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5课、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知识结构)一、东周的建立、历史分期和时代特征:1、建立:时间公元前770年;建立者周平王;都城洛邑2、历史分期: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75年前221年)3、时代特征:连年征战:春秋战国时期,连年征战,社会动荡。社会变革: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急剧的变革。由西周的“封邦建国”体制变为秦的中央集权大一统体制,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转型,经春秋战国500余年的逐渐积累,到秦朝终告完成。民族融合: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民族大融合,为秦汉帝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二、社会大变革1、经济变革(最深刻根源)土地私
2、有、竞相占地(1)原因:新工具铁制农具;新技术犁耕,新生产力的产生(2)表现:经济制度变迁: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产生,竞相占地生产关系变革(新阶层产生):自耕农、新型地主产生社会风气变化:追逐利益、实力竞争(3)影响:生产力发展:农业、私人手工业、商业活跃;政治变革:封邦建国体制瓦解、列国纷争思想文化变革:礼崩乐坏、百家争鸣2、政治变革列国纷争、改革内政(1)原因:经济领域的变革所致(2)表现:列国纷争 内容:春秋五霸、战国七雄 目的:争夺霸主地位内政改革内容:政治上贬抑或废黜无能的旧贵族,起用贤能之士;经济上奖励农耕;军事上奖励军功; 目的:都以富国强兵为目标典型代表;秦国(商鞅变法)
3、(3)影响:列国纷争到战国时代形成“战国七雄”,七国对周围小国的兼并和边地的开拓,完成了区域性统一,为秦的大一统奠定基础;列国纷争在兼并过程中,促成了华夏族与周边民族的融合; 内政改革使各国在政治、经济等制度建设上出现了趋同倾向; 政治体制由西周的封邦建国体制变为秦的中央集权大一统体制;经济制度由井田制度演变为封建土地私有制。 3、思想文化变革礼崩乐坏、百家争鸣(1)背景:经济变革,生产力发展,为思想文化繁荣奠定物质基础;列国纷争,内政改革促动思想文化繁荣;各国统治者基于争霸战争和政治上的需要,纷纷网罗人才和优待知识分子;“士”阶层的兴起。(2)含义:在社会大变革之际,掌握一定文化知识的“士”
4、最为活跃。他们为治理社会、安定人心提出了各不相同的方案,形成了诸子百家竞相争鸣的局面。(3)主要派别及主张、评价:主要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思想进步性局限性儒家孔子“礼”“仁”“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发展了周公的礼治思想,以造就理想人格为最高目标,试图以伦理道德来规范社会秩序、协调人际关系。汉以后逐渐成为正统,对后世中国文化影响深远孔子以伦理道德和自我约束来协调人际关系,常被人视为迂阔空想,在世不得志孟子“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人性本善荀子重新解释“礼”,熔礼、法于一炉;主张人性本恶法家韩非、李斯“法治”、君主集权制度、废黜世卿世禄、奖励耕战、富国强兵适应时代需要,受到当政者欢迎;促成统一完成。专制独断、严刑峻法,容易激化矛盾道家老子、庄子“无为而治”、“小国寡民”、事物恒变、矛盾对立转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有利于缓解各种社会矛盾;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 回避现实,主张“无为而治”,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4)影响:百家争鸣是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史上学术思想最为灿烂的一页;先秦诸子的思想是我国后世学术思想的源头。.精品资料。欢迎使用。高考资源网w。w-w*k&s%5¥u高考资源网w。w-w*k&s%5¥u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