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学年高中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学案:第二单元 第六课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91905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5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高中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学案:第二单元 第六课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1-2022学年高中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学案:第二单元 第六课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21-2022学年高中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学案:第二单元 第六课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21-2022学年高中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学案:第二单元 第六课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21-2022学年高中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学案:第二单元 第六课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2021-2022学年高中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学案:第二单元 第六课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2021-2022学年高中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学案:第二单元 第六课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2021-2022学年高中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学案:第二单元 第六课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2021-2022学年高中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学案:第二单元 第六课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2021-2022学年高中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学案:第二单元 第六课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2021-2022学年高中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学案:第二单元 第六课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2021-2022学年高中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学案:第二单元 第六课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2021-2022学年高中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学案:第二单元 第六课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2021-2022学年高中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学案:第二单元 第六课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2021-2022学年高中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学案:第二单元 第六课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2021-2022学年高中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学案:第二单元 第六课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2021-2022学年高中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学案:第二单元 第六课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2021-2022学年高中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学案:第二单元 第六课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2021-2022学年高中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学案:第二单元 第六课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2021-2022学年高中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学案:第二单元 第六课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2021-2022学年高中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学案:第二单元 第六课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2页
2021-2022学年高中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学案:第二单元 第六课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一、实践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2.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即实践的主体、对象和手段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具有客观性。(2)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3.基本形式:(1)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最基本);(2)变革社会的实践;(3)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

2、动是不存在的。提示: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实践具有社会性,脱离了他人和社会的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人们改造客观世界,既可以采取集体行动的方式,又可以表现为单个人的活动。同时,个人的活动也是实践社会性的体现。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一定的工具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从而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1)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2)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 习近平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基本功。 这说明了什么?提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关键能力议题导学议题一实践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影响着社会生活、经济,对医疗行业的发展带来不少改变。医疗行业加速形成新业态,在线问诊、智慧药房、远程会诊等领域得到发展,互联网+医院快速增长。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5月,“上线”的医院较疫情前增加至1 000家以上,其中省级平台数量达到10

4、个。当前,我国面临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以及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不断变化等带来的新挑战,需要统筹解决关系人民健康的重大和长远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有利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1)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认识论依据是什么?(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提示: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我国面临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以及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不断变化等带来的新挑战,所以印发这一纲要具有客观必要性。(2)“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指导意义体现了实践的哪些特征?(政治认同、

5、科学精神)提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实施,体现了实践具有能动性,是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社会的物质活动;体现了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1.实践:(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2)在把握实践的含义这一知识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实践以人为主体,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实践是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2.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主体、对象和手段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

6、约的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社会历史性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必然带有一定的社会烙印。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实践的客观物质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征(2019北京高考)一百多年前,艺术家把自己对未来生活的畅想画在了纸上,展示了人们对邮寄方式的幻想。随着科技进步,

7、当时异想天开的想法,如今成为了生活中的现实。这说明()A.科学幻想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基础B.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可以把幻想变为现实C.意识具有能动性,人们可以在想象中创造出现实世界D.通过实践,观念的东西可以变成现实的东西【解析】选D。本题考查实践的相关知识。随着科技进步,当时异想天开的想法,如今成为了生活中的现实。这说明通过实践,观念的东西可以变成现实的东西,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特征,D项正确;实践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基础,A项说法错误,排除;意识活动具有反作用,但是必须通过实践活动,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B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中的“人们可以在想象中创造出现实世界”陷入了唯心主义,排除。议题二实践

8、和认识的辩证关系2020年10月16日是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并印发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两周年的日子。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这是党中央着眼于国际国内发展大局,深入研究、统筹考虑、科学谋划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彰显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决心的重大举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8年海南建立经济特区以来,海南人民勇于探索、开拓进取,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新时代新起点上继续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前进,为

9、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动力。当然,海南要以防控风险为底线,依托现代互联网+、云数据等手段,在出台有关政策时,要深入论证、反复运算、电子模拟,严格把关,成熟一项,推出一项,实现区域稳定安全高效运行。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形成过程。(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提示:(1)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建设海南自贸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形势,着眼于国际与国内发展大局,深入研究、统筹考虑、科学谋划作出的重大

10、决策。(2)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海南建立经济特区以来,海南人民的艰辛探索与奋斗,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充分认识到海南在新时代新起点的地位和作用,顺势提出建设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3)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海南要依托现代互联网+、云数据等手段,在出台有关政策时,要深入论证、反复运算、电子模拟,这就是充分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加深对发展的认识。表现正确理解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提供新的经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

11、发展;实践的发展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把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联系的桥梁,我们可以用实践的客观结果来检验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不同性质的认识对实践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会把人们的实践引入歧途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名师点拨】实践和认识(理论)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1)实践决定认识(理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2)认识(理

12、论)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有阻碍作用。2.方法论:(1)重视实践的作用,积极投身和勇于实践,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2)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坚持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教条主义,反对思想僵化。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无到有”;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在实践中“深化和发展”;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突出认识的终极意义。(2020全

13、国卷)1869年,门捷列夫公布了自己制作的元素周期表,将已发现的化学元素纳入一个统一的体系中。依据元素周期律,门捷列夫推断当时的一些原子量测定结果存在误差,预言“类铝”(镓)、“类硼”(钪)等当时尚未发现元素的存在,他的推断和预言后来在实验中被逐一证实。这表明()科学发现来源于认识的不断深化与积累科学原理对探索和发现客观真理具有指导作用任何科学理论都必须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真理性科学原理科学预测实践检验是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A. B.C.D.【解析】选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科学发现来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错误。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是在元素周期律的指导下,门捷列夫推断当时的一些原子量测定结果存在误差,

14、预言“类铝”(镓)、“类硼”(钪)等当时尚未发现元素的存在,他的推断和预言后来在实验中被逐一证实。这说明科学原理对探索和发现客观真理具有指导作用,正确。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门捷列夫展开了科学研究并在实验中逐一证实了他的推断和预言,这表明任何科学理论都必须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真理性,故正确。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多次反复,才是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错误。核心素养情境探究推陈出新,关注高考制度改革作为高考改革先锋,江苏省高考方案“十年四改”,江苏省再次对高考进行重大调整,将于2021年正式实施。还记得从1998年的“3+X”到2002年的“3+大综合”,再到2003年的“3+1+1”以及20

15、08年至今的“3+2(选修)”,江苏的高考模式不断在学生的学习中教师的教学中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一度被教育界认为是减轻学生负担、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2008年高考模式却在现如今因为存在总分值低、选课功利化、学生科学素养低等问题而面临淘汰。结合材料,分析江苏省高考制度改革的历程包含哪些认识论道理。(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提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江苏高考制度改革建立在不断实行的过程中。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求我们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高考制度在不断地探索中改革。真理是有条件

16、的,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不同历史时期高考制度应随之改革。新一轮高考制度改革即将拉开序幕,有些家长已经开始抱怨,有人说:如此受到质疑的制度就是个错误,该立刻停止。请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科学精神)提示: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人的认识具有差异性,但真理只有一个。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高考制度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才能作出正确的评判。我国的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为了更好地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洪流中,作为面临高考改革的新一代的青年学生义不容辞。请你就如何更好地适应高

17、考改革提两条建议。(公共参与)提示:劳动者是生产力的主导因素,努力提高自身机能;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做到学习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课堂检测素养达标1.面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体中国人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应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作风去奋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就是答案。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这是因为()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A.B.C.D.【解析】选A。本题考查实践的含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通过实践才能实现美好的愿望,正确;否认了实践

18、的客观物质性;与题干构不成因果关系。2.古语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当代大学生,似乎更注重知识的增长而忘记了走进社会,唯有将实践和知识结合起来才是提升自我之道。下列能够体现既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要求的是()入山问樵,入水问渔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才智是实践的女儿A.B.C.D.【解析】选C。本题考查实践的重要性。既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强调认识与实践相统一,强调实践的重要性,符合题意;的大意是,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与题意不符;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统一,不符合题意。3.17世纪中叶,英国科学家使用诞生不久的显微镜观察软木塞,发现了

19、植物细胞,开启了近现代生物学的大门。20世纪中叶,科学家们利用X射线晶体学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人类的观察极限从亚细胞结构推向了分子结构。我国科学家的重要科研成果“剪接体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的背后,也站着一个默默无闻的英雄冷冻电子显微镜。显微镜在生物科学发现中的作用表明()实践活动是主体、客体和手段三者的有机统一 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决定了实践条件的提高 科学实验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实践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离不开实践的手段A. B. C. D.【解析】选B。显微镜在生物科学发现中的作用表明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活动是主体、客体和手段的有机统一,实践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离不开实践的手段,符

20、合题意;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条件的提高决定了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错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错误。4.从1956年首次提出“人工智能”,到如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下一代人工智能的方向在哪里?有学者认为“人工智能需要多学科、多领域联合攻关、协同创新,更需要培养具有前瞻性眼光,贯通语言学、脑机制、计算机等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的复合型人才”。这表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A. B. C. D.【解析】选C。材料反映的不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排除;针对“人工智

21、能”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提出需要联合攻关、协同创新,培养复合型人才,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正确。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为了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袁隆平始终坚守第一线,专心研究水稻。他说:“书本上是种不出水稻来的。我的工作主要是在试验田”,“我们搞育种的就是要坚持在第一线,这样才会发现新苗头,才会接近灵感”。他始终坚信真正的权威是来自实践。“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正是在第一线的坚守,使杂交水稻这一创新性成果带来了全球水稻生产及可持续性革命化的发展。(1)材料中袁隆平为什么要始终坚持在第一线?(2)“杂交水稻这一创新性成果带来了全球水稻

22、生产及可持续性革命化的发展”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解析】第(1)问,考查实践的重要性。考生围绕教材关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四个方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然后结合材料阐述袁隆平坚持在第一线的原因。第(2)问,“杂交水稻这一创新性成果带来了全球水稻生产及可持续性革命化的发展”强调了认识的反作用,即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袁隆平认为育种工作者只有在试验田才能获得灵感。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正是育种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才推动育种工作者不断探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袁隆平始终坚信真正的

23、权威是来自实践。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袁隆平从事研究的目的是指导生产实践。(2)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能推动实践的发展。袁隆平的创新性成果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体现了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十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5分钟3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2020年2月27日,科学进展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科研团队在月球深处探测领域取得的重大发现。该团队利用“玉兔二号”月球车上搭载的测月雷达,首次揭示了月球背面着陆区域地下40米深度内的地质分层结构,这一研究成果对于了解撞击过程对月表的改造、火山活动的规模与历史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说

24、明()实践和认识具有上升性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正确认识依赖于科技手段 认识推动实践进一步发展 A. B. C. D.【解析】选A。材料表明,人们的探测活动和认知水平不断进步,符合题意;正确认识未必都需要借助科技手段,错误;认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错误。【补偿训练】在“蛟龙”号完成了第71次下潜作业后,面对神奇的海底世界,执行下潜任务的地质学家返回母船后感慨万分:“身临其境才知道,预想和实际差距很大,我的想象力原来很贫乏。”可见()实践是检验和发展认识的基础人们的想象和认识具有局限性亲身实践获得认识才是可靠的认识对实践的发展有积极作用A.B.C.D.【解析】选A。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科

25、学家通过乘坐“蛟龙”号深入海底,发现原来对海底的认识与实际差距很大,说明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一定时期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局限性,人们在实践中检验认识、发展认识,正确;表述片面,别人的实践经验也可以是可靠的;与题意无关。2.漫画的哲学寓意是()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思想活动A. B. C. D.【解析】选A。漫画中,成功的人即使不知道路在何方,但他已经在路上,这强调了实践,表明了实践是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来源,正确;漫画强调的是要重视实践,但没体现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排除;实

26、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实践不是思想活动,错误。3.我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发现,黑豆皮提取物能够提高机体对铁元素的吸收,带皮食用黑豆能够改善贫血症状,这项研究成果为我国研发安全、高效的药物来治疗贫血提供了科学依据。材料表明()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可以利用规律、改造规律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造福人类既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又要促进实践的发展认识的目的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追求真理A. B. C. D.【解析】选B。科学家对黑豆皮的研究,体现了人们可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在这种认识指导下通过实践造福人类,同时该研究为治疗贫血提供了科学依据,体现了认识能促进实践

27、的发展,正确且符合题意;中“改造规律”的说法错误;错误,认识的目的是指导实践。二、非选择题(共15分)4.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价值观自信是文化自信最本质的体现。核心价值观是一国之“维”、一国之“纲”,是一个国家共同的道德基础,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有学者指出,在对青年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是选择生硬灌输,“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单向交流,还是选择润物无声、和风细雨的双向互动方式,显现着教育者和引导者的水平与层次,关乎教育

28、和引导的效果。核心价值观教育只有跟上青年学生生活变化的新节奏,传递青年学生生活变化的新信息,与青年学生的需要和利益相契合,才会被其主动和建构性地接受。唯有说到点子上,打动内心,青年学生才会积极接受和认同,进而自觉维护和捍卫。根据材料有人得出结论:“对青年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否收到成效,取决于教育者的理念。”请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角度对此观点加以评析。【解析】本题属于辨析类题目,要求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评析“对青年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否收到成效,取决于教育者的理念。”首先我们可以从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反作用角度分析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其次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层面驳斥这一观点;最后亮明自己的态度

29、。答案:(1)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不同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收到的成效不同。先进的理念能使青年学生积极接受和认同,落后的理念则难达预期效果,可见该观点具有合理性。(2)认识发生作用需要条件,认识通过实践才能变为现实。教育者的理念如果不通过实践,不能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就不能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要求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核心价值观教育只有跟上青年学生生活变化的新节奏,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真正收到实效。因此题目观点具有片面性。(10分钟2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分)5.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大

30、幕。4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成功经验充分表明,社会主义不仅可以救中国还可以发展中国;不但能够发展中国,也必将能够富强中国。40多年来,我们对于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丰富、发展,改革开放让我们重新认识社会主义。材料表明()实践的社会历史性决定了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认识的高度决定实践的水平实践和认识互为前提,共同发展A. B. C. D.【解析】选A。“40多年来,我们对于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丰富、发展,改革开放让我们重新认识社会主义”表明实践的社会历史性决定了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同时不断丰富、发展表明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符合题意;认识的高度不决定实践的水平,错误;实践是

31、认识的前提,错误。【补偿训练】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新冠病毒源于实验室的说法甚嚣尘上。美国生物研究所10位顶尖病毒研究人员,对从野生动物身上收集的样本进行基因序列分析发现,若新冠病毒源于实验室,则需要发生一系列低概率的巧合和意外。他们认为,就现有证据来看,新冠病毒源于实验室的可能微乎其微。这说明()科学实验活动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A.B.C.D.【解析】选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科学实验活动是知识实践的一种形式,表述错误;新冠病毒源于实验室的说法甚嚣尘上,就现有证据来看,新冠病毒源于实验室的可能微乎其微,这

32、说明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二、非选择题(共15分)6.(2020江苏高考节选)烟雨画舫、亭台楼榭、琵琶纸伞,这些风物被视为江浙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这些符号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文化和审美情趣,植根于我国江浙一带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优厚的经济基础,经过千百年的淬炼和升华,生成为一种独特的地域品格。她优雅灵动、崇文尚德、务实进取、开放包容从历代先贤名士到当代富有家国情怀的改革者、创业者以及无数劳动者,他们用智慧、雄心和创造成就了这片土地的富庶,也让这方文化熠熠生辉。综合运用辩证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相关知识

33、,说明怎样推动我国区域文化历久弥新。【解析】设问指向综合运用辩证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相关知识,说明怎样推动我国区域文化历久弥新,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考查的知识范围,主要包括: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实践与认识、真理的特征与认识的发展;然后调动运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立足社会实践等方法论要求,并结合材料加以分析。答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从区域的客观条件出发,挖掘其文化内涵,展现文化独特的地域品格。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探寻区域文化传承发展的规律,在服务现代社会过程中注入时代精神。要立足社会实践,推陈出新,博采众长,既保持文化的区域特色,又在交流、借鉴与融合中推动区域文化创新发展。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