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活页规范训练 第三单元检测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91430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活页规范训练 第三单元检测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活页规范训练 第三单元检测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活页规范训练 第三单元检测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活页规范训练 第三单元检测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活页规范训练 第三单元检测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活页规范训练 第三单元检测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活页规范训练 第三单元检测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活页规范训练 第三单元检测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活页规范训练 第三单元检测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活页规范训练 第三单元检测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活页规范训练 第三单元检测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活页规范训练 第三单元检测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活页规范训练 第三单元检测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活页规范训练 第三单元检测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活页规范训练 第三单元检测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三单元检测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古代诗文阅读(12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1)真的猛士,_,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记念刘和珍君)(2)沉默呵,沉默呵!_,_。(鲁迅记念刘和珍君)(3)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_,一是流言家_,一是中国女性临难_。(鲁迅记念刘和珍君)答案(1)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2)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3)竟会这样地凶残竟至如此之下劣竟能如是之从容(二)诗歌阅读(6分)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江乡故人偶集客舍戴叔伦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2、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1)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体会并说出“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3分)答:_(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答:_答案(1)这两句通过乌鹊的惊动和秋虫的悲鸣表现了夜色的沉寂和凄凉。抒写了作者身世漂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寓有怀乡思亲的悲凉况味。(2)“长”或“畏”。“长”意即永远沉醉不愿醒来,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中,才能忘却飘零之苦,暂得欢愉;侧面表现了流离的痛苦。“畏”是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曲折地表达了不忍与

3、朋友分别的心理,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漂泊在外的痛楚。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贾府的亲戚邢岫烟、李纹、李绮、宝琴等人来到贾府后,宝玉兴奋地嗟叹道:“老天,老天,你有多少精华灵秀,生出这些人上之人来!”还叫袭人、晴雯等快看人去。袭人等瞧了一遍回来说道:“大太太的一个侄女儿,宝姑娘的一个妹妹,大奶奶两个妹妹,倒像一把子四根水葱儿。”B贾母特别喜欢宝琴,不仅逼着王夫人认她为干女儿,还送给她一件凫靥裘。众人以为这会引起黛玉的醋意,谁知黛玉竟浑然不觉,还亲切地叫宝琴妹妹。C邢岫烟的家境贫苦,全家曾租借庙里的房子,一住十年,后来

4、投靠亲戚来到贾府。她的姑妈邢夫人不关痛痒地将她交给凤姐,凤姐冷眼旁观,发现她心性为人不像邢夫人及她的父母一样,觉得她是温厚可疼之人,又可怜她家贫命苦,反而比其他姐妹多疼她一些。D李纨带领众人在芦雪庭里依题即景联句。凤姐以“一夜北风紧”句开了个好头。随后大家争先恐后,大展其才。其中,尤以湘云、黛玉、宝琴三个表现突出。而怡红公子再次落第,湘云于是罚他到栊翠庵求一枝梅花。宝玉果不负众望,取来一大枝梅花。E贾母觉得宝琴雪下折梅比画中的人还好看,于是向薛姨妈细问她的年庚八字并家内景况。薛姨妈度其意思,大约是要与宝玉求配。无奈宝琴已许过梅家,薛姨妈只得委婉告知贾母这一消息。解析A项,袭人未去。D项,李纨罚

5、宝玉去折梅。答案AD4.简述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1)贾母一见宝琴便“喜欢的无可不可”,那么,贾母喜欢宝琴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2)请简述晴雯病补雀金裘的情节。答第()题:_答案(1)贾母格外喜欢宝琴,一则“逼着”王夫人认她为干女儿,再则让她与自己“一处安寝”;三则送她珍贵的凫靥裘斗篷;四则一再嘱咐宝钗不要管紧了她,真是宠爱有加,连宝钗都心生嫉妒:“我就不信我那些儿不如你。”五则贾母有意要将她说给宝玉,后来听说早已许配给梅翰林之子只好作罢。(2)宝玉的孔雀毛大衣被烧了一个洞,怕老太太知道不高兴就连夜找人织补,但无人能揽。晴雯虽在病中,仍挣命做起来,用孔雀金线来回织补,满眼金星,

6、补不上三五针,歇歇再补。宝玉万分不忍,添茶递水,晴雯央求他快睡。凌晨四点补好了,晴雯也累倒了,病情加重。(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5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注】 恂恂:音x,温和恭顺。便便:善于辞令。论语里仁里记载,孔子曾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请结合上文,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言与行。答:_答案平时生活中,说话要谨慎诚敬,不卖弄口舌、妄自尊大,不自骄于人;但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要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说理要明白、不含糊。做事要勤勉敏捷,少说多做,不怠惰。【参考译文】孔子在本乡的大方上显得很温和恭敬,像是不

7、会说话的样子。但他在宗庙里、朝廷上,却很善于言辞,只是说得比较谨慎而已。三、现代文阅读(39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雅”“俗”标准如何辨析究竟什么是“庸俗、低俗、媚俗”?社会各界存在着不同的认识。“雅”本来是“夏”,指的是周王朝统治的核心地区,相当于我们今天说的“文化中心地区”。而“俗”指的是其他地区。我们不能说非文化中心地区的文化,就比中心地区“低下”,正像今天不能说一个四川人、广东人、东北人,就不如北京人有文化。根据著名美学家、民国通俗小说论稿的作者张赣生的研究,中国人产生“俗”这个概念,大约是在西周时代。从传世古籍来看,易、诗、书、左传和论语等重要典

8、籍中均未见“俗”字,这不会是偶然现象,它似乎证明“俗”的观念在春秋时代尚未得到普遍确认。进入战国时代以后,“俗”成了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如孟子云“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庄子云“差其时,逆其俗者,谓之篡夫;当其时,顺其俗者,谓之义之徒”,周礼云“以俗教安,则民不愉”,礼记云“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如此等等指的都是风俗或民俗,即某一民族或地区由习惯形成的特定生活方式。风俗之“俗”本无所谓褒贬意,故荀子云:“无国而不有美俗,无国而不有恶俗。”作为一种人类社会文化现象,它不是个人有意或无意的创作,而是社会的、集体的现象,体现在一般人的生活中,又引申出“俗”的另一层含义“世俗”,在“俗”

9、字前加上“世”字,是指一般情况,虽然含有“平凡”的意思,但并不一定就是“俗不可耐”。可见,“俗”是一个双重语义的概念。当它作名词时,是习俗、风气,多数人普遍实行的习惯生活方式;当它作形容词,表示性质、特征时,则是凡庸。这两重语义经常是同时呈现、含混表达的,笔者认为,世界上一切伟大的文化,都是“通俗文化”。正如老舍先生指出的“俗而有力”,就是伟大。荷马史诗、诗经楚辞、格萨尔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直到“五四”白话文和诸多“红色经典”,都是“通俗”的。“通俗”有两种意思,“与世俗沟通”和“浅显易懂”。我们必须从两方面来理解,才能把握通俗文化的本质。“与世俗沟通”强调的是创作精神,“浅显易懂”强调的

10、是审美品位。两方面既相区别又相依存,“沟通”才能“易懂”,“易懂”才能“沟通”。人们的理解多偏重于某一面,才产生了许多误解。所以,“俗”不等于庸俗、低俗、媚俗。大俗就是大雅,例如白居易、曹雪芹、赵树理、老舍、巴尔扎克等。而故作高雅,反而恰恰是一种“恶俗”。“媚雅”与“媚俗”,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通俗”类别的文化产品中可以有“大雅”出现,就像诗经中包含着“风雅颂”一样。而所谓“阳春白雪”的类别中,也产生着大量的垃圾。例如我们不能说每一首交响乐都是“高雅”的,千千万万的交响乐、朦胧诗、文言文里,包含着大量的仿制品、劣质品和心理不健康的作品。而相声、快板书、评弹、摇滚乐、乡村音乐

11、这些“通俗”的类别中,却可以产生流芳百世的经典。(摘自人民论坛,有改动)6下列有关“俗”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俗”指的是非文化中心地区,但我们不能因此认为“俗”文化就比“雅”文化低下。B张赣生认为,“俗”的概念虽然产生于西周,但“俗”的观念在春秋尚未得到普遍认可。C战国以后,“俗”广泛出现在经典著作中,其含义由风俗、民俗又引申出世俗之意。D风俗之“俗”指习惯的生活方式,无所谓褒贬意;世俗之“俗”则有平凡、凡庸的意思。解析张赣生只是认为“俗”这个概念产生于西周时代,“俗的观念在春秋尚未得到普遍认可”是作者的观点。答案B7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

12、每一个民族或地区都有其特定的生活方式,所谓“入国问俗”是说了解一个民族,应该先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B文学作品中,白居易的琵琶行、曹雪芹的红楼梦、老舍的骆驼祥子,既是大俗,也是大雅。C“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是“雅”和“俗”的代名词,被誉为“阳春白雪”的文艺作品一定是高雅文学。D相声、快板书、评弹、摇滚乐、乡村音乐这些“通俗”的艺术中,也可以产生流芳百世的经典。解析这种说法过于绝对化,原文是说“所谓阳春白雪的类别中,也产生着大量的垃圾”。答案C答:_答案作者认为,世界上一切伟大的文化,都是“通俗文化”。通俗文化的本质有两个方面,一是“与世俗沟通”的创作精神,二是“浅显易懂”的审美品位。通俗文化

13、有“大雅”,也有“垃圾”。(意思相近即可)(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清名梁晓声斯时茶村,远近山廓,美轮多姿。树、竹、茶垅,浑然而不失层次,绿如滴翠。翌日傍晚,我见到了徐阿婆。那会儿茶农们都背着竹篓或拎着塑料袋子前往茶站交茶。大叶茶装在竹篓,一元一斤;芽茶装塑料袋里,二十元一斤。一路皆五六十岁男女,络绎不绝。七十岁以上长者约半数,中年男子或妇女,委实不多。子诚与一老妪驻足交谈。我见那老妪,一米六七的个子,腰板挺直,满头白发,不矜而庄。老妪离后。我问子诚她的岁数。“八十三了。”“八十三还采茶?!”我不禁向那老妪背影望去,敬意油然而生。子诚告诉我解放前,老人家是出了

14、名的美人儿。及嫁龄。镇上乃至县里的富户争娶,或为儿子,或欲纳妾;皆拒,嫁给了镇上一名小学教师。后来,丈夫因为成分问题,回村务农。然知识化了的男人,比不上普通农民那么能耐得住山村的寂寞生活,每年清明前,换长衫游走于各村“说春”。当年当地,农村人都是文盲,连皇历也看不懂的。她丈夫有超强记忆,一部皇历倒背如流。“说春”就是按照皇历的记载,预告一些节气与所谓凶吉日的关系而已。基本上是以唱代说。不仅要记忆好,还要嗓子好。她的丈夫嗓子也好。还有另一本事,便是脱口成秀。“说”得兴浓,别人随意指点什么,竟能就什么唱出一套套合辙押韵的掌故来,百指而难不倒,像是现今的“RaP歌手”。于是,使人们开心之余,自己也获

15、得一碗小米。在人们,那是享受了娱乐的回报。在他自己,是一种个人价值体现的满足。不久农村开展“破除迷信”运动,原本皆大开心之事,遂成罪过。丈夫进了学习班,“说春人娘子”一急之下,将他们的家卖到了仅剩自己穿着的一身衣服的地步,买了两袋小米,用竹篓一袋袋背着,挨家挨户一碗碗地还。乡亲们过意不去,都批评她未免太过认真。她却说我丈夫是“学知人”,我是“学知人”的妻子。对我们,清名重要。若失清名,家便也没什么要紧了。理解我的,就请都将小米收回了吧!工作组长了解到那一情况,愕然,继而肃然。对其丈夫谆谆教诲了几句,亲自送回家,并对当年的阿婆好言安抚我问:“现在她家状况如何?为什么还让八十三岁的老人家采茶卖茶呢

16、?”子诚说:“阿婆得子晚,六十几岁时,三十几岁的独生儿子病故了。媳妇改嫁,带着孙子远走高飞,早已断了音信。从那以后,她一直一个人过活。七八年前,将名下分的一亩多茶地也退给村里了”“这么大岁数,又是孤独一人,连地都没了,可怎么活呀?”“县里有政策,要求县镇两级领导班子的干部,每人认养一位茶村的鳏寡孤独的高龄老人,保障后者们的一般生活需求,同时两级政府给予一定补贴”我不禁感慨:“多好的举措”不料子诚却说:“办法是很好,多数干部也算做得比较有责任。只是,阿婆的命太不好,偏偏承担保障她生活责任的县里的一位副县长,名面是爱民的典范,背地里贪污受贿,酒色财赌黑,五毒俱全,原来不是个东西,三年前被判了重刑”

17、我一时失语,不想再问什么,只默默听子诚在说:“阿婆知道后,觉连自己的名誉也受了玷污。一下子病倒了。病好后,她开始替茶地多的人家采茶,一天采了多少斤,按当时茶价的五五分成。老人家眼力不济了,手指也没了准头,根本采不了芽茶了,只能采大叶茶了,早出晚归,平均下来,一天也就只能挣五六元钱而已。她一心想要用自己挣的钱,把那副县长助济她的钱给退还清了”“可这难道就没有人认为应该告诉老人家,她完全不必那样做吗?”方才仿佛被割掉了舌的我,终于又能说出话来。而且,说得激动。“许多人都这么劝过的,可老人家她听不进去啊。”子诚的话,却说得异常平静。不待我再说什么,问什么,子诚的一句话,使我顿时又失语了。他说:“今年

18、年初,老人家患了癌症。”我,极愕。“几乎村里所有人都知道了。她自己也知道了。不过,她装作自己一点儿也不知道的样子,就着自己腌的咸菜,每日喝三四碗糙米粥,仍然早出晚归地采大叶茶。”我心愀然。进而,恍然。那天晚上,我要求子诚转告老人家,有人愿意替她“退还”尚未“还”清的一千二三百元钱。子诚说:“转告也是白转告”我恼了,训道:“明天,你必须那么对她说!”第二天,还是傍晚时,我站在村道旁,望着子诚和老人家说话。才一两分钟后,他二人的谈话便结束了。老人背着竹篓,尽量,不,是竭力挺直身板,从我眼前默默走过。子诚也沮丧地走到了我跟前,嗫嚅道:“我就料到根本没用的嘛”“我要听的是她的原话!”“她说,谢了。还说

19、,人的一生,好比流水。可以干,不可以浊”我不仅失语,竟至于,羞愧了。以后几日的傍晚,我一再看见徐阿婆往返于送茶路上,背着编补过的竹篓,竭力挺直单薄的身板。然而其步态,毕竟是那么的蹒跚,使我联想到衰老又顽强的朝圣者,去向我所不晓得什么圣地。有一天傍晚下雨,她戴顶破了边沿儿的草帽,用塑料布罩住竹篓,却任雨淋湿衣服似乎,我倾听到了那老妪的心音:清名、清名反反复复,二字而已。不久前,子诚从他当“村官”的那个村子打来电话,告诉我徐阿婆死了。“她,那个我的意思是明白我在问什么吗?”我这个一向要求学生对人说话起码表意明白的教师,那一时刻语无伦次。“听家里人说,她死前几天才还清那笔钱老人家认真到极点,还央求村

20、支书为她从县里请去了一名公证员现在,有关方面都因为那一笔钱而尴尬”我不复能说出话来,也不知自己什么时候放下电话的。想到我和子诚口中,都分明地说过“还”这个字,顿觉对那看重自己清名的老人家,无疑已构成人格的侮辱。清名、清名这不实惠反而累人自讨苦吃的“东西”呀,难怪今人都避得远远的,唯恐沾上了它!我之羞惭,因亦如此(选自小说林)9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文处画线部分文字对“老妪”所做的外貌描写,虽然各有所侧重,但最突出的是她“挺直的身板”,这既是对人物肖像的真实描绘,也是对人物品格的有效透视。B作者之所以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文中老妪年轻婚嫁时所做的宁嫁贫穷小学教师

21、,也不愿嫁富户、做人妾的选择,是要说明她不贪财、喜文化,刚强而自立,为写她一生清名做了铺垫。C以“学知人的妻子”自诩,强调“对我们,清名重要。若失清名,家便也没什么要紧了”,这正是老妪能够以癌症之身、八十高龄靠采大叶茶于去世之前退还贪官助济的生活费的道德(精神)支柱。D“人的一生,好比流水。可以干,不可以浊”老妪回绝“我”的帮助时所说的这一句话其实就是对这一世界的告白:我可以玉碎,不可以瓦全。E老妪在用自己柔弱的肩膀还清贪官助济的生活费的路上,遇上了雨,她所做的只是“用塑料布罩住竹篓,却任雨淋湿衣服”,这表明她生怕雨水打湿了茶叶,降低了品味,挣不到还清债务所需的费用。解析B项,“贫穷小学教师”

22、的含意不明确,婚嫁的选择只说明她更看重的是人品,不说明他喜文化、刚强而自立。E项,不是怕挣不到还清债务所需的费用,而是怕降低了所采茶叶的质量,玷污了她一世的清名。答案BE10文中写道,随着小说情节的演进,作者“一时失语”“顿时又失语”“不仅失语,竞至于,羞愧了”,请解说这个变化所暗示的内容。(4分)答:_答案这个变化暗示着作者对老妪崇高的人格精神认识的不断加深。最初听到助济老妪生活的副县长被判了重刑,作者的失语只是感叹老人家命运不济;第二次了解到老妪听不进去众人“她完全不必拖着老弱的身体退还贪官助济的生活费”的劝告时,作者的失语包含着对老人家执著于个人尊严的感动;第三次得知老妪宁肯流干生命之水

23、也不愿意混浊了人生时,作者的失语是出于对自己误解老妪人生价值理念的浅薄,感到羞愧难当。11作者在小说的最后说“我之羞愧,因我亦如此”,这“如此”指代什么?请结合现实生活,探讨作者“羞愧”的原因。(6分)答:_答案“如此”指代的是“我远远地躲避着这不实惠反而累人自讨苦吃的清名”。在现实生活中,“我”因为信念不够坚定、认识不够透彻,担心因“清名”而使仕途的曲折、害怕因“清名”而招致的许多烦恼,畏惧保护“清名”的艰辛,所以对世俗乃至违规的现实,采取了随波逐流的态度。对比老妪那一身正气而无忧无惧的心理,“我”的确非常羞愧。(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李叔同的出家之路刘

24、仰东李叔同本是富家子弟,生于天津,长在上海,曾就读上海南洋公学,后到日本求学。他年轻时被称为“翩翩浊世佳公子”,结交娼优,风流倜傥;出家前涉猎极广绘画、音乐、戏剧、诗文、书法、金石等无所不通。正是由于出家前后生活境况的巨大反差,他被视为尽享荣华之后从朱门入空门的典型一例。其实这只是一种表象,李叔同的骨子里,本来就有许多不入流俗的东西,倘若换个角度看,他的出家,与其说看破红尘,不如说是一种势所必然的归宿。李叔同一向漠视世俗观念,在出家前就屡有表现。留学日本时,有一次他约欧阳予倩早8点到他家。欧阳予倩因电车耽搁迟到了几分钟。名片递进去后,李叔同却从二楼打开窗户,对欧阳予倩说:“我和你约的是8点钟,

25、可是你已经过了五分钟,我现在没有工夫了,我们改天再约吧。”说罢便关窗而去。他在浙江第一师范当教师时,早起晚睡有一定时间,很少改变。一天晚上,他已经睡了,忽然学校收发员来叩房门,说有电报,他在里面回说:“把它搁在信插里。”到下一天早上才开房门取看电报。有人问他:“打电报来总有紧急事情,为什么不当晚就拆看呢?”他说:“已经睡了,无论怎么紧急的事情,总归要明天才能办了,何必急呢!”世俗认可的思维和行为,在李叔同身上往往是不灵的,这就为他日后脱离尘世多少埋下了一些伏笔。说他“漠视”,是因为他并非不明白这些道理。出家前两三年,李叔同去日本洗温泉,行前还写信告诫一个学生,处世要圆通,否则不能与世相水乳。李

26、叔同的友人韩亮侯曾忆及两人相识的经过。韩亮侯当时在东京留学,一日,去听西洋音乐会,身边坐着个衣衫褴褛的观众,与满堂附庸风雅的阔人们形成鲜明对照,韩一时不免诧异。散场时,彼此打了个招呼,这人便是李叔同。李邀请韩到家里坐坐,一进门,韩便吃了一惊:满壁皆书,书架上摆着许多富有艺术品位的玩意儿,屋角上还有一架钢琴。韩亮侯越看越糊涂。此时,李叔同退去破衣烂衫,换上一身笔挺的西装,邀韩外出就餐。李叔同的一个学生回忆说:“在学校里很少见他的面,就是同事房间好像也不很走动的,教员休息室也不常去冬天衣服穿得很少,床上被子也很薄,严冬并不生火。”他此时的生活状况,与“苦行僧”已经相去不远了。1918年8月19日,

27、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剃度出家。民国时期的一些所谓高僧,如不少名刹的住持,往往视佛门典律于不顾,结交权贵,锦衣玉食,乃至男盗女娼,无所不为。弘一法师则自出家时起,即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苦行僧。1936年春,弘一法师到青岛讲律。市长沈鸿烈和名士朱子桥将军慕名请他吃饭,事先曾约定好。未料弘一法师当天爽约,托人带来一张纸条,上写打油诗一首:昨日曾将今日期,短榻危坐静维思。为僧只合居山谷,国士筵中甚不宜。沈鸿烈读罢,表情颇有些难堪;朱子桥将军看了纸条,则欣喜若狂,说:“今天得到一张极珍贵的墨宝,收获可不小啊!”这就是弘一法师。他的一个学生曾这样评价他:“他放弃了安适的生活,抛妻别子,穿破衲,咬菜根,吃苦行头

28、陀的生活,完全是想用律宗的佛教信仰,去唤醒那沉沦于悲惨恶浊的醉梦中的人群尽管这注定要失败,但我们不能离开时代的背景,离开先生的经历,苛求于他。”(摘自人民政协报,有改动)12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A李叔同本是富家子弟,后来皈依了佛门,其根本原因在于生活境况的巨大变化和他的许多观念不入流俗。B文章列举李叔同的种种往事,意在说明他不把世俗准则放在心上,始终按照佛教的处世态度来立身行事。C出家前两三年,李叔同还告诫学生处世要圆通,否则不能与世相水乳,从中可看出他懂世俗而不用世俗。D李叔同穿着破衣烂衫去听西洋音乐会,反映出他摈弃物质享受又难舍艺术追求,内心存在着矛盾与冲

29、突。E在文末,作者引用他人评价,肯定李叔同的出家动机,指出其局限,强调对其评价不能忽视时代和个人的因素。解析A项,生活境况的巨大反差是指他出家前后的变化。B项,根据文章中的“这就为他日后脱离尘世多少埋下了一些伏笔”,只能说他的行为与佛教超然尘外的处世态度有相通之处,并非“始终按照佛教的处世态度来立身行事”。D项,“反映了他内心的矛盾与冲突”有误,在摈弃物质享受与追求高雅艺术之间并没有“矛盾与冲突”。答案CE13“李叔同一向漠视世俗观念,在出家前就屡有表现。”文章主要从哪些方面记叙了李叔同的这些表现?请简要概括。(4分)答:_答案人际交往方面淡泊人情世故;物质生活方面与世俗追求相异。(言之成理即

30、可)14李叔同出家后,市长和将军请他吃饭,李叔同为什么“爽约”?作者记叙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6分)答:_答案李叔同认为,身为僧徒不宜参加俗世筵宴。目的在于表明:李叔同出家后不愿结交权贵,过着苦行僧的生活,这与他出家前漠视世俗观念的思维和行为是一脉相承的,他的出家“是一种势所必然的归宿”。(言之成理即可)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15仿照下面的句式,再写两个句子,与之组成排比句,表达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4分)例句:有蓝天的呼唤,就不能让奋飞的翅膀在安逸中退化。_,_。_,_。答案(示例)有大海的呼唤就不能让搏击的勇气在风雨前却步有远方的呼唤就不能让寻觅的信念在苦闷中消沉16阅读下面的文字,概

31、括“歼20”战斗机的特性。(不超过25个字)(4分)2011年1月11日,中国新型隐形战斗机“歼20”震撼亮相。这标志着我国隐形战斗机的研制工作掀开了崭新的一页。“歼20”是成都飞机制造厂研制的中国第五代(有些国家称“第四代”)隐身重型歼击机,属于一款双发重型战斗机,具备隐形战斗机的特性。因为流传照片中飞机为深色,故该机被网友昵称为“黑丝带”(黑四代谐音),还有网友亲切地把它叫做“四公主”。相比世界其它五代机,“歼20”机身较长,鸭式布局比常规布局有更光滑的纵向面积分布,可以得到较低的超音速阻力,只要发动机性能跟上,可以获得超音速巡航能力。同时,采用了更超前的气动设计,即便发动机性能较差,也可

32、以获得与美国“F22”战机基本相当的超机动性能。它还具有短距起降能力,起飞应该在500公尺以内,降落也应该在700公尺以内,这也是它引起广大网友关注的原因。有关人士称,“歼20”是相当成熟、有创造力的设计,彻底结束了中国战斗机工业的仿制时代。“歼20”具有_等特性。答案隐身、超音速巡航、超机动性和短距起降17中国文化传统中有许多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的古训,它们不仅寓意深刻,而且对人们有警示作用,例如:“无欲则刚”的意思是人如果没有私欲,就会坚强;真正刚强的人,必然不会屈服于世俗种种欲念的诱惑。这种古训告诫人们要去私欲,做刚强的人。只有无所求才能无所畏,才能勇往直前。请根据示例向大家推荐一条你最喜

33、欢的古训,要求语言简明连贯。(5分)(1)我最喜欢的一句古训是_(2)推荐理由:(不超过50字)这句古训的意思是_(3)这句古训告诫人们_答案(示例)(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意思是: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3)告诫人们:要换位思考,尊重他人。(提示:根据题目中的示例,首先要找一句古训,这古训实质上就是古代的格言、俗语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然后指出这则古训的含义,实质上是用现代汉语翻译,指出它的字面意义;最后指出它的教育意义。教育意义要贴切。)五、作文(70分)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纪念是用一定的方式对人或事物表示怀念。它既可以是国家民族对已有荣誉的回忆,对过

34、去痛苦的祭奠,也可以是家庭和个人对往事对亲朋表示的怀念。纪念又不同于怀念,它不仅仅是内心情感的涌动,它还是思想和行为的结合。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纪念,节日庆典是纪念,树碑立传是纪念,种一棵树或写一篇文章也是纪念形式或许有所不同,但意义同样真切。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坚守信念,传递勇气;它珍藏感动,分享幸福;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请根据上面的材料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所写内容必须在上述材料含意范围内;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写作点拨】 人生值得纪念的东西很多,需要纪念的东西也很多,考生第一步要把这个抽象的事物具体缩小化,避免空对空,也就是以小见大。第二步要学会聚焦往事,扣住“纪念”,定下情感的挥发点。比如从世界历史的角度可以谈谈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所以“纪念”显得尤为重要。从个人的角度可以撷取生活中的一朵小浪花,回忆亲朋故旧,回忆痛苦的往事对你人生旅途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