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民版课时素养评价:7-3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90382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民版课时素养评价:7-3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民版课时素养评价:7-3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民版课时素养评价:7-3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民版课时素养评价:7-3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民版课时素养评价:7-3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民版课时素养评价:7-3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课时素养评价二十三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10分钟2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8分)1.1956年春,苏共中央决定对农业劳动组合章程的部分条款进行修改和补充,在集体农庄改行按月预付一部分现金报酬,并按不同标准付给超额完成计划附加报酬的制度。上述措施旨在()A.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B.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C.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D.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析】选D。结合题中关键信息“集体农庄”“现金报酬”和“附加报酬”等可知是赫鲁晓夫改革时期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措施,

2、D正确。A、B、C与农业有关但与奖励无关,排除。2.1982年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逝世后,美国的世界经济导报曾这样评价:“他确实是一位真正懂得经济的领导人,他的经济改革使苏联的国力逐渐赶上了美国,虽然他想称霸世界而没有成功。”这主要是针对其改革的哪一项措施()A.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B.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增加农民收入C.坚持计划管理前提下,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D.打破单一公有制,允许个体经济存在【解析】选C。A是苏联模式的重要内容;B是赫鲁晓夫改革在农业方面的措施;D是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重要措施;A、B、D均不符合题意。C是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的内容,符合题意。二、 非选择题(12

3、分)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由俄罗斯教育部审定的20世纪祖国史中对赫鲁晓夫有这样的评价:赫鲁晓夫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就像他的黑白两色大理石的墓碑,具有两面性。材料二一位苏联某杂志的主编曾这样讽刺戈尔巴乔夫:“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芯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以上均摘自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赫鲁晓夫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具有两面性。(6分)(2)根据材料二,简述戈尔巴乔夫是如何用他的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6分)【解析】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赫鲁晓夫改革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第

4、(2)题,从戈尔巴乔夫改革由经济领域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方面回答。答案:(1)积极作用:改革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苏联模式。不足之处:经济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2)戈尔巴乔夫为了缓解经济困难,首先进行经济改革,在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他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国内局势的失控和苏联的解体。【备选习题】1.下图为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苏联的一幅题为“推广玉米种植,提高粮食产量”的宣传画,反映了当时苏联()A.调整农业政策以保证重工业生产B.努力增加粮食产量并与美国竞争C.试图突破“苏联模式”的弊端D.发展高效农业以扩大对外贸易量【解析】选

5、C。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反映的是赫鲁晓夫改革中推广种植玉米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特别是农业集体化的消极影响越来越明显,粮食短缺,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调整政策,试图对苏联模式进行改革,C正确。2.赫鲁晓夫在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因地制宜地建立了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主要有:承包到队的综合机械化生产队;承包到组的机械化小组;承包到家的农机手家庭承包。这一措施()A.改变了原有经济结构B.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废除了“苏联模式”D.为中国的农村改革提供模式【解析】选B。“苏联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题干中所述“建立了各

6、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以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B正确。3.下列四个选项是某同学从表格数据中得出的年均增长率,对其表述错误的一项是()时间国民收入工业总产值1966-1970年7.8%8.5%1971-1975年5.7%7.4%1976-1980年4.3%4.4%A.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国民经济增速下降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因而取得了巨大成就C.农业和轻工业发展缓慢,最终制约了工业的发展D.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成为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解析】选B。勃列日涅夫改革注重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农业和轻工业发展缓慢,最终制约了工业的发展,与美国进行军

7、备竞赛,成为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致使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不断下降,B与史实不符。4.(2019全国卷)表1苏联1970年计划完成情况 (单位:吨)类别1961年对1970年的预测或计划任务1970年实际产量钢1.45亿1.15亿煤3.9亿3.35亿肉2 500万1 230万蔬菜与瓜类4 700万1 300万表1可以说明当时苏联()A.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B.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C.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D.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解析】选A。材料反映了苏联1970年的实际经济指标没有达到1961年的预测或计划目标,且农业领域的差距巨大。反映了苏联模式的弊端,优先发展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落后,

8、导致人们的生活水平长期低下,后期增长速度放缓。说明苏联模式导致经济发展问题积重难返,故选A。1970年是勃列日涅夫当政,他对赫鲁晓夫的政策进行了调整,B错误;勃列日涅夫时期,改革重点是工业,C错误;苏联模式下,生活物资紧张,人民生活水平低,急需生活物品,需求并未发生变化,D错误。5.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指的是()A.大规模的垦荒严重破坏自然环境B.激烈的军备竞赛加剧了经济负担C.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失调D.推行政治多元化导致国家解体【解析】选D。“大规模的垦荒”是赫鲁晓夫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激烈的军备竞赛加剧了经济负担,是在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失调,是斯大林的措施;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中提出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放弃了苏联共产党的执政党地位,导致国家解体,故D正确。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