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60分)1.瑞昌铜岭商周铜矿矿冶遗址,是中国迄今发现的矿冶遗址中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一 处大型铜矿遗存,是中国青铜文明的象征之一。据此你认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当时的人们广泛使用青铜农具 B. 当时的青铜冶铸技术世界领先C. 当地出土了四羊方尊等青铜器 D. 当时的人们能够制成铜枪铜炮【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商周铜矿矿冶遗址,是中国迄今发现的矿冶遗址中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一 处大型铜矿遗存”的信息说明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繁盛的时代,说明当时制作技术领先,故B项正确。考点:
2、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手工业青铜冶铸技术2汉朝政府曾经专门规定,商人穿鞋必须一只黑一只白。汉朝实行该规定的目的是()A尊儒学为正统,强调社会礼仪 B羞辱商人,推行重农抑商 C商品经济困难,倡导物尽其用 D重视法家学说,宣扬政府权威【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汉代对商人的经商行为实行严格管制,商人社会地位低下,为了使商人和别的社会阶层区分开来故在服饰方面有着严格的规定,如材料中的穿鞋规定以及在衣服的用料方面只许穿麻衣而不能穿丝绸锦袍等,所以B项说法最符合题意。考点: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3、重农抑商”3. 人们常常形容水排鼓风冶铁“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水排发明于( )A. 战国 B. 西汉 C. 东汉 D. 魏晋【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已经说明了“造作水排,铸为农器”,水排就是利用水力激动机械轮轴带动古风囊,使皮囊不断伸缩,不停地给炉内加氧,“用力少,见功多”,大大提高冶铁效率。水排出现于东汉,故C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水排4. 史载:康熙年间,苏州府的吴江县棉花的种植面积已经超过粮食的种植面积;松江府所属的太仓州、 海门厅、通州等地区,农民种粮者不过十之二三,而种植棉花的已达十之七八;直隶保定一带农
4、村的农民见植棉获利大,往往将种麦子的土地改种棉花。这一现象体现了()A工商业市镇经济繁荣 B个体小农经济的衰败 C农业商品化趋势加强 D重农抑商政策的废弛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本题考查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的能力。A项观点与材料信息不符。B项不符合史实。封建时代,农业经济虽不断发展,但生产力水平有限,粮食生产相对过剩不符合史实,材料也不能体现,排除C项。材料表明,全国南北区域都出现了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超过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现象,这反映了农产品的商品化加强的趋势,故D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农
5、业及土地制度变化农业商品化趋势5. 下表呈现的河南和江苏科举状元人数变化反映了( )唐宋明清河南151621江苏781749A. 八股取士使科举制走向僵化 B. 政治中心南移趋势明显C. 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 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图表题关键要找出不同年份(年代)、地域方面所给数值的变化趋势,根据题干“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我们可知该表涉及的数值是状元人数的变化,分析图表可知从唐到清,河南的状元人数逐渐减少,江苏则逐渐增多,而中国古代经济中心从隋唐时期开始南移,直至南宋南移完成,此后经济中心始终
6、在南方,这说明南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文化的兴盛。故选D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6. 有人说,欧洲人开辟新航路追求的是“物质财富”,而郑和下西洋则追求“精神财富”,如果把二者结合在一起,就称得上完美的航行了。对这句话的错误理解是()A郑和下西洋是宣扬国威的政治行为B强调这二次航行都有美中不足 C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是一种掠夺 D同时指出了两次航行的弊端【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的比较是从两者的目的出发的,A、C两项正确的表述两次航海的目的;D项是从材料“称得上完美的航行”反推出两次航行都有弊端。而作者这样的比较主要在强调二者在目的上的不同,而
7、非强调两者的弊端或美中不足,故B项表述错误。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新航路开辟影响7. “16世纪以前,最重要的项目是由东方运往西方的香料和朝相反方向运的金银。但渐渐地,新的海外产品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其商业价值增长。这些产品包括新的饮料、染料、香料和食物。英国的贸易从1698至1775年的这一时期中,进口商品和出口商品都增长到500% 至600%之间。欧洲的总的贸易在增长。”上述现象反映的是下列哪次“革命”的后果()A工业革命 B价格革命 C科技革命 D商业革命【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包括新的饮料、染料、香料和食物。英国的贸易从16
8、98至1775年的这一时期中,进口商品和出口商品都增长到500% 至600%之间。欧洲的总的贸易在增长”说明的是商品种类和贸易中心扩大,属于商业革命,故D项正确。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新航路开辟商业革命8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历史史实的正确解读。选项中史实与推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材料结论A南宋政府赋税中农业税与非农业税的比例是28:72南北宋农业生产比较落后B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世界不同民族开始了经济文化交流C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纪市场初步形成世界不同地区生活方式趋同化倾向加强D1980年12月,我国颁布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营业执照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
9、展开【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农业税与非农业税的比例是28:72得不出农业的落后,故A错误;世界不同民族开始了经济文化交流在古代已经开始,故B错误;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纪市场初步形成促使世界不同地区生活方式趋同化倾向加强,故C正确;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1984年,故D错误。考点:史学理论史学研究史论研判91851年,英国举办世界博览会,在展览会的入口处,摆放了一块重达24吨的大煤块,其主要目的是( )A. 突出蒸汽时代的能源特色 B. 展示新能源的发明和利用C. 宣布英国工业革命的到来 D. 表明英国的煤储量世界第一【答案】A 【解析】试
10、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联系史实可知,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应该联系这一史实进行思考,1851年,英国举办世界博览会,在展览会的入口处,摆放了一块重达24吨的大煤块,主要是用来体现工业革命的辉煌成就。故此题应选A项。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1019世纪上半叶英国大幅度降低关税,进口关税率由1820年的45%55%降到19世纪中期的零关税。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美国等七十多个国家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与1929年相比提高了60%100%。英美各国的做法()A倡导国家干预经济发展 B有利于国家贸易的自由化 C有利于本国经
11、济的发展 D促进世界市场协调的发展【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19世纪上半叶英国实行自由主义政策,1929-1933年美国实行凯恩斯主义,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A项错误,不属于共同目的;B项英国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扩大,但与美国凯恩斯主义无关;D项错误,英国不存在经济危机状况。本题选C项,都推动了本国经济的发展。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11. 鸦片战争以后,地处长江口北岸的通海地区,因运抵的洋纱“条干均匀,不易断头,渐为机户所乐用,作为经纱,于是就出现了洋经土纬的改良土布”。当地众多农户扩大土布生产而对机纱的大量需求, 促
12、使通州大生纱厂在19世纪末应运而生。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中国近代手工业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洋纱大量涌入导致手工棉纺织业破产C自然经济在近代社会始终占主导地位 D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诞生【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众多机户大量使用机纱生产使其加深了对西方机器生产的了解,促使更多像大生纱厂一样的近代民族工业诞生,故A项正确。由材料“洋纱条干均匀,不易断头,渐为机户所乐用”“当地众多农户扩大土布生产而对机纱的大量需求”得知,洋纱大量涌入并未导致手工棉纺织业破产,故B项错误;材料提供的信息有限,不能充分说明自然经济在近代社会始终占主导地位,故C项错误;依据所学,民族资本主义经
13、济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故D项错误。考点: 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表现12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说“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地上的,一代一代地下去,不太会有变动。”造成材料中“乡村里的人口不太会有变动。”的经济因素是( )A中国农村封闭落后 B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C安土重迁观念的影响 D宗法关系长期存在【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地上的,一代一代地下去,不太会有变动”说明农民固守乡土经济,没有巨大变化,主
14、要是因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因素,故B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农业及土地制度变化小农经济13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并颁布奖励公司章程、商标注册试办章程等一系列商法,还以年利率6%的低息借贷官款支持企业引进先进技术,以“公股”形式援助私人办企业。这些举措()A加重了政府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压榨 B阻止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反清的斗争C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开始改变近代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时间是“1903年”,开始改变是在鸦片战争后,故 A 项错误;材料大意是清政府支持民族企业,不是压榨,故 B 项错误;“阻
15、止”说法错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最终推翻了清王朝,故 C 项错误;清政府支持民族企业,在客观上就推动了民族企业的发展,故 C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农业及土地制度变化耕作方式变化14. 张謇说:“二十年来,所见诸企业之失败,盖不可以卒数,推原其故,则由创立之始,以至于业务进行,在皆伏有致败之衅,则无法律之导之故也。无公司法,则无以集厚资,而巨业为之不举;无破产法,则无维信用,而私权于以重丧。”据此,他认为民族工业进程迟缓的主要原因是()A缺乏充足货币资本的支持 B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C受中外反动势力双重压迫 D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
16、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无法律之导之故也。无公司法,则无以集厚资,而巨业为之不举;无破产法,则无维信用,而私权于以重丧。”因此核心思想是强调民族工业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故B正确,ACD都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受阻的因素,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曲折的发展。15. 建国初期某一时期“全国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96%,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48%。经济发展比较快,经济效果比较好,重要经济部门之间的比例比较协调。市场繁荣,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由此,可以推测出当时中国()A工农业比重严重失调 B经济政
17、策深受苏联影响C经济建设出现浮夸风 D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全国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9.6%,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4.8%。”可知是工业和农业的增长率,不是二者所占的比例,排除A;“经济发展比较快,经济效果比较好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可以判断D错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于21世纪初,排除C;题干反映了工业增长速度较快,说明经济政策深受苏联影响,B正确。故答案选B。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Com16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曾说:毛泽东同志在1955年冬就说过,将来会出现从
18、来没有被人们设想过的种种事业,几倍、几十倍、以至几百倍于现在的农作物的高产量。今年的农业丰产完全证实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预见。这是共产主义风格的胜利,是破除迷信、彻底解放思想的胜利。这表明()A一五计划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B“大跃进”运动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高产量C人民公社化运动适应了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 D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了“左”的倾向【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几倍、几十倍、以至几百倍于现在的农作物的高产量。今年的农业丰产完全证实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预见。这是共产主义风格的胜利”,显然是浮夸风的体现,是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了“左”的倾向,故D正确。考
19、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跃进17下列建设成果,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是(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开发大庆油田 氢弹实验成功 修建秦山核电站A. B. C. D.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是1953年一五计划时期建设的, 开发大庆油田是1956年十年建设时期;氢弹实验成功 是1967年;修建秦山核电站是改革开放以后,故A项正确,符合题意。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建设成就18. 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指出:“它将家庭经营引
20、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经营只是其中一个层次,统和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的关系。它继承了合作化的结果,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原则。”这里的“它”是指 ()。 A农村人民公社 B农民个体经营组织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村生产合作社【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把握材料中的“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经营只是其中一个层次,统和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的关系”即可判断本题主要涉及农业的经营方式,选择C项。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 中
21、共哪次会议上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A. 十一届三中全会 B. 十三大 C. 十四大 D. 十五大【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1997年,党的十五大科学总结改革开放以来调整所有制结构的成功实践经验,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故D项正确。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20. 近代中国,“洋一”族词便成了当时汉语词词汇中的一个大家族,如:“洋伞”、“洋油”、“洋火”、“洋布”、“洋钉”、“洋房”等等,成为人们日
22、常生活中的常用语。“洋一”族词的产生以及使用常常与它们所指事物的出现、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后来这些“洋一”族词语在老百姓日常用语中逐渐消失的原因不包括()A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B国人爱国热情不断高涨C政府规定不准使用“洋一”族词语 D新中国成立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奴役【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近代中国,“洋一”族词流行。新中国成立后,推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奴役,逐步建立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洋一”族词日益退出人们的耳边。并不是政府给予规定不允许使用,故答案为C。考点: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物质生活变迁原因21下图为近代“帽业专家”盛锡福帽店的产品商标。
23、历史文献有如下记载:“失去辫子,人们一时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于是,时兴起戴帽子。据说,当时名扬四海的盛锡福帽店日夜赶制帽子,仍然供不应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鸦片战争时期西方生活方式的传入B新中国成立后社会风尚的变革C洋务运动期间留长辫不利于机器操作D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易服的法令【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据说,当时名扬四海的盛锡福帽店日夜赶制帽子”说明当时实行剪辫的习俗,主要是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易服的法令,故B项正确;其它选项的时间和事件均不符合。考点: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社会生活生活变迁剪辫易服22.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中载:“电
24、灯、自来水初出现时,上海市民曾十分恐惧,担心用电会 遭雷殛。后来则非常欢迎电灯,称其赛月亮,颇便行人;开始市民谓(自来)水有毒质,饮之有毒,相戒不用,后来则通装水管,饮濯称便”。上述材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A电灯、自来水自身存在明显不足 B思想观念的改变是近代化原动力C国人对西方文明接受的思想过程 D当时国人生活水平有了普遍提高【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颇便行人;开始市民谓(自来)水有毒质,饮之有毒,相戒不用,后来则通装水管,饮濯称便说明国人对西方文明接受的思想过程,故C项正确;其他时间均不符合题意。考点: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社会生活生活变迁向西方学习
25、23. 有诗云:“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雁帛鱼书应共妒,声气相通快胜箭。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该诗赞颂的文明成果是( )A电灯 B火车 C电报 D电影【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雁帛鱼书应共妒,声气相通快胜箭。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描述的是电报,故C项正确;其它选项均不是材料中主旨。考点:近代社会生活变迁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变迁电报 24. 下图是某一时期江苏省发行的侨汇券,持券者可在专门商店或柜台购买到指定数量的商品。据此可以判断当时() A我国的物资供应相对匮乏B各种商品均需要凭票证购买C
26、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D侨汇是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中“侨汇是海外侨胞给国内眷属的汇款、赡家费。侨汇券汇聚了粮票、布票、棉票、副食品购买券、工业品购买券等各种票证”因此侨汇不是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故A项正确。考点:近代社会生活变迁新中国初期粮食共用粮票 251930年12月,时任美国总统的胡佛说:“经济不景气的问题是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由此可以看出他依旧坚持的是( )A计划经济思想 B新经济政策C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D国家全面干预经济思想【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本
27、题主要考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根据材料“经济不景气的问题是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分析可知,胡佛依旧坚持执行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故本题选C项。考点:罗斯福新政1929-1933年经济危机自由主义思想26. “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得到发展。在总崩溃的 大潮流中,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美国在当时采取的政策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 )A计划指导,政府干预 B. 调整农业,扭转危局C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D. 以工代赈,扩大内需【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
28、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要抓住材料的关键句“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 符合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这种“排他性”的政策只有C。考点:罗斯福新政和资本主义新变化罗斯福新政措施27. 1934年美国政府通过了银购入法、购银法案、白银国有令等法案,这些法案以提高银价、收购白银、禁止白银出口、发行银券、白银收归国有等为主要内容。这些举措导致的结果之一是( ) A. 强化了美国的金本位政策 B. 使世界白银价格跌势加快C. 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 中国白银大量外流【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
29、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银购入法、购银法案、白银国有令等法案,这些法案以提高银价、收购白银、禁止白银出口、发行银券、白银收归国有等为主要内容”的信息说明当时中国白银外流。故D项正确。考点:罗斯福新政和资本主义新变化罗斯福新政措施28. 罗斯福说:“为了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陷,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这表明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A用发展经济的手段来缓和社会矛盾 B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政策调整C对世界经济旧秩序的一次新改革 D用提高国家垄断的程度来消除经济危机【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为了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陷,我们依靠
30、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说明罗斯福主要强调对资本主义进行改良,故B项的说法正确;A、C、D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考点:罗斯福新政和资本主义新变化罗斯福新政性质29. 一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1976年前后的荷兰,没有多少荷兰人会非常努力地工作。如果你曾试着工作过,但不喜欢,也可以停止工作。在富裕社会,人们不会因为变得更为富有而感到更幸福,与朋友和亲戚们在一起的时间才能带来幸福而今欧洲国家正在禁止懒惰。我们现在都成了职业至上 者。生活被重新定义为一场赛跑,从一出生就开始了。这种差异说明了()。A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能力陷入困境 B资本主义福利国家走向破产C西方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耗费了财富 D经济政治
31、危机的发生【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此段材料说的是高福利引起的弊端导致资本主义国家的政策发生调整, B西方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耗费了财富,与此没有联系;C经济政治危机的发生,没有解释问题的实质,故此题应选A项。考点:罗斯福新政和资本主义新变化资本主义新变化表现30. 北京师范大学黄安年教授认为:“本世纪(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革命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罗斯福和邓小平改革不同之处在于( )A. 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 B. 消除经济发展严重困难C. 调整生产关
32、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 D. 保障原有社会制度【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旨在考查现代中美两国经济模式的调整。罗斯福新政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邓小平的改革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选择A项;其它选项均不符合题意。考点:罗斯福新政和资本主义新变化罗斯福新政比较二、非选择题(共2大题,每题20分,合计40分)31. (20分)材料一 明朝中叶后,在棉纺织业中心松江,一些商人开设暑袜店,利用雄厚的资金,购进大量尤墩布,分发给当地男女居民缝制适宜夏天穿用的暑袜,计件付给工钱,再将暑袜拿到店里出售。 必修2P10材料二 宁汉合流以来,无论是原来较为发达的棉纺织
33、业和面粉业,还是新兴工业部门,如化学工业、橡胶工业,都有较大发展。几年间制碱厂建成了15家,除满足国内需求外,还出口日本,甚至是欧洲地区。这十年里,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8.86%,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 必修2P45材料三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家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为了民族权益,热忱倡导“实业救国”,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民族企业家主动接受中共的三大改造政策,荣毅仁等民族企业家被毛泽东亲切地称为“红色资本家” 。我们对民族资主义企业采取赎买政策,进行公私合营,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1)材料一反映了古代中国什么新经济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4分)
34、(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的原因是什么?这一时期民族企业的较快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方面的影响?(10分)(3)谈谈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是什么?(6分)【答案】(1)现象: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萌芽.(2分)原因: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2分)(2)原因:国内:1927-1936年,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商业和交通运输业.(2分) 国外:西方资本主义正经历严重的经济危机,客观上为民族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提供机遇.(2分) 影响:经济上:一定程度上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促进中国经济的近代化(2分) 政治上
35、: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2分)社会生活上:促进了人们衣食住行等生活方面的变迁.(2分) (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言之有理即可,每点2分)(3)必要性:变革生产关系,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主体地位; (2分)发展生产力,为我国工业化奠定基础.(2分)可能性:新中国的成立,中共掌握国家政权,民族资本家对中国革命的贡献.(2分)点: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工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济探索一五计划32. (20分)材料一.Com图1 宋代海上丝绸之路 图2 欧洲新航路开辟材料二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
36、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单是大工业建立了世界市场这一点,就把全球人民,尤其是各文明国家的人民,彼此紧密地联系起来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材料三 90年代邓小平到中国南方视察时,提出“白猫黑猫论”,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削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计划和市场并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准,都是发展经济的两种手段,只要坚持“三个有利于”,不管“白猫”、“黑猫”,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材料四 西方史学家认为,社会主义在东欧的消失、苏联的解体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日益转向市场经济,在实际上表明社会主义模式的普遍性的萎缩。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1)比较图1和图2,分析图2 所示国
37、际贸易发展的特点(4分)(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市场不断形成的主要事件和过程(8分)(3)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材料四观点的理解(8分)【答案】(1)近代欧洲是全球性贸易;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4分)(言之有理即可,每点2分)(2)15、16世纪 新航路的开辟 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2分)17、18世纪 早期殖民扩张 世界市场拓展; (2分)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后期 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2分)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最终确立(2分)(3) 必要性:市场经济不是区分社会制度的标准,而是实现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是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是吸取苏东剧变教训的必然结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总结和自身发展的要求。(4分) 结果: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蓬勃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2分) 结论:中国转向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模式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社会主义模式的萎缩。(2分)(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依据材料二中“社会主义在东欧的消失、苏联的解体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日益转向市场经济,在实际上表明社会主义模式的普遍性的萎缩”的信息从市场经济实行的必要性、结果以及结论的角度进行分析归纳。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新航路开辟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