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习题: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99295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习题: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习题: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习题: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习题: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习题: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习题: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习题: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习题: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习题: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习题: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习题: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习题: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习题: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习题: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习题: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1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一、开国大典1筹备:1949年9月21日,新政协会议召开。新政协的主要任务是讨论建立_的有关事宜,会议还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_,同时规定首都、国歌、国旗、纪年。2举行: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3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_革命的胜利,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新中国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答案:新中国共同纲领新民主主义温馨提示共同纲领是新民主主义类型的宪法,在19491954年起着临时宪

2、法的作用。【应用提升】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A)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B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解析:解答本题一是注意时间,二是注意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新政协核心议题就是商讨新中国的成立事宜。B、C、D三项在时间上与题干反映的事件不符。故正确答案选A项。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1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195

3、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颁布的_。2宪法确立了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府组织原则,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制定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方针政策,并将过渡时期总路线写入宪法中。体现了_原则和_原则,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31956年,随着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完成,_在中国初步确立起来。同年,中共“八大”明确指出: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制定完备的法律。人民的民主权利应该充分受到法律的保护。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民主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制度温馨提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应

4、用提升】2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不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A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B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C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D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解析:1954年宪法颁布时,三大改造还没有完成,社会主义制度没有建成,排除B项。A、C两项早在共同纲领就确定了。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1确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_。国家的政治生活开始沿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程序运行。2作用:奠定了新中国各项制度的基础,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_。答案:人民代表大会

5、制度人民温馨提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西方议会制度都是代议制,但又有不同之处。【应用提升】3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参加北平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说,“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从中可以获悉(D)A费孝通是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B会议召开匆忙,代表们还来不及换上正装C出席会议的普通工人代表居绝大多数D人民代表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解析:从费孝通的回忆可知此事发生于“北平”时期。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改北平为北京,并确定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6、的首都。由此判断A错误;第一次政协会议从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后就开始筹备,准备比较充分,并不匆忙,排除B项;服装是职业和身份的象征,从材料可知除了穿“工装”的工人外,还有其他社会各阶层,普通工人只是其中一部分,并没有数据说是多数,只能说代表具有广泛性。据此排除C项,得出D项。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确立。(1)基础: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的历史,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_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2)确立:1949年各民主党派共同参加新政协。1954年宪法以国家大法的形式宣布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地位和各民主党派_地位。2发展:1956年,中共

7、中央正式提出了“_”的方针,作为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指导思想,得到了民主党派及民主人士的拥护。3组织形式:政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多党合作的主要形式,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4意义:调动了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祖国的新局面。答案:多党合作参政议政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温馨提示1954年之前政治协商会议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后,取代了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应用提升】4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

8、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B)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C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D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解析: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在1954年,故排除A、D两项;C项内容是在1956年,故排除;所以此题应该选择B项。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内容: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实现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各民族大团结,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_,设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2实施。(1)1949年的_明确规定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并载入了1954年宪法。(2)到1965年我国已建立了五大省

9、级自治区(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100余个自治州、自治县。3意义。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重要国策和基本制度;保证了各民族的平等地位,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各民族共同繁荣。答案:区域自治共同纲领温馨提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的“自治”不是少数民族的自治,而是少数民族地区所有人民的自治,是“区域自治”不是“民族自治”。【应用提升】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在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中,最早和最晚建立的是(A)A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B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D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解析: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

10、和所学知识: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5月1日;西藏自治区1965年9月9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年10月1日;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10月2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3月15日,故正确选项是A项。一、选择题1(2014安徽黄山一模)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简称“五一”号召。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五一”号召当即得到了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海外华侨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对“五一”号召的发布理解正确的是(C)A促成了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胜利召开B背景是人民解放战争战

11、略决战取得胜利C揭开了筹备建立新中国的序幕D标志着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完善解析:“五一”号召提出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揭开了筹备建立新中国的序幕,故C项正确。2(2014江苏南京、盐城一模)下图是出席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人数统计图(共662人)。从中可以获悉(A)A新政协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B中国共产党在会议中处于领导地位C新政协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得以确立解析:从新政协会议代表人数统计图中看出,代表来自不同的党派、区域、团体等,来源具有广泛性,故A项正确。3(2014浙江名校联考)

12、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大会通过了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10月1日1下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有(D)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共同纲领是当时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纲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由中共党员组成,民主党派通过政协会议参政议政共同纲领中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A B C D解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中心任务是筹建新中国,中共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故正确;该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成为建国初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纲领,故正确;中央人民政府以中共党员为主体,包括民

13、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均有参与,故错误;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故正确,因此正确答案选D项4(2014山东临沂质检)1953年中共长治市委宣传部普选传单:“旧社会,太可恨,不把妇女来当人!新社会,大改变,男女都有平等权。积极参加大普选,认真行使民主权。”这主要是为了(C)A宣示新中国与旧社会的区别B进行民主训练实践新民主主义C准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解放妇女建立男女平等新社会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中“1953年”“参加大普选”,可知这一宣传是为了准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5(2014山东威海期中考)1949年到1952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14、,中国在政治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动和变革不包括(C)A全国领土已基本解放B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C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初步建立了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制度6(2014黑龙江阶段性考试)下图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华北邮政总局发行的第一套纪念邮票,邮票上写有“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这套邮票折射的历史意义是(B)A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B中国进入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C构建根本政治制度的时机成熟D新政府要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解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B项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标志

15、,排除A项;C项“时机成熟”说法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于1954年确立,D项排除。7(2014广东百校联考)毛泽东说:“这个(1954年)宪法草案的特点,有两条,一条是总结了经验,一条是结合了原则性灵活性。”“宪法草案”所坚持的原则有(A)A民主主义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B民主集中原则和自由主义原则C民生主义原则和法律至上原则D中央集权原则和人民主权原则8(2014湖北孝感一模)刘少奇在宪法草案的报告中指出:“我们采取这种制度,是同我们国家根本性质联系的。中国人民就是要采用这样的政治制度来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这里的“制度”是指(A)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政治协商制度

16、D社会主义制度解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根本政治制度,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性质,“同我们国家根本性质联系的”,故A项正确;B、C两项是中国基本政治制度,与题意无关,故排除;社会主义制度不是政治制度,故D项错误。9(2014安徽示范性高中联考)学者朱兆华认为:“这种体制内的监督,既避免了多党竞争、互相倾轧造成的政治动荡,又避免了一党专制,缺少监督导致的种种弊端。”“这种体制内的监督”指(B)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新时期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政治的举措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种制度既避免了多党竞争和相互倾轧,又

17、避免了一党专政和缺乏监督,故选B项。10(2014北京东城联考)表格第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的政治面貌状况说明(A)姓名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政党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共产党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是其政权特点B新政权具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盟特征C新中国在建国初期在政体上实行多党制D中国共产党在政府中并不居于领导地位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共产党人在新政权中占居明显的领导地位,而民主党派处于重要的参政地位,恰好体现了新中国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制度。故A项正确。11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

18、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律依据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A B C D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应该跟宪法有关,是民法,不符合题干要求,因此正确选项是A。12(2014湖北百校联考)新中国成立之初,“政协”一直作为“临时国会”而发挥作用;其退居为“协商机构”是在(B)A共同纲领失效后B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后C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后D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后13(2014湖北重点中学联考)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这说明新

19、中国(A)A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B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D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解析:归绥、迪化的称呼体现了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政治和思想上的控制;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两地更名,新的称呼不再有这样的色彩,反映出中央政府在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故A项正确。14(2014浙江五校联考)下列关于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共同纲领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它实现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A B C D15(2014山东济南调研)根据国情,我国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了民族

20、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都(C)A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B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C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D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主权解析: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故A项不正确;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没有特殊的民族政策,故B项不正确;三者都没有主权,故D项不正确;主权都在中央政府,故C项正确,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16阅读下列图片:请回答:(1)指出与图一相关的两大重要历史信息,并从新中国政治建设方面评价其意义。(2)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我国的什么政治制度?(3)概括新中国政治体制的特点。答案:(1)信息: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新中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符合中国国情,具有社会主义特色。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昭示了国家最高权力属于人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前提,政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主要形式,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民族区域自治是一项基于国情而实施的重要政治制度,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