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单元 第17课 解放战争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中共某部队曾于1946年向中央发出此电文:“我们提议中央能允许我们在本月底即开始实施主力突围的计划,即经鄂中分两个纵队分别向陕南及武当山突围,然后转至陕甘宁边区”该电文发出的背景应该是()A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B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C国民党军队进攻陕北解放区 D解放军决定进行战略反攻2、“新民主主义革命”即“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对此概念理解正确的是( )A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领导权掌握在谁的手中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2、是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是建立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体现在革命的对象和斗争方式上3、 1944年,时任美国驻华外交官约翰S谢伟思来到延安,他写道:“延安是一座满城旗帜飘扬的城市。每星期天,都照例把旗子高悬起来。旗子当然是中国国旗。”这里的国旗是4、一位在上海的美国旅行者在写给国内的信中说道:“他的名字在所有的阶级中都是一文不值他们对他的感觉就像美国人对赫尔伯特胡佛的感觉一样。美国使馆在以最快的速度撤回自己的侨民。”该信中的“他”最有可能是() A. 甲午战争时期的李鸿章 B辛亥革命时期的袁世凯C国民革命时期的孙中山 D. 解放战争时期的蒋介
3、石5、李宗仁回忆录记载,他于4月22日晚由杭州返回南京时,“四郊机枪之声不绝,首都已一片凄凉。平日最繁华的通衢大道,如中山路、太平路等地商民全部关门歇业,街上行人绝迹,只有少数部队在作撤退的准备”。该回忆说明当时()A太平天国军队即将攻陷南京 B国民革命军北伐时兵临城下C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占领南京 D渡江战役中解放军迫近城郊6、国民党编写的战史对于某阶段战略失误做出如下检讨:当时的战略观念“系以扩大占领地域为目的,故平均使用兵力,同时向多方面发展此为战略构想上的最大之失误”。这次“战略失误”后,国民党A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B撕毁政协会议协议挑起内战C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D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
4、7、在某次战役中,中共中央军委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提出:“现在不是让敌人退至淮河以南或长江以南的问题,而是第一步歼敌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于长江以北的问题”“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据此判断,这一战役是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8、当西方和平降临之时,却是中国内战爆发之际;当西方开始重建之际,却正是中国内战加剧之时;当西方经济恢复发展之时,中国经济却走向崩溃。”此时导致“中国经济却走向崩溃”的原因是()A世界经济大危机 B国民政府的掠夺C中苏关系的恶化 D西方世界的封锁9、近代著名报纸大公报在毛泽东先生来了一文中写道:“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
5、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这一报道反映出A.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人真诚地谋求和平B.国共合作、和平建国成为中外共同的期盼C.抗战胜利极大地提高了共产党的社会地位D.大众传媒是影响当时形势政局的重要力量10、 1949年5月,解放上海的战斗结束,成千上万的解放军指战员整齐地睡在马路上。对此,美国的生活杂志报道称:“这个行动宣告国民党时代已经结束。”其理由是A.国民党政权被推翻 B.国民党军队被彻底消灭C.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战胜利 D.中共及解放军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拥护11、国民党编写的战史对于某阶段战略失误做出如下检讨
6、:“当时的战略观念系以扩大占领地域为目的,故平均使用兵力,同时向多方面发展此为战略构想上的最大之失误”。这次“战略失误”后,国民党A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B撕毁政协会议协议挑起内战C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D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 12、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岛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火焰”A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 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二、非选择题:(本大題共3小题,共计52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7、。13、阅读材料 材料1: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以主力打倒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部分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材料2: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这个事变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 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回答: (1)材料1指出了什么作战方针?“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特点是什么?(2)材料1中“全国性反攻“的主攻方
8、向是哪里?为什么? (3)材料2中“转折点”指什么?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14、观察和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示意图:材料二材料三在人民解放军渡江时,停泊在镇江附近江面的英国四艘军舰公然炮击长江北岸的人民解放军渡江部队。人民解放军当即以炮火猛烈还击,击伤其旗舰“紫石英”号,英国四艘军舰相继逃走。请回答:(1)观察材料一,简要描述和评论渡江战役。(2)材料二是渡江战役过程中的三个真实情景,据此你可以获得什么历史信息?(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英国军舰挑衅的必然性。15、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艰辛探索,走上了民族复
9、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民国初期,陈嘉庚说:“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耳”。黄炎培也说:“今吾中国至重要,至困难问题,厥惟生计;曰求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厥惟教育。”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材料二 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年3月)材料三 1952年-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 摘编自国
10、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材料四 邓小平在向外宾介绍中国改革开放的由来时说:“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 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1)据材料一概括两人共同的救国主张。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此类主张的积极意义和无法实现的原因。(2)指出材料二“城市到乡村”、“城市领导乡村”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内涵。(3)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据此说明为什么“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4)据材料四,分析改革开放与邓小平所阐述的历史经验之间的关系。
11、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1、B2、A 3、C 4、D 5、D 6、D 7、C 8、B 9、B 10、D 11、D 12、D二、非选择题13、(1)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 内外结合,以外线反攻为主。(2)中原地区。国民党军队防守力量薄弱;战略地位重要,可威胁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和武汉。(3)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因为它对扭转全国战局起了决定性作用,是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转折点,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14、(1)1949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解放军分东、中、西三路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
12、防线,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以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福建等省全部或部分地区。渡江战役粉碎了蒋介石用假和谈作缓兵之计的阴谋,推翻了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2)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士气高昂,英勇作战。国民党军队厌战,士气低落。解放军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获得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3)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题之一,没有明确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共产党最早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并为之不懈奋斗。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在望,人民解放军不仅要推翻国内反动统治,而且要抵抗列强
13、侵略,驱逐侵略者出中国。15、(1)主张:教育救国。意义: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是进步的爱国的。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此类救国主张无法实现。(2)背景:三大战役胜利结束;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内涵:解放全中国;开展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建设。(3)变化:总体上是增长的。50年代持续增长;50年代末60年代初下降;60年代中期恢复。主要原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一五”计划完成等;“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自然灾害等;制定并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原因:经济基础薄弱;缺乏建设经验;任务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4)关系:在总结不同历史时期各种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成为改革开放取得巨大的成功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