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导引 一、高考考查基本要求1以时空为基础,感知历史史实(1)历史时间的表达,常见的形式有:世纪、年代、历史阶段术语、历史时期、朝代等。这些是历史学科的常识知识,是历史事件的时间定位,也是分析历史问题不可或缺的要素。(2)时空观念强调将所有认识的史事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探讨。高考考查特定史事与特定的时空和联系,考查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形式,并能运用这些方式描述。2以时空为依据,得出历史结论(1)历史研究对象
2、是人类的过往经历,历史的连续性首先表现为时序性。要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时间概念,做到考虑每个历史问题时都要想到它所处的时间,该时间主要以宏观时间为主。有了准确的时间定位,才能联系这个时代进行分析,才能让自己站在那个时代的高空,得出的结论才不会脱离历史。(2)高考对时空观念的考查侧重于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构建历史事件、人物、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以时空为依据得出历史结论。3.以时空相结合,认识历史规律(1)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考查,时间与空间是历史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历史时间和地理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将史事置于历史进程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
3、,认知历史规律。(2)历史随时间流动而发展,又在一定的空间中演绎,历史中的国家、地区,其经济、政治、军事、民族、文化等无不在一定的空间中进行。我们要培养学生在一定时空下将历史信息进行整合,上升到对历史的理性认识,认知历史规律。二、高考命题经典例析1以时空观念迁移考查汉代中央集权的加强例 1(2017全国卷25)下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 汉高帝十二年前 195 年15 郡汉文帝十六年前 164 年24 郡汉景帝中六年前 144 年68 郡、国汉武帝元封五年前 106 年108 郡、国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解
4、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命题立意 本题立足时空观念迁移考查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题干中表格按时间顺序列出汉高帝到汉武帝,又按空间顺序列出各自在位期间郡级政区设置的数量。综合考查汉代郡国并行制的实践与矫正。西汉初年,汉高帝刘邦为了巩固统治,分封同姓子弟为诸侯王,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国成为分裂割据势力。汉武帝即位后颁布“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巩固了中央集权。解题指导 汉景帝时,因削藩而引起七国之乱,使诸侯王国与朝廷间的矛盾空前激化,七国之乱的平定加强了中央集权,此后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进一步解决王国问题,所以汉景帝以后诸侯王与朝廷矛盾并不是渐趋激化,故 A 项错误;表中涉及的
5、郡国属于地方行政机构,而非中央行政体制,故 B 项错误;汉武帝通过推恩令等措施,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使直接管辖的郡国迅速增多,中央集权更加巩固,为解决边患问题奠定基础和解除后顾之忧,故 C 项正确;汉武帝直辖的郡级政区越来越多,结合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可知王国控制的区域越来越小,故 D 项错误。参考答案 C2以时空观念考查特定时间下的历史现象例 2(2016上海卷9)中国文化不仅惠及近邻,而且泽被远西。下图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外传”的时间轴,“?”处应填入()A火器随蒙古西征传入欧洲B中国丝绸受到古罗马上层人士喜爱C唐三彩随遣唐使流入日本D瓷杯瓷盘随海禁的开放传到菲律宾命题立意 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
6、长河中,史料浩如烟海,历史现象纷繁复杂,如果没有一定的时序性和空间感,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就会张冠李戴、思维混乱。因此,掌握“时空观念”应该是学生学好历史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学会科学地使用与时空有关的概念术语,能够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如公元、世纪、年代、时期等;能从历史年表、历史地图中获取所需的信息;能对相关事件建立时间轴,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能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理解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解题指导 本题用时间轴的形式罗列了中国古代文化外传的一些重要事件,其中“?”发生在 1314 世纪,这期间中国处于宋元时
7、期。B、C、D 选项发生的时间明显与宋元时期不符,图中出现造纸、印刷术、指南针,说明和四大发明有关,火药恰在宋元时期外传,故A 项正确。参考答案 A导悟 一、时空观念的普遍性:无处不在,无题不有1无处不在(1)“时空观念”是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历史进程的展现是以时间和空间为纵横坐标的,历史的发展、变化、延续等状况均可以从时间上和空间上体现出来,历史认识也是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的。(2)时空观念是学生历史学习的基础,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只有放在特定的时空架构下进行审视,才能显示出其意义和价值。2无题不有(1)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中发生的,所以时空是构
8、成材料型选择题不可缺少的因素。(2)解答选择题只要锁定时空就可以缩小知识范围,准确排除与该时空无关的选项。所以做选择题时首先要定位好时空,这样既书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得分几率。二、时空观念的阶段性:时序空间,不同特征1时序空间形成一个整体(1)历史事实可以通过时序性和空间的转换形成一个整体。如太平天国运动这一历史事实,教学中采用左图右史的方式。把 1851 年 1 月发生的金田村起义、1852 年永安建制、1853 年定都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和北伐、西征及天京突围,到 1855 年太平天国运动达到高潮,1856 年由盛到衰转折的天京事变,1864 年天京陷落标志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这些事件,逐一落
9、实在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上。(2)以时序空间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发展、高潮及失败进行整理,随着时空的变换形成了一个整体的把握,对太平天国运动史实有了整体的认识。2不同时期都有一定的阶段特征(1)每个时代都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通过对每个历史事件的分析理解,我们能归纳这个阶段的特征;反之知道某个阶段的特征时,也可以推知这个阶段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大概时间和空间。(2)改革开放新时期三次思想解放体现了明显的阶段特征。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指的是 1978 年 5 月思想理论界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主张,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打破了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对人们的思想束
10、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指的是 1992 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解决了困扰人们的姓资姓社的问题。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指的是 1997 年中共十五大,会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了困扰人们的姓公姓私的问题。三、时空观念的综合性:纵横联系,不可分割1纵横联系(1)培养时空观念,不仅要依据一定的时间轴、空间轴建立一个个“时空架构”来说明某一个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还要有“时空思考”的意识,能够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2)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人物、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
11、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2不可分割(1)时空是不可分割的,时空观念强调综合性。(2)以“中国外交关系的突破”为例进行按时空综合打破教材原有叙述顺序,将 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时间轴上呈现出来。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外交大事时间轴依据该时间轴思考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正常化及中日邦交正常化等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联,并产生以下疑问: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过程有何特点?1971 年基辛格访华后中美双方发表公告,宣告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问中国
12、后,中美关系缓和迹象的出现,这对中国重返联合国有何影响?中国重返联合国对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中美关系走向缓和对中日邦交正常化产生了多大的影响?中美关系从开始缓和到最终建交,历经 7 年多时间,说明了什么?中日建交的速度远快于中美,这又说明什么?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一方面离不开教师提供恰当的史料予以佐证,另一方面更离不开学生的时空观念,从历史事件所发生的时空特征去分析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从而对认识 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外交关系的突破,提升了一个新层次,也大大提高了自己的思维品质和复习效果。四、时空观念的多样性:直接呈现,隐性暗示1直接呈现(1)显性时空是指在题干中直接给
13、出了朝代、年代或某一时期等时间信息,透过时间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抓住该限定时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调动运用知识分析选项即可轻松判定答案。(2)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中发生的,解答选择题只要锁定时空就可以缩小知识范围,准确排除与该时空无关的选项。所以做选择题时首先要定位好时空,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得分几率。(3)示例:(2017北京高考)1977 年 10 月 21 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这一“重大改革”是()A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C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D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具体体
14、现【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77 年 10月 21 日”,可以利用时间进行排除。B 项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C 项是在 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三个面向”教育方针在 1983年由邓小平提出。材料中高校招生改革的信息反映了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故 A 项正确。【答案】A2隐性暗示(1)隐性时空是指隐藏在题干之中的时间信息。题干往往以某一作品、某一文献、某一事件、某一人物或某一地名等切入命题,而不直接呈现时间信息。挖掘出这些切入点所隐含的时间,是快速准确解题的关键所在。(2)示例:(2016江苏单科)下表是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三个国会建设方案。方案一(弗吉
15、尼亚方案)方案二(新泽西方案)最终方案(康涅狄格方案)设立一个按人口比例分配表决权的国会设立一个各州无论大小有同等表决权的国会设立各州享有同等表决权的参议院和按人口数确定代表名额的众议院最终方案的形成过程体现了()A选举是民主原则的基本体现B国会是代议政体的权力中枢C妥协是现代政治的重要机制D分权是共和制度的关键措施【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隐性时空“美国制宪会议”,1787 年各州代表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经过几个月的激烈争论,通过了一部联邦宪法,这就是 1787 年宪法,美国制宪会议中,围绕国会建设问题提出了几种不同方案,最终方案的确定兼采了几种方案的合理之处,体现了妥协的艺术,故应选 C 项。
16、【答案】C导练一、以时空观念迁移考查中外经济文明与社会生活1(2017宣城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28)1908 年 4 月,上海公共租界英商电车公司颁布了乘车守则若干条,其中规定:不准在车辆行驶时上下车、不准头和手伸出车外、不准在车厢内吸烟、不得在车上讲污言秽语、不得在车中吐痰,不得醉酒乘车、不得穿着污秽衣衫上车、传染病患者不得乘车、不得带狗等动物上车等等。该守则()A有意贬损中国人道德水准B只适用于租界内的中国人C与中国传统习俗发生抵触D有利于市民公共意识养成【解析】材料中的乘车规定是符合文明规范的,不是有意贬损中国道德水准,故 A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这些乘车规则只适用于租界内的中国人,故
17、B 项错误;中国传统习俗也具有讲卫生、讲礼貌的内容,故 C 项错误;从材料中的乘车文明规范,可知有利于市民公共道德培养,故 D 项正确。【答案】D2(2017山西省高考考前质量检测(二)35)下表为 19131937 年俄国(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世界的排名。由此可知苏联()年份项目 1913 年1928 年1937 年 工业生产总值552电力15103钢553A.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B经济持续稳定发展C计划经济取得显著成就D成为外向型经济国家【解析】材料不能体现农业的相关信息,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 19131928 年,经济并非稳定发展,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1928年计划经济
18、后,苏联的工业经济世界排名迅速上升,故 C 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苏联工业品内销还是外销,故 D 项错误。【答案】C3(2017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摸底考试31)1949 年 11 月,中宣部曾表示,私营报纸“在现阶段,有其一定的必要”,并要求扶助大公报:“拨给适当数目纸张,作为公股投入该报。”这类经济扶助()A为后来公私合营积累了经验B以贷款形式盘活了私营报纸C配合了城市经济改造的进行D稳定了民营报纸的产权结构【解析】根据材料不难看出,这是新中国人民政府在加强对私营企业的监督和管理、扶持,这就为之后的公私合营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重要经验和借鉴,故 A 项正确;私营报纸并没
19、有因贷款形式而被盘活,这点在材料中并没有相关提及,故 B 项错误;这一时期,新中国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远未进行,故 C 项错误;政府报刊作为公股加入民营报纸,并不利于其产权结构的稳定,故 D 项错误。【答案】A二、以时空观念迁移考查古今中国政治文明的创新与发展4(2017山西省五校高三第六次联考24)商朝设立了“三风十愆”罪,是三种恶劣风气所滋生的十种罪愆。“指巫风二:舞、歌;淫风四:货、色、游、略(打猎);乱风四:悔圣言、逆忠直、远耆德(年高德劭、素孚众望者之称)、比顽童(愚钝无知的人),合而为十愆。”这说明()A商朝官吏腐败现象非常普遍B商朝统治者推行以德治国C商朝重视培育良好社会风气D政
20、府对百姓加强教化【解析】根据材料“三风十愆”,针对全社会,具有普适性,故 A 项错误;材料中商朝设立“三风十愆”罪,体现了法治的理念,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三种恶劣风气所滋生的十种罪愆”,商朝重视净化社会风气,故 C 项正确;根据材料“设立了三风十愆罪”,体现了法制,非政府的教化功能,故 D 项错误。【答案】C5(2017广东省七校联合体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25)在中国,“县”作为一种行政区划,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市”作为行政区划,发轫于广州,不到 100 年。1912 年 2 月 15 日,广州市暂行条例公布实施,广州市政厅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将“市”作为行政区划。上述材料表
21、明()A县代表着农业社会的管理方式已不适应新的形势B广州的政治经济地位优势明显C中国地方行政区划出现了新的变化D标志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解析】材料不涉及广州市政厅成立的原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小农经济,故 A 项错误;1924 年国民革命的中心在广州,材料不涉及广州政治经济地位优势明显,故 B 项错误;据材料可得行政区划从“县”为主到“市”的出现,说明中国地方行政出现了新的变化,故 C 项正确;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在材料无体现,故D 项错误。【答案】C6(2017黄冈市新联考高三第三次联考31)某科研机构深入我国农村调查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村干部的社会特性经历了一个历史演变
22、过程,即从解放初的家庭出身成分(贫下中农)人民公社时期的工作积极性(劳模、劳动积极分子)改革开放初期的自身能力强(更多表现为基于个人魅力的宗族权威)社会关系网络(社会关系权威)经济实力(经济权威)。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A宗法习俗操控农村民主选举B时代需要影响村干选任标准C经济实力决定干部社会特性D复杂历史左右民主政治建设【解析】宗法习俗操控农村民主选举说法以偏概全,故 A 项错误;据所学可知,解放初期,打击富农,所以村干部任用贫下中农,人民公社时期,积极建设社会主义,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所以重视劳动楷模,改革开放初期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以需要个人魅力、有经济实力的人担任村干部,所以村干部
23、的选拔与时代需求有关,故B 项正确;只有改革开放初期要求经济实力的人做村干部,故 C 项错误;材料只是说村干部的选拔,不能代表总体民主政治建设,故 D 项错误。【答案】B三、以时空观念迁移考查近现代英国“独特的发展方式”7(25 分)(2017合肥市高三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世界各民族中,英国算得上是一个典型,它体现着一种独特的发展方式英国发展方式。这种方式以和缓、平稳、渐进为主要特色,即使对世界事务不甚了解的人也会有一种模糊的印象,即英国是一个稳重的民族,它注重实际而不耽于空想,长于宽容而不爱走极端但正是这个不爱走极端的稳重的民族为现代世界(至少是西方世界)奠定了好几块基石
24、。摘编自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材料二 英国与欧共体(欧盟)关系简表 时间关系 1951 年 4 月 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及卢森堡六国签订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条约 1960 年 1 月 英国与奥地利、丹麦、挪威、葡萄牙、瑞士、瑞典六国正式签署了建立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公约 1961 年 9 月英国首次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遭到拒绝 1967 年 5 月英国申请加入欧共体,再次遭到拒绝1973 年 1 月英国正式加入欧共体 1973 年 10月全球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欧洲大陆经济遭受重创,英国经济也受到严重拖累 1975 年 6 月英国举行留欧公投,最终 6
25、7.2%的民众选择留欧 2013 年 1 月英国首相卡梅伦发表讲话,表达了英国对遭到欧债危机拖累的不满,以及对欧洲一体化进程可能损害英国利益的担忧 2016 年 6 月 英国脱欧公投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荚国公民选择脱离欧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角度说明近代英国“独特的发展方式”,并指出英国是如何为现代世界奠定基石的。(12 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对欧共体(欧盟)态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原因。(9 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英国与欧共体(欧盟)关系的主要因素。(4 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一联系“光荣革命”、权利法案、英国
26、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责任制内阁的发展、1832 年议会改革等内容进行说明;第二小问可结合近代英国率先实现工业化、建立民主政治以及英国近代自然科学和思想文化的发展等内容进行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从表格信息来看,英国对欧共体(或欧盟)的态度经历了从排斥到申请加入再到主动脱离的变化;第二小问可从英国综合国力的变化、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和困境、英国传统的外交政策等方面对上述态度分别进行分析。第(3)问可从国家利益、综合国力、历史文化传统、国际形势等方面进行归纳。【答案】(1)发展方式:通过“光荣革命”和权利法案,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18 世纪,责任制内阁形成,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1832 年英国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了政治权利。(6 分)基石:率先实现工业化,推动工业时代的到来;较早实行政治变革,为他国提供了范例;近代科学文化发展(或经典力学体系、早期启蒙思想),给人类留下宝贵财富。(6 分)(2)变化:由排斥到申请加入再到主动脱离。(3 分)原因 申请加入:二战后,英国经济实力下降,欧共体迅速发展。(3 分)主动脱离:欧债危机,英国传统的外交政策(或均势外交、孤立主义)。(3 分)(3)主要因素:国家利益;综合国力;历史文化传统;国际形势。(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