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轻巧夺冠60515-16人教版(无答案)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
2、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3、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1、在我国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古诗词就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很多诗篇抒发了“浓浓惜别情”。请你选一首默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自学的。别忘了写诗的题目和作者。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4、,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_,_。_,_。2、趣味成语。 (1)写出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_(2)写出反映人物优秀品质的成语:_(3)写出带有一对反义词的成语:_(4)写出带有一对近义词的成语:_3、在括号中填上表示“看”的意思的词语。 (1)人们乘舟荡漾在西湖上,()着如画的美景。(2)我们()着先烈的遗像,心中升起一股敬意。(3)宇航员在天际遨游时,()地球。(4)老师走进教室,()四周,
5、笑着说:“打扫得真干净!”(5)学校图书室的书太多了,稍稍()一下,也得花半天时间。(6)只有仔细(),认真思考才能写好作文。4、同学们,在小学的六年学习中,你们看了不少的课外书,真为你感到高兴,因为你们又积累了不少的知识,看看下面的题目会做吗?(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李逵这一形象出自()A、水浒传B、封神演义C、西游记(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写的是()的壮观景象。A、泰山B、庐山C、黄山(3)下面哪个故事不是三国故事()A、赤壁之战B、草船借箭C、三顾茅庐D、负荆请罪(4)穷人一文的作者是()。A、安徒生B、列夫托尔斯泰C、契珂夫5、根据平时积累,完成下面各
6、题。 (1)爷爷对小明说:“放学后,我去接你回来。”改为转述句:。()透蓝的眼眶里,镶嵌着一对黑溜溜的大眼睛。缩句:。()家乡的变化真大。改成反问句:()请你拟一条有关绿色环保的公益用语:。()在表达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时,你会用古人的诗句:“。”、请你用毛笔认真书写“诚实守信”四个字。( )二、阅读。 1、请你根据课文填空。 (1)将相和一文由、三个小故事组成,这里“将”指,“相”指。(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出自代诗人的笔下,“故人”的意思是,这里是指;“烟花”的意思是,他还有一首写友人情深的诗,其中用了夸张手法的一句是,(3)“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这是个句,改成
7、陈述是。“四周围黑洞洞”是暗指,“碰壁”是暗指,整句话表现了。2、阅读矛与盾,解答下面的问题。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1)成语“”就出自这则寓言故事。 (2)请用“”把楚人前后抵触的话画下来。 (3)“陷”的意思是“穿透”请用自己的话说说“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这句话的意思。 (4)寓言往往假托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3、请仔细阅读短文,再回答下面的问题。 巴金爷爷给家乡孩子的一封回信亲爱的同学们:谢谢你们写信给我,一大堆信!我数
8、了数,一共40封,好像你们都站在我面前,争先恐后,讲个不停,好不热闹!家乡的孩子们,感谢你们给我这个老人带来温暖。我有病,写字困难,捏着笔的手不听指挥,不说给每个同学写一封回信,或者像郭小娟同学所要求的那样写一段话,就是只给回一封短信也十分吃力,有时候在我的手里一支笔会有千斤重。怎么办呢?无论如何,我不能辜负你们的好意,我不能使家乡的孩子们失望,我终于拿起了笔。请原谅,我今年不能回家乡,并不是我不愿意看望你们,正相反,我多么想看你们天真的笑脸,多么想听你们歌唱般的语声,但是我没有体力和精力支持这样一次长途的旅行。那么,就让这封信代替我同你们见面吧。不要把我当作什么杰出人物,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我
9、写作不是我有才化,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我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我今年87岁,回顾过去,说不上失败,也谈不上成功,我只是老老实实、平平凡凡地走过了这一生。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有人问我“让生命开花”是什么意思。我说:“人活着不是为白吃干饭,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在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这个我们办得到,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比维持我们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为别人花费了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一心为自己、一生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我和别人一样、希望看到自己生命的花。但是我不可能再活
10、一次。过去我浪费了不少的光阴,现在我快走到路的尽头,剩下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我十分珍惜这有限的一分一秒。亲爱的家乡的孩子们,我真羡慕你们。你们前面有无比宽广的道路,你们心里有那么多美好的事物,爱惜你们可以使用的宝贵时间,好好地学习吧,希望在你们身上。我真诚地祝福你们。巴金1991年5月15日(1)这封信是谁写给谁的?是什么时候写的? 这封信是写给,是在写的。(2)一封信由称呼、正文、祝语、署名、时间五部分组成。这封信的祝语是“” (3)请在正确的答案下面画“”。 “好不热闹”的意思是说(热闹、不热闹)“不是我不愿意”的意思是说(愿意、不愿意)(4)巴金爷爷在信中写到:“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这种感情”指;巴金爷爷在信中还明确地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在于而不在于。 (5)从这封信中,可看出巴金爷爷具有哪些优秀品质?请写出两种。 巴金爷爷的优秀品质有:、。(6)巴金爷爷在信中说的“让生命开花”的意思是。(7)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才能让你的“生命开花”?( 三、作文。 不久,你就要小学毕业了,在毕业之际,你想对教你的老师说些什么呢?请给你的老师写一封信,注意信的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