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西省盂县第三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本试卷共 28 题,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追溯中国结的渊源应从远古年代的结绳记事开始。周易注中记载:“结绳为记,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与“吉”谐音,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小小绳结被人们赋予了各种情感愿望,“同心结”“平安结”“团圆结”,一个个美丽的中国结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材料中文化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文化就是追求真善美的过程 从绳结之中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结绳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
2、入文明时代A.BCD2没有了古运河,那些白玉长堤、临河古戏台、乌篷小画船就寻不到根源;没有了易水河,就感受不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壮怀激烈;没有了疏勒河,就没有沿河谷自东而西的敦煌石窟群的美丽面线。这意在说明( )文化具有区域性和时代性特征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自然地理环境滋养着人文与风情各种社会交往活动带有特有的文化印记A B C D3乡土中国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农村,也是整个中国社会文化的基本特性。据统计,中国每天消失的村落有80至100个。在急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毫无节制地膨胀,农村被一步步地蚕食。割裂的城市与村庄之间,充斥的不仅仅是乡韵的遗失,还有被毁的精神
3、家园。由此可见()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B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C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D传统村落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4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他们作为网络用户中最庞大、最活跃的群体,对网络中的海量信息缺乏辨识能力,容易出现价值迷失、道德滑坡等问题。因此,青少年在上网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因为()A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B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C优秀文化能够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D文化对人的影响难以抹去5研究表明,世界文化潮流有一个规律性,那就是世界各国跟着世界经济前三名走。这一研究成果显示(
4、)A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B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C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D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6哈佛大学教授本杰明弗里德曼在经济增长的道德意义一书中指出,当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的时候,一个社会就会变得更加开放、包容、积极和乐观;当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甚至停滞之后,一个社会就会变得狭隘、排外、消极和悲观。由此可见()A经济发展程度决定文化发展方向B文化发展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C文化的包容性已经发展为基础D一定的文化反映一定的经济状况7.扶贫首在扶智。一要引智,通过政策引导,把外地人才吸引到贫困地区扎根;二要留智,引得凤凰,还得让凤凰留得住;三要育智,政府加企业模式就地建立高等职业教育基地,即解决本地人才
5、就业,一个人脱贫带动一家人脱贫,形成脱贫的扩大效应。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扶贫首在扶智”体现了()文化影响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并非完全同步文化是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人的全面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的唯一标准A. B. C. D. 8.如图所示,每一个企业的文化建设都可以由内而外,从最核心的精神文化做起,直至最表层的物质文化。应把企业文化建设落到实处,抓出成效。这说明()文化反作用于经济 一定的文化是对经济的反映 文化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文化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A B C D9.书是河水,我们的心就是个装满煤炭的篮子。我们每次用篮子去捞水时,什么也捞不起来,
6、但是篮子会越来越干净。书读多了,虽然很难记得全部,但是我们的心灵就会慢慢变得纯净,想问题就更懂得开动脑筋。这表明()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优秀文化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心灵具有净化作用A. B. C.D.10某地利用当地特色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旅游业:以民族文化为内容,以民族村寨为载体,以原汁原味为亮点,建立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一成功的经验表明()原生态文化具有普遍的积极价值 原生态文化具有传播和发展的价值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文化的价值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A B C D11.“红白旧俗该从简,礼轻情重有脸面”“谁言孤老无
7、依靠,天下人帮天下人”让一面面旧墙体变成美观而又会“说话”的文化墙,是某镇运用乡风文明助推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让墙壁说“文明话”,表明()文化要通过一定的载体呈现出来文化墙成为乡村建设新的宣传阵地文化是推动农村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增强群众的文化体验是乡村振兴的主要目的A. B. C.D.12.有人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容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下列诗句与之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清明时节雨纷
8、纷,路上行人欲断魂A. B. C.D.1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于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下列能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的有()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A. B. C.D.14.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以和为贵”“有容乃大”“和而不同”的大智慧大格局,体现了“天下为公”“万邦和谐”“万国咸宁”的中国政治理念。今天,“以和为贵”等传统思想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仍有重要影响。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
9、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受文化A. B. C.D.15.近年来,很多传统节日都在慢慢变味。一些传统节日变成了“吃”节、“买”节,最纯粹的本土民俗节日,如七夕节等都被裹上一层厚厚的商业外衣。此外,名目繁多且缺乏传统文化内涵的“臆造节日”异军突起,成为众多年轻人的新宠。对此,我们应该()继承和发展一切传统文化处理好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顺应社会变化,促进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 深挖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凸显文化价值A. B. C.D.16.”明初以沈万三为代表的一批商人,不仅为贵州带去先进的商业观念,也带去了许多与商业相关的理念,如重合同、诚信、守
10、约等有利于贸易流通的商业文化精神。这表明()A.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B.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C.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D.商业贸易是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17.网络时代阅读方式在改变,人们既可以利用网络获取阅读内容,读完后也可以把感想发表到微博或微信上,在更广的范围内进行思想交流。这说明网络传媒()A.已逐步取代传统传媒形式B.创造了丰富的文化内容C.在现代文化传播中具有强大功能D.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8.唐诗、宋词和元曲的句式、长短不一样,这是变,是风尚;但押韵、平仄的规范,辞藻中的典故,那种与诗经楚辞一脉相承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气质,却是不变的。由此可见()A
1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征B.中华文化积淀着民族的精神追求C.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D.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两个不同过程19.漫画筛选中教育部门这样做,是基于()筛选对传统文化,只有发挥积极作用,克服消极作用,民族、国家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社会实践的发展,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要求文化体现新的时代精神对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东西必须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A. B. C.D.20.儒家讲“百善孝为先”,这是基于血缘、源自内心的重要价值理念,是中华民族最普遍认同的道德规范。但是,在封建社会,孝道中表现的“父为子纲”“父母在不
12、远游”“丁忧三年”“无后为大”等,显然不适应当今社会的生活方式。这启示我们()文化继承要有所淘汰、有所固守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要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不断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A. B. C.D.21.当今社会,看似繁荣的国内儿童书市场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孩子们“如数家珍”的大多数童书都是外国书籍,如美国的贝贝熊、法国的不一样的卡梅拉等,“西餐”悄然成为孩子们“餐桌上的主菜”。这引发了很多有识之士的担忧。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这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依托深厚中华民族文化底蕴,发展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文化应坚持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自觉抵制“西餐”文化的传播开发反映中
13、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本土原创童书,增强文化认同感A. B. C.D.22.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互联网与教育不断融合,在线教育日益火爆,人们的学习方式正发生深刻变化: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在网上找到为自己“量身定制”的课程,学习变得更为主动和灵活。这说明()科技进步是文化多样性产生的根本因素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传播方式的变革在线教育有利于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互联网+教育”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A. B. C.D.23.从诗经中的不少作品采自民间,到白居易写诗但求“老妪能解”,再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诗词的兴盛从来不是小众的,而是在让普通百姓怡情养性中根植了其勃发的生命。这
14、启示我们()人民群众从来就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必须从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营养满足人民群众各种文化需求是文化创新的愿景必须推动文化形式、传播手段的创新A. B. C.D.24.“以人民为中心”是对文艺创新立场的本源回归。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这说明()文化创新有助于推动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满足人们文化需求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文艺工作者必须投身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A. B. C.D.25.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莫言曾在敦煌文博会开幕式上表示,我们不能
15、只做文化保护者,更要做文化创造者。这启示我们必须()处理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封闭主义”处理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要做传统文化的享用者A. B. C.D. 第 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26.深圳市乘着创新驱动改革的春风,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发挥科技创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引领作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推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试点;落实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等未来产业规划和政策,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科技创新人才竞相涌现,公民科学素质得到整体提升。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三新”经济不断涌现,为深
16、圳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增添了新动力。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知识,分析科技创新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的作用。27.书籍是人类知识和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知识和文化的传播、交流和融合。读书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是人类吸取精神能量的重要途径。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旨在让各国政府与公众更加重视图书这一传播知识、表达观念和交流信息的形式。2020年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我国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以倡导全社会的读书之风。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倡导全社会的读书之风。2
17、8.(18分)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近年来,为了“让文物活起来”,故宫博物院以观众为中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以差异化的标识和色彩增强各个展览的辨识度,说明文字文学化、通俗化。大力推动“数字故宫”建设,让传统文化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建立无墙的博物馆。同时,还邀请用户从文化消费者转变为积极的文化参与者甚至创造者,与央视合作推出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创造一种全新的表达。(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让
18、传统文化活在当下。(2)请你就倡导广大人民群众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写两条宣传标语。(每条标语不超过20字)高二政治答案 选择题 ACCBB DDDCB AAABD CCAAD CCADB 非选择题答案 26.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知识,分析科技创新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的作用。(16分)答案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4分)科技创新能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为加速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智力支持。(4分)科技创新促进新技术、新知识的传播运用,有利于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人力人才资源支撑。(4分)科技
19、创新有利于丰富文化表现形式,加速文化的传播,促进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的发展,提高文化生产力,促进新旧动能转换。(4分)27.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倡导全社会的读书之风。(16分)答案(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倡导全社会的读书之风,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4分)(2)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倡导全社会的读书之风,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自觉服务人民,促进社会和谐。(4分)(3)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举办读
20、书活动、倡导全社会的读书之风,可以使人们主动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4分)(4)文化塑造人生。举办读书活动、倡导全社会的读书之风,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4分)28(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答案: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发展思想,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引导人民群众从文化消费者转变为积极的文化参与者、创造者。(4分) 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在继承的基础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4分) 科学技术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数字文化建设。(4分)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利用大众传媒有效展示和传播传统文化。(4分)(2)学传统文化,做当代智者。习四书五经,修德蕴之人。传承古贤经略,播种栋梁之苗。传承国学精华,陶冶精神情操。(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