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湘教版必修I第四章水平测试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综合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第卷(选择题,共 60 分)一、选择题(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每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山区某聚落分布情况。读图完成 12 题。1山区聚落的选址应趋利避害,图示地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其最主要的原因是()A避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多发区B靠山建住房,能避免大风、暴雨的侵袭C便于在地震、山洪等自然灾害发生时逃生D分布在高于洪水位的地方,以防御洪水解析 聚落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的
2、过渡地带,地势较高,能有效防御洪水灾害的威胁。2下列措施中,既能提高农民收入,又能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是()A在山坡上有计划地栽培果树B在陡坡上修梯田种粮C大力发展山区旅游业D不断扩大内河水产养殖规模解析 栽培果树可提高农民收入,同时植被的恢复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陡坡上修建梯田种粮易引发水土流失;大力发展山区旅游业可能造成生态环境破坏;不断扩大内河水产养殖规模可能造成水质恶化、水量减少等环境问题。我国某省级行政区人口与主要城镇分布图(数值为各区域人口占省区总人口的百分比)。读图回答 34 题。3该地区人口密度最小和最大的地区分别是()A日喀则地区、拉萨市B林芝地区、山南地区C阿里地区、拉萨市D那
3、曲地区、昌都地区解析 从图中提取各区域人口占省区总人口的百分比,对比各区的面积,阿里地区面积较大,而人口所占百分比最小,所以人口密度最小;拉萨市的人口所占百分比较大,但面积最小,所以人口密度最大。4图示城镇空间分布特点及其主导因素是()A沿平原分布、水源B集中于河谷地带、热量C沿山麓分布、交通D集中于河谷地带、土壤解析 从图中分析,城镇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是因为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而河谷地带海拔较低,热量条件较好,适宜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读图,回答 56 题。5制约 a 地区发展交通运输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B河流C地形D资源解析 由图可知,a 地区地处山区,地势起伏大,故制约该地区发展交通
4、运输的主要因素是地形。6为发展 a 城镇及附近地区的经济,计划修建由 a 城镇至 b 港口城市的公路。图中最合理的选线方案是()A线路B线路C线路D线路解析 山区修建公路的原则是尽量避开陡坡,并尽量顾及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由图可知,四条线路相比,线路沿线的地势起伏较小,且经过较多城镇,能够更好地满足这些地区经济发展对交通的需求。2015 年 3 月 23 日新华网 2015 年厄尔尼诺再次到来,把逐渐变暖的世界变的更热,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部分地区的自然环境出现了一系列反常现象。据此回答 78 题。7下列现象中,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的是()天山博格达峰雪线下降 东海出现黄海的鱼种 华北地区树枝
5、提前发芽 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繁ABCD解析 气温越高,雪线越高,全球气候变暖,使天山博格达峰雪线升高;气候变暖,使得纬度较高的黄海海域水温升高,可能出现东海的鱼种;华北地区气温升高,树枝发芽时间提前;气候变暖,干旱加剧,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繁。8自然界中某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变化。例如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会引起该区域自然环境的连锁变化,这种变化包括()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 风化加速导致岩崩现象加剧 青藏高原滑坡、泥石流增多 山地针叶林带海拔降低ABCD解析 积雪面积减小,会造成岩石裸露,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风化速度加快,程度加剧,可能导致雪崩现象加剧;积雪面积减小
6、反映了气候变暖,山地针叶林带海拔升高。读下图,回答 910 题。9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将给我国农业生产的布局和结构带来的影响是()A我国冬小麦的安全种植北界将由目前的长城一线南移B农牧交错带将北移C土壤有机质的微生物分解将加快,造成肥力下降D该问题不会对全球乃至中国的粮食安全产生重大影响10该图反应的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对策是()A向大气中排放的 SO2大量增多,加强对煤的除硫处理B二氧化碳过量排放和热带雨林遭砍伐,减少砍伐C工业化进程加快,减缓工业进程D生物物种增多,对食物的争夺加剧,控制生物多样性解析 图中反映的问题是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我国种植冬小麦的北界将向北移;农牧交错地带将南扩;
7、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的出现增多,已经影响到粮食安全;气温升高使微生物的分解加快,使土壤有机质减少,肥力下降。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以及森林大量被砍伐。读墨脱地理位置图,回答 1113 题。11墨脱境内资源丰富,主要有()水能资源 森林资源 旅游资源 太阳能资源地热能资源ABCD解析 墨脱地处雅鲁藏布江的峡谷之中,河流落差大,径流量大,故水能资源极其丰富;藏南地区森林覆盖率在90%以上,是中国三大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区地质地貌景观、峡谷景观、冰雪景观及独特的民族风情等旅游资源丰富;此地处在雅鲁藏布江谷地地热资源分布地区;本地降水较多,故太阳能资源不丰富。12西藏墨脱是世
8、界上最北的热带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洋流B季风C地热D纬度解析 热带一般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我国受季风影响,在广西、云南一些地区热带北界经常超越北回归线,最北达到 25N 左右,而在西藏墨脱地区热带生态环境沿江北上,一直延展到 2930N。13藏南被称为“地质博物馆”,是由于其地处()A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上B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上C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上D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上解析 藏南地处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上,地壳活动频繁,多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地质地貌多种多样,因而被称为“地质博物馆”。读自然资源与人类活
9、动关系图,回答 1415 题。14人类无节制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会导致()A资源的破坏与短缺B经济的持续发展C更多的新资源出现D自然资源持续提供物质和能量解析 人类无节制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会导致资源的破坏和短缺。15人类对自然资源无节制地开发利用的主要原因有()自然资源都是可再生资源 人口剧增 经济发展的需要 人类错误的认识ABCD解析 人类无节制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人口的激增使得人类需要更多的资源来维持生存,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人类存在着“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错误认识。黄山市某地因种植菊花的经济效益高,当地农民便开垦坡地种植菊花,从而出现了较严重的生态问题
10、(如下图)。据此完成 1617 题。16该地植被遭到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严重,这体现了()A同一区域环境要素相互制约的关系B不同区域之间环境要素相互制约的关系C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D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个区域解析 某一区域植被遭到破坏,导致该区域水土流失严重,这体现了同一区域环境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17若此种活动不加以限制,而任由其发展,则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A植物蒸腾作用增强B降水量增多C地表径流变化增大D地下径流增多解析 植被遭到破坏,导致该地区植物蒸腾作用减弱,降水量出现减少的趋势,下渗减弱,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变化增大。182015 年 6 月 16 日,上海
11、遭受暴雨袭击,强降雨使部分路段遭遇水浸,人车过街如蹚河。上海市出现严重内涝的原因,不包括()A城市发展带来的地面“水泥化”“硬质化”B降雨强度过大C城市排涝能力不足D上海市靠近海边解析 城市出现严重内涝,首要原因是降雨强度过大,其次是雨水排不出去。现在城市市区内的水塘、绿地日益减少,都变成了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物或水泥、沥青路面,地面“硬质化”了,降水无法渗透,从而出现城区的内涝。近年来,青藏高原地区湖泊面积扩大。据此回答 1920 题。19青藏高原地区湖泊面积扩大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青藏高原整体下降,冰雪消融量增大B生产生活用水减少C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雪消融量增大D植被破坏严重,入湖水量增大解
12、析 青藏高原地区湖泊的面积扩大,水位升高,表明湖泊的补给水源增加,其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雪消融量增大。20高原地区湖泊面积扩大的不利影响是()A降水减少B降水增加,但不会形成洪涝灾害C生态环境迅速恶化D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增加解析 湖泊水位上升,降水增多,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第卷(综合题,共 40 分)二、综合题(4 题,共 40 分)21读我国广西某村落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描述图示地区村落分布的特点并说明原因。(3 分)(2)简述地表形态对图示公路选线的影响。(3 分)(3)图中附近公路段,在修建过程中哪段要特别做好地质灾害预防工作?试分析原因。(4
13、 分)答案(1)特点:村落主要沿河谷分布。原因:图示区域为山区,河谷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有利于生产、生活和对外联系。(2)公路沿河谷平原修建,避免跨越河流,降低建设难度和投资成本,减小工程量。(3)附近公路段。原因:该公路段附近等高线密集,山体坡度较大,易发生崩塌、滑坡等灾害。解析 第(1)问,图中村落主要分布在河流附近,沿河谷分布;原因应从该地区地形、地势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问,地表形态对图示公路选线的影响应从地形、投资成本、工程量等方面分析。第(3)问,可从各公路段附近地区等高线密集程度进行分析。22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 分)材料一 在南非德班闭幕的联合国气候变化
14、大会,几经转折后交出了一份积极的答卷,分别涉及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长期合作行动计划,绿色气候基金和 2020 年后减排的安排。但在第二天加拿大正式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这无疑给全球减排努力带来一片阴云。材料二 我国提出的“十二五”期间应对气候变化约束性目标为:到 2015 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 年下降 17%,单位能耗比 2010 年下降 16%,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11.4%,森林覆盖率提高21.66%这彰显了中国政府推动低碳发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1)国际社会达成共识的京都议定书的最主要目的是促使各成员国在经济发展中应努力(1 分)()A减少二氧化
15、碳的排放B提高经济发展速度C减少各类能源的消耗D保护生态环境(2)加拿大退出京都议定书,引起国际社会的批评,加拿大作为一个发达国家,在遏制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上,它应承担的责任主要有哪些?(4 分)(3)近年来,我国北方许多城市逐步把单位和住户的分散取暖改为集中统一供暖,主要目的是什么?(1 分)(4)“十二五”期间,我国在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应如何去做,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4 分)答案(2)采取措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资金、技术方面帮助发展中国家实施减排。(3)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及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4)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积极发
16、展节能技术,节能降耗。解析 第(1)题,目前的全球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于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的,因此应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第(2)题,加拿大经济发达,消耗矿产资源多,二氧化碳的排放多,发达国家资金、技术具有优势。第(3)题,集中供暖是我国改善大气质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具体措施之一。第(4)题,可主要从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及发展节能技术等方面分析。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 分)材料一 页岩气是从页岩层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美国是目前世界上页岩气开采量较大的国家,其页岩气单位热值的使用价格约为汽油的一半。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页岩气分布示意图。(1)据图概述我
17、国页岩气的空间分布特点。(3 分)(2)初步勘探表明,我国四川盆地储藏着丰富的页岩气。你是否赞同在该地区进行大规模开采页岩气?请说明理由。(3 分)(3)简析近年来美国一些投资公司加大页岩气开采量的原因。(4 分)答案(1)多呈块状分布,且地区分布不均匀;大多分布在盆地地区;西部、北部地区分布多,东部、南部地区分布少。(2)赞同。理由: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状况;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环境污染。不赞同。理由:资金需求量大;技术要求高;对环境影响大。(3)页岩气较清洁,价格较低;美国能源消费量大;美国资金雄厚,技术成熟;页岩气市场前景广阔。解析 第(1)问,从分布形态、地理位置以及地
18、区分布等方面分析即可。第(2)问,本问为开放性设问,若赞同,理由可从促进经济发展、改善能源消费结构等角度回答;若不赞同,理由可从对技术要求高、对环境影响大等角度回答。第(3)问,从环境、价格、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回答即可。2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 分)材料一 淮河是我国历史上洪涝灾害较为频繁的河流之一,干流全长约 1 000 千米,两岸支流众多。材料二 下图为淮河水系图。(1)试从自然角度分析历史上我国淮河流域洪灾多发的原因。(4 分)(2)你对防治淮河洪水有什么好的建议?(4 分)(3)洪水灾害多发区的个人和家庭,应如何做好防洪准备?(2 分)答案(1)支流多,汇水区域广;洪泽湖
19、周边地势低平,而下游泥沙淤积,排水不畅;河道弯曲;夏季降水过于集中(或锋面雨带长期停留,降水集中,强度大);近年来因全球气候异常,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增加,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危害程度。(2)上游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在各大支流上修建水库,调蓄径流;中游利用洼地修筑蓄洪工程;下游开挖入海新河道,分散水流;退耕还湖,加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加强监测、预报;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3)关注汛期天气预报;具备游泳、划船等技能;掌握逃生常识;准备逃生物资等。解析 第(1)问,洪灾多发的原因可从水系状况、流域面积、地形特点、河道特点、气候特点等方面分析。第(2)问,围绕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回答即可。第(3)问,个人和家庭防洪准备包括关注天气预报,提高自身游泳、划船技能和准备防洪逃生物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