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昌江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无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94402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昌江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江苏省昌江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江苏省昌江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江苏省昌江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无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江苏省昌江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无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昌江一中2012-2013高二历史第1次月考试卷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著述各异。墨子主张国家应“节用”,不要浪费。孟子强调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商鞅主张“废井田,开阡陌”。对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的立场上。B、三者立论相同,都维护了农民阶级的利益。C、三者立论互异,但都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为考虑点。D、三者立论互异,且不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为考虑点。2、孔子教育思想中客观上与其维护原有统治秩序的政治主张相矛盾的是( )A、知之为知之 B、有教无类 C、学而不思则罔 D、因材施教3、

2、从春秋旧中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应的实质是( )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4、从宋代理学提出“灭人欲”到明代心学提出“内心反省”,克服私欲,说明( )A、主流思想文化维护封建统治 B、儒学的发展注重个人情感体验C、有利于社会的民主、进步 D、违背了孔子的仁学5、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与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关系是( )A、前者是对后者的否定 B、前者是对后者的肯定C、前者是对后者的批判和继承 D、两者毫无关系6、“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

3、之立君上之执以临之,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此言论说明荀子( )A、重视礼仪教化 B、强调严刑峻法 C、主张王霸并用 D、提倡上善若水7、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独禁人的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可以找到古代东西方社会这一做法的论据是( )A、人文主义 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C、人文主义 存天理、灭人欲 D、因信称义,致良知8、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学术观点异彩纷呈,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A、人与自然的和谐 B、社会现实 C、人与社会的和谐 D、人的生命9、中

4、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闪烁着民本主义的火花。下列思想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为政以德水则载舟,亦则覆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国之本也。A、 B、 C、 D、10、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日一贯,日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已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他所抨击的是( )A、先秦儒学 B、汉代经学 C、隋唐佛学 D、宋明理学11、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思想家阅历相同之处表现在( )生活在明末清初 参加过抗清斗争 学术活动集中在哲学领域 受到过文字狱迫害A、 B、 C、 D、12、文艺复兴与中明末清初启

5、蒙思潮的相同点是( )有唯物主义思想 有反封建思想 有完整的思想体系 有广泛的阶级基础A、 B、 C、 D、13、著名理论家蒋方震曾说:欧洲近代史之曙光,发自两大潮流,其一是希腊思想之复活;其二是原始基督教之复活。这“两大潮流”的核心是( )A、人文主义 因信称义 B、人文主义 因行称义C、民主政治 蒙昧主义 D、城邦文明 因信称义14、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对宗教的态度上看,三者都( )A、主张对宗教进行改革 B、强调世俗权力高于教权C、不否认宗教在社会中的作用 D、主张改变宗教教义15、孔子说:“质(质朴)胜文则野,文(文采)胜质则史(虚浮),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亚里士多德说:“

6、慷慨是挥霍与吝啬的中庸。”下列对两位圣贤的话解读不正确的是( )A、材料体现的都是中庸思想 B、都反对过度与不及C、认为中庸是美德,也是正确的思想方法 D、知识即美德,美德是知识存在的本质16、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是( )A、崇尚理性和科学的结合 B、批判罗马天主教的愚昧统治C、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权 D、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17、阿尔伯说:“大多数的时候,落在人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们自己”下列关于这句话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A、幸与不幸都是个人的感觉 B、决定人们幸福的是外在因素C、他肯定了人的价值和人性 D、追求起幸福是人的基本权利18、文艺复兴并非对古典文化的简单模

7、仿,在很在程度上是一种创新,这种创新包括( )重视现世生活,追求现世幸福 批判神权统治,重视个性解放 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描绘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蓝图A、 B、 C、 D、19、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一切重大的法律,并不是刻在大理石或铜板上,而是铭记在公民的心中。”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增强民众法律意思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B、公民理解法律是遵守法律的前提C、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条件 D、执法必严才能增强民众的法律观念20、伏尔泰说:“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狄德罗说:“没有一个人从自然得到了支配别人的权利。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都有享受自由

8、的权利。”上述两人的主张的相同之处是( )A、都主张人人享有言论自由 B、都主张宽容他人C、都主张保障人的自然权利 D、都主张敬畏自然21、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属社会的审判者,人有资格、有力量也有权利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这是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这种观点表明了( )A、人是万物的本原 B、感觉即知识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知识即美德22、“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主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这句话出自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文中的“枷锁”主要是指( )A、资本主义制度 B、自然环境束缚 C、封建等级制度 D、基督教束缚23、法国启

9、蒙思想家毕封说:“大自然之所以能全面发展,之所以能够达到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样完善和辉煌,完全是靠了我们的双手。”他的这一论点的实质意义是( )A、否定上帝创造世界的观点 B、提示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C、宣扬他对自然科学的贡献 D、号召人们推翻封建制度24、某班的一堂关于启蒙运动的综合探究课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观点:启蒙思想用理性之光照亮了欧洲近代社会发展的道路 18世纪中叶启蒙运动进入高潮 启蒙运动“平等”“自由”要求,实质上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批判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及宗教思想体系A、 B、 C、 D、25、欧洲启蒙思想的传播引起了各国君主的恐慌,这是因为( )A、天主教会的势力已经遭到

10、严重削弱 B、各国君主还没有摆脱封建神学世界观的束缚C、它反对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 D、启蒙思想明确提出要进行资产阶级劳动革命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材料一:黄宗羲主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材料二:孟德斯鸠认为: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

11、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分离,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呼自由施行专断。如果司法权同行政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所至有压迫的力量。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利。则一切便都完了。材料三;1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弱,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肯有一种时代的缺陷,黄宗羲、唐甑们提不社会新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告诉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

12、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三大思想家的思想内容,这些思想与中国传统儒学的关系怎样。(7分)(2)材料二反映了孟德斯鸠怎样的政治主张?请说明这一政治主张出现的背景?(8分) (3)为什么说明清时期进步思想是中世纪末的产物,而法国启蒙思想则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概括指出出现这一差异的主要因是什么?(10分)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

13、料二 (李斯上奏,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三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汉书董仲舒传请回答:(1)三则材料反映了当时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何在?(5分)(2)材料表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自战国到西汉先后进行了哪些努力?如何评价?(12分)(3)概括材料中李斯的言论与材料三中董仲舒言论的异同。(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