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88198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 据商君书所载:“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妇织而衣,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依据上述史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上古时期已经出现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B. 农耕生产方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社会生活C. 神农氏建立了古代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D. 此史料可以作为神农氏真实存在的史证【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传说的神农时代“男耕而食,妇织而衣”,社会稳定,可见农耕生产方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社会生活,选项B正确;小农经济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选项A排除;中国古代第一个国家政权是夏朝,并非神农氏创建,选项C排除;商君书对神农的记载是为商鞅变法的服务,并不一定真实可信,因此选项D排除。2

2、. 以下为汉代各农耕区的农业生产概况比较表此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 经济重心逐渐转移至南方B. 南方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C. 中原地区精耕细作技术领先D. 地理环境决定农业生产水平【答案】C【解析】从汉代各农耕区的农业生产概况比较表中的年人均耕田数和年人均粮食总收入量来看,西北屯垦区耕作收益率最低,其次是南方农耕区,收益率最高的应该是中原农耕区,据此可以推知中原地区精耕细作程度更高,技术领先,故选C;这时才是汉代,经济重心还没有开始转移,故AB不符合史实;D中的说法过于绝对,属于错误表述,所以排除D。3. 西汉政权建立后,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到孝惠、高后时,又“复弛商

3、贾之律”“轻徭薄赋”,制造了相对宽松的经商环境,使得工商业发展远远超过了战国时代。这说明汉初( )A. 以发展与稳定为要务B. 经济政策摇摆不定C. 重本抑末政策的失败D. 致富成为社会时尚【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高祖时“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的措施是为了稳定刚建立的汉政权,而孝惠、高后时又“复弛商贾之律”“轻徭薄赋”,则主要是因为政权稳定后,社会急需发展社会生产力,故材料说明汉初统治者以发展与稳定为要务,故选A。经济政策看似摇摆不定,实则处于统治的不同需求,B项结论过于表面,排除;重农抑商政策一直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奉行的经济政策,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4、材料仅能反映统治者对待商业的态度,无法看出民间对待商业的态度,排除D。4. 郑学檬简明中国经济通史中撰写秦汉至明清的经济时出现模式化体例,分别依次叙述了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土地赋役与租佃制度和商品货币经济的状况。这是因为中国古代A. 严厉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 农业经济占据主导地位C. 农业经济的稳定性较好D. 农业经济发展领先世界【答案】B【解析】重农抑商政策在宋朝等时期曾经出现松弛现象,故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经常呈现脆弱一面,排除C项。D项与材料无关。作者之所以将农业经济发展列为首位,是因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经济中居主导地位。

5、故B项正确。5. 唐代民间工匠必须在官府作坊服差役,从事一定天数的无偿劳役;宋代工匠服官府差役,官府会付给定的“雇值”,有的生产部门如铸钱作坊,还出现了类似计件给雇值的方式。这表明A. 铸钱作坊带动了生产领域的流通B. 宋代工匠的社会经济地位有所提高C. 官营手工业体系在宋代已经瓦解D. 唐代民间工匠的技术水平低于宋代【答案】B【解析】材料“唐代民间工匠必须在官府作坊服差役”“无偿劳役”,而宋代出现“雇值”,反映了宋朝官府和工匠之间存在一种类似雇佣的关系,这说明宋代工匠有一定的自主选择自由,工匠社会地位被逐步肯定,故选B。题干没有体现生产领域的流通,排除A;官营手工在明代前期仍占统治地位,排除

6、C;题干没有涉及民间工匠的技术,排除D。6. 宋代,朝廷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为松弛。这些现象A. 源于宋代租佃关系的普遍化B. 体现了对社会管理的无序化C. 顺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D. 表明了“抑商”政策的松弛【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表述之意为政府对土地买卖的频繁,职业更换的管理松弛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C正确。土地买卖和租佃关系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故A错误。对社会管理的无序化不符合材料主旨,B错误;古代社会一直厉行重农抑商政策,并不是松弛

7、,错误。7. 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曾实行“物勒工名(将器物制造者的名字刻在器物上)”制,“物勒工名,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究其请”。这一制度A. 有利于生产技术的创新B. 阻碍了民间手工业发展C. 强化了工匠的生产责任D. 保证了政府对市场垄断【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究其请”可知,“物勒工名”制强化了工匠的生产责任,故选C。“物勒工名”制不利于技术创新,创新都是在不断试错的基础上形成的,排除A;材料只能反映对从事官营的手工业者的严格管理,无法看出其对民营手工业的影响,排除B;官营手工业是满足官府和贵族的需要,没有进入流通市场,排除D。【点睛】本题以“物勒工名”为切

8、入点,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学生只需抓住材料“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究其请”的描述即可迅速作出判断。8. 南宋和元朝都没有抑制商业发展,相反,两朝均重视商业。宋元时代商人的地位已经非常之高,宋代的商人已经不再被视为低人一等,而在元代,商人参政终于成为普遍的现象。这是由于A. 统治者巩固统治的现实需要B. 重农抑商观念的彻底改变C. 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性变D. 市坊界限已经被完全突破【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宋元时期商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从而巩固统治,故选A项;“彻底改变”、“根本性变化”和“完全突破”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CD项。9. 古代中国

9、的制瓷业特别发达,世界领先,中国被西方国家称为“瓷器大国”。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瓷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成熟的青瓷和白瓷B. 唐朝时形成了南青北白的生产格局C. 元代有青花瓷,明代有五彩瓷D. 清代出现了珐琅彩【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制出成熟的白瓷,A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10. 明中叶以后,由于赋役沉重,农民纷纷种植具有较高价值的经济作物或兼营其他副业,一些以经济作物为原料的手工业得到较快发展,棉纺织业、丝织业成为许多家庭的主要副业。上述现象表明A. 农村经济日渐调敝

10、B. 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C. 小农经济开始解体D. 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答案】D【解析】【详解】传统农业的农作物主要是粮食作物,材料中“较高价值的经济作物或兼营其他副业”“棉纺织业、丝织业成为许多家庭的主要副业”说明当时农业的商品化程度较高,D正确;材料说明的是农产品商品化发展,不是说明农村经济日渐调敝,A错误;材料中说明的是农业发展,不是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B错误;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是鸦片战争之后,C错误。11. 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联所悉知,习俗殊可笑。”这反映出当地A. 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B. 学而优则仕

11、的传统已被抛弃C. 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D. 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答案】D【解析】清初的山西人口结构中,从多到少依次为从事商业、农业、参军和读书,雍正帝认为这样的社会风气很可笑,反映了统治者对商业的歧视,AC两项错误;当时仍然有人希望学而优则仕,B项错误;因为追求财富,当时在山西从事商业的人居首位,D项正确。12. 顺治十三年,清廷正式颁布“禁海令”,定“三藩之乱”即将结束之际,福建总督及江苏、福建、广东巡抚等先后上疏,要求废除海禁,准民出海贸易。这说明A. 海禁政策受到质疑B. 明清出现进步思想C. 东南沿海遭到西方侵扰D. 清朝君主专制日益强化【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

12、“福建总督及江苏、福建、广东巡抚等先后上疏,要求废除海禁,准民出海贸易”可知,部分地区的巡抚要求废除海禁,准许商民出海贸易,说明清朝实行的海禁政策遭到质疑,A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有人要求废除海禁政策,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主要体现在批判封建君主专制,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有人要求废除海禁政策,没有体现东南沿海地区是否遭到西方侵扰的问题,C项错误;清朝君主专制日益强化,但材料内容无法得出君主专制强化的结论,D项错误。13. 在整个18世纪,中国一直是世界上白银的“最终归宿”。乾隆年间,关税收入已占清政府财政收人的十分之一。特别是粤海关的税收发展极快,自1783年以来,跃居户部税关之首,至嘉庆

13、年间已相当于全国财政收人的四分之一。这反映了A. 清政府的海关关税税率日渐提高B.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C. 中国商品在世界市场有竞争优势D. 清政府放弃闭关锁国的政策【答案】C【解析】【详解】清朝初期,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处于“出超”的地位,即使贸易顺差,说明中国出口的商品在世界市场上有很有优势,受他国的欢迎,故选C;题干没有涉及海关关税税率,A错误;题干看不出来资本主义萌芽的信息,B错误;中国对外出口货物并不意味着放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排除D.14. 美国商人亨特曾写道:最壮观的景象莫过于英国商船队驶入广州港的情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清帝国的十三行和英帝国的东印度公司,成为了18、19世纪中

14、西关系的神经中枢”。这表明A. 广州十三行和东印度公司商业竞争激烈B. 清政府已改变闭关锁国的经济政策C. 广州十三行和东印度公司的存在有利于促进了世界市场发展D. 广州十三行和东印度公司是当时中西方重要的贸易机构【答案】D【解析】【详解】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只保留广州作为开放通商港口,所以广州十三行和东印度公司是当时中西方重要的贸易机构,答案为D。材料没有涉及商业公司之间竞争的有效信息,A错误。材料描述的是闭关锁国政策下,只保留广州作为开放港口的情景,没有改变闭关锁国的政策,B错误。材料强调“清帝国的十三行和英帝国的东印度公司,成为了18、19世纪中西关系的神经中枢”,没有强调促进世界

15、市场的发展,C错误。15. 晚清出口贸易以茶叶为首位。其中,红茶输英,绿茶输美,茶砖输俄。后来,由于日本、印度、锡兰茶的输出,华茶在世界茶叶出口中所占比重逐渐降低,大豆则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这一变化说明A 列强对华政治经济侵略频繁B. 晚清自然经济逐步瓦解C. 中国卷入世界市场程度加深D. 晚清经济结构变化明显【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由于日本、印度、锡兰茶的输出,华茶在世界茶叶出口中所占比重逐渐降低,大豆则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可知,引起中国出口商品变化的原因在于受到了西方商品输出的影响,双方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中国卷入世界市场的程度加深,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显示中国茶叶的

16、衰落是因为受到了世界其他地方同类商品的竞争,而不是因为列强对华政治经济侵略,排除A;自然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从茶叶转变为大豆这一情形并不能反映自然经济的解体,故也无法说明晚清经济结构变动明显,排除BD。【点睛】本题解读的关键是材料中“由于日本、印度、锡兰茶的输出,华茶在世界茶叶出口中所占比重逐渐降低,大豆则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的描述,学生据此明确变化的原因即可作出判断。16.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外国企业由于拥有巨额资本和强大的生产力,即使在偏僻的山村其产品比中国对手也更畅销。把传统纺织作为副业生产的农村妇女失去了工作,农民则连勉强糊口也日益艰

17、难。”这一现象导致A.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B. 外国商品完全取代国货C. 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D.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在外国商品冲击下,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使得具有耕织结合特点的传统经济结构出现变化,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城市化的进程,故A项排除;外国商品只是冲击了传统的手工业,而不是完全取代国货,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小农经济的逐渐解体,没有体现出民族工业的兴起,故D项错误。17. 轮船招商局筹办之初,李鸿章定下“官督商办”的帽子。1873年唐廷枢任总会办后,一方面清除官方管理人员,另一方面还清官方投资,并

18、声称:“嗣后商务由商任之,盈亏商认,与官无涉”。这反映了A. 清政府对洋务企业的管理松弛B. 民用工业筹办受政府刻意阻挠C. 官督商办形式不利于政府获利D. 轮船招商局积极迎合时代需求【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轮船招商局后来的改革清除了官府的因素,完全融入市场竞争,这迎合了当时的自由贸易的时代要求。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轮船招商局后来的改革清除了官府的因素,这使清政府丧失了对该企业的控制,并非是管理松弛;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民用企业的筹办受到政府阻挠;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官督商办的形式不利于政府获利。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8.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

19、族机器纺织业的创办人,大都是缺乏手工棉纺织业主经历的业外者,有官僚、士绅、买办、商人等,基本没有棉纺织业手工工场主身份。这种状况A. 取决于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B. 体现了“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C. 折射出中国民族工业特殊性D. 直接导致了民族工业的长期萧条【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缺乏手工棉织业主经历的业外者,有官僚、士伸、买办、商人等,却没有棉纺织业手工工场主身份”说明中国民族机器纺织业具有脱离传统手工业的突发性,它折射出中国民族工业特殊性,故C项正确。材料中的状况取决于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中国民族工业的局限性,“实业救国”思想与题干无关,故B项错误。

20、导致民族工业长期萧条的直接原因是列强的经济侵略,故D项排除。19.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生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 )A. 南京条约B. 天津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可以看出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转变,马关条约反映了西方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故选C。AB项还

21、只是商品输出阶段;D项在马关条约后。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马关条约。20. 学者蒋廷黻认为,在中日关系的处理上,“不在乎我们对日强硬的程度,而在乎我们建设的成绩。没有建设,没有提高我们自己的力量,纵使得着外援,我们还是别国的附庸,不能在国际上成一个独立势力”。材料说明蒋廷黻主张A. 积小胜为大胜,以时间换空间B. 强硬对日以表明自己是爱国者C. 强化国家建设以提高国际地位D. 等待依靠外援以完成抗日大业【答案】C【解析】题干中蒋廷黻强调的是“我们建设的成绩”以达到“对日强硬”的目的,表明蒋廷黻主张强化国家建设以提高国际地位,C项正确;A项

22、是抗战时期国民党的抗战方针,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不符合“不在乎我们对日强硬的程度,而在乎我们建设的成绩”,排除;“没有提高我们自己的力量,纵使得着外援,我们还是别国的附庸,不能在国际上成一个独立势力”表明蒋廷黻不主张单纯依靠外援,D项排除。21. 1915年,英美烟草公司揭露华人企业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同日本合作的内幕,导致其销量下降,甚至很多零售商都宣称不再销售其产品。作为反击,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则将英美烟草公司同帝国主义侵略联系起来,并宣称“中国人应抽中国烟”,很快扩大了市场。这表明A. 民族烟草工业得到迅速发展B. 实业救国社会思潮开始出现C. 英美成为当时主要侵华国家D. 民族主义影响大众

23、消费心理【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日本在1915年初提出了“二十一条”。通过题干中的信息可能看出,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因英美烟草公司揭露其“同日本合作的内幕,导致其销量下降,甚至很多零售商都宣称不再销售其产品”,而在它打出“中国人应抽中国烟”后,很快扩大了市场。这表明大众的消费心理受民族主义影响,故D正确;从材料中看不出民族烟草工业迅速发展,排除A;从材料中看不出实业救国社会思潮的出现,排除B;这一时期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主要侵华国家是美国和日本,排除C。22. 据初步统计,1913年至1921年,我国面粉工业235%集中在上海,227%集中在哈尔滨,原料主要产

24、地河南、河北、山东却极少。1922年全国共有150万枚纱锭,418%集中在上海,379%在天津、武汉、无锡、南通、青岛。材料主要表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A. 资本明显短缺B. 发展速度迅猛C. 地区分布失衡D. 原料供应不足【答案】C【解析】“面粉工业235%集中在上海,227%集中在哈尔滨,原料主要产地却极少。全国纱锭,418%集中在上海,379%在天津、武汉、无锡、南通、青岛”这充分说明我国民族工业地区分布不合理,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资本和原料供应,故AD错误;材料信息体现的是地区分布,而不是发展速度,故B项错误。23.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政府通过了工厂内迁的提案。从1938年到194

25、2年底,内迁厂矿共计639家,器材12万多吨,技工1.2万余人;以机器、纺织为主。这一举措A. 导致官僚阶层控制经济命脉B. 推动了民主革命在全国展开C.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全国工业布局D. 对抗战的最终胜利起了决定作用【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面抗战期间沿海工业内迁推动了大后方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全国工业布局。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涉及官僚阶层控制经济命脉的信息,排除A项;B项说法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对抗战的最终胜利起了重要作用而非决定作用,排除D项。【点睛】本题属于解读类选择题。其备考启示如下:其一,精准简约提炼材料核心信息是前提;其二,据此推导其原

26、因或影响是关键。24. 1963196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约11%;轻工业产值从404亿元增加到703亿元;燃料、原材料工业建设的步伐加快。上述变化反映了A. 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改变B. 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就C. 合作化运动促进了生产力发展D. 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逐步解决【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从1958年开始,由于在经济工作中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和严重的自然灾害,给我国国民经济造成了长达三年的严重困难局面。1960年冬,党中央和毛泽东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充实以工业

27、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和手工业品的生产,到1965年,原定的各项调整任务均顺利完成,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就,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此时期农业和轻工业等经济部门的发展,并未反映经济所有制结构的变化;C选项错误,合作化运动发生于1953-1956年三大改造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D选项错误,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一直存在,并未被解决。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25. 下表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全国拖拉机生产及机耕面积完成情况据表可以推知A. 国家工业布局均衡B. 农业机械化与合作化相互促进C. 国民经济迅速恢复D. 生产领域出现明显的冒进现象【答案】B【解析】【详解】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全国拖拉机生产

28、及机耕面积完成情况”看,实际生产比“计划”高出数倍,结合时代背景可知B项正确。材料没有给出工业布局情况,更看不出“均衡”,A项错误;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在一五计划之前的1952年己完成,C项不符合史实;一五计划期间各方面积极配合,计划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并不是冒进,D项错误。【点睛】相关过渡时期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史料多,角度杂,科学、熟练掌握建国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和发展的相关史实,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所在。26. 中共“十三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政策是“既要有利于善于经营的企业和诚实劳动的个人先富起来,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要防止贫富悬殊,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在促进效率

29、的前提下体现公平”,这一分配政策A. 开始打破分配中的平均主义B. 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和健康发展C. 加大了城乡之间的两极分化D. 完善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分配制度【答案】B【解析】从题干所述可知,中共十三大召开的时间是1987年10月。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打破分配中的平均主义是改革开放一开始就着力执行的,排除A;合理的分配制度,既能调动生产的积极性,缩小贫富差距也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和健康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又要防止贫富悬殊,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说明C项错误;市场经济体制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的,故D项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点“中共“十三大”;从分析出材料中的时间是1987年;结合所

30、学知识可以分析出正确答案。27. 1993年底,“绝大多数农产品的价格和经营均已放开,原来的粮食定量配给转变为市场供应,城市居民的粮票粮本全部取消。市场价格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由1991年前的50.3%上升到93.8%,从而确立了市场价格在价格体系中的主体地位。”这从本质上体现了A.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稳步推进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C. 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显著增加D. 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价格和经营均已放开,原来的粮食定量配给转变为市场供应”“市场价格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由1991年前的50.3%上升到93.8%,从而确立了市场价格

31、在价格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分析数据可得出:市场在价格中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故答案为D项。A项,材料看不出计划经济,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改革的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与材料中的时间“1993年底”不符,排除;C项,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增加只是材料表面现象,不是本质特征,排除。28. “新航路开辟时代的黄金热的本质不是资产阶级的贪婪,而是资产阶级的进取。”这主要是指( )A. 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是“黄金热”B. 商路受阻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C. “黄金热”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D. 追求财富是资产阶级的本质【答案】C【解析】【详解】材

32、料认为“黄金热”的本质是“资产阶级的进取”,体现了“黄金热”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促进作用,故C项正确;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是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商路,故A项错误;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故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资产阶级的本质,故D项错误。29. 16-18世纪,欧洲从海外进口的商品主要是香料、烟草、蔗糖、茶、咖啡、瓷器等;19世纪,欧洲在海外寻求的主要产品逐渐成为金属、植物油、染料、棉花和麻等。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世界市场规模的扩大B. 欧洲生产方式的变革C. 全球殖民强国的更替D. 亚非拉美地区的衰落【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主要是香料、烟草、蔗糖、茶、咖

33、啡、瓷器等”、“金属、植物油、染料、棉花和麻等”体现进口的产品由奢侈品向工业原料转变,这明显受工业革命的影响,欧洲采用机器生产导致对工业原料需求大增,故B正确;市场规模的扩大体现为商品种类的增多,材料中并未体现出这一点,排除A;材料未反映出殖民强国的更替,排除C;工业革命的开展导致亚非拉美地区更加衰落,故排除D。【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明确材料主旨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欧洲产品需求的变化逐渐转向工业原料,结合材料中涉及的时间以及时代背景解答即可。30. 有国外学者说,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大西洋沿岸可能被提及的

34、主要原因是A 新航路开辟扩大了世界贸易B. 西方早期殖民扩张扩大了资本原始积累C. 工业革命使欧洲迅速崛起D. 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则其“结尾的简短一章”所指事件应出现在19世纪上半期,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上半期,大西洋沿岸正在轰轰烈烈的开展工业革命。所以1820年大西洋沿岸可能被提及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使欧洲迅速崛起,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新航路开辟时间为15至16世纪;B选项错误,西方早期殖民扩张时间为16至18世纪中期;D选项错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时间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3

35、1. 下表为依据技术进步与新经济一书整理的18001900年间世界主要国家重大科研成果数量一览表,对该表理解正确的是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科技领先世界19世纪大多数欧美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后发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迅速19世纪后期世界科研成果总量超过前期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801-1850年,英国的科技发明成果远远超过其他国家,说明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科技领先世界,正确;德国、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快速崛起,正确;结合材料所给数据可知,19世纪后期世界科研成果总量超过前期,正确,因此C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不能得出19世纪大多数欧美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的

36、结论,错误,ABD选项排除。故选C。32. 亚当斯密认为,分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其原因是:分工能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分工使每个人专门从事某项作业,可以节省与其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时间;分工有利于发明创造和改进工具。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A. 从根本上否定了传统重商主义政策B. 促进了专业技术工人经济地位的提高C. 增加了劳动者的工作强度D. 适应了工业资产阶级扩大生产的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明确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熟练程度,节省时间,带动发明创造和改进工具,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适应了工业资产阶级扩大生产的需要,D项正确;分工理论并未否定“重商主义”政策,也不能促进技术工人经济地

37、位提高,AB两项错误;分工理论强调的是劳动效率而不是工作强度,C项错误。二.非选择题3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现代学者李长莉在对近代国内外的货品质量进行全面研究后总结道:洋货高档精致,价格偏高,国货低档粗糙因而价格低廉。使用洋货还是国货就成为区分上下阶层和贫富的一种外在标志,洋货成为高档时尚流行和品质的符号和标志。随着国货运动的日益深入,一批国货品牌迅速崛起,质量有很大提升,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强,可以与垄断中国市场的洋货相匹敌,如荣氏企业的“兵船牌”面粉、大生毛纺厂的“魁星牌”棉纱等。材料二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全国性大规模的抵制洋货运动,是从1904年开始的为反对美国虐待华工、华侨而开展

38、的抵制美货运动。1915年反对北洋政府承认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引发了抵制日货运动。五四期间,北京学生示威游行,打出了“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口号,得到了工商界的积极响应,迅速扩及全国31个城市和地区。1925年“五卅”运动期间,全国进行了抵制日货、英货的斗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又进行了抵制日货的斗争。(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洋货与国货质量上存在差别的主要原因。(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抵制洋货运动的特点,简要指出近代史上的抵制洋货运动起到怎样的积极作用。【答案】(1)原因: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机器生产工艺不断成熟,洋货产品质量比较高;中国传统自然经济下,家庭手工业大量

39、存在,生产手段落后,部分产品粗糙;在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的阻碍下,民族工业技术力量相对薄弱,产品质量有待提高。(或中国处于传统经济向近代工业化的转型期,起步晚,发展慢。)(2)特点:与政治运动(事件)有关;充满爱国色彩(属于反侵略运动);规模比较大(群众性强);比较频繁;以抵制英美和日货为主。作用:抵制洋货运动,为民族工业提供了有利的市场条件,从而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抵制洋货还是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情绪最为集中的表达方式,痛斥外国侵略,捍卫民族尊严,利于增强国人的爱国意识。【解析】【分析】【详解】(1)原因: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外国资本主义发展和中国传统经济落后、民族工业技术力量

40、相对薄弱方面分析。(2)特点:根据“1915年反对北洋政府承认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引发了抵制日货运动”“五四期间,北京学生示威游行,打出了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口号”得出:与政治运动(事件)有关;充满爱国色彩(属于反侵略运动);由“迅速扩及全国31个城市和地区”“全国进行了抵制日货、英货的斗争”得出:规模比较大(群众性强);从抵制洋货的国家看,主要以抵制英美和日货为主。作用:可从促进民族工业发展、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方面分析。34. 19世纪中叶,晚清社会兴起了一股反传统的重商思想,在重商思想的实践中,促进中国社会的近代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夫商务未兴之时,各国闭关而治,享其地利而有余

41、。及天下既以此为务,设或此衰彼旺,则此国之利源源而往,彼国之利不能源源而来,无久而不贫之理。所以地球各国,居今日而竞事通商,亦势有不得已也。是故中国之于商政也,彼此可共获之利,则从而分之;中国所自有之利,则从而扩之;外洋所独擅之利,则从而夺之。三要既得,而中国之富可期。摘编自薛福成筹洋刍议商政材料二 今朝廷欲振兴商务,各督抚大臣果能上体宸忠,下体商情,莫若奏请朝廷增设商部,以熟识商务,曾环游地球,兼通中西言语文字之大臣总司其事,并准各直省创设商务总局。摘编自郑观应盛世危言户政材料三 中国对外贸易经数十年的发展,进出口贸易已在世界贸易中占居重要的地位。但中国的对外贸易“进口货多为制造品,出口货多

42、为原料品”,“现时入超之数又复有年年增巨之势”,而且尤为重要的是“现时中国对外贸易大权,完全操于外人之手”。摘编自武堉干中国国际贸易概论(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其重商思想主要观点。(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重商思想对促进中国近代化的作用。【答案】(1)观点:对外通商是世界大势所趋;商业发展使国家富强;与洋人争利(抵制外来经济侵略);设立商务机构以适应商业发展需要。(2)作用:思想上,冲击着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经济上,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和抵制外来经济侵略;政治上,促进了政治制度的革新,推动了救亡图存运动。【解析】【详解】(1)观点:依据材料一中“居今日而竞事通商,亦势有不得已

43、也”、“外洋所独擅之利,则从而夺之”、“三要既得,而中国之富可期”及材料二中“莫若奏请朝廷增设商部并准各直省创设商务总局”等信息可从对外通商是世界大势所趋、商业发展使国家富强、与洋人争利、设立商务机构以适应商业发展需要等方面概括其重商思想的主要观点。(2)作用:依据材料三中“中国对外贸易经数十年的发展,进出口贸易已在世界贸易中占居重要的地位”信息结合所学从思想、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简析重商思想对促进中国近代化的作用。3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宋代时期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中国人首次大规模从事对外贸易

44、,不再主要依靠外国中间商。宋代的“市”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也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材料二 宋代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的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詹子庆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1)根据材料一,以宋代为例,分析宋代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2)根据材料二,简述宋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答案】(1)表现:时间、空间上均不再受限制;

45、海外贸易发达;以商业为中心的大城市出现;“夜市”“晓市”活跃。(2)影响:促使市民阶层产生;市民阶层有了独立的价值追求和社会生活方式;促进了宋朝文化的繁荣。【解析】【详解】(1)表现:由材料“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可归纳为以商业为中心的大城市出现;由材料“中国人首次大规模从事对外贸易”可归纳为海外贸易发达;由材料“宋代的“市”自大街至诸小巷两街巷门上行百市”可归纳为时间、空间上均不再受限制;由材料“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也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可归纳为“夜市”“晓市”活跃。(2)影响:从“宋代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

46、独立的价值追求”“促成了宋朝文化的高度繁荣”可得出宋代经济发展的影响。3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民族资本机器工业的力量是很微弱的,绝大部分是轻工业,以纺织工业占绝大比重,面粉工业在民族工业中也有很重要的地位。1898年上海第一家较大的民族资本面粉工厂阜丰面粉厂开工生产。以经营钱庄起家的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与官僚朱仲甫合作,于1901年在无锡创办了保兴面粉厂。1902年保兴改名茂新。1912年荣氏兄弟又创办福新面粉厂于上海,1913年租办中兴面粉厂(后改为福新四厂)增建福新二厂(1914年开机)。1913年以前荣家茂新、福新面粉工厂系统还只有四个厂子,1919年增加到了八个厂子,每日

47、夜出粉能力从大战前的一万三千九百袋增加到四万二千袋。摘编自王方中著中国近代经济史稿(1840-1927年)材料二:从19世纪70年代出现的第一批现代企业起,到1927年国民党的统治开始以前的半个多世纪中,中国人先后设立了三千多个工矿、交通和现代金融企业。其间在本世纪(20世纪)初收回利权的运动中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还形成了两个小小的高潮。但是在中国责本主义的风雨经历中,又有备受压抑不能发展的一面。而且在发展与不发展的交织中,不发展的一面处于全过程的主导地位。摘编自汪敬虞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不发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期荣氏面粉工业发展迅速的原因。(2)根据材料

48、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特征,并谈谈你从民族工业发展历程中得出的认识。【答案】(1)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措施法令,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人民反对洋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2)特征:产业结构不合理,以轻工业为主。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受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双重压迫,发展困难。体现了民族工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认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工业虽然有所发展,但是艰难曲折;帝国主义是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根本因素等;只有

49、实现民族独立,民族工业才能健康发展。【解析】【详解】(1)通过材料一可以看出,荣氏企业主要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这一时期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包括: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措施法令,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人民反对洋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2)特征: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工业的基本特征包括:产业结构不合理,以轻工业为主。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受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双重压迫,发展困难。体现了民族工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认识:可以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工业虽然有所发展,但是艰难曲折;帝国主义是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根本因素等方面进行论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