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题探究 多维讲练 2 题点冲关 提能演练 3 目录CONTENTS1 再读教材 考点整合 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 第十四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30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课时训练 规范提升 4 考点一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1形成(1)提出:1905 年,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创立民国,平均地权”。(2)内容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清朝封建统治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就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生主义:即“”,主张核定地价,革命后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2、(3)评价进步性: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的重要理论指导。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平均地权辛亥革命局限性: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4)实践辛亥革命: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清朝封建统治。1912 年,孙中山领导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捍卫共和:孙中山先后领导了“”“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二次革命2发展:新三民主义(1)标志:1924 年 1 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确立“”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2)内容民族主义: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
3、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民权为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一般平民节制资本(3)评价进步性: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的旗帜。局限性:仍属于的范畴,不能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国民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学以致用1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具体内容为“平均地权”。有人认为“平均地权”就是“平分土地”,应怎样看待这一认识?试答:_提示:“平均地权”不等于“平分土地”。“平均地权”是孙中山用以解决土地问
4、题的纲领,其实质是实行资产阶级土地私有制,并不是平均分配土地,不能满足人民对土地的所有权。考点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1)形成阶段时间著作内容萌芽国民革命时期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提出坚持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形成土地革命时期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以及“”等理论无产阶级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成熟抗日战争时期论持久战论联合政府创造性地提出的科学概念;描绘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蓝图及前景发展解放战争时期论人民民主专政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工作中心的转移以及党的基本政策
5、和总任务;提出的思想新中国成立后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问题新民主主义论新民主主义革命人民民主专政矛盾(2)其他方面:对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等方面,提出了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3)地位与影响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的思想根源和理论先导,也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邓小平理论(1)背景1978 年,促
6、进了思想解放。1978 年底,邓小平发表讲话,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1978 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2)过程阶段时间内容明确提出1982年十二大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系统概括1987年十三大提出了理论走向成熟1992年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的工作是非标准形成体系1992年十四大明确提出改革的目标是建立最终形成1997年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3)地位: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的伟大旗帜。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个有利于南方谈话十五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3“三个代
7、表”重要思想(1)内容: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的根本利益。(2)地位:在中共十六大上,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中国共产党章程。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最广大人民学以致用2从“走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的历程,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试答:_提示:革命和建设,既要学习和借鉴外国先进经验,还要立足于本国国情,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主题一与时俱进的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以“民族”“民权”“民生”为核心的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8、的发展。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突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这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与时俱进的三民主义成为民主革命的纲领。综合视点一、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者之间的关系1民族主义是前提。民族主义的重点是解决国家的独立自主和生存发展问题,是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实现的政治前提。2民权主义是核心。民权主义从理论上解决了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问题,是三民主义的核心。3民生主义是基础。民生主义要解决人民的贫困、国家的富强问题,能够巩固前两个革命的成果,是三民主义的基础。二、新三民主义的特点1内容新(1)民族主义中明确提出了反帝要求,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2)民权主
9、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3)民生主义中提出“节制资本”和实行“耕者有其田”的主张,谋求改善工人与农民的生活。2思想新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三、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四、多角度看待三民主义从时代背景看三民主义产生于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汇流从纲领内容看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即推翻清朝统治从民生意识看三民主义借鉴欧美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同情人民疾苦,呼唤社会公平从民主政治看三民主义倡导民权,指导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确立了三权分立式责任内阁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民主政治的进程从时代发展看三民主义与时俱进,由旧
10、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史料研读史料一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孙中山选集史料二“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孟子便主张民权”,“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组织联邦共和政体将取欧美之民主以为模范,同时仍取数千年前旧有文化而融贯之”。“中国历代的考试制度合乎平民政治”;“从前设御史台谏的官,原来是一种很好的制度”;“采用外国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加入中国的考试权和监察权,连成一个很好的完璧”。摘自孙中山全集史
11、料三 国民党“一大”宣言通过后,孙中山作了对于国民党宣言旨趣之说明,指出通过这个宣言“是本党成立以来破天荒的举动”,“表明以后革命与从前不同。前几次革命,均因路上与军阀官僚相妥协,相调和,以致革命成功之后,仍不免于失败”对内“要把军阀来推倒,把受压迫的人民完全来解放”;对外“要反抗帝国主义,将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的人民,来联络一致,共同动作,互相扶助,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李时岳孙中山与中国民主革命史料史料信息史料一 史料中“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表明孙中山的民权思想史料二史料中“孔子、孟子便主张民权民主主义之鼻祖”“考试制度合乎平民政治”“从前设御史台谏的官,原来是一种很好
12、的制度”表明其继承传统的因素;“组织联邦共和政体将取欧美之民主以为模范”“采用外国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表明其学习西方的因素;“采用外国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加入中国的考试权和监察权,连成一个很好的完璧”表明其创新的地方史料三史料中“对内要把军阀来推倒,把受压迫的人民完全来解放;对外要反抗帝国主义,将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的人民,来联络一致,共同动作,互相扶助,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孙中山的民主思想是 20 世纪初期引领中国社会前进的旗帜?试答:_提示: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发展资本主义的
13、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愿望,代表了时代前进的方向,指导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展。2孙中山曾自述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中分别属于“因袭”“规抚”和“创获”的内容。试答:_提示:因袭: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科举制度和监察制度。规抚: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民主共和体制。创获:实行“五权分立”。(或在三权分立的基础上,加上考试权和监察权。)3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认为宣言的通过“是本党成立以来破天荒的举动”的原因。试答:_提示:宣言中首次体现了国民党反帝反
14、封建的革命主张,说明国民党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认识发生了重大转变;宣言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思想,国民党吸收了新鲜血液,顺利实现了改组。主题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它包括三层含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从成果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有三大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15、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论成果侧重点不同,毛泽东思想主要解决中国革命道路问题,邓小平理论主要解决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解决新时期党的建设问题。但是,三者本质相同,实事求是是三者共同的灵魂。综合视点一、毛泽东思想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毛泽东思想始终贯穿着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3)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其中,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独立自主是
16、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2影响(1)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史上: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了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2)在中国思想史上: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3)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毛泽东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二、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1从思想路线上看:毛泽东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邓小平继承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中国走
17、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从道路选择上看:正如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一样,邓小平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在农村取得巨大成功后再进行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这符合中国的国情。3从统一战线上看: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同样,邓小平在改革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统一战线。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理论飞跃。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主要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
18、设的理论,引导中国人民走上了强国之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理论飞跃。3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大理论成果。史料研读史料一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史料二 为了捍卫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了维护革命的三民主义,为了中国的民族解放事业和抗日的民主团结从
19、1939 年下半年,共产党人连续发表一系列文章,阐明自己关于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关于中国革命的基本观点。其中主要有 1940 年 2 月毛泽东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王桧林中国现代史史料三 很清楚的,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史料史料信息史料一史料认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必然选择,强调了军队和根据地建设在
20、革命中的重要性史料二史料中中国共产党“阐明自己关于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主张可以看出中共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着眼于“民族解放事业和抗日的民主团结”史料三史料表明抗战时期毛泽东在分析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战略思想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作了系统完整的叙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1史料一体现毛泽东的什么思想?对中国革命有何作用?试答:_提示:思想:以乡村为中心,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作用: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2根据史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的时代背景。试答:_提示:1937 年七七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共实现
21、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相持阶段,国民政府调整对内政策。1孙中山说:“专制时代,人民之精神与身体皆受桎梏,而不能解放。故虽有为国民利害着想,献身以谋革命者,国民不唯不知助之,且从而非笑与漠视之,此事之必然者也。”这反映了孙中山()A推崇民有民治民享B主张推翻专制统治C倡导进行社会革命D重视国民思想启蒙题组一 三民主义据材料“专制时代,人民之精神与身体皆受桎梏,而不能解放。故虽有为国民利害着想,献身以谋革命者,国民不唯不知助之,且从而非笑与漠视之,此事之必然者也”可知重视国民思想启蒙,故 D 项正确。D2(2017南京市高三模拟)民国初年,孙中山说:“中国十年以后,必至有十万人以上
22、之大资本家,此时杜渐防微,唯有提倡国家社会主义,此则兄弟提倡国家社会主义之微意也已。兄弟欲办铁路,每主张铁路国有,是国家社会主义,为民国富强之基。”其主张的意图是()A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B建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铁路交通为富强的根本D防止产生私人垄断资本题组一 三民主义材料表明孙中山的意图是消除资本主义两极分化所造成的贫富悬殊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矛盾,防止将来再次革命,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故 A 项正确。A3孙中山说:“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共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由此可以表明()A实现民主政治为革命派政治目标B孙中山三民主义顺应了时代潮流C革命派对三民主
23、义做了全新解释D民族革命是辛亥革命的首要任务题组一 三民主义根据题干可知孙中山强调国家是国民的国家,政治是国民的政治,权利是国民的权利,说明孙中山强调在国家中国民的主体地位,要建立民主政治,故 A 项正确;题干主要强调国民在国家中的地位,这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但是没有涉及到三民主义的其他内容,也没有涉及到三民主义和世界思潮的比较,不能得出三民主义顺应了世界潮流,故 B 项错误;题干中强调国民的主体地位,是孙中山民权主义的内容,不是革命派对三民主义的全新解释,故 C 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推翻清王朝,没有涉及民族革命,故 D 项错误。A4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被中国共产党称为“新民主主义的三
24、民主义”是因为它()A指导了近代中国第一次历史巨变B标志着孙中山放弃欧美道路改走苏联道路C系统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D同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题组一 三民主义依据所学,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增加了反帝反封建的内容,使之与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故 D 项正确。D11938 年 10 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科学命题,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并适应一定的民族特殊性才能实现。据此阐述正确是()A三大改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B新民主主义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表现C改革开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25、根本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只是一个探索过程题组二 三大改造出现在 19531956 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抗战时期毛泽东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可知该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表现,故 B 项正确;改革开放在 1978 年以后,故 C 项错误;从“马克思主义必须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并适应一定的民族特殊性才能实现”,可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解决社会问题的理论指导,而不“只是一个探索过程”,故 D 项错误。B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2017保定市高三模拟)毛泽东曾说:“事情很明显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家如果忽视或者不认真研究俄国革命的经验,不认真研究苏联无
26、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并且按照本国的具体条件,有分析地、创造性地利用这些经验,那么,他就会或者陷入教条主义的错误,或者陷入修正主义的错误。”这反映出()A中共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的科学探索B表明当时国内“左”倾错误已经泛滥C中共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质疑D中苏关系处于矛盾僵化状态题组二 题干中毛泽东的话强调的是:对于苏联革命和建设的经验要结合本国国情,是正确的思想,故A 项正确;“左”倾是一种错误的忽视国情的思潮,故 B 项错误;结合本国国情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非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质疑,只是建设属于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故 C 项错误;毛泽东这段话发表时期并非是在中苏关系恶化时期
27、,故 D 项错误。A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邓小平时代记载:“1978 年,邓小平与美国工商界人士交谈中,鼓励美国商人对华投资,中国商品可供出口,用来购买技术。”“(他)允许市场逐步发育,使人们获得经验,让制度适应更加开放的经济。”材料佐证当时邓小平最具远见的是()A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B将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市场经济结合C促成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全面阐述了“一国两制”伟大的构想题组二 材料仅涉及对外开放,不能体现对内改革问题,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对华投资”“购买技术”“获得经验”能体现中国积极利用外国资金、技术、经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同时,根据材料“允许市场逐步发育”“让制度适应更加开放的经济”可知,邓小平积极主张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故 B 项正确;邓小平与美国工商界人士交谈,与中美正式建交没有必然关系,故 C 项错误;“一国两制”是为了解决港澳台问题,而非对外开放问题,故 D 项错误。B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课内容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