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江西省南昌三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1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85115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1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江西省南昌三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1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解析》江西省南昌三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1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解析》江西省南昌三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1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解析》江西省南昌三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1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解析》江西省南昌三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1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解析》江西省南昌三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1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解析》江西省南昌三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1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解析》江西省南昌三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1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解析》江西省南昌三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1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解析》江西省南昌三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1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解析》江西省南昌三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1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解析》江西省南昌三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1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解析》江西省南昌三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1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解析》江西省南昌三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1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解析》江西省南昌三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1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解析》江西省南昌三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1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解析》江西省南昌三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1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解析》江西省南昌三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1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解析》江西省南昌三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1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解析》江西省南昌三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1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解析》江西省南昌三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1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4页
《解析》江西省南昌三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1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4页
《解析》江西省南昌三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1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4页
《解析》江西省南昌三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1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4页
《解析》江西省南昌三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1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4页
《解析》江西省南昌三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1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4页
《解析》江西省南昌三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1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4页
《解析》江西省南昌三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1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4页
《解析》江西省南昌三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1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4页
《解析》江西省南昌三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1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4页
《解析》江西省南昌三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1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34页
《解析》江西省南昌三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1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34页
《解析》江西省南昌三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1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34页
《解析》江西省南昌三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1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6-2017学年江西省南昌三中高三(上)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1月份)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魏源默觚治篇记载:“三代用人,世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至宋明 而始尽变其辙焉,虽所以教之未尽其道,而其用人之制,则三代私而后世公也。”文中“三代私而 后世公”状况的出现得益于某一制度的实行,该制度()A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B不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C始终扼杀士子的创新思维D实现了社会的公平公正2归安县志记载:“康熙年间归安诸乡统力农,修蚕绩,极东乡业织,南乡业桑菱,西乡业薪竹,北乡业蔬、靛,荻港业藕,埭溪业苎,善琏业笔,菱湖业蚕,捻丝为绸尤工。”材料不能说明归安县()A农

2、业与手工业结合,多种经营B农村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C农业生产的区域性分工明显D商业贸易活跃,平衡当地经济3宋代王得臣尘史中记载:“今闾阎之卑,倡优之贱,男子服带犀玉,妇人涂饰金珠,尚多奢侈,未合古制”,以至上自百官贵族,下至士人庶民,“衣冠之制,上下混一”。材料说明宋代()A理学兴起对等级制度的冲击B放松了对大众服饰所反映的等级制度的监管C崇尚个性的人文思想的兴起D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4明朝后期李贽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19世纪末康有为把孔子奉为变革的“先师”;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三种观点在本质上()A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B反映了资本

3、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C自相矛盾D李贽进步、康有为反动、陈独秀偏激5世界文明史介绍: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做的决定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由此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A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B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C结构松散但有普遍的适用性D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6白银资本载“1600年,(中欧)这种贸易造成每年大约有20公斤的白银流入从宁波到广州的华南和东南沿海地区。对丝绸的旺盛需求引发了土地使用方式的重大变化”。这表明东南沿海()A农业经济转型B传统手工业受

4、冲击C经济地位上升D小农经济开始解体7蒋介石日记的摘录:1938年3月24日:“此时将到可和可战时期,不难转入主动地位。戒之慎之,勿失战机。”3月28日:“视察沿路人民生活与行动之幼稚及军人精神与行动之散漫,时起不能久战之意。”4月9日:“此时可战可和,应注重和局与准备”。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A国民政府准备向日本妥协投降B国民党认为中方已取得绝对优势C国民政府已做好持久抗战准备D反映了中日双方力量的复杂较量820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共产党曾作出决议称,国民党是一种民族解放之特别的旗帜,中国共产党现在不应该让出这个旗帜1927年9月中国共产党又提出建立苏维埃的口号上述材料表明了当时的中国共产党(

5、)A坚持革命统一战线中的独立性B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C团结北伐以维护国共合作大局D调整了中国革命的斗争策略92002年,中国大幅调低了5300多种商品的进口关税,关税总水平由2001年的15.3%降低至12%;2010年,给予最不发达国家4762个税目商品零关税待遇。此税收政策对中国的影响是()A大幅减少关税收入B推动产业结构调整C扩大出口增加外汇D扩大就业发展民生101787年制宪会议的核心人物麦迪逊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麦迪逊说这番话的意图是()A美国不需要建立统一的政府B政府权力不能受任何力量的控制C美国应

6、建立开明的君主制国家D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独裁政权的出现11下表是法国货币图尔里佛中含银量的变化,对该现象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时间154115501551156015611570157115801581159015911600含银量50%39%11%17%18%5%A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B实现了贸易中心地理转移C促进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D实现了西欧封建制度解体12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他曾指出:“与19世纪一样,欧洲人和美国人在亚、非和拉美到处冲破壁垒打开市场,却阻碍第三世界的农产品进入他们的市场。鸦片战争中,西方用战争来推行他们的不平等贸易;今天,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

7、组织使用的金融和财政手段几乎一样有效。”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第三世界产品不能进入发达国家市场B作者极力主张全球范围内废除贸易保护主义C批评了有关国际机构在促进社会公正方面无所作为D痛斥当今国家采用战争手段扩大市场的行为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37分)13城市化进程代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呈现出时代性和多样性。材料一 如图表所示宋朝时期,城市开始大规模出现,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 冯天瑜主编中

8、华文化史材料二 英国城市化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是一个突变的过程,不是以封建城镇为依托发展起来的,而是在一些村庄和工矿区发展起来的。英国历史上进行了长达几个世纪的农业革命、商业革命,不仅为英国的工业化打下了基础,而且为城市化积累了资金、提供了廉价劳动力。1750年,英国2500人以上的城市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20%,1801年增加到33.8%,1851年上升到50.2%而农村人口则从一个半世纪前的70%降至49.8%英国已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摘自纪晓岚英国城市化历史过程分析与启示材料三 近代中国的所谓城市化过程,实际上只是一个通商口岸化的过程。鸦片战争之后半个多世纪

9、,西方国家通过武力威逼,迫使中国开放了大量通商口岸,建立起侵略中国的条约体系框架。条约口岸是一个具有双重作用的历史存在,作为强权政治的产物,它对中国的国家主权构成了侵害;作为一个社会窗口,它又展示了西方近代化事物。杨天宏口岸开放与社会变革: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研究(1)依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城市发展呈现的特点。(2)依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3)材料三的观点体现了什么史观?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方面说明近代条约口岸的“双重作用”。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革命与改良都是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探索国家生存发展出路,实现民族复兴的主要手段。有人据此图示革命、改良、民族复兴三

10、者问的关系(如图)。改编自张福运对中国近代史上革命与改良的再认识民族复兴的视角运用中国近代史有关史实,对革命、改良与民族复兴间的关系进行探讨。(说明:可以针对革命、改良、民族复兴三者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三、选做题【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共1小题,满分15分)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据册府元龟上所列资料统计,唐朝各位皇帝下发有关养老诏令的次数多达73次。唐代继承了汉代给老人“赐杖”、“免税”等诸多做法。据唐大诏令集,唐太宗在“即位赦”中特别提出,“八十以上各赐米二石,绵帛五段;百岁以上各

11、赐米四石,绵帛十段。”唐朝还曾有过一项“补给侍丁”制度,开元七年户令规定的配给标准是:“凡庶人年八十及笃疾,给侍丁一人,九十给二人,百岁三人。”唐代还有“精神养老”一说,就是奉养父母时要和颜悦色,不能让老人不开心。倪方六中国古代各朝养老制度(1)根据材料概括唐朝尊老养老的特点。(2)试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分析唐朝厚养老者的原因。四、选做题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共1小题,满分0分)16材料一 1916年,民主党的威尔逊谋求连任总统,他的竞选口号就是:“他使我们远离战争。”开始的时候,美国的民意也坚定地站在中立的一方。大多数美国人对世界事务毫无兴趣,支持孤立主义政策。威尔逊知道

12、相当部分美国人并不同情英国爱尔兰裔的美国人不满英国统治爱尔兰的方式,同时数百万的德裔美国人又希望德国在战争中获胜。此外,流亡到美国的俄国犹太人对沙皇恨之入骨,希望德国击败俄国。据说在战争爆发前,威尔逊总统对德国大使说:“我们必须保持中立,否则,我们这个混合民族的国家将会支持欧洲的不同阵营。”摘自美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材料二 战争刚开始时,几乎所有美国人都决心保持中立。但是,希特勒出人意料的胜利,尤其是法国的沦陷,迫使美国的决策人开始提出疑问:中立态度能否自动提供保护,免受卷入战争之害。如果希特勒征服英国,然后控制大西洋,征服下一个目标会不会是美洲大陆?这些因素使华盛顿断定,避免卷入战争的最好办法

13、是向那些仍在与德国作战的国家提供除战争外的一切援助。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美国在一战前期实行“中立”政策和二战初期放弃“中立”政策的原因。(2)依据材料并结合美国在两次战争中的表现,谈谈你的认识。五、选做题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共1小题,满分0分)17材料 19世纪英国的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认为,自由对于当时的经济来说就是剔除垄断与管制,代之以竞争与经济活动的自由。竞争之所以重要,正是因为“如果没有竞争进步是不可能的”。汤因比认为,自由本身也可以建立垄断。生产者的利益与消费者的利益有冲突,产品的质量不是总能有保证,国内的自由贸易也可以产生自然垄断。生产者

14、的利益与消费者的利益有冲突,产品的质量不是总能有保证,国内的自由贸易也可以产生自然垄断。纺纱厂中大量使用童工、女工,这些人作为弱小群体很难在雇主面前维护自己的利益,他们往往成为工伤、超时工作、营养不良的受害者。这些情况如果社会以自由之名而放任不管,将不可能实现这些人的个人利益,促进公众利益的理想也将不可能。他认识到“竞争本身既非善也非恶,它是一种必须加以研究和控制的力量。”汤因比认可的自由是加以修正的自由。他认为,在倡导自由的同时,宗教和道德是必不可少的,这些因素能够消除自由的弊端、确保一个真正公平的自由。摘编自徐滨汤因比的经济思想与工业革命(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汤因比关于自由

15、的态度及其社会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汤因比对“自由”的修正对解决自由带来的社会问题的作用。2016-2017学年江西省南昌三中高三(上)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1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魏源默觚治篇记载:“三代用人,世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至宋明 而始尽变其辙焉,虽所以教之未尽其道,而其用人之制,则三代私而后世公也。”文中“三代私而 后世公”状况的出现得益于某一制度的实行,该制度()A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B不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C始终扼杀士子的创新思维D实现了社会的公平公正【考点】1O:科举制【分析】本题考查科举制的影响解题的关

16、键是“三代私而后世公”的理解【解答】根据材料反映的三代实行的是贵族政治,“世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宋明时期,随着科 举制的发展,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加强,故A项正确科举制打破了原来的贵族统治,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故B项错误明朝实行八 股取士,扼杀了读书人的创新思维,科举制创立之初有利于人才的选拔,故C项错误科举制实行之初有利于实现公平公正,后来逐渐失 去这一作用,故D项错误故选A2归安县志记载:“康熙年间归安诸乡统力农,修蚕绩,极东乡业织,南乡业桑菱,西乡业薪竹,北乡业蔬、靛,荻港业藕,埭溪业苎,善琏业笔,菱湖业蚕,捻丝为绸尤工。”材料不能说明归安县()A农业与手工业结合,多种经营B农

17、村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C农业生产的区域性分工明显D商业贸易活跃,平衡当地经济【考点】2P: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分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需要掌握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发展的状况及其特点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逐句解读,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即可,同时注意理解资本主义萌芽的实质【解答】依据题干“归安诸乡统力农,修蚕绩”可以得出农业与手工业结合,多种经营,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有体现雇佣关系,因此体现不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依据材料“东乡业织,南乡业桑菱,西乡业薪竹,北乡业蔬、靛”可以得出农业生产的区域性分工明显,故C项正确, 不符合题意综合材料可以得出商业贸易

18、活跃,平衡当地经济,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3宋代王得臣尘史中记载:“今闾阎之卑,倡优之贱,男子服带犀玉,妇人涂饰金珠,尚多奢侈,未合古制”,以至上自百官贵族,下至士人庶民,“衣冠之制,上下混一”。材料说明宋代()A理学兴起对等级制度的冲击B放松了对大众服饰所反映的等级制度的监管C崇尚个性的人文思想的兴起D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考点】2N:宋朝的商业发展【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宋朝开始实行了农商并重的政策,并对通商实施了有效的管理,提高了商人的政治地位,其结果是商人纳赋富国,也为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解答】宋代理学强调“三纲五常”,维

19、护等级制度而不是冲击,排除A;材料提到“上自百官贵族,下至士人庶民,衣冠之制,上下混一”,但不等于政府放松了监管,排除B;“人文思想兴起”不符合史实,排除C;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迅速,“闾阎之卑,倡优之贱”“尚多奢侈,未合古制”“衣冠之制,上下混一”说明“消费观念的变化”,故D正确故选D4明朝后期李贽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19世纪末康有为把孔子奉为变革的“先师”;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三种观点在本质上()A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B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C自相矛盾D李贽进步、康有为反动、陈独秀偏激【考点】37: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B7:新文化运动;P5:康

20、有为和梁启超民主思想【分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是当时没有形成一股思想解放潮流【解答】“李贽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19世纪末康有为把孔子奉为变革的“先师”;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表明这三种观点在本质上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故A正确;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5世界文明史介绍: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做的决定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由此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A具有较为

21、明显的习惯法传统B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C结构松散但有普遍的适用性D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考点】4D:罗马法【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罗马法的特点及影响【解答】材料中的“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表明罗马法具有的灵活性和实用性,所以D项符合题意;AB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材料中说的现象并非结构松散,而是灵活,故C项错误,因此ABC项排除故选D6白银资本载“1600年,(中欧)这种贸易造成每年大约有20公斤的白银流入从宁波到广州的华南和东南沿海地区。对丝绸的旺盛需求引发了土地使用方式的重大变化”。这

22、表明东南沿海()A农业经济转型B传统手工业受冲击C经济地位上升D小农经济开始解体【考点】2P: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分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需要掌握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对农业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对丝绸的旺盛需求引发了土地使用方式的重大变化”的分析理解【解答】依据题干“对丝绸的旺盛需求引发了土地使用方式的重大变化”可知,土地由种植粮食作物变为种植经济作物桑树,说明农业经济转型,故A项正确传统手工业受冲击是在鸦片战争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只是涉及东南沿海,没有可比的对象,不能说明经济地位上升,故C项错误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故选A7蒋介石日记

23、的摘录:1938年3月24日:“此时将到可和可战时期,不难转入主动地位。戒之慎之,勿失战机。”3月28日:“视察沿路人民生活与行动之幼稚及军人精神与行动之散漫,时起不能久战之意。”4月9日:“此时可战可和,应注重和局与准备”。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A国民政府准备向日本妥协投降B国民党认为中方已取得绝对优势C国民政府已做好持久抗战准备D反映了中日双方力量的复杂较量【考点】9S:抗日战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要求学生结合抗战第一阶段的特征以及当时国民党抗战准备的特点来分析材料【解答】A从材料可以看出蒋介石准备和也准备战,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选项是对材料片面的理解B从材料时起不能久战之意可以

24、看出蒋介石,并不认为中方已取得绝对优势C时起不能久战之意体现了当时蒋介石没有做好持久抗战的准备D从材料中蒋介石,时而认为可以站时,而认为可以和,又认为可以久战,又认为可以不战,可以看出当时中日双方力量较量比较复杂,时局变化快故选D820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共产党曾作出决议称,国民党是一种民族解放之特别的旗帜,中国共产党现在不应该让出这个旗帜1927年9月中国共产党又提出建立苏维埃的口号上述材料表明了当时的中国共产党()A坚持革命统一战线中的独立性B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C团结北伐以维护国共合作大局D调整了中国革命的斗争策略【考点】9H:新民主主义革命;9N: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分析】本题考查

25、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共领导中国革命采取的斗争策略,意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以及与所学知识相结合的能力【解答】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而题目给的时间是1927年9月,此时革命统一战线已不复存在,故A项错误;秋收起义攻打长沙受挫后,中共于1927年10月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探索新的革命道路,而题目给的时间是1927年9月,当时还未解决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故B项错误;1927年9月国共合作已破裂,故C项错误;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从用国民党旗帜(南昌起义)到逐步打出自己的旗帜(秋收起义),说明调整了中国革命的斗争策略,故D项正确故选D92002年,中国

26、大幅调低了5300多种商品的进口关税,关税总水平由2001年的15.3%降低至12%;2010年,给予最不发达国家4762个税目商品零关税待遇。此税收政策对中国的影响是()A大幅减少关税收入B推动产业结构调整C扩大出口增加外汇D扩大就业发展民生【考点】EP: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分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加速中国工业化进程,提升产业结构【解答】“中国大幅调低了5300多种商品的进口关税,关税总水平由2001年的15.3%降低至12%;2010年,给予最不发达国家4762个税目商品零关税待遇”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101787年制宪会议的核心人

27、物麦迪逊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麦迪逊说这番话的意图是()A美国不需要建立统一的政府B政府权力不能受任何力量的控制C美国应建立开明的君主制国家D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独裁政权的出现【考点】69:美国1787年宪法【分析】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宪法规定了一个强有力的联邦政府(即中央政府),同时让各州保留了较大的自主权【解答】麦迪逊的意思是政府不是有天使组成的,需要对政府进行权力监督,防止专制,故D正确;AB项明显错误,排除;美国建立的是共和制政体,故C项错误故选D11下表是法国货币图尔里佛中含银量的变化,对该现象的影

28、响分析正确的是()时间154115501551156015611570157115801581159015911600含银量50%39%11%17%18%5%A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B实现了贸易中心地理转移C促进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D实现了西欧封建制度解体【考点】52: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需要掌握价格革命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表格的解读与分析,注意表格中的时间和含银量的变化【解答】依据题干表格可知,从时间15411600年看,属于新航路开辟后的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材料反映了货币含银量总体不断减少的变化,说明货币总量在不断增加,它有利于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从而促进了西欧

29、资本原始积累,故C项正确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是1789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不能反映贸易中心地理转移、西欧封建制度解体,故BD两项错误故选C12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他曾指出:“与19世纪一样,欧洲人和美国人在亚、非和拉美到处冲破壁垒打开市场,却阻碍第三世界的农产品进入他们的市场。鸦片战争中,西方用战争来推行他们的不平等贸易;今天,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使用的金融和财政手段几乎一样有效。”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第三世界产品不能进入发达国家市场B作者极力主张全球范围内废除贸易保护主义C批评了有关国际机构在促进社会公正方面无所作为D痛斥当今国家采用战争手段扩大市

30、场的行为【考点】EF: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分析】本题考查对世界经济三大经济支柱的评价,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根据材料中的“鸦片战争中,西方用战争来推行他们的不平等贸易;今天,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组织使用的金融和财政手段几乎一样有效”,可以判断出国际机构对不平等贸易的无所作为故C正确ABD说法与材料内容不符故排除故选C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37分)13城市化进程代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呈现出时代性和多样性。材料一 如图表所示宋朝时期,城市开始大规模出现,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

31、可以开设店铺。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 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材料二 英国城市化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是一个突变的过程,不是以封建城镇为依托发展起来的,而是在一些村庄和工矿区发展起来的。英国历史上进行了长达几个世纪的农业革命、商业革命,不仅为英国的工业化打下了基础,而且为城市化积累了资金、提供了廉价劳动力。1750年,英国2500人以上的城市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20%,1801年增加到33.8%,1851年上升到50.2%而农村人口则从一个半世纪前的70%降至49.8%英国已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摘自纪晓

32、岚英国城市化历史过程分析与启示材料三 近代中国的所谓城市化过程,实际上只是一个通商口岸化的过程。鸦片战争之后半个多世纪,西方国家通过武力威逼,迫使中国开放了大量通商口岸,建立起侵略中国的条约体系框架。条约口岸是一个具有双重作用的历史存在,作为强权政治的产物,它对中国的国家主权构成了侵害;作为一个社会窗口,它又展示了西方近代化事物。杨天宏口岸开放与社会变革: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研究(1)依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城市发展呈现的特点。(2)依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3)材料三的观点体现了什么史观?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方面说明近代条约口岸的“双重作用”。【考点】5J:中外城市化进程比

33、较【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宋代城市发展的特征,要求学生结合宋朝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以及市的变迁分析材料(2)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英国城市化进程,要求学生结合近代英国城市化发展的特征以及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来分析材料(3)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近代列强对华侵略产生的影响来分析材料【解答】(1)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宋朝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工商业城市,城市经济功能明显增强,在城市里面打破了以前的坊市界限,出现了街市,并且出现了专供娱乐消费的瓦肆等场所(2)从材料可以看出英国城市化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发展较快,起步较早,并不以旧城镇为基础,以新型的城市为主出现这样的原因,首先是,英国

34、进行了圈地运动,大量农民进入城镇,另外英国的商业革命,和早期殖民扩张积累了雄厚的资本,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还有就是就是工业革命直接推动了近代城市的出现(3)材料体现了革命史观和近代化史观,从经济上看,西方列强对我国的经济侵略,一方面,使中国城市成为,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重要据点,但另一方面也成为中国近代工业化起步的重要地区,问题要结合,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双重作用来分析故答案为:(1)城市大量出现;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出现了街市;出现瓦肆等专门的娱乐场所(答出3点即可)(2)特点:发展快,起步早;不是以旧城镇为基础,以发展新型城市为主原因:农业革命(圈地运动)和商业革命积累了

35、资金、提供了廉价劳动力;工业革命促进新型工业城市的涌现(3)史观: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认证:一方面,口岸被迫开放使中国丧失了贸易主权、关税主权;便利了列强在华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加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进程另一方面,通商口岸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刺激了近代工业的诞生;推动了近代城市的崛起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革命与改良都是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探索国家生存发展出路,实现民族复兴的主要手段。有人据此图示革命、改良、民族复兴三者问的关系(如图)。改编自张福运对中国近代史上革命与改良的再认识民族复兴的视角运用中国近代史有关史实,对革命、改良与民族复兴间的关系进行探讨。(说明:可以针

36、对革命、改良、民族复兴三者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考点】9G:资产阶级革命派;9W:中国近代史综合【分析】本题以中国近代史上革命与改良图示的图示考查对革命、改良与民族复兴间的关系的认识【解答】本题是历史探究型题题干要求运用中国近代史有关史实,对革命、改良与民族复兴间的关系进行探讨首先解读材料,明确关系根据图示,我们可以得出第一个关系:革命和改革共同推动民族复兴;第二个关系:太平天国与洋务运动的关系;第三个关系:戊戌变法推动义和团运动;第四个关系:清末新政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然后提出观点,一:赞同材料中的观点:民

37、族复兴是指实现民族独立和现代化;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与改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共同推进了中国的民族复兴大业二:对材料观点进行修改补充:推动民族复兴大业的并非只有革命与改良,其中还应有列强不断侵略,民族危机不断被激化的因素,这些因素互相作用,从不同层面、不同程度推进了中国的民族复兴大业三:不赞同材料中的观点像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这样的“革命”,更多的是破坏,甚至是反现代化的,从长远看,对民族复兴大业是不利的最后对观点进行论述,得出结论论述时可分别阐述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的积极和消极作用要求论从史出,试论结合故答案为:示例1赞同材料中的观点:民族复兴是

38、指实现民族独立和现代化;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与改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共同推进了中国的民族复兴大业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狠狠打击了外国侵略者,推动了中国的历史进程,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开端,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洋务运动引进了技术,培养了人才,客观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自然经济的瓦解,促进了中国早期的现代化;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戊戌变法批判君主专制制度,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冲击了封建思想,成为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戊戌变法后,慈禧尝试通过立亲王为储的方式试探外界对于光绪废立的态度,结果引起各界的不满,于是慈禧太后纵容

39、义和团灭洋,使义和团力量壮大,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屈辱的签订了辛丑条约,成为列强在华共管的有利工具,中国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民族矛盾、阶级矛盾被进一步激化,为了满足帝国主义在华共管的需要,缓和民族、阶级矛盾,笼络人心,1901年清政府推行“新政”清末新政部分地吸收西方工业文明的成果,促进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辛亥革命兴起;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在中国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化进程

40、中显著的里程碑;所以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与改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共同推进了中国的民族复兴大业 示例2:对材料观点进行修改补充:推动民族复兴大业的并非只有革命与改良,其中还应有列强不断侵略,民族危机不断被激化的因素,这些因素互相作用,从不同层面、不同程度推进了中国的民族复兴大业列强通过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不断激化所以推动民族复兴是冲击和改革改良反应的结果 示例3:不赞同材料中的观点像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这样的“革命”,更多的是破坏,甚至是反现代化的,从长远看,对民族复兴大业是不利的太平天国运动为期十几年,对中国社会是

41、个大破坏,土地大量荒芜,长江中下游人民死亡流离过半,经济人口数十年不能够恢复;义和团焚烧紫禁城,劫掠北京,破坏文物,造成中国的巨大损失农民阶级因为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并不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不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所带来的破坏性从长远来看对民族复兴大业是不利的三、选做题【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共1小题,满分15分)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据册府元龟上所列资料统计,唐朝各位皇帝下发有关养老诏令的次数多达73次。唐代继承了汉代给老人“赐杖”、“免税”等诸多做法。据唐大诏令集,唐太宗在“即位赦”中特别提出,“八十以上各赐米二石,绵帛五段;百岁以上各赐米四石,绵帛十段。”唐朝还

42、曾有过一项“补给侍丁”制度,开元七年户令规定的配给标准是:“凡庶人年八十及笃疾,给侍丁一人,九十给二人,百岁三人。”唐代还有“精神养老”一说,就是奉养父母时要和颜悦色,不能让老人不开心。倪方六中国古代各朝养老制度(1)根据材料概括唐朝尊老养老的特点。(2)试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分析唐朝厚养老者的原因。【考点】1J: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MI: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分析】本题考查唐朝尊老养老制度考查唐朝尊老养老的特点、唐朝厚养老者的原因【解答】(1)本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唐朝各位皇帝下发有关养老诏令的次数多达73次”可以得出政府高度重视;依据材料“唐代还有精神养老一说,就是奉养父母时要

43、和颜悦色,不能让老人不开心”可以得出注重精神养老;依据材料“唐代继承了汉代给老人赐杖、免税等诸多做法据唐大诏令集,唐太宗在即位赦中特别提出,八十以上各赐米二石,绵帛五段;百岁以上各赐米四石,绵帛十段唐朝还曾有过一项补给侍丁制度,开元七年户令规定的配给标准是:凡庶人年八十及笃疾,给侍丁一人,九十给二人,百岁三人”可以得出措施较为完善(2)本小问的原因,结合所学唐朝的相关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分析即可,即政治上:教化百姓,维护统治;经济上:经济繁荣,物质丰富;思想文化上: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重视孝道的儒家思想故答案为:(1)政府高度重视;措施较为完善;注重精神养老(或答尊养、物养、侍养、精

44、神养老)(2)政治上:教化百姓,维护统治;经济上:经济繁荣,物质丰富;思想文化上: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重视孝道的儒家思想四、选做题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共1小题,满分0分)16材料一 1916年,民主党的威尔逊谋求连任总统,他的竞选口号就是:“他使我们远离战争。”开始的时候,美国的民意也坚定地站在中立的一方。大多数美国人对世界事务毫无兴趣,支持孤立主义政策。威尔逊知道相当部分美国人并不同情英国爱尔兰裔的美国人不满英国统治爱尔兰的方式,同时数百万的德裔美国人又希望德国在战争中获胜。此外,流亡到美国的俄国犹太人对沙皇恨之入骨,希望德国击败俄国。据说在战争爆发前,威尔逊总统对德国大使说

45、:“我们必须保持中立,否则,我们这个混合民族的国家将会支持欧洲的不同阵营。”摘自美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材料二 战争刚开始时,几乎所有美国人都决心保持中立。但是,希特勒出人意料的胜利,尤其是法国的沦陷,迫使美国的决策人开始提出疑问:中立态度能否自动提供保护,免受卷入战争之害。如果希特勒征服英国,然后控制大西洋,征服下一个目标会不会是美洲大陆?这些因素使华盛顿断定,避免卷入战争的最好办法是向那些仍在与德国作战的国家提供除战争外的一切援助。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美国在一战前期实行“中立”政策和二战初期放弃“中立”政策的原因。(2)依据材料并结合美国在两次战争中的表现,谈谈你的

46、认识。【考点】R7:美国参加一战;T1:第二次世界大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美国在一战和二战中的表现,要求学生结合一战和二战期间美国,所处的国内和国际环境的特征来分析(2)本题主要考查对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表现的认识,要求学生结合美国国家利益和世界格局的特征来分析材料【解答】(1)结合材料和所学,我们可知,一战中美国之所以保持中立,与国内的孤立主义思想密切相关,同时也与美国当时政府的政策和国家利益的考虑密切相关二战时期美国放弃中立政策,主要是因为法西斯的侵略扩张威胁到全人类的利益,也威胁到美国的利益(2)从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出美国中立和放弃中立,都是以本国利益为最终的考

47、量,另外美国参战与否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当时的国际环境的影响,当然美国参加两次世界大战,客观上也有利于加速世界大战的结束故答案为:(1)一战“中立”原因:美国国内孤立主义思想盛行,不愿意卷入欧洲事务;美国国内民族成分复杂,不同民族对战争的态度不同;美国政府害怕加入战争会危及美国国内的团结和安定二战放弃“中立”原因:希特勒在欧洲的出人意料的胜利,尤其是法国的沦陷;担心希特勒会征服美洲大陆(2)认识:美国两次参战都以自身的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增强了自身的实力;但美国的参战客观上也加速了世界大战的结束,并推动了战后世界格局的调整五、选做题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共1小题,满分0分)17材料 1

48、9世纪英国的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认为,自由对于当时的经济来说就是剔除垄断与管制,代之以竞争与经济活动的自由。竞争之所以重要,正是因为“如果没有竞争进步是不可能的”。汤因比认为,自由本身也可以建立垄断。生产者的利益与消费者的利益有冲突,产品的质量不是总能有保证,国内的自由贸易也可以产生自然垄断。生产者的利益与消费者的利益有冲突,产品的质量不是总能有保证,国内的自由贸易也可以产生自然垄断。纺纱厂中大量使用童工、女工,这些人作为弱小群体很难在雇主面前维护自己的利益,他们往往成为工伤、超时工作、营养不良的受害者。这些情况如果社会以自由之名而放任不管,将不可能实现这些人的个人利益,促进公众利益的理想

49、也将不可能。他认识到“竞争本身既非善也非恶,它是一种必须加以研究和控制的力量。”汤因比认可的自由是加以修正的自由。他认为,在倡导自由的同时,宗教和道德是必不可少的,这些因素能够消除自由的弊端、确保一个真正公平的自由。摘编自徐滨汤因比的经济思想与工业革命(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汤因比关于自由的态度及其社会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汤因比对“自由”的修正对解决自由带来的社会问题的作用。【考点】5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要求学生结合工业革命以后自由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的表现来分析材料(2)本题主要考查对汤因比观点的认识,要求学

50、生结合工业革命以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具体表现和资本主义制度自身的矛盾来分析材料【解答】(1)从材料可以看出,汤因比认为,自由可以推动经济发展,但自由有弊端,也应该要加以规范,汤因比之所以形成这样的观点,主要是由于当时工业革命,资产阶级要求突破垄断与管制,开展自由的经济活动,但是社会贫富分化日益加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不公平现象越来越多(2)从材料我们可以看出汤因比对自由的修正,不可能解决自由带来的根本问题,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会造成,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会激化社会阶级矛盾,这并不是由宗教道德教育和感化能解决的,应该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汤因比从资产阶级的角度能够认识到资本主义自身的局限性,但却不能够提出正确的解决方法故答案为:(1)态度:自由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但是自由有弊端,必须加以限制背景: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产阶级要求突破垄断与管制,能够自由的开展经济活动;但是,贫富分化、阶级压迫和剥削导致社会不公平加剧(2)评价:汤因比对“自由”的修正不可能解决自由带来的社会问题因自由而带来的贫富分比、阶级压迫和剥削、社会不公平加剧等社会问题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所造成的,仅凭宗教、道德上的教育、感化不能解决这些问题汤因比作为一个资产阶级学者能看到这些是难能可贵的,但阶级局限性又决定了其提出的解决办法治标而不治本,因而也就不可能创造一个真正自由、公平的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