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6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94974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8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6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6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6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6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6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6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6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6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6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6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6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6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6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6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6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6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6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6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6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6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6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46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6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46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6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46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6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46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6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46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6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46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6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46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6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46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6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46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6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46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6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46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6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46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6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46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6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46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6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46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6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46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6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46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6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46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6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46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6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46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6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46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6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46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6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46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6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46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6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46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必修2 第6单元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 探究讲座 2 单元提升强化练 3 目录CONTENTS1 单元 总结升华 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时空坐标通史构架】【要点归纳纵向贯通】一、宏观上掌握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特点方面特点农业生产模式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小农经济为主要生产模式,实行精耕细作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小农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多种形式并存经济重心经历了从西向东、从北向南的转移过程,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不断变化工商业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而存在,但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经济结构明朝中后期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经济政策中国

2、古代政府大多都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还采取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二、中国古代各时期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1客观环境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环境。2政治条件前代农民战争推动后继王朝调整统治政策,而且政策具有连续性。历代统治者制定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土地政策、赋税政策。3科技条件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历法的进步、科技著作的颁布、外国先进技术的引入等,成为经济恢复发展的科技条件。4国内外交流条件国内各民族、各地区间的交流、相互学习,中外交往的加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5群众条件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三、16 世纪开始中国落伍的经

3、济表现及原因1表现16 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与此相比较,在经济方式上,中国仍固守传统的小农经济,家庭经营方式和自给自足的生产目的;在经济政策上,“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制约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了中外交流。2原因(1)政治上:君主专制强化、政治腐朽黑暗。(2)经济政策:小农经济阻碍社会分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政策影响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和海外贸易发展。(3)思想文化:八股取士等文化专制束缚人的思想,影响科技创新;传统科技发展没有实现向近代科技的转变。总之,腐朽的专制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关系,是导致中国落伍的根本原因。【中外关联横向链接】链接一 宋朝的商业革

4、命和西方的商业革命的不同1从发展水平看,宋朝的商业革命仍然没有突破农耕经济的范畴,没有进一步推动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的产生;西方的商业革命促进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促进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力量的成长。2从范围看,宋朝的商业革命由于专制制度的阻碍,工商业的发展仍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制约,对外贸易仍以官方贸易为主,官营手工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国内市场比较狭小;西方的商业革命已形成区域性贸易市场,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推动了经济结构和经营方式的转变,出现股份制、银行等经营现象。3从影响上看,宋朝的商业革命没有推动封建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迈进;西方商业革命迫使西欧封建制度瓦解和推动资本主义

5、发展,贸易中心的转移推动了西欧的英国、荷兰、法国等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文化和社会制度的变革。链接二 明清时期,中国和西方历史的不同走向中国西方经济 农耕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开展工业革命,向工业化国家转变政治君主专制统治进一步强化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制度逐步确立外交闭关锁国殖民扩张思想 理学占主导;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科技 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近代科学产生选择题锁定热点考向热点考向一 古代农业的发展常考常新5 年 3 考命题视窗 古代中国的农业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种植业

6、为主,饲养业为辅;以精耕细作为基本特点。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反映出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要通过中国古代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化和生产力发展的角度认识中国古代农业。对农业经济的考查,一是考查主要生产工具,精耕细作的特点;二是考查小农经济和土地政策。1(2016高考全国卷)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 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 热点考向一 宋代经济较唐代有进一步发展,宋代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导致土地高度集中,租佃制进一步发展,进而出现“有田产的主户

7、只占民户总数 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的现象,故 B 项正确。B2(2015高考全国卷)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热点考向一 战国时期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收益增加,使得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的生产成为可能,从而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故 A 项正确;战国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与农业收益的增加无直接关系,故 B 项错误;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

8、用导致农业收益的增加,故 C 项错误;国家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阻碍了土地所有制的成长,与农业收益的增加无直接关系,故 D 项错误。A3(2015高考全国卷)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A坊市制度瓦解B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D海外贸易拓展 热点考向一 坊市制度瓦解只体现出商品交换场所的变化,而不能作为促进全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故 A 项错误;土地集中导致自耕农数量减少,国内购买力下降,不利于农业和商业经济发展,不是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动力,故 B 项错误;农业技术进步会推动农业发展,也会使更多的农产品投入市场,带来商品经济发展

9、,是推动全国经济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动力,故 C 项正确;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多为官府控制的朝贡贸易,对国内经济发展影响不大,不是促进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动力,故 D 项错误。C热点考向二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古代商业的发展5 年 3 考命题视窗 古代商业在重农抑商的大环境下发展,市的变迁,徽商和晋商等知识是考查的重点。选取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古代商业发展过程中的两次突破,春秋战国时期,突破了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宋朝突破了坊、市的界限,商业经营时间的限制也被打破。4(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

10、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热点考向二 结 合 题 意“富 民 十 六 户 主之”“以便贸易”可知交子可以作为民间贸易凭证,故 A 项正确;结合题意可知交子产生之后由于富者“不能偿所负”才出现商业纠纷,故 B 项错误;题干没有体现富商地位的提高,故 C 项错误;交子产生于蜀,题干没有体现出交子在全国的流通,也没有涉及经济重心的南移,故 D 项错误。A5(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

11、,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 热点考向二 材料着重说明的是“金帛轻细之物”属于“北货过南者”,“盐铁粗重之类”属于“南货过北者”,这是基于区域差异而造成明朝时期长途贸易兴盛。故D 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为对材料的表面理解。D6(2012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B工商

12、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热点考向二 关键信息: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已六七分去农。题干中反映了明后期松江人绝大部分弃农而从事工商业活动的经济现象,B 项正确;A、C、D 三项题干无从反映。B热点考向三 创设新情境考查古代中国出现的经济现象5 年 3 考命题视窗 古代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政策构成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主要内容,而区域贸易、对外贸易对中国农耕经济产生的影响,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7(2015高考全国卷)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

13、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 热点考向三 明成祖将都城从地处全国经济文化重心地区的南京迁到当时相对落后的北京,需将大量物资由南方输送到北方,客观上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B8(2015高考全国卷)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热点考向三 中国古代实行防御性的海洋政策,政府不鼓励

14、海洋开发,故 A 项错误;宋代受理学影响,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对女性神话人物的民间崇拜,并不意味着女性地位的提高,故 B项错误;东南沿海地区的民间崇拜得到了政府认可,反映出随着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其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故 C 项正确;朝廷认可东南沿海地区民间崇拜,是维护统治的需要,不能表明其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故 D 项错误。C9(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C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

15、治 热点考向三 由题干中“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的信息可以得出,清初外国银钱大量流入中国,这反映了在传统对外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白银大量流入,故 A 项正确;资本市场即金融市场,题干信息无法得出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故 B 项错误;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应该是鸦片战争之后,与题目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题干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冲击清政府统治,故 D 项错误。A热点考向四 以“多源情境”为形式,突出综合能力的考查5 年 4 考命题视窗 古代中国经济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为了突出综合能力的考查,经常选取多源情境材料、图片、文字述叙出的一些新情境进行综合能力的考查。10(2016高考全

16、国卷)下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热点考向四 此图反映的是集体劳动的场景,而非个体农户分散的生产劳作状态,故 A 项错误;此图没有反映出农业的不断发展,故 B项错误;汉代封建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故 C 项错误;此图反映出汉代豪强地主在庄园内驱使农民集体生产的情形,故 D项正确。D11(2016高考全国卷)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

17、发展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热点考向四 根据材料中“百年前”与“如今”雇工,即手工业者地位待遇的对比可知,明末的手工业者社会地位上升,结合所学可知这与明末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故A 项正确;材料反映手工业者社会地位的提高,未涉及重农政策,故B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手工业者地位的变化,未体现社会矛盾,故C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主体是手工业者,未涉及农业人身依附关系,故 D 项错误。A12(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D自

18、耕小农衰退 热点考向四 宋太祖曾经说过:“富室连我阡陌,为国守财耳。”有鉴于此,宋代采取了“不抑兼并”的措施,其后果必然是导致土地兼并严重,从而导致租佃关系盛行,自耕农经济衰退。据此判断,D项符合题意,C 项表述错误;宋代中央集权空前强化,A 项表述错误,材料未涉及流民问题,排除 B 项。D13(2012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 300 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19、 热点考向四 关键信息: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的原因 是“各 地 财 产 达 300 万钱”“田宅逾制”,说明汉武帝的做法是要抑制豪强,其目的是缓解土地兼并,C 项正确;“经济支柱”说法错误,A 项排除;B 项无从反映;题干是政治手段,D 项排除。C非选择题感悟规范答题高考第 40 题解题技巧读材料、审设问、扣教材,准确解答非选择题非选择题在历史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能否答好非选择题是高考能否取得好成绩的根本。学生平时练习时对非选择题也常常视之畏途,在答题中常犯“全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精”的毛病。解答高考第 40 题最常用的方法是读材料获取有效信

20、息,审设问明确答题方向,扣教材依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高考示例(2016高考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第一步: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材料一 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 1.8 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 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益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摘编自李龙潜明清经济史“

21、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说明长期社会稳定是清代人口膨胀的重要原因。“取消人头税”可知这种税变也促使人口滋生。采用轮作、复种、高产作物推广,大量山地、草原被开垦,反映了清代人地之争突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表明人地之争加剧了社会矛盾。材料二 为解决人口压力,康有为认为:“西北诸省土旷人稀,东三省、蒙古、新疆疏旷益甚,人迹既少早谋移徙”。严复则认为兴办现代实业较垦荒辟田有效得多。到民国时期,有人认为,“人口增加是无止息的,食料的增加是越来越困难的,即使我们能开垦荒地、改良农业、增加生长,总是赶不上人口增加的快”;至于工业化一途,因需要大量投资,短期内难以搞成。因

22、此很多人认为,解决人口问题的“治本方法”是“迟婚与节育”。据康有为全集等康有为认为解决人口压力应“早谋移徙”,主张向人口密度低的地区移民。严复认为“兴办现代实业较垦荒辟田有效得多”,隐性信息是可以“吸收劳动力,解决人口压力”。民国时期有人主张“开垦荒地、改良农业、增加生长”,认为解决人口问题的“治本方法”是“迟婚与节育”。第二步:审设问明确答题方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结合型),说明(答题提示语)清中期人口膨胀(答题限制语)的原因及其影响(答题语)。(12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结合型),概括(答题提示语)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答题限制语)的主张(答题语),并加以简要评

23、价(答题语)。(13 分)第三步:扣教材依据所学知识第(1)问,“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依据所学知识,清朝政治上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政策以农为本。第(2)问,“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的主张”,依据所学知识,维新派康有为主张维新变法改变现状,近代实业救国成为一种社会思潮,试图改善民生。第四步:组答案条理严谨作答答案:(1)原因:统一与稳定;耕地面积增加;精耕细作;高产作物的推广;税收制度的变革。影响:人地关系紧张;土地过度开发,环境破坏;贫困化,社会矛盾加剧。(2)主张:向人口密度低的地区移民;发展实业吸收劳动力;增加耕地,改良农业生产;节制生育。评价:可以总体评价,也可以就主张分别评价。总

24、体评价:多角度提出缓解人口压力的方法,为后世提供了借鉴;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分别评价:康有为的主张是缓解人口压力的传统方法,但向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大量移民不可行;严复的主张符合时代发展方向,但当时条件尚不具备;节制生育有可取之处,但未认识到人口因素的积极面。针对训练14在学习中国古代的经济史时,如果对一些历史名词或历史概念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往往难以全面客观地认识当时的历史现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古至今,谈到重农抑商总是将农业和商业对立起来。但从整体上来说,中国大部分时间是重农不抑商,农业固然受到重视,但商业也并没有受到抑制,私人工商业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中国古代真的重农抑商么

25、?材料二“城市”是由“城”与“市”这两个事物、两个功能要素结合为一的产物。说文中载:“城,以盛民地。”“市,买卖之所也。”中国农业时代的城市以政治行政管理功能为主,“城”的分量不仅大于“市”的分量,而且“市”的部分明显从属于“城”的部分。这些传统城市都是以绝对权力为基础,通过强制性贡赋等形式来维持城市运行。摘编自唐茂华东西方城市化进程差异性比较及借鉴材料三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其本身就是一个世界,一个尽可能不与外界往来的世界。然而,尽管除知识名流外,其他中国人对外部世界不感兴趣,而到中国传教则成为耶稣会士的荣耀作为一个有名无实的闭关锁国的国家,有着甚至更为封闭的儒家思想的明代中国

26、,正在丧失它的自主性,开始依附于一个非它所创造的世界体系。美阿谢德中国在世界历史之中(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两宋及明清时期虽然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但这一时期的私人工商业仍“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传统城市中“城”与“市”的关系。请以唐及以后的史实说明农业时代的“城”与“市”关系的演变。(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经济、思想文化方面指出闭关锁国政策下的表现。从当时世界发展潮流的角度,评述明朝的闭关锁国政策。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列举商业发展的事例即可。(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找关键词句可以概括出二者的关系。第二小问实际是考查唐及其以后城市

27、发展的表现,根据所学知识从坊市的界限、草市的出现等方面归纳即可。(3)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归纳,经济上虽受到限制但并未完全禁绝,思想上根据材料可以看出中外文化交流少,仅限于知识分子和传教士。第二小问实际考查闭关锁国政策的消极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归纳即可。答案:(1)宋代打破了市坊的限制,促进了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在部分地区出现并发展;明朝中期,私人工商业超过了官营工商业。(2)关系:“市”从属于“城”;“城”的分量大于“市”。演变:唐朝时,在坊市制度下,“城”“市”分开,但“城”外出现草市;到宋朝,“城”“市”界限打破;明清时期,市镇出现,突破“城”与“市”的限制。(3)表现:经济上,虽严禁与外国进行贸易往来,但私人海上贸易频繁;思想上,思想文化交流较少,仅限于少数知识分子和传教士。评述:使中国丧失了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动工业化的契机;阻碍了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在与西方的竞争中处于劣势。本课内容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