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时作业: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92419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时作业: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时作业: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时作业: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时作业: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时作业: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三单元第9课请同学们认真完成 练案9一、素养达标1(2020菏泽B)朱子语类记述道:“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作者认为北宋制度设计(D)A达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B提高了政府机构的行政效率C根本上杜绝割据存在的隐患D导致地方贫弱无力对抗边患解析材料信息“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说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导致地方困弱,面对金军侵扰无力还击。因此作者认为北宋制度设计导致地方贫弱无力对抗边患,故D项正确;加强

2、中央集权不是材料的主旨,故A项错误;材料和政府机构的行政效率无关,故B项错误;C项错在“根本”,说法过于绝对。2(2020天津河北区)下面是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图示表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举措的突出特点是 (D)A极力提高皇权B竭力削弱相权C削夺将帅权力D分权以削弱地方权力解析据图片信息“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可知,北宋地方通过分化事权来加强中央集权,D项符合题意;“极力提高皇权”“竭力削弱相权”都是中央机构的调整,A、B两项与题意不符;图片信息没有涉及“削夺将帅权力”,C项错误。3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当时民间还流行着这样的俗话:

3、“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材料主要表明,宋朝(D)A等级森严B商业繁荣C重农抑商 D重文轻武解析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因此,答案选D项。4北宋初年,“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这反映出北宋强化君权的显著特点是(C)A频繁换相 B培植亲信C分化事权 D重视法治解析材料“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反映分割宰相权力,不是频繁换相,故A项错误;据材料“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可知,北宋通过分割宰相权力以加强皇权,不是

4、培植亲信,故B项错误;材料“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体现了分化宰相事权,故C项正确;材料“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是为了分化宰相事权,加强皇权,不是重视法治,故D项错误。5庆历新政最终以失败而结束,失败的主要原因是(B)A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B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C与统治者的要求不符D用人不当解析庆历新政激进的改革措施,遭到官僚贵族的反对和诽谤,成为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故选B项。6王安石在变法之初就设置“制置三司条例司”,将财政经济的规划、决策权从三司独立出来,同时要求“一岁用度及郊祀大费,皆编制定式”。这一措施体现了王安石(D)A将整顿吏治作为变法中心B借变法之机剥夺

5、了三司财权C以积极节流作为理财思路D重视财政运行机制改革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将财政经济的规划、决策权从三司独立出来”和“一岁用度及郊祀大费,皆编制定式”的信息可以看出王安石重视财政运行机制改革,故D项正确;A、C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故排除;题干中的做法只是将财政经济的规划、决策权从三司独立出来,并没有剥夺三司的财权,故B项错误。 7北宋和辽、西夏,南宋和金朝都签订过和平协议。这些协议都(D)A签订于中原王朝北伐失败后B在协议签订后正式定都C确立了双方为兄弟国间关系D有助于形成稳定的局面解析签订于中原王朝北伐失败后的是宋辽协议,排除A项;宋金协议签订后正式定都,排除B项;确

6、立了兄弟国间关系的是宋辽协议,排除C项;三份协议都在客观上推动了相对稳定局面的形成,D项正确。8下表是南宋理宗宝祐四年中榜的601名进士的出身统计情况。该数据可以说明(C)官僚家庭184人平民家庭417人A科举制彻底改变了特权阶级的地位B科举制消除了九品中正制的门第标准C科举制拓宽了政治参与的途径 D科举制有利于社会各阶层的平等解析依据题干图示中南宋理宗宝祐四年中榜的601名进士的出身统计情况可知,来自平民家庭的进士比官僚家庭的比例高很多,说明科举制拓宽了政治参与的途径,故C项正确;A、B两项说法过于绝对化,应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应排除。9(2020北京西城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975

7、年,宋太祖下诏:“向者登科(科举应考人被录取)名级,多为势家所取,塞(阻隔)孤贫之路。今朕躬亲临试,以可否进退,尽革前弊矣。”此后君王都沿用此制度,选拔有才干的贫寒士子充实官员队伍。宋太宗时,“国家开贡举之门,广搜罗之路”,允许工商业者及“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以至于“工商之子亦登仕进之途”。摘自唐凯麟主编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据材料,简述北宋初年在科举考试资格和录取方面的改革措施,并结合所学分析其作用。答案措施:考试资格方面,进一步放宽限制,传统受歧视的工商业者也可参加;录取方面,更多录取社会下层士人。作用: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统治力量;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推动崇文抑武局面形成;改

8、变及第个人与家族的地位和经济状况;促进重农抑商思想观念发生变化;一批儒商诞生,提升中国商业文化。解析措施:依据材料四中“宋太宗时,国家开贡举之门,广搜罗之路,允许工商业者及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以至于工商之子亦登仕进之途”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初年的科举考试资格进一步放宽限制,允许传统受歧视的工商业者参加;更多录取社会下层士人。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初年科举考试资格和录取范围的扩大,对于统治基础的加强、社会关系中的平等、崇文抑武局面的形成、社会阶层的流动和思想观念发的变化、儒商及中国商业文化的发展等多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二、能力提升10(2016课标全国26)史载,宋太祖

9、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A)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解析题干材料“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说明史官的史实记载对皇帝个人行为有重要影响,让皇帝不能为所欲为,故选A项。“全部真实可信”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史官记事虽能影响皇帝个人行为,但与皇帝之间并不存在尖锐矛盾,排除C项;“真实言行”包括正确的,也包括失误的,从题干材料可以看出宋太祖不是“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而是不愿史书记录其“误失”,排除D项。11(20

10、20聊城)自宋太祖开宝六年起,凡被礼部考试录取的考生均须经过殿试,凡于殿试中进士者皆即授官,无须再经吏部其他选试。殿试于宫内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并定出名次。自此以后,进士均为“天子门生”,而不再是考官的门生。下列对这一做法政治意图的相关解释最合理的应是(B)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强化君主用人权威C重组中枢机构架空外朝D彰显殿试的权威与地位解析据材料“殿试于宫内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并定出名次。自此以后,进士均为天子门生,而不再是考官的门生”可知,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录取者即为“天子门生”,这一切都反映了皇帝掌握了用人权,强化君主用人权威,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科举取士的“殿试”环节,与“中央对

11、地方的控制”无关,A项错误;外朝是汉代时期的机构,与殿试无关,C项错误;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12(2018全国卷25)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宰相人数北宋(71)南宋(62)高级官员208中级官员1510低级官员128无官职记录2436上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B)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解析通过材料中北宋和南宋宰相祖辈任官情况可知,北宋时期宰相祖辈担任高级官员的人数和比重较大,而南宋时有所减少;两宋时宰相祖辈担任无官职记录的人数和比重较大,说明越来越多的没有政治背景的平民有机会担任宰相职务,体现了当时社会阶

12、层流动性加强,B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宰相的权力的变化,C项不正确;身份地位较为低下的人出任宰相,得益于科举制的推行,D项说法不正确。13(2019全国卷26)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A)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解析结合北宋时期募兵制的士兵目的及人数可知,过于庞大的军队数量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A项符合题意。由于北宋实行重文轻武和文人治国的方针,北宋军队战斗力较低,B项排除。材料与对地方控制无关,强调的是军事力量,C项排除。材料与社会贫富分化差距无关,D项

13、排除。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王安石)向皇帝保证任用熟于“理财”的人就能确保“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司马光认为“理财”非古代的政府所为,政府应该确保它的政策不会妨碍人民使自己富裕起来,税收只是为了让政府能维持秩序,青苗钱破坏了富人必要的社会职能。美包弼德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材料二王安石变法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地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想尽量用经济的办法管理国家财政,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马克垚世界文明史(1)材料一中王安石、司马光围绕什么问题进行了激烈争论?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争论的实质,并回答变法触犯了哪部分人的既得利益。(2)王安石变法的措施涉及哪些领域?据材料二分析变法重视商品货币作用的原因。答案(1)问题:政府要不要“理财”。实质:反对变法(祖宗之法不可变)。触动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2)领域:改革涉及农业、商业、水利、赋税、基层管理、军事训练、教育等诸多领域。原因:宋代商品货币经济活跃,王安石具有前瞻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