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届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易错易误点例析:必修2 专题7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9916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1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易错易误点例析:必修2 专题7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3届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易错易误点例析:必修2 专题7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3届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易错易误点例析:必修2 专题7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3届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易错易误点例析:必修2 专题7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七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易错点1 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体制的特点区别不清 【典例】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文中“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在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具体是指 A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B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 C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D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 错因分析:学生做错的原因是不理解材料的含义。“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指的是新经济政策,在四个选项中符合新经济政策的是

2、B。A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C是斯大林经济体制的内容,D是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 【纠错心得】 从做题情况看,学生容易混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下面笔者以表格的形式归纳一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异同。 比较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直接目的战胜国内外敌对势力解决国内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实质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用单纯的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不主要工业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部分恢复私营经济,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国家所有同内商贸取消自由贸易允许自由贸易,恢复商品流通和商品交换点容分配强制劳

3、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制 政治 影响由于对农民的剥夺,工农联盟几乎破裂;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从根本上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 效果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使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前提都掌握了国家政权和经济命脉相同 目的主观目的都是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根本目的都是巩固政权点 内容都涉及农业、工业、商贸和分配等方面的内容 结果都起到了巩固政权的作用 【纠错体验】 1.“苏维埃国家即无产阶级专政能不能同国家资本主义结合、联合和并存呢?当然能够。”得出这一结论的领导人是 A列宁 B斯大林 C赫鲁晓夫

4、 D毛泽东解析:A 解答本题要注意关键语“同国家资本主义结合、联合和并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答案为A。2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它”是指苏联的 A农业集体化道路 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C社会主义制度 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解析:D 20世纪30年代,美国爆发了经济危机,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不能使美国摆脱危机,而此时苏联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指导下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答案为D。易错点2 对苏联的三次改革区分不清 【典例】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就其实质而言,失败的相同原因主要是 A缺乏全面一贯的指导思

5、想,带有盲目性 B把重点放在农业上 C推行霸权主义外交政策 D没有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错因分析:学生误选A的较多,A、B只符合赫鲁晓夫改革,C是二者的相同点。二者失败的共同原因是没有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答案为D。 【纠错心得】 苏联的改革在高考中是常考点,同学们复习时应该理出线索,明确苏联三次改革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总体来看,苏联的改革没有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没有解决苏联片面的经济结构问题,没有切实解决人们的生活问题。 另外,复习时要总结一下世界三大经济体制模式,如自由“放任”经济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模式等。 【纠错体验】11985年,在苏联社会陷

6、入危机边缘的时刻,戈尔巴乔夫出任新一届苏共中央总书记。你认为他应该A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 B提出加速重工业的发展战略,迅速赶超发达国家C实事求是地改革经济体制,促使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D实行农业集体化运动解析:C A是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教训,B使经济结构更加失调,D是斯大林时期的政策,且不利于苏联经济的发展。结合苏联的实际,他应该吸取斯大林的教训,实事求是地改革经济体制,促使国民经济协调发展。2一些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来看,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充分的理解和尊敬。上述观点表明赫

7、鲁晓夫改革 A彻底冲破了苏联原有模式的束缚 B打破了单一的公有制形式 C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 D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解析:D 材料观点是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A说法错误,斯大林以后的所有苏联改革都没有彻底冲破原有经济模式的束缚;B说法错误,赫鲁晓夫改革没有改变苏联的经济所有制形式;赫鲁晓夫改革仍旧以计划经济为主导,故C错。易错点3 易混淆的经济模式或经济政策【典例1】 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时更加明确地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

8、段。”在这一论断指导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并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其推动作用表现在 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温饱问题得到解决 A B C D错因分析:学生错选C的较多,也就是认为是不可选择的。 邓小平南巡讲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经济体制发生了一定的转变,从而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发展。答案是D。【典例2】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以英国和苏联为例,说

9、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 (2)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这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为修正“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病,苏、中两国先后进行了改革。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以失败而告终,原因何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从思想和实践上全面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其表现是什么? (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到什么启示?错因分析:学生做错的主要原因是不明确“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的实质。本题考查的是两种经济发展模式。“自由放任”模式有弊端,国家干

10、预经济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自由放任”模式的弊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有极大的弊端,而将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则有极大的优越性。答案:(1)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 苏联: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生产积极性受到压制。 (2)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3)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试验(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相结合(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因时而变。【纠错心得】 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

11、其独特性,为了便于考生掌握,笔者将世界历史上三大重要发展模式进行比较。 模式西方模式(英国) “斯大林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 生产资料公有制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工业化道路先发展轻工业后发展重工业 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协调发展农业制度资本主义大农场 农业集体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纠错体验】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当这消息被共产国际的各国代表得知时,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叹道:“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错

12、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还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西方人士却说:“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 材料二“总统先生!”一位年轻的记者问罗斯福:“你是共产党吗?”“不是。”“你是社会主义者吗?不是。”这位记者对罗斯福拒不承认自己属于哪种常规的意识形态感到困惑,最后问道:“那你的哲学是什么?哲学?”有点迷惑不解的总统说:“哲学?我是基督教徒,是民主党人如此而已。” 材料三从l946年至l992年,法国政府连续实施了10个计划,规划经济发展方向,确定总体目标和长远战略。这些计划是指导性的,一些指标对企业,尤其是私有企业没有强制性,主要是为企业决策提供权威的信息和可靠的政策依据。政府采取激

13、励措施来推动计划的实现戴高乐总统曾说过: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为什么让许多革命者感到痛惜?西方人士为什么却说“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呢? (2)材料二中的记者为什么质问罗斯福是“共产党”“社会主义者”呢? (3)依据材料三说明法国政府是如何对经济进行干预的?你认为“自由的缺点”及“计划的优点”各指什么? (4)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决定围绕上述材料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为他们拟一个题目,要求紧扣材料主题。解析:本题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题目,考查了苏联的新经济政策、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及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第(1)问,回答的关

14、键是理解材料一中两种不同的观点,这需要结合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这一特点和实质解答。第(2)问,解答的关键是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记者质问罗斯福是“共产党”社会主义者”的原因可从国家干预经济和实施社会保障方面思考。第(3)问,应结合计划与市场两种经济手段的优缺点理解戴高乐的话。第(4)问,要明确材料的主题“计划”与“市场”。 答案 (1)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存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2)罗斯福新政中规定了劳工的一些基本权利,触动了垄断集团的利益;罗斯福总统采取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违背了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原则,不被理解。 (3)制定经济计划,规划经济发展方向。 缺点: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由放任政策不能调节资本主义市场的自身矛盾。 优点: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4)计划与市场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言之有理即可)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