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商鞅变法的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重要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1)社会经济方面的变化。农业发展: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兴修水利,农业生产有较大发展。手工业技术进步:冶铸、纺织、漆器工艺等都有新成就。商业日趋活跃:邯郸、临淄、宛、陶等城市成为繁荣的商业中心。阶级关系变化:土地私有制确立,旧贵族势力开始向新兴地主转变,出现自耕农等新的阶层。(2)政治方面的变化。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带来上层建筑的改革。战国时期,社会的发展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以选贤任能、奖励军功来改革世卿世禄,以实行俸禄制来取代封邑制,以中
2、央集权制来代替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达到这些目的的最有效途径是变法改革。春秋时期的变革。齐国的管仲改革:大力发展农工商业,整顿和发展军备,改革赋税制度。采取“相地而衰征”的政策,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鲁国实行“初税亩”,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战国时期变法改革潮流的出现。进入战国时期,各国统治者都希望通过变法改革实现富国强兵,达到对内巩固统治,对外争取兼并战争胜利的目的。于是变法改革成为一股强大的时代潮流,在各国蓬勃兴起。战国时期的重要变法有: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齐国、赵国和韩国等国也陆续进行了变法改革。(3)军事方面的变化。春秋时期的战争以争霸为主;战国时期主要是兼并战争。为了在战
3、争中取得主动权。为达到富国强兵目的,很多国家都进行了改革变法。(4)文化领域的变化。在文化领域,私人讲学风气兴起,民间办学兴盛,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格局。思想文化领域呈现繁荣景象,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陆续诞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提倡顺应形势进行变革,主张以法治国的法家学说,最合乎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2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和内容(1)经济方面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商鞅变法首先是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主要措施包括:“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这一举措,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提高了他们发展农业的积极性
4、。重农抑商,奖励耕织:鼓励农民努力耕织,生产粟帛多的,可以受到奖励,免除徭役;限制工商业。统一度量衡:国家颁行标准的度量衡器,要求严格执行。(2)政治方面奖励军功、加强集权。商鞅变法的根本目的是在富国的基础上实现强兵。为此,商鞅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建立二十等爵制,奖励军功。按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官吏从有军功爵的人中选用。严厉禁止私斗。宗室成员没有军功者,剥夺其贵族身份。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以此强化对基层民众的统治。普遍推行县制:商鞅变法废除分封制。全国分为 31 县,由国君委派县令进行管理,加强中央集权。“燔诗书而明法令”。烧毁宣扬儒家思想、不符合新
5、兴地主阶级利益的书。根据李悝的法经制定了秦律。社会风尚习俗领域的改革: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强行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3商鞅变法的结局及历史作用(1)商鞅变法的结局。公元前 338 年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即位。秦惠文王的亲信诬告商鞅谋反,惠文王下令发兵捕拿商鞅。商鞅兵败被杀,尸体在咸阳被车裂示众,为变法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商鞅本人虽死,但他“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桑”等改革措施却保留下来,新的生产关系和设县、什伍户籍等政治体制也在秦国确立,再也无法动摇了。(2)商鞅变法的进步作用。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商鞅变法是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通过改革,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创立了适合社会
6、经济发展的新制度。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乃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经济上:改变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军事上:奖励军功,达到了强兵的目的,极大地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秦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3)变法的历史局限。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特别是连坐法的推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变法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7、4如何认识商鞅变法的性质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场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主要体现在改革的内容及其作用上:首先,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打击了奴隶主贵族,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势力的增强。其次,废除井田,奖励耕织。承认土地私有,准许土地自由买卖,保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从法律上肯定了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权。奖励一家一户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这是封建政治的经济基础,在当时社会发展条件下,这样的生产方式有利于封建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发展。再次,建立县制,这就实际上废除了分封制,打破了原来的封疆界限,剥夺了奴隶主贵族对地方的控制权,加强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秦孝公用商君,
8、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食货志材料二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昂,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史记商君列传请回答:(1)材料一对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给予了充分肯定?(2)材料二认为商鞅遭“车裂”的原因是什么?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为什么?(3)如何正确看待商鞅实行的严刑酷法?【答案】(1)废除井田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2)材料二片面地强调商鞅“天资刻薄”、严刑少恩,认为这是他身受恶名,最后被
9、车裂的根本原因。不同意。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的斗争异常激烈。在当时,新兴地主阶级是一股进步的势力。在这种情况下,商鞅遭到奴隶主贵族的残酷杀害,并不是为人刻薄所造成的。(3)商鞅制定严酷法律,严格执法,保证了改革的进行,具有积极作用。但商鞅抑制商业的发展,实行的法律过于严苛,焚烧诗书,也有很大的消极作用。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有所不同。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材料二 设立 20 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
10、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全国划分为 41 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材料三 梭伦:我手持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我制定法律。材料四 王安石:自古驱民在诚信,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1)据材料一、二概括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共同涉及了哪些方面的问题?(2)结合材料三、四,概括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各有何特征。(3)说说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对本国政治体制的形成各有何影响。【答案】(1)等级的划分;官吏的任免;对工商业的态度等。(2)梭伦:折中、公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商鞅:讲求诚信,取信于民,令政必行,雷厉风行。(3)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商鞅变法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