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考题演练跟踪检测【高考题组】1.(2014北京文综T19)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这一“重大改革”是()A.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C.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D.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解析】选A。1977年中国“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即恢复中断了11年的高考制度,这是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体现,由此可知A正确。B、C、D与时间不符,排除。2.(2014江苏
2、单科T11)右图为李岚清同志篆刻的一方印。下列邓小平的活动,发生在“文化大革命”后与之密切相关的是()A.1975年进行“全面整顿”B.1979年试点创办“特区”C.1983年提出“三个面向”D.1992年发表“南方谈话”【解析】选C。本题的关键是称邓小平为“科教后勤部部长”,这是对邓小平重视科教事业的一种褒扬。1983年,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个题词体现了他对教育的重视,C正确。A时间不正确。B、D都是关于经济方面的决策,不符合题意。3.(2013全国卷T31)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
3、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解析】选A。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社会形态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开设公共必修课、举办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的目的是宣传马克思主义,普及科学知识,这着眼于构建与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新型的意识形态,故A符合题意。C不是主要目的,B、D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即已存在。【预测题组】1.新中国成立后,科技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三年后
4、,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究其原因是()A.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B.苏联长期的技术支持C.主观努力拼搏的结果D.雄厚物质基础的保障【解析】选C。1964-1970年,中国与美苏两国交恶,面对美苏的威胁,尽管当时中国国民经济发展情况不好,但仍积极研发国防科技,体现了主观努力拼搏的结果,故C正确。2.1970-1976年高校招生采用“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办法,带来了学生文化素质差的弊端。邓小平复出后,为改变这种状况采取的重大决策是()A.提出“双百”方针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C.恢复被停止的高考D.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5、【解析】选C。“文化大革命”期间高等院校招生不需要文化课考试就可以上大学,导致大学教育水平下降,各行各业专门人才缺乏,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邓小平复出后,果断恢复被停止的高考,故选C。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文物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信息。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角度进行比较说明。【解析】从图一1910年该生考试科目看,她接受了清末新式学堂教育,反映出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分析从传统教育到近代新式教育转变的原因,总结这一转变推动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图二税务学校结业证书和业余学校识字证书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专业培训和扫盲教育。
6、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众文化程度不高的现状和巩固政权、恢复发展经济的需要两个方面分析其原因。答案:信息一:图一反映了清末新式学堂建立和近代教育的发展。说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近代工业兴起并发展;随着西学不断传入,洋务教育和维新思潮的冲击,科举制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为了巩固统治实行新政,废科举,兴办新式学堂。新式学堂的广泛建立培养了大批人才,推动了近代教育的发展和中国社会转型。信息二:图二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大众新教育(或专业培训和扫盲教育)发展。说明:新中国成立之初,文盲占到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各类专业人才缺乏;为巩固政权、恢复经济,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人
7、民政府确立了建立人民教育的方针,把工农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展开了全国范围的扫盲教育和职工业余教育。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大众教育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培养了大批各类专业人才,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备选习题】1.据某学者回忆,毛泽东在1952年指示,“中国历史很长,建议在中科院设立三个研究所,把中国史分为三段来研究,第一所研究古代,止于汉;第二所研究魏晋到鸦片战争前;第三所研究鸦片战争以来的近代史办一个杂志,定名为历史研究,方针是百家争鸣”。该指示()A.标志着“双百”方针的确立B.有利于学术领域的繁荣发展C.划分的历史阶段影响至今D.确立了革命史观
8、的指导地位【解析】选B。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双百”方针,标志着“双百”方针的确立,故A错误;毛泽东对中国历史的指示,有利于学术的繁荣,故B正确;毛泽东的历史阶段划分已经不被使用,故C错误;革命史观是以阶级斗争为纲,与材料无关,故D错误。2.“一切科学的东西,都是在辩论、求证中获得发展,一切优秀的文艺都是在包容、并存中得到繁荣”。该讲话()A.明确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B.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D.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解析】选D。材料涉及科学领域和文艺领域。“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主要是科技的作用,故A错误;“科教兴国”
9、战略主要是科技、教育领域,故B错误;学术问题也包含科技领域,故C错误;“双百”方针即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故D正确。3.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因批评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5月,周恩来同中科院负责人谈话时指出:“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承认错误。对一切科学,都要这样。”该讲话()A.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B.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C.掀起了“向科学进军”的热潮D.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解析】选B。抓住材料关键信息“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学术问题上的分歧应该是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10、平心静气地讨论,不给对方扣政治帽子,体现了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A与题意相反,C、D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与题目时间不符,故答案应为B。4.1977年5月,邓小平在一次谈话时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邓小平的这一看法()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要求B.首次提出实现现代化的目标C.揭开了改革开放大潮的序幕D.推动了科教领域的拨乱反正【解析】选D。题干提出尊重人才,与“双百”方针无关,故A错误;B与“1977年”不符,故B错误;揭开了改革开放大潮序幕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故C错误;由“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可知这是对错误行为的批判,故D正确。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