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高中语文二轮复习 第四编 文言文阅读 绝招2 踩准得分契合语境——翻译题学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96092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高中语文二轮复习 第四编 文言文阅读 绝招2 踩准得分契合语境——翻译题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21高中语文二轮复习 第四编 文言文阅读 绝招2 踩准得分契合语境——翻译题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21高中语文二轮复习 第四编 文言文阅读 绝招2 踩准得分契合语境——翻译题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21高中语文二轮复习 第四编 文言文阅读 绝招2 踩准得分契合语境——翻译题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21高中语文二轮复习 第四编 文言文阅读 绝招2 踩准得分契合语境——翻译题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2021高中语文二轮复习 第四编 文言文阅读 绝招2 踩准得分契合语境——翻译题学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2021高中语文二轮复习 第四编 文言文阅读 绝招2 踩准得分契合语境——翻译题学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2021高中语文二轮复习 第四编 文言文阅读 绝招2 踩准得分契合语境——翻译题学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2021高中语文二轮复习 第四编 文言文阅读 绝招2 踩准得分契合语境——翻译题学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2021高中语文二轮复习 第四编 文言文阅读 绝招2 踩准得分契合语境——翻译题学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2021高中语文二轮复习 第四编 文言文阅读 绝招2 踩准得分契合语境——翻译题学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2021高中语文二轮复习 第四编 文言文阅读 绝招2 踩准得分契合语境——翻译题学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2021高中语文二轮复习 第四编 文言文阅读 绝招2 踩准得分契合语境——翻译题学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2021高中语文二轮复习 第四编 文言文阅读 绝招2 踩准得分契合语境——翻译题学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2021高中语文二轮复习 第四编 文言文阅读 绝招2 踩准得分契合语境——翻译题学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2021高中语文二轮复习 第四编 文言文阅读 绝招2 踩准得分契合语境——翻译题学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2021高中语文二轮复习 第四编 文言文阅读 绝招2 踩准得分契合语境——翻译题学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2021高中语文二轮复习 第四编 文言文阅读 绝招2 踩准得分契合语境——翻译题学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2021高中语文二轮复习 第四编 文言文阅读 绝招2 踩准得分契合语境——翻译题学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2021高中语文二轮复习 第四编 文言文阅读 绝招2 踩准得分契合语境——翻译题学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2021高中语文二轮复习 第四编 文言文阅读 绝招2 踩准得分契合语境——翻译题学案.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4页
2021高中语文二轮复习 第四编 文言文阅读 绝招2 踩准得分契合语境——翻译题学案.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4页
2021高中语文二轮复习 第四编 文言文阅读 绝招2 踩准得分契合语境——翻译题学案.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4页
2021高中语文二轮复习 第四编 文言文阅读 绝招2 踩准得分契合语境——翻译题学案.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绝招2:踩准得分契合语境 翻译题(2020新高考全国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10分)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除中书舍人。选授御史,巡视中城。捕治吏部豪恶吏,获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辇下震悚。出理屯田,因条上三因十四议,诏悉允行。水利大兴,北人始知艺稻。邹元标尝曰:“三十年前,都人不知稻草何物,今所在皆稻,种水田利也。”阉人刘朝称东宫令旨,索戚畹废庄。光斗不启封还之,曰:“尺土皆殿下有,今日安敢私受。”阉人愤而去。杨涟劾魏忠贤,光斗与其谋,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忠贤暨其党咸怒。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

2、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忠贤诇知,先二日假会推事与涟俱削籍。群小恨不已,复构文言狱,入光斗名,遣使往逮。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声震原野,缇骑亦为雪涕。至则下诏狱酷讯。许显纯诬以受杨镐、熊廷弼贿,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诸人俱自诬服,光斗坐赃二万。忠贤乃矫旨,仍令显纯五日一追比,不下法司,诸人始悔失计。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与定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倡议醵金,诸生争应之。得金数千,谋代输,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时五年七月二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光斗既死,赃犹未竟。忠贤令抚按严追,系其群从十四人。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都御史周应秋

3、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忠贤既诛,赠光斗右都御史,录其一子。已,再赠太子少保。福王时,追谥忠毅。(节选自明史左光斗传)本文选自明史,传主左光斗,涉及魏忠贤,应注意联系旧知,回忆明朝宦官专权、东林党人等史实。左光斗出身。左光斗为人刚直,大力整肃吏治。左光斗勤于政事,议兴水利。左光斗反对无理要求。左光斗揭露赃私,未能成功。左光斗受到小人陷害被捕。左光斗饱受迫害。左光斗被杀害。左光斗家中受到牵连。左光斗被平反。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5分)译文:_(2)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

4、由是诸人家族尽破。(5分)译文:_题型为翻译,要有采分点意识。(1)“承”,重点实词,招认;“已而”,重点虚词,不久,随后;“为酷刑所毙”,被动句,被酷刑毙命;“缓”,重点实词,延缓、推迟;“图”,重点实词,谋划。(2)“犹”,重点虚词,还,尚且;“以”,动词,认为;“所司”,有司,指主管官员;“趣”,通假字,同“促”,催促,促使;“破”,重点实词,家破人亡。问题答卷采样问题诊断答题卡1(1)涟等起初不承认,不久担心不招认会被酷刑毙命,冀到了法司,能缓死作为日后的希望。(2)和御史周应秋都认为主管官员承认追查不力,上疏催促此事,因而使各人家族全都家破人亡。(1)“涟”没有翻译出全名,“冀”是实

5、词,误译为人名,“少”没有翻译出来。(2)“都御史”是官职名,不能翻译为实词。(1)结合上下文明确人名、地名和官职名,厘清人物关系,防备出现句意错误。(2)要有得分点意识,注意一词多义、虚词、通假、偏义复词、特殊句式等,借助语境确定关键词、疑难词的含义。能直译尽量不要意译。(3)翻译句子时,如果其中出现不合现代语法的词语搭配、句子不通的现象,要根据所学的翻译技巧(留、删、换、调、补、贯),让句子更加通顺合理。要得法于课内,充分发挥课本这一高考“拐杖”的作用。答题卡2(1)杨涟等起初不继承,随后担心不招认就会因为酷刑毙命,希望进入法司,得以慢慢缓死作为日后的图画。(2)都御史周应秋天还认为所司承

6、认追查不力,认为这件事有趣,因而使各人家族全都家破人亡。(1)“承” “下”“少”“图”等实词和被动句式“为所”翻译错误。(2)“周应秋”是人名,不应拆开;“所司”没有翻译;通假字“趣”翻译错误;实词“承”“追”翻译错误。答题卡3(1)杨涟等起初不承担,不久因为不招认被酷刑毙命,希望下至法司,得以稍稍缓慢死去,日后再做谋划。(2)都御史周应秋还因为主管官员追查不力,用奏章让这件事变得有趣,因此各个人的家族全都被打败。(1)漏译“恐”“缓死”翻译错误导致前后矛盾。(2)“疏趣”“破”翻译不当导致前后不连贯。一、划重点高频失分类型统计,明确失误点,规避雷区 二、敲黑板化身命题者、阅卷者,从关注的重

7、点中,确定答题原则换角度化身命题者1.阅读下面的文段,请按照全国卷翻译题的命题特点,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同时制定出评分标准。萧引字叔休。方正有器局,望之俨然,虽造次之间,必由法度。及(欧阳)纥举兵反,时京都士人岑之敬等并皆惶骇,唯引恬然,谓之敬等曰:“君子正身以明道,直己以行义,亦复何忧惧乎?”及章昭达平番禺,引始北还。高宗召引问岭表事,引具陈始末,帝甚悦,即日拜金部侍郎。引性抗直,不事权贵,左右近臣,无所造请,高宗每欲迁用,辄为用事者所裁。及吕梁覆师,戎储空匮,乃转引为库部侍郎,掌知营造弓弩矟箭等事。引在职一年,而器械充牣。(节选自陈书萧引列传,有删改)(1)君子正身以明道,直己以行

8、义,亦复何忧惧乎?(5分)译文:_评分标准:_(2)左右近臣,无所造请,高宗每欲迁用,辄为用事者所裁。(5分)译文:_评分标准:_换角度化身阅卷者2.阅读下面的文段,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考生的现场答案打分,并说明理由。刘悛字士操,彭城安上里人也。父勔于大桁战死,悛时疾病,扶伏路次,号哭求勔尸。永明八年,悛启世祖曰:“南广郡界蒙山下,有城名蒙城,可二顷地,有烧炉四所,高一丈,广一丈五尺。邓通,南安人,汉文帝赐严道县铜山铸钱,今蒙山乃故秦之严道地,且蒙山去南安二百里,案此必是通所铸。近唤蒙山獠出,云甚可经略。此议若立,润利无极。”上从之,遗使入蜀铸钱,得千余万。(节选自南齐书列传第十八,有删改)父

9、勔于大桁战死,悛时疾病,扶伏路次,号哭求勔尸。(5分)现场答案父亲参与大桁之战而战死,刘悛那时候身患疾病,有人搀扶着走过来,大哭着请求父亲刘勔的尸体。评分: 给分理由:_现场答案他的父亲刘勔在大桁这个地方战死了,那时候刘悛身患疾病,被人扶着,号啕大哭寻求将刘勔的尸体给他。评分: 给分理由:_现场答案刘悛的父亲刘勔在大桁死于战争,刘悛那时候身患疾病了,让人扶着到路边伏下身体,号啕大哭寻找刘勔的尸身。评分: 给分理由:_【典例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以治干称。齐初,为宁朔将军、钱唐令,治烦以简,狱无系囚。及去官,百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遗,追载缣帛以送之,谦却不受。每去官

10、,辄无私宅,常借官空车厩居焉。天监六年,出为辅国将军、零陵太守,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吏民安之。先是,郡多虎暴,谦至绝迹。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谦为郡县,常勤劝课农桑,务尽地利,收入常多于邻境。九年,以年老,征为光禄大夫。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高祖笑曰:“朕使卿智,不使卿力。”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在心里快速了解所译句子的前后语境。前文语境“百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遗,追载缣帛以送之,谦却不受。每去官,辄无私宅,常借官空车厩居焉”提示孙谦品格特点。“出为辅国将军、零陵太守,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吏民安之”等语句表现出孙谦亲力亲为,不辞劳苦。准确锁定关键

11、字、词、句,并依据语境及所学知识准确翻译。除了“嘉”“异”“效”外,画横线句还有两个难点词“清洁”“剧职”。“清洁”很明显是古今异义词,不能直接按现代汉语翻译,根据推断,“清洁”为“清正廉洁”之义;而“剧职”通过前文“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后文“朕使卿智,不使卿力”推断,“剧”为“繁重”之义,“职”为“职务、任务、工作”之义,“剧职”译为“繁重的职务”。能依据关键字、词、句流畅翻译所考句子。“异”在文中应该是“特别”的意思,按照现代汉语语序应该放到“礼”前,“犹”前省略了主语“孙谦”,必须补出。译文:_【典例2】(2019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左氏国语,其文深闳杰异,固世之所耽嗜

12、而不已也。而其说多诬淫,不概于圣。余惧世之学者溺其文采而沦于是非,是不得由中庸以入尧、舜之道。本诸理,作非国语。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曰:“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阳失而在阴,川源必塞。源塞,国必亡。人乏财用,不亡何待?若国亡,不过十年。十年,数之纪也。夫天之所弃,不过其纪。”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幽王乃灭,周乃东迁。非曰:山川者,特天地之物也。阴与阳者,气而游乎其间者也。自动自休,自峙自流, 是恶乎与我谋?自斗自竭,自崩自缺,是恶乎为我设?彼固有所逼引,而认之者不塞则惑。夫釜鬲而爨者

13、,必涌溢蒸郁以糜百物;畦汲而灌者,必冲荡濆激以败土石。是特老妇老圃者之为也,犹足动乎物,又况天地之无倪,阴阳之无穷,以澒洞轇轕乎其中,或会或离,或吸或吹,如轮如机,其孰能知之?且曰:“源塞,国必亡。人乏财用,不亡何待?”则又吾所不识也。且所谓者天事乎?抑人事乎?若曰天者,则吾既陈于前矣;人也,则乏财用而取亡者,不有他术乎?而曰是川之为尤!又曰:“天之所弃,不过其纪。”愈甚乎哉!吾无取乎尔也。(取材于柳宗元非国语)【注】伯阳父:周朝大夫。澒洞轇轕:弥漫无际,广阔深远。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文深闳杰异国语文章深刻宏阔杰出特异B.其说多诬淫其中所言多是诬陷和混乱的C.

14、彼固有所逼引以上事物本来自有其相互作用的条件D.又况天地之无倪又何况天地广阔无边在心里快速了解所译句子的前后语境。A项句子在“左氏国语”后,“其”应指国语;B项也指国语的缺点;C项谈山川之间的关系;D项与“阴阳之无穷”并列,可以同义互见。准确锁定关键字、词、句,并依据语境及所学知识准确翻译。A项“深闳杰异”、B项“诬淫”、C项“逼引”、D项“无倪”是翻译的难点,将选项中的理解带入到原文,可以发现B项理解不妥,结合前文“其文深闳杰异,固世之所耽嗜而不已也”和后文“余惧世之学者溺其文采而沦于是非”综合分析,“诬”应该翻译为“欺骗”,“惑”应翻译为“惑乱”。能依据关键字、词、句流畅翻译所考句子。B项

15、句子的意思可译为“其中的内容多有欺骗惑乱之处”。注意“四种意识”人物意识圈出传主及文中出现的其他人的姓名,明确人物的主要事迹,便于厘清人物关系及人事关系。语境意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梳理文脉,快速浏览所译句子的前后语境。采点意识准确锁定关键字、词、句,并依据语境及所学知识准确推断并翻译这些关键点。连贯意识根据所学翻译技巧(留、删、换、调、补、贯),流畅翻译所考句子。一、人物意识厘清人物和人事1.根据以往阅卷的经验,在翻译句子时,有好多同学居然经常把人物名字,尤其是长而怪的人物名字,当作实词甚至虚词来理解,闹出了不少笑话。如缅甸土司传中的卜剌浪、莽哒喇、马者速、那罗塔等人名。2.文言文中,人名第一

16、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有时在行文过程中,根据人物表述,还会改用“名”或“字”来代指人物,如鸿门宴“不然,籍何以至此”中“籍”就是项羽的名,很多学生缺少人物意识,不知“籍”为何意,造成理解障碍。强化人物意识,可以弄清人物关系、人物与事件的关系,有利于所译句子的翻译。二、语境意识大小语境细揣摩主要是利用语境(句内语境和句外语境)之内的语句表述连贯、语意密切的特点来翻译句子。需要强调的是,语境有小大之分。最小的语境即词语所在的句子,稍大的语境是词语所在句子的上下句,最大的语境即文段中所有与该词语相关的文句。有时候,对词语的解释符合小语境,甚至还符合上下句构成的语境,但不符合

17、完整的大语境。这种符合局部语境,但与完整语境不符的情况极具迷惑性,所以在翻译时不能只满足于推敲其是否符合上下句的意思,必须要在完整的语境中揣摩意思。要学会利用“小语境”补出省略成分,利用“大语境”获取“大意分”,利用前后语境,突破难点词。三、采点意识聚焦词语和句式翻译题考查的固然是全句的翻译,但命题者总是选择那些含有关键词语和带有特殊语法现象(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的句子来考查,并将其作为评卷的“采分点”。高考常见的3大采分点是:关键实词、关键虚词、特殊句式。考生翻译时必须要强化“采分点”意识,能判断出“采分点”并将其落实到位,这样翻译才最有价值和意义。四、连贯意识活用翻译六字诀翻译句子时,如

18、果其中出现不合现代语法的词语搭配、句子不通的现象,要根据所学的翻译技巧(留、删、换、调、补、贯),让句子更加通顺合理。考场翻译答题步骤在心里快速了解所译句子的前后语境。准确锁定关键字、词、句,并依据语境及所学知识准确翻译。能依据关键字、词、句流畅翻译所考句子。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叶清臣字道卿,苏州长洲人。天圣二年,举进士,知举刘筠奇所对策,擢第二,宋进士以策擢高第,自清臣始。出知宣州,累迁太常丞,判三司盐铁勾院。是冬,京师地震,上疏曰:“顷范仲淹、余靖以言事被黜,天下之人,龉舌不敢议朝政者,行将二年。愿陛下深自咎责,许延忠直敢言之士,庶几明威降鉴,而善应来集也。”书奏数

19、日,仲淹等皆得近徙。会诏求直言,清臣复上疏言大臣专政,仁宗嘉纳之。清臣请外,为两浙转运副使。并太湖有民田,水不得泄。尝建请疏盘龙汇、沪渎港入于海,民赖其利。时西师未解,急于经费,中书进拟三司使,清臣初不在选中。帝曰:“叶清臣才可用。”擢为龙图阁学士、权三司使公事。奏编前后诏敕使吏不能欺簿帐之丛冗者一切删去内东门御厨皆内侍领之凡所呼索,有司不敢问,乃为合同以检其出入。丁父忧,言者以清臣为知兵,请起守边。徙知永兴军,浚三白渠,溉田逾六千顷。仁宗御天章阁,召公卿,出手诏问当世急务。清臣闻之,为条对,极论时政阙失。会河决商胡,北道艰食,复权三司使。时清臣以河北乏兵食,自汴漕米由河阴输北道者七十余万;又

20、请发大名库钱,以佐边籴。而安抚使贾昌朝格诏不从,清臣固争,且疏其跋扈不臣。宰相方欲两中之,乃徙昌朝郑州,罢清臣为侍读学士、知河阳。卒,赠左谏议大夫。清臣天资爽迈,遇事敢行,奏对无所屈。郭承祐妻舒王元偁女,封郡主,给奉;及承祐为殿前副都指挥使,妻以不加封,请增月给,清臣执奏不可。仁宗曰:“承祐管军,妻又诸王女,当优之。”清臣曰:“是终为徼幸。”遂卷其奏置怀中,不行。(节选自宋史叶清臣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奏编前后/诏敕使吏不能欺/簿帐之丛冗者/一切删去/内东门/御厨皆内侍领之/B.奏编前后诏敕/使吏不能欺/簿帐之丛冗者/一切删去/内东门/御厨皆内侍领之

21、/C.奏编前后/诏敕使吏不能欺/簿帐之丛冗者/一切删去/内东门御厨/皆内侍领之/D.奏编前后诏敕/使吏不能欺/簿帐之丛冗者/一切删去/内东门御厨/皆内侍领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司,宋代沿袭前朝设置盐铁、户部、度支三司,掌管国家财赋,长官为“三司使”。B.龙图阁学士是宋代授予文士的一种加官、兼职,是用以显示身份尊宠的荣誉称号。C.丁父忧,指遭逢父丧,也叫“丁内艰”,遵照礼法制度朝廷官员需离职回家守丧。D.河阴指黄河南岸之地。古代地理方位以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22、叶清臣相机进谏,受到皇帝嘉纳。他借京师地震之机,陈说言路堵塞的弊病,劝谏皇帝引咎改过、延揽忠直敢言之士,并抨击大臣专政,其谏言被皇帝接受。B.叶清臣重视水利,百姓深得其利。任两浙转运副使时,太湖积水伤田,他疏浚河道,引水入海,百姓赖此得利;主管永兴军时,疏浚三白渠,灌溉田地数千顷。C.叶清臣临危受命,两次代管三司。西部战事急需经费时,他本不在应选之列,却被钦点代管三司;黄河在商胡决口,粮食供应艰难,他又被任命代管三司。D.叶清臣敢作敢为,不惧违逆皇上。殿前副都指挥使郭承祐之妻因未获加封,请求增加月俸,在皇帝已经同意的情况下,他依然坚持己见,对增俸之事不予执行。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23、语。(10分)(1)知举刘筠奇所对策,擢第二,宋进士以策擢高第,自清臣始。(5分)译文:_ (2)而安抚使贾昌朝格诏不从,清臣固争,且疏其跋扈不臣。(5分)译文:_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9分)项忠,字荩臣,嘉兴人。正统七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进员外郎。景泰中,由郎中迁广东副使。按行高州,谍报贼携男女数百剽村落。忠曰贼无携家理必被掠良民也戒诸将毋妄杀已讯所俘获果然尽释之从征泷水瑶有功,增俸一秩。洮、岷羌叛,忠疏言:“羌志在劫掠,尽诛则伤仁,遽抚则不威,请听臣便宜从事。”报可。乃发兵据险,扬声进讨,众尽降。西安水泉卤不可饮,为开龙首渠及皂河,引水入城。又疏郑、白二渠,溉泾阳、三原、醴

24、泉、高陵、临潼五县田七万余顷,民祠祀之。陕西数苦兵。成化元年上言:“三边大将遇敌逗留,虽云才怯,亦由权轻。士卒畏敌不畏将,是以战无成功,宜许以军法从事。庙堂举将才,逾年不闻有一人应诏。陕西风土强劲,古多名将,岂无其人?但格于不能答策耳。”帝善其言,而所司守故事不能用。四年,满俊反。都指挥邢端等御之,败绩。不再月,众至二万,关中震动。乃命忠总督军务,与监督军务太监刘祥、总兵官都督刘玉帅京营及陕西四镇兵讨之。师未行,而巡抚陈价等先以兵三万进讨,复大败。忠遂与巡抚都御史马文升分军七道,抵石城下,与战,斩获多。汪直开西厂,恣横,忠屡遭侮不能堪。会大学士商辂等劾直,忠亦倡九卿劾之。奏留中,而西厂遂罢,直

25、深恨之。未几,西厂复设,直以吴绶为腹心,绶挟前憾,伺忠益急。诏法司会锦衣卫廷鞫,忠抗辩不少屈。然众知出直意,无敢为之白者,竟斥为民。直败,复官,致仕。家居二十六年,至弘治十五年乃卒,年八十二。赠太子太保,谥襄毅。(选自明史项忠传,有删节)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贼无携家理必被掠良民也/戒诸将毋妄杀/已/讯所俘获果然/尽释之/B.贼无携家理/必被掠良民也/戒诸将毋妄杀/已讯所俘获/果然/尽释之/C.贼无携家理/必被掠良民也戒诸将毋妄杀/已/讯所俘获果然尽/释之/D.贼无携家理/必被掠良民也/戒诸将毋妄杀/已/讯所俘获/果然/尽释之/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

26、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分)()A.员外郎,官名,明代沿用前代的制度,以郎中、员外郎为六部各司的正、副主官。B.庙堂,指代“朝廷”,本文与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中的“庙堂”意思相同。C.答策,指各级政府选拔人才时,提出当时政治、经济问题,要求应选者作出对答。D.西厂,明朝特有的官署名称,负责侦缉和刑狱的特务机构,由宦官直接管理。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A.项忠用兵慎重,力求避免滥杀。洮州、岷州羌人反叛,他的建议被朝廷采纳后,采用不战而屈之兵的战术,促使叛乱羌人全部投降,从而避免了滥杀。B.项忠为民着想,深受百姓尊崇。为解决西安饮用水问题,项忠开渠引水;

27、又疏通郑、白两条渠河来解决泾阳等五县农田的灌溉问题,百姓为此建祠祭祀。C.项忠善于建言,屡次建立战功。他提出了化解陕西苦于兵事之策,但最终因皇帝的因循守旧而未被采纳;他在出征泷水瑶和平定满俊叛乱都建有战功。D.项忠遭受侮辱,受审抗辩不屈。项忠不堪汪直的侮辱,抓住时机发动九卿弹劾汪直;后来遭汪直及其同党的报复而受审,但项忠大声争辩,毫不屈服。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羌志在劫掠,尽诛则伤仁,遽抚则不威,请听臣便宜从事。(5分)译文:_ (2)未几,西厂复设,直以吴绶为腹心,绶挟前憾,伺忠益急。(5分)译文:_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25分)汉兴之初,反秦之

28、敝,与民休息,凡事简易,禁罔疏阔,而相国萧、曹以宽厚清静为天下帅,民作“画一”之歌。孝惠垂拱,高后女主,不出房闼,而天下晏然,民务稼穑,衣食滋殖。至于文、景,遂移风易俗。是时循吏如河南守吴公、蜀守文翁之属,皆谨身帅先,居以廉平,不至于严,而民从化。孝武之世,外攘四夷,内改法度,民用凋敝,奸轨不禁。时少能以化治称者,惟江都相董仲舒、内史公孙弘、倪宽,居官可纪。三人皆儒者,通于世务,明习文法,以经术润饰吏事,天子器之。仲舒数谢病去,弘、宽至三公。孝昭幼冲,霍光秉政,承奢侈师旅之后,海内虚耗,光因循守职,无所改作。至于始元、元凤之间,匈奴乡化,百姓益富,举贤良文学,问民所疾苦,于是罢酒榷而议盐铁矣。

29、及至孝宣,由仄陋而登至尊,兴于闾阎,知民事之艰难。自霍光薨后始躬万机,厉精为治,五日一听事,自丞相已下各奉职而进。及拜刺史守相,辄亲见问,观其所由,退而考察所行以质其言,有名实不相应,必知其所以然。常称曰:“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与我共此者,其唯良二千石乎!”以为太守,吏民之本也,数变易则下不安,民知其将久,不可欺罔,乃服从其教化。故二千石有治理效,辄以玺书勉厉,增秩赐金,或爵至关内侯,公卿缺,则选诸所表以次用之。是故汉世良吏,于是为盛,称中兴焉。若赵广汉、韩延寿、尹翁归、严延年、张敞之属,皆称其位,然任刑罚,或抵罪诛。王成、黄霸、朱邑、龚遂、郑弘、召信臣等,所居民富

30、,所去见思,生有荣号,死见奉祀,此廪廪庶几德让君子之遗风矣。(选自汉书循吏传)【注】榷:专营,专卖。二千石:汉代内自九卿、郎将,外至郡守、尉,俸禄皆为二千石。后因称郎将、郡守、知府为“二千石”。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反秦之敝敝:陋俗B.外攘四夷攘:驱除C.于是罢酒榷而议盐铁矣罢:废除D.退而考察所行以质其言质:验证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而天下晏然必知其所以然B.不至于严,而民从化自丞相已下各奉职而进C.通于世务兴于闾阎D.以经术润饰吏事辄以玺书勉厉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凡事简易,禁

31、罔疏阔凡事都从简而行,禁例法规也大为放宽B.承奢侈师旅之后,海内虚耗此时正值长年征战之后,四海之内消耗很大C.至于始元、元凤之间,匈奴乡化到了始元、元凤年间,匈奴回到故乡D.以为太守,吏民之本也(他)认为太守是管理百姓的根基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10分)(1)公卿缺,则选诸所表以次用之。(5分)译文:_ (2)所居民富,所去见思,生有荣号,死见奉祀。(5分)译文:_5.“循吏”之名最早见于史记,后为史书所沿用。请根据本文内容,解说“循吏”一词。(3分)答:_6.孝宣帝时,良吏多的原因是什么?促成良吏多的具体措施是什么?请概括作答。(3分)答:_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2

32、0分)袁盎者,楚人也,字丝。父故为群盗,徙处安陵。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绛侯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自送之。袁盎进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

33、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结交。袁盎常引大体慷慨。宦者赵同以数幸,常害袁盎,袁盎患之。盎兄子种为常侍骑,持节夹乘,说盎曰:“君与斗,廷辱之,使其毁不用。”孝文帝出,赵同参乘,袁盎伏车前曰:“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于是上笑,下赵同。赵同泣下车。上幸上林,皇后、慎夫人从。其在禁中,常同席坐。及坐,郎署长布席,袁盎引却慎夫人坐。慎夫人怒,不肯坐。上亦怒,起,入禁中。盎因前说曰:“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适所以失尊卑矣。且陛下幸之,即厚赐之。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陛下独不见人彘乎?”于是上乃说

34、,召语慎夫人。慎夫人赐盎金五十斤。然袁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节选自司马迁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注】绛侯:指周勃,刘邦的开国大臣。上林:秦汉时皇家苑囿。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B.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C.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

35、能正/D.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是有联系的,有的名与字含义相同或相近,比如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的字义十分相近;有的则含义相反,如袁盎,“盎”是充盈的意思,字“丝”,则是少的意思。B.“孝文”是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贵族、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称号,有褒有贬,如范仲淹的“文正”是褒,周厉王的“厉”是贬。C.皇后,皇帝的正妻。在后宫的地位就如同天子,是众

36、妃子之主。古代皇后所居的寝宫多位于后宫正中央,因此皇后寝宫称为“正宫”或“中宫”。“中宫”“正宫”也就成了皇后的别称。D.坐姿有多种,“常同席坐”中的“坐”与我们现在的坐姿是相同的;但是“箕踞”的坐姿则是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如“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袁盎出身卑微,父亲曾当过强盗,吕后掌权时,他还是寄身吕禄门下的家臣,孝文帝时靠哥哥保举,他做了中郎。B.袁盎直言敢谏,他曾在孝文帝面前指出周勃的过错,要文帝坚守君臣礼节,致使周勃对他有怨气,但在周勃被无辜下狱时,他又替周勃辩说,

37、使周勃获释,两人又成了好朋友。C.袁盎有些行为可以说公私兼顾。宦官赵同受文帝宠幸,常常暗中伤害袁盎,袁盎对他很头痛。于是找机会当面羞辱了赵同,文帝只是笑一笑,让赵同下车。D.一次,孝文帝带着皇后和慎夫人到上林苑。袁盎拉慎夫人入座,使慎夫人很生气,不肯入座,皇帝也很恼怒,起身进入内室。后来经袁盎解释原因,皇上和慎夫人原谅了他。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4分)译文:_ (2)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4分)译文:_11.皇上与窦皇后、慎夫人同席共坐时,为什么袁盎把慎

38、夫人的座席拉后了一些?请简要说明。(3分)答:_绝招2:踩准得分契合语境 翻译题/数据链失分诊断区/(1)杨涟等起初不招认,随后担心不招认会被酷刑毙命,希望下至法司,得以稍稍缓死,日后再做谋划。(2)都御史周应秋还认为主管官员受命追查不力,上疏催促此事,因而使各人家族全都家破人亡。附【译文】左斗光,字遗直,桐城人。万历三十五年考中进士。后来升为中书舍人。被选拔授予御史官职,负责巡视京城。其间收捕处理了吏部的一些凶悍作恶的官吏,收缴假印七十多枚,揭露假官一百多人,整个京城都为之震动惊悚。派出管理屯田,于是上书陈述“三因十四议”,皇帝下诏都允许他们实行。农田水利大规模地兴修,北方人开始知道种植水稻

39、。邹元标曾说:“三十年以前,京城的人民不知道稻草是什么东西,现在到处都是水稻,这是兴修农田水利的功劳。”宦官刘朝声称有东宫的旨意,索取外戚亲贵的废田。左光斗不拆封退回了,说:“国家的每一尺土地都是殿下的,今天怎么敢私人接受。”宦官气愤地离开了。杨涟弹劾魏忠贤,左光斗和他一起谋划,又和高攀龙一起揭发崔呈秀贪赃,魏忠贤和他的党羽都非常怨恨。等魏忠贤驱逐了赵南星、高攀龙、魏大中以后,接着将驱逐杨涟、左光斗。左光斗很气愤,草拟奏疏,弹劾魏忠贤和魏广微有三十二条当斩罪,准备十一月二日奏上,预先将妻子儿女遣还原籍。魏忠贤侦知,提前两天借助会同推选之事将他和杨涟二人一起免职。奸邪小人还不解恨,又制造文言案,

40、将左光斗的名字挂上,派差役前往逮治。父老乡亲抱着马头号哭,声震原野,差役也为之流泪。到京后,左光斗被关入诏狱,严刑拷问。许显纯诬蔑他们收受杨镐和熊廷弼的贿赂,杨涟等起初不招认,随后担心不招认会被酷刑毙命,希望下至法司,得以稍稍缓死,日后再做谋划。于是他们都承认了那些莫须有的罪名,左光斗也虚担了收受贿银二万两的罪名。魏忠贤于是假托圣旨,仍命许显纯每过五天就追赃拷打一次,不交给法司,杨涟等人这才后悔自己失算了。容城人孙奇逢,是一个节义侠气之士,和定兴人鹿正一起,认为光斗为官时对京城人民有恩德,倡议为他们凑齐钱款,人们争相响应。共捐得数千金,商量要代他们缴纳罚金,来缓解他们的讼事,但左光斗和杨涟已经

41、在同一天被狱卒杀害,当时是天启五年(1625)七月二十六日,左光斗享年五十一岁。左光斗死后,赃物追查还未结束。魏忠贤命令抚按严厉追缴,拘捕光斗同族兄弟子侄十四人。长兄左光霁因被牵连治罪而死,母亲因哭泣丧子悲伤而死。都御史周应秋还认为主管官员受命追查不力,上疏催促此事,因而使各人家族全都家破人亡。魏忠贤被杀后,朝廷追赐左光斗为右都御史,录用了他的一个儿子。之后,再追赠太子少保。福王时,追认谥号为“忠毅”。【换角度化身命题者】1.(1)译文:君子使身正是用来申明道理,使自己正直是用来显操行和道义,还有什么可忧虑畏惧的呢?评分标准:“正”“直”,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正,使正直;两个“以”,都是目的连

42、词,来;“明”,申明;“亦乎”,还呢。(2)译文:不曾去拜访皇帝身边的近臣,高宗每次想要提拔任用他,总被当权的人阻碍。 评分标准:“造请”,拜访;“迁用”,提拔任用;“迁用”省略代词“之”;“辄”,总;“为所”,被动句;“用事者”,当权的人;“裁”,阻碍。附【译文】萧引字叔休。为人端庄正直,有才识和度量,看上去矜持庄重,虽是仓促之间,做事必按法律制度。到欧阳纥兴兵造反,当时京都籍的士人岑之敬等都惶恐害怕,只有萧引安然如故,对岑之敬等人说:“君子使身正是用来申明道理,使自己正直是用来显操行和道义,还有什么可忧虑畏惧的呢?”到章昭达平定番禺后,萧引才往北回来。高宗召见萧引询问岭表的事情,萧引完整地

43、陈述了事情始末,高宗十分喜悦,即日任命萧引为金部侍郎。萧引坦率耿直,不媚权贵,不曾去拜访皇帝身边的近臣,高宗每次想要提拔任用他,总被当权的人阻碍。到吕梁之战全军覆灭,军需储备空虚匮乏,于是转而任用萧引为库部侍郎,掌管制造弓弩矟箭等事。萧引在职一年,而器械充足。【换角度化身阅卷者】2.评分:2分给分理由:译出了“时”“疾病”两个得分点,“路次”漏译,“求”译得极不准确,“大哭”的主语不明。评分:4分给分理由:“时”“疾病”“扶”“求”四个得分点译出,“路次”漏译。评分:5分给分理由:“时”“疾病”“路次”“扶”“求”五个得分点均译出来了。答案:得分点:时,当时,那时候;疾病,身患疾病;次,路边;

44、扶,被扶着(被动);求,寻求、寻找。译文:他父亲刘勔在大桁战死,刘悛当时也身患疾病,被人扶到路边,大声痛哭着寻求刘勔的尸身。附【译文】刘悛字士操,彭城安上里人。他父亲刘勔在大桁战死,刘悛当时也身患疾病,被人扶到路边,大声痛哭着寻求刘勔的尸身。永明八年,刘悛启奏世祖说:“南广郡内的蒙山下,有座城叫蒙城,约二顷地,有四所烧炉,高一丈,宽一丈五尺。邓通,是南安人,汉文帝曾赏赐严道县铜山让他铸钱,现在的蒙山是先前秦的严道属地,而且蒙山距离南安二百里,依据这些看来必定是邓通当年铸钱的地方。就近询问蒙山土居少数民族人,据说很值得经营。此项建议若能施行,利润非常大。”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派遣使臣进入蜀地去铸

45、钱,铸了一千余万钱。/技巧通制霸考试力/【典例1】高祖赞赏他清正廉洁,特别礼待他。每次朝见,他都请求承担繁重的职务来为朝廷效力。附【译文】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以处理公事的才干著称。齐代初年,孙谦任宁朔将军、钱唐令。他以简洁的方法处理繁杂的政务,狱中不拘留尚未审讯判罪的犯人。孙谦离职的时候,百姓们因为孙谦在职期间不接受馈赠, (孙谦离县之后)就用船装着缣帛追着送给孙谦,孙谦拒不接受。每次离职,孙谦总是没有自己私有的房宅,常常向官府借空车棚居住。天监六年,孙谦出京任辅国将军、零陵太守,他已经年老衰弱,但还是努力处理政事,属吏百姓都感到安适。孙谦到任以前,郡中老虎多,常伤害人畜,孙谦到任之后,老虎

46、竟绝迹。到了孙谦离职的那天夜晚,老虎又出来伤害当地百姓。孙谦任郡县长官,常常努力鼓励督促百姓耕种农田,种桑养蚕,力求地尽其利,他属下百姓常常比相邻郡县的百姓收入更多。天监九年,因为孙谦年老,朝廷征调他为光禄大夫。孙谦回京赴任之后,高祖赞赏他清正廉洁,特别礼待他。每次朝见,他都请求承担繁重的职务来为朝廷效力。高祖笑着说:“朕使用的是你的智慧,不使用你的力气。”【典例2】B附【译文】左丘明所著国语,文章深刻宏阔杰出特异。本来世人沉溺贪好于此而不能停止。然而其中的内容多有欺骗惑乱之处,不能概括圣人的思想。我担心当世学者沉溺于其文采,模糊了是非,不能够通过中庸之道进入尧、舜之道。依据这个道理,作非国语

47、。周幽王二年,泾水、渭水、洛水流域都发生了地震。伯阳父说:“周朝将要灭亡了。天地之气,不能错失自己的次序,如果错乱了应有的位置,民众就会大乱。阳气滞留在内不能出来,阴气受到压制不能散发,于是便会发生地震。现在三条河流都发生了地震,就是阳气不在自己的位置而压制了阴气。阳气失位而处于阴气的位置,河流的源头一定会阻塞。水源被堵塞,国家必定灭亡。百姓缺乏财用,国家不灭亡还能怎么样?这样的国家不超过十年便会灭亡。十年,这是数的极限。凡是被上天所厌弃的,是不会超过这个极限的。”这一年,泾水、渭水、洛水水流枯竭,岐山崩塌。幽王被杀,周都因而东迁。柳宗元非议说:高山和大河,不过是天地间的自然物体。阴气和阳气,

48、不过是天地间的元气。它们自己运行,自己休止,自己屹立,自己流动,这哪里是与人商量过的呢?它们自己冲击,自己枯竭,自己崩塌,自己缺损,这哪里是人安排的呢?自然界的事物本来是互相排斥又互相吸引的,认同伯阳父说法的人不是孤陋寡闻的就是糊涂的。用锅煮饭,汤水翻滚蒸气升腾必然会煮烂各种食物;引水灌田,水势奔腾波浪激荡必然会破坏田里的土石。这些老妇老农所做的事,尚且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何况天地广阔无边,阴阳变化无穷无尽。阴阳二气,充满于茫茫无际的天地之间,有时聚集,有时分散,有时互相吸引,有时互相排斥,好像车轮滚动,好像纺机运转,它们的变化我们怎么能够知道呢?所以说:“水源堵塞了,国家必然灭亡。人们缺乏财

49、物,国家还不灭亡吗?”这又是我们不能理解的了。这里所说的究竟是天造成的呢?还是人造成的呢?如果说是天造成的,那么我在前面已经讲过了。如果说是人造成的,那么由于缺乏财物而导致亡国的,难道没有其他原因吗?何以硬要说是那几条河的过失,还说:“天既要抛弃一个国家,不会超过十年。”这就越发荒谬了!我对于国语的上述说法无所采纳。/模拟练冲刺双一流/1.B“奏编前后诏敕”句意是叶清臣奏请编辑前后的诏书敕命。句中省略主语“叶清臣”,“奏编”作谓语,“诏敕”作宾语,排除A、C项。“内东门”“御厨”是宫里的两个机构,应分开,排除D项。2.C“丁父忧”应为“丁外艰”。子遭父丧或承重孙遭祖父丧,称“丁外艰”。凡子遭母

50、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称“丁内艰”。3.A“抨击大臣专政”并非“他借京师地震之机”的谏言,而是他在“诏求直言”后的谏言。4.(1)主持科举的刘筠对他的策论文章感到惊奇,选拔他为第二名,宋朝的进士凭策论文章被选拔为高等,从叶清臣开始。( “奇”,意动用法,感到惊奇/认为不寻常;“擢”,提拔,选拔;“以”,介词,凭)(2)但安抚使贾昌朝搁置诏令不服从,叶清臣坚决抗争,并且上疏(弹劾)贾昌朝骄横不守臣节。(“格”,阻止,搁置;“固”,坚持,坚决;“疏”,上疏、上奏)附【译文】叶清臣字道卿,苏州长洲人。天圣二年,叶清臣考取进士,主持科举的刘筠对他的策论文章感到惊奇,选拔他为第二名,宋朝的进士凭策论文章被

51、选拔为高等,从叶清臣开始。出京任宣州知州,多次升职任太常丞,任三司盐铁勾院判官。这年冬天,京城发生地震,叶清臣上疏说:“不久前范仲淹、余靖因进谏议论政事而遭贬,全国的人,钳口结舌不敢议论朝政,将近两年。希望陛下能够深刻地责备自己,同意接纳忠直敢言的人士,或许圣明威严的天意对下体察,吉祥的征兆前来汇聚。”奏疏呈上几天后,范仲淹等人都得以调到京城附近。适逢有诏令征求直言,叶清臣又上疏陈述大臣专政,仁宗赞许并采纳了他的意见。清臣请求外放,担任两浙转运副使。挨着太湖有农田,积水不能流泻。叶清臣曾经建议奏请疏浚盘龙汇、沪渎港使水分道入海,百姓赖此得利。当时西部的战事未停,经费紧张,中书奏呈选定三司使,叶

52、清臣最初不在候选之列。皇帝说:“叶清臣有才能可以任用。”提升为龙图阁学士,暂代三司使公事。叶清臣奏请编辑前后的诏书敕命,使官吏不能欺骗,冗繁的账簿,一律删去。宫内东门、御厨都由宦官掌管,大凡他们索要的,官吏不敢过问,叶清臣于是就作契约文书来检查他们进出的数目。遭逢父亲去世在家守丧,谏官认为叶清臣懂得军事,奏请起用他镇守边疆。调任他主管永兴军,疏通三白渠,灌溉农田超过六千顷。仁宗亲临天章阁,召见公卿大臣,出示手诏询问当世急需要办的事。叶清臣听后,逐条回答皇帝的问题,极力论述时政的弊端。适逢黄河在商胡决口,北道粮食供应艰难,又让他暂代三司使。当时叶清臣因为河北缺乏军粮,从汴水漕运米粮由黄河南岸运输

53、到北道的有七十余万担;又奏请发放大名库的钱,用来帮助边境买进粮食。但安抚使贾昌朝搁置诏令不服从,叶清臣坚决抗争,并且上疏(弹劾)贾昌朝骄横不守臣节。宰相正想要折中处理,于是调任贾昌朝去郑州,贬叶清臣为侍读学士,担任河阳知州。叶清臣去世后,朝廷追赠他为左谏议大夫。叶清臣天性豪爽,遇事果断敢做,奏对从不屈服。郭承祐的妻子是舒王赵元偁的女儿,被封为郡主,给予俸禄;等到郭承祐任殿前副都指挥使,郭妻因为没有加封,请求增加月俸,叶清臣执意上奏不同意。仁宗说:“郭承祐掌管禁军,妻子又是王侯之女,应当优待。”叶清臣说:“这是非分企求。”于是把奏章卷起来揣到怀里,不予执行。5.D“携家理”意为“携带家眷的道理”

54、,其后应断开,排除A;“所俘获”不能独立成句,应与前面“讯”组成动宾短语,排除B;“果然”独立成句,意为“果然这样”;“尽”作“释之”的状语,排除C。6.C指“朝廷”选拔人才,而非“各级政府”。7.C“但最终因皇帝的因循守旧而未被采纳”与原文内容不符。从原文“帝善其言,而所司守故事不能用”可知,项忠的建议得到了皇帝的赞许,但是因为主管部门恪守成规而没有被采用。8.(1)羌人的目的在于抢劫掠夺,全部杀死则伤害仁义,匆忙安抚则有损威严,请听任我根据情况灵活处理。(共5分,“志”“伤仁”“遽”“不威”“便宜从事”各1分)(2)不久,西厂又恢复设置,汪直用吴绶为心腹,吴绶心怀前恨,更加急切地探察项忠的

55、差错(以便寻求报复)。(共5分,“未几”“腹心”“挟”“憾”“伺”各1分)附【译文】项忠,字荩臣,嘉兴人。正统七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刑部主事,晋升为员外郎。景泰年间,由郎中调升广东副使。巡视高州时,接到秘密报告称有贼携带男女数百人劫掠村庄。项忠说:“贼没有携带家眷的道理,一定是被抢劫的善良百姓。”他告诫诸位将领不要胡乱杀人。战事完后,讯问被俘的人,果然如此,于是将他们全部释放。项忠因跟随出征泷水瑶有功,增加一级俸禄。洮州、岷州两地羌人反叛,项忠上疏说:“羌人的目的在于抢劫掠夺,全部杀死则伤害仁义,匆忙安抚则有损威严,请听任我根据情况灵活处理。”朝廷批复同意。项忠就发兵占据险要地方,扬言要进军讨

56、伐,反叛羌人全部投降。西安水含盐碱太多不能饮用,为此项忠开凿龙首渠到皂河,引水入城。又疏通郑、白两条渠河,灌溉泾阳、三原、醴泉、高陵、临潼五县的田地七万余顷,百姓建立祠堂祭祀他。陕西经常受到战争骚扰。成化元年,项忠进言道:“三边大将遇敌停留不前,虽然说是因为胆怯,也是将领的权力太轻所致。士兵畏惧敌人而不害怕自己的将领,因此每次打仗总不能克敌制胜,应该授予将领拥有依照军法严厉处置的权力。朝廷选拔将才,时间超过一年也听不到有人应诏。陕西民风强悍,自古就多名将,岂能说没有将才?仅仅受阻于不能应对策问罢了。”明宪宗认为他说得对,然而主管部门恪守成规没有采用他的意见。成化四年,满俊反叛。都指挥邢端等与满

57、俊交战,被打败。不到两个月,满俊众至二万,关中为此震动。朝廷就命项忠为总督军务,与监督军务太监刘祥、总兵官都督刘玉率领京营以及陕西四镇的军队讨伐满俊。军队还未行动,巡抚陈价等先率领三万军队前往讨伐,又被打得大败。项忠就与巡抚都御史马文升分兵七路,抵达石城下,与满军交战,杀死和俘虏很多敌人。汪直开设西厂,放肆蛮横,项忠屡次遭到汪直的侮辱而无法忍受。正好大学士商辂等弹劾汪直,项忠也带头发动九卿弹劾汪直。皇帝将弹劾汪直的奏章留在宫中不加处理,但是西厂还是停办了,汪直心中十分怨恨项忠等人。不久,西厂又恢复设置,汪直用吴绶为心腹,吴绶心怀前恨,更加急切地探察项忠的差错(以便寻求报复)。宪宗下诏由法司会同

58、锦衣卫在朝廷审讯,项忠大声争辩毫不屈服。然而众人知道这一切出自汪直的意思,无人敢为他辩白,竟将项忠削职为民。汪直垮台后,项忠恢复官职,后辞官回乡。在家居住了二十六年,到弘治十五年去世,享年八十二岁。追授太子太保,谥号“襄毅”。/预测练命题风向标/1.A“敝”应解释为“弊政”。2.DA项,前一个“然”用在形容词和动词后面,解释为的样子;后一个“然”解释为这样;B项,前一个“而”连词,表示转折;后一个“而”连词,表示修饰;C项,前一个“于”为介词,对;后一个“于”为介词,在;D项,前后两个“以”都解释为“用”。3.C正确理解应该是:到了始元和元凤年间,匈奴归顺。 4.(1)公卿位缺时,就从那些受表

59、彰的人中选择,依次任用。(诸,兼词,之于、从中选择;以,按照、依)(2)在位时人民富足,离任后人民思念,生前有荣誉的称号,死后被尊奉祭祀。(见,被;生,生前;死见奉祀,被动句)5.循吏是为政宽缓,教化民众;严于律己,清廉公正;关心百姓疾苦,以民生为重的好官。6.原因:孝宣帝不仅认识到官吏与自己共同努力是百姓安居乐业的保证,而且他有管理官吏的有效作为。具体措施:授官严格,用官稳定,激励有法。附【译文】汉朝兴起之初,一反秦代的弊政,让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凡事都从简而行,禁例法规也大为放宽,而相国萧何、曹参以宽厚清静的办事作风成为了天下的表率,人民因而编了一首“画一”歌来加以称颂。孝惠帝无为而治,高后

60、女主隐居深宫,而天下安定,人民专心从事农业生产,一片丰衣足食的景象。到了文帝、景帝年间,便开始移风易俗。当时循吏如河南郡太守吴公、蜀郡太守文翁这些人,都能严于律己,为人表率,为官办事清廉公正,不用严苛的管理方法,而人民顺从地接受感化。孝武帝时,对外驱除四方蛮夷,对内修改法规条令,人民因此疲惫不堪,奸恶作乱无法禁止。那时很少有能以教化治理而著称的人,只有江都相董仲舒、内史公孙弘和倪宽等,其政绩值得一书。三人都是儒生,既精通处世之道,又熟习文章之法,他们以经学的思想方法处理政务,天子器重他们。董仲舒因病多次辞官,而公孙弘、倪宽做官做到三公。孝昭帝年幼,霍光代为主持政务,此时正值长年征战之后,四海之

61、内消耗很大,霍光沿袭于此而恪守职责,没有改变以前的做法。到了始元、元凤年间,匈奴归顺,老百姓生活也渐渐富足,于是开始举荐贤良官员,问询人民疾苦,于是废除酒税而讨论盐铁之利。等到孝宣帝时,他从微贱之地而登上至尊之位,兴起于里巷,所以深知百姓生活的艰难。他从霍光死后开始亲自处理各项朝政,励精图治,每五天便听政一次,从丞相以下各官职依次进朝禀告。待授予刺史、郡守、诸侯相等官职时,都要亲自接见询问,了解他们的思想,然后再考察其行为以验证其言论,有名实不符合的,必须清楚它的根源。孝宣帝常说:“老百姓之所以能够安心于农业生产而没有忧虑怨恨的不良心情,是因为政治清平而法律公正。与我共同保证这一点的人,只有那

62、些好的太守啊!”他认为太守是管理百姓的根基,频繁调换就会造成地方上的不安宁,人民知道太守的人选十分稳定,不可欺瞒,才会服从他的教化。所以太守如果治理有成效,他总是亲自颁书勉励,增加其俸禄并赐以重金,有的授爵号至关内侯,公卿位缺时,就从那些受表彰的人中选择,依次任用。因此,汉代的良吏在这样情况下层出不穷,有中兴之称。像赵广汉、韩延寿、尹翁归、严延年、张敞这些人,都称职尽责,可是任用刑罚,有的人抵罪而死。王成、黄霸、朱邑、龚遂、郑弘、召信臣等人,在位时人民富足,离任后人民思念,生前有荣誉的称号,死后被尊奉祭祀,这样的风采也许就是仁德礼让的君子遗风吧。7.D解答断句题时,要注意关键词语及句子结构。由

63、文意知,文章涉及汉朝刘氏天下,故“王刘氏”的划分不对,据此排除A、C两项;文中“主兵柄”语意完整,是动宾短语,故排除B项。8.D“常同席坐”与我们现在的坐姿不同,因为有“席”,这表示其坐姿是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9.D“袁盎拉慎夫人入座”错,原文是“袁盎引却慎夫人坐”,即袁盎过来将慎夫人的座位拉后了一些。从下文也可以看出,袁盎强调主妾之间尊卑有序,慎夫人是妾,是不能和皇后平起平坐的。10.(1)过了不久,绛侯(周勃)怨恨袁盎说:“我与你的兄长(袁哙)有交情,现在你小子却在朝廷上诽谤我(或说我坏话)!”袁盎也不向他谢罪。(得分点:“已而”“望”“谢”各1分,大意1分)(2)我听说与天子共

64、乘高大车舆的人,都是天下的英雄豪杰。如今汉王朝虽然缺乏人才,陛下为什么单单要和宦官同坐一辆车呢!(得分点:“共”“舆”“独”各1分,大意1分)11.袁盎认为皇上、皇后与身份为妾的慎夫人同席共坐有失尊卑之序,不合礼法制度,并以“人彘”的旧例告诫皇上,如此宠爱慎夫人可能会埋下害死她的祸根。附【译文】袁盎是楚国人,字丝。他的父亲原先聚众为盗贼,后来搬迁定居在安陵。高后当政之时,袁盎曾经做过吕禄的家臣。等到孝文帝登上了帝位,袁盎的兄长袁哙保举他做了中郎。绛侯(周勃)担任丞相,退朝之后每每急步而出,很是得意。皇上待之以礼,对他非常恭敬,常常亲自送他。袁盎进谏说:“陛下认为丞相是什么样的人?”皇上说:“他

65、是国家的重臣。”袁盎说:“绛侯是通常所说的功臣,并不是国家的重臣。国家的重臣应该是与主上共治国事,存亡与共。当年吕后当政的时候,吕氏诸人掌权,擅自相互称王,以致刘家的天下就像丝带一样,几乎快要断绝。在这个时候,绛侯当太尉,掌握兵权,却不能匡正朝纲。吕后逝世,大臣们一起共同反对吕氏诸人,太尉掌握兵权,又恰好遇到那个成功的机会,所以他是通常所说的功臣,而不是国家的重臣。丞相如果对皇上表现出骄傲的神色,而陛下却谦虚退让,臣下与主上都违背了礼节,我私下认为陛下这样不可取。”以后在上朝的时候,皇上逐渐威严起来,丞相也逐渐敬畏起来。过了不久,绛侯(周勃)怨恨袁盎说:“我与你的兄长(袁哙)有交情,现在你小子

66、却在朝廷上诽谤我(或说我坏话)!”袁盎也不向他谢罪。等到绛侯被免除了丞相的职位,封国中有人上书朝廷,告发他谋反,于是绛侯被召进京,囚禁在监狱中,皇室宗亲以及诸位公卿都不敢替他说话,只有袁盎出来证明绛侯无罪。绛侯得以被释放,袁盎出了不少力。绛侯于是与袁盎倾心结交。袁盎常常称引些有关大局的道理,说得慷慨激昂。宦官赵同屡屡受到皇上的宠幸,常常暗中伤害袁盎,袁盎为此感到忧虑。袁盎的侄儿袁种担任常侍骑,手持符节护卫在皇帝左右。袁种劝说袁盎说:“你和他相斗,应在朝廷上侮辱他,使他所毁谤的话不起作用。”孝文帝出巡,赵同陪同乘车,袁盎伏在车前,说:“我听说与天子共乘高大车舆的人,都是天下的英雄豪杰。如今汉王朝

67、虽然缺乏人才,陛下为什么单单要和宦官同坐一辆车呢!”于是皇上大笑,让赵同下车。赵同流着眼泪下了车。皇上驾临上林苑,窦皇后、慎夫人跟从。她们在宫中的时候,常常同席而坐。这次,等到就座的时候,郎署长布置席位,袁盎把慎夫人的座席拉后了一些。慎夫人生气,不肯就座。皇上也动了怒,站起身来,回到宫禁中。袁盎就上前劝说道:“我听说尊贵和卑下有次序,那样上下才能和睦。如今陛下既然已经确定了皇后,慎夫人只不过是个妾,妾和主上怎么可以同席而坐呢!这样恰恰失去了尊卑的分别了。再说陛下宠爱她,就重赏她。陛下宠幸慎夫人之举,其实恰好成了祸害她的根由。陛下难道没有听说过人彘之祸吗?”皇上这才高兴,召来慎夫人,把袁盎的话告诉了她。慎夫人赐给袁盎黄金五十斤。但是袁盎也因为多次直言劝谏,不能长久地留在朝廷,被调任陇西都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