6分)答案观点:不主张学习西方。理由:中国有人才;学习西方会丧失独立。(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李鸿章的观点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李鸿章的观点。(9分)答案变化: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评价:学习西方是对的,但只学习技术而不改变制度,不够彻底。(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派别的观点?在富强之本的认识上,这一派别又有哪些新的主张?(7分)答案早期维新派。新主张:主张学习西方制度、改革政治。(4)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近代中国人在对待西学认识上的发展趋势。(8分)答案从不主张学习西方
11、到学习西方的变化趋势;学习西方的层次从器物到制度逐步加深。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且法者所以守地者也,今祖宗之地既不可守,何有于祖宗之法乎?夫使能守祖宗之法,而不能守祖宗之地,与稍变祖宗之法,而能守祖宗之地,孰得孰失,孰重孰轻”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材料二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君末也,民本也。谭嗣同全集请回答:(1)材料一驳斥了哪一政治派别的观点?他的论证依据是什么?(12分)解析 要注意材料的出处,由此得出答案。答案顽固派。把变法和救亡联系起来,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事实驳斥封建顽固派的迂腐守旧。(2)材料一中何处体现了康有为的阶级局限性?表明了什么实质?(8分)解析 需仔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找出关键词句。答案“稍变祖宗之法”。不敢触动封建统治的根基,向封建势力妥协。(3)材料一、二都是哪一派别的政治主张?论证的实质是什么?(10分)解析 本问较为容易,从材料出处即可得出答案。答案资产阶级维新派。从理论上阐明了要求改变君主专制政体的合理性,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