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离骚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2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3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所与作者理想的关系。 4背诵全诗。 【学习重点】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2品味、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艺术价值。【学习难点】1引导学生对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的理解。2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学法指导】1借助课文注释和古汉语字典自主理解诗的大意,掌握重点诗句的翻译及重点字词的含义。2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屈原生平事迹及其对后世国民精神的影响;了解楚辞的特点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3有感情地朗诵全文,细
2、心体会其节奏、韵律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朗诵、品悟的基础上背诵全文。【知识链接】1楚辞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宋代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概括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在战国中期,随着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现于楚国文坛之后,楚辞于是形成为一代文学样式。把诗经三百篇特别是“雅”、“颂”中的古板的四言方块诗改为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灵活变幻,词藻华美,对偶工巧的骚体诗,建立一种诗歌的新体裁,标志着我国文学史的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2走进作者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他名平,字原,号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战国末期
3、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我们对他评价很高: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是我国有记载的第一位文人诗人,第一位知识分子。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
4、之间有九年之久。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端午节,人们用吃粽子、赛龙舟的方式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他的政治理想的内容就是“美政”包括两个内涵:圣君贤相的政治和民本思想。他的代表作品:离骚,天问,九歌,九章。其中离骚是代表作。3“离骚”的含义关于离骚篇名的涵义,古今各家说法不一。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释为“离忧”。班固在离骚赞序中释为“遭忧”。王逸在楚辞章句中释为“别愁”。后人多各从其一说。近世学者,则有人据大招“伏戏驾辩。楚劳商只”及王逸注“驾辩劳商,皆
5、曲名也”,认为“劳商”与“离骚”均系双声字,“离骚”即“劳商”之转音,因而推论离骚本为楚国古乐曲名。【学习过程】一、品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看准字形。修姱( ) 羁( ) 謇( ) 谇( ) 揽茝( )诼( ) 偭( ) 溘( ) 诟( ) 椒( )岌( ) 糅( ) 昭( ) 弥( ) 朕( ) 规矩( ) 蕙纕 ( ) 侘傺( )二、速读课文第一节,完成下列问题。1解释加点的词语太息: 修姱: 鞿羁: 揽茝: 灵修: 绳墨: 周容: 侘傺: 方圜: 2虚词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 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3通假字偭规矩而改错 忳郁邑余侘傺兮 何方圜之能周兮 4异义词吾独穷困
6、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 自前世而固然 偭规矩而改错 5翻译重点句子。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6文段分析思考(1)前四句中诗人“太息”“掩涕”,为什么?这四句在文中的作用?(2)屈原一心想实现美政,又为什么“朝谇而夕替”被流放?三、速读第三节,完成下列各题。1重点词语。初服: 陆离: 游目: 离尤: 2名句默写。, 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宁溘死以流亡兮,。伏清白以死直兮,。,余独好修以为常。,岂余心之可惩?3虚词。驰椒丘且焉止息 苟余情其信芳 4通假字。进不入以离尤兮 芳菲菲其弥章 5词类活用高余冠之岌岌兮 长余佩之陆离 6特殊句式不吾知其亦已兮
7、步余马于兰皋兮 长余佩之陆离 7结合全文,解决下列问题。通观全文,理解下列句子。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本文中多处用到比兴手法,试找出几例并简单分析它们各自的寓意。 文中先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第二段却又说“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前后是否矛盾? 【基础达标】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侘傺叱咤惊诧姹紫嫣红B傧相
8、 摈弃 槟榔 五彩缤纷C鸷鸟 贽见 挚爱 风驰电掣D伫立 贮存 苎麻 纻衣麻裳2下列诗句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兮B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C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D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谣诼谓余以善淫兮(我)竞周容以为度(限度)B吾独穷困乎此时也(难道) 忍尤而攘诟(承受)C延伫乎吾将反(久久) 伏清白以死直兮(保持)D余独好修以为常(常规) 岂余心之可惩(满足)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夫孰异道而相安 偭规矩而改错B哀民生之多
9、艰 高余冠之岌岌兮C竞周容以为度 集芙蓉以为裳D余虽好修姱以羁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5选出下列对诗句解说有误的一项()A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表现诗人刚正不阿,一身正气。B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表现诗人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C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表现诗人勇于追求,锲而不舍。D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热爱祖国。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与诗经用写实精神来广泛地反映古代社会生活相比较,离骚书写理想,抒发爱国热情,富有浪漫气息,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浪漫主义优秀传统。B离骚主要借助丰富的想象,同时运用了夸张、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C文学史上常“风
10、骚”并称。“风”指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骚”指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D离骚是我国古典诗歌中最长的一首政治叙事诗,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阅读下面节选,完成710题。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7“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句中“悔”字应怎样理
11、解更贴切?它与课文第一节“虽九死其犹未悔”中的“未悔”是否矛盾?为什么?它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8赏析“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1)“芰荷”“芙蓉”喻指什么? (2)诗人为何还要“高余冠”“长余佩”,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3)这几句描绘了诗人什么样的自我形象? 9“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中“忽”字在诗中有何作用? 10翻译下列句子。(1)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2)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3)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拓展阅读】离骚 赏析 屈原是诗国的一颗巨星,远在众星之前,它出现在我国诗歌史上,成为无
12、数后继者所仰慕的风范。他的不朽之作离骚,震古烁今,千百年来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成为我国诗歌史以至世界诗史上,最为激动人心而具有“永久的魅力”的篇章。 伟大、优秀的艺术,自有其永恒的生命力,自是美的无尽藏。歌德说:“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是的,多少年来人们读离骚,人们认识它,分析它,开掘它,只要是一个态度严肃者,真正的渴求者,似乎都不曾空手而返过。它给人以“真”的启迪,“善”的激励,“美”的享受。它是那样完美而丰富,古老而常新,“逸响伟辞,卓绝一世”,“衣被词人,非一代也。” “离骚者,犹离忧也”,这是司马迁对离骚题义的解释。“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这是他对诗篇
13、创作动力的说明,也是对长诗离骚感情基调的诠释。屈原为了振兴邦国,实行“美政”,“竭忠尽智,以事其君”,但却“信而见疑,忠而被谤”,遭谗远逝。他满怀“存君兴国”之志,却唤不醒昏庸之主,眼看楚国兵挫地削,危亡无日,自己却竟被疏失位。这对于一位忧国忧民的爱国志士来说,能无怨乎?诗中有云:“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又云:“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揽茹蕙以掩涕兮,霑余襟之浪浪”,最后说:“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离骚正是诗人蕴藏着满腔爱国激情,饱含着血泪写成的一首悲伤怨愤之歌,读之令人摧肝裂胆,撼人心魄。【学习反思】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不足?【参考答案】【学习过
14、程】一、ku j jin su ln zh zhu min k u jio j ru zho m zhn u ju hu xin ch ch二、1太息:叹息。修姱:修洁而美好。鞿羁:喻指约束,束缚。揽茝:采集白芷。灵修:神仙,这里指怀王。绳墨:比喻准绳,准则。周容:苟合取容。侘傺:失意的样子。方圜:方和圆。方枘和圆凿。2虽:唯謇:古楚语的句首语气词以:因为虽:即使3“错”通“措” “郁邑”通“郁悒” “圜”通“圆” 4古:不得志,走投无路;今:指经济状况不好;古:指随流水而消逝;今:指因灾害或其他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古:本来就是这样;今:表示承认某个事情,引起下文转折;或表示既承认甲事实又
15、不否认乙事实。古:改变措施;今:改正错误。5这也是我心中向往的美德啊,纵然九死一生我也毫不懊丧。 宁愿突然死去随着流水消逝啊,我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样。6诗人是因为“哀民生之多艰”,就是同情人民生活的艰难。这两句承上,形象的概括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作用:承上启下。屈原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但坦荡的胸怀,磊落的品性,决定了他为自己的政治思想,不会瞻前顾后,更不可能中途更改主张,所以,遭到小人的诬陷,得不到楚怀王的信任。原因:亦余心之所善兮;众女嫉余之峨眉;固时俗之工巧兮 背绳墨以追曲。三、1初服:指未出仕前的服饰,比喻原先的志向 陆离:修长的样子游目:放眼观看离尤:遭受忧愁2长太息以掩涕兮
16、 虽九死其犹未悔 余不忍为此态也 固前圣之所厚 民生各有所乐兮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3兼词,在那里/只要4“离”通“罹”/“章”通“彰”5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加高/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加长6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7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写小人们种种丑态、伎俩,自己不为所动,宁死也不与他们同流合污。)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写自己与小人们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不可调和的,自己愿意为正道而死。)不吾知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写自己虽然遭到贬抑,但仍要一如既往地修身洁行,而不论别人怎么看待自己。)民生各有所
17、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重申自己始终以“好修”为乐,即使为此遭受极刑也决不改变。)“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灵修”本意是神仙,这里指君王。“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以“蛾眉”(即美貌)比拟自己的美德,以“众女”肆意造谣中伤比拟朝臣对自己的造谣中伤。“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鸷”指鹰、雕一类凶猛的鸟,“鸟”指一般的鸟,这里分别比拟诗人自己和周围群小。“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所写的衣着佩饰都比拟诗人的美德。“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比拟诗人的品德更加高洁。第一节写的是诗人因正道直行,不
18、同流合污,因而遭到小人诬陷、倾轧,君主是非不分,疏远了他。虽然遭到来自方方面面的沉重打击,但他心志弥坚,毫无变通、退缩的念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等就是对这种心志的表白。第二节里写诗人打算全身而退,高洁自守,不再在政治活动中积极进取,谋求变革。“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是就在政治活动中的进退来说的,并不意味着诗人就此放弃操守。因此,前后并不矛盾。【基础达标】1D解析:A咤zh,余读ch;B摈bn,槟bn,余读bn;C掣ch,余读zh;D项全读zh。2C解析:C项前句,“灵修”后不宜停顿,后句,在“察”后停顿。3C
19、解析:A后句“度”应为“法度、准则”;B前句“独”应为“只有、独自”;D后句“惩”应为“受创而改变”。4C解析:A上句表转折,下句表承接;B上句,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了独立性,下句,定语后置标志词;C匀为介词“把”;D上句“唯、只”,下句“即使”。5C解析:C项应为“表现诗人坚持真理,献身理想”。6D。解析:D项中“政治叙事诗”错,应为“政治抒情诗”。7“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句中“悔”字应怎样理解更贴切?它与课文第一节“虽九死其犹未悔”中的“未悔”是否矛盾?为什么?它在结构上有何作用?悔:追悔(反省),前一个“悔”是反悔;不矛盾,因为二者意义有差别,前者是表示对自己的选择的坚定
20、,后者是对自己走过的路的反省;它是下文的开启之词。解析:根据语境去断定。注意此句与上下文的关系。此句在本段的开头应为引起下文的作用。8(1)高洁的德行(崇高的品德)。解析:(1)“芰荷”“芙蓉”都是美好的东西,在此象征高洁的品质。(2)反省自己走过的路后,诗人没有畏惧邪恶,而是更加坚定了走自己的路的决心。“高余冠”“长余佩”更是明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无悔选择。(3)德行高洁的君子形象。9转折;从反省到进一步坚定意志。10(1)让我的马走在这长满兰草的水边高地上啊,奔向那长满椒树的山冈暂且休息。(2)没有人了解我也就算了吧,只要我内心确实是美好的。(3)即使把我肢解了我也毫不改变,难道我的心志可以因受挫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