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2020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清江中学高二(上)月考地理试卷(10月份)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8小题)1. 如图为地球星瓣图,图中a点为陆地相对集中的“陆半球”的极点(38N,0),与该点相对应的c点为“水半球”的极点,读图完成1-2题。图中C点位于()A. 北半球、东半球B. 北半球、西半球C. 南半球、东半球D. 南半球、西半球2. 如图为地球星瓣图,图中a点为陆地相对集中的“陆半球”的极点(38N,0),与该点相对应的c点为“水半球”的极点,读图完成1-2题。赤道上位于“陆半球”且位于西半球的经度范围是()A. 0经线向西至20WB. 20W向西至90WC. 90W向东至90ED.
2、20W向东至90E3. 昼夜现象使地球表面出现晨昏线(圈),把地球分为昼半球和夜半球。结合所学晨昏线的有关知识,回答34题。在下面四幅图的A、B、C、D四点中,处于黄昏的是()A. B. C. D. 4. 昼夜现象使地球表面出现晨昏线(圈),把地球分为昼半球和夜半球。结合所学晨昏线的有关知识,回答34题。昼夜更替产生的原因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地球自身不发光也不透明地球是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体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公转A. B. C. D. 5. 如图为“局部地球光照示意图”,已知图中地为晨线和昏线的分界点,此刻北京时间是14:40读图完成56题。图中四条曲线中,正确表示此时的
3、晨昏线的是()A. P1B. P2C. P3D. P46. 如图为“局部地球光照示意图”,已知图中地为晨线和昏线的分界点,此刻北京时间是14:40读图完成56题。关于图中各地地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昼长最短,日出最迟B. 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地C. 地和地处于同一日期D. 地出现极昼现象7. 读“西北航道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6月5日的范围),回答第78题。此时,北京时间为()A. 6月4日8时B. 6月5日8时C. 6月5日16时D. 6月4日16时8. 读“西北航道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6月5日的范围),回答第78题。黄河站极昼持续的大约时间与当地的盛行风分别是()A. 1个
4、月东南风B. 3个月东北风C. 5个月西南风D. 6个月西北风9. 读图,完成910题。图中所示,两条河流下游各有一个小岛,最终小岛可能连接的堤岸是()A. B. C. D. 10. 读图,完成910题。符合连线处河流断面的剖面是()A. B. C. D. 11. 读图“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运动轨迹图”,a、b、c、d代表二分二至日直射点位置。据此回答1112题。北半球秋分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A. aB. bC. cD. d12. 读图“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运动轨迹图”,a、b、c、d代表二分二至日直射点位置。据此回答1112题。当太阳直射点在d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地正值夏季B
5、. b地昼短夜长C. c地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最小值D. d地出现极昼现象13. 扬州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可调节窗户遮阳板实现教室良好的遮阳与采光。如图示意遮阳板设计原理。读图,回答1314题。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A. 全球昼夜平分B. 北半球为夏季C. 太阳直射20SD. 南极圈以南地区极昼14. 扬州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可调节窗户遮阳板实现教室良好的遮阳与采光。如图示意遮阳板设计原理。读图,回答1314题。北京某中学生借鉴这一设计,若两地房间和窗户大小形状相同,则应做的调整有()安装高度不变,加长遮阳板安装高度不变,缩短遮阳板遮阳板长度不变,降低安
6、装高度遮阳板长度不变,升高安装高度A. B. C. D. 15. 如图为“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变化统计曲线图”,图中节气为北半球节气,读图完成1516题。图中a、b、c、d四地,自北向南依次是()A. a、c、b、dB. d、a、b、cC. a、b、c、dD. c、d、a、b16. 如图为“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变化统计曲线图”,图中节气为北半球节气,读图完成1516题。当扬州处在一年中夜最长时()A. a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B. b地为冬季C. c地出现极昼现象D. d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17. 读世界局部地区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完成1718题。图中的M气压带是指()A. 赤道低气压
7、带B. 副极地低气压带C. 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D. 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18. 读世界局部地区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完成1718题。图中M、N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可能是()A. M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7月份B. M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春分或秋分C. N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7月份D. N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1月份二、多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4.0分)19. 如图为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19-20题。有关图中各地,叙述正确的是()A. 河流在乙处自南向北流B. 湖泊对河流径流具有调节作用C. 甲丙相对高度可能为610米D. 丁处陡崖可观赏到瀑布景观20. 如图为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地
8、形图。读图完成19-20题。下列各地点,秋季能观赏到枫叶景区的有()A. 甲地B. 乙地C. 丙地D. 丁地21. 2018年11月19日,两颗北斗三号卫星凌晨成功发射,我国圆满完成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基本系统的组网部署。如图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置示意图”,A、B、C、D四点为二分二至日地球所处的位置。读图完成2122题。北斗三号卫星发射成功时()A.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B. 地球公转速度最慢C.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距离乙点最近D. 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为一年中最小值22. 2018年11月19日,两颗北斗三号卫星凌晨成功发射,我国圆满完成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基本系统的组网部
9、署。如图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置示意图”,A、B、C、D四点为二分二至日地球所处的位置。读图完成2122题。在公转轨道上,当地球从甲点运行到乙点期间()A. 、两地物体水平运动方向都向右偏B. 地地方时始终早于地C. 地季节变化比地明显D. 地昼长均比地长23. 2018年12月18日,北京某校王老师赴莫斯科某校参加为期七天的国际交流。王老师发现两校学生在校时间均是当地时间8:0017:00如图为世界时区示意图。读图回答2324题。两校学生同时在校的北京时间可能为()A. 10:00B. 12:00C. 14:00D. 16:0024. 2018年12月18日,北京某校王老师赴莫斯科某校参加为
10、期七天的国际交流。王老师发现两校学生在校时间均是当地时间8:0017:00如图为世界时区示意图。读图回答2324题。王老师参加国际交流期间,莫斯科()A. 太阳从东南方升起B. 日落时间推迟C. 昼长先变短后变长D. 正午太阳高度减小25. 地球上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盛行西风。如图为南北半球部分纬度西风风速分布图。读图完成2526题。图中,中纬度地区西风()A. 风速纬度差异北半球比南半球小B. 风速北半球比南半球小C. 最大风速冬夏变率北半球比南半球小D. 纬度范围北半球比南半球广26. 地球上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盛行西风。如图为南北半球部分纬度西风风速分布图。读图完成2526题。造成南北半球中
11、纬度西风强弱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 北半球海面狭窄,地转偏向力大B. 北半球海面宽广,海面温度偏高C. 南半球海面宽广,摩擦力小,风力大D. 南半球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整个纬度都是西风,风力更强三、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27. 如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A、B为城镇。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乙村在甲村的_方向,图中从处能否直接看到处?_。(2)甲村与龙山相对高度的取值范围是_到_米之间。(3)如果想在A、C两地间修建公路,把C地的铁矿资源运到A地加工出口,M、N两条线路中你会优先选择_线路,选择的理由是_。(4)若以丙处为出发点进行登山比赛,有L、P两条线路攀登龙山或
12、虎山,如果你参加登山比赛,你将选择的登山线路是_线路,并说明你所选线路的优缺点。_。28. 读图“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完成下列问题。(1)在图中左上角弧线上未画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如果补上应为_时针方向。(2)A在D的_方向,C在北京的_方向。该日,E点的昼长为_小时,_时日出。(3)写出下列两城市的经纬度位置(即地理坐标):北京:_;匹兹堡:_。(4)一架飞机从北京起飞,计划全程沿经线以每小时1100km的速度匀速飞行,由北京经过B点,最后在匹兹堡降落。请回答:飞机飞行需要_小时。假若飞机起飞时北京的区时为3月21日8时,那么降落时匹兹堡的区时应为3月_日_时。29. 如图为地球的太阳光照
13、图,图中大、中、小圆分别代表赤道、回归线和极圈;阴影部分为黑夜,非阴影部分为白昼。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曲线AB表示的是_线(填“晨”或“昏”),若A、C两点均为晨昏线与极圈的切点,该日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_。(2)点在点的_方向,此刻四点中太阳高度最大的是_点。(3)请描述从此日开始至3个月后北半球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4)分别说明该日日出、正午和日落三个时刻地一垂直地面物体的影子朝向。30. 如图中,甲图为“地表三圈环流剖面图(N为北极点)”;乙图为“某季节某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模式图”,图中气压带在30往较高纬度一侧。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中字母所表示的纬度为30、60的点分别是_
14、、_。从大气运动与降水的关系来看,空气上升易形成降水,下沉则不易形成降水,由此判断甲图中降水较多的气压带所处位置有_(填字母)和_(填字母)。(2)甲图中B处是_风带,与乙图中_(“a”或“b”)处的风向一致。(3)甲图中D处是_风带。乙图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位于_半球。(4)甲图中N气压带的成因是_,E气压带的成因为_(“动力”或“热力”)原因。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解:陆极点与水极点以球心对称,故水极点的经纬度为(38S,180),故水极点为南半球和西半球。 故选:D。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意义,由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使地球上产生不同的现象。自转引起了地球的昼夜更替、时差和地转偏向
15、力。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黄赤交角,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引起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五带的划分。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地球运动意义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即可解决问题。2.【答案】B【解析】解:“陆半球”的极点(38N,0),赤道上位于“陆半球”且的范围是90E-0-90W,位于西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西至90W。 故选:B。西半球的范围是从20W向东到160E。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经纬网的相关知识,获取图中信息即可。3.【答案】B【解析】解:A、图中由黑夜过渡到白昼,为晨线,故不符合题意。 B、图中由白昼过渡到黑夜,为昏线,故
16、正确。 C、图中由黑夜过渡到白昼,为晨线,故不符合题意。 D、图中由黑夜过渡到白昼,为晨线,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晨昏线的判断方法:顺地球自转方向,由白昼过渡到黑夜为昏线;由黑夜过渡到白昼为晨线。题中“处于黄昏”的意思就是位于昏线上,根据晨昏线的判断方法判断昏线即可。本题考查晨昏线的判读,判断晨昏线是基本技能,学生应能够运用判断方法在不同光照图中判读晨线和昏线。4.【答案】C【解析】解:地球是一个自身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瞬间,地球面向太阳的一半而形成白昼,而背向太阳的另一半形成黑夜,这是产生昼夜交替的前提因素;当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时,白昼和黑夜就会不断交替出现,从而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17、;对照,其中和符合昼夜交替产生的因素。 故选:C。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之一,昼夜交替现象的形成需具备两个因素。本题是以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昼夜交替产生原因的理解能力5.【答案】D【解析】解:地位于晨线和昏线的交点,即为0:00所在经线,根据此时北京时间为14:00可知,0:00经线为90W,赤道上昼夜平分,0:00经线(90W)到昏线的经度间隔为90,所以昏线与赤道交于180E,故P4为晨昏线。 故选:D。当北京时间为14:00时,180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图中晨昏线P4与赤道相交于180经线。本题难度适中,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太阳光照图的判读
18、。6.【答案】D【解析】解:A、地位于北极圈是发生极昼的最低纬度,昼长24小时,故不符合题意; B、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地位于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的90,故不符合题意; C、地和地分别位于180经线两侧,180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此时两地不可能属于同一日期,故不符合题意; D、地位于北极圈以北地区,发生极昼,故正确。 故选:D。地位晨线和昏线的交点,即为0:00所在经线,根据此时北京时间为14:00可知,0:00经线为90W,赤道上昼夜平分,0:00经线(90W)到昏线的经度间隔为90,所以昏线与赤道交于180E,故P4为昏线。 P4为昏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此时太
19、阳直射北回归线,地昼长达到最长,出现极昼现象;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地;地和地之间隔一个180所以两地不在同一日;地位于北极圈以里,出现极昼现象。本题难度适中,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太阳光照图的判读和地理现象的判断。7.【答案】B【解析】答:日界线有两条:0时和180据上图可知,0是0时所在的经度,北京时间是120E的地方时,120E比0早8个小时,所以北京时间为6月5日8时。 故选:B。图示北极上空的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图示阴影部分为6月5日,即0经线为6月5日0时,故计算北京时间120E,较0经线东侧120,故时间早8个小时。本题结合世界区域地理考查区域环境及地球运动和读图分析能力,是
20、目前高考和会考的主要方向,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球运动规律和日界线。8.【答案】B【解析】解:根据纬度数值可知,黄河站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大气环流圈,处于极地东风带控制之下;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为东北风,排除A、CD选项。由于北极点的极昼为6个月,黄河站距离北极点和北极圈的长度基本上相等,所以其极昼的时间大约等于北极点时间的一半,所以其极昼的时间为3个月,排除B选项。 故选:B。北极点的极昼和极夜各6个月;根据其所处纬度位置可以确定极昼时间和风向。本题主要考查读图析图能力,难度相对大,从图中提取知识点即可。9.【答案】C【解析】解:据图可知,图1位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偏向右,故岸流速较快,岸流速较慢,流
21、水沉积,图2位于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偏向左,故岸流速较快,岸流速较慢,流水沉积。 故选:C。本题考查地质作用的知识,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地质作用的知识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即可解决问题。10.【答案】A【解析】解:由题中图可以看出,位于河流凸岸,故泥沙淤积严重,河岸较平缓,而位于河流凹岸,故流水侵蚀严重,河岸较陡。 故选:A。无
22、论北半球或南半球,由河流向陆地凸出的那岸是凹岸,由陆地向河流凸出的那岸是凸岸;河流是堆积凸岸,侵蚀凹岸。本题以某河段示意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凹凸岸的侵蚀与堆积。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11.【答案】C【解析】解:由图示自转方向可知,左图以北极点为中心,右图以南极点为中心;a点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对应的是北半球夏至日;d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对应的是北半球冬至日;再结合太阳运动轨迹和二分二至日期,b直射赤道对应是北半球春分日;c直射赤道对应的是秋分日。选C正确。 故选:C。主要考查了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判断,读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年运动轨迹图,左图地球自转
23、的方向为逆时针,从北极上空俯视;右图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顺时针,从南极上空俯视。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判断。12.【答案】B【解析】解:A、a地位于南半此时正值冬季,不符合题意。 B、b地位于南半球,此时为冬半年,其昼短夜长,故正确。 C、c地位于北半球,其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在冬至日,不符合题意。 D、极圈内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d地位于北回归线上,不可能出现极夜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B。由于地球自转方向为北逆南顺,所以左图为南半球,右图为北半球,则a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冬至日,b在秋分日到冬至日之间,c为春分日与夏至日之间,d为夏至日。所以当太阳直射
24、点在d位置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是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本题主要考查读图析图能力,属于基础题,根据d所在位置和地球自转方向很容易分析解答。13.【答案】D【解析】解:根据题意可知,杭州没有直射现象,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为一年中太阳高度的最小值,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 故选:D。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冬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本题主要考查生活中的地理,关键是找到正午太阳高度在一年中的变化,然后进
25、行分析即可完成。14.【答案】A【解析】解:北京比扬州纬度高,冬至日和夏至正午太阳高度都比扬州低,因此为达到较好的遮阳效果,应加长遮阳板和降低安装高度。符合题意。 故选:A。读材料可知,扬州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可调节窗户这样板,能够实现教室良好的遮阳与采光。北京市的纬度较扬州市的纬度高,所以北京某中学生借鉴这一设计,需要调整遮阳板的长度和升降安装高度。该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角这变化,仔细阅读理解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即可。15.【答案】B【解析】解:a地全年昼夜平分,在赤道上,b地冬至日冬至日昼长夜短,故位于南半球,c地在冬至日右极昼现象,故位于南极圈,d地在夏
26、至日有极昼现象,故位于北极圈。 故选:B。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意义,由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使地球上产生不同的现象。自转引起了地球的昼夜更替、时差和地转偏向力。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黄赤交角,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引起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五带的划分。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地球运动意义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即可解决问题。16.【答案】C【解析】解:据图可知,C地在夏至日出现极夜现象,故位于南极圈上,当C地出现极昼时,为冬至日,扬州的夜最长。 故选:C。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意义,由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使地球上产生不同的现象。自转引起了地球
27、的昼夜更替、时差和地转偏向力。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黄赤交角,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引起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五带的划分。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地球运动意义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即可解决问题。17.【答案】D【解析】解:根据图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和两风带的风向,可判定M气压带为高压带,且两侧的风向分别为西南风和东北风,故判断为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 故选:D。全球近地面共有七个气压带,即赤道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在气压带之间形成六个风带,即南、北半球的低纬信风
28、带,南、北半球的中纬盛行西风带,南、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本题以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及季节移动。18.【答案】C【解析】解:根据图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可知,N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是赤道低气压带,图示月份该气压带位置偏北,故反映的是7月份。 故选:C。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太阳直射点随季节的变化而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同时引起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春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两侧南北纬5之间,从春分到夏至,太阳直射点自赤道逐渐北移至北回归线,夏至时,气压带和风带比春分时北移5左右。本题以世界
29、局部地区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特点。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19.【答案】BC【解析】解: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因此判断乙处河流由北向南,A错误; 读图可知,湖泊位于河流中上游,对下游地区有调节作用,B正确; 根据图示等高线可知,甲处海拔高度为200-300米,丙处海拔高度为800-900米,因此甲丙的相对高度为500-700米,C正确; 瀑布存在需要有陡崖,而且需要河流流经,丁处为陡崖,以上等高线凸向低处,为山脊,山脊不可能发育河流,因此该地也不可能发育瀑布,D错误。 故选:BC。在等
30、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等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20.【答案】AC【解析】解:据图可知,甲海拔较高,可以看到枫叶,丙处与枫叶处中间为河谷,故也可以看到枫叶,乙丁两处都被中间的山脊挡道,无法看到枫叶。 故选:AC。本题考查区域差异的知识,自然环境从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比较;人
31、文环境从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社会(人口、城市化)、文化等方面比较。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区域差异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即可解决问题。21.【答案】AC【解析】解:成功发射时,时间为11月19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且向南移,C点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为冬至日,故发射成功时,地球公转轨道接近乙。 故选:AC。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意义,由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使地球上产生不同的现象。自转引起了地球的昼夜更替、时差和地转偏向力。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黄赤交角,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引起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五带的划分。
32、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地球运动意义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即可解决问题。22.【答案】BC【解析】解:地比较靠东,故地方时较早,并且地纬度较高,季节变化较明显。 故选:BC。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知识,由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使地球上产生不同的现象。自转引起了地球的昼夜更替、时差和地转偏向力。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黄赤交角,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引起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五带的划分。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地球运动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即可解决问题。23.【答案】CD【解析】解: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莫斯科为东三区的
33、区时,比北京时间晚5小时,属于当莫斯科为8:0017:00,则北京时间为13-22时,选项中14:00和16:00均在此范围。 故选:CD。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时间相差4 分钟,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位置靠东的时间早,靠西的时间晚。本题主要考查时间的计算,属于基础题,根据时区差与区时的关系即可计算解答。24.【答案】AC【解析】解:参加会议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故太阳东南升气,并且太阳直射点先往难移动,再往北移动,故莫斯科昼长先变短,后变长。 故选:AC。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意义,由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使地球上产生不同的现象。自转引起了地球的昼夜更替、时差和地转偏向力
34、。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黄赤交角,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引起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五带的划分。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地球运动意义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即可解决问题。25.【答案】AB【解析】解:分别对比图中南、北半球的西风冬、夏季的风速,北半球的年风速差异要小于南半球;北半球的风速纬度差异小于南半球;纬度50附近,南、北半球夏季风速相差约6m/s。冬季约4m/s;西风分布范围夏季小于冬季。 故选:AB。北半球中纬度地区陆地分布面积较南半球大,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南半球的西风较北半球强。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关键是学生具有读图分析能力和
35、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26.【答案】CD【解析】解:读图可知,南半球西风强度大于北半球,主要是因为南半球西风带海面宽广,摩擦力小,风力大;并且由于气压带呈带状分布,整个纬度都是西风,风力更强。CD对。 故选:C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到海陆的气压分布。夏季,大陆增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热低压。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冷高压。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获取图中信息即可。27.【答案】东南 否 400 800 N 地形平坦,避开不利地形;连接更多城镇 P 优点:坡度小,登山难度小;缺点:路程较长,需要过河【解析】解:(1)根据指向标可知,乙村在甲村的东南方向;读图
36、可知,从处到处之间有虎山阻挡视线,所以视线不通透,不能看到。 (2)图中等高距是200米,根据等高线数值的递变规律可知,图中甲村的海拔高度在200-400米之间;龙山的海拔高度在800-1000米之间,1000-200=800,800-400=400,即甲村与龙山相对高度的取值范围在400米-800米之间。 (3)读图可知,线路N穿过的等高线条数少,说明坡度缓,地形平坦,利于交通工具爬坡;该线路经过城镇B,连接更多城镇,有利于对外联系,促进经济发展。线路M穿过等高线条数多,说明坡度陡,需要修建隧道,工程难度大,投资多,所以优先选择N线路 (4)读图可知,线路P经过的等高线稀疏,坡度小,登山难度
37、小;但路程较长,需要过河。而线路L虽然不用过河,线路短,但经过的等高线稠密,坡度陡,不利于爬山。 故答案为: (1)东南;否。 (2)400;800。 (3)N;地形平坦,避开不利地形;连接更多城镇。 (4)选线路P优点:坡度小,登山难度小;缺点:路程较长,需要过河。(1)根据指向标可以确定两地的相对方向;从一地看另一地,之间必须是通透的,不能有山脊或山峰等阻挡。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凹坡等高线下部稀疏,上部密集,视野通透;凸坡等高线下部密集,上部稀疏,视野受阻,不通透。 (2)根据等高距和等高线数值的递变规律确定两地的海拔高度范围,采取交叉相减的方法即可计算。(3)山地地区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以公
38、路为主,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线路应迂回曲折,原因是地形平坦。山地地区交通线应该尽量接近居民区,能带动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流。公路在山区应避开地形复杂地区,如河流、沼泽等;尽可能沿着等高线展线,利于交通工具的爬坡和通行;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弯曲或开凿隧道,开凿隧道时,尽量避开断层地带。山区建筑物无论是从安全角度还是从工程量的角度出发,都适宜建在地势相对平坦的河谷地带和河流冲积平原处。 (4)等高线稠密坡度陡,不利于攀爬;等高线稀疏坡度缓,利于攀爬。本题组主要考查读图析图能力,属于基础题,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和分布,结合图示内容分析解答即可。28.【答案】逆 东南 西南 12 6 40N,116
39、E) (40N,80W) 10 21 5【解析】解:(1)读图可知,北京位于北半球,地球的自转方向为逆时针。 (2)D点更靠近北极,偏北,A点偏东,故A在D的东南,C在北京的西偏南的位置故在西南方。E点所在纬线上,昼弧和夜弧等分,故昼长12小时,日出6时。 (3)读图可知,北京和匹兹堡的经纬度位置分别是:(40N,116E)(40N,80W)。 (4)由图示信息知,飞机从北京沿经线过极点到达匹兹堡”,飞行路线跨过北京以北的50个纬度、匹兹堡以北的50个纬度。飞行时间应该是( 50+50)111 km1 100 km/h=10h。起飞时匹兹堡的区时是3月20日19点(向东过日界线减一日),10小
40、时后为3月21日5时。10215 故答案为: (1)逆。 (2)东南;西南;12;6。 (3)(40N,116E);(40N,80W)。 (4)10;21;5。(1)根据图示的匹兹堡,说明图示半球为北半球,故自转方向呈逆时针。 (2)结合地球自转方向和图示昼夜分布特征可知,BC弧为晨线,AB弧为昏线。 (3)结合图示信息,此时0经线平分夜半球,即0经线地方时为0时,那么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范围是0经线向东到180,正好占全球的一半。 (4)由图示信息知,飞机从北京沿经线过极点到达匹兹堡”,飞行路线跨过北京以北的50个纬度、匹兹堡以北的50个纬度。考查了地球运动的意义,属于基础知识,难度较大,多
41、以选择题或填空题出现。29.【答案】晨 (2326S,30E) 正南 【解析】解:(1)读图可知,曲线AB表示的是晨线,若A、C两点均为晨昏线与极圈的切点,该日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2326S,30E)。 (2)读图可知,都有太阳直射,应位于同一条经线上,更靠近南极,故在的正南。 (3)此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此日过后,北半球昼逐渐变长,夜逐渐变短;3个月后各地昼夜平分。 (4)该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地位于赤道上,日出正东,日落正西,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方,故此地的物影为日出朝向西,正午朝向正北,日落时朝向东。 故答案为: (1)晨(2326S,30E)(
42、2)正南 (3)此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此日过后,北半球昼逐渐变长,夜逐渐变短;3个月后各地昼夜平分。 (4)日出时朝向西,正午朝向正北,日落时朝向东。由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使地球上产生不同的现象。自转引起了地球的昼夜更替、时差和地转偏向力。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黄赤交角,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引起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五带的划分等等。考查了地球运动的意义,属于基础知识,难度较大,多以选择题出现。30.【答案】C E A E 东北信 a 西 北 地处高纬,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或热力) 动力【解析】解:(1)在回归线附近
43、的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在极圈附近的气压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AE盛行上升气流,容易成云致雨。 (2)位于北半球低纬度的风带为东北信风带。 (3)位于中纬度地区的风带为盛行西风带,乙图中风带的风向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转形成的。 (4)N气压带位于极点附近,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副极地低气压带是动力因素而形成的。 故答案为:(1)C;E;A;E。 (2)东北信;a。 (3)西;北。 (4)地处高纬,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或热力);动力。本题考查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由于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不均,全球近地面形成七个气压带:即赤道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在气压带之间形成了六个风带:即南、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南、北半球的中纬盛行西风带,南、北半球的高纬极地东风带。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即可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