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甘谷四中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二次检测生物试题(满分:90分,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130题每题1分,3140题每题2分,共50分)1. 下列有关细胞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B. 细胞都具有细胞核但遗传物质不一定是DNAC. 细胞在产生蛋白质的过程中不一定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D. 细胞一般都能合成蛋白质但合成场所不一定是核糖体【答案】C【解析】【分析】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细菌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肽聚糖,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详解】A、只有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A错误;B、原核细胞
2、没有细胞核,但是有细胞结构的细胞遗传物质一定是DNA,B错误;C、原核细胞在产生蛋白质时不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因为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C正确;D、真原核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都是核糖体,D错误。故选C。2.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让人类“谈疫色变”,给我国带了巨大损失,但也充分反映我国作为大国的使命和担当。下列有关新型冠状病毒叙述错误的是( )A. 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中一定存在氢键B. 在增殖时核酸进入寄主细胞指导新病毒的形成C. 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呈链状D. 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比肺炎双球菌的易变异【答案】A【解析】【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核酸和
3、蛋白质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详解】A、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一般为单链,不一定存在氢键,A错误;B、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增殖,在增殖时,核酸进入寄主细胞内,利用寄主细胞内的原料,利用自己的核酸指导新病毒的形成,B正确;C、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的RNA,呈链状,C正确;D、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RNA呈单链,易发生基因突变,D正确。故选A。3. 我们如何找到回家的路?荣获2014年诺贝尔奖的三位科学家发现大脑里的神经细胞“位置细胞”和“网格细胞”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位置细
4、胞”鲜重中质量百分比最高的元素是CB. “网格细胞”干重中质量百分比最高的元素是OC. 上述两种细胞鲜重中原子数量最多的元素均是HD. P和S分别是“位置细胞”中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答案】C【解析】【分析】组成细胞的元素:大量无素:C、H、O、N、P、S、K、Ca、M g;微量无素:Fe、Mn、B、Zn、Mo、Cu;主要元素:C、H、O、N、P、S;最基本元素:C;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 最多元素为O。【详解】A、“位置细胞”鲜重中质量百分比最高的元素是O,A错误;B、“网络细胞”干重中质量百分比最高的元素是C,B错误;C、上述两种细胞鲜重中原子数量最多的元素都是H,C正确
5、;D、P和S都属于大量元素,D错误。故选C。4. 下图甲、乙、丙为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物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图甲实物的形状为qB. 图乙物像要移到视野中央,装片移动的方向为右上方C. 图丙物质的实际流动方向为逆时针D. 高倍镜下观察“b”时,先使用粗准焦螺旋,再使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对焦【答案】D【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上下相反、左右颠倒;关键是学会将该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详解】A、显微镜成的是倒置的虚像,因此甲图实物的形状为q,A正确;B、图乙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则实物在装片的左下方,因此要将像要移到视野中央,装片移动的方向为右上方,
6、B正确;C、图丙细胞质流动的方向是逆时针,其上下左右倒置后的实际流动方向仍然是逆时针,C正确;D、高倍镜观察时,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不能调节粗准焦螺旋,D错误。故选D。5. 下列关于细胞中糖类与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糖原代谢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B. 糖类与脂质均既可作为储能物质又可作为结构物质C. 蛇毒中的磷脂酶因水解红细胞膜蛋白而导致溶血D. 等质量的糖类和脂肪被彻底氧化分解,脂肪耗氧少【答案】B【解析】【分析】糖类是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组成元素是C、H、O,根据是否能水解及水解产物可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脂质是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有机物,常见的有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质与糖类相
7、似,组成元素主要是C、H、O,有些还含有P和N,但脂质分子中氧含量远少于糖类,而氢含量更多。【详解】A、糖原代谢的最终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消化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A错误;B、脂质既可作为储能物质,如脂肪,又可作为结构物质,如磷脂;糖类既可作为储能物质,如糖原,也可作为结构物质,如糖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B正确;C、蛇毒中的磷脂酶能水解红细胞膜中的磷脂,不能水解蛋白质,C错误;D、等质量的糖类和脂肪中,脂肪的氢含量更多,彻底氧化分解耗氧多,D错误。故选B。6. 哺乳动物的催产素具有催产和排乳的作用,加压素具有升高血压和减少排尿的作用。两者结构简式如下图,各氨基酸残基用3个字母缩写表示。下列叙
8、述正确的是() A. 两种激素都是由八肽环和三肽侧链构成的多肽类化合物B. 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形成的水分子中氢全部来自氨基C. 肽链中游离氨基的数目与参与构成肽链的氨基酸种类无关D. 两种激素间因2个氨基酸种类不同导致生理功能不同【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催产素和加压素都是由9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且都含有一个由6个氨基酸组成的环状结构,两种物质的不同点在于环状和链状结构中各有一个氨基酸的种类不同。【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两种激素都是由六环肽和三肽侧链构成的多肽化合物,A错误;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形成的水分子中的氢分别来自于一个氨基酸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B错误;肽链中游离的氨基
9、酸数目与参与构成肽链的氨基酸的种类有关,C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两种激素在两个氨基酸种类上不同,进而导致两者的功能不同,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以及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并根据图像分析判断两种化合物在结构上的差异,进而判断两者功能差异的原因。7. 下列关于生物体组成成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饮食中过多地摄入胆固醇,会在血管壁形成沉积造成血管堵塞B. 无机盐与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有关,与传导兴奋无关C. 核酸是决定生物体遗传特性的物质,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D. 水既是细胞代谢所需原料,同时也是细胞代谢的产物【答案】B【解析】【分析】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
10、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在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无机盐与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有关,与传导兴奋也有关;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许多化学反应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水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在体内流动对运输营养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易于蒸发带走热量,对于维持体温具有重要作用;结合水是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详解】A、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成分,可参与血液中的脂质运输,适当的摄入胆固醇对人体有利,但过多摄入胆固醇,会使其在血管壁上形成沉积,造成血管堵塞,A正确;B、兴奋的产生和传导与钠离子内流有关,故无机盐与神经元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有关,B错误;C、核酸是
11、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核酸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C正确;D、水既是细胞代谢所需的原料,同时也是细胞代谢的产物,例如水是有氧呼吸的原料,也是有氧呼吸的产物,D正确。故选B。8. 磷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元素。下列哪项不属于含磷化合物具有的生物学功能A. 构成各种生物膜的基本骨架B. 催化基因转录出信使RNAC. 在蛋白质合成中转运氨基酸D. 直接为各项生命活动供能【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磷脂分子中含有P元素,因此构成各种生物膜的基本骨架A属于含磷化合物具有的生物学功能,A错误;B、催化基因转录出mRNA的物质是RNA聚合酶,
12、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中没有P,因此基因转录出信使RNA催化不属于含磷化合物具有的生物学功能,B正确;C、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转运氨基酸的工具是tRNA,tRNA含有P,因此在蛋白质合成中转运氨基酸属于含磷化合物具有的生物学功能,C错误;D、为细胞各项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的能源物质是ATP,ATP含有P,因此直接为细胞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属于含磷化合物具有的生物学功能,D错误。故选B。9. 某哺乳动物神经细胞内外的K 和Na 浓度如表,下列属于主动运输的是( )细胞内浓度(mmolL-1)细胞外浓度(mmolL-1)K140.03.0Na18.0145.0A. K经钾离子通道排出细胞B. K与有关
13、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C. Na经钠离子通道排出细胞D. Na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膜对无机盐离子的跨膜运输有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两种方式。主动运输是物质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并消耗能量的过程;被动运输又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输,前者不需要载体,后者需要载体的协助。由表格信息可知,K浓度细胞内细胞外,Na浓度细胞内细胞外。【详解】A、由表格可知,K经钾离子通道排出细胞是顺浓度梯度,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A错误;B、K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是顺浓度梯度,属于协助扩散,B错误;C、当神经细胞受到一定刺激时,钠离子通道打开,
14、Na通过钠离子通道只能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而不是排出细胞,方式属于协助扩散,C错误;D、Na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是逆浓度梯度,属于主动运输,消耗能量,D正确。故选D。10. 下列有关水的叙述正确的有( )A. 细胞内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种子萌发时比休眠时高B. 水在叶绿体中分解产生氧气需要ATP提供能量C. 有氧呼吸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D. 水是构成叶肉细胞的重要化合物之一【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内的水以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
15、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反之亦然。【详解】A、细胞代谢旺盛,自由水多。细胞抗逆性大,结合水多。细胞内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种子萌发时比休眠时低,A错误;B、水在叶绿体中分解产生氧气,不需要ATP提供能量,B错误;C、有氧呼吸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葡萄糖和水,C错误;D、生命活动离不开水,水是构成叶肉细胞的重要化合物之一,D正确。故选D。【点睛】11. 下列关于细胞的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 浆细胞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都参与抗体的加工、运输B. 叶肉细胞能在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内膜上合成ATPC. 蓝藻分裂时没有染色体和纺锤体出现,是无丝分裂D
16、. 酵母菌和乳酸菌都可在细胞质基质内分解丙酮酸,产生CO2【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可将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纺锤体,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不同的原核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产生乳酸的叫乳酸发酵,产生酒精的叫酒精发酵。【详解】A、抗体是一种分泌蛋白,需要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参与合成分泌,浆细胞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都参与抗体的加工、运输,A正确;B、叶肉细胞能在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合成ATP,B错误;C、蓝藻分裂时没有染色体和纺锤体出现,是二分裂方式分裂,C错误;D、酵母菌和乳酸菌都可在细胞质基质内分解丙酮酸,酵母菌产生CO2和酒精
17、乳酸菌产生乳酸,D错误。故选A。12. 有人把变形虫的核取出,观察无核变形虫短期的一系列生理变化特点后,预测出ad四个现象,并提出相应的推测理由。请选出预测现象和推理均正确的一个组合:推测现象:a.失去核的变形虫,虽然停止伸出伪足,但几天后核将再生,能正常活动;b.失去核的变形虫,细胞质功能逐渐衰退,几天内将死亡;c.失去核的变形虫,虽然会反复进行数次无丝分裂,但结果还是死亡;d.除去核以后,细胞质活动反而暂时提高,因此细胞分裂将更加旺盛。推测理由:核能抑制细胞的过度分裂;没有核的细胞也具备分裂的能力;如果没有核,就不能制造出合成众多蛋白质所必需的核酸;许多生物结构都有再生能力,核也能再生。(
18、 )A. a与B. b与C. c与D. d与【答案】B【解析】【分析】考点是细胞核的功能,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细胞核功能,以考查实验结果预测和分析能力,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详解】细胞核与细胞质的关系: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细胞质为细胞核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等。失去核的变形虫由于不能制造出合成众多蛋白质所必需的核糖核酸,比如mRNA,细胞的生命活动不能正常进行,如不能摄取食物,对外界刺激也不再发生反应,因而生存几天后就会死亡。选B。【点睛】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DNA通过转录形成mRNA、tRNA、rRNA, 控制了细胞质中蛋白质合成,从而控制了细胞的代谢和生命活动。13. 下列关
19、于动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动物细胞没有原生质层,因此不能发生渗透作用B.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形成的纺锤体蛋白是由中心体合成的C. 蓝藻和硝化细菌都能进行有氧呼吸,但都没有线粒体D. 细胞实现细胞间信息交流都必须依赖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答案】C【解析】【分析】1、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主要方式:(1)通过化学物质来传递信息;(2)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传递信息;(3)通过细胞通道来传递信息,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2、有丝分裂前期,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都是由中心体发出星状射线形成纺锤体,高等植物细胞由细胞两极发纺锤丝形成纺锤体。【详解】A、动物细胞也能发生渗透作用,在高
20、渗溶液中会渗透失水皱缩,在低渗溶液中会渗透吸水膨胀,A错误;B、有丝分裂前期,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都是由中心体发出星状射线形成纺锤体,但蛋白质是由核糖体合成的,B错误;C、蓝藻和硝化细菌都属于原核生物,都没有线粒体,但都能进行有氧呼吸,C正确;D、动植物细胞间有些信息交流依赖于细胞膜上的受体,但有些受体并不在细胞膜上,而是在细胞内部,如性激素是脂质,受体在细胞内;高等植物相邻细胞之间还可以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D错误。故选C。14. 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出某动物细胞的三种细胞器,经测定它们有机物的含量如图所示。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细胞器甲是线粒体,其能完成的生理过程是葡萄糖的氧化分解B
21、. 细胞器乙含有蛋白质和脂质,说明其具有膜结构,一定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加工有关C. 细胞器丙中进行的生理过程产生水,产生的水中的氢来自羧基和氨基D. 发菜细胞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可能有甲和丙【答案】C【解析】【详解】A.该细胞为动物细胞,甲有膜结构和核酸,可推断细胞器甲为线粒体,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反应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A错误;B.乙的脂质含量不为0,说明乙细胞器有膜结构,但无核酸,可推断乙细胞器为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合成有关,而溶酶体无关,B错误;C.丙的脂质含量为0,说明没有膜结构,但含有核酸,可推测丙细胞器为核糖体,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其中产生的
22、水中的氢来自于氨基和羧基,C正确;D.发菜细胞属于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没有线粒体,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C。15. “膜流”是指细胞的各种膜结构之间的联系和转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膜流”现象说明生物膜成分和结构相似B. 红细胞吸水涨破是“膜流”现象的典型例证C. 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与“膜流”无关D. 破伤风杆菌和酵母菌均能发生“膜流”现象【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细胞的各种膜性结构间相互联系和转移的现象称为膜流”,说明膜流体现膜的流动性。膜流一个典型的实例是分泌蛋白的合成:在核糖体上翻译出的肽链进入内质网腔后,还要经过一些加工,如折叠、组装、加上
23、一些糖基团等,才能成为比较成熟的蛋白质。然后,由内质网腔膨大、出芽形成具膜的小泡,包裹着蛋白质转移到高尔基体,把较成熟的蛋白质输送到高尔基体腔内,做进一步的加工,成为成熟的蛋白质。接着,高尔基体边缘突起形成小泡,把蛋白质包裹在小泡里,运输到细胞膜,小泡与细胞膜融合,把蛋白质释放到细胞外。【详解】A、“膜流”是指细胞的各种膜结构之间的联系和转移,说明生物膜成分和结构相似,A正确;B、红细胞吸水涨破没有发生各种膜之间的转移,不属于膜流,B错误;C、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与“膜流”有关,C错误;D、破伤风杆菌为原核生物,无各种具膜细胞器,不可能发生各种膜之间的转移,D错误。故选A。16. 下列有
24、关生物膜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构成生物膜的所有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都可以运动B. 在细胞的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过程中细胞膜起着决定性作用C. 合成性激素的细胞的内质网一般都不发达D. 原核生物有细胞膜,但没有核膜,因此生物膜系统不发达【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膜系统指细胞器膜、细胞膜和核膜等结构构成的系统,这些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密切联系,进一步体现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详解】A、构成生物膜的所有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A错误;B、在细胞的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过程中细胞膜起着决定性作用,B正确;C、性激素属于脂质,合成场所在内质网,所以
25、合成性激素的细胞的内质网一般都发达,C错误;D、原核生物有只细胞膜,但没有核膜和细胞器膜,因此不具有生物膜系统,D错误。故选B。17. 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在生物科学史中,下列科学研究未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的是( )A. 探明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的转化途径B. 探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C. 探究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规律D. 验证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答案】C【解析】【分析】同位素标记法在生物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1)用3H标记氨基酸,探明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2)卡尔文用14C标记CO2,研究出碳原子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即CO2C3有机物;(3)鲁宾和卡门
26、用18O标记水,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详解】A、探明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的转化途径,运用到同位素标记法,A不符合题意;B、探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运用到同位素标记法,B不符合题意;C、探究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规律,没有用同位素标记法,C符合题意;D、验证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运用到同位素标记法,D不符合题意;故选C18. 下列是关于物质运输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核膜上的核孔可以让蛋白质和RNA自由进出B. 载体蛋白运输物质时均需消耗能量C. 水分子通过细胞壁的扩散称为渗透作用D. 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主要是通过主动运输实现的【答案】D【解析】【分析
27、】跨膜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是对于小分子或离子的运输:1、自由扩散既不需要载体协助,也不消耗能量;2、协助扩散需要载体协助,不需要消耗能量,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属于被动运输;3、主动运输既需要载体,也消耗能量,可以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详解】A、核膜上的核孔可以让蛋白质和RNA出入细胞核,但具有选择性,A错误;B、协助扩散需要载体协助,不需要消耗能量,属于被动运输;主动运输既需要载体,也消耗能量,B错误;C、水分子顺浓度梯度通过膜结构的过程称为渗透作用,C错误;D、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主要是通过主动运输实现的,D正确。故选D。19. 下列有关生物体、
28、细胞或细胞器中“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的植物细胞一定含有叶绿体B. 无核仁的细胞一定不能合成蛋白质C. 含核酸的细胞器一定含RNAD. 所有的活细胞一定含有细胞核【答案】C【解析】【分析】1、没有细胞核的细胞有:原核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成熟高等植物的筛管细胞等。2、含有核酸的细胞器: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详解】A、并非所有的植物细胞均含有叶绿体,例如植物的根细胞、洋葱的内表皮细胞等,A错误; B、并不是无核仁的细胞均不能合成蛋白质,例如原核细胞的核糖体可以合成蛋白质,B错误;C、含核酸的细胞器为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三者中均含RNA,C正确;D、并非所有的活细胞均含
29、有细胞核,例如原核细胞,D错误。故选C。【点睛】识记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以及各个细胞器的主要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0. 如图所示,U形管中的半透膜可允许水分子和单糖通过,而不允许二糖通过,m侧是蒸馏水,n侧是0.3 g/mL的蔗糖溶液,实验开始时m、n两侧液面等高。一段时间后,当m、n两侧液面不再变化时,向n侧加入蔗糖酶(已知蔗糖酶不影响溶液渗透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实验开始时,m、n两侧不会发生渗透作用B. 加入蔗糖酶之后,n侧液面先升高后降低C. 实验开始后,n侧液面逐渐升高,当m、n两侧液面不再变化时两侧溶液浓度相等D. 加入蔗糖酶一段时间后,当m、n两侧液面
30、不再变化时,n侧液面仍然明显高于m侧【答案】B【解析】【分析】实验开始时,m侧是蒸馏水,n侧是0.3g/mL的蔗糖溶液,两侧存在浓度差,会发生渗透作用,由m侧流向n侧的水分子数大于n侧流向m侧的水分子数,导致n侧液面升高;当向n侧加入蔗糖酶后,蔗糖被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导致n侧浓度增大,两侧浓度差增大,n侧液面又会升高;之后随着果糖和葡萄糖通过半透膜进入m侧,m侧浓度不断增大,两侧浓度差不断减小,m侧液面会升高,直到两侧浓度差为0时,两侧液面高度相等。【详解】A、实验开始时,由于n侧溶液浓度大于m侧溶液浓度,两侧之间有半透膜存在,所以m、n两侧会发生渗透作用,A错误;B、当向n侧加入蔗糖酶后,
31、蔗糖分解成葡萄糖和果糖,溶质分子增多,溶液浓度增大,n侧液面会上升,由于半透膜允许葡萄糖、果糖通过,所以n侧液面又会下降,B正确;C、实验开始后,n侧液面会逐渐升高,由于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所以当m、n两侧液面不再变化时,由于两侧液面存在高度差,两侧溶液浓度并不相等, C错误; D、当向n侧加入蔗糖酶后,蔗糖分解成葡萄糖和果糖,由于半透膜允许葡萄糖、果糖通过,所以当m、n两侧液面不再变化时,m、n两侧浓度差为0,两侧液面基本等高,D错误。故选B。21. 如图甲曲线a、b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两种方式,图乙表示大分子物质进行胞吞和胞吐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甲中的a可能是O2、甘油
32、和酒精等B. 图甲中b曲线达到最大转运速率后的限制因素包括载体蛋白的数量C. 图甲b曲线所示方式和图乙过程均需要消耗能量D. 图乙过程的顺利进行依赖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答案】C【解析】【分析】图甲显示,a曲线所示物质的运输速率随着被转运分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只受物质浓度差的影响,可判断为自由扩散;b曲线所示物质的运输速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被转运分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超过该范围,不再随被转运分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受到载体数量的限制,可判断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在图乙中,a所示的胞吞过程是:细胞摄取的大分子首先附着在细胞表面,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包围着大分子;然后小囊从细胞膜
33、上分离下来,形成囊泡,进入细胞内部。b所示的胞吐过程是:需要外排的大分子,先在细胞内形成囊泡,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处,与细胞膜融合,将大分子排出细胞。胞吞和胞吐过程都需要消耗能量。【详解】A、图甲中a曲线所示方式为自由扩散,而O2、甘油和酒精的跨膜运输的方式均为自由扩散,A正确;B、图甲中b曲线所示方式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若为协助扩散,则达到最大转运速率后的主要限制因素是载体数量,若为主动运输,则达到最大转运速率后的主要限制因素是载体数量和能量,B正确;C、图甲b曲线所示方式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主动运输和图乙所示的胞吞和胞吐过程均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D、图乙所示的胞吞和胞吐
34、过程涉及细胞膜内陷或囊泡膜与细胞膜融合,说明胞吞和胞吐过程的顺利进行均依赖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正确。 故选C。22. 图表示物质被动运输的一种方式,下列关于该方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被运输物质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载体结合B. 大部分离子以该方式跨膜运输C. 该方式的运输速度不存在饱和值D. 该方式也能逆浓度梯度输送特定分子【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被动运输是一种顺浓度梯度运输方式,图示表示的是需要载体协助的被动运输,其中被运输的物质必须与载体代表结合,A正确;离子主要依赖于主动运输,B错误;图示协助扩散的载体数量达到饱和时运输速度不再升高,C错误;被动运输只能顺浓度梯度运输,
35、D错误。故选A。23.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37 B. 酶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在细胞内、外都能起催化作用C. 测定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的最适温度不能在碱性条件下进行D. 所有活细胞都具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答案】C【解析】【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点。【详解】A、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是37,酶适宜低温保存,A错误;B、酶多数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少数是RNA,细胞核中合成,在细胞内、外都能起催化作用,B错误;C、测定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
36、的最适温度不能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因为胃蛋白酶最适pH为1.5,C正确;D、不是所有活细胞都具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如厌氧菌细胞内不能进行有氧呼吸没有有氧呼吸有关的酶,D错误。故选C。24. 某科研小组将新鲜的萝卜磨碎、过滤制得提取液,以等体积等浓度的H202作为底物,对提取液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进行了相关研究,得到如下图所示的实验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若将图甲中的萝卜提取液换成等量的新鲜肝脏研磨液,则O2产生总量明显增多B. 实验二是在最适温度下测定相同时间内H2O2的剩余量,引起A、B曲线出现差异的原因最可能是酶的含量不同C. 过氧化氢酶制剂的保存,一般应选择低温、pH为7的条件D. 实
37、验一可以看出,与加Fe3+相比,单位时间内加萝卜提取液产生的氧气多,其原因是酶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更显著【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氧气的产生总量是由反应底物的量决定的,与提取液的种类无关,A错误;B、已知图二是在最适温度下测定相同时间内H2O2的剩余量,则在相同pH下两条曲线的差异可能是由于酶的数量不同导致的,B正确;C、过氧化氢酶应该不存在低温和适宜pH(7)条件下,C正确;D、酶的作用机理是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所以与加Fe3+相比,单位时间内加萝卜提取液产生的氧气多,D正确。故选A【点睛】25. 某种H-ATPase是一种位于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ATP水解酶活性,能够利用水解
38、ATP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将某植物气孔的保卫细胞悬浮在一定pH的溶液中(假设细胞内的pH高于细胞外),置于暗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不变。再将含有保卫细胞的该溶液分成两组,一组照射蓝光后溶液的pH明显降低;另一组先在溶液中加入H-ATPase的抑制剂(抑制ATP水解),再用蓝光照射,溶液的pH不变。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 H-ATPase位于保卫细胞质膜上,蓝光能够引起细胞内的H转运到细胞外B. 蓝光通过保卫细胞质膜上的H-ATPase发挥作用导致H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C. H-ATPase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所需的能量可由蓝光直接提供D. 溶液中的H不能通过自由扩
39、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质膜进入保卫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跨膜运输的方式根据是否需要消耗能量分为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被动运输根据是否需要载体蛋白分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消耗的能量直接来源于ATP的水解。【详解】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根据题意可知,照射蓝光后溶液的pH值明显下降,说明H+含量增加,进而推知:蓝光能够引起细胞内H+转运到细胞外,A正确;对比中两组实验可知,蓝光引起细胞内H+转运到细胞外需要通过H+-ATPase,且原先细胞内pH值高于细胞外,即细胞内H+浓度低于细胞外,因此该H+为逆浓度梯度转运,B正确;由题意可知H+ATPase具有ATP水解酶活性,利用
40、水解ATP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C错误;由中的实验可知,最初细胞内pH值高于细胞外,即细胞内H+浓度低于细胞外,但暗处理后溶液浓度没有发生变化,说明溶液中的H+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质膜进入保卫细胞,D正确。26.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都不正确的一组是(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产生ATP植物的叶绿体产生的ATP,可用于一切生命活动ATP中的能量可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ATP和RNA具有相同的五碳糖对多数需氧型生物而言,在有氧和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都能形成ATPATP与绝大多数酶的组成元素不存在差异ATP中的“A”与构成DNA、R
41、NA中的碱基 “A”表示相同物质A. B. C. D. 【答案】A【解析】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但能进行无氧呼吸也能产生ATP,错误。植物的叶绿体产生的ATP只能用于其暗反应,不能用于其它生命活动,错误。ATP中的能量可以来自光合作用的光能,细胞呼吸中的化学能,ATP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正确。ATP和RNA中都含有核糖,核糖是五碳糖,正确。对多数需氧型生物而言,在有氧和缺氧条件下,细胞质基质都能进行细胞呼吸第一阶段会产生ATP,正确。ATP由CHONP组成,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是由CHON组成的,所以有差异,错误。ATP中的A是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的,而DNA和RNA中的
42、A是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和腺嘌呤核糖核苷酸,错误,因此A正确,B、C、D错误。27. 选取体长、体重一致的斑马鱼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训练组,其中训练组每天进行运动训练(持续不断驱赶斑马鱼游动),对照组不进行。训练一段时间后,分别测量两组斑马鱼在静止时及相同强度运动后的肌肉乳酸含量,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乳酸是由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转化形成的B. 静止时斑马鱼所需ATP主要在细胞质基质中生成C. 运动训练可降低无氧呼吸在运动中的供能比例D. 运动训练可降低斑马鱼静止时的无氧呼吸强度【答案】C【解析】【分析】1、斑马鱼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主要呼吸方式是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43、的产物是乳酸,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2、分析柱形图可知,a、b对照,训练组斑马鱼在静止时产生的乳酸与对照组产生的乳酸基本相同,说明运动训练不能改变斑马鱼静止时无氧呼吸的强度;c、d对照,训练组斑马鱼在运动时产生的乳酸比对照组运动时产生的乳酸少,说明运动训练可以降低斑马鱼运动时无氧呼吸的强度;a、c对照和b、d对照都可看出,运动时乳酸产生量增加,说明与静止相比,斑马鱼在运动时无氧呼吸强度增加。【详解】A、乳酸是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转化形成的,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场所,A错误;B、静止时斑马鱼主要的呼吸方式是有氧呼吸,斑马鱼所需ATP主要在线粒体中生成,B错误;C、c、d对照
44、,训练组斑马鱼在运动时产生的乳酸比对照组运动时产生的乳酸少,说明运动训练可以降低斑马鱼运动时无氧呼吸的供能比例,C正确;D、a、b对照,训练组斑马鱼在静止时产生的乳酸与对照组产生的乳酸基本保持一致,说明运动训练不能降低马鱼静止时无氧呼吸的强度,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不同环境下斑马鱼进行不同呼吸方式,根据乳酸产生量等判定主要呼吸方式是解题关键。28. 下图是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装置和生物体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的图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若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液滴不动,说明酵母菌只进行B. 若装置一中的液滴不动,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只进行C. 若装置一
45、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进行和D. 反应在人体细胞的细胞溶胶和线粒体进行,反应在酵母菌的细胞溶胶进行【答案】B【解析】【分析】装置一装有NaOH溶液用来吸收呼吸放出CO2,因此装置一中有色液滴向左移动,说明有氧气的消耗,进行了有氧呼吸,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代表了有氧呼吸速率;装置二用等量清水来代替NaOH溶液,由于有氧呼吸产生的CO2和消耗O2相等,有色液滴向右移动的数值可表示无氧呼吸速率。图示中过程表示有氧呼吸,表示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的无氧呼吸,表示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详解】装置一中的NaOH溶液能吸收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所以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细胞有氧呼吸消耗氧气的
46、量,若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说明进行了有氧呼吸;装置二中,由于清水不吸收气体也不释放气体,所以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细胞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量与消耗氧气量的差值,由于有氧呼吸产生的CO2和消耗O2体积相等,故有色液滴向右移动的数值可表示无氧呼吸速率。若装置二中的液滴不动,说明没有进行无氧呼吸,所以当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液滴不动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过程,A正确;装置一中的液滴不移动,说明没有进行有氧呼吸,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进行了产生二氧化碳的无氧呼吸,即酵母菌进行了图示中过程,B错误;装置一中液滴左移,说明酵母菌进行了有氧呼吸,装置二中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所以若装置一
47、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进行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C正确;为有氧呼吸,在人体中进行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为无氧呼吸,在酵母菌的细胞质基质中进行,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探究细胞呼吸类型实验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29. 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 无氧和零下低温环境有利于水果的保鲜B. 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C6H12O6分解成CO2的过程
48、发生在线粒体中C. 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ATPD. 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提高作物产量【答案】D【解析】【详解】无氧时水果进行无氧呼吸,消耗有机物多,不利于水果保鲜,故低氧和零上低温环境有利于水果的保鲜,A错误;C6H12O6分解成CO2,是在细胞质基质及线粒体进行的,B错误;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ATP 中不稳定的化学能,C错误;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减弱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有利于营养的积累,D正确。30. 如图为呼吸作用装置示意图,在A瓶中放一些
49、湿棉花,上面放数粒已萌发的种子;在B瓶中放一些干棉花,上面放数粒干的种子。瓶内各吊一小杯NaOH溶液,塞上带温度计的软木塞,实验时间为48h。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48h后,两温度计中,温度相对较高的是A瓶B. 观察导管中的液面,A侧液面由于瓶内气压增大导致下降C. 若预先在两锥形瓶内各放一只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则生活时间较长的应为B瓶中小鼠D. 若实验开始前先将两锥形瓶内充满N2,则两侧导管的液面变化最可能为AB两侧都基本不变【答案】B【解析】【分析】A瓶内放的是湿棉花,且是萌发的种子,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较强,同时释放出较多热量,因此A比B温度高,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O2,放出的CO
50、2被瓶内的NaOH溶液吸收,导致瓶内气压下降,因此A瓶液面明显上升B装置中放的是干种子,呼吸较弱,消耗氧气较少。【详解】A、A瓶内放的是湿棉花,湿棉花可以促进种子萌发,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较强,同时释放出较多热量,因此A比B温度高,A正确;B、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O2,放出的CO2被瓶内的NaOH溶液吸收,导致瓶内气压下降,因此A瓶导管液面明显上升,B错误;C、B装置中放的是干种子,呼吸较弱,消耗氧气较少,因此小白鼠生活时间较长,C正确;D、若实验开始前先将两锥形瓶内充满N2,则AB瓶内都只能进行无氧呼吸,而释放的CO2又被NaOH吸收,所以A、B两侧都基本不变,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
51、了环境因素对呼吸作用的影响,重点是看懂图中的装置,结合呼吸作用过程中气体的变化进行解答。31. 如图是油菜种子在发育和萌发过程中,糖类和脂肪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 干重相等的可溶性糖和脂肪,所储存的能量脂肪大于糖类B. 种子发育过程中,由于可溶性糖更多地转变为脂肪,种子需要的N增加C. 种子萌发初期干重增加D. 种子萌发时,脂肪转变为可溶性糖去氧化分解供能【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甲可知:油菜开花后,随着天数的增加,可溶性糖含量逐渐降低,脂肪含量逐渐升高,说明可溶性糖转变成了脂肪;由图乙可知:种子萌发过程中,随着天数的增加,脂肪含量逐渐减低,可溶性糖含量升高,说明脂肪转变
52、成了可溶性糖,为萌发提供能量。【详解】A、由于脂肪中的碳氢比例高,所以质量相等的可溶性糖和脂肪,脂肪所储存的能量多于可溶性糖,A正确;B、由图看出,种子在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转变成脂肪,但是由于糖类与脂肪都只含有C、H、O元素,不含N元素,这种转变不需N元素,所以种子需要的N不会因此而增加,B错误;C、与糖类细胞,脂肪中的C、H比例较高,种子萌发初期脂肪转变成可溶性糖需要加氧元素,导致干重增加,C正确;D、种子萌发时,脂肪转变为可溶性糖,再由可溶性糖氧化分解供能,D正确。故选B。32. 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此图表示在25时,该植物光合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若
53、将温度提高到30,其他条件不变,从理论上讲,图中相应点的移动应该是( )A. a点上移,b点左移B. a点不动,b点左移C. a点下移,b点右移D. a点上移,b点右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可知:温度从25提高到30后,光合速率减慢,呼吸速率加快。图中a点代表呼吸速率,现呼吸速率加快,故a点下移;b点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现呼吸速率加快,光合作用减慢,故b点右移。故选C。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33. 如图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O2浓度下的O2吸收量和无氧呼吸过程中CO2的释放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O2浓度为b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分解葡
54、萄糖的量相等B. 曲线甲是在不同O2浓度下,无氧呼吸过程中CO2的释放量C. 曲线乙可以表示在不同O2浓度下,有氧呼吸的CO2释放量D. O2浓度高于c时,该器官只进行有氧呼吸不进行无氧呼吸【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甲曲线表示无氧呼吸过程中CO2的释放量的变化,即没有氧气的条件下只进行无氧呼吸,但是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无氧呼吸逐渐受到抑制,最终在c点消失;乙曲线表示在不同O2浓度下的O2吸收量的变化,也可以表示有氧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的变化。【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O2浓度为b时,有氧呼吸吸收的氧气量和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相等,此时有氧呼吸是无氧呼吸分解葡萄糖的量的1/3
55、,A错误;B、图中,甲曲线表示在不同O2浓度下,无氧呼吸过程中CO2的释放量,B正确;C、乙曲线表示在不同O2浓度下的O2吸收量的变化或有氧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的变化,C正确;D、氧气浓度高于c时,该器官的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没有无氧呼吸,D正确。故选A。34. 下列对“提取光合色素”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未见色素带,原因可能为材料是黄化叶片B. 色素始终在滤液细线上,是因为色素不溶于层析液C. 在有氧呼吸的装置中,可将空气直接通入酵母菌的培养液D. 酵母菌呼吸产生的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答案】D【解析】【分析】酵母菌在有氧和
56、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酒精,还产生少量的二氧化碳。绿叶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绿叶中的色素不只一种,它们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然而,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详解】A、黄化叶片含叶黄素、胡萝卜素较多,能在滤纸上出现色素带,A错误;B、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层析液等中,色素始终在滤纸上,可能是因为滤纸没有接触层析液,B错误;C、在有氧呼吸的装置中,因为有氧呼吸产物中有CO2,为避免干扰产
57、物的检测,应先用NaOH溶液吸收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再通入酵母菌的培养液,C错误;D、酵母菌呼吸产生的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D正确。故选D。35. 历经一个半世纪,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实验,才逐渐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在下面几个著名实验中,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普利斯特利指出了光在植物更新空气这个过程起关键作用B. 萨克斯的实验中,叶片暗处放置几小时的目的是消耗掉叶片中的营养物质C. 恩格尔曼的实验中,定量分析了水绵光合作用生成的氧气量D. 鲁宾和卡门的实验中,用18O标记CO2,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于参加反应的H2O而不是CO2【答案】B【解
58、析】【分析】生物实验应遵循对照原则、等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区分:(1)对照组:实验条件和自然条件相同,没有人为处理的实验。(2)实验组:与自然条件相比,根据实验目的进行人为处理的实验。【详解】A、普里斯特利指出了植物可以更新空气,但没有认识到光在这个过程的关键作用,A项错误;B、萨克斯的实验中,叶片经过暗处理,暗处放置几小时的目的是消耗掉叶片中的营养物质,B项正确;C、恩格尔曼的实验中,分析了水绵光合作用生成氧气的部位,没有定量分析生成的氧气量,C项错误;D、鲁宾和卡门的实验中,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通过对照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于H2O而不是CO2,D
59、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考查对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理解。理解各位科学家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6. 在真核生物细胞中,下列过程一定不或不一定在生物膜结构上进行的一组是( )氧气的生成 NADPH变为NADP+ ADP转变为ATP光能转变为电能 DNA复制和转录 抗体的合成构成细胞板的物质的合成 NADP+变为NADPH 星射线或纺锤丝的形成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叶绿体和线粒体;无膜的细胞器核糖体和中心体;单层膜的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等。另外细胞膜、细胞核均具有膜结构。【详解】氧气的
60、生成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一定在生物膜上发生,不符合题意;NADPH变为NADP+发生在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一定不在生物膜上,符合题意;ADP转变为ATP可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或叶绿体中,不一定在生物膜上,符合题意;光能转变为电能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一定在生物膜上,不符合题意;DNA复制和转录发生在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中,通常不在生物膜上,符合题意;抗体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无膜结构,一定不在生物膜上,符合题意;构成细胞板的物质纤维素在高尔基体合成,一定在生物膜上,不符合题意;NADP+变为NADPH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一定在生物膜上,不符合题意;星射线或纺锤
61、丝的形成是细胞两极直接发出或中心体形成,一定不在生物膜上,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37. 如图所示为叶肉细胞中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A、B代表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叶绿体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B. 上产生的B物质移动到参与C3的还原C. 中产生的NADP移动到上参与水的光解D. 上产生的A物质可用于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是叶绿体基质,物质A是ATP,物质B是H。【详解】A、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在叶绿体中通过光合作用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A
62、正确;B、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是叶绿体基质,在类囊体薄膜上产生的B物质,即H可以移动到叶绿体基质中参与C3的还原,形成糖类等有机物,B正确;C、叶绿体基质中产生的NADP+移动到类囊体薄膜上接受水光解产生的氢,形成NADPH(H),C正确;D、类囊体薄膜上产生的A物质,即ATP可以用于C3的还原,但CO2的固定不需要消耗ATP,D错误。故选D。38. 将盆栽植物天竺葵浇上含18O的水后,置于密闭的玻璃钟罩内,再把整个装置放在室外阳光下,并保持适宜的温度条件。一周后玻璃钟罩内的空气及天竺葵中下列哪些物质可能含有18O? O2 水蒸气 CO2 葡萄糖 氨基酸 脂肪A. 中含有,中没有B. 中含有,
63、中没有C. 中含有,中没有D. 中都可能含有【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将盆栽植物天竺葵浇上含18O的水后,置于密闭的玻璃钟罩内,再把整个装置放在室外阳光下,并保持适宜的温度条件,含18O的水经蒸腾后存在于水蒸气中;该条条件下,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呼吸作用,含18O的水经光合作用光反应后,形成的氧气含有18O;呼吸作用中,含18O的水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形成含18O的二氧化碳;含18O的二氧化碳参与光合作用后形成含18O的葡萄糖,进而转化为含18O的氨基酸和脂肪,故选D。【点睛】39. 曲线模型可以用来分析相关的生物学现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若x表示光照强度,y表
64、示净光合速率,则a可以表示光补偿点,b可以表示光饱和点B. 若x表示物质浓度,y表示物质的吸收速率,则b点限制跨膜运输速率的因素是载体的数量C. 若x表示温度,y表示酶促反应的速率,则c表示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D. 若x表示时间,y表示细胞内自由水结合水的值,则细胞在ab时的代谢强度逐渐减弱【答案】A【解析】【分析】图示中,在ab范围内,随着x的增加,y逐渐增加,当x达到b时,y不再增加。【详解】A、若x表示光照强度,y表示净光合速率,当光照强度较弱时,净光合速率小于0,当光照强度为a时,净光合速率为0,此时a可以表示光补偿点,当光照强度为b时,净光合速率不在增加,b可以表示光饱和点,A正确;B
65、、若x表示物质浓度,y表示物质的吸收速率,则该物质的运输方式可能是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则b点限制跨膜运输速率的因素是载体的数量或能量,B错误;C、由于高温会导致酶的空间结构改变,从而使酶的活性丧失,所以若x表示温度,y表示酶促反应的速率,则b可表示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且超过最适温度后,酶促反应速率应下降,而不是维持稳定,C错误;D、若x表示时间,y表示细胞内自由水/结合水的值,则细胞在ab时随着自由水/结合水的值升高,代谢强度应逐渐增强,D错误。故选A。40. 20世纪60年代,医院开始用淀粉酶替代酸来分解淀粉。图为某同学探究不同pH条件下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作用的实验结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66、 )A. 应先将各组试管溶液pH分别调到设定数值再混合B. pH为3和9的两支试管中的淀粉酶的活性相同C. pH为13的试管调到pH为7后淀粉含量基本不变D. 淀粉酶通过降低淀粉分解反应的活化能起到催化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催化作用受到温度、pH等条件的影响,在适宜的温度、pH条件下,其催化效率最高。据图可知,在pH为7时,淀粉剩余量最小,说明此时酶催化效率最高。【详解】A、探究不同pH条件下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作用时,应先将各组试管溶液pH分别调到设定数值再混合,保证酶在设定的pH条件下发挥作用,A正确;B、在pH为3和9时两只试管中的淀粉剩余量
67、相同,但pH为3时,酶可以催化淀粉水解,酸也会促进淀粉水解,而pH为9时只有酶的催化作用,所以两种pH下酶的催化效率应该是不同的,即pH为3和9时酶的活性不同,B错误;C.、pH为13时淀粉含量不变,说明酶变性失活,调到pH为7后酶活性不会恢复,淀粉含量基本不变,C正确;D、酶具有催化作用,淀粉酶的作用原理是降低淀粉分解反应的活化能,从而提高反应速率,D正确。故选B。二、简答题(共40分)41. 酵母菌的线粒体在饥饿和光照等条件下会损伤,使线粒体成为具有双层膜 “自噬体”,“自噬体”与溶酶体结合形成“自噬溶酶体”从而将线粒体分解,请回答与线粒体有关的问题。(1)为观察正常细胞中的线粒体,可用
68、进行染色,被染色的细胞一般 (答“是”或“不是”)处于生活状态。(2)线粒体内膜结构的基本支架是 ,“自噬体”与溶酶体结合的过程说明生物膜具有 。研究发现人体细胞溶酶体内的pH在50左右,由此可知细胞质基质中的H+进人溶酶体的运输方式是_。(3)若某酵母菌的线粒体均遭“损伤”,此时葡萄糖氧化分解的终产物是 _,对终产物进行检测时,所用的试剂是 。【答案】(1)健那绿 是 (2)磷脂双分子层 一定流动性 主动运输(3)酒精和二氧化碳 检测二氧化碳: 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检测酒精: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解析】【分析】【详解】(1)健那绿是活体染色剂,可以使线粒体呈现蓝绿色,所以为观察正常细胞
69、中的线粒体,可用健那绿进行染色,被染色的细胞一般是处于生活状态(2)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由题图可知,“自噬溶酶体”形成的过程由线粒体形成的自噬体与溶酶体膜的融合过程,这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H+进入溶酶体为逆浓度梯度进行的,故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3)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若某酵母菌的线粒体均遭“损伤”,在有氧条件下也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只能进行无氧呼吸,葡萄糖氧化分解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酒精,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色,酒精能使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变成灰绿色,因此,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二氧化碳,用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检
70、测酒精【点睛】42. 图1、2、3是某研究小组利用过氧化氢酶探究H2O2分解条件而获得的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图1、3所代表的实验中,自变量依次为_、_。(2)图2中曲线bc段产生的原因可能是_。(3)若图2实验过程中增加过氧化氢酶的数量,请在图2中,利用虚线绘出曲线的变化情况。_(4)能否以H2O2为材料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_,原因是_。【答案】 (1). 催化剂的有无及种类 (2). pH (3). 过氧化氢酶的数量(浓度)有限 (4). (5). 不能 (6). H2O2在加热条件下会分解,影响实验结果的观测【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利用过氧化氢酶来研究酶发挥作
71、用的条件及影响因素。图1中分别加入了过氧化氢酶和Fe3+,研究氧气产生的量,通过对照可以看出酶具有高效性;图2中曲线表示在不同H2O2浓度下,氧气产生速率;图3表示不同PH,溶液中H2O2量。【详解】(1)图1、3所代表的实验中,自变量为横坐标,即自变量依次为催化剂的有无及种类pH。(2)图2表示在一定H2O2浓度范围内,氧气产生速率随H2O2浓度增大而增大,当H2O2浓度达到一定浓度后,当所有的过氧化氢酶都参与催化反应时,H2O2浓度再增大氧气产生速率不变。说明:过氧化氢酶数量(浓度)有限。(3)若图2实验过程中增加过氧化氢酶的数量,反应速率将上升,利用虚线绘出曲线的变化情况如下:(4)H2
72、O2在加热条件下会分解,影响实验结果的观测。所以不能以H2O2为材料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点睛】本题考查酶的特性及影响因素,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课本中的相关曲线,并能用曲线的形式表示酶的特性。43. 科研人员探究了不同温度(25 和0.5 )条件下密闭容器内蓝莓果实的CO2生成速率的变化,结果见图1和图2。(1)由图可知,与25 相比,0.5 条件下果实的CO2生成速率较低,主要原因是_;随着果实储存时间的增加,密闭容器内的_浓度越来越高,抑制了果实的细胞呼吸。该实验还可以通过检测_浓度的变化来计算呼吸速率。(2)某同学拟验证上述实验结果,设计如下方案:称取两等份同一品种的蓝莓果实,分
73、别装入甲、乙两个容积相同的瓶内,然后密封。将甲、乙瓶分别置于25 和0.5 条件下储存,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瓶中的CO2浓度。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CO2生成速率。为使实验结果更可靠,请给出两条建议,以完善上述实验方案(不考虑温度因素)。a_;b_。【答案】 (1). 低温降低了细胞呼吸相关酶活性 (2). CO2 (3). O2 (4). 选取果实应成熟度应一致 (5). 每个温度条件下至少有3个平行重复实验【解析】【分析】细胞呼吸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氧气充足条件下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在氧气不足时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不吸收氧气,蓝莓果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
74、由于细胞呼吸是酶促反应,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因此细胞呼吸也受温度影响。【详解】(1)温度影响酶的活性。题图显示:与25相比0.5条件下果实的CO2生成速率较低,主要原因是低温降低了细胞呼吸相关酶活性。储存的果实不断进行细胞呼吸,产生CO2,消耗O2,因此随着果实储存时间的增加,密闭容器内的CO2浓度越来越高,抑制了果实的细胞呼吸。该实验还可以通过检测O2浓度变化来计算呼吸速率。(2)依题意可知,该实验所用的蓝莓果实属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控制相同且适宜,所以选取的果实成熟度还应一致;为了减少实验误差,依据实验的平行重复原则,每个温度条件下至少有3个平行重复实验。【点睛】本题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
75、素、细胞呼吸及其实验设计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以及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44. 下图是在光照条件下小麦叶肉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为生理过程,ah为物质名称。(1)物质a分布在叶绿体的_上,物质e是_。(2)上述过程中,能够产生ATP的过程是_,过程进行的场所是_。(3)假如白天突然中断二氧化碳的供应,则化合物h的含量_;假如该小麦植株从光照条件下移到黑暗处,短时间内c的变化是_。(4)较
76、强光照下,过程中d的移动方向是_。【答案】 (1). 类囊体薄膜 (2). H (3). (4). 细胞质基质 (5). 减少 (6). 增加 (7). 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方向运动【解析】【分析】分析图解:图示中a表示色素分子,分布于类囊体薄膜上,b为O2,d为ADP,e为H,c为ATP,f为C5,g为CO2,h为C3,过程依次为光反应、暗反应、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及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详解】(1)图示中物质a表示色素分子,包括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4种,分布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其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橙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77、水光解能够产生氧气和H,因此图中e为H,其在暗反应中的作用是供氢和供能。(2)图中过程依次为光反应、暗反应、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及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能够产生ATP的过程有 光反应、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有氧呼吸三阶段;而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3)假如白天突然中断CO2供应,二氧化碳的固定受阻,则叶绿体中C5化合物增多,C3(h)化合物减少。假如该小麦植株从光照条件下移到黑暗处,C3的合成速度将减慢,ATP的消耗减少,短时间内cATP的含量增加。(4)较强光照下,ADP的移动方向是从叶绿体基质到类囊体薄膜中,参与合成ATP。【点睛】本题涉及考试的重点内
78、容和热点,考查相关的基础知识,通过过程简图的形式进行考查锻炼学生的识图能力,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能否灵活进行知识迁移解决实际问题。45. 下图是利用山楂制作果酒果醋的流程:回答下列问题:(1)酒精发酵主要利用酵母菌的_呼吸,酵母菌与醋酸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2)酒精发酵前加入的白砂糖主要是为酵母菌提供_。下图表示白砂糖的添加量对酒精生成量的影响,白砂糖的添加量为_左右最为合理。(3)醋酸发酵前,需要加入纯净水对山楂果酒进行稀释,原因是_。(4)将发酵好的山楂果醋在80C左右的温度下热处理810min,目的是_,以及防止杂菌污染。【答案】 (1). 无氧 (2). 酵母菌具有
79、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3). 碳源 (4). 15% (5). 酒精浓度过高会抑制醋酸菌的发酵 (6). 防止醋酸菌继续发酵(或杀死醋酸菌,或防止果醋的营养物质被破坏)【解析】【分析】【详解】(1)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可把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酵母菌为真核细胞,醋酸菌为原核细胞,二者最根本的区别是酵母菌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2)糖类是生物主要的能源物质,白砂糖组成元素为C、H、O,可以为酵母菌提供碳源、能源。据图可知,酒精含量达到最高值时的最小白砂糖添加量为15%,此时的白砂糖浓度既有利于酒精的产生,也可以避免物质的浪费。(3)酒精发酵后得到的果酒浓度过高,对醋酸菌的生长不
80、利,会抑制醋酸菌的发酵,因此醋酸发酵前需要加入纯净水对山楂果酒进行稀释。(4)将发酵好的山楂果醋在80C左右的温度下热处理810min,可以杀死醋酸菌,防止醋酸菌继续发酵,破坏果醋的营养物质,同时也可以防止杂菌污染。【点睛】46.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患者的血红蛋白-肽链第6位氨基酸谷氨酸被缬氨酸代替,导致功能异常。请回答下列问题:(1)异常血红蛋白的氨基酸序列改变的根本原因是编码血红蛋白基因的_序列发生改变。(2)将正常的血红蛋白基因导入患者的骨髓造血干细胞中,可以合成正常的血红蛋白达到治疗的目的,此操作_(填“属于”或“不属于”)蛋白质工程,理由是该操作_。(3)用基因工程
81、方法制备血红蛋白时,可先提取早期红细胞中的_,以其作为模板,在_酶的作用下反转录合成cDNA。cDNA与载体需在限制酶和_酶的作用下,拼接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受体菌后进行表达。(4)检查受体菌是否已合成血红蛋白,可从受体菌中提取_,用相应的抗体进行_杂交,若出现杂交带,则表明该受体菌已合成血红蛋白。【答案】 (1). 碱基对(脱氧核苷酸) (2). 不属于 (3). 没有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没有对基因进行修饰) (4). mRNA (5). 逆转录 (6). DNA连接 (7). 蛋白质 (8). 抗原-抗体【解析】【分析】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其中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发
82、病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后转录形成的密码子发生改变进而可能会引起翻译形成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改变,从而导致生物性状发生改变。【详解】(1))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血红蛋白-肽链第6位氨基酸谷氨酸被缬氨酸代替,其它氨基酸不变,说明氨基酸序列改变的根本原因是编码血红蛋白基因的碱基对(替换)序列发生改变;(2)将正常的血红蛋白基因导入患者的骨髓造血干细胞中,合成的血红蛋白是正常人体原来就存在的,没有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故不属于蛋白质工程;(3)用基因工程制备血红蛋白时,应先提取早期红细胞中mRNA,并以其作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cDNA;基因表达载体构建时需要用到限制酶(形成相同的黏性末端)和DNA连接酶(连接两个DNA片段);(4)检测受体菌是否已合成血红蛋白,应用抗原-抗体杂交的方法,可从受体菌中提取蛋白质,用相应的抗体检测:若出现杂交带,则表明该受体菌已合成血红蛋白。【点睛】蛋白质工程是在基因工程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第二代基因工程,是包含多学科的综合科技工程领域,判断是否为蛋白质工程,要看有没有对基因进行修饰或改造(有无合成新的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