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作业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88590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作业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作业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作业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作业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作业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作业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作业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作业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作业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西汉开国君臣,刘邦出身自耕农,萧何、曹参出身于小吏。“陈平、王陵、陆贾、郦商、郦食其、夏侯婴等皆白徒,樊哙则屠狗者,周勃则织薄曲、吹箫给丧事者,灌婴则贩缯者,娄敬则挽车者,一时人才皆出其中。”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当时社会剧烈变革的结果 B世卿世禄制废除的产物 C由贵族政权过渡到平民政权 D人才只产生于平民之中2、唐代除开国之君李渊外有19 位皇帝,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只有2 人,由大臣拥立的5 人,由宦官拥立的9 人,特殊事变继位的

2、3 人。这种情况说明唐代()A统治阶级贪婪腐朽 B君相政争异常激烈C阶级矛盾错综复杂 D宗法制度受到冲击3、关于唐、元两朝政治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唐朝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草拟法令唐朝中书省长官参议国政,执宰相之职元朝实行一省制,中书省是中央政府的统治机构从唐三省六部制到元一省制体现了分割相权的思想A. B. C. D.4、“严密的行政、控制和告诫仍都需要,因为不讲人情的选拔制原则虽然它始于汉制与渗透在儒家伦理中的家族和个人联系背道而驰”。(剑桥中国史)材料所述的“选拔制”是()A.先秦的世袭制 B.汉代的察举制C.魏晋的九品中正制 D.隋唐的科举制5、关于唐、元两朝政治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3、唐朝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草拟法令 唐朝中书省长官参议国政,执宰相之职元朝实行一省制,中书省是中央政府的统治机构从唐三省六部制到元一省制体现了分割相权的思想A. B. C. D.6、元史?百官志有云:“宣慰司,掌军民之务,分道以总郡县,行省有致令则布于下,郡县有请则为达于省”据此可知宣慰司()A是掌管军政大权的行省分设机构B为宣政院辖属的地方宗教机构C是中书省派驻边疆的地方机构D被少数民族地区的僧俗首领掌管7、钱穆在国学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下列能够说明唐代“委员制”的有( )宰相辅佐皇帝处理军国大事 诏令需中书?门下两省共同认可 诏书需三省六部长官共同议决 拟诏?审核

4、和执行机构共掌国事A. B. C. D.8、据下列朝代皇帝与大臣关系简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朝代皇帝与大臣的关系唐三省体制下,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的程序中宋皇帝指令须中书、门下、枢密院联合公布的方式颁布,宫内直接发出的指令被认为是“灭裂纲纪”明一些皇帝几十年不上朝,而国家行政照样运转A三省制具分权制衡特点 B君主专制呈现强化趋势C封建专制制度逐渐弱化 D官僚政治制约皇帝专权9、西汉初期各郡国举孝廉的人数相同东汉和帝进行改革,有20万人的郡县每年举孝廉1人,不足20万人的每两年举孝廉1人,不足10万人的每三年举孝廉1人这反映和帝时的察举制()A限制了王国势力 B增加了选拔人数C体现了差别

5、平等 D削弱了世家特权10、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写道:“魏晋南北朝时期,学术的中心在士族集团隋唐时期,学校教育得到迅速发展,文化得以在更广泛的空间内普及,学术的中心由家族转向社会”出现这一变化的政治原因是()A均田制的推行 B科举制的实施C学校教育的发展 D“三教合一”的出现11、元朝时,行省辖区不仅地域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北向门户洞开,形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面。元朝这一设置的主要目的是()A防止地方割据B创新管理体制C加强经济管控D体现因地制宜12、在南朝皇权伸张时,策试成为君主选官用人常用之制;北朝进行了比南朝更为隆重的策试,北朝后期,还出现了被举荐者因策试未过而

6、落选的情形,士人自由投考的情形也较南朝更多。这反映出()A南朝的制度已落后于北朝 B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C北朝的制度进化更显生机 D门阀世族势力的强化二、非选择题:(本大題共3小题。第13小题20分,第14小题12分,第15小题20分,共计52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3、(20分)在中国古代,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地方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 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

7、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材料三 明朝在各省实行三司分治的制度。三司即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司)、提刑按察使司(简称按察司)和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在职能上,布政司掌理民政,按察司掌理监察地方官员和刑名司法,都司则管卫所军政。这三个部门的设立,既是行政上的分工,也是对地方权力形成制约的制度安排。其目的在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管

8、理人员上的本质区别,由此分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在这方面的重要意义。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朝代的什么制度?此种制度有何历史意义?图中A处所示的地区属于哪个行政机构管辖?(3)依据材料三指出明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特点。并评价这种制度。14、(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元朝采用汉式中央集权官僚制为统治全国的王要制度,行省之下,设有路、府、州、县,分层统治。但又保留蒙古原有封建制度,即使在汉地亦有五户丛封尸,遍布多数州县,并与朝廷分享其分尸所在地之主权。边远地区的统治万式也各不相同,如畏兀儿族由大都护府管辖,吐蕃直属宣政院,湖广、江西等行省境内少数民蔽地区仍由土官、土司世袭统治。元朝建立南北一

9、致的货币及度量衡,但主要的赋税北方则为岁粮、科差,大休以丁与户为征收单位。江南则沿袭宋朝两税制度,分秋税、夏税,接亩征收。元朝多种法律并行,种族不同的涉案人由不同裁判管辖机构,依“从其本俗法”的原则加以审理。不同族群者同涉一隶时,则组织混合法庭共同审理。不同族群法律待遇不同。摘蝙自萧启庆内北国而外中国蒙元史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元朝巩固国家统一措施的主要特点及其成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巩固国家统一措施的影响。15、(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

10、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刘邦对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既有继承,又有改造,除继续采用郡县制外,也实行分封诸侯王制度,即郡国并行制。材料三 忽必烈进入中原,建立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以便直接控制、处理政务?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请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2)材料二中

11、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有何弊端?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1、【答案】A【解析】汉代政权是通过农民起义推翻秦朝统治建立起来的,B、C、D说法都不正确。2、【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中并未提到统治阶级贪婪腐朽的表现,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君主与宰相之间的权力争斗,故B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阶级矛盾,故C项错误;题干中提到嫡长子继承皇位的人数最少,说明了宗法制度所确立的嫡长子继承制受到冲击,故D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宗法制受到冲击3、【答

12、案】A【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唐三省之间彼此牵制,为的是避免出现权臣专权局面。而元朝后期宰相权势过重,同其实行的一省制有关。故从唐三省六部制到元一省制体现的是相权的加强,故排除含有的选项,答案为A。4、【答案】D【解析】根据“不讲人情”可知这种选官制度指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而A项依靠血缘关系选拔人才,B项依靠从下往上的推荐方式选拔人才,C项依靠门第高低选拔人才。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唐三省之间彼此牵制,为的是避免出现权臣专权局面。而元朝后期宰相权势过重,同其实行的一省制有关。故从唐三省六部制到元一省制体现的是相权的加强,故排除含有的选项,答案为A

13、。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政治制度,了解古代的行省制度的建立和特点从材料中“宣慰司,掌军民之务”可知宣慰司掌握军政大权,从“行省有政令则布于下,郡县有请则为达于省”,可知宣慰司是受命于行省,介于行省和郡县之间的机构,故A项正确;从材料“宣慰司,掌军民之务”可知宣慰司不是管理宗教的机构,故B项错误;从“行省有政令则布于下”,可知宣慰司不是中书省外派机构,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宣慰司被少数民族地区的僧俗首领掌管,故D项错误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三省六部制内部权力分工与职责的正确认知?题目要求回答“委员制”下三省长官如何相互协作和分工制约,与题目要求不符?与史实不符?8、

14、【答案】B【解析】本题从唐、宋、明三朝皇帝与大臣关系考查了君主专制的强化A项错误,三省的分权最终目的是为皇权服务的;B项根据题干“三省体制下,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的程序中”“皇帝指令须中书、门下、枢密院联合公布的方式颁布,宫内直接发出的指令被认为是“灭裂纲纪”可以看出唐宋时期政府机构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但是到了明朝”一些皇帝几十年不上朝,而国家行政照样运转”说明皇帝对政府的控制明显加强,这体现了君主专制强化的特点,符合题意;C项材料体现的从唐朝到明朝皇权的加强,不符合题意;D项材料唐、宋、明三朝皇帝与大臣关系,加强了皇权在中国古代,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官僚政治不可能从根本上制约

15、皇权,不符合题意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察举制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初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到汉武帝时期王国问题已经得到根本的解决,不存在限制王国势力的情况,故A错误;题干的意思是在东汉和帝改革后,察举制的变化是从原来的各地平均到现在人数减少,故B错误;据材料可知,经改革后的察举制从原来的各地平等的数量变成了根据各地人口的不同采取了区别的对待,“每年”“每两年”“每三年”这体现了差别,都举1人这又体现了平等,故C正确;材料未涉及削弱世家特权,故D错误10、【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科举制 A项是经济政策,不是政治原因,排除;根据所学,魏晋时期实行的

16、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形成了门阀士族政治,隋唐时期的科举制依据考试成绩作为录取官员的标准,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所以符合题意的是B项;C项属于思想文化方面的原因,故排除;D项隋唐时期的社会思想特点,也不符合题意1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旨在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材料中信息表明,由于元朝在行省的管辖上,尽量使行省“无山川险阻可依”,形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面”,这一做法,显然是防止地方割据局面,以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这一做法主要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创新管理体制是措施不是主要目的,故B项排除;C项与题中材料无关,故排除C;D项是特点不是目的,故排除D12、【答案

17、】B【解析】此题以南北朝时期策试的发展为切入点,考查了对科举制度知识点的灵活运用,以及对材料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A、材料未涉及南北朝制度的比较,故排除;B、策试指的是通过考试来选拨人才,这与科举制度的内容一致,说明在这一时期,科举制度已经正式确立,故此项正确;C、此题未涉及南北朝制度之间的比较问题,故排除;D、此题论述重点是策试制度,策试制度的不断发展,说明门阀士族势力对选拨官员的垄断正在变弱,故此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答案】(1)区别:分封制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实行世卿世禄制,郡县制实行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选贤任能”)。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重要意义:在国家制度中

18、由地域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国家管理人员由职业官僚取代了世袭领主,彻底打破了世卿世禄制,使贵族政治转化为官僚政治。(2)元朝的行省制度。意义: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宣政院。(3)特点:实行三司分治的制度。评价:既是行政上的分工,也是对地方权力形成制约的制度安排,目的在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但容易出现三司互相抵牾之弊。【解析】分封制和郡县制在任用管理人员上的本质区别是在分封制下,主要是根据一个人出身的高低来决定其职务,而在郡县制下,主要是选贤任能,所有的郡县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这样皇帝就通过控制地方的用人权来控

19、制地方。第二问的回答主要是根据地图上的关键信息来作出判断,从行省和汗国就可以判断出是元朝的行省制度。第三问主要从材料三内容进行分析判断,其主要特点主要是实行三司分治,通过这一措施让地方官员相互牵制,从而达到控制地方的目的。14、【答案】(1)特点:多制并行;因地制宜;因俗而治;民族分化成因:元代为少数民族王朝统治,疆域辽阔,民族众多,经济、法律、文化及风俗差异巨大(2)影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加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有助于保持各地区稳定,减少政治震荡;不利于民族融合,一定程度上激化了民族矛盾,对国家统一又有消极影响【解析】本题考查元朝巩固国家统一措施考查元朝巩固国家

20、统一措施的主要特点及其成因以及影响(1)第一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元朝采用汉式中央集权官僚制为统治全国的王要制度,行省之下,设有路、府、州、县,分层统治但又保留蒙古原有封建制度”可以得出多制并行;依据材料“分层统治但又保留蒙古原有封建制度,即使在汉地亦有五户丛封尸,遍布多数州县,并与朝廷分享其分尸所在地之主权边远地区的统治万式也各不相同,如畏兀儿族由大都护府管辖,吐蕃直属宣政院,湖广、江西等行省境内少数民蔽地区仍由土官、土司世袭统治”、“种族不同的涉案人由不同裁判管辖机构,依从其本俗法的原则加以审理不同族群者同涉一隶时,则组织混合法庭共同审理不同族群法律待遇不同”可以得出因地制宜;因俗而治;民

21、族分化第二小问的成因,结合所学可知,其成因是元代为少数民族王朝统治,疆域辽阔,民族众多,经济、法律、文化及风俗差异巨大(2)本小问的影响,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元朝巩固国家统一措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加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有助于保持各地区稳定,减少政治震荡;不利于民族融合,一定程度上激化了民族矛盾,对国家统一又有消极影响15、【答案】(1)变化:分封的主体是王族和功臣;天子由诸侯之长变为诸侯之君。 影响: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维护了西周较长时间的强盛统治。 (2)郡国并行制;弊端:导致地方诸侯国权力过大,威胁中央集

22、权。 (3)特点: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 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我国省制的开端。【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1)本题第一问从材料中“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概况;第二问答出分封制的意义即可;(2)本题第一问根据材料中“郡国并行制”回答;第二问学生答出地方权力膨胀导致王国问题;(3)本题第一问学生从材料中“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以便直接控制、处理政务”但受中央管理;第二问从中央集权的加强、地方行政制度的变革等两个方面来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