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江西省新余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99479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江西省新余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解析》江西省新余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解析》江西省新余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解析》江西省新余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解析》江西省新余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解析》江西省新余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解析》江西省新余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解析》江西省新余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解析》江西省新余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解析》江西省新余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解析》江西省新余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解析》江西省新余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解析》江西省新余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解析》江西省新余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解析》江西省新余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解析》江西省新余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解析》江西省新余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下列关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是用32P直接标记的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答案】D【解析】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A错误;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S型细菌中存在一种转化因子,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B错误;T2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营寄生生活,需先标记细菌,再标记噬菌体,C错误;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正确。【考点定位】肺炎

2、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名师点睛】1、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在-个双链DNA分子中,碱基总数为m,腺嘌呤碱基数为n,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脱氧核苷酸数=磷酸数=碱基总数=m 碱基之间的氢键总数为 (3m/2)-n一条链中A+T的数量为n 鸟嘌呤的数

3、量为(m-2n)/2KS5UKS5UKS5UA B C D【答案】A【考点定位】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名师点睛】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1)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2)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结构成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碱基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T、C-G已知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碱基总数为m,腺嘌呤数为n,则A=T=n,则C=G=(m-2n)/2。3生物界的DNA种类较多,有双链、单链之分,也有链状和环状之别。下列关于DNA分子 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有双链DNA分子中,腺嘌呤数等于胞嘧啶数单链DNA分子中,鸟嘌呤数一定

4、不等于腺嘌呤数染色体中的DNA呈链状,细菌中有呈环状的DNA对于双链DNA分子而言.两条链上的(C+G)/ (A+T)相等对于环状DNA分子而言,分子中无游离磷酸基团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A.三项 B.四项 C.五项 D.六项【答案】B【解析】双链DNA分子中,腺嘌呤总是与胸腺嘧啶配对,即腺嘌呤数总是等于胸腺嘧啶数,但腺嘌呤数与胞嘧啶数不一定相等,错误;单链DNA分子中,各种碱基的数量之间没有规律,因此鸟嘌呤数不一定等于腺嘌呤数,错误;染色体中的DNA呈链状,细菌拟核中的DNA和质粒均呈环状,正确;双链DNA分子,一条链的A等于另一条链的T,一条链的C等于另一条链的G

5、,即两条链上的(C+G)/ (A+T)相等,正确;链状DNA中存在游离的磷酸基团,一旦链状DNA首尾相连形成环状DNA分子后,则不存在游离的磷酸基团,正确;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而成,正确。【考点定位】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名师点睛】DNA的双螺旋结构: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测。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4某同学利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装置,进行如下实验,从甲、乙两个容器中各随机抽出一个小球,记录组合情况,重复多次实验后,结

6、果发现AB、Ab、aB、ab的比值接近1:1:1:1。以下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个容器分别代表某动物的雌、雄生殖器官B小球的颜色和字母表示雌、雄配子的种类C该实验模拟的是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自由组合D每个容器中两种的小球数量需相等,但甲乙两个容器中小球的总数可以不同【答案】C【考点定位】植物或动物性状分离的杂交实验【名师点睛】根据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A),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a),而且基因成对存在。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为纯合子,不同的为杂

7、合子。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用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KS5U5如图遗传系谱中有甲(基因为D、d)、乙(基因为E、e)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色盲症已知8只携带一种致病基因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色盲B.13号的致病基因来自7和8,7号的致病基因来自2C.11号携带甲致病基因的几率比12号携带乙致病基因的几率小D.7和8生出两病兼发男孩的概

8、率和两病兼发女孩的概率不一样【答案】C【解析】由以上分析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乙病为色盲,A正确;13个体的基因型为XeXe,其致病基因来自7和8;由于7号的X染色体来自于2号,所以7号的致病基因来自2号,B正确;由于10号患甲病,5号、6号正常,所以11号携带甲致病基因的几率为2/3;7号患乙病,所以12号携带乙致病基因的几率是1;因此,11号携带甲致病基因的几率比12号携带乙致病基因的几率小,C正确;已知8只携带甲或乙一种致病基因,由图可知其携带的是乙病致病基因,即8不携带甲致病基因,因此其子代不可能患甲病,所以7和8生一个两病兼发的孩子的概率都为0,D错误。【考点定位】伴性

9、遗传;常见的人类遗传病6镰刀型细胞贫血症(SCD)进-种单基因遗传疾病,为了调查SCD发病率及其遗传方式, 调查方法可分别选择为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 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在疟疾疫区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査 对同卵和异卵双胞胎进行分析对比A. B. C. D.【答案】A【解析】调查SCD发病率应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调查SCD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在患者家系中调查。【考点定位】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名师点睛】1、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要对人群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调查的遗传病一般选择在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遗传病,选取的样本应该足够大;2、调查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往往选择单基因遗传病,要选取具有患者的家系进行调查

10、。7关于基因与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类血型基因IA、IB、i分别位子三对染色体上B.每条果蝇唾液腺巨大染色体含有很多对等位基因C.检测人类基因组碱基序列需要研究23条染色体D.碱基缺失或增添会导致染色体片段的缺失或重复【答案】B【考点定位】基因与DNA的关系;基因突变的特征;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8编码酶X的基因中某个碱基被替换时.表达产物将变为酶Y。下表显示了与酶x相比, 酶Y可能出现的四种状况,对这四种状况出现的原因判新正确的是A状况一定是因为氨基酸序列没有变化B状况一定是因为氨基酸间的肽键数减少了50%C状况可能是因为突变导致了终止密码位置变化D状况可能是因为突变导致tRNA的种类增

11、加【答案】C【考点定位】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基因突变的特征【名师点睛】一个碱基被替换后,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1)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氨基酸序列没有变化;(2)只改变一个氨基酸;(3)导致终止密码的位置提前,翻译形成的肽链变短;(4)导致终止密码的位置推后,翻译形成的肽链变长。9关于右图所示的生理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图涉及的碱基配对方式是A-U、G-C、T-A、C-G、U-AB该图表示的生理过程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C该图表示原核生物中边解旋边转录的特点D该图所示的生理过程还需要解旋酶、合成蛋白质的酶、DNA聚合酶等【答案】A【解析】由转录碱基互补配对可知,A-U、G-C、T-A、

12、C-G,但DNA没有U,A错误;图示为原核细胞中的生理过程,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B错误;该图表示边解旋边转录的特点,C正确;图示为转录和翻译过程,不是DNA复制过程,不需要DNA聚合酶,D错误。【考点定位】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10甲、乙两图表示真核细胞内某个基因表达的部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所示的过程中,该基因的两条单链都可以作为模板链B甲图所示的过程完成以后,产物中G的个数等于C的个数C乙图中,与的结合部位会形成两个tRNA的结合位点D乙图中的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它们沿从左向右移动【答案】C【解析】甲图所示为转录过程,该基因中只有一条单链可以作为模板链,A错误;甲图为转录过程,其形成

13、的产物是单链RNA,其中G的个数不一定等于C的个数,B错误;乙图中,为核糖体,为mRNA,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位点有2个,因此与的结合部位会形成两个tRNA的结合位点,C正确;乙图中的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根据多肽链的长度可知,该过程中核糖体由右向左移动,D错误。【考点定位】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11不属于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过程的是A.用一定的限制酶切割质粒露出黏性末端B.用同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露出黏性末端C.将切下的目的基因的片段插入到质粒切口处D.将重组DNA导入到受体细胞进行扩增【答案】D【考点定位】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名师点睛】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

14、)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

15、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12下列关于生物育种技术操作合理的是A.用红外线照射青霉菌能使青霉菌的繁殖能力增强B.年年栽种年年制种推广的杂交水稻一定是能稳定遗传的纯合子C.单倍体育种时需用秋水仙索处理其萌发的种子或幼苗D.红薯等用营养器官繁殖的作物只要杂交后代出现所需性状即可留种【答案】D【解析】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诱变育种不能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状,所以用红外线照射青霉菌不一定使青霉菌的繁殖能力增强,A错误;由于杂合体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所以年年栽种年年制种推广的杂交水稻中含有杂合体,B错误;单倍体植株不育,不产生种子,所以单倍体育种时需用秋水仙素处理

16、其幼苗,C错误;用植物的营养器官来繁殖属于无性繁殖,后代的基因型、表现型与亲本相同,所以红薯等用营养器官繁殖的作物只要杂交后代出现所需性状即可留种,D正确。【考点定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生物变异的应用【名师点睛】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育种,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方法杂交自交选优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13下列关于染色体

17、组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一定是二倍体B.单倍体是由生殖细胞直接发育而成的个体C.人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生物就是三倍体D.人类基因组计划只需要对一个染色体组的全部染色体进行测评【答案】B【考点定位】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名师点睛】1、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2、单倍体是具有体细胞染色体数为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生物个体。凡是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均称为单倍体。体细胞中可以含有1个或几个染色体组,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是单倍体,雄蜂

18、也是单倍体,仅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生物是单倍体。3、凡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且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均称为二倍体。几乎全部动物和过半数的高等植物都属于二倍体。4、凡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且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均称为多倍体。如香蕉是三倍体,马铃薯是四倍体,普通小麦是六倍体。14下图是某昆虫基因pen突变产生抗药性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形成抗药靶位点B.基因pen的自然突变是定向的C.基因pen的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了原材料D.野生型昆虫和pen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答案】C【解析】由题图可知,pen基因突变后、杀虫剂的靶位点发生

19、变化形成了抗药靶位点,A错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B错误;基因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原材料,C正确;野生型昆虫和pen基因突变型昆虫属于同一物种,二者不存在生殖隔离,D错误。【考点定位】基因突变的特征【名师点睛】1、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后转录形成的密码子发生变化,可能导致翻译形成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改变,进而引起生物性状发生变化;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性及多害少利性。2、基因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但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生殖隔离是不同种群在自然状态下不能相互交配,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

20、产生可育后代的现象。15下列有关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叙述,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形成 B.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生物的基因型而不是它的表现型C.地理隔离可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种群基因库的差异导致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 D.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必须在有性生殖前提下才能发生【答案】C【解析】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错误;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生物的的表现型,B错误;地理隔离可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种群基因库的差异导致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C正确;基因重组必须在有性生殖前提下才能发生,而染色体变异在无性生殖中可以发生,D错误。【考点定位】

21、物种的概念与形成;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名师点睛】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形成。青霉素高产菌株是采用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无籽西瓜是采用多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16下图中的a、b、C分别表示人体内三种细胞外液,细胞1、2、3分别表示处于该细胞外液中的多种细胞,箭头表示这三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液体a的蛋白质含量最高 细胞2中有的种类不消耗O2液体C可能含有激素和消化酶 细胞3的种类最多于该细胞A B C D【答案】DKS5UKS5U【

22、考点定位】稳态的生理意义KS5U17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调节B. 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C. 摄盐过多后饮水量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D. 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答案】B【解析】由分析可知,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调节,A正确;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但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B错误;摄盐过多后,饮水量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C正确;饮水增加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

23、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D正确。【考点定位】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名师点睛】水盐平衡调节示意图:18正在进行的NBA总决赛的比赛中,勇士队和骑士队球员体内的产热量与散热量的比值、体内血浆浓透压以及呼吸作用速率三者较运动员平时A.升高 降低 基本不变B.降低 基本不变 降低C.基本不变 升高 升高D.升髙 升高 升高KS5UKS5U.KS5U【答案】C【解析】由于运动员的体温维持稳定,因此产热量与散热量;出汗比较多,血浆渗透压升高,运动耗能多,因此呼吸作用强,故选C。【考点定位】呼吸作用、内环境稳定19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主要特点是胰岛B细胞数量减少,血中胰岛素低、血糖高

24、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通过协同作用调节血糖平衡B.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埔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索C.胰腺导管堵塞会导致胰岛素无法排出血糖升高D.胰岛素受体是胰岛素依賴型糖尿病患者的自身抗原【答案】B【考点定位】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名师点睛】血糖平衡的调节:(1)胰岛素的作用:促进各组织、细胞对血糖的吸收;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促进肝脏、肌肉组织合成糖原;促进葡萄糖转化为非糖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2)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促进肝糖原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20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

25、离子进出B.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C.神经纤维接受剌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D.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答案】C【解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A错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需要通过突触结构,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B错误;神经纤维上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C正确;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膜内外电位差加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加大,D错误。【考点定位】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突触的结构

26、【名师点睛】1、神经冲动的产生: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Na+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神经纤维上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2、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膜内外电位差加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加大。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需要通过突触结构,借助神经递质进行单向传递。KS5U21右图为人体神经系统的部分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处受损则人体不能产生相应感觉,但是能够对图中刺激作出反应B.脊髓缩手反射中枢受损时,刺激

27、图中处仍可产生正常的反射活动C.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上的单向传递取决于轴突的结构和功能特点D.被针刺后缩手和害怕被针刺而缩手都是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的非条件反射【答案】A【考点定位】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名师点睛】1、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反射活动的进行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才可以进行。2、缩手发射是非条件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可以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3、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上的传递是单向的,因为在反射弧中存在突触,在突触处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经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

28、,而不能反向。22下丘脑中具有体温调节中枢,正常人在寒冷坏境中体温调节中枢兴奋引起A.产热贽量大于散热量 B.皮肤冷感受器兴奋C.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D.血管皮肤扩张【答案】C【解析】寒冷环境中,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才能维持体温相对稳定,A错误;寒冷时,刺激冷觉感受器,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兴奋,B错误;体温调节中枢兴奋,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产热量,C正确;体温调节中枢兴奋导致皮肤血管收缩,血流减慢,汗腺分泌减少,进而减少散热量,D错误。【考点定位】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名师点睛】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

29、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2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并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INI流感B.HIV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C.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D.HIV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答案】D【解析】HIV感染人群中多种免疫细胞损伤,导致免疫力下降,即对H1N1流感的抵抗力下降,所以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

30、1N1流感,A正确;接种疫苗产生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具有特异性,而HIV具有高度变异性,导致抗体和记忆细胞不能识别HIV,从而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B正确;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有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C正确;HIV感染初期,机体通过体液免疫产生大量抗体,可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D错误。【考点定位】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名师点睛】关于“艾滋病”,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艾滋病的中文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2)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

31、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KS5U24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KS5UKS5UKS5UA.可利用适宜浓度的赤摇酶素促进细胞伸长,使植物增高B.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不同浓度配比会影响组织分化C.用相同浓度2,4-D处理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的生根效果D.用生长素类似物蘸涂没有授粉的雌蕊柱头,可获得无籽黄瓜KS5UKS5U【答案】C【考点定位】植物激素的作用【名师点睛】(1)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成熟;(2)细

32、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分布在根尖);(3)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可促进衰老脱落(分布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4)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25植物越冬休眠和夏天生长受多种激素的调节,如下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夏季过程能增加植物体内细胞分裂素含量,延长细胞周期,促进植物生长B.秋末过程能增加叶肉细胞内的胡萝卜素含量,提髙光合作用速率C.越冬休眠时,植物体内的赤霉素和脱落酸的含量都会增加D.各种植物激素通过影响细胞内的代谢过程实现对生命活动的调节【答案】A【考点定位】植物激素的作用KS5U26回答下列遗传问题: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果蝇的黑身、灰身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实验一:黑

33、身雌蝇甲与灰身雄蝇乙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雌雄果蝇表型比均为灰身黑身=31实验二: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R、r)会影响黑身果蝇的体色深度。黑身雌蝇丙(基因型同甲)与灰身雄蝇丁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表型比为:雌蝇中灰身:黑身3:1;雄蝇中灰身:黑身:深黑身6:1:1(1)果蝇体色性状中, 为显性。F1的后代重新出现黑身的现象叫做 ;F2的灰身果蝇中,杂合子占 。(2)R、r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雄蝇丁的基因型为 。F2 中灰身雄蝇共有 种基因型。现有一只黑身雌蝇(基因型同丙),其细胞(2n8)中、号染色体发生如图26所示变异。变异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所有染色体

34、同源区段须联会且均相互分离,才能形成可育配子。用该果蝇重复实验二,则F1雌蝇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有 染色体,F2的雄蝇中深黑身个体占 。【答案】(1)灰身性状分离 2/3(2)X染色体 BBXYY 4(3)8或6 1/32【解析】(1)由分析可知,果蝇的灰身和黑身中,灰身是显性,子一代是灰身,自由交配后代同时出现黑身和灰身的现象叫性状分离,灰身的基因型是BB:Bb=1:2,因此杂合子占2/3。(2)由分析可知,R、r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雄蝇丁的基因型为BBXrY;F2中灰身雄蝇灰身(BB、Bb)、雄蝇(XRY、XrY),因此灰身雄果蝇的基因型共有22=4种。(3)雌蝇丙(bbXRXR)的

35、一个细胞发生染色体变异后,号染色体变成一条,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细胞中,一个细胞中有号染色体,后期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另一个细胞中无号染色体,后期细胞中有6条染色体。子一代雄蝇中1/2BbXRY正常,产生1/8bY精子,1/2BbXRY异常(含有7条染色体),b与XR连锁,子一代雌果蝇中1/2BbXRXr正常,产生1/8bXr卵细胞,1/2BbXRXr异常(含有7条染色体),b和XR连锁,因此后代中深黑色比例是bbXrY=1/81/81/64,只有雄性是深黑色,在雄性个体中的比例是1/32。【考点定位】伴性遗传;细胞的减数分裂;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27研究人员对珍珠贝(2n)有丝分裂和减数

36、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和分布进行了观察分析,图1为其细胞分裂一个时期的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图2中细胞类型是依据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而划分的。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细胞分裂的方式和时期是 ,它属于图2中类型 的细胞。(2)若某细胞属于类型c,取自精巢,没有同源染色体,那么该细胞的名称是 。(3)若类型b、d、e的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那么三者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4)在图2 的5种细胞类型中,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有_。(5)着丝点分裂导致图2中一种细胞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细胞类型,其转变的具体情况有_(用图中字母表述)。(6)珍珠贝卵母细胞分裂一

37、般停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待精子入卵后完成后续过程。细胞松弛素B能阻滞细胞分裂而导致染色体数加倍,可用于诱导三倍体。现有3组实验:用细胞松弛素B分别阻滞卵母细胞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和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请预测三倍体出现率最低的是_,理由是_。【答案】(1)有丝分裂后期 a(2)次级精母细胞(3)b、d、e(4)a、b(5)ba dc(6)阻滞第一次卵裂 受精卵含二个染色体组,染色体数加倍后形成的个体是四倍体而不是三倍体【考点定位】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的减数分裂28回答有关人体免疫的问题胸腺中的T淋巴细胞按免疫功能可分为TH细胞、TC细胞和TD细胞。经巨噬细胞处理过的抗

38、原与TH细胞结合后,TH细胞活化并分泌“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一方面促进TH细胞增殖,另一方面促进TC细胞、TD细胞以及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完成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1)人体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 和 组成。右图主要表示 免疫过程,图中甲细胞为 ,图中信息显示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通常需要 (刺激)。(2)比较细胞丙、丁、乙,对其结构和功能描述正确的是 (多选)。A.丙、丁均由乙增殖分化而来,因此三者的遗传物质完全相同B.丁和乙结构和功能相同C.丁的细胞膜上有特异性识别的抗原D.丙分泌的物质2具特异性(3)TH细胞活化并分泌“细胞因子”促进TC 细胞、TD细胞增殖分化产生致敏T细胞和 (细

39、胞)。(4)吞噬细胞吞噬病原微生物形成吞噬泡,细胞内的某一结构随即会与吞噬泡融合,则该结构名称是 ,其内部杀灭病原体的物质是 。(5)已知HIV的宿主细胞是TH细胞,结合题中信息,解释艾滋病人最终免疫功能几乎完全丧失并死于并发症的原因 。【答案】(1)免疫活性物质 体液 TH细胞 特定抗原刺激以及TH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作用(2)AD(3)记忆细胞(4)溶酶体 溶菌酶和蛋白水解酶 (5)HIV侵染TH细胞,使TH细胞数量减少,无法分泌细胞因子并促进TC细胞、TD细胞以及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直至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完全丧失【考点定位】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29海带中含有植物生长素(IAA)和

40、脱落酸(ABA)等激素,为研究激素对海带生长的影响,某研究组开展了系列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开展还大的组织培养,取海带的叶状体基部切块作为_ _,转到含激素_ _的培养基上,经_ _形成愈伤组织,再生成苗。(2)右图为海带中的IAA和ABA与海带生长变化的关系。海带增长率与IAA含量呈_ _(填“正相关”、“负相关”或“不相关”),海带在后期生长缓慢,原因是_。(3)ABA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 的分子,已知海带成熟区段各部位ABA的分布无显著差异,则其在成熟区段中的运输方式 (填“是”、“不是”)极性运输。【答案】(1)外植体 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IAA) 脱分化(2)正相关 IAA降低

41、, ABA增高(3)信息 不是【考点定位】植物激素的作用;植物的组织培养KS5U【名师点睛】离体的植物组织或器官称为外植体;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是:外植体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形成试管苗,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一般需要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等植物激素。30回答下列内环境调节问题。下图1是人体反射弧结构示意图,方框甲代表大脑、乙代表某神经中枢。(1)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中时,会出现缩手反射活动,并会形成痛觉,痛觉产生的部位是 。请用图1中字母、文字和箭头写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 。(2)如图1所示,在神经纤维上安装一电位计,两个电极都放置于神经细胞膜外侧。当刺激G处后,检测到的神经电位变化

42、应 。抗利尿激素(ADH)是一条九肽链的化合物,可作用于肾小管,激活肾小管上皮细胞内一系列反应,促进水通道蛋白插入肾小管、集合管上皮细胞膜(官腔面)(如图2所示) (3)ADH分子中至少含有氧原子数_个,其合成部分是在神经系统的_。正常成年人血液中的ADH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3所示。cd时段,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的 ,导致血浆渗透压 。(4)尿量超过3L/d称尿崩。假设尿崩症仅与ADH有关,则引起尿崩的机理有二:一是 ;二是 。【答案】(1)大脑皮层 ABCDE(2)D(3)10 下丘脑神经细胞 重吸收增加(大) 降低(4)ADH分泌量不足 肾脏相应细胞表面缺乏ADHR(ADH受体),而使ADH不能发挥作用【考点定位】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名师点睛】1、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完成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2、抗利尿激素:合成与分泌部位:下丘脑;释放部位:垂体;生理作用:能够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