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一课三测:7-3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87051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一课三测:7-3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一课三测:7-3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一课三测:7-3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一课三测:7-3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一课三测:7-3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一课三测:7-3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一课三测:7-3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一课三测:7-3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一课三测:7-3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一课三测:7-3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三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记一记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知识结构填一填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答题术语1赫鲁晓夫改革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苏联模式,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却未能从根本上打破苏联模式的框架。2勃列日涅夫改革以工业为重点,促进了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的发展,综合国力大为增强,但苏联的经济发展也因此陷于停滞。31991年,在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中苏联解体,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的改革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中自我完善。辨一辨1.如何认识赫鲁晓夫改革并没有废除苏联模式?赫鲁晓夫改革是从理论到实践对苏联模式发起的一次全面冲击,但从总体上说,只是在苏联模式的基础上,对斯大林经济模式中

2、明显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进行改革。从宏观上看,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继承者,而不是叛逆者;是苏联模式的修补者,而不是抛弃苏联模式的革新者。2为什么说戈尔巴乔夫改革不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苏联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从而积累了大量的矛盾和问题,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了这些矛盾,从而加速了苏联解体。3为什么说苏联解体并不意味社会主义的失败?苏联解体使社会主义遭到挫折,但这只是社会主义一种模式的失败,并不能说明列宁当初的论断是错误的。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成功,证明了社会主义在落后国家不仅可以取得胜利,而且能够巩固下去。辨析体会研一研1.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史料把落后的农业部门、集体农

3、庄、国营农场和地区提高到先进的水平,以保证整个社会主义农业的蓬勃发展齐世荣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一分册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提高农民和农庄的生产积极性,赫鲁晓夫采取了哪些措施?提示改革农业管理体制,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2赫鲁晓夫改革的结果史料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一书中指出:“赫鲁晓夫揭露的、批判的并力图战而胜之的是斯大林,而不是斯大林主义。也许,他真诚地相信,整个问题也就是这样,只要揭露斯大林,他就解决了使社会从过去的极权主义桎梏中解放出来的全部问题。”俄格阿阿尔巴托夫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提示没有从根

4、本上突破“苏联模式”;脱离实际,盲目决策;农业经营管理落后,耕作方式简单粗放。3勃列日涅夫改革史料勃列日涅夫改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苏联工业年均增长率为8.4%。第二阶段为70年代初到70年代末,19711975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7.1%,比前五年下降1.3%,其后五年又下降2.6%。第三阶段,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1982年工业总产值仅增长2.8%。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经济的发展趋势及其原因。提示趋势:经济发展迟缓,进入停滞时期。原因: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对苏联社会实际发展水平的错误判断,阻碍了改革进程;推行霸

5、权主义外交政策,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个人作风专断。4戈尔巴乔夫改革史料戈尔巴乔夫说:“改革就是坚决克服停滞现象和打破阻碍机制,建立加快社会经济发展的可靠而有效的机制,使它具有更大的活力。”戈尔巴乔夫为“建立加快社会经济发展的可靠而有效的机制”采取了哪些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提示措施:对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重点发展重工业等。影响:经济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改革中阻力重重,陷入困境,经济继续滑坡;在经济改革受挫后把改革重点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国内局势失控,1991年苏联解体。练一练12019韶关高一检测右图为20世纪50年代末苏联的一幅

6、题为“推广种植玉米,提高粮食产量”的宣传画。当时的苏联()A促进农业市场化B推动农业集体化C进行农业改革 D加快工业建设答案:C22019许昌高一检测斯大林逝世之后,苏联领导人开始改革,但是史学界认为有一个时期“措施的政策取向却是朝着回归苏联模式的路标运动的”。这个时期执政的应该是()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C契尔年科 D戈尔巴乔夫答案:B3社会陷入危机边缘的时刻,改良旧制往往是挽救危机的重要举措。20世纪80年代,苏联也出现各种危机,为此戈尔巴乔夫进行了经济改革,其主要特征是()A用经济管理代替行政命令B放弃政府宏观的调节手段C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D鼓励个体小农经济的发展答案:A42019

7、北京市合格考为了解决苏联的经济困难,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经济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A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B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C发展重工业以进行军备竞赛D力图解决计划经济造成的弊端答案:D知识点一赫鲁晓夫改革1.2019山东枣庄八中月考赫鲁晓夫在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因地制宜地建立了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主要有:承包到队的综合机械化生产队;承包到组的机械化小组;承包到家的农机手家庭承包。这一措施()A改变了原有经济结构B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C废除了苏联模式D为中国的农村改革提供模式解析:苏联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题干只涉及

8、农业措施,故A项错误;“建立了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赫鲁晓夫在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改革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苏联模式,但他对苏联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故C项错误;中国的农村改革是从群众自发到中央肯定、推动的,故D项错误。答案:B2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出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这里所谓“蛮干”是指他()A用收购制代替农产品义务交售制B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的运动C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

9、庄D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不顾自然条件的限制,盲目扩大玉米种植面积,导致农业出现危机,符合“蛮干”的形象,故选B项。答案:B知识点二勃列日涅夫改革3.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综合国力有很大的提高,这一成果主要得益于他执政前期的改革侧重于()A全盘否定苏联模式B重点放在农业领域而且初见成效C将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上D与美国的争霸侧重于科技的竞争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侧重点是将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上。答案:C42019河北石家庄市高一考试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苏联的“八五”计划顺利完成,但随后经济增长率停滞和下降,“九五”“十五”计

10、划均未完成。导致经济下滑的主要原因是()A改革措施过于激进B没有根本突破苏联模式C世界经济危机影响 D个体生产束缚了农业发展解析:改革措施过于激进的是戈尔巴乔夫,故A项错误;针对斯大林体制的弊端,勃列日涅夫前期改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后期因为美苏争霸,同时并未根本触动苏联模式,导致失败,故B项正确;此时并未发生大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故C项错误;勃列日涅夫改革集中在工业改革,故D项错误。答案:B知识点三戈尔巴乔夫改革5.2019南昌高一检测下表为1976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其中,1990年经济发展出现负增长的原因是()年份1976198019811985198619901990

11、社会总产值4.23.31.82国民收入4.33.21.04劳动生产率3.33.13A.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B赫鲁晓夫改革导致的混乱C苏联解体导致的社会混乱D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不见成效解析:20世纪80年代中期,戈尔巴乔夫上台并进行改革,1990年经济发展出现负增长说明改革未取得成效,故选D。A在表中无从体现,B、C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答案:D6有人曾形象地说,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这从本质上揭示了()A戈尔巴乔夫改革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B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日益僵化C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D戈尔巴乔夫改革力图突破苏联模式解析:材料反

12、映的是戈尔巴乔夫改革对党的影响,故A项错误;材料指出的是戈尔巴乔夫改革,而不是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故B项错误;“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故C项正确;D项并不是从本质上说明问题,排除。答案:C综合考查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7.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19511955年,苏联对农业的投资由年均200亿卢布增长到409亿卢布苏联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B赫鲁晓夫时,苏联谷物年均产量与19451953年相比增加了62%苏联已经解决了农业生产问题C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军事实力与美国相匹敌苏联的

13、国民经济总水平已经超过美国D戈尔巴乔夫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苏联实际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苏联改革。19511955年,苏联虽然对农业的投资增多,但不能得出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故A项错误;赫鲁晓夫时期苏联谷物年均产量有所增长,但后来出现了粮食危机,表明苏联并未解决农业生产问题,故B项错误;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军事实力上升,但不能得出苏联的国民经济总水平已经超过美国,故C项错误;戈尔巴乔夫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表明苏联实际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故D项正确。答案:D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下面是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

14、增长率的对比。材料二他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赫鲁晓夫)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之中而不能自拔。苏联文学报材料三1986年在苏联流传的一则笑话,这则笑话把苏联比做一列因铁轨已到尽头,无法继续前进的火车。每个领导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处理这场危机:斯大林下令把司机和列车员枪决;赫鲁晓夫则为他们平反;勃列日涅夫把窗帘拉上并命令左右摇动列车,造成列车正在运行的假象;戈尔巴乔夫则拉开窗帘,把身子探出窗外大声喊道:“前面没有铁轨了,前面没有铁轨了!”(1)从材料一看,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对苏联经济的影响如何?(2)结合史实理解材料二

15、中的评价。(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1986年苏联“无法继续前进”时,戈尔巴乔夫是如何解决“铁轨”问题的。结果如何?解析:第(1)问,应注意赫鲁晓夫和勃日涅夫上台的时间,再结合材料一的示意图指出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的影响。第(2)问,注意明确赫鲁晓夫的改革背景和结果。第(3)问,围绕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相关史实作答即可。答案:(1)在一段时期内有一定的效果,但长期而言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失败的境地,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经济存在的问题。(2)赫鲁晓夫的改革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因此说“他(赫鲁晓夫)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但赫鲁晓夫改革没有突破苏联模式,所以说“徘徊在新旧时代

16、十字路口”“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之中而不能自拔”。(3)解决方法:戈尔巴乔夫对苏联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和改造。结果:经济体制改革陷入困境,政治体制改革使国内局势失控,导致苏联解体。基础达标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以下场景最有可能出现于苏联(俄)的哪位领导人执政时期()A列宁B斯大林C赫鲁晓夫D勃列日涅夫解析:本题考查赫鲁晓夫改革措施。图片突出玉米的大丰收,结合所学可知,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进行改革,大力推行种植玉米计划,故C项正确。答案:C2下图为苏联农业生产方面的统计数据示意图。该示意图反映出()A新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发展B农业总产量有了大

17、幅度提高C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得到缓解D赫鲁晓夫改革推动农业发展解析:本题考查赫鲁晓夫改革。由题目中的时间“19531964年”即可排除推行于20世纪20年代的新经济政策,故排除A项。题目中拖拉机、谷物收割机等与农业生产有关的数据的增长表明此时的苏联农业有所发展,这应归功于当时赫鲁晓夫的改革,故本题应选D项。B、C两项的表述与题意无关。答案:D3赫鲁晓夫上台后,首先对农村作了实际调查,对农业和粮食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农业改革。下列结论不符合其调查结果的是()A农业生产管理过于集中B农民对劳动生产的成果漠不关心C农产品的收购价格过高D农业发展不能满足居民生活需求解析:赫鲁晓夫时期,苏

18、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阻碍了社会发展和进步。在这种体制下,农业生产实行集体化,管理集中,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发展不能满足居民生活需要,故A、B、D三项不符合题意。在斯大林体制下,农产品收购价格是过低而不是过高,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41964年10月,赫鲁晓夫辞职下台后曾自豪地说:“也许我做过的最重要的事情是这一件那就是,他们只需要投票就能让我下台,而斯大林则会把他们全部抓起来。”但舆论却认为其在位期间并未真正解决包括经济领域在内的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这实际上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A并未冲破原有模式B没有改善政治环境C疏于解除思想禁锢 D鲜有触及经济领域解析:由题干中“舆论却认为其在

19、位期间并未真正解决包括经济领域在内的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可知,赫鲁晓夫改革虽然冲击了苏联模式,但并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框架。答案:A5周尚文在苏联兴亡史中曾这样描述苏联:“放慢改革步伐,经济发展趋于停滞;国内政局稳定,保守气息浓厚;国家实力加强。在国际社会中争夺霸权,气势汹汹。”这种情况出现在()A19251953年 B19541964年C19651982年 D19821991年解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经济发展趋于停滞”“国家实力加强”“争夺霸权”,说明此时为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故选C项。答案:C6勃列日涅夫改革推行新经济体制,在某些方面比赫鲁晓夫改革更加深入,这表现在()A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

20、调节作用B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C突破了斯大林体制的框架D一定程度上运用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解析:勃列日涅夫扩大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相对于赫鲁晓夫改革是一种进步,故选D。勃列日涅夫改革并未突破斯大林体制的原则和框架,仍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故排除A、C;B属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故排除。答案:D7勃列日涅夫指出:农业改革要“必须坚决抛弃行政命令、包办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领导者和专家的工作的做法,根除华而不实和喧嚷的表现”。这表明当时苏联政府()A把农业作为改革重点B意识到现有体制的不足C政治倾向发生了转变D基本放弃旧的经济体制解析:依据材料“农业改革要必须坚决

21、抛弃行政命令、包办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领导者和专家的工作的做法”可知是意识到计划体制的弊端,故选B。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侧重点在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其改革没有打破斯大林体制,也没有改变苏联的社会性质,故排除A、C、D。答案:B8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做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勃列日涅夫开创了改革的先河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C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苏联模式”D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解析:“勃列日涅夫政府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表明他不打算触动“苏联模式”,故选C。开创苏联改革先河的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改

22、革限制在经济方面,也没有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故排除A、B、D。答案:C92019山西太原高一期末考试在苏联历史上,“他结束了各种莽撞轻率的改革尝试所带来的混乱局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一时代是苏联充满动荡的历史上一个少有的、非常稳定、祥和的时代。然而,就是这个表面繁荣的时代,隐含了种种危机,积累了无数矛盾”。文中的“他”是()A斯大林 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解析:根据材料“他结束了各种莽撞、轻率的改革尝试所带来的混乱局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勃列日涅夫纠正了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根据材料“一个少有的、非常稳定、祥和的时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勃列日涅夫改革前期取碍了一定的效果;根

23、据材料“隐含了种种危机,积累了无数矛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趋于保守,改革停滞,与美国展开军备竞赛,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故C项正确。答案:C10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这实际上是()A恢复部门管理体制 B放弃对经济的计划指导C承认市场调节作用 D接受西方自由放任原则解析:戈尔巴乔夫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否定了苏联模式通过高度集中的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承认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调节作用,故选C。答案:C111987年底,苏联各类“非正式组织”达3万多个,到1989年2月,发展到了6万多个,成员有一部分是共产党员。尤其是“跨地区

24、代表团”的成立,标志着有组织的政治反对派在苏联议会中出现。这表明苏联的改革()A促进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B对苏联模式进行了改造C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已经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解析:1985年,戈尔巴乔夫执政之初首先把改革重点放在了经济领域,但经济改革受挫,他进而又把改革重点转向政治领域。他在“新思维”的指导下,以“民主化”“公开性”“多元化”为手段,以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为目的的政治改革动摇并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材料“1987年底,苏联各类非正式组织达3万多个,到1989年2月,发展到了6万多个,成员有一部分是共产党员。尤其是跨地区代表团的成立,标志着有组织的政治反对派在苏联议

25、会中出现”,表明苏联的改革已经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故D项正确。答案:D12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为挽救面临危机的苏联经济,都进行了改革,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其根本原因是()A对工业结构未能合理调整B未能打破长期僵化的苏联模式C没有改变农民被掠夺的局面D企业自主权没有得到充分的扩大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经济体制改革都未能打破长期僵化的苏联模式而导致失败,故选B。答案:B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19401985年苏联国民经济增长状况。材料二为克服斯大林时期的一些弊端,赫鲁晓夫进行了经济改革。1954年3月,苏共中央做出决议,决定大面积开

26、垦荒地。1956年,全国共开垦荒地3 600万公顷,当年新开垦荒地上的玉米获得了丰收,粮食总收获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于是许多地区盲目扩种玉米,1962年玉米种植面积比1953年增加了10倍以上。但苏联许多地区不宜种植玉米,产量很低,“玉米运动”很快以失败告终,1958年以后粮食产量开始下降。由于大量开荒,几百万公顷没有森林带保护的土地为风沙侵蚀所毁。(1)材料一反映了苏联国民经济发展有什么特点?请指出形成上述特点的主要原因。(12分)(2)材料二表明赫鲁晓夫经济改革的重点在哪一方面?导致了什么结果?根据材料分析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8分)解析:第(1)问从苏联国民经济增长状况分析。苏联国民

27、经济发展的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第(2)问要求围绕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结果和失败的原因作答。答案:(1)特点:工业生产特别是工业生产资料生产(重工业)发展迅速;工业消费资料生产(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相对缓慢(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苏联模式)的影响;二战的影响;“冷战”与争霸的需要。(12分)(2)重点:农业方面。结果:短期内增加了粮食产量;但是破坏了生态平衡,不利于农业的持续发展。原因:不尊重客观规律,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8分)能力达标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赫鲁晓夫的改革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苏联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

28、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但是,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的试验,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却未能从根本上打破苏联模式的框架。材料二俄罗斯专家格阿阿尔巴托夫对勃列日涅夫18年执政生涯的评价:到这个时期,苏共二十大所激发的,而在随后的岁月中被保守主义的灭火队竭力加以扑灭的那股新的热情也逐渐泯灭。1964年上台的领导人甚至不想去使国内政策恢复活力。经济方面的改革也是短命的,很快被俄国历史上最盛行的无所不在的行政命令和官僚主义的管理作风和管理方法所代替。(1)根据材料一指出,赫鲁晓夫的改革有何积极意义?(10分)(2)根据材料二,阿尔巴托夫对勃列日涅夫的基本态度是什么?结合材料一、材料

29、二,归纳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有何相似的局限性。(10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赫鲁晓夫的改革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苏联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态度”,根据材料二“1964年上台的领导人很快被俄国历史上最盛行的无所不在的行政命令和官僚主义的管理作风和管理方法所代替”回答。第二小问“局限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者改革都未能冲破苏联模式的束缚。答案:(1)意义: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苏联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10分)(2)态度:否定态度,认为勃列日涅夫在走回头路。局限性:虽然都开展了改革,但是都未能冲破苏联模式的束缚;回到了苏联模式的老路上去了。(1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