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演讲辞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金庸作品特别值得琢磨的一个特征是:它虽然产生在香港商业化环境中,却没有旧式武侠小说那种低级趣味和粗俗气息,相反,其主要作品都通俗而不媚俗,不仅有高雅的格调、深邃的思想,更具有神奇的故事、迷人的想象。像天龙八部中的萧峰之死,包含多么丰富深刻、发人深省的内容,艺术力量又是多么震撼人心!射雕英雄传碧血剑又以多么生动感人的小说笔墨,塑造并赞美了郭靖、袁崇焕这类为民众利益献身的“中国的脊梁”式人物,弘扬中华民族的凛然正气!金庸小说的现代精神也是其超越于传统武侠小说的地方。比如,对于旧式武侠小说“快意恩仇”的普遍观念,金庸小说从根本上是批评和否定的,他反对
2、,反对滥杀无辜。射雕英雄传里郭靖报完国仇家恨之后的复杂心情就是证明。如果说严肃文学是“为人生”,通俗小说是“供人消遣”,金庸小说则把这两方面统一了起来。他的小说武侠其表,世情其实,透过对众多武林人物的描绘,深入写出历史和社会的人生百态,体现出丰富复杂的现实内容和作者自身的,活泼轻松有时又令人沉重,又启人深思。作者以写“义”为核心,寓文化于技击,借武技较量写出中华文化的内在精神,(),做到互为启发,。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不仅有神奇的想象、迷人的故事,更具有高尚的格调、深邃的思想。B.不仅有神奇的想象、迷人的故事,更具有高雅的格调、深邃的思想。C.不仅
3、有高雅的格调、深邃的思想,更具有神奇的想象、迷人的故事。D.不仅有高尚的格调、深邃的思想,更具有神奇的故事、迷人的想象。【答案】B【解析】选项所给内容,是递进关系句,从表意逻辑上看,先有“想象”再有“故事”,有“故事”才有“格调”和“思想”,由此确定大致语序。排除C、D。对比A、B项,修饰“格调”用“高雅”比“高尚”恰当。“高雅”指高尚雅致;表现受过良好教养的高尚举止或情趣,比喻高超雅正。“高尚”则指使保持高洁;崇高(指道德、品质)。排除A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睚眦必报真知灼见兴趣盎然相得益彰B.锱铢必较 真知灼见 兴趣盎然 珠联璧合C.睚眦必报 远见卓
4、识 兴味索然 珠联璧合D.锱铢必较 远见卓识 兴味索然 相得益彰【答案】 A【解析】睚眦必报:像被人瞪了一眼那样极小的仇恨也一定要报复,形容心胸极其狭窄。锱铢必较:对很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要计较,原形容办事非常认真,一丝不苟,现多形容过于吝啬或气量小。远见卓识:有远大的眼光和不平凡的见识。真知灼见:正确而透彻的见解。兴趣盎然:形容兴趣浓厚。兴味索然:形容兴趣全都消失。珠联璧合:珍珠串在一起,美玉合在一块儿,比喻美好的人或事物凑在一起。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传统文化学理又借武功修养来阐释人生哲理B.武功修养
5、又借传统文化学理来阐释人生哲理C.又借传统文化学理来阐释武功修养乃至人生哲理D.又借武功修养来阐释传统文化学理乃至人生哲理【答案】C【解析】括号所在的句子是作者以写“义”为核心,“寓文化于技击”的意图的,联系后面的“做到互为启发”,可知“借武技较量写出中华文化的内在精神”是启发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当说文化对技击的影响,话题应该是“文化”,依此排除B、D。从语意的连贯性上看,A项以“传统文化学理”为话题,是中途易辙,表达不合适。故选C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全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我国少数民族的竹乐器中,既有横笛,又有竖笛;既有长笛,
6、也有短笛。,笛子既有用嘴吹奏的,也有用鼻子吹奏的。用途广泛,既可单独吹奏乐章,也可用来伴奏;既可用于恋爱场所,也可用于宗教场所。总之,对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发挥着十分独特的作用。【答案】竹笛(笛子)形制多样吹奏方法不一竹笛是少数民族重要的乐器5.筛选下面一段材料中的主要信息,将其概括成一段文字,不超过50个字。(5分)诗歌是什么?它是散文的语言无法转述的部分。那么,试图解释它,肯定是一种主动寻求困境的行为!何况我们要鉴赏的这些“探索诗”又大都是不易读懂的现代倾向的诗呢?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鉴赏”是专业评论家和智慧的一般读者一道完成的。大家的意见相同相近或相悖,都具有同样的意义。“每一个
7、读者就是另一首诗”(帕斯语),每一种全新的进入都是一种有价值的探索。这种永无止境的多元态势,这种对诗歌审美空间的不断“发现”,本身就是“探索诗”所最为需要的阅读态度。答:【答案】“探索诗”的鉴赏是很困难的,需要各方读者共同参与,永无止境地“发现”它多元的审美空间。二、演讲辞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宏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
8、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
9、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这一篇讲演分三次讲完,每次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
10、,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6.梁任公讲演时有什么特点?试从声音、内容、表情等方面分析。(4分)答:【答案】梁任公演讲时开场白独特,谦逊而又自负;声音沉着有力、宏亮而又激亢;内容丰富而有趣;时而痛哭流涕,时而张口大笑,神态自然。【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分析语言表达特点的能力。解答本题,抓住梁任公讲演时的关键词句,结合自己的理解分析概括即可。7.“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这句话表明了什么?(4分)答:【答案】表明“我们”已被梁任公先生的讲演深深吸引,烘托梁任公先生的演讲之精彩,表达对梁任公先生的景仰之情。【解析】本题考查理
11、解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题应结合上下文,上文写梁任公演讲的神态,可知此句的作用在于写这种神态对听众的影响,而本句又借写听众的反应烘托梁任公先生演讲的效果,抒发对先生的景仰之情。8.“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一句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有什么含意?(4分)答:【答案】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说明了梁任公先生演讲的感化作用,表达对梁任公先生的欣赏和赞叹。【解析】本题考查对艺术手法的鉴赏能力。本句的抒情不依托于任何外物,为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梁任公先生的欣赏和赞叹。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世上纵有梨花颂,人间再无梅先生在初春时节,梅花谢了
12、匆匆,京剧艺术家梅葆玖翩然谢幕,走完了自己精彩纷呈的82年人生历程。从此,世间再无梅葆玖,梅郎世家成往昔。1934年,梅葆玖出生于上海,是梅兰芳的第九个孩子。梅葆玖10岁开始学艺,13岁正式登台演出,在艺术上深得其父的教诲和指导。梅兰芳逝世后,特别是“文革”后,“梅派”艺术一度一蹶不振,在这样的危急存亡之时,梅葆玖扛起了振兴梅派艺术的大旗,恢复演出经典剧目,整理父亲的唱片、传记,积极开办梅派艺术学习班,多次组织大规模南北梅派名家汇演十几年过去了,梅派艺术在梅葆玖的努力下,人才济济,欣欣向荣,逐渐恢复了原来的兴旺局面。梅葆玖并不是一位开拓型的艺术家,他的一生恢复、整理了不少梅兰芳一生的经典之作,
13、却很少看到他用家传“梅派”排演过哪出新戏。终其一生,梅葆玖始终以维护梅派的正宗、正腔、正韵为己任。可同时他又是一个不断革新的艺术家,从交响乐伴奏版贵妃醉酒,到轰动一时的大唐贵妃,也包括在晚年顶着各方压力,全力支持陈凯歌拍电影梅兰芳等可见他也是并不反对创新的。如何看待继承传统和改革发展的关系?梅葆玖总是笑吟吟地用父亲的话回答大家“移步不换形”。“那个时候跟现在相比,观众欣赏的眼光变了,咱不能说老先生不好,但是跟着时代的变化,咱们也一定得跟着时代走。”在梅葆玖看来,所谓的“移步不换形”,就是守住京剧艺术、梅派艺术韵律美的根本,却不妨在艺术形式、伴奏、戏剧节奏等方面,做更符合当代观众审美的改进与尝试
14、。无论其结果如何,大唐贵妃是轰动而成功的,特别是一曲梨花颂,竟成了争相吟唱的名曲。而对于片段化、娱乐化的京剧表演,梅葆玖本人并不持肯定与支持态度。坚持传统,继承经典,却绝不拘泥、保守,这就是梅葆玖。他曾这样说:“我觉得其实做演员来说,如何把戏唱好,把人物演好,实际上还是属于一个文化问题。 ”在梅葆玖看来,唱京剧不能离开流派这个根,离开根,一听什么都不像了,下次观众就不来了。“演京剧,要做到有本之木,有源之水。京剧都是这么传下来的。所以我说只要是我父亲有的这些老唱片、老剧本、老相片,我都愿意提供给学生们,让他们知道,梅派是怎么传下来的。然后继续由他们身上再往下传,这样传承有序,就不会失传。咱们中
15、国戏曲就是讲究所谓的戏以人传,得是靠人来传。”有位外国专家曾说:“京剧是有规则的自由动作。”所谓规则,就是演员的程式,一旦融化了以后,随便怎么做,只要是戏里头的意思,符合人物的情绪,怎么做都可以。所谓的流派也是如此,那些被封为创始人的艺术家们,其实没有一个人标榜过自己是什么派,都是别人封的。所谓流派,就是经过无数人的效仿,得到了大家的承认。流派流派,不流无派。流派其实是一种艺术风格,各自都有自己的艺术特色。因此,梅兰芳“梅派”艺术的美,可算作是一种“规范式的美”,一种“范本美”。通俗地说,梅派的最大特点就是“没有特点”,讲究的是规范,而不是突出某一方面,真正做到了“大象无形”“真水无香”,是“
16、中和之美”。(摘自人民网,有删改)【相关链接】要是喜爱京剧艺术,喜爱梅派艺术的可造之材,梅葆玖绝对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总是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无论男女,不分贵贱,有教无类,一视同仁。(摘自新民晚报)梅葆玖在2012年两会上提出以动漫作为手段,让霸王别姬牡丹亭等传统剧目以动漫的形式呈现。“我的想法是,把戏曲内容以及好的剧目,通过动漫的形式表达出来,让幼儿、小学生甚至中学生都喜欢”。在2015年的两会上又提出通过现代的传播手段让传统戏曲得到最广泛的传播,让老百姓共享国之瑰宝的文化精髓。(摘自腾讯网)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由于梅兰芳去世以及“文革”的原因,“梅派
17、”艺术曾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巨大危机,经过梅葆玖的艰苦努力,逐渐恢复了原来的兴旺局面。B.梅葆玖始终以维护梅派的正宗、正腔、正韵为己任,他虽然恢复、整理了不少梅兰芳的经典之作,却很少用家传“梅派”排演过哪出新戏。C.梅葆玖始终严格遵循着父亲的教诲,因而并不是一位开拓型的艺术家,所以对片段化、娱乐化的京剧表演,他并不持肯定与支持的态度。D.梅葆玖爱惜人才、热忱无私,只要是喜爱京剧艺术,喜爱梅派艺术的可造之材,梅葆玖总是知无不言,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答案】C【解析】因果关系不成立。他并不是一位开拓型的艺术家,是针对维护梅派“正统”而言的,不是父亲教导的结果;“片段化、娱乐化的京剧表演,他并不持肯定与
18、支持的态度”则是针对“守住京剧艺术的根”而言的。“严格遵循着父亲的教诲”理解也有误,原文是“在艺术上深得其父的教诲和指导”。10.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从交响乐伴奏版贵妃醉酒,到轰动一时的大唐贵妃,梅葆玖的革新反映了传统京剧艺术在时代变迁中的尴尬处境。B.在梅葆玖看来,文化从根本上影响着演员,唱京剧也不能离开流派这个根,否则观众一听什么都不像了,下次就不会来了。C.中国戏曲讲究“戏以人传”,得是靠人来传。只要保留一些老唱片、老剧本、老相片,应能很好地传承京剧艺术。D.流派其实是一种艺术风格,梅派的最大特点就是“没有特点”,讲究的是规范,而不是突出某一方面
19、,呈现出“中和之美”。E.为了维护梅派艺术的兴盛局面,梅葆玖在两会中积极倡导以动漫的形式呈现牡丹亭等传统剧目,以现代传播手段传播传统戏曲。【答案】BD【解析】A项“反映了传统京剧艺术在时代变迁中的尴尬处境”理解错误,应为表现梅葆玖在艺术上的创新;C项说法绝对;E项“为了维护梅派艺术的兴盛局面”理解错误,应为“让传统戏曲得到最广泛的传播,让老百姓共享国之瑰宝的文化精髓”。11.关于继承传统和改革发展的关系,梅葆玖主张“移步不换形”。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6分)答:【答案】在梅葆玖看来,所谓的“移步不换形”,就是守住京剧艺术、梅派艺术韵律美的根本,却不妨在艺术形式、伴奏、戏剧节奏等方面,做更符合当代观众审美的改进与尝试;这一观点在文中表现为梅葆玖坚持梅派正宗、正腔、正韵为己任,又不断革新,反对片段化、娱乐化的京剧表演;这一观点体现了梅葆玖坚持传统,继承经典(传统),却绝不拘泥、保守,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精神;这一观点具有积极现实意义,启发我们在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中,应该坚守传统文化的本色本味,同时也应顺应时代潮流,在表现形式、传播手段上与时俱进,让传统文化永葆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