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据通典(卷十三)对于两汉时期的选举制曾有这样的记载:窃名伪服,浸以流竞,权门成仕,请谒繁兴。该现象说明A. 西汉的选官标准已发生变革 B. 察举制容易引发政治腐败C. 察举制的弊端引发风气日坏 D. 秦汉时期选官渠道多样化】【全国校级联考word】湖南省衡阳市十校2017届高三第三次冲刺预测文综历史试题【答案】C点睛:本题考查察举制的评价问题,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对于文言文材料,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从语文的学科角度可以完成这一任务。同时,结合所学知识,察举制在其后期,弊端日益严重,地方选举权被少数公卿大臣、名门望族所控制,已蜕变为变相的世袭制,成为那些公卿大族维护自己势力,维
2、持特权的工具。2夏、商都城往往以宫城为中心,宫室组群沿中央轴线作对称布置,官舍、民居、作坊、道路等环绕其周围。凡是宫室建筑都建于地面土阶之上,而且没有当时一般民居的半穴居或穴居形式。这反映出当时A. 礼制观念影响城市建设 B. 城市布局体现皇权至上C. 古代都城模式已经定型 D. 经济发展水平极端低下】山东省德州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夏商都城以宫城为中心,沿中央轴线作对称布置,体现其强调秩序和规范的观念;“宫室建筑都建于地面土阶之上,没有当时一般民居的半穴居或穴居形式”体现其具有强烈的等级观念;故礼制观念影响城市建设,A项正确。夏
3、商时期是“王权”而不是“皇权”至上,排除B。C项说法错误,排除。都城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但材料无法体现夏商时期经济发展水平极端低下,排除D。所以选A3明代中央秘书机构及各部门的秘书由进士通过馆选,进入翰林院学习后才能担任。同时实行了进士观政、监生历事的实习制度和从地方现任职官中挑选秘书的“观政进士”。明代的这一制度A.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权力的制约力度 B. 提高了秘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C. 促使君主专制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 D. 保证了秘书选抜的公平公正和实效性】【全国百强校word】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衡阳八中等十校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
4、查明代的制度。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强调明代中央秘书机构及各部门的秘书的选拔是非常严格的,这样也就保证了秘书选抜的公平公正和实效性,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自身正确,但和材料的主旨无关,不符合题意,排除;明代的这一制度只是保证了秘书选抜的公平公正和实效性,而不能提高秘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在古代中国秘书的地位是不高的,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涉及秘书选抜的问题而不涉及君主专制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的问题,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名师点睛】解答历史选择题,最基本的就是审清题目,这是解题的关键。尤其是题目中的限定词语,不仅规定了试题的属性,也规定了试题具体的解
5、答要求。因而,准确把握题目中的限定词语,明确题目的时间、内容和解答限定,进而以此为突破口,排除错误项,是得出正确选项的常用方法。4乾隆帝亲自主持编撰四库全书,每部分装三万六千余册,分别储存于华北和江浙等地,但是,在编撰过程中,被销毁的图书约有三千种,几乎与四库全书收书量相当。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 推动了文化中心的转移 B. 使科举制走向僵化束缚士人思想C. 保存国粹弘扬传统文化 D. 专制统治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体现】【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答案】D5“四民”(士、农、工、商)是中国古代常见的社会人口分类标准,其中“士”长期居于社
6、会阶层的首要位置。但在1934年出版的阜宁县新志中,职业分为党务员、公务员、学生、律师、工程师、会计师、医生、记者、电务员、邮务员,路员、农人、商人、负贩、矿工、工人、劳工、警察、伶人、杂业等23项,这基本上是从社会分工角度来划分社会阶层,并反映了士人阶层作为一个群体在社会上消亡。这一变化A. 反映出科举制度被废除后的重要后果 B. 根源在于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C. 体现了中国传统职业逐渐趋于消亡 D. 绝对否定了中国的传统的伦理道德】【全国百强校word】重庆市巴蜀中学2017届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答案】A【解析】传统的“四民”中的“士”主要是士就是为官之人,走仕途的人
7、,隋唐后我国主要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为官之人,1905年科举制在中国废除,捣毁了封建官僚制度的基础,废除科举制度极大地冲击儒家学说灌输在国民头脑中的“学而优则仕”的思想,也使中国人口分类标准发生了变化,故本题答案选A项;B项错误,辛亥革命前我国就废除了科举制;C项错误,题干只说“士”阶层消亡,其他传统职业依然存在;D项对应的是新文化运动,与题干描述无关。6关陇军事贵族集团以“出则为将、入则为相”的文武兼备的人才集团建立隋期、唐朝而成名,最早源自西魏宇文泰设置八柱国(管名),分掌军权。著名史学家陈寅恪曾评论说:“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
8、局。”下列选项中,对材料的分析最准确的是A. 关陇集闭依靠海商积累强大力量 B. 关陇集闭实力削弱依靠联姻统治C. 隋唐兴盛曾得益于这一历史变局 D. 魏晋南北朝时士族势力已经衰落】【全国百强校word】重庆市巴蜀中学2017届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答案】C7王家范先生认为,西周是中国真正进入“文明时代”的关键,后世的中国文明,其深基正是从这里扎下了根。西周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A. 等级分明的礼乐制度 B. “四方”臣服中央的国家观念C. 世代公卿的选官制度 D. “封建”式的地方管理方式】首发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4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答案】B【解
9、析】虽然东周时期“礼崩乐坏”,礼乐制度被破坏,但其形成的礼乐文化仍然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但是近代以来礼乐文化对当代生活的影响力已经远不如以前,故A项错误。“四方”臣服中央的观念,就是四海一家,天下共主,要求地方服从中央,外夷臣服中国。这是中国历代王朝都注重加强的方向,影响深远。故B项正确。世代公卿制度就是世卿世禄制,其在后世为其他选官制度所冲击和替代,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故C项错误。“封建”式管理即“封邦建国的分封制”,这种制度在战国时期瓦解,至秦朝以郡县制取代,从此“封建”式地方管理方式退出了地方管理制度的主流行列。故D项错误。点睛:西周典章制度比较完备。其中,分封制和
10、宗法制是西周奴隶社会的两大支柱,而礼乐制度是维护分封制与宗法制的支柱。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分封制和宗法制逐渐崩溃,礼乐制度也走向衰落。8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在泰山封禅大典后的刻辞中写道:“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强调礼、等级和恪守等级下的各自职责。以后他又多处题辞,提倡“合同父子”,即子孝父慈,强调男女各修其业等家庭礼教。由此说明秦始皇A. 把儒家思想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B. 并没有完全废除儒家的治国思想C. 旨在传播儒家贵贱尊卑等级思想 D. 以恪守宗法伦理道德为最高理想】【全国百强校word】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答
11、案】B9清雍正五年浙江布政使孔毓璞请求:“蒙圣谕藩臬(官员)皆赐折奏。仰恳圣恩,赐臣一例用折。”孔毓璞从而获得了越过一切中央机构直报皇帝的密奏之权。材料反映清朝 A非理性化统治的趋势日益明显 B军机处设立带来保密性的加强 C议政王大臣会议开始受到制约 D地方实力的加强迫使中央妥协】江西省五市八校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答案】A【解析】“孔毓璞从而获得了越过一切中央机构直报皇帝的密奏之权”, 这就是越过中间官员和机构的一对一(指定大臣对君主)的密折制(专折奏事),即选A项;其余三项从本题材料中无法体现。10史书中关于汉武帝与其丞相田蚡有这样一段记载:丞相入朝奏事,推荐了一些
12、人担任官员。皇上说:“你任免官吏任免完了吗?我也想任免一些官吏。”这则记载反映出 A从无为到有为转变很有必要 B中外朝制度削弱了君主专制 C地方王国问题仍然威胁皇权 D官吏任免权全操于丞相之手】江西省五市八校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答案】A【解析】中外朝制度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B错;材料反映的是君权与相权的问题,材料与地方王国问题无关,排除C;D不符合材料;“丞相入朝奏事,推荐了一些人担任官员”说明相权较大,“你任免官吏任免完了吗?我也想任免一些官吏。”反映出汉武帝要削弱相权,加强君权,从无为转变到有为,故A正确。11孔子特别推崇周公“制礼作乐”的创造性贡献,常说:“
13、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推崇西周礼乐制度的主要原因是礼乐制度A. 推动西周社会的经济发展 B. 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统治秩序C. 打击了诸侯割据势力 D. 有利于分封制的推行】【全国市级联考word】四川省广元市2017届高三第三次高考适应性统考(三诊)文科综合历史试题【答案】B【名师点睛】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在做此类问题时首先审清时间、空间和设问限定词,准确提取材料信息,注意要全面,不要以偏概全,然后可以运用排除法、直选法(即在全面理解把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直接确定出符合题意的选项)12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的重要史学著作,其中宋史最为浩繁,各种著述、实
14、录、会要、奏议、文集等应有尽有,卷帙浩大,为二十四史之冠。这主要是因为宋代A. 中央集权的加强 B. 商品经济的发达C. 文官制度的影响 D. 科学技术的进步】2017届天津市红桥区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一)文综历史试卷(带解析)【答案】C【解析】两宋时期, 科举制的发展,加上宋朝统治者重用文官,形成庞大的文官群,他们的俸禄优厚,有很好的条件著述,故C正确;A和宋史最为浩繁无直接联系;商品经济的发达不是促成宋史最为浩繁的主要原因;北宋发明印刷术,具有促进史学发展的作用,但和宋史内容最为浩繁关系不大。13秦朝建立前夕,秦相吕不韦组织编撰吕氏春秋,主张以法治国、因时变法,并认为天下不是“一人之天下”
15、,而是“”天下人之天下”。这反映出吕氏春秋A. 反对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 B. 体现了限制君权的政治倾向C. 主张调和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D. 认识到君主专制强化的弊病】【全国百强校】2017届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三4月适应性(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带解析)【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并认为天下不是一人之天下,而是天下人之天下”,反映出吕氏春秋有限制君权的政治倾向。故答案为B项。限制君权不一定反对建立中央集权国家,A项材料不能得出,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排除C项;秦朝建立前夕,不存在君主专制强化的趋势,材料没有反映对这种趋势弊病的认识,排除D项14诗经中属于西周中前期的作
16、品对周王多显示崇拜之情;后期的作品中,则出现了很多指斥周王的诗作,与此同时,赞颂诸侯和贵族的作品明显增多。材料反映西周后期A. 宗法制度逐渐崩溃 B. 贵族势力迅速崛起C. 王权观念发生变化 D. 文学风格出现转型】【全国市级联考】2017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答案】C点睛:本题学生容易错选A选项。原因是学生对宗法制的崩溃的记忆较为深刻,而没有从材料信息出发,没有准确区别宗法制与王权观念两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故对基本概念和材料的理解是解题关键。15明朝科举曾采取分卷录取制度,明仁宗规定“自今科场取士,南取六分,北取四分”;到明宣宗、英宗时,又分为南卷、北卷、中卷,
17、各区分卷录取,占比为55%、35%、10%。这反映出A. 遴选优秀人才利国利民 B. 地域文化的独特性C. 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 D. 科举选才公正公平】2017届四川省资阳市高三4月模拟考文综历史试卷(带解析)【答案】C点睛:科举考试可以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决定于经济发展,由于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不断南移。这样南方经济逐渐赶超北方,这为发展教育事业奠定物质基础。但政治重心并没有同步南移。从维护统治秩序的角度,平衡南北的科举录取是必要的。16近年考古发掘的西汉海昏侯刘贺(公元前93/92年前59年)墓,出土有两枚印章(见下图),还有数量惊人的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纺织品、陶瓷器以及大量竹
18、简、木牍。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 印章沿用了秦统一文字的字体B. 精美器皿大多出自田庄手工业C. 竹简木牍可能记载有佛教经典D. 王国侯国对中央集权威胁巨大】2017届四川省资阳市高三4月模拟考文综历史试卷(带解析)【答案】A【解析】印章文字字体略长,笔画圆润,富有图案美,属于小篆,故选A;官营手工业产品制作精良,但面向皇室、贵族和官僚,排除B;佛教是西汉末年传入中国,时间不符,排除C;经过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后,王国侯国对中央集权威胁变小,排除D。点睛:本题是历史知识与考古发现相结合的题目,考查到学生书法艺术、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中外文化交流和地方管理的知识,题目难度不大,但要识记入微。
19、17宋太祖定下了“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的家法,以后的历代皇帝也都秉承这一精神,坚持“与士大夫治天下”,以致“终宋之世,文臣无欧刀之辟。”这反映了宋代A. 文官政治的形成 B. 重武轻文的风尚C. 以文治国的方针 D. 兴文抑武的国策】【全国省级联考word】甘肃省2017届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答案】A【解析】据材料“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与士大夫治天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重文人治国,文官政治发达,故A选项正确;宋代重文轻武,不是重武轻文,故B选项错误;以文治国的方针本质上是文官政治,故C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兴文抑武的国策,故D选项错误。故选A。18中国历史
20、上有很多重要的职事官如尚书、侍中等就是从皇帝身边的近官即侍从等演变而来,使得中国古代官制呈现出近官“外化”的特点。这反映了A. 统治阶级基础不断扩大 B. 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C. 行政机构效率大大提高 D. 监察制度进一步完善】【全国校级联考word】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作协体2017届高三考前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答案】B【名师点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概念:专制主义是决策方式,反映的是君权和相权的矛盾;中央集权,是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反映的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19中国古代地域辽阔,交通不便,中央政府鞭长莫及,容易形成尾大不掉之势,通过建立巡视制度,防范分裂割据能够发挥较好的制衡实效。职掌巡察
21、的监察机构通常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领导,只对皇帝一人负责,不受其他部门干扰,便于独立行使职权。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根本目的是A. 澄清吏治缓和社会矛盾 B. 调节统治阶级内部关系C. 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转 D. 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全国校级联考word】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D【解析】据材料“建立巡视制度,防范分裂割据能够发挥较好的制衡实效”、“只对皇帝一人负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巡视制度对地方加强控制,体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故D选项正确;澄清吏治缓和社会矛盾,也是为了巩固统治,不属于根本目的,故A选项错误;统
22、治阶级内部关系,也不属于根本目的,故B选项错误;国家机器服务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故C选项错误。故选D。学科%网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核心信息,即“对皇帝一人负责”,这体现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再结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相关概念的解读,即可正确判断。同时,学生需要认识到AC都不属于根本目的。20西周政府规定市场中禁止贩卖礼器和兵器;贵族买东西只能通过手下的管事和仆役等人去办,自己不能入市。以上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 维护社会等级秩序 B. 限制贵族滥用私权C. 加强对市场的监管 D. 防止扰乱社会治安】【全国百强校word】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7届高三二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答案】A
23、点晴:材料中强调的是贵族的特权,据此紧扣“主要目的”分析归纳即可。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萌芽于西周,确立于秦汉,成熟于隋唐,完备于明清。秦设监御史执掌群臣奏章和下达皇帝的诏令,并兼国家的监察工作。汉武帝在各州设刺史,以“六条”法规作为履行职务的依据,而六条中打击强宗豪右、以强凌弱以及二千石不奉诏书则是其基本内容,明清监察机关的触角更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城。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比较突出的是监察御史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牵掣;监察官员特殊的选任、考课、监督制度,使中国的监察制度具有一定的科学内容,因而在一定时期曾经成为抵触惰性力量、消解社会矛盾的积极因素,对澄清吏制起过较好的
24、作用。试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材料二从世界各国已有的行政监督经验看,监察制度在一个国家的监督机制体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无论是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还是政党监督、社会舆论监督,都不可能对国家机构中的行政系统进行立接、有效的监督。孙中山认为,监察制度是中国固有的东西,是中华法系的精华。邓小平也强调:“最重要的是要有专门的机构进行铁面无私的监督控制。”因此,对我国现有的行政监察制度进行改革,建立行政监察院,使行政监察成为监督行为的主干监督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论我国行政监察制度的完善(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和意义。(2)概括材料二的基本主张,并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其理由
25、。】【百强校】2017届广西桂林百色崇左三市高三上第一次联合调研历史试卷(带解析)【答案】(1)特点:监察制度起步早,随着专制皇权的不斯加强而不断完善;监察机关独立性强;监察制度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等等。意义: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消除分裂、统一政令;有利于督促官员规范执政、防治腐败;有利于澄清吏治。(2)基本主张:改革我国行政监察制度,加强行政监察的意义重大。理由:行政监察在古今中外曾发挥过重要作用;行政监察对政府权力运行监督最直接、有效;建立行政监察院有利于监督的专业化,强化监督的功效。【解析】(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从世界各国已有的行政监督经验看,监察制度在一个国家的监督机制体系中处于非常
26、重要的地位”“因此,对我国现有的行政监察制度进行改革,建立行政监察院,使行政监察成为监督行为的主干监督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得出改革我国行政监察制度,加强行政监察的意义重大。第二小问,根据材料“无论是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还是政党监督、社会舆论监督,都不可能对国家机构中的行政系统进行立接、有效的监督。”得出行政监察对政府权力运行监督最直接、有效;根据材料“孙中山认为,监察制度是中国固有的东西,是中华法系的精华”得出行政监察在古今中外曾发挥过重要作用;根据所学可知建立行政监察院有利于监督的专业化,强化监督的功效。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监察制度;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27、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新时期的法治建设【名师点睛】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历朝沿袭,对当今反腐倡廉有历史意义。“反腐败既要打老虎”、又要“拍苍蝇”,这是广大网友对近年来腐败现象出现从较高职位向下移落、向基层渗透变化趋势的一致呼喊,反腐倡廉任重道远。历史是一面镜子,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至上的权力,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低效现象,但监察制度作为一种常设的政治制度,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方面还是发挥了重要作用。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8世纪的欧洲人阅读中国历史时,他们感觉,这个帝国从早期到晚期好像没多大变化,于是就产生了“停滞”的说法。随着研究的
28、深入,中国历史前后期的各种交迁不断被揭示出来,“传统现代”成为观察历史的基本参照系,“停滞论”被“分期论”取代了。不过“停命论”虽有不当但却不是向璧虚构,它也是基于一定史实的有感而发。这在20世纪,更多地被表述为“连续性”。与“停滞”不同,“连续”的提法不含贬义,可以容纳“发展”和“变迁”。阁步克谈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阅读材料,选取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讥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百强校】2017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上期第一次质量检测(一模)历史试卷(带解析)【答案】答案示例:总之,中国历史在连续性的基础上,渐进地推动社会的发展与变迁。【解析】试题分析:
29、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首先依据材料中信息提取观点,然后依据所学知识进行论证,本体可以从“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体现了连续性来归纳答案;论证结合所学从“中国传统政治、经济和思想来论证回答即可。考点:古代中国社会变化社会转型表现【名师点睛】探究开放型非选择题的呈现形式多样化,针对不同的题型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1情景开放型。这类试题一般是给出一段文字或图片、表格,让同学们通过识图或分析表格、材料完成相关问题。解答这类题时经常需要利用一些原理和史学常识解答。23 材料汉武帝末年,战事屡兴,民怨沸腾。武帝死后,昭帝、宣帝相继当政,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昭宣二帝多次颁布了
30、减免田租、口赋及其他杂税的诏令,还下旨规定凡遇郡国遭受水旱、地震灾害,当年租赋徭役皆免。昭帝时期就武帝的盐铁专卖政策进行辩论和总结,取消了酒类专卖和部分地区的铁器专卖。宣帝对郡国守相的选任,十分慎重和严格,规定先由朝中大臣举荐,然后择日亲自召见考核,询问治国安邦之术。宣帝还设廷尉平至地方鞠狱,还规定郡国呈报狱囚被笞瘐死名数。宣帝时召集著名儒生在未央宫讲论五经异同,经过这次讨论之后,原属民间的学派如梁丘易、大小夏侯尚书、谷梁春秋也进入官学。史学家评价这一时期“政教明,法令行,边境安,四夷亲,单于款塞,天下殷富,百姓康乐,其治过于文帝之时”,史称“昭宣中兴”。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1)依据材料并结合
31、所学知识概括昭宣中兴的主要内容及实质。(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昭宣中兴的积极影响。】2017届重庆市涪陵区实验中学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带解析)【答案】(1)内容: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调整专卖政策,整顿工商业;重视吏治,加强考核,平反冤狱;整理儒家经典,促进文教发展。实质:封建政策和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2)影响: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减轻了农民负担,缓和了阶级矛盾;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和儒学的发展;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解析】(2)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可以从对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等角度回答。如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减轻了农民负担,缓和了阶级矛盾;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和儒学的发展;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汉代昭宣中兴昭宣中兴的主要内容及实质、影响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