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湖北省石首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97019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石首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湖北省石首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湖北省石首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湖北省石首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湖北省石首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湖北省石首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湖北省石首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湖北省石首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湖北省石首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湖北省石首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湖北省石首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湖北省石首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湖北省石首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湖北省石首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湖北省石首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石首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十月月考历史试题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24小题计48分)1西周分封制下等级森严,秩序井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相对稳固。春秋战国时期战乱、兼并等事件频繁发生,促使老子“小国寡民”,孔子“克己复礼”思想产生。先秦诸子的这种复古情绪主要反映了A社会变革符合历史潮流B先秦诸子的思想落伍C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和复杂性D社会进步与付出代价之间的矛盾2相传孔子编写了鲁国的历史春秋,曾有人说:“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孔子还有一个原则:“为尊者讳,为贤者讳”。据此可推知

2、孔子作史的标准是A忽视事实专注统治需要B天人合一凸显君权神授C价值观念重于历史事实D史以相传颂扬尊者贤能3孟子梁惠王上:“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孟子认为有恒产者有恒心,主张保护生产者利益,让他们安居乐业的主旨是A为实现仁政奠定物质基础B反映人民的利益诉求C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D推动小农经济的发展4韩非子认为:“臣尽死力以与君市(交易),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君臣之间是一种买卖关系,即使是父子也用计算之心相待。”这反映出韩非子A反对用礼乐制度规范人伦关系B强调社会关系中重利的价值观C重视法律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D提倡

3、用买卖关系处理社会问题5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人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其全盛时期容纳了当时几乎各个学派贤士近千人,如孟子、申不害、淳于髡、荀子等。稷下学宫A为百家争鸣提供了重要平台B繁荣了春秋时期的文化教育C成为当时战乱动荡的一个缩影D成为荀子法家思想的发源地6秦汉时期,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汉高祖、汉文帝推崇道家无为而治,到汉武帝时期“尊儒”且“尚法”。这反映出A思想价值取决于形势需要B君主专制影响了学术走向C经济发展推动了思想演变D汉承秦制的说法有待商榷7董仲舒称:“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这反映出董仲

4、舒A为封建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B把道家、法家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C继承发展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D将“无为”思想提升到了天意的高度8晋律规定,父在,子不得分家析财;父老,子应弃官归家供养;父亡,官吏必须终三年之丧,若居丧期间违礼要受律法制裁。这表明,晋律A注重规范官员私德B确立了主流意识形态C重视传承宗法观念D贯彻儒家的礼制精神9“汉自孝武表彰六经之后,师儒虽盛,而大义未明,故王莽居摄,颂德献符者遍于天下。(东汉)光武有鉴于此,故尊崇节义,敦厉名实,所举用者,莫非经明行修之人,而风俗为之一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儒学在西汉时并未得到重视B王莽时儒生转为学习道家思想C东汉时察举制重视出身门第D东

5、汉时期儒家思想得到了发展10玄学出自老子“玄而又玄,众妙之门。”魏晋时期的王弼在老子指略中说:“玄,谓之深者也。”“玄”就是蕴藏于天地万物一般规律的“道”。他们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多是“天理自然”,应任其发展。这表明魏晋玄学A继承了天人合一的思想B偏离了孔孟传统儒学C糅合了儒道的思想内涵D削弱了佛教文化影响11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12苏东坡在东坡志林中记载:“涂巷中小儿薄劣,其

6、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顰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这反映出A小说三国演义影响百姓历史认知B理学有助于正确历史认知的形成C儒家伦理观念影响人物民间形象形成D封建政府文化专制政策日益强化13宋代“事亲孝,为兄友,处族义,与乡和”被认为是为人处世的天理。一些地方开始实行乡约制度,制定规约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以求扬善惩恶;各地方家族也纷纷制定族规家训,建家祠修族谱,规范族人言行。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理学的世俗化趋势B家族控制地方权力C新兴市民阶层崛起D宗法制度重新建立14相较于程朱理学,王阳明提出“良知”说,反对教条主义的束缚。此外,他还提出

7、了人人皆可为圣人的“成圣”论,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社会阶层的意识形态界限。据此可知,王阳明的心学A摆脱儒学思想束缚B彰显人的自我意识C动摇社会等级观念D批判君主专制统治15顾炎武批评王阳明心学是“清谈之流祸”,读书人“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终于导致明朝的灭亡。对上述顾炎武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心学导致人们道德沦丧B心学使儒家丧失正统地位C心学的流弊是空谈误国D心学背离理学的思想原则16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从历史的

8、分析中,黄宗羲揭示出传统政治A走向成熟的轨迹B天下私有的本质C因循反复的特点D集权体制的根源17明代哲学家王艮在其“明哲保身论”中谈到,“吾身保,然后能保一家、一国,然后保天下,吾身不保,又何以保天下、国家哉”。该思想A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B宣扬了民主平等的启蒙价值C契合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D体现了早期民主思想的理念18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东西方文明中同时出现了早期的人文精神。这个时代被称为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下了属于“轴心时代”人文思想主张的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天人合一”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ABCD19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就

9、是德性,真正的知识是对“是什么”的探讨。正如亚里士多德所指出的,“他在把德性看作知识时,取消了灵魂的非理性部分,因而也取消了激情和性格”。这表明,苏格拉底对“知识”的思考A否定了人的内在本性B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色彩C开始树立人的主体地位D为城邦民主制提供理论基础20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智者安提丰认为:“一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下列人物中,与安提丰思想最为接近的是A普罗泰格拉 B苏格拉底C伏尔泰D康德21在古代雅典,曾立法禁止奴隶主杀害奴隶。奴隶主不能随意卖掉奴隶,在奴隶年老之后还得赡养他们。在

10、城市的多数行业中,奴隶可以取得与自由人一样的薪水,甚至拥有独立的经济地位。这反映了当时雅典A民主制度趋于完善B人文精神受到重视C公民群体日益壮大D商品经济发展受阻2214世纪时,意大利的新锐作家多以“教会活动”和“教士生活”为背景进行创作。到了16世纪,莎士比亚等作家的作品越来越多地从“市民纠纷”“市场交易”等场景展开叙事。该变化说明人文主义日益A减少传统约束 B融入市井生活C助推商品经济D推动物质追求23美国学者特林考斯在其著作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想中的人性与神性中,对早期意大利人文主义者思想中的宗教取向做了细致而全面的分析,得出重要结论:“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是一种基本在寻求将基督教义与世俗思想做

11、出更紧密相连之神学综合的思想运动。”该观点主要A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仍是宗教信仰虔诚的时代B反映了基督教义与人文主义精神具有融合共同性C表明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源于宗教改革运动的推动D表明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比中世纪思想更为“人性”24西方学者马克斯韦伯提出,新教信仰促成了一种新的社会伦理现世苦行主义的形成,提倡勤奋、节俭、劳作、克制享乐,这种新的伦理改变了人们获得财富与支配财富的态度和动机,造就了“资本主义的精神”。材料表明A新教伦理精神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B新教伦理认为禁欲苦行才能发展资本主义C宗教改革推动了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D新教提倡的克制享乐违背了人文主义思想第II卷(非选择题)二、

12、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25题13分,26题12分,27题14分,28题13分,共52分)25(13分)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影响社会生活各方面,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颜渊材料二 格物须是到处求,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皆格物之谓也。若只求诸己,亦恐有见错处,不可执一。 朱子语类材料三 知(感觉、知觉)是心之体(根本、主要方面),心自(自然)然(认为是对的)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王阳明传习录材料四 君子之

13、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积极作用。(4分) (2)据材料二,概括朱熹的治学方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熹学说的核心思想。(3分)(3)据材料三,归纳王阳明的思想主张,并指出其理论依据。 (3分) (4)材料四中,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3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表孔子在中外历史上的形象中国历史上的形象1圣化:

14、孟子指出:“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司马迁:“白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予,可谓至圣矣”,认定孔于是最伟大的圣人。2正统化:汉代蓝仲舒借助国家机器的力量,把孔千思想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来强行统一天下人的思想,使之成为一种国家的意识形态。3僵化:宋代理学家就努力把孔子改造成只知维护天理,极力遏止人欲的“僵化”形象。4维新化:康有为把孔子塑造为维新运动的祖师,认为“六经”是孔子为了“托古改制”,按照自己的政治理想,假托古人尧、舜的言论而亲内写成的作品。5丑化:新文化运动时期,吴虞认为孔于的忠、孝观点是维护宗法专制制度,痛骂孔子为”盗丘”,带情绪化的言论色彩,使孔子形象受到严重“丑化”。世

15、界历史上的形象完人:伏尔泰认为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言基督未曾说过。赞美孔子“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的格言。据张荣明孔子在中外历史上的十种形象(节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27(14分)16世纪,王阳明对朱子理学进行了改造;同时期,马丁路德掀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代中叶以后,社会危机不断加深。王阳明以为当时读书人沉溺于理学,无补于社会安危。他提出“心外无理”的命题,认为事物的“理”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而是存在于人心之中。他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性中的天理,是一种

16、天赋的道德。“性无不善,故知无不良。”王阳明强调“致知必在于格物”,“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要求端正人心,去恶存善。 摘编自侯外庐主编中国思想通史等材料二 中世纪西欧社会处于基督教的绝对统治之下,各种社会弊端丛生。1517年,路德把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到了教堂门口,反对罗马教皇在德国发行赎罪券。路德认为,对上帝的信仰是教徒得到拯救的唯一条件,只有内心真正信仰上帝,才能有真正善良的行为。路德指出,只有圣经才是信仰的唯一权威,教徒个人有权凭借自己的良心和理性去解释圣经,可以用圣经里的话或用理性的论据来反驳教皇的教义。路德宣称,国王有权管理和处置教会财产,日耳曼的金钱不能送给罗马教会。他还提出每个国

17、家都有权建立自己的教会,罗马教廷不得干涉。 摘编自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王阳明和路德的思想主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阳明与路德思想的相同之处,并指出两种思想产生的共同因素。(8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将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要认识自己,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真善美,强调对单一个体进行的理性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摘编自中华文体库 材料二 这里是数不清的悲伤,野蛮凶狠的庙堂; 这里是邪教徒的寺院,引入邪道的学堂; 这里是

18、眼泪的发源地,是黑暗的监狱, 是个充满欺骗的场所; 在这里,善良被扼杀,凶恶却在成长; 这儿是人们死前的黑夜和地狱。 难道上帝不将惩罚你? 彼特拉克歌集 材料三 文艺复兴,从表面上看来,是欧洲思想文化人士复兴希腊、罗马的运动。在他们心目中,古代希腊、罗马是欧洲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在这个时代欧洲文化达到高度繁荣和高度完美的境界,但是在中世纪却衰弱下来甚至湮灭了,中世纪的欧洲几乎成了文化沙漠。因此他们怀有一种复古的心情去挖掘古代遗产,力求恢复古典文化艺术,使之“再生”。这是“文艺复兴”一词的由来。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人文主义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社会背景。(

19、6分) (2)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材料二是如何体现这一精神的?目的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与古希腊人文思想之间的关系,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3分)高二年级十月月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1D 2C 3A 4B 5A 6A 7C 8D 9D 10C 11B 12C 13A 14B 15C 16B 17D 18C 19B 20A 21B 22B 23B 24A 25【答案】(1)思想:仁、礼。(2分)作用:有利于规范人与人及人与社会的关系,有利于教化人民,治理国家。(2分) (2)格物致知(或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等,或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

20、知识)。(1分) 天理(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1分) (3)良知是人心中固有的善性(致良知)。(1分)依据:心外无理,理在心中。(1分) (4)目的:经世致用(明道救世)。(1分)意义:批判空谈,开朴实学风先河。(1分)26【答案】示例1:孔子形象的变化反映了不同时代发展的需要。(2分) 汉代统治者在完成政治大一统后,将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思想确立为正统思想,适应了进一步巩固、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社会上出现了一些逾越礼法,影响社会秩序的行为,宋代理学家就把孔子改造成了维护天理、遏止人欲的“僵化”形象;维新变法运动时期,资产阶级力量尚不够强大,故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把孔

21、子塑造为维新运动的祖师,欲借孔子之“维新”形象推进变法。(10分) 总之,不同时代孔子形象的变化,反映当时时代发展的需要。示例2:近代社会孔子形象变化都是为资产阶级利益而服务的。(2分) 维新变法运动时期,资产阶级力量尚不够强大,故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把孔子翅造为维新运动的祖师,目的就是欲借传统之力推进变法维新;新文化运动时期,孔子的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工具,要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与科学,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就必须“丑化”孔子。法国的伏尔泰对孑L子的赞美,也是为其反对封建教会和王权专制,进而且宣传平等思想构筑近代社会服务的。(10分) 总之,维新派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做法不同,但他们的

22、出发点是一样的:都是为资产阶级利益而服务的。示例3:我心目中的孔子形象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2分) 虽说中外历史上孔子的形象多有变化,但不论是中国古代对他的“圣化”、“正统化”还是“僵化”,乃至近代中国新文化运动中的先进知识分子把斗争矛头直指孔教,其实都从本质上反映出孔子的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深刻。他提出的“仁”和“礼”的思想,成为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影响至今;编撰了六经,对传统文化的保存、传播居功至伟。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开创了中国“平民教育”之先河。(10分) 总之,孔子在思想、教育等方面的言论和作为,充分证明他是当之无愧的中华民族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27【答案】(1)王阳明

23、思想:心即理;人性本善;致良知;反省内心等(3分)。路德思想:因信称义,否定教皇权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理性思考等(3分) (2)相同之处:重视个人的主体作用;挑战正统思想(权威);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具有平等观念;方法上由繁琐到简约,被动转为主动。(写出任意一点得2分,两点得4分)共同因素:新经济因素出现并发展;面临严重社会危机;传统思想束缚。(写出任意一点得2分,两点得4分)28【答案】(1)特点:重视人的价值;强调知识的作用;崇尚道德,尊崇理性。(3分)背景:古希腊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工商业发达,城邦经济繁荣,人在社会中地位日益突出;文化多元性为其产生提供了重要前提。(3分) (2)体现:揭露教会的腐化,抨击教会的黑暗,重视人的价值;以“人性”反对“神性”,追求个性解放。(2分)目的:打破教会的精神禁锢,宣传资产阶级新文化,促进思想解放。(2分) (3)关系:继承与发展。(1分)启示:注重开发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在继承与创新中学习传统文化。(或:加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顺应时代发展,进行文化创新。)(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