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84074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3.7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71页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71页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71页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71页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71页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71页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71页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71页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71页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71页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71页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71页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71页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71页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71页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71页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71页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71页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71页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71页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71页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71页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71页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71页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71页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71页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71页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71页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71页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71页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71页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71页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71页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71页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71页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71页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71页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71页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71页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71页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71页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71页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71页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71页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71页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71页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71页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71页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71页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71页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71页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71页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71页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71页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71页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71页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71页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71页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ppt_第64页
第64页 / 共71页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ppt_第65页
第65页 / 共71页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ppt_第66页
第66页 / 共71页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ppt_第67页
第67页 / 共71页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ppt_第68页
第68页 / 共71页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ppt_第69页
第69页 / 共71页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ppt_第70页
第70页 / 共71页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ppt_第71页
第71页 / 共71页
亲,该文档总共7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核心考点 分层突破 主干知识 自主排查 目 录 ONTENTSC规范答题模板 4 高考命题探源1 第三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2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5 课时作业 课标展示核心素养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1.综合思维:利用风力作用、流水作用原理解释主要地貌的形成,如黄土高原、长江三角洲等。2.地理实践力:利用业余时间去不同地形地貌区,考察地质地貌的特征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基础梳理1能量来源:主要是。2主要表现形式(1)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分布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太阳辐射能(2)主要的侵蚀作用及形成的地貌侵

2、蚀类型形成的地貌形态分布地区风力侵蚀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地区(例:雅丹地貌)流水侵蚀侵蚀使谷地、河床加深加宽,形成“”型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溶蚀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干旱、半干旱V湿润、半湿润喀斯特可溶性侵蚀类型形成的地貌形态分布地区冰川侵蚀形成、角峰、“U”型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地区(例:挪威峡湾、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海浪侵蚀形成海蚀柱,海蚀崖、海蚀平台等海蚀

3、地貌滨海地带冰斗高纬度【特别提示】1流水、风力与冰川堆积地貌的差异(1)从地表形态看:流水堆积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总体比较平坦,而冰川堆积地貌多呈波状起伏。(2)从堆积物质上看:流水堆积和风力堆积的物质分选性较好,往往是颗粒较大、比重较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较小、比重较小的物质后沉积;冰川堆积物则大小混杂在一起,无分选性。【素养引领】1(综合思维)如何判断侵蚀岸和堆积岸?提示:(1)平直河段按地转偏向力判断如北半球河流右岸侵蚀,左岸堆积。(2)曲流河段则不管南北半球都是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如图所示:(3)主要的沉积作用及形成的地貌沉积类型形成的地貌形态分布地区冰川沉积杂乱堆积、形成地貌冰川分布的高

4、山和高纬度地区流水沉积形成(出山口)、(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颗粒、比重的先沉积,颗粒、比重的后沉积,有明显的分选性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风力沉积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堆积干旱的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沙丘、黄土高原的黄土)海浪沉积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滨海地带冰碛冲积扇三角洲黄土大大小小【特别提示】2正确区分冲积扇和三角洲区分时主要从两方面:一是从位置上区分:冲积扇位于山前,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湖)口附近;二是从组成物质上区分:冲积扇组成物质复杂,颗粒物有大有小,三角洲多以粉砂状物质为主。【素养引领】2(地理实践力)绘图说明如何根据

5、风力堆积物来判断盛行风向。提示:根据沙丘判断风向。沙丘的缓坡为迎风坡,如下图:根据堆积物的大小判断风向。堆积颗粒由大到小的方向即风向,如下图:考点一 不同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核心素养下的命题分析】多以景观图或示意图为载体,通过分析外力地貌的形成和变化过程,考查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抓住地表形态变化过程中的具体特点是解答该类问题的关键。典例1(2019高考全国卷)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下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1)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

6、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2)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河水流量 支流汇入 沿岸地貌 两岸岩性A BCD(3)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A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B水量增大,流速加快C水位上升,淤积增强D侵蚀加强,河床加深规范审答从图文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第(1)题,黄河小北干流位于黄河中游,以雨水补给为主,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导致河流流量季节变化_;干、支流地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导

7、致河流含沙量_;河道所经地区地势相对平坦,易形成堆积性游荡河道。第(2)题,河道属水系特征要素,其摆动范围主要受制于地形地质条件。图中小北干流东岸北部有汾河注入,南部有涑水河注入,西岸则无河流注入,说明其中段两岸可能地势较_,岩性_,影响支流汇入,同时也影响河道展宽。第(3)题,由图可知,渭河入黄河处位于黄河小北干流的下游位置,渭河在主汛期时,流量和含沙量均大,使入黄河处的河床_、水位_,导致其上游的小北干流水位_,流速_,泥沙_增强。小北干流位于渭河入黄河处的上游,其水量和泥沙量均主要来自上游地区,渭河的水量和泥沙量对其影响小。我的答案:大 大 高 坚硬 抬升 抬高 抬高 变慢 淤积(1)D

8、 (2)C (3)C1不同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相应的地貌表现(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多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多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如下图所示)。冰川作用:高山上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湖、冰碛垄等。风力作用:在干旱区,风力侵蚀作用为

9、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柱、雅丹地貌;在风力搬运途中,形成移动沙丘、堆积地貌(如黄土高原)等。2我国主要的外力作用影响下形成的典型地貌张家界地貌即张家界石英砂岩峰林峡谷地貌。主要是经过流水的长期侵蚀和复杂的地壳运动形成的石英砂岩景观地貌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丹霞地貌由流水侵蚀、溶蚀、重力崩塌作用形成的赤壁丹崖及方山、石墙、石峰、石柱、嶂谷、石巷、岩穴等造型地貌,以中国广东丹霞山为代表,是红层地貌的一种类型雅丹地貌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

10、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这种现象在新疆罗布泊东北发育很典型 命题角度一 地形分布变迁图中的外力地貌(高考经典题)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13题。1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A向陆地方向推进B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稳定D反复进退2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3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A位置稳定,

11、泥沙沉积量小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解析:第1题,贝壳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海岸堤,根据贝壳堤的位置可确定古海岸的位置,根据新老贝壳堤的关系,也可以分析海岸线演变过程与动态。图中三条贝壳堤自西向东排列,反映了自古至今海岸线向海洋方向推进,但本题考查的是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的状况,因为贝壳堤是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的,假如海岸线不稳定而是反复进退,就不会形成任何一条贝壳堤,故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的位置稳定。第2题,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会使得贝壳堤外的海岸线不断向海洋方向推进,

12、因而加大了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第3题,由于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图中三条贝壳堤自西向东分布,反映了自陆地向海洋方向的海岸线变迁,也说明了河流带来的泥沙多,入海口处泥沙沉积量大,导致河流入海口的位置多次变动。答案:1.C 2.B 3.D 命题角度二 风化作用与地貌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据此完成45题。4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强的坡向是()A东北坡B西北坡C东南坡D西南坡5地球表面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的自然带是()A温带

13、荒漠带B温带草原带C热带雨林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解析:第4题,根据材料提示,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南坡昼夜温差大,西坡下午受到太阳辐射强,西坡的白天气温高一些,所以西南坡气温日较差大。第5题,从材料提取信息“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说明气温日较差最小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热带雨林带终年高温多雨,气温日较差最小;温带荒漠带和草原带,气温日较差最大;亚寒带针叶林带,气温日较差较大。故选C。答案:4.D 5.C考点二 河流地貌【核心素养下的命题分析】多以地形地质剖面图、区域地形图为载体,通过河流地貌形成过程中外力作用表现的分析,考查区域认知和

14、综合思维。抓住河流地貌的特点及其成因是解答该类问题的关键。典例 2 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1)(3)题。(1)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C河流、沟谷众多D降水集中(2)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降水较少 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河流较长 风化物粒径较小ABCD(3)贺兰山东麓南部大

15、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较高B土层浅薄C光照不足D水源缺乏 思维流程审题干信息:洪积扇主要形成于山口,是流水的_作用形成的信息:除甲地外,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组成颗粒较粗,说明搬运能力较强析图表信息:明确不同图例代表的地理事物信息:贺兰山地势较高,河流主要向_流,沟谷_,大部分地区短小流急,在山麓地带颗粒较大的沉积物堆积形成洪积扇,土壤发育程度_信息:甲地洪积扇上游地形以_为主,地势起伏较小,水流速度较慢,搬运能力弱,且河流较长,大颗粒的砾石容易在中上游沉积,故山口处沉积物以_为主定答案1 2 3 答案 搬运和沉积 东 众多 差 低山 泥沙(1)C(2)B(3)B1河谷的发育河流

16、的上游,往往落差大、水流急,侵蚀作用表现强烈,常形成峡谷、急流和瀑布;河流的下游,堆积作用明显。2河流堆积地貌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一种河流堆积地貌,包括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三种类型。类型分布形成地貌特点洪积冲积平原山前水流流出山口,地势趋于平缓,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前地带堆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即洪(冲)积扇。洪(冲)积扇不断扩大而彼此相连,形成广阔的洪积冲积平原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洪(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类型分布形成地貌特点河漫滩平原河流中下游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堆积体,堆积体在枯水季节露出

17、水面,形成河漫滩。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在一起形成河漫滩平原地势平坦、宽广三角洲河流入海口的海滨地区河流到达入海口时,流速极缓,河流挟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加上海潮顶托,形成三角洲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叉顶点向海洋呈放射状 命题角度一 流水堆积地貌(2020陕西榆林二模)进积和退积是断陷盆地处三角洲发育过程中的两种常见沉积方式,形成的三角洲多呈扇形,前缘沉积物粒径大小变化尤为明显。进积表示陆源物质供应速率快、三角洲前缘不断向前延伸,形成的沉积物下细上粗,退积则相反。扇三角洲多发育在活动的构造区,是由邻近高地直接推进到水体(湖或海)中的冲积扇。下

18、图为某地扇三角洲及甲处沉积层沉积物粒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1.据扇三角洲前缘甲处沉积物粒径变化特点推断()沉积过程先进积后退积 沉积过程先退积后进积 河流搬运能力先增强后减弱 河流搬运能力先减弱后增强ABCD2图中河流()分叉多 易改道 流量不稳定 多为地下暗河ABCD3图中扇三角洲()A水体水面上升则面积不断扩大B水体水面下降则面积不断缩小C其形成条件是河流流出山口即进入水体D由扇顶到扇缘表层沉积物颗粒由小变大解析:第1题,扇三角洲前缘甲处沉积物粒径早期自下而上由小到大,表明三角洲前缘不断向前延伸,后期自下而上由大到小,表明三角洲前缘不断向后退缩,说明沉积过程先进积后退积,河流搬运

19、能力先增强后减弱。第2题,图中显示有多个扇三角洲,说明河流分叉多,易改道;颗粒沉积物不稳定,说明流量不稳定;图中主要以地表径流为主,看不出有地下暗河。第3题,水体水面上升则扇三角洲面积不断缩小;水体水面下降则扇三角洲面积不断扩大;其形成条件是河流流出山口即进入水体;流水沉积作用,先沉积大的再沉积小的,由扇顶到扇缘表层沉积物颗粒由大变小。答案:1.D 2.A 3.C 命题角度二 流水侵蚀地貌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46题。4面积仍

20、在扩大的平坦面是()AT0BT1CT2D.T35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6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A持续下降B持续抬升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抬升解析:第4题,由材料可知,该河段位于河流上游,下蚀作用明显;且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说明T0为河漫滩,枯水期河流水位降低,河漫滩出露地表,接受泥沙堆积,面积会扩大。第5题,河流流速越快,堆积的砾石颗粒越大。由材料可知T3时期砾石的平均砾径最大,说明T3时期该断面流速最大,A正确。第6题,图中显示T3、T2、T1现位于地势较高的河流阶地上,说明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抬升作用。

21、由图可知,每个时期的阶地面都较平坦,说明各个时期内地壳比较稳定,可推断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间歇性抬升,D正确。答案:4.A 5.A 6.D(高考经典题)下图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读图,回答78题。7该河谷()A岩层比岩层形成年代早B岩层比岩层易受侵蚀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D呈“V”形,适宜修建水库8本次洪水()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解析:第7题,从图中岩层的错位及移动方向可以看出,该河流是在断层基础上形成的,另外各岩层并未发生弯曲变形,应是正常沉积的结果,越往下沉积岩形成越早,图

22、中石灰岩和页岩均为沉积岩,页岩在下,石灰岩在上,故岩层形成年代早于岩层,A项正确;在河床断面上,岩层易受侵蚀而发生了凹陷,岩层出露河谷处,岸线较平直,不易被侵蚀,B项错误;岩层未发生弯曲,故不可能是向斜,C项错误;有断层存在的地区,地质条件不稳定且容易发生渗漏,故不适宜修建水库,D项错误。第8题,图中信息显示,水位上升的中期,河谷中沉积物较少,说明河水的侵蚀和搬运能力较强,河流含沙量较大;水位下降时,河谷中沉积物较多,河流含沙量减少,搬运能力减弱,堆积作用增强;因河水在洪水期侵蚀能力增强,会使河床变宽、加深。答案:7.A 8.D 素养立意:立足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考查河流地貌的成因 阅读图文

23、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右图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1)对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的现象作出合理解释。(2)指出46月该断面河水深度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3)分析8月该河段河底淤积的原因。解析:第(1)题,河岸越陡峭,河面宽度变化越小。由图可知,该河流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一方面由于该河段位于河流上游高山地区,伴随着地壳抬升,河流不断侵蚀下切,形成河谷,河水被困于河谷中,向下侵蚀较强烈,侧蚀微弱;另一方面,河流两岸岩性相近或者

24、岩性单一,河水对两岸的侵蚀差异小,形成近乎直立的河岸,难以形成左右摆动的宽谷。第(2)题,由材料可知,该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由于位于美国内陆高山,46月降水较少,而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季节性积雪融水不断增多,河流流量不断增大,受制于两岸陡峭的河谷束缚,河流水位不断上涨。融雪补给为主,河流流量小,导致含沙量小,泥沙淤积少;随着河流流量不断增多,流速不断加快,对河床的侵蚀加剧,河底变深。一方面河流水位上涨,另一方面河底不断加深,故河水的深度在不断变大。第(3)题,一方面,该河段8月份主要受雨水补给,由于多暴雨,坡面侵蚀强,河水搬运能力强,水土流失加重,使河水含沙量增多;另一方面,暴雨导

25、致河流的流量与流速变化大,一旦流速下降,河水搬运能力降低,泥沙就会迅速淤积于河底。答案:(1)(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未摆动);单一岩性(岩性相近)河岸,河岸直立。(2)变化特征:深度增加。原因:融雪补给为主,流量持续增长,水位上升;融雪补给为主,含沙量低,流速持续加快,侵蚀河床。(3)降水补给,(坡面侵蚀强,)河水含沙量高;径流量与流速变率大,流速降低时泥沙快速淤积。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成因类 模板构建1侵蚀地貌成因答题模板考点答题术语答题模板河谷、沟谷、峡谷河床、冲蚀水在流动的过程中,对河床及两岸的冲蚀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可溶性岩石、暖湿的气候可溶性石灰岩在暖湿气候条件下,与流水中含有的CO2

26、相遇,发生化学反应,被溶蚀而形成风力侵蚀地貌携带、破坏风携带的大量沙石对周围岩石的破坏作用形成的地貌,如风蚀蘑菇(风蚀城堡、戈壁)2.堆积地貌成因答题模板考点答题术语答题模板河流冲积扇出山口、平缓、减慢、堆积河流流出山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洪积扇)河口三角洲大量泥沙、海水的顶托、入海口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注入海洋,由于地势低平,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缓慢,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堆积成三角洲风力堆积地貌 碎屑物质、阻挡、风速降低、堆积风携带的大量碎屑物质,在受到阻挡等作用下,风速降低,大量物质沉积而形成的地貌,如沙丘等冰川

27、堆积地貌温度升高、冰川融化、冰碛地貌温度升高时,冰川融化,冰川携带的大量物质在原地堆积而形成冰碛地貌,如东欧平原等典题示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年降水量仅200 mm左右但蒸发量达1 600 mm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图1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图2为该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指出图2中P处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获取信息提取冲(洪)积扇的成因图示信息:P处位于贺兰山东侧山麓地带,地貌呈扇形分布。模板应用地貌类型形成过程冲积扇山区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在流经地形较缓的山麓地带时,泥沙在此堆积而成规范解答 冲积扇(

28、洪积扇)。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缓,其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迁移应用(2020河南新乡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板块运动引起地表隆起或凹陷,形成高原或盆地,在隆起的高原上,通过流水不断侵蚀和搬运,导致河谷发育,随着流水下切、侧蚀,河谷不断加深、展宽。下图为某河谷地形图,图中T1、T2、T3、T4是不同地质时期流水沉积的鹅卵石。(1)说明图中鹅卵石的形成过程。(2)推测河流T4以上剖面没有鹅卵石分布可能的原因。(3)列举该河谷“V”型剖面原先所属的岩土层消失后在河流中下游形成的地貌。解析:第(1)题,其过程如下:先有较大的石块进入河流中,经流水作用变为较圆的鹅卵石形状,最后河

29、流流速慢,鹅卵石堆积下来。第(2)题,可从该河谷中没有鹅卵石这种物质而无法堆积,或堆积后被侵蚀破坏角度分析。第(3)题,本问题含义是该处岩层被侵蚀后,物质被河水搬运到河流中下游,能形成什么地貌。河流中下游因流速变慢而形成河流堆积地貌。答案:(1)河流上游两侧山坡的岩石风化破碎,形成大小不一的石块;石块随流水进入河流;石块在流水搬运途中相互摩擦并受流水长期的磨蚀,棱角逐渐消失形成鹅卵石;当流水的搬运能力下降时,鹅卵石便沉积下来。(2)有两种可能性:在图中的河谷形成之前,该地区为非沉积区,没有鹅卵石沉积;在图中的河谷形成之前,该地区的沉积物中没有鹅卵石;该山谷的河流以侧蚀、下蚀为主,随着河流侧蚀,

30、上部的河谷展宽,原有的鹅卵石沉积区被侵蚀而不复存在。(3)冲积扇、河流沿岸平原、沙洲、河漫滩、河口三角洲。高考命题探源 1|地形题型探源悟解法(高考经典题)下图为华北某地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图中()A甲地陡峻,喀斯特地貌典型B乙地低平,泥石流灾害频发C丙村比丁村土层深厚D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浅思维流程答案 华北 花岗岩 低平 低平 洪(冲)积扇 C知识探源找规律地形对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环境要素主要影响气候迎风坡降水多,多地形雨,背风坡降水少;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也发生变化,形成高山、高原气候;对冬季风的阻挡,使部分区域比同纬度地区气温高,如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对热力环流的影响,如山

31、谷风的形成;影响气候类型的分布及走向河流河流流向,从高处流向低处;河流的落差及水流速度;河网密度及河流长度,一般平坦地形河网密度大,山地地形河流短小环境要素主要影响土壤一般冲积平原、冲积扇、河口三角洲、部分冲积盆地、山间谷地等地区土壤肥沃、水分条件好农业平原、盆地及山间谷地等平坦地形区,适宜发展种植业,便于机械化操作,而山区适宜发展牧业或林业,便于保持水土,含蓄水源工业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应布局在开阔的地形中,封闭的地形污染物不易扩散,加重污染交通海港的建设,一定程度上受海岸线形态、沿岸水深等条件影响;影响交通运输线的方向,对铁路影响最为明显;影响线网密度和分布格局,平坦地形下一般交通网密度大城

32、市地形平坦、地势稍高、面积大的区域是建设城市的理想地形,这利于建筑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可减少投资针对训练提能力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洋县北部的华阳古镇,地处秦岭南坡腹地,境内的兴隆岭一带气候暖湿,有“西北小江南”的美誉。洋县东部的黄金峡介于秦巴山地之间,属古板块结合部。全长约53公里,可分为上、下两段,河道上段浅宽,下段深窄,两岸山林茂密。汉江水流经黄金峡后由浊变清,故黄金峡有“过滤器”之称。如图示意洋县及周边地区。(1)简述黄金峡的形成过程。(2)说明汉江水流经黄金峡后水质变清的原因。(3)从地形的角度分析兴隆岭一带被誉为“西北小江南”的原因。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黄金峡

33、介于秦巴山地之间,属古板块结合部,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加之汉江长期下切侵蚀而形成峡谷。第(2)题,黄金峡分为上、下两段,河道上段浅宽,流速慢,泥沙淤积较多;下段深窄,两岸山林茂密,人类活动较少,水土流失较小,进入峡谷的泥沙少。第(3)题,读图可以看出,兴隆岭一带北部有高大山地。冬季可阻挡冬季风南下,冬季较温暖;夏季是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答案:(1)位于古板块结合部,断裂发育,岩石破碎;经汉江水的长期下切侵蚀而形成峡谷。(2)上段水流缓慢,有助于泥沙堆积;下段山高谷深,两岸森林茂密,人类活动较少,水土流失较小,进入峡谷的泥沙少。(3)兴隆岭地处冬季风的背风坡,受冷空气影响较小,冬季温暖;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黄金峡、酉水溪等谷地大体呈西北东南走向,成为东南暖湿气流的通道,水汽更加充足。课时作业 点击进入wor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