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届历史一轮教学案:专题二十考点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成就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97445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历史一轮教学案:专题二十考点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成就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7届历史一轮教学案:专题二十考点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成就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7届历史一轮教学案:专题二十考点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成就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7届历史一轮教学案:专题二十考点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成就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7届历史一轮教学案:专题二十考点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成就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2017届历史一轮教学案:专题二十考点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成就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2017届历史一轮教学案:专题二十考点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成就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2017届历史一轮教学案:专题二十考点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成就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2017届历史一轮教学案:专题二十考点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成就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2017届历史一轮教学案:专题二十考点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成就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2017届历史一轮教学案:专题二十考点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成就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2017届历史一轮教学案:专题二十考点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成就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2017届历史一轮教学案:专题二十考点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成就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二十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考纲展示命题探究基础点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对峙,成为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2表现(1)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2)政策外交政策解决的问题内容意义“另起炉灶”如何对待国民政府的外交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如何对待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首先是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

2、外交关系奠定基础续表外交政策解决的问题内容意义“一边倒”如何对待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使新中国在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1出现第一次建交高潮,与苏联等17国建交;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对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具有重要意义。2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提出(1)提出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与印度和缅甸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2)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3)意义:

3、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3参加日内瓦会议(1)背景: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后,美国舰队盘踞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企图从印度支那地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2)目的: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3)特点: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4)作用: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4万隆会议(1)时间、地点:1955年,印尼万隆。(2)特点:历史上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3)中国贡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4)意义:加强了中国同亚

4、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同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重难点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特点(1)革命性其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运动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新中国成立初期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密切相关。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方针,体现了与帝国主义针锋相对的斗争,并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2)结盟性:“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苏联等国结盟,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一大特点。(3)平等性: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基础上,提出了外交三大政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渐摆脱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束缚,

5、主张在平等的基础上发展外交关系。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及其提出的历史意义(1)特点包容性: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平等性:强调所有国家不论大小、强弱,都应当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开放性:在不同历史时期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创新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运用,被誉为国际关系史上的伟大创举。(2)历史意义对世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3要语背诵(1

6、)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大外交政策是“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3)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4)1955年新中国派代表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成功召开。(5)求同存异就是要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为了共同的利益加强团结和合作。1思维辨析(1)“另起炉灶”是指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再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2)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与“一边倒”相互矛盾。()(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

7、中国为了发展与非洲国家友好关系而提出的。()(4)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5)“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说明新中国不再以意识形态的亲疏决定对外政策。()答案(1)(2)(3)(4)(5)2选择:建国初期三大外交方针,不包括()A另起炉灶B一边倒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不结盟答案D3思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三大方针”有何不同?试答:提示:(1)目的不同:“三大方针”以维护独立和主权为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外交关系(提出当时是同周边民族独立国家)。(2)内容不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三大方针”中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别,具

8、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3)影响不同:“三大方针”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也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考法综述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及三大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及两次国际会议是高考考查的内容。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命题法1考查“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典例1上图是20世纪中期的一幅宣传画。该画有助于了解()A“一边倒”方针的实施B日内瓦会议的召开C“万隆精神”的形成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解析读图可知,代表苏联的手和代表中国的手握在一起,这意味着中苏关系友好。结合时间信息可知,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上实行“一边倒”

9、的方针,故A项正确。据所学可知B、C、D三项均不体现该漫画主题,故排除。答案A【解题法】解决“一边倒”的外交政策问题的一般思路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一边倒”外交方针是指新中国在国际斗争中,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它是一条政治路线,体现了鲜明地反帝要求。它不是指中国政府不同美、英等资本主义国家往来,也不是指中国政府放弃独立自主的原则,无条件倒向苏联一边。命题法2考查“求同存异”方针典例2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其依据在于这次会议()A号召亚非国家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B是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C超

10、越了意识形态并加强了亚非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D使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打开外交新局面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成就,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从材料可以看出,这次会议使菲律宾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由敌对转为友好。这种情况与第一次亚非会议(万隆会议)恰好相符。第一次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加强了亚非国家之间的合作。A项不符合亚非会议的史实,排除;B项指日内瓦会议,与题目要求不符;D项出现于70年代,关键是中美关系的改善,与题意不符。答案C【解题法】解决“求同存异”方针问题的一般思路关于“求同存异”方针,主要是弄清“同”和“异”的区别。(

11、1)同:中国和亚非国家都曾遭受殖民统治;都面临反对新老殖民主义、发展民族经济的任务;都要求加强团结合作,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2)异:中国和亚非一些国家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3)“求同存异”就是要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为了共同的利益加强团结和合作。1下表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年份苏联美国其他国家第一年302149第二年41.30.458.3第三年51.7590.00348.238A.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D不结盟运动兴起,

12、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答案B解析结合表格数据可知,中苏之间的贸易额占很大比重而且呈逐步上升的态势,而中美贸易剧减,这一现象反映了两极格局下中美敌对、中苏友好的外交状况,也是新中国推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客观反映。故答案为B。2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A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C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D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答案D解析材料中“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中国尤其希望

13、和美签订和平条约”等信息说明中美关系的改善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故D项正确。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正式确定于1979年,故A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式确立于1954年,故B项错误;当时中国的外交地位仍然很低,故C项错误。3在二战后非殖民化的浪潮中,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中国共产党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利的局势”。基于此判断,新中国()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B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放弃“一边倒”政策D坚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分别是指新中国如何处理旧的国民政府与各国的外交关系、新中国与苏联为首的

14、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关系、新中国与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外交关系的外交政策,均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无关,故A、C、D三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在1953年处理与印度领土分歧的时候提出的,后成为我国处理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外交关系的基本原则,在之后的中缅关系、万隆会议上均有明显体现,故B项为正确答案。4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与其他国家正式建交情况表(部分)时间建交国家1949年10月3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949年10月4日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6日匈牙利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6日蒙古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2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表格反映出新中国外交的突出特点是

15、()A“另起炉灶” B“一边倒”C不结盟 D睦邻友好答案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与其建交的主要是社会主义国家,反映出中国在外交上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故选B项。5周恩来多次指出:“与苏联结盟只是政治方针,不是倒向苏联怀抱在战略上是联合,但战术上不能没有批评。”这主要是因为()A中苏两国制度的性质相同B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C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D二战后亚非国家的支持答案C解析题干信息“不是倒向苏联怀抱”,表明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故答案为C。6有学者认为:“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

16、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政策D参加日内瓦会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理解。材料信息“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转向“较多考虑现实利益”可见该史实是新中国超越意识形态、社会制度方面的外交史实,其典型事件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万隆会议上“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根据材料要求“开始”,故本题答案为A。7某政治家在一次会议后说“会议的结果是对印度支那、东南亚和全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大贡献,这些结果令人信服地证实了国际上的一切分歧是可以通过和平协商得到解决的。”这次会议()A是新中国首次

17、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B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C体现了我国“一边倒”外交方针的重大转变D是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建立后的首次外交博弈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外交。从题干表述来看,指的是1954年在日内瓦召开的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由于中国代表团的努力,这次会议获得圆满成功。这也是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的重大国际会议。分析选项,A项符合题意;B项是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C项不符合题意;D项与题意无关。故应选A项。850年前,中法出于对独立自主的追求,冲破冷战坚冰,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这不仅是两个国家、也是两大文明的历史性握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

18、国建交的西方大国。时任总统戴高乐指出,中国是一个“非常独特而深厚的文明”。只有中国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才能真正解决亚洲乃至世界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新华社2014年3月24日讯材料二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阅读材料一、二,联系所学知识,特别从新中国外交的演变、20世纪6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大背景,论述中法建交的重大意义。答案新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一边倒”),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

19、共处五项原则”),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体现了我国外交的新胜利。在美苏争锋的两极格局下,与不结盟运动等一起,冲破冷战坚冰(使两极格局一定程度上受到撼动)。中法都是大国,都有灿烂的文明。两国建交是两大文明的历史性握手。国际事务只有中国参与,才有可能真正解决。解析2014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联系当今世界局势,本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分析中法建交的重大意义,可从新中国外交的演变和20世纪6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大背景中归纳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及“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指出中法建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世界格局。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被合称

20、为“金砖国家”(BRICS)。材料1950年,中国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相关协定,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从“互视为友好国家”发展到“建设性伙伴关系”,再到1996年确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01年,中俄两国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两国永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的意愿和决心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摘编自世界知识出版社编国际条约集等(1)根

2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与苏联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目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中俄关系不断发展的背景。答案(1)维护国家独立与安全,巩固新生政权;维护和平;落实“一边倒”和“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争取苏联援助,以恢复国民经济实现国家工业化。(2)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中国改革开放,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调整外交战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俄罗斯国际地位下降,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解析第(1)问要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严峻形势进行分析,注意角度要全面,从国防、外交、经济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即可。第(2)问要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加以概括。国际方面要结合两极格局解体后的世界各大国力量对比分析,国内方面要从改革开放的成果入手分析,注意要点要全面,语言要精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