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西省洪洞新英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卷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认为道德并不仅仅是表达
2、某种个体人格品性或生活态度,更是作为一个人的生存的意义和根基。先秦儒家强调道德的主要目的是( )A达到复古的政治目标 B旨在推动社会变革C重塑一个有序的社会 D努力完善个人品质2.战国时代,中国的名家讲求辨别名实异同,注重文字的意义和逻辑关系,强调论辩技巧。由此可见,名家与雅典智者学派的相同点在于( )A忽视评价事物的客观标准 B有统一的政治追求C普遍忽视民众的政治需求 D仅契合贵族的需要3.后汉书顺帝纪记载的一道诏书中说:“间者以来,吏政不勤,故灾咎屡臻,盗贼多有。退省所由,皆以选举不实,官非其人,是以天心未得,人情多怨。”这反映了当时( )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 B皇帝勤政重视吏治C天人观念影
3、响政治 D九品中正制的混乱4.董仲舒在“五行相胜”中指出,“夫木者农也,农者民也”,“土者,君之官也”,“君大奢侈,过度失礼,民叛矣,其君穷矣,故曰木胜土。”这说明董仲舒( )A杂糅儒家和道家相关思想 B承袭先秦以来的民本思想C呼唤周代礼乐制度的回归 D倡导建立中央集权的政府5.宋代私人设书院讲学之风盛行,书院最多时达300多所,成为文人思想传承与交流的主要阵地,自由论辩的氛围空前浓厚。书院的大量出现( )A确立了两宋重文轻武的格局 B导致文人脱离现实崇尚空谈C说明宋代官学发展严重滞后 D推动了宋代理性精神的发展6.乾隆年间,推崇事功的做法在理学官僚群体中相当流行。大学士陈宏谋就曾高度评价前朝
4、某位学者“学能实践,事功卓然,后儒罕及”。这位“前朝学者”的主要观点是( )A知行合一 B正君心 C宇宙便是吾心 D格物致知7.两宋时期,宗法家族制度以建宗祠、置族田、修宗谱、定族规、立族长的形式得以全面复兴。明清时期,家法族规和乡规民约得到官方的认可和批准,成为传统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材料中的变化体现了( )A生产方式的变革 B宗法伦理的淡化C社会发展的需求 D君主专制的强化8.王夫之认为:“未有弓矢而无射道,未有车马而无御道,未有牢醴璧币、钟磬管弦而无礼乐之道。未有子而无父道,未有弟而无兄道故无其器则无其道, 诚然之言也。”这一观点( )A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 B肯定了人私欲的正当性C批判
5、了君主专制的体制 D启示了后人的思维方法9.中世纪神学家将基督教的“光明”与古典“异教”的“黑暗”对立起来。启蒙思想家追随人文主义者,将“古典”视为竞相追逐和模仿的对象,而将中世纪视为“古典”的对立面。由此可见( )A启蒙运动在实践中脱离了理性主义 B改革教会成为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诉求C中世纪的思维方式在近代得到延续 D古典时代以来人文主义成为主流思潮10.古希腊古典初期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数量关系是万物的基本属性,和谐的数量关系(比例关系)与美是互通的。古典盛期的苏格拉底却认为“对于使用它的农夫说,一个有用的粪筐,就是美的东西”。美学观念的变化反映了古希腊( )A人文精神的觉醒 B平民权利逐步
6、增加C自然科学的衰落 D出现学术争鸣盛况11.中世纪时期,欧洲人多将整块宽大的长袍面料披挂于人体之上,男女服饰差别不大。14世纪以后,男装多使用填充物,突出男性特征;女装则突出人体的曲线美。这反映了( )A人文主义得到传播 B宗教改革解放思想C启蒙思想影响巨大 D工业革命改善生活12.当农民和平民运动风起云涌时,马丁路德收起了关于“剿灭罗马”的号召,声称“不愿意靠暴力和流血来维护福音”,他变成了“诸侯的仆人”。这说明( )A路德最后变成了人民的公敌 B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软弱性C宗教改革是群众运动的诱因 D路德推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3.伏尔泰相信政治权利及国家领导权应该由少数人即富人掌握,希望“
7、开明”君主能动手消灭封建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卢梭理想中的国家是一个小型民主共和国,要求在这个共和国里实行直接民主,他攻击英国议会制度,认为人民主权不能被代表。这反映了( )A启蒙思想呈现丰富性和复杂性 B共和制优于君主立宪制C启蒙思想影响了后世政权设计 D两者代表不同阶级利益14.启蒙思想家们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美好时代。他们以生动的文笔,通过戏剧、小说等形式,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下列人物与成就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孟德斯鸠法国三权分立 B卢梭德国人非工具C洛克英国社会契约论 D伏尔泰法国君主专制15.西汉晚
8、期,政府在蝗灾旱灾之后,对疾病患者进行隔离;南北朝时期,南齐政权设立了专门的病人隔离机构;隋唐时期,设有“病坊”机构收治病人。这些措施表明当时( )A医疗技术取得重大进步 B民众防疫意识显著提高C疫病防治受到政府重视 D卫生防疫体系已经建立16.中国古代科技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下列科技成就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总结性医学巨著编成 齐民要术问世 九九乘法口诀出现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A B C D17.有学者认为,成书于明代的三言二拍以近古新兴的渲染自然人性的主情人文思想去解构传统文化思想的同时,又以吸纳了释道的儒家思想为主导去兼容和消化主情思潮,体现了儒雅与世俗互摄互涵的中和审美理念
9、。据此可知,三言二拍( )A体现了商品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 B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追求C说明社会主流思想已经发生变异 D表明传统儒家观念根深蒂固18.朱熹小时候曾学习曹操的书法,当时他的同学刘共父学的是颜真卿的书法。刘共父批评朱熹说“我所学者唐之忠臣,公所学者汉之篡贼耳”。后来朱熹以此事告诫弟子们要“取法须端”。这个故事可以说明中国书法( )A具有不可比拟的实用价值 B有“书以载道”的传统C从自发开始走向自觉阶段 D促进了理学思想的形成19.清康熙末叶,各地的地方戏蓬勃兴起,被称为花部,进入乾隆年代开始与称为雅部的昆剧争胜。至乾隆末叶,花部压倒雅部,占据了舞台统治地位,直至道光末叶。这一变化主要
10、是由于( )A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 B社会结构的变化C皇室贵族的审美追求 D商品经济的发展20.“人们由此发现,原来整个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自然界,不过是一个按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的机械装置,而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盘。”材料主要意在( )A突出了伽利略开创实验科学的价值 B揭示经典力学体系建立的影响C体现爱因斯坦相对论巨大科学价值 D说明了生物进化论创立的意义21.“把天体力学和地球上物体的力学统一到机械运动这门统一的学科里,正确反映了宏观物体机械运动的客观规律,实现了自然科学的第一次大综合和人类认识自然的第一次大飞跃。”材料中的科学理论( )A推动蒸汽机改良 B促进了电力工业发展C解释了光电效应
11、D揭示了时空本质属性22.某一人物传记有如下目录(部分)据此判断该人物 ( )第一章 “平庸”的学生 第二章 普林尼学会 第三章 军舰上的“哲学家” 第六章 一本准备赔钱的书 第七章 牛津激战 A实现了科学技术领域的大变革 B提出了研究意识形态的新方法C发展了物种进化的重要理论 D被誉为二十世纪的科学伟人23.人们常说的工业10,工业20,工业30,工业40,相对应的是从18世纪后期到21世纪初人类经历的四轮次大规模工业革命或科技革命。下列表格中空格应填写的是( )时代 工业10 工业20 工业30 工业40 特征 机械化 自动化 智能化 A机器化 B电气化 C数字化 D信息化24.1765年
12、瓦特发明了分离式凝汽器,这是蒸汽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进展。他于1769年取得了关于分离式凝汽器的专利。1782年,瓦特又实现了两项更为著名的改进,并取得了专利。后来他又与博尔顿合作进行蒸汽机的改进工作,最终研制成功双作用的回旋杆蒸汽机及其凝汽器和离心式调速器。这一过程说明( )A瓦特能够利用自然科学的成果为工业革命服务B技术专利和知识产权推动瓦特发明的进一步改进C蒸汽机的改进过程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D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密切相关第II卷本卷包括25、26、27三个大题,共计52分,考生根据每个题目的要求在答题纸上作答。25.(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时
13、期,孟子继承并发扬孔子 “仁者爱人”理念,在性善论的基础上提出“仁政”思想。孟子的“仁政”思想首先旨在解决百姓的生活,“故明君制民之产”“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而其思想的核心是“民为本”,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主应“内圣外王”,提高自己内心的道德修养,为民表率,争取民心,“保民而王”,反对与民争利、驱民耕战。同时,孟子也认为“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思想史等 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饮鸩赴死,柏拉图就此打消从政理想,开始潜心学术研究,后来在理想国中提出“哲王治国”的思想。柏拉图认为城邦衰落的原因在于公民不知道 “正义
14、”这一至善,因而国家的“第一要务”是进行公民教育,然后由公民选举 “精英”来理政,“国王”应该是有政治技艺并依照法律统治的哲学家,统治者以哲学领导国家,以道德教化人民,以理性解决问题。 摘编自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仁政”思想的主张,简析其对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影响。(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柏拉图“哲王治国”思想产生的背景,并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孟子“仁政”思想与“哲王治国”思想的相同点。(8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两种治国思想对当前我国治国理政的现实意义。(3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
15、一 政治理想国在中西方历史上都结有璀璨的硕果。为挽救日益没落的雅典城邦制度,西方代表人物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认为治理国家需要靠知识,理想国应是人们各司其职、各守其序,各阶层只有分工不同,没有一个阶层对另一个阶层的压迫。当然,柏拉图的“理想国”难免具有宗教神学的色彩,并充斥着对未来的向往,而较少能从历史中找到依据。而几乎同一时期的中国,同样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为了追寻理想社会,儒家杂揉各家学说构筑出了“大同思想”,主张政治事务应由有德才的人来担任,而统治者也应当以道德教化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内容。礼记礼运中对“大同”世界的描述还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其中不乏形象的描绘、意象的铺陈和情绪的渲染,以向往远古
16、“至治之世”的形式出现,描述了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的平等、自由、太平的社会生活。 摘编自宋进飞、崔艺桓理想国与大同社会中西方古代政治理想的比较 材料二 近代以来,日本宪政所取得的富国强兵成就,让康有为、梁启超等一批中国政治精英以建立君主立宪制作为维新变法的主要目标。由于缺乏建立民主政治的必要条件,这场改良运动以失败告终。和平的方式不能建立民主,便转向革命的方式。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以暴力方式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但近代中国国情决定了其失败的必然性。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实践表明,中国尝试过走西方民主道路,但是走不通。 摘编自陈海燕中国为何不能实行西方的民主制度 材料三 当西方资本主
17、义世界被第一次世界大战拖入全面危机、资本主义文明受到普遍质疑和挑战时,人们并没有立即放弃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目标而转向社会主义。直到西方列强在巴黎和会上进行丑陋表演时,才使陶醉于资本主义文明的中国人猛然惊醒:西方不再是以前向往的现代化典范,已经成为欺凌和掠夺中国及东方民族的强盗。 摘编自李春梅五四运动:中国近代谋求民族复兴的历史新起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方古代先哲政治理想的异同。(10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有识之士政治理想的变化,并说明促使其不断变化的社会因素。(10分) 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以来西方各国所占
18、世界技术成果的比例(%)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其他 蒸汽时代 394 168 92 243 103 电气时代 158 91 177 404 17 电子时代 127 39 55 652 127 信息时代 43 4 10 643 174 据梁立明、陈立新世界技术成果时空分布的量化特征及世界技术中心的转移 上表蕴含着丰富的时代、国家和社会信息,请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历 史 答 案第卷1.【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不仅仅是表达某种个体人格品性或生活态度,更是作为一个人的生存的意义和根基”可知,儒家认为道德不只是事关个体,更重要的是依据某种标
19、准,来评判个人在社会中的意义,即“一个人的生存的意义和根基”,故选C项;儒家是在强调道德要求,不是政治目标,排除A项;儒家是希望强化对个人及社会的道德约束,不涉及社会变革,排除B项;根据材料“不仅仅是表达某种个体人格品性或生活态度”可知,不只是完善个人品质,排除D项。2.【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战国时期的名家注重文字和逻辑关系,强调论辩技巧,善于语言分析,这与智者学派注重实利,以逻辑方法作为辩论的工具,辩论方式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有共同之处,都忽视评价事物的客观标准,故选A项;名家作为一个学派,并非有着共同的政治思想或经济主张,而仅仅在于他们都以“名”作为研究对象,并以此与其他学派相
20、区别;智者没有统一的组织,政治态度也不尽相同,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派别,排除B项;智者学派对青年进行修辞、论辩和演说等知识技能的训练,教授参政治国、处理公共事务的本领,排除C项;名家与雅典智者学派都不是贵族阶层的代表,他们的思想主张并非仅契合贵族的需要,排除D项。3.【答案】C【解析】“间者以来,吏政不勤,故灾咎屡臻,盗贼多有。退省所由,皆以选举不实,官非其人,是以天心未得,人情多怨。”这是一道罪已诏,向上天表明自己的错误,这是天人感应思想加入儒家后的结果,故选C项;“间者以来,吏政不勤,故灾咎屡臻,盗贼多有。退省所由,皆以选举不实,官非其人,是以天心未得,人情多怨。”这里突出了对天的敬畏,但不一
21、定指儒家思想,排除A项;“皆以选举不实,官非其人,是以天心未得,人情多怨”说明当时吏治并不好,排除B项;“九品中正制”魏晋时期的选拔制度,后汉书无法记录,排除D项。4.【答案】B【解析】据材料“夫木者农也,农者民也”“土者,君之官也”可知,“木胜土”即为民胜官,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这是对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继承,故选B项;“五行”属于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并非道家,排除A项;周代礼乐制度实质上是一种等级制度,而董仲舒“木胜土”的论述体现的是民本思想,二者并不相同,排除C项;董仲舒针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的是“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理论,而材料中的论述体现的是民本思想,与建
22、立中央集权关系不大,排除D项。5.【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在宋朝时期,私人讲学风气盛行,书院数量很多,并且在书院中“自由论辩的氛围空前浓厚”,通过自由辩论,人们的理性精神会得到较快发展,故选D项;题干中述及了宋代私人讲学的风气以及由书院数量增多所产生的“自由论辩的氛围”,但没有涉及政府对这些现象的态度如何,排除A项;题干中述及了社会中“自由论辩的氛围空前浓厚”,但是没有涉及文人自由辩论的具体内容,就不能推断出他们“脱离现实崇尚空谈”,排除B项;题干中没有涉及宋代官学的发展情况,就不能推断出此时期“官学发展严重滞后”,排除C项。6.【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学能实践,事功卓然,后儒
23、罕及”可知这位学者强调知行的统一,而且该学者事功突出,结合所学可知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认识论,且王阳明建立了平江西匪患、平宁王之乱等卓越事功,故选A项;“正君心”是朱熹的观点,排除B项;“宇宙便是吾心”南宋陆九渊的观点,排除C项;“格物致知”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认识论,排除D项。7.【答案】C【解析】据材料两宋到明清时期家法族规和乡规民约得到官方的认可和批准,成为传统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体现出社会发展的需求,故选C项;乡约的发展与完善不能直接指向生产方式的变革,排除A项;乡约的规定强化了宗法伦理,排除B项;乡约属于基层治理,排除D项。8.【答案】D【解析】“未有弓矢而无射道,未有车马而无御道,未有
24、牢醴璧币、钟磬管弦而无礼乐之道。未有子而无父道,未有弟而无兄道故无其器则无其道,诚然之言也”,没有弓就没有射道,体现的是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唯物思想对后人的思维有启发作用,故选D项;经世致用的思想是顾炎武提出的,材料体现的是王夫之的唯物思想,排除A项;肯定人私欲的正当性是李贽提出的,材料体现王夫之的唯物思想,排除B项;王夫之的思想中有批判君主专制的内容,材料的内容体现的是王夫之的唯物思想,排除C项。9.【答案】C【解析】中世纪神学家喜欢用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而启蒙思想家也同样延续了这一思维方式,这说明中世纪的思维方式在近代得到了延续,故选C项;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虽然有局限,但它毕竟也是
25、理性思考的结果,排除A项;改革教会是宗教改革的主要诉求,而非启蒙运动的主要诉求,排除B项;人文主义在中世纪时期不是主流思潮,否则也就不会发生文艺复兴了,排除D项。10.【答案】A【解析】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关注重点在数量关系,而苏格拉底的关注重点在人,因此这一变化体现了人文精神的觉醒,故选A项;材料并未提及不同阶层的人之间的对比情况,故无法体现某一阶层权利的变化,排除B项;古希腊时期自然科学尚未产生,其正式形成是在17世纪,排除C项;二者并非同一时期,且只是观点不同,并未体现“争鸣”,排除D项。11.【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4世纪以后,突出男性特征;女装则突出人体的曲线美”可知,此时的服装突
26、显了人体的美感,与中世纪时期大不相同,且14世纪欧洲正处于提倡人文主义的文艺复兴时期,故选A项;宗教改革从1517年开始,排除B项;启蒙运动发生于1718世纪,排除C项;工业革命从18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排除D项。12.【答案】B【解析】据材料“声称不愿意靠暴力和流血来维护福音,他变成了诸侯的仆人”,可知路德不敢发动群众,表现出一定的妥协性,成为“诸侯的仆人”,故选B项;“诸侯的仆人”不等于人民的公敌,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路德对于群众运动的态度,并不是群众运动的诱因,排除C项;非暴力不合作的主导者是印度的圣雄甘地,排除D项。13. 【答案】A【解析】据材料“伏尔泰相信政治权利及国家领导权应该
27、由少数人即富人掌握,希望开明君主能动手消灭封建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卢梭理想中的国家是一个小型民主共和国,要求在这个共和国里实行直接民主,他攻击英国议会制度,认为人民主权不能被代表”,可知伏尔泰代表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主张君主立宪,卢梭代表小资产阶级的利益,主张民主共和,说明启蒙思想呈现丰富性和复杂性,故选A项;共和制与君主立宪制无法分辨那个更优,排除B项;材料提到伏尔泰和卢梭的主张,无法判断对后世的影响,排除C项;二者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排除D项。14.【答案】A【解析】由材料“启蒙思想家们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美好时代”可知为启蒙运动时期的代表人物,法国启蒙
28、思想家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故选A项;卢梭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人非工具”是康德的思想主张,排除B项;英国洛克提出分权思想,社会契约论是卢梭的著作,排除C项;伏尔泰猛烈抨击君主专制,排除D项。15.【答案】C【解析】在疫情发生后,政府设置隔离机构,将病人进行隔离,防止疫情漫延,表明政府重视疫病防治,故选C项;设置隔离机构只是一种预防扩散的措施不能代表医疗技术的进步,排除A项;设置隔离机构是政府行为,排除B项;体系是指若干有关事物或思想意识互相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隔离机构只是防疫措施一个部分,不能反映整体,排除D项。16.【答案】C【解析】总结性医学巨著是明朝的本草纲目;齐民要术问世于北
29、魏时期;九九乘法表最先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正确的时间顺序为,选择C项符合题意。17.【答案】B【解析】“体现了儒雅与世俗互摄互涵的中和审美理念”说明与市民阶层的价值观有很大的关系,故选B项;明代商品经济发展环境同过去没有明显变化,排除A项;“渲染自然人性的主情人文思想去解构传统文化思想的同时,又以吸纳了释道的儒家思想为主导去兼容和消化主情思潮”无法改变道学为主流的意识形态,排除C项;“新兴的渲染自然人性的主情人文思想去解构传统文化思想”这里强调的是时代性,不是保守性,排除D项。18.【答案】B【解析】据材料朱熹学习曹操书法被指责“公所学者汉之篡贼耳”并以此告诫弟子们,体
30、现中国书法具有“书以载道”的传统,故选B项;中国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具有文化传承的价值,排除A项;魏晋时期书法从自发开始走向自觉阶段,排除C项;材料体现书法对朱熹的影响,排除D项。19.【答案】D【解析】与高雅苦涩难懂的昆曲不同,花部通俗易懂,符合市民阶层和人民大众的文化需求,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渐获得主导地位,故选D项;道光末年属于晚清时期,专制统治已渐趋衰落,排除A项;社会结构的变化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戏剧发展,但并非主要原因,排除B项;统治阶层的审美情趣追求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戏剧发展,但并非主要原因,排除C项。20.【答案】B【解析】“是一个按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的机械装置,而其中并没有
31、上帝的地盘”表明是是经典力学体系建立的影响,故选B项;材料表明经典力学的影响,不是指伽利略开创实验科学的价值,排除A项;材料表明经典力学的影响,经典力学的创立者是牛顿,不是爱因斯坦,排除C项;材料的内容是经典力学,不是生物进化论,排除D项。21.【答案】A【解析】题干中“自然科学的第一次大综合和人类认识自然的第一次大飞跃”指的是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推动了蒸汽机改良,故选A项;电力工业发展跟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相关,跟经典力学无关,排除B项;爱因斯坦利用量子论解释了光电效应,排除C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时空本质属性,排除D项22.【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表格信息反映出英国生物学家达
32、尔文的经历,他发展了物种进化的重要理论,故选C项;达尔文创立的进化论不是技术领域的变革,排除A项;达尔文研究的是生物学理论,他并没有提出研究意识形态的新方法,排除B项;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于1859年,即十九世纪中期,排除D项。23.【答案】B【解析】工业2.0指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被称为电气时代,故选B项;机器化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征,排除A项;数字化是第四次科技革命的特征,排除C项;信息化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征,排除D项。24.【答案】D【解析】随着殖民扩张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张,资本主义生产能力亟需提高,推动了机器及技术的革新发明进程,所以蒸汽机的发明和
33、改进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密切相关,故选D项;瓦特改良蒸汽机没有借鉴自然科学的理论成果,排除A项;材料的内容表明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促进机器的发明与改进,材料没有涉及技术专利和知识产权推动瓦特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排除B项;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排除C项。第II卷25.(20分)【答案】(1)主张:经济上,为民制产,不夺民利,轻徭薄赋。政治上,内圣外王,民贵君轻,选贤与能;法治作为仁政的补充。文化上,重视道德教化。(6分)影响:一定程度上约束了统治者;宋朝后被奉为施政准则;但较少被统治者真正实行。(3分) (2)背景:雅典走向衰败;民主政治衰落;城邦出现道德危机;苏格拉底的影响。(4
34、分)相同:以“善”为出发点;带有理想化色彩;强调统治者的素养;重视对民众的教育;重视法律的作用。(4分) (3)意义:重视公民教育,提高全民素养;注重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执政水平;德治与法治相结合。(3分,言之成理即可)【解析】(1)第一小问主张,根据材料一“明君制民之产 易其田畴,薄其税敛 反对与民争利、驱民耕战”得出经济上,为民制产,不夺民利,轻徭薄赋;根据材料一“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主应内圣外王 孟子也认为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治理国家必须把行善政与行法令结合起来)”得出政治上,内圣外王,民贵君轻,选贤与能;法治作为仁政的补充;根据材料一“君主应内圣外王,提高自己
35、内心的道德修养”得出文化上,重视道德教化。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一“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主应内圣外王 反对与民争利、驱民耕战”得出一定程度上约束了统治者;根据宋代实行文人政治、宋明理学的兴起等史实得出宋朝后被奉为施政准则;根据明清废丞相设军机处等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史实得出较少被统治者真正实行。 (2)第一小问背景,根据材料二“柏拉图认为城邦衰落”得出雅典走向衰败;根据材料二“公元前399年”可知,柏拉图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之后,因此得出民主政治衰落;根据材料二“柏拉图认为城邦衰落的原因在于公民不知道正义这一至善”得出城邦出现道德危机;根据材料二“公
36、元前399年,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饮鸩赴死,柏拉图就此打消从政理想”得出苏格拉底的影响。第二小问相同点,根据材料一“在性善论的基础上提出仁政思想”和材料二“柏拉图认为城邦衰落的原因在于公民不知道正义这一至善”得出以“善”为出发点;根据孟子处在封建专制社会柏拉图生活在奴隶制专制社会得出带有理想化色彩;根据材料一“君主应内圣外王,提高自己内心的道德修养”和材料二“精英来理政,国王应该是有政治技艺并依照法律统治的哲学家,统治者以哲学领导国家”得出强调统治者的素养;根据材料一“君主应内圣外王,提高自己内心的道德修养,为民表率”和材料二“国家的第一要务是进行公民教育以道德教化人民”得出重视对民众的教育;
37、根据材料一“孟子也认为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和材料二“国王应该依照法律统治”得出重视法律的作用。 (3)根据相同点“重视对民众的教育”得出重视公民教育,提高全民素养;根据相同点强调统治者的素养得出注重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执政水平;根据相同点重视法律的作用得出德治与法治相结合。26. (20分) 【答案】(1)异:西方主张以智理国,重视知识的作用;中国主张以德治国,重视道德教化。西方具有宗教色彩;中国具有浪漫主义色彩。西方多向往未来,缺乏历史渊源;中国向往远古,讲求追本溯源。(每点2分,共6分)同:都萌发于乱世,以挽救日益衰落的旧制度为目的;都反对剥削、压迫,向往公平而和谐的理想社会;都
38、重视教育的作用;都具有一定的空想性。(每点2分,任意两点得4分) (2)变化:先由向往君主立宪政体转向推崇民主共和政体,再由迷信西方资本主义文明转向学习和探索社会主义。(4分)社会因素:(每点2分,任意三点得6分)近代民族危机日益加剧;民族资本主义不断发展,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力量日渐壮大;先进中国人对近代民主政治的曲折探索;先进中国人对西方民主制度认识的不断深化;世界大国(日本、欧美、苏俄)的崛起及一战的影响。 【解析】(1)第一小问异,根据材料一“西方代表人物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认为治理国家需要靠知识”、“主张政治事务应由有德才的人来担任,而统治者也应当以道德教化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内容”等信息可
39、得西方主张以智理国,重视知识的作用;中国主张以德治国,重视道德教化;根据材料一“当然,柏拉图的理想国难免具有宗教神学的色彩”、“礼记礼运中对大同世界的描述还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可得西方具有宗教色彩;中国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根据材料一“并充斥着对未来的向往,而较少能从历史中找到依据”、“以向往远古至治之世的形式出现,描述了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的平等、自由、太平的社会生活”可得西方多向往未来,缺乏历史渊源;中国向往远古,讲求追本溯源。第二小问同,根据材料一“为挽救日益没落的雅典城邦制度”、“而几乎同一时期的中国,同样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可得都萌发于乱世,以挽救日益衰落的旧制度为目的;根据材料一“各阶层
40、只有分工不同,没有一个阶层对另一个阶层的压迫”、“以向往远古至治之世的形式出现,描述了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的平等、自由、太平的社会生活”可得都反对剥削、压迫,向往公平而和谐的理想社会;结合所学知识从教育、弊端角度分析可得都重视教育的作用;都具有一定的空想性。 (2)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二“近代以来,日本宪政所取得的富国强兵成就,让康有为、梁启超等一批中国政治精英以建立君主立宪制作为维新变法的主要目标。”“和平的方式不能建立民主,便转向革命的方式。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以暴力方式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可得先由向往君主立宪政体转向推崇民主共和政体;根据材料三“直到西方列强在巴黎和
41、会上进行丑陋表演时,才使陶醉于资本主义文明的中国人猛然惊醒:西方不再是以前向往的现代化典范,已经成为欺凌和掠夺中国及东方民族的强盗”可得由迷信西方资本主义文明转向学习和探索社会主义。第二小问因素,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危机、民族资本主义、思想、知识分子探索等角度分析可得近代民族危机日益加剧;民族资本主义不断发展,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力量日渐壮大;先进中国人对近代民主政治的曲折探索;先进中国人对西方民主制度认识的不断深化;根据材料三“直到西方列强在巴黎和会上进行丑陋表演时,才使陶醉于资本主义文明的中国人猛然惊醒”可得世界大国(日本、欧美、苏俄)的崛起及一战的影响。 27.(12分)【答案】示例一 论题
42、:19世纪末,美、德成为世界技术进步的中心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国家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逐渐丧失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世界技术进步的领先地位,而美国、德国后来居上,主要的技术发明成果集中在美、德两国,两国新技术成果在世界技术成果中占比达58%,远超英、法两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技术成果中约25%的占比,成为19世纪末期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最快的两个国家。 以上史实和相关数据充分说明,19世纪末期,美、德两国成为世界科技进步的中心。 示例二 论题:科学技术是决定国家实力的重要因素 18世纪中后期,英国从棉纺织业开始,出现了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影响最深远的技术变革成就是蒸
43、汽机的改良,人类由此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中期,机器制造业诞生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完成,英国的生产能力远超世界其他国家,成为“世界工厂”,伦敦成为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19世纪中后期,美、德凭借科学的研究和创新,并与生产紧密结合,在电力、石油、化学化工、交通运输等新兴产业及钢铁、农业等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方面取得重大成就,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19世纪末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二战后至今,美国继续保持科技的领先优势,尤其是90年代,大力发展高新科技,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增长模式,美国经济持续繁荣。可见,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和国家实力增强的重要因素。 示例三 论题
44、:时代、国家、科技:历史时空的一次透视 人类的历史始终发展在由特定时间、特定地域和特定社会维度构成的时空关系中。历史解释也正是借助了这样的“多棱镜”,才能更加客观和准确。本题的材料恰恰展示了特定时代、特定国家和社会维度的一个重要方面科技成果之间的相互关系。蒸汽时代,是由工场手工业到大机器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更是人(思想解放,创新精神)与物(自然资源、经济和技术基础)共同作用、相互推动的结果。英国早在17世纪后期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走在了欧洲各国的前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影响并带动了整个社会。加上英国的自然资源优越,经济发达,通过殖民活动获得的资金充裕,都为它成为这个时代的引领者和佼佼者奠定了基
45、础,从“珍妮纺纱机”、焦煤炼铁法,到瓦特的“万能蒸汽机”,英国工匠们以他们的革新与创造精神回应了时代和社会的需要。因此,引领时代发展的英国,在蒸汽时代科技成果上的出类拔萃也就不足为奇了。同理,在电气时代、电子时代和信息时代,也都有不同的时代要求和特色,而特定的国情移民国家的开拓精神,相对稳定的社会制度,远离世界大战的战火中心,鼓励个人奋斗和对创新的法律保护等,使美国在一百多年以来的重大科技成果上,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居世界领先地位。可见,材料中表现出来的英国和美国在时代国家科技成果上的统一,有助于去“透视”历史时空,领悟其中历史的合理性与规律性。【解析】本题题过近代以来西方各国所占世界技术成果
46、的比例,考查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整体发展历程。首先,阅读材料,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选择时代、国家和社会中的一个或多个信息,提出明确的论题。如根据电气时代西方各国所占世界技术成果的比例,可以提出论题一“19世纪末,美、德成为世界技术进步的中心”;如根据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各国所占世界技术成果的比例,结合其国家实力的前后变化,可以提炼出论题二“科学技术是决定国家实力的重要因素”等。其次,根据自己提炼的论题,结合相关所学知识,合理引用史实,对论题进行多角度论述,注意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论据充分。如论题二“科学技术是决定国家实力的重要因素”,可以围绕先后引领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的英国、美德两国和美国,结合其崛起的技术原因、表现和影响分别进行阐述。如18世纪中后期,英国从棉纺织业开始,通过手工工场中工匠的经验积累,引发了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影响最深远的技术变革成就是瓦特对蒸汽机的改良,人类由此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中期,机器制造业的诞生标志着英国完成工业革命,英国的生产能力远超世界其他国家,成为“世界工厂”,伦敦也成为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最后,可以结合科技进步对国家力量的作用进行总结和升华,注意不能脱离观点,但也不要重复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