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无锡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调研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组成细胞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 淀粉、糖原是人体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生物大分子B. DNA是细胞中储存、传递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C. 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就能形成有生物活性蛋白质D. 糖原和脂肪彻底氧化分解时释放的能量相等【答案】B【解析】【分析】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糖类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淀粉和纤维素、糖原都属于多糖,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其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其中脂肪是良好的储
2、能物质;核酸分为DNA和RNA,在细胞中既含有DNA也含有RNA,其遗传物质是DNA。【详解】A、淀粉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多糖,动物细胞中没有淀粉,A错误;B、DNA是细胞中储存、传递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B正确;C、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链,然后经过加工后才能形成有生物活性蛋白质,C错误;D、脂肪彻底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比糖原多,D错误。故选B。2.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化合物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碘液,反应后呈橙黄色B. 向葡萄糖溶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加热后呈砖红色C. 向蛋清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加热后溶液星紫色D. 用苏丹染液处理花生子叶切片,观察到油滴呈蓝色【答案】B
3、【解析】【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染液(或苏丹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详解】A、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碘液,反应后呈蓝色,A错误;B、葡萄糖属于还原糖,加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后产生砖红色沉定,B正确;C、蛋清液中富含蛋白质,先加入双缩脲试剂A,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不需要加热,产生紫色反应,C错误;D、用苏丹染液处理花生子叶切片,观察到油滴呈橘黄色,D错误。故选B。3.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部分结构对应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4、是有氧呼吸的场所B. 是分泌蛋白合成和加工的场所C. 是光合作用的场所D. 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是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是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与动物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是内质网,是脂质的合成车间;是细胞核,是细胞中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是叶绿体,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A错误;B、是高尔基体,可以对来自于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进一步的加工,而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B错误;C、是内质网,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C错误;D、是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D正确。故
5、选D。4.下列事实或证据哪一个不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A. 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能进行运动和分裂B. 人体发育离不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C. 离体的叶绿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释放氧气D. 用手抓握物体需要一系列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的协调配合【答案】C【解析】【分析】病毒无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于活细胞才能完成其生命活动。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细胞参与下完成的。【详解】A、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能进行运动和细胞分裂,说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A正确;B、人作为多细胞生物,人体发育离不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说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B正确;C、离体的叶绿体只是细胞内的一部分,不能体现
6、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C错误;D、用手抓握物体需要一系列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的协调配合,即需要多个细胞的协调配合,说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D正确。故选C。5.下图中表示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不同部件。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实验环境中光线较暗时可用的凹面来对光B. 转动使镜筒缓慢下降时应从侧面观察物镜C. 转动均可改变物镜与装片间的距离D. 上的数字16和上的数字10分别表示相应镜头的放大倍数【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示为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图,是目镜,是物镜,是转换器,是粗准焦螺旋,是细准焦螺旋,是反光镜,据此分析答题。【详解】A、是反光镜,实验环境中光线较暗时可用反光镜凹面来对光,
7、A正确;B、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时应从侧面观察物镜,B错误;C、转动转换器、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都可以改变物镜与装片间的距离,C正确;D、上的数字16,上的数字10,分别表示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D正确。故选B。6.图1、2表示生物体内甲、乙、丙、丁四类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其中-表示不同的蛋白质分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图1 图2A. 物质甲、乙、丙、丁进入细胞时均需要消耗能量B. 、的空间结构及变化与其功能相适应C. 细胞通过图1所示的运输方式主动吸收养料并排出代谢废物D. 胰岛B细胞排出胰岛素的方式与图2所示的运输方式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1中甲物质运输方向是高
8、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表示自由扩散;乙物质的运输方向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丙物质的运输方向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丁物质运输方向是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表示主动运输;-是三种蛋白质,其中表示两种载体蛋白,表示通道蛋白。【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丁物质进入细胞需要能量,而甲、乙、丙三种物质进入细胞时都不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B、图中、都与物质的跨膜运输有关,它们的空间结构及变化与其功能相适应,B正确;C、细胞通过图2所示的运输方式主动吸收养料并排出代谢废物,C错误;D、胰岛B细胞排出胰岛素的方式
9、是胞吐,而图2所示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D错误。故选B。7.下图1表示pH对人体肠淀粉酶、.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催化效率的影响;图2表示酶的某种作用机理,其中A代表底物(反应物) ,B代表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图1中的曲线最可能是人体肠淀粉酶B. 图2中的A和B可分别表示脂肪和蛋白质C. 图1表明不同酶对pH和温度的适应范围不同D. 图2表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答案】B【解析】【分析】酶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在适宜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据图分析,图1中三种酶的pH范围和最适宜pH不同;图2显示酶催化反应时需要与反应底物结合。【详解】A、图1中的曲线的最适宜pH为7,最可能是人
10、体的唾液淀粉酶,A错误;B、图2中A代表底物,B代表酶,若A是脂肪,则B是脂肪酶,而脂肪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B正确;C、图1表明不同酶对pH的适应范围不同,但是没有体现与温度的关系,C错误;D、图2显示酶催化反应时需要与反应底物结合,但是不能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若要证明酶具有专一性,需要设置用同一种酶催化不同的反应物的实验,D错误。故选B。8.下图是ATP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表示化学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TP是人体细胞中的储能多糖B. 线粒体是人体细胞合成ATP的唯一场所C. 、和均代表高能磷酸键D. 人肝细胞中形成所需的能量来源于化学能【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示
11、为ATP的结构示意图,左侧为腺嘌呤,中间的五边形为核糖,右侧的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普通化学键,、表示高能磷酸键。【详解】A、ATP是细胞中的直接能源物质,不是多糖,A错误;B、人体细胞合成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错误;C、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表示普通化学键,、表示高能磷酸键,C错误;D、人肝细胞中形成所需的能量来源于化学能,D正确。故选D。9.下图表示真核生物细胞呼吸的过程,其中-代表不同的阶段,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B. 阶段、阶段都能产生ATPC. 阶段可发生在人体肌肉细胞中D. 阶段能为阶段提供H【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中表示有氧呼吸和无
12、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表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表示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表示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详解】A、阶段表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发生场所是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A错误;B、阶段表示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不产生ATP,B错误;C、阶段表示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而人体肌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是乳酸,C错误;D、阶段产生丙酮酸和H,阶段消耗H,D正确。故选D。10.下列关于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 施肥的同时结合松土,有利于根吸收矿质元素离子B. 给含有酵母菌的发酵液连续通气,可以提高产酒量C. 用透气的纱布包扎伤口,可
13、抑制厌氧菌的大量繁殖D. 提倡慢跑,可避免肌细胞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答案】B【解析】【分析】中耕松土能增加土壤中氧的含量,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有利于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无氧条件下植物组织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的产物(如酒精)往往对细胞有一定的毒害作用,而影响蔬菜、水果的贮藏保鲜;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酵母菌在适宜的通气、温度和pH等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并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则进行酒精发酵;有氧呼吸是在有氧条件下,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无氧呼吸是指在无氧条件下,有机物不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或者是乳酸,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详解】A、松土
14、能增加土壤中的氧含量,增强植物根的呼吸作用,为吸收矿质离子提供更多的能量,有利于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A正确;B、给含有酵母菌的发酵液连续通气,则酵母菌不能进行无氧呼吸,因而不产生酒精,B错误;C、用透气的纱布包扎伤口,可抑制厌氧菌的大量繁殖,C正确;D、提倡慢跑,可避免肌细胞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D正确。故选B。11.为达到实验目的,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的实验是A. 利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B. 测定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的最适温度C. 利用重铬酸钾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酒精D. 利用新鲜菠菜叶提取和分离光合色素【答案】A【解析】【分析】1、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
15、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 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2、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3、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
16、:(1)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2)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详解】A、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A正确;B、测定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的最适温度,需要在酸性条件下进行,B错误;C、利用重铬酸钾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酒精,需要在酸性条件下进行,C错误;D、利用新鲜菠菜叶提取和分离光合色素,需要在中性的条件下进行,D错误。故选A。12.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与动物细胞明显不同的是A. 间期有染色体的复制B. 前期有纺锤体的形成C.
17、后期有着丝点的分裂D. 末期有细胞板的形成【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都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即染色体的复制,A错误;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所以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相同,B错误;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都有着丝点的分裂,C错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的中部会出现细胞板,而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的中部不会出现细胞板,D正确。故选:D。13.下列有关细胞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分化导致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 细胞凋亡不受基因的控制C. 人体内每天都发生细胞凋亡D. 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不变【
18、答案】C【解析】【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详解】A、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错误;B、
19、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B错误;C、人体内每天都发生细胞凋亡,C正确;D、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D错误。故选C。14.某研究者以果蝇的精巢为材料制作装片和显微观察,并绘制了如下图的细胞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其中A、a表示相应的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甲正处于有丝分裂中期B. 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甲、乙、丁C. 细胞乙的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D. 细胞丙出现该基因组成的原因是基因突变【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甲细胞中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分布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乙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
20、后期;丙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分离是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了等位基因A与a,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丁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A错误;B、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B错误;C、根据题干信息已知,该果蝇是雄性的,因此细胞乙的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C错误;D、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细胞丙出现等位基因的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D正确。故选D。15. 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群体中的性别比例为1:1,主要原因是A. 含X的卵细胞:含Y的卵细胞=1:1B. 含X的配子:含Y的配
21、子=1:1C. 含X的精子:含Y的精子=1:1D. 雌配子:雄配子=1:1【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卵细胞不可能含有Y,A错误;含X的配子包括含X的雌配子和含X的雄配子,含Y的配子为雄配子,所以含X的配子多于含Y的配子,B错误;雄性个体产生的含有X的精子:含Y的精子=1:1,含有X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会形成雌性个体,含有Y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会形成雄性个体,所以群体中的雌雄比例接近1:1,C正确;雄配子数目远远多于雌配子,D错误。故选:C。16.下列关于研究材料方法及结论的叙述,错误的是A. 孟德尔以豌豆为研究材料,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发现了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B. 摩尔根等人以果蝇为研究
22、材料,通过统计后代雌雄个体眼色性状分离比,认同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C. 沃森和克里克以DNA大分子为研究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的方法,破译了全部密码子D. 赫尔希与蔡斯以噬菌体和细菌为研究材料,通过同位素示踪技术区分蛋白质与DN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的知识点是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及结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建构,先回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判断。【详解】A、孟德尔以豌豆为研究材料,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发现了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摩尔根等人以果蝇为研究材料,通过统计后代雌雄个体眼色性状分离比,
23、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B正确;C、沃森和克里克建构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式,没有破译密码子,C错误;D、赫尔希与蔡斯以噬菌体和细菌为研究材料,通过同位素示踪技术区分蛋白质与DN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正确。故选C。17.下列关于真核生物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 DNA两条链按反向平行的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B. DNA分子中的碱基对排列在内侧以构成基本骨架C. DNA复制时遵循A-U、C -G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 DNA半保留复制是指子代DNA的基因有一半来自亲代DNA【答案】A【解析】【分析】1、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1)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
24、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2)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2、DNA分子复制是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形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DNA分子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子代DNA分子由1条模板链和一条子链组成。【详解】A、DNA两条链按反向平行的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A正确;B、DNA分子中磷酸和五碳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B错误;C、DNA复制时遵循A-T、C -G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错误;D、DNA半保留复制是指子代DNA的两条链中有一
25、条链来自于亲代DNA,D错误。故选A。18. 已知一段双链DNA分子中,鸟嘌呤所占的比例为20 ,由这段DNA转录出来的mRNA中,胞嘧啶的比例是( )A. 10B. 20C. 40D. 无法确定【答案】D【解析】【详解】转录时以一条DNA单链为模板,双链DNA分子中腺嘌呤所占的比例为20%,能推出该DNA分子中G所占的比例为30%,但不能由此推出一条单链中G的比例,因而无法推知这段DNA转录出来的mRNA中胞嘧啶的比例,D正确。故选D。19.人血友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应基因用H、h表示。下图表示某家系的系谱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1、-2的基因型分别为XHY、XHXhB. -2、
26、-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2C. -3、-4 生出患血友病男孩的概率为1/8D. -2为血友病基因携带者女孩的概率为1/4【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已知,人血友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应基因用H、h表示,则图中-1的基因型为XhY,-2和-2的基因型都为XHXh,-3的基因型为XHXH或XHXh。【详解】A、图中-1为正常男性,基因型为XHY,根据以上分析已知,-2的基因型为XHXh,A正确;B、根据以上分析已知,-2的基因型为XHXh,-3的基因型为XHXH或XHXh,两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2,B正确;C、根据以上分析已知,-3的基因型为XHXH或XHXh,而-3的基因型
27、为XHY,因此他们生出患血友病男孩的概率=1/21/4=1/8,C正确;D、-2为血友病基因携带者女孩的概率=1/21/4=1/8,D错误。故选D。20.研究发现,未经人工转基因操作的番薯都含有农杆菌的部分基因,而其遗传效应促使番薯根部膨大形成可食用部分,因此番薯被人类选育并种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农杆菌这些特定的基因可以在番薯细胞内复制B. 农杆菌和番薯的基因都是4种碱基对的随机排列C. 农杆菌和番薯的基因都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 农杆菌这些特定的基因可能在自然条件下转入了番薯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未经人工转基因操作的番薯都含有农杆菌的部分基因”,说明农
28、杆菌侵入番薯,且部分基因进入了番薯细胞;“而其遗传效应促使番薯根部膨大形成可食用部分”,说明农杆菌的部分基因在番薯细胞中得到了表达;“番薯被人类选育并种植”,说明转入番薯的部分农杆菌的基因可以通过复制遗传给下一代。【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转入番薯的部分农杆菌的基因可以通过复制遗传给下一代,即农杆菌这些特定的基因可以在番薯细胞内复制,A正确;B、农杆菌和番薯的基因的化学本质都是DNA,都是由4种脱氧核苷酸(或碱基)组成的,但是有特定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B错误;C、农杆菌和番薯的基因都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C正确;D、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该过程未经人工转基因操作,说明农杆菌这些特定的基因
29、可能在自然条件下转入了番薯细胞,D正确。故选B。二、多项选择题: 21.下图为人体细胞膜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其中表示相关物质。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是磷脂,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B. 是脂肪,是细胞内主要的储能物质C. 是蛋白质,具有一定的运动性和专 一性D. 是糖蛋白,可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答案】C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示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其中表示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表示胆固醇;表示通道蛋白;表示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侧。【详解】A、表示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分子的组成元素为C、H、O、N、P,A错误;B、表示胆固醇,参与人体血液中脂质的运输,B错误;C、
30、表示钾离子的通道蛋白,具有一定的运动性和专一性,C正确;D、表示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侧,可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D正确。故选CD。22.果蝇的朱红眼和暗红眼是对相对性状,现用能稳定遗传的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相关基因用A、a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朱红眼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 基因A和a在结构上的区别主要是碱基序列不同C. 实验一F1中的果蝇自由交配,F2表现为暗红眼朱红眼=31D. 实验二F1中的果蝇自由交配,F2雌果蝇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3/4【答案】B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示实验一和实验二为正反交实验,但是后代的表现型不一致,说明控制朱红眼和暗红眼的基因位
31、于X染色体上;由于实验一朱红眼和暗红眼杂交,子一代全部为暗红眼,说明暗红眼对朱红眼为显性性状,且亲本基因型为XaY、XAXA,则实验二亲本的基因型为XAY、XaXa。【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朱红眼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A错误;B、基因A和a是一对等位基因,在结构上的区别主要是碱基序列不同,B正确;C、实验一亲本基因型为XaY、XAXA,则子一代基因型为XAY、XAXa,因此子一代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二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暗红眼朱红眼=31,C正确;D、实验二亲本的基因型为XAY、XaXa,则子一代基因型为XaY、XAXa,子一代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二代基因型为、XaXa XAXa、XAY
32、、XaY,即子二代雌果蝇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1/2,D错误。故选BC。23.下列关于雌果蝇体内同源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一条来自母本,一条来自父本B. 形态、大小基本相同C. 减数分裂中会出现联会现象D. 四分体时期共用一个着丝点【答案】ABC【解析】【分析】同源染色体是在二倍体生物细胞中,形态、结构基本相同的染色体,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参考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中彼此联会(若是三倍体及其他奇数倍体生物细胞,联会时会发生紊乱),最后分开到不同的生殖细胞(即精子、卵细胞)的一对染色体,在这一对染色体其中的一条来自母方,另一条来自父方。【详解】A、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母本,一条来自父本,A正确;
33、B、雌果蝇的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基本相同,B正确;C、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会发生联会现象,C正确;D、同源染色体为两条染色体,含有两个着丝点,D错误。故选ABC。24.结肠癌是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 下图是解释结肠癌发生的简化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健康人细胞中的DNA上不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B. 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C. 癌细胞易转移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有关D. 多个与癌变相关的基因实变是结肠癌发生的根本原因【答案】BCD【解析】【分析】癌细胞的特征:(1)失去接触抑制,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2)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
34、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细胞间黏着性降低,导致癌细胞易扩散转移。据图分析,正常结肠上皮细胞变成癌细胞的过程经过了抑癌基因突变、原癌基因突变、抑癌基因突变、抑癌基因突变,最终产生的癌细胞转移。【详解】A、健康人细胞中的DNA上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A错误;B、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B正确;C、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导致癌细胞容易分散和转移,C正确;D、据图分析可知,细胞癌变是多个基因突变的结果,D正确。故选BCD。25.下列四项实验中,需始终保寺细胞生理活性的是A.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B. 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C. 观察植物的
35、质壁分离和复原D.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黑藻叶绿体的流动【答案】ACD【解析】【分析】高中生物学实验中,有许多实验需要保持细胞活性,如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实验、观察细胞中的流动实验、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等,据此分析答题。【详解】A、只有活细胞才能进行细胞呼吸,A正确;B、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在解离步骤细胞已经被杀死了,B错误;C、有大液泡(成熟)的活的植物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C正确;D、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中,细胞始终保持活性,D正确。故选ACD。三.非选择题:26.下图甲、乙分别表示两种类型细胞的亚微结构示意图,其中表示细胞的相关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甲图
36、乙图(1)细胞乙属于_( 填“真核”或“原核”细胞,理由是_。(2)甲、乙所示细胞结构需用_( 填“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其中属于细胞生物膜系统的有_( 在中选择填空)。(3)细胞甲和细胞乙共有的细胞器是_(填细胞器名称),细胞甲中参与蛋白质加工和运输的细胞器有_(填细胞器名称)。(4)细胞甲有丝分裂过程中,结构的作用是_,周期性消失和重建的结构有_(写出两个)。【答案】 (1). 原核细胞 (2). 无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 (3). 电子 (4). (5). 核糖体 (6).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7). 与细胞分裂有关 (8). 核膜、核仁【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甲图是动物
37、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属于真核细胞,乙图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为原核细胞,其中表示线粒体,表示中心体,表示内质网,表示核膜,表示核仁,表示高尔基体,表示核糖体,拟核。【详解】(1)据图分析可知,细胞乙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2)甲、乙所示细胞结构为亚显微结构,需要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图中属于生物膜系统的结构有。(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真核细胞中,有的蛋白质如胰岛素合成后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和转运,才具有生物活性。(4)细胞甲中结构表示中心体,与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有关;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
38、核膜、核仁会周期性消失和重建。【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结构及其异同点,能够正确识别细胞中各个结构的形态,进而准确判断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结构的名称,并结合通过要求分析答题。27.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高完整度的叶绿体的分离是进行光合作用及其调控机理研究的重要保证。 下面是某研究小组进行叶绿体分离的实验流程(如图1)。请回答下列问题:(1)以上采取的分离叶绿体的方法称为_法。研磨时注意不要用力过猛和研磨过细,其目的是_。(2)将组织匀浆在100r/min的条件下离心2min,以去除其中的组织残渣和一些_。叶绿体的分离应在0.35mV/L NaCl溶液(等渗溶液)中
39、进行,以免因_的改变使叶绿体受到损伤。(3)取一滴叶绿体悬液滴于载玻片中央,盖上盖玻片,用高倍显微镜观察。下列关于对菠菜叶离体叶绿体观察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有_。A.呈椭球形 B.呈螺旋式带状 C.具有双层膜 D.内部含有较深的绿色小颗粒(4)将分离得到的新鲜叶绿体置于白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突然改用光照强度与白光相同的绿光照射,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化合物的相对含量_(填“增多”或“减少”或“不变”)。(5)小麦叶片富含纤维素,用上述方法无法成功分离叶绿体,小麦叶绿体的分离可以先利用_酶处理小麦幼苗叶,获得原生质体,再从原生质体中分离出高活性的叶绿体。【答案】 (1). 差速离心法 (2). 防
40、止叶绿体被破坏 (3). 未被破碎的完整细胞 (4). 渗透压 (5). AD (6). 增多 (7).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解析】【分析】差速离心法常用于获取细胞中的某一物质,其原理是在一定转速条件下,不同密度大小的物质沉降速度不一样,最终使有密度差异的物质得以分离。据图分析,图示为叶绿体的分离过程,实验过程包括研磨、过滤、低速离心、高速离心、制备悬浮液、观察与检测,可见分离叶绿体采用的是差速离心法。【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示分离叶绿体的方法为差速离心法;研磨时注意不要用力过猛,也不必研磨过细,以防破坏叶绿体的结构。(2)将组织匀浆在100r/min的条件下离心2min,以去除其中的
41、组织残渣和一些未被破碎的完整细胞;叶绿体的分离应在0.35mV/L NaCl溶液(等渗溶液)中进行,以免渗透压的改变使叶绿体受到损伤。(3)普通光镜下,可看到叶绿体为绿色椭球形;在高倍镜下可看到叶绿体内部含有较深的绿色小颗粒,即基粒;而叶绿体具有双层膜需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故选AD。(4)根据题意分析,突然改用光照强度与白光相同的绿光照射,则光反应减弱,产生的ATP和H减少,导致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减弱,而三碳化合物的生成速率基本不变,因此短时间内三碳化合物的含量增加。(5)小麦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因此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可获得原生质体。【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细胞中各种
42、细胞器的结构、功能以及分离方法,明确不同的细胞器的比重不同,并结合图示分析与判断分离细胞中叶绿体的方法。28.淀粉和蔗糖都是非还原糖,它们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都能水解成还原糖。现用可溶性淀粉溶液、蔗糖溶液以及新鲜的淀粉酶溶液、斐林试剂等材料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1)实验步骤:取两支洁净的试管,编上号,然后按照下表中序号13的要求进行操作。请完善下表中序号2、3的相关操作。序号项目试管1试管21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2mL-2注入_-2mL3注入_2mL2mL轻轻振荡这两支试管,使试管内的液体混合均匀,然后将试管的下半部浸到60左右的热水中,保温5min。取出试管,各加入2mL_,并_。将
43、两支试管的下半部放进盛有热水的大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煮沸lmin。观察并记录两支试管内的溶液颜色变化。(2)实验结果:_。(3)结果分析:_。(4)实验结论: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5)表达和交流:有同学认为以上实验设计存在缺陷,需再设置试管3作为对照,试管3中除依次加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2mL蒸馏水外,其余操作与上述实验相同。该同学设置试管3的主要目的是_。【答案】 (1). 蔗糖溶液 (2). 新鲜淀粉酶溶液 (3). 斐林试剂 (4). 摇匀 (5). 1号试管出现砖红色沉淀,2号试管不出现砖红色沉淀 (6). 淀粉酶能将可溶性淀粉分解成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
44、淀;淀粉酶不能将蔗糖分解成还原糖,蔗糖不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7). 排除淀粉溶液中是否含有还原糖【解析】【分析】淀粉和蔗糖都属于非还原糖,都不能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它们的水解产物都是还原糖,都可以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酶的作用只有专一性,理论上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而不能催化蔗糖水解,据此分析答题。【详解】(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步骤1加入的是可溶性淀粉溶液,则步骤2加入的是蔗糖溶液,步骤3加入的是淀粉酶。取出试管,各加入2ml斐林试剂,边加边振荡,使溶液混合均匀。(2)试管1的反应物是淀粉,试管2的反应物是蔗糖
45、,加入斐林试剂以后水浴加热,1号试管出现砖红色沉淀,2号试管不出现砖红色沉淀。(3)因为淀粉酶能将可溶性淀粉分解成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淀粉酶不能将蔗糖分解成还原糖,而蔗糖不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5)根据题意分析,试管3中除依次加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2mL蒸馏水外,其余操作与上述实验相同,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排除淀粉溶液中是否含有还原糖。【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还原糖的鉴定原理和酶的特性,了解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能够正确分析表格中不同步骤的操作,并能够根据实验的基本原理预测和分析实验结果、结论。29.银杏是我国特有的著名多用途珍稀树种。某科研小组对银
46、杏叶片衰老过程中光合生理特性的变化以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提取银杏叶片中的叶绿素,研磨前在研钵中除加入剪碎的叶片外,还应加入_。(2)由图1、2可看出银杏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变化与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呈显著_相关,叶绿素含量的下降直接影响其对_的吸收量 ,最终导致银杏叶片光合作用强度降低。(3)酶液粗提取过程中,研磨器中需加入0.05molL-1的磷酸缓冲液,其目的是_。(4)植物在代谢进程中活性氧的产生与清除处于平衡状态,一旦破坏平衡系统,就会造成活性氧积累,导致叶片衰老脱落死亡。据图1、2、3推测,CAT可能属于_(填“氧化酶”或“抗氧化
47、酶”)系统。(5)活性氧大量积累会引起膜脂过氧化,使叶绿体的_(填写结构)损坏,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6)该科研小组继续对银杏叶片衰老过程中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变化进行研究,部分观察结果如图4所示。若a、b是8月20日和11月27日银杏叶绿体亚显微结构典型照片,推测_(填图中字母)是11月27日的叶绿体照片,理由是_。 图1 银杏叶片衰老过程中净光合速率的变化 图2 银杏叶片衰老过程中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图3 银杏叶片衰老过程中CAT活性的变化 图4 叶绿体(chl)超微结构电镜照片【答案】 (1). 无水乙醇(丙酮)、碳酸钙、石英砂(二氧化硅) (2). 正 (3). 红光和蓝紫光 (4
48、). 保持酶活性 (5). 抗氧化酶 (6). 类囊体薄膜 (7). b (8). 11月27日的光合速率低,b中叶绿体类囊体膜结构破坏【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1中银杏叶片衰老过程中净光合速率逐渐下降;图2中银杏叶片衰老过程中叶绿素含量先缓慢下降后快速减小;图3中银杏叶片衰老过程中CAT活性先逐渐增加后快速减小;图4中a为正常的叶绿体结构的照片,而b中叶绿体的结构已经被破坏。【详解】(1)绿叶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石英砂和碳酸钙,其中石英砂(二氧化硅)的作用是使研磨更加充分,碳酸钙的作用是防止叶绿素被破坏,无水乙醇(酒精)的作用是溶解、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2
49、)根据图1和图2分析,随着时间的延长,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都表现为逐渐减小,说明银杏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变化与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叶绿素含量的下降直接影响其对红光和蓝紫光的吸收量 ,最终导致银杏叶片光合作用强度降低。(3)酶液粗提取过程中,加入磷酸缓冲液的目的是保持酶的活性。(4)根据题意分析, CTA活性升高,过氧化氢酶(CAT)是生物氧化过程中重要的抗氧化酶,能有效地清除各种活性氧基团,从而防止这些基团对细胞膜系统的损坏,因此在图1、图2中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下降时,CAT活性升高。(5)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6)据图分析,图中b的叶绿体类囊体膜结构破坏,光
50、合速率下降,表示的应该是11月27日的叶绿体照片。【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了解色素的种类、提取与分离的原理,准确分析各个曲线图中相关因变量的变化情况以及图4中两种叶绿体的结构是否正常,进而结合所学知识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30.下图1表示洋葱(2n= 16)根尖细胞分裂的显微照片,其中表示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图2表示该洋葱根尖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细胞处于_期,含有_条染色体。(2)图2中,ab段和cd段DNA含量发生变化的原因分别是_、_。(3)图1的中与图2的bc段相对应的有_(填图中标号)。(4)图3、图4是蝗虫(雄性
51、2n=23,XO;雌性2n=24,XX)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连续两个阶段的显微照片,其中图4细胞正处于分裂的_期,该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数及每个染色体组中染色体的形态数分别是_、_。 图3 图4【答案】 (1). 后 (2). 32 (3). DNA复制 (4).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 (5). (6). 后 (7). 2 (8). 12【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1中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其中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图2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ab段表示间期DNA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cd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de段表示有丝分裂末期。【详解】(1)根据以
52、上分析已知,图1中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由于洋葱体细胞含有16条染色体上,因此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加倍为32条。(2)图2中ab段DNA复制导致含量加倍,cd段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导致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减半。(3)图2的bc段含有姐妹染色单体,对应于图1中的。(4)图3、4是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连续两个阶段的显微照片,图3染色体位于细胞中央,图4染色体分离,因此图4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染色体形态数为12种。【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以及相关物质的含量变化,准确判断图1中所处的时期,注意图2纵坐标的含义并判断各段表示
53、的时期。31.为了快速培育抗某种除草剂的水稻,育种工作者综合应用了多种培育种方法,过程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对该种除草剂敏感的二倍水稻植株上取_进行离体培养 ,诱导成单倍体幼苗。(2)用射线照射上述幼苗,目的是_,然后用该除草剂喷酒其幼叶,结果大部分叶片变黄,仅有个别幼叶的小片组织保持绿色,表明这部分组织具有_的能力。(3)取该部分绿色组织再进行组织培养,诱导植株再生后,用_处理幼苗 ,使染色体加倍,获得纯合_植株 ,移栽到大田后,在苗期喷洒该除草剂鉴定其抗性。(4)对抗性的遗传基础做一步研究, 可以选用抗性植株与_植株杂交 ,如果F1均表现为_, 表明抗性是隐性性状;当F1自交,F2
54、的性状分离比为15(敏感)1(抗性),据此,可初步推测该抗性植株中发生了相关突变的基因数有_个。【答案】 (1). 花药 (2). 诱发基因突变 (3). 抗该除草剂 (4). 秋水仙素 (5). 二倍体 (6). 敏感型 (7). 敏感型 (8). 两【解析】【分析】常见的育种方法有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遵循的原理分别是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据此分析答题。【详解】(1)取二倍水稻植株上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可以获得单倍体幼苗。(2)进行诱变育种时,常用射线、激光来诱导基因突变,从而获得抗某种除草剂的水稻;然后用该除草剂喷洒其幼叶
55、,结果大部分叶片变黄,仅有个别幼叶的小片组织保持绿色,表明这部分组织具有抗该除草剂的能力。(3)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可以使得染色体数目加倍,获得纯合的二倍体植株。(4)选用抗性植株与敏感型植株杂交,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若子一代都是敏感型植株,表明抗性是隐性性状;子一代自交,若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是15(敏感)1(抗性),不符合分离定律,可以用自由组合定律来解释,只有两对基因都隐性时才表现为抗性,所以初步推测该抗性植株中两个基因发生了突变。【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常见的几种育种方法的过程及其遵循的原理,能够准确分析题干中不同的实例的育种方法及其遵循的原理,并能够根据9
56、:3:3:1的变形分析题(4)。32.为了研究从植物中提取的可可碱是否可以作为除草剂,某科研小组开展了可可碱对鬼针草新生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和种子萌发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如下表。请回答:可可碱浓度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种子发芽率(mmolL-1)有丝分裂指数分裂期细胞占比(%)%前期和中期后期和末期03.733.040.698l.50.12.902.160.7468.10.52.101.720.3818.61.01.961.720.242.3注:有丝分裂指数=分裂期细胞数/观察细胞的总数100%(1)本实验选取新生根尖作为实验材料的主要原因是_。制作有丝分裂装片时需使用_(试剂)作为解离液。(2)计数
57、有丝分裂各时期细胞时,先在低倍镜下找到_细胞,转换高倍镜后,首先寻找处于_期细胞,然后再寻找其他时期的细胞。(3)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相比,当可可碱浓度到达1.0mmolL-1时,在分裂期的细胞中,后期和末期的细胞数目相对减少。产生这种结果的最可能的原因是_,导数染色体无法移向细胞两极。(4)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可可碱浓度的升高,种子发芽率_。为探究可可碱影响种子发芽率的可能原因,该科研小组提出了“可可碱能降低种子中赤霉素的水平进而抑制萌发”的假设。为检验该假设,设计如下实验:以_处理鬼针草种子,一段时间后,_,分析可可碱浓度与赤霉素含量的关系。【答案】 (1). 根尖分生区分裂旺盛 (2). 盐
58、酸和酒精 (3). 分生区 (4). 中期 (5). 可可碱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6). 降低 (7). 不同浓度的可可碱 (8). 测定各组种子中赤霉素的含量【解析】【分析】分析表格:随着可可碱浓度的升高,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和种子的发芽率都逐渐降低,分裂期细胞所占的比例也逐渐降低,其中后期和末期的细胞数目相对较少。【详解】(1)新生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旺盛,可以作为本实验的材料;解离液是盐酸和酒精的混合液。(2)观察细胞时,应该在低倍镜下先找到分生区的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高倍镜下首先寻找处于中期的细胞,然后再寻找其他时期的细胞。(3)由表可知,当可可碱浓度达到1.0mmolL-1时,处于后期
59、和末期的细胞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其他浓度,说明处于这两个时期的细胞数目相对较少,产生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可可碱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无法移向细胞两极。(4)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随着可可碱的浓度的升高,种子发芽率明显降低;实验目的是探究可可碱会降低种子中赤霉素的水平,因此自变量为可可碱浓度,因变量为赤霉素的含量,因此实验设计基本思路是:以不同浓度的可可碱处理鬼针草种子,一段时间后测定各组种子中赤霉素的含量,分析可可碱浓度与赤霉素含量的关系。【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及其各个时期的特点,能够根据表格找出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并分析有丝分裂指数、种子发芽率、分裂期细胞占比随可
60、可碱浓度而发生的变化。33.下图中过程、分别表示某细菌细胞中发生的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其中、表示物质或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1)过程、分别表示_、_过程,图中酶A和酶B的名称分别是_、_(在下列ad中选择)。a.解旋酶 b. RNA聚合酶 c. DNA聚合酶 d.逆转录酶(2)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下列与该细菌中结构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有_。A.的形成与核仁有关 B.细菌细胞中部分附着在内质网上C.不具有生物膜结构 D.上结合了多个能提高过程的效率(3)与物质相比较,DNA分子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_。(4)若甲链的部分序列为-ACG-TAC-,则物质中与该区段相对应的碱基序列是_。(5)据图
61、中信息分析,与酵母菌的细胞核遗传信息传递相比,细菌遗传信息传递的特点是_。【答案】 (1). DNA复制 (2). 转录 (3). c (4). b (5). 核糖体 (6). AB (7). 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 (8). -ACG-UAC- (9). 边转录边翻译【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中过程表示DNA复制,酶A为DNA聚合酶;过程表示转录,酶B为RNA聚合酶,乙链为模板链;过程表示翻译,为mRNA,为核糖体。【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过程表示DNA复制,过程表示转录;酶A为DNA聚合酶(c),酶B为RNA聚合酶(b)。(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为核糖体,是翻译(过程)的场所。
62、A、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核仁,A错误; B、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内质网,B错误;C、为核糖体,是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C正确;D、mRNA上结合了多个核糖体能提高过程(翻译)的效率,D正确。故选AB。(3)与物质mRNA相比较,DNA分子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4)乙链为转录的模板链,若甲链的序列为-ACG-TAC-,则乙链的序列为-TGC-ATG-,因此物质中与该区段相对应的碱基序列是-ACG-UAC-。(5)酵母菌是真核细胞,而细菌是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因此其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过程是同时进行的。【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详细过程,弄清楚没有过程的物质变化如模板、原料、酶、产物等,进而准确判断图中各个过程或物质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