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文(四)第1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一3题。 色彩是人类视觉快感的第一种形式,因而色彩观念就是人类最初形成的审美观念。当人类出现在地球上时,面前便是一片色彩斑斓的世界。对于这样的世界,人类最初能做的事情就是观看、认识、再观看。人类在对于色彩认识的基础上,能够发现、制造和利用颜料,并利用人造色彩美化生活用品,可称为彩陶时代。原始彩陶的发明是餐饮器皿的审美化。原始彩陶的最大成就是基本确立了赤、白、黑、黄、青(蓝)五色观念6这与尚书益稷对于“五色”的记载是相吻合的。我们祖先创造的第二类染色生活用品是锦绣
2、,可称为锦绣时代。锦绣的发明是服饰用品的审美化。 锦绣的出现还是中华色彩观念成熟的标志。这个时期,我们祖先已经能够认识、提炼和利用植物染料。诗经小雅采绿就是写一位妇女采摘染料植物的诗歌。朱熹注云:“蓝,染草也。”植物染料的发现和利用是一大进步。同时,我们祖先已经形成了利用人造颜料装饰和美化生活用品的审美意识。锦绣时代“五色”观念得到了继续巩固。东汉织锦常用红、蓝、黄、绿、白五种色彩,是五色观念的具体实践。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已经掌握了以正色来配制间色的技术。在说文解字中收入不同色彩的丝织品就有35种之多。也有人对于吐鲁番出土的唐代丝绸作过色谱分析,共有24种颜色,其中大部分是间色。所以,在色彩
3、观念上,锦绣时代比彩陶时代又前进了一大步。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人们是在丝绸锦绣生产中丰富了对于色彩的认识,所以也就将色彩与丝绸锦绣联系在一起了。尤其是在对于一些色彩的命名用字中,更可以看到丝绸锦绣对于原初色彩观念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如说文云“绿,帛青黄色也”“紫,帛青赤色”“缁,帛黑色也”等。虽然丝绸锦绣并不是提炼色彩的原料,但是人们对于色彩种类的发现和利用确实与丝绸锦绣的生产需求有关,所以就用各种色彩的丝绸锦绣作为标识色彩的文字。因此,在这些标识色彩的文字里就永远积淀下了丝绸锦绣的痕迹。锦绣不仅美化了人们的生活,而且也促使人们形成了新的审美观念。从商周至战国时期的人们观念中,“锦绣”被称为“
4、美物之首”。锦绣还与生活风俗结合,端午节有绣香包和送香包的风俗。送香包给小孩是保其平安,送给男孩或者女孩是传达爱情,送给老人是保其健康。此外,还有婚俗中以丝绸锦绣制作喜服和合欢被等。在当代政治、外交、体育和科技等活动中,丝绸锦绣作为中华审美元素被广泛地使用着,北京人民大会堂就悬挂着四大名绣精品。西方人认为“美”在艺术之中。因为现实生活里充满了功利的欲望,是无美可谈的。但是,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则认为,“美”就在人的生活里,审美是一种高级生活方式。锦绣对于人类生活的美化,就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摘自古风锦绣与中华传统审美文化,有删减)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类出现
5、在地球上,面对眼前那一片色彩斑斓的世界时,他们的色彩观念主要表现为被动地观看与认识,从而形成色彩审美的基础。B在彩陶时代,人类对色彩进行创造性地运用,他们制造和利用颜料来美化各类生活用品,这是人类色彩观念进步的表现。C尚书益稷和诗经小雅采绿的记载,都证明我们祖先已经形成了利用人造颜料装饰和美化生活用品的审美意识。D随着社会的发展,以正色来配制间色的技术得以掌握,大大丰富了色彩的种类,这一点得到了古代的文献和出土文物的有力证明。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色彩斑斓的锦绣,是我们祖先创造的第二类染色生活用品,更是我国古代服饰用品的审美化和丝绸生产技艺成熟的标志。B。彩陶时代
6、形成了“五色”观念,锦绣时代“五色”观念得到了继续巩固,东汉织锦常用五种色彩是五色观念的具体实践。C丝绸锦绣与中华原初色彩观念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在对于一些色彩的命名用字中,都有丝绸锦绣的痕迹。D锦绣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美化了人们的生活,还促使人们形成了新的审美观念,更在当代政治、外交等活动中发挥作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色彩观念就是人类最初形成的审美观念,所以要考察一个民族的审美观念起源,就应当从考察这个民族的色彩观念开始。 B人们为什么要用丝绸锦绣的名称标识色彩,是因为丝绸锦绣的生产需求直接决定着人们对于色彩种类的发现与利用。C.锦绣与生
7、活风俗的结合,产生了许多寄寓美好愿望与祝福的风俗活动,这说明美其实就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D锦绣的出现,丰富了“美”的存在形式,打破了西方人认为“美”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而只存在于艺术之中的狭隘偏见。(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美的力量丝毫不亚于思想的力量”对话国际安徒生奖得主、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记者:从莫言到您的获奖,人们陡然发现,世界已在注视中国。通过写作,您把自己重年的经历存留下来。而这个过程,也成就了您。曹文轩:莫言得到诺贝尔文学奖,改变了我们对中国文学一直所持有的态度。中国儿重文学也是对世界儿童文学的一份特殊的贡献。我们的国家,曾经历过苦难、灾难。当
8、造物主把这样的命运赋予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时候,他当时是说了一句话:若干年以后,所有的这一切都将会转化为你们的财富。现在,已经到了我们将所有预期转化为财富的良好时刻,我们正在做这个事情。英国独立报曾经有这样一段话:英国的孩子将会看到英国以外的小孩不曾看到的故事。这就是中国儿童文学特有的意义,这个意义是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换来的。我们差不多已经失去了欣赏同胞作品的目光。其实,中国最优秀的儿童文学就是世界水准的儿童文学。这次获奖,我没有太多的激动,只是欣慰,它帮助我佐证了我对中国儿童文学的看法。而最近十年、二十年,中国儿童文学批评界对中国儿童文学的认可一直非常吝啬。对一个中国作家而言,他知道他的双
9、足是站在那块生他、养他的土地上的。他忽视、忘却甚至拒绝这块土地是愚蠢的。这块土地一天24小时都在生长着故事。我知道那个故事会给我带来世界欣赏的目光。但是,只知道立足于这块土地的人远远算不上最聪明的人。最聪明的人是双足坚定地立于这块土地,双眼穿过滚滚烽烟,眺望国内外大事,眺望国家界碑之外的事情。题材是中国的,主题却是人类的。要从一个个中国故事中,看到人类存在的基本状态;要从一个个中国人的喜怒哀乐中,看到千古不变的基本人性,而他又永远希望用他的文字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我一直努力想成为这样聪明的人。我们也需要从西方的儿童文学里面鉴别各种各样的经验,用虚心的态度向全世界最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学习,
10、这是每一个中国作家必须有的态度。记者:远离搞笑、娱乐,荡漾着悲悯的情怀,又葆有淳朴的美感,让您的作品在众多的儿童文学中显得不同。曹文轩:一个孩子没有悲伤,难道就算是健康的生命吗?我们不能为追求快乐而快乐,这个经验我们是不可以忘却的,也是不可以丢失的。当下,简单而轻松的快乐取代了一切具有深度的感受和思考。不需要怀疑,应该有一种叫“儿童文学”的文学,但这种叫“儿童文学”的文学应该是一种培养他们高雅趣味、高贵品质的文学。对孩子们而言,那是打精神底子的书。中国的知识分子要敏感,要有前瞻意识,至少要向这个阅读社会发出提醒。儿童文学不仅仅是给孩子带来快乐的文学,也是给孩子带来快感的文学。这里的快感包括喜剧
11、快感和悲剧快感。让孩子们感动的应是道义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和美的力量,而这一切是永存的。小说是为了人们可以超越生活,在丰厚的人文关怀中,得到精神上的升华。小说的真正深刻,并不是来自对生活的摹写,而是来自对生活的对抗。这种对抗可以是剑拔弩张的,也可以是另一种策略:用神圣、典雅、高尚、悲悯、宽容等加以净化、改造和呼唤。我让我的作品在更多的时候选择了后者,因为我更相信后者的力量。我还是相信,美的力量丝毫不亚于思想的力量,有时甚至比思想的力量更加强大。 记者:常常走在学生中间,大约是您与其他作家的不同。大学教授的身份,让许多学生感到亲切。曾文轩:文章既是一个人的面子,也是里子。一代一代人,相
12、继去世了,但因有文章在,他们的精神、灵魂就在那永生。世界上没有什么神秘的东西是不可传授的,文章也不例外。现在有许多人说写文章是不可教的,既然是不可教的,又谈什么文章之道和文章技法呢?其实,他们在写作过程中一直在琢磨文章之道,并且总结出了许多道理,教给后来人。有些道,后来还成了法。我们这么说,并不是在否定天分的作用。写作会对这个世界的堕落、恶变产生一点儿抑制作用吗?我们无法判断。但写作,至少可以舒解人心中的郁闷,理清如同乱麻一样的思绪。这个时代需要写作。天下万物,其实没什么是不朽的,我对写作还是痴心不改。8月我将去新西兰领奖,当我站在领奖台上时,最重要的礼物就是我将携带一部新完成的长篇小说。一定
13、要完成,哪怕有枪林弹雨我都要完成它。(摘自人民日报,有删减)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曹文轩认为中国的文学家要感谢莫言,因为莫言得到诺贝尔文学奖,改变了我们自己对中国文学一直所持有的悲观主义态度。B曹文轩认为我们国家曾经历过的苦难、灾难,是造物主有意赋予的,莫言认为这一切都将会转化为我们的财富。C曹文轩认为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家正将中国经验和中国故事向全世界的儿童传达,这是很有意义的事,应该得到认可。D曹文轩认为这个时代需要写作,因为写作会给孩子带来快感,并会对这个世界的堕落、恶变产生一点儿抑制作用。5、“美的力量”有哪些表现?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4分)6、曹
14、文轩认为每一个中国作家必须有什么样的态度?请结合材料,进行探究分析。(5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飘柔的黑发冷凝这位女士坐在椅子上时,并没引起吕维平的特别注意,但她解开头上的发髻,娴雅自如地扭动了一下脖颈,那一头飘柔的黑发立即像瀑布似的披散开来,这才使吕维平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他惊呆了,真的惊呆了,自从他在街头干起理发的营生后,还是头一遭见到如此令人赞叹的美发!他在电视上看过许多推销洗发膏的广告,那屏幕上飘逸的秀发是经过“艺术”处理的,视觉效果虽然很新奇、很受看,却很不真实。而此刻,他实实在在地看到这种真实的效果,可又不敢相信了。“还等什么?剪吧,剪掉它!“
15、女士以冷冰冰的口气催促道。吕维平的手心儿出汗了,他迟疑地说:“您真的要剪掉这头发太”“你是怕我不给你钱吗?我已经说过了,剪掉它,剪得越短越好!”锋利的剪刀终于“喀哧喀哧”响起。吕维平用左手十分仔细地攥住每一缕发丝,尽量不让它失落,手里逐渐产生柔滑、厚实、如握绸缎的感觉。他把剪下的发丝轻轻放在身边的小方凳上,抬头一看,竟发现四周围了一大群人。他的心脏突然一阵疾跳,仿佛自己做错了什么事。他替那女士解去白罩单,刚要询问是否要带上剪下的头发,女士根本不容他开口,往椅子上放了一张纸币,匆匆离去。围观的人们叽叽喳喳,吕维平一句也没听懂因为他正处在梦幻状态。他用手绢把那头发扎成一束,拿在手上沉甸甸的。有人大
16、声对他说:“可以卖个好价钱!”吕维平甚感恼火,热血腾地涌到脸上,狠狠瞪了那人一眼。他提前收摊了。从此,他的生意莫名其妙地兴旺起来。有不少人大概目睹了他给那女士剪发的场面,特意来找他理发,而且总要在闲聊时向他打听那位女士的情况。让他难以接受的是这些人说话的口气过于神秘,且明显地夹杂着低级趣味。另有些干理发这一行的人,对他的生意看得眼红,硬是厚着脸皮把椅子、凳子摆到他身边,跟他争抢顾客。吕维平本来是把理发当作第二职业的,为了多增加一些收入,可现在,钱赚得再多心里也不舒服。于是,他干脆放弃了这块“地盘”,带着理发家当去开辟一个新处所。生意清淡下来后,他的心情反倒平静了。在默默地等待顾客到来时,他不禁
17、又想起那位女士和那一束非同一般的美发时间如消逝的行云流水,那女士的相貌及冷峻的神态均已淡漠下去,唯有这束头发仍保留着鲜明的美感。这束头发在吕维平看来就是美的象征、关的化身!剪掉这样的美发,无疑是对美的践踏或破坏,而想到那捉摸不透的、更深一层的含意,他的胸腑内很不是滋味。深秋过后,残叶飘零,失去色彩的天地即将被寒冬统驭。吕维平上街头理发的次数越来越少,最后只选择在晴朗的星期天才出来。一日黄昏时刻,他正准备收摊回家,一位穿风衣的男子走上前要求理发。吕维平打量了几眼,见对方的头发长短适中,无可挑剔,但对方不等他发话便坐在椅子上。吕维平用梳子梳理一番,却没法动剪刀:“我觉得您没有必要修剪头发”“你就看
18、着剪吧,我不在乎。”那男子的态度随和中隐含着某种决断。吕维平只得小心谨慎地剪了两下。“我猜想,你过去不是在这个地方理发,对不对?”“您有什么话就请直说吧。”“好,那我就挑明了说。”男子慢慢扭过脸来,“几个月以前,你一定为一位特殊的女士剪过头发,那女士的头发非常美,你不会没有印象。至于剪掉的头发,你或许也不会轻易丢掉”吕维平说:“我不想否认。”男子一把扯掉白罩单,站起身来瞪大眼睛看着吕维平,激动地说:“我我我找你找得好苦啊!你能不能把头发还给我?因为那是我妻子的头发。”“她自己为什么不来索取?”“我们离婚了。”男子降低了嗓音,“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她才愤然剪掉了那一头关发:现在嘛,我们又要复婚了她提
19、出一个条件,那就是让我替她找回失去的美发。”吕维平与那男子对视许久,从对方的眼睛里看出了渴求重新获得幸福生活的一切期盼,他微微喘息着,嗫嚅道:“明天,还是这个时间,这个地点,我把那一束头发还给你。”第二天,两个人如期相会于街头一隅。吕维平把保存了数月的那一束美发,放在那男子的手掌上。男子将美发紧贴在胸前,一边连声道谢,一边掏出钱夹。吕维平摇了摇头,并提醒对方:“请不要玷污美好的愿望。”两人分手后,吕维平走出几步,又转回身来,看到那男子急促地穿过街道,朝街道对面的一位女士走去。这时,街道两侧的路灯,倏地全都亮了。 (选自2015年中国小小说选)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20、4分)A小说站在第三人称吕维平的视角,为读者讲述了两次生活中常见的剪发故事,以小见大,旨在提醒人们面对挫折时要冷静。B小说结构精致,采用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是吕维平剪发、收发、还发,暗线是女士因离婚而剪发,男士为复婚而寻发。C吕维平为女士剪发时周围人的议论及后来人们的打听,都侧面表现了女子头发之美以及对这个剪掉美发女子的惋惜、好奇。D文中讲“那捉摸不透的、更深一层的含意“中的“含意”应指女士对吕维平为她剪头发时的迟疑非常的不满意,引起吕维平的反思。E小说情节一波三折,起伏变化,主人公吕维平的心理也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变化,最后的结局更饱含着暖暖的人文关怀。8、结合小说内容,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21、(4分)(1)吕维平摇了摇头,并提醒对方:“请不要玷污美好的愿望。”(2分)(2)这时,街道两侧的路灯,倏地全都亮了。(2分)9、有人说本文的标题应改为“剪发风波”更恰当,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段文振,北海期原人也。文振少有膂力,胆气过人,性刚直,明达时务。初为宇文护亲信,护知其有干用,擢授中外府兵曹。后武帝攻齐海昌王尉相贵于晋州,其亚将侯子钦、崔景嵩为内应。文振杖槊登城,与崔仲方等数十人先登。文振随景嵩至相贵所,拔佩刀劫之,相贵不敢动,城遂下。录前后勋,将拜高秩,以谗毁获谴,因授上仪同,赐爵襄国县
22、公,邑千户。俄而尉迟迥作乱,时文振老母妻子俱在邺城,迥遣人诱之,文振不顾,归于高祖。高祖引为丞相掾,领宿卫骠骑。及平江南,授扬州总管司马。寻转并州总管司马,以母忧去职。仁寿初,嘉州獠作乱,文振以行军总管讨之。引军出谷间,为贼所袭,前后阻险,不得相救,军遂大败。文振复收散兵,击其不意,竟破之。炀帝即位,征为兵部尚书,待遇甚重。从征吐谷浑,文振督兵屯雪山,连营三百馀里。帝幸江都,以文振行江都郡事。文振见高祖时容纳突厥启民居于塞内,妻以公主,赏赐重叠。文振以狼子野心,恐为国患,乃上表曰夷狄之性无亲而贪弱则归投强则反噬盖其本心也如臣之计以时喻遣令出塞外然后缘边镇防此乃万岁之长策也时兵曹郎斛斯政专掌兵事
23、,文振知政险薄,不可委以机要,屡言于帝,帝并弗纳。及辽东之役,在道疾笃,上表曰:”水潦方降,不可淹迟,唯愿严勒诸军,星驰速发,水陆俱前,出其不意,则平壤孤城,势可拔也。”后数日,卒于师。帝省表,悲叹久之,赠光禄大夫,谥曰襄。史臣曰:文振少以胆略见重,终怀壮夫之志,时进谠言,其取高位厚秩,良有以也。 (选自隋书段文振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乃上表曰夷狄之性无亲而贪弱则归投强则反噬盖其本心也如臣之计以时喻遣令出塞外然后缘边镇防此乃万岁之长策也B乃上表曰夷狄之性无亲而贪弱则归投强则反噬盖其本心也如臣之计以时喻遣令出塞外然后缘边镇防此乃万岁之长策也C乃上表曰夷狄之
24、性无亲而贪弱则归投强则反噬盖其本心也如臣之计以时喻遣令出塞外然后缘边镇防此乃万岁之长策也D乃上表曰夷狄之性无亲而贪弱则归投强则反噬盖其本心也如臣之计以时喻遣令出塞外然后缘边镇防此乃万岁之长策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襄国县公”为爵位号,中国古代对爵位的划定,每个朝代不尽相同,被封爵的人可以获得一定的官位、土地、人口等。B母忧,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道德礼仪制度,朝廷官员在位期问,如若父母去世,则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C“兵部尚书”为“六部”尚书之一,明清两朝又称之为“大司马”,主要职责是统管全国军事,隋唐以后,其副职叫“侍郎”。D谥,指古代帝
25、王、诸侯、官僚等死之后,根据其生平事迹等给予一个有评判性的称号,如刘邦被称为太祖。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A段文振勇猛过人,打仗敢于冲锋在前。他年轻时力气与胆气过人,后来在追随武帝攻打尉相贵时,拿着槊登上城墙,劫持尉相贵,城于是就被攻下。B段文振有勇有谋,深受皇帝的信任。他追随皇帝出征,陪同皇帝巡游江都,高祖与炀帝都非常优厚地对待他;辽东之战时,他提出进攻策略。 C段文振有胆有识,带兵擅于出其不意。他率军讨伐嘉州獠叛乱时,虽然在山谷中被嘉州獠的军队袭击而大败,但他带领失散的兵卒出其不意地打败了敌寇。D段文振心怀国事,目光长远。他认为被允许居于塞内的突厥启民有狼
26、子野心,担心其将成为国家的祸患,建议皇帝要引起重视,加强边防。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时文振老母妻子俱在邺城,迥遣人诱之,文振不顾,归于高祖。(5分)(2)文振少以胆略见重,终怀壮夫之志,时进谠言,其取高位厚秩,良有以也。(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一15题。 草书屏风 (唐)韩僵 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 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 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 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注】屏风:室内挡风或作为障蔽的器具,为美观计,上面一般都绘有图画或写有文字。怀素:唐代书法家,以“狂草”闻名于世,史称“草圣”。14、下列对本诗的
27、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诗首联以设问开篇,自问自答,好像十分激动地在问主人:“您从哪里得到的这个屏风啊?”惊喜万分之态,溢于言外。 B从诗人立刻就认出这是怀素的笔迹,可见诗人平日对书法极为留心,尤其是对怀素的草书风格十分熟悉,一眼便认了出来。 C第四句一个“浓”字,生动地描述出怀素草书中那种笔酣墨饱、痛快淋漓的特点,已经把整幅字中体现的风格和意境初步传达给读者,十分形象准确。 D前四句一句一转,“何处“分明”“虽多”“犹见”,在转折中步步顿宕,体现了诗人对名家真迹蒙尘的惋惜伤感之情。 E这是一首咏物诗,看似咏“屏风”,实际上是咏“屏风”上怀素的草书。它通过生动精辟的语言形式,极其生动地
28、描述了怀素草书的飞动气势和苍劲形象。15、本诗后四句作者运用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怀素的书法?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蒹葭中“ , ”两句表达男主人公尽管面对又长又险的路途,仍然要逆流而上去追寻心中的她。(2)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爱好,但绝不能放弃提升自己的品德。屈原离骚中的“ , ”两句也表达了这样的意思。(3)李商隐锦瑟中的“ ”一句,用“鲛人之泪”作比,表达对逝去的美好的伤感。 第卷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中国汤显祖、英国莎士比亚、西班牙塞万提斯这三
29、位文艺巨匠,他们的生活空间远隔万里,置身于不同文化背景中,却都创作出了彪炳千古的名作。 当前的网络直播市场给人的一个直观感受就是鱼龙混杂,一方面直播平台中教唆犯罪等违法违规内容并不少见,另一方面侵权问题也屡屡被诟病。 文学作品足影视作品的重要源流,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电影、电视剧不胜枚举,据统计,80以上的奥斯卡最佳影片改编自文学作品。 对网络语言的粗鄙化,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加强监测和引导,逐步凝聚起了社会共识,局面有所改观,但仍难一气呵成。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为更好地把法国人由臣民变为公民,当权的革命者对高等教育体系进行了大张旗鼓的改革。 今天的中国既要继承传统的珍贵遗产,又不能抱残守缺,
30、应与时俱进,这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 A B C D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作为文化的要素,品格不仅是个体人的文化素养,也是民族的文化素养,因此深刻把握品格的内涵及其时代价值,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B日前,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指出,将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城镇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围,建立根据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 C作为国内最大的专用电梯制造商之一,上海三菱电梯公司依托物联网系统提供增值服务,其利润已经占到公司总利润的40以上,实现了多业态发展的华丽转身。 D当前,不少地方急于不惜花大代价搞品牌创建乃至品牌争夺,甚至挖掘地方经济、文化资源,却忽视了
31、不少就在身边并且具备地方特色、文化内涵的资源。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在中国古代哲人看来,“道”寄托着人类的最高理想,人们 做任何事情, 必须遵循“道”的原则, 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与“道”相违。在政治领域,“道”是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 这个指导思想必须是唯一的,不能与其他思想理论相“杂”。 一个国家一次只能选择一个“道”, 就会思想混乱,整个国家就会迷失方向,这就是所谓的“多则扰,扰则忧”。A不管都而且如果那么B无论都/而且即否则C即使也而且即反之D无沦都而且即否则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
32、个字。(5分) 长期以来,关于鱼类是否与哺乳动物一样有感情的问题, ,结果谁都无法完全说服对方。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 。虽然鱼类的大脑与哺乳动物的大脑在组织上不尽相同,但它们大脑的某些区域,两者都拥有相同的进化起源。 ,鱼类和哺乳动物一样会出现相应的行为反应。21、观察下面一幅漫画,请以“司法体制改革”为开头,运用关联词“只有才”,写一段不少于30字的话,揭示漫画的内涵。(6分)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斯特林是美国小提琴家、表演艺术家,目前已在全世界举办了多场演奏会,在全球拥有无数粉丝,她的演奏会场场爆满,门票供不应求。但她也经常
33、卸下舞台装扮,穿上套头衫,反戴着帽子,在纽约地铁里演奏,却常常无人为之驻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017年衡水金卷答案 (四)1、C【解析】尚书益稷仅记载了五色,不能证明我们祖先已经形成了利用人造颜料装饰和美化生活用品的审美意识。2、A【解析】“丝绸生产技艺成熟的标志”错,属无中生有,应是“中华色彩观念成熟的标志”。3、B【解析】“直接决定着”错,原文第三段的意思是“与丝绸锦绣的生产需求有关”,属于歪曲原意。4、C【解析】A“悲观主义态度”过于武断。原文是“一直持有的态度”,不一定就是悲观主义态度。B“这一切都将
34、会转化为我们的财富”不是莫言的观点。D“写作会给孩子带来快感”错,应是“儿童文学会给孩子带来快感”;另外,“对这个世界的堕落、恶变产生一点儿抑制作用”也是“我们无法判断”的。5、用神圣、典雅、高尚、悲悯、宽容等对孩子的心灵加以净化、改造和呼唤;不仅是给孩子带来快乐,也是给孩子带来喜剧快感和悲剧快感;能培养孩子们的高雅趣味、高贵品质,使他们得到精神上的升华。(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6、要有文学自信,要客观公正地看待自己的文学;要立足中国故事,看到人类存在的基本状态和千古不变的基本人性(或“用中国的题材,表达人类的主题”);要用鉴别的方法和虚心学习的态度去看待一世界文学;要有前瞻意识,向社会发出
35、为孩子“打精神底子”的提醒。(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5分)7、AD【解析】A小说通过前后两次剪发,旨在提醒人们珍惜与呵护美好的幸福生活。D“含意”应指女士因为离婚而对生活的愤恨与失望,与吕维平无关。8、(1)动作、语言描写,(1分)吕维平提醒对方对幸福生活的期盼是无价的(也是用金钱无法衡量的)。 (1分) (2)环境描写,(1分)灯光象征着光明与温暖,隐喻这对男女幸福生活的重新开始。(1分)9、观点一:用“剪发风波”更恰当。理由:从内容来看,小说讲了吕维平为一个女士剪掉美发而引起围观等风波,标题统领全文。(2分)从小说的情节结构来看,吕维平因剪发,继而引出留发、最后还发一系
36、列曲折的变化,具有风波的意味,标题更符合情节发展。(2分)从小说主旨来看,小说通过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剪发故事”,告诫人们要珍惜呵护美好的幸福生活。(2分) 观点二:用“飘柔的黑发”更恰当。理由:从标题本身看,“飘柔的黑发”不仅写出女士头发之美,更是美的化身与象征。(2分)从内容情节来看,“飘柔的黑发”是线索,全文围绕头发,写了一个剪发留发寻发还发的故事。(2分)从小说主旨来看,吕维平把“飘柔的黑发”交还这对即将复婚的男女,表达了作者对享有幸福生活的美好祝愿。 (2分)10、B【解析】“无亲而贪”与“弱则归投”“强则反噬”都是对仗句式,表达同一层面的意思,所以应断句,排除A与C两项。B与D两项中
37、,初看“如臣之计以时喻”,没有问题,句意符合前后语境,但“遣令出塞外”译为:派遣命令他们迁到塞外,此译法中的“派遣”与“命令”不合常理;或译为:遣送让他们迁出塞外,此译法中的“遣送”没有宾语。所以排除D。11、D【解析】“太祖”是庙号。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起的名号,如太祖、高祖、世祖、太宗等。12、B【解析】“陪同皇帝巡游江都”错,原文“帝幸江都,以文振行江郜郡事”的意思是“皇上驾临江都,让段文振管理江都郡的事务”。13(1)当时段文振老母亲、妻子儿女都在邺城,尉迟迥派人诱逼他,段文振不加理睬,归依了高祖。(“妻子”“诱”“顾”“归”各1分,句意1分) (2)段文振年轻时就因胆识
38、谋略而被推重,始终怀有壮士的大志,时常上奏一些正直的话,他能够得到高官厚禄,的确是有原因的。(“谠言”“厚秩”“良”“以”各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 段文振,是北海期原人。段文振年轻时就有臂力,胆识气魄超过常人性情刚直,通晓时务事理。起初是宇文护的亲信,宇文护知道他有才干,提拔他为中外府兵曹。后来武帝在晋州攻打北齐海昌王尉相贵,尉相贵的副将侯子钦、崔景嵩作为内应。段文振拿着槊攀登城墙,与崔仲方等几十人最先登上。段文振跟随崔景嵩到尉相贵住所,拔-FTJ劫持尉相贵,尉相贵不敢动,城于是就被攻下。统计前前后后的功勋,将封为高显的官职,因为遭受谗言毁谤受到谴责,于是只授为上仪同,封赐爵位为襄国县公
39、,食邑千户。不久尉迟迥叛乱,当时段文振老母亲、妻子儿女都在邺城,尉迟迥派人诱逼他,段文振不加理睬,归依了高祖。高祖让段文振任丞相掾,统领警卫骠骑。等到平定了长江以南,段文振被授官为扬州总管司马。不久又转任并州总管司马,因为母亲去世守丧而离职。仁寿初年,嘉州獠族叛乱,段文振凭借行军总管的身份去讨伐。率军行进在山谷之间,被敌寇袭击,前后都是险阻,不能互相救助,军队于是大败。段文振于是收拢失散的兵卒,出其不意地攻打嘉州獠族的军队,最终打败了他。炀帝即位,段文振被征召为兵部尚书,待遇非常优厚。跟随皇上一起出征吐谷浑,段文振督军屯扎雪山,军营相连三百多里。皇上驾临江都,让段文振管理江都郡的事务。段文振见
40、高祖当时能够容纳突厥启民在塞内居住,并把公主嫁给了他,并且多次赏赐他。段文振认为突厥启民是狼子野心。担心会成为国家的祸患,于是就上表章说:“夷狄的本性,不讲亲情而且贪婪,弱小的时候就归附投降,强大的时候就反咬一口,这大概是他们的本性。依我之计。及时开导遣送,让他们迁到塞外,然后在边缘地带镇守防卫,这才是万岁的长远之计。”当时兵曹郎斛斯政专管兵事,段文振知道斛斯政阴险刻薄,不能够委以机要之事,多次时皇上说,皇上全都不采纳。等到辽东之战,段文振在路上病重,上表章说:“(此时)正当雨季,不可拖延,只是希望对各路部队严加管束,火速进发,水陆两路一同推进,出其不意,那么平壤这座孤城,势必可以攻下。”过后
41、几天,段文振死在军中。皇上看了他的表奏,悲叹了很久,追赠他为光禄大夫,谥号襄。史臣说:段文振年轻时就因胆识谋略而被推重,始终怀有壮士的大志,时常上奏一些正直的话,他能够得到高官厚禄,的确是有原因的。 14、AD(选A给3分,选D给2分) 【解析】A不是设问,是疑问。设问是无疑而问,先一问后答,而这两句是有疑而问,下一句也不是对上一句的回答。或者说这一问只是表示一种惊叹的语气,不是设问。D主要体现的是诗人发现真迹的惊喜、愉悦之情。15、新奇的比喻。颈联从点画来赞美怀素书法的刚劲有力。前一句是说怀素草书中的点,好像怪石正在秋涧奔走;后一句是说怀素草书中竖和弧钩笔画,真像枯藤(即“寒藤”)挂在古松上
42、。这一比喻形象奇特,体现出怀素草书狂放、苍劲的特色。(3分)(答不出点、竖、弧钩这些术语没关系)奇妙的想象。尾联说如果把屏风搬到水边,每个字恐怕都要化成龙,游到水里去了。这一想象非常奇特,表现怀素书法的灵动、矫健。“恐”字,不仅有估计的意思,也还恐怕它真化为龙,从水中飞走,而失去这珍贵难得的字幅的意思,有一种风趣的意味隐含其中,曲折委婉地表达了对怀素草书遗墨的万分珍爱之情。(3分)16、(1)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2)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3)沧海月明珠有泪 (每句1分,共5分)17、B【解析】彪炳千古:形容伟大的业绩流传千秋万代。“泥沙俱下”与“鱼龙混杂”都有形容好的和坏的混在一起的
43、意思,但“鱼龙混杂”只用于人,“泥沙俱下”可用于人或事。此处应用“泥沙俱下”。不胜枚举:无法一个一个全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一气呵成:形容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也形容完成整个工作的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应改为“一蹴而就”。大张旗鼓:形容进攻的声势和规模很大。也形容群众活动声势和规模很大。也比喻公开。这里应用“大刀阔斧”,比喻办事果断而有魄力。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思改进。18、A【解析】B“根据”和“以为依据”杂糅,将“根据”改为“以”;C在“提供”后加“的”;D语序不当,“不惜花大代价品牌争夺”与“挖掘地方经济、文化资源”语序互换。19、B20、人们一直争论不休 鱼类也拥有一定程度的情感 如果这些区域受到刺激(写出一句给1分,写出两句给3分,写出三句给5分)21、司法体制改革中的权力与责任就像担子的两端,只有两者达到平衡,其改革的步伐才能走得更加稳健。 (6分)22、【写作指导】 这是一篇可以从多个角度立意的作文题,为什么同样一个人,在舞台上和地铁里所受到的待遇截然相反?这说明平台很重要。从这个角度可以立意为“平台影响人生”“平台的高低往往决定价值的大小”。如果从欣赏者的角度看,为什么斯特林在舞台上时,人们会极力追棒,在地铁里人们却熟视无睹?欣赏者需要反思什么?从这个角度可以立意为“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