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格演练测评(九)(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及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姓名:_班级:_正确率:_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有学者评论苏俄某项政策说:“粮食垄断、面包配给制和普遍义务劳动制,在无产阶级国家手是一种实行计划和监督的最强有力的手段。”该学者评论的是()A农业集体化政策B新经济政策C工业化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答案:D21920年12月,列宁在俄共(布)莫斯科组织积极分子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如果我们把一个矿租让给外国资本家,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就有可能开发自己的矿。至于租让
2、哪些地区,我们是有选择的。”这意味着列宁()A对外政策的重心发生改变B正式取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明确了国家工业化的目标D认识到国家资本主义的作用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列宁要利用西方的资本主义来发展经济,并且国家居于主导地位,故选D项。答案:D3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为此,苏联()A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C开创了“斯大林模式” D实行全面私有制答案:C4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苏联农业的主要困难还是来自于莫斯科的极度控制,苏联官员告诉农民种什么,何时种,何时育苗,施多少肥料,何时收割。”这反映了斯大林模式
3、()A全面实行余粮收集制B放弃工业化发展之路C优先发展农村和农业D过度强调指令性计划解析:材料“来自于莫斯科的极度控制”,反映出苏联农业实行高度集中管理,过度强调指令性计划,故选D项。答案:D5有史学家认为,苏联一贯的致命错误之一,也是它垮台的关键原因,就是把农村看作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在该史学家看来,苏联()A重点发展农业 B国民经济协调发展C以牺牲农业来发展重工业 D重视发展商品经济答案:C61961年10月,苏共二十二大通过的苏共纲领提出了以扩大企业权限、加强经济刺激、充分利用商品货币关系为中心的改革思想。这一改革思想()A突破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B有利于工业管理体制的改革C
4、使企业获得了独立自主的地位D承认了市场经济的地位和作用答案:B7“他头脑简单地尝试改变苏联共产党的结构,实行错误的农业政策,导致了他政治生命的终结政治局内的对手迫使他悄悄地提前退休。”材料中的“他”是()A斯大林 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答案:B81928年到1940年,苏联钢产量增幅达330.8%、煤炭增幅达367.25%;棉织物增幅为49.09%、谷物增幅为30.48%。这组数据表明苏联()A建立起社会主义公有制B国民经济协调发展C军事实力与美国相匹敌D优先发展了重工业答案:D9某苏联学者曾针对苏联的体制指出:“所有这些变形的兵营式共产主义的特点,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为之奋斗
5、的自治社会主义和社会解放的理想是格格不入的。”这表明他()A充分肯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充分肯定了新经济政策C批判了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D批判了斯大林模式解析:这名苏联学者对“兵营式共产主义”持批判态度,斯大林模式以高度集权为特征,符合“兵营式共产主义”的特点,故选D项。答案:D101957年5月10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发布法令,将25个中央部和113个加盟共和国部撤销,中央仅保留航空、无线电、造船、化学、重型机械、交通运输、建筑等部;全国划分为105个经济行政区,各区设国民经济委员会,管理各地的企业。此举()A强调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B推动国民经济协调发展C一定程度上冲击斯大林模式D大大增强苏联军
6、事实力解析:依据信息“将25个中央部和113个加盟共和国部撤销各区设国民经济委员会,管理各地的企业”,减少高度集中,实际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冲击,故选C项。答案:C11从1929年到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40%以上,贸易额减少了2/3。其中,美国工业产量下降超过了40%,贸易额减少了70%。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A经济危机 B国家干预经济C“新经济” D经济“滞胀”答案:A12下图是美国19331939年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积极发展知识经济B实行自由放任政策C大力发展海外贸易D加强国家干预经济答案:D13罗斯福在“炉边谈话”中说:“我们将采
7、取经过慎重考虑的、保守性的措施,以使我国的产业工人获得更加公平的工资收入,防止恶性竞争和超常的劳动时间,同时鼓励所有企业防止生产过剩。”为此颁布的法律是()A紧急银行法 B全国工业复兴法C农业调整法 D联邦紧急救济法答案:B14全国工业复兴法第202节规定:“局长应根据总统的指示,制定公用事业的全面计划,其中应包括下列内容:全国公路和公园道路、公共建筑物以及任何公有工具和设备的兴建、维修和改建”此规定()A调整了企业和劳资关系B目的是防止农产品过剩C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D提高了工人的政治地位答案:C1520世纪50年代后,美国工厂工人数量出现了少量衰减,而农场人口则衰减明显,从1950年的2
8、304.8万下降到了1960年的1 563.5万。这些现象反映了美国()A农业经济明显衰退 B失业人口大幅增加C经济体制缺乏活力 D经济结构正在转型解析: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工厂工人和农场人口下降,说明美国就业人口转移到其他行业,这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产业的兴起的状况相符,故选D项。答案:D161981年里根上台时,美国经济已经陷入衰退。里根政府强调,“国家已做好准备,把经济政策更加彻底地向右转”。这里“右转”的含义是()A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加大社会福利资金投入D增加国有制经济的比重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缓解“滞胀”带来的危机,1980年代,美国适
9、当减少了国家对经济干预,故选A项。答案:A171929年末胡佛多次召开由劳资双方代表参加的白宫会议,希望资本家能够维持现有的投资规模和工资水平,工人代表能够放弃增加工资的要求;同时胡佛还提出轮流工作制度,即公务员每年无薪休假一个月,以此减缓就业压力。这些措施的出台说明胡佛()A仍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B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C已意识到“大萧条”的根源所在D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有益借鉴解析:材料“多次召开由劳资双方代表参加的白宫会议”“同时胡佛还提出轮流工作制度,即公务员每年无薪休假一个月,以此减缓就业压力”说明当时胡佛采取了一些手段对国家经济进行小规模干预,故选D项;材料中可见当时胡佛并
10、不是完全放任,排除A项;罗斯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排除B项;胡佛仅是小规模干预而非意识到“大萧条”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排除C项。答案:D18在罗斯福宣誓就任美国总统时,全国没有一家银行营业,银行支票已成为废纸。为此,政府颁布紧急银行法,对银行进行审查并对合乎要求的颁发经营许可证。该政策的意图是()A重建信用机制 B避免盲目竞争C减少政府开支 D调整工业生产解析:根据题意得出,此时罗斯福针对股市崩溃、银行破产所采取的措施,主要目的是恢复银行信用,增强人民的信心,故A项正确。答案:A19下表反映了美国政府部分年份进行的个人所得税改革。这一改革()时间1929年1935年1941年最高税
11、率24% 79% 94% A使美国建立了“福利国家”B体现了国家对经济干预C推动“新经济”快速发展D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解析:个人所得税的显著增加,表明国家对个人收入用税收的方式进行调节,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B项正确。答案:B20英国学者约翰凯伊在分析西欧经济时指出,“全球化”一词在1990年取代“民营化”成为经济改革的标语。这一变化表明在西欧()A经济已经逐步走出滞胀B凯恩斯主义取得主导地位C信息技术得到广泛使用D各国转而采用贸易保护政策解析:材料中“全球化取代民营化”说明西欧各国在调整经济政策,使得西欧经济逐渐恢复,故A项正确。答案:A二、非选择题21.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
12、题。材料一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1932年占50%,而且是择优、低价购买。苏联逐渐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经济发展速度世界第一,工业总产值占欧洲第一位。 材料二罗斯福执政时期,美国国内针对罗斯福“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言论不绝于耳,工人阶级权益的扩大和高额的遗产税令富人们怨声载道。 摘编自张久龙读懂美国历史材料三美国19331939年经济发展数据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苏联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被指责为“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两国经济发展模式中得到的启示。解析:第(1)问
13、结合苏联1931年前后实行的经济政策以及国际经济形势,从国内和国外两方面分析。第(2)问从材料二可知罗斯福被指责为“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因是调整劳资关系和工人待遇,保障了工人的基本权益和政治地位;提高富人的社会义务,努力减小贫富差距;结合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可知罗斯福被指责为“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因是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干预,建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制度,借鉴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模式。第(3)问第一小问“共性”,结合美苏两国实行的经济模式的优缺点,分析两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共性;第二小问“启示”,从经济模式可借鉴性角度,列举苏联与美国分别借鉴对方经济模式,对本国经济发展影响的史实,说明启示。答案:(1)新
14、经济政策的施行为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斯大林模式下,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给苏联发展提供机会。(2)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干预,建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制度,借鉴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模式;调整劳资关系和工人待遇,保障了工人的基本权益和政治地位;提高富人的社会义务,努力减小贫富差距。 (3)启示:两种经济发展模式可以相互借鉴,社会主义道路也可以有市场,无论是新经济政策的成功还是苏联最终的失败都印证了这一点;资本主义社会也可以有计划,国家干预的实施复苏了经济,缓和了矛盾,保证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继续存在及繁荣。2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由于华盛顿在苏联
15、入侵阿富汗后禁止对苏联出口,由于定价过高这实际上在1984年向所有的美国出口商品征收了32%的附加税,由于财政上受束缚的第三世界各国政府减少了各种进口物,国外市场突然缩小。1981年至1983年间,美国农业出口物的物价水平下降了21%,出口量下降了20%。美国农民发现自己一下子处于经济拮据状态之中。 选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苏联多层的党和国家官僚机构长期严格管制和墨守成规,缺乏灵活、效率和适应性,因此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从1950年至1970年间的5%至6%下降到1971年至1975年间的3.7%,进而又下降到1976年至1980年间的2.7%,以至于经济发展进入长期停滞时期。选自
16、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1985年以来,形成了国家定价、国家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三种形式。1990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指导性价和市场价所占比重占到70%以上,在农民出售的农产品总额中,市场调节价比重达到52%,工业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中市场调节的比重占到37%左右。 李风瑞、万国庆对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的回顾与思考(1)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美国农业和苏联经济下降的原因。两国政府是怎样应对的?结果如何?(2)对比材料一、二,依据材料三,指出同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原因。并谈谈你的认识。答案:(1)原因:美:制裁苏联;商品定价过高(政府干预过多);国外市场缩小。苏:党和政府严格管制和墨守成规;体制僵化、缺少活力;计划经济体制阻碍。措施:美:政府减少干预、减少税收、减少财政支出,发展科技提高效益。苏:戈尔巴乔夫改革,承认市场作用,但缺少宏观决策和配套措施,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结果:美国经济复苏,并为繁荣奠定基础;苏联改革失败,最终走向解体。(2)原因:在国家领导下,发挥市场对经济的指导作用;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认识:坚持市场主导作用,按经济规律办事;倡导全球化和多边贸易,充分把握发展经济的战略机遇期,增强战略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