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扬州市安宜高级中学高二B部语文《渔父》教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83419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扬州市安宜高级中学高二B部语文《渔父》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江苏省扬州市安宜高级中学高二B部语文《渔父》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江苏省扬州市安宜高级中学高二B部语文《渔父》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江苏省扬州市安宜高级中学高二B部语文《渔父》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安宜高中高二B部语文教学设计总 课 题直面人生课时1课 题渔父主备人牛峰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句2、分析二人的人物形象特征。3、认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思考生与死的价值。教学重点分析二人的人物形象特征教学方法角色朗读法、讨论指导教学过程备课札记【前置性补偿】一作者简介:屈原: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但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

2、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二、给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憔悴 餔糟 濯缨 汶汶 三闾 鼓枻 莞尔 歠醨三、解释加点字:1、屈原既放:已经或之后2、行吟泽畔:边走边唱3、颜色憔悴:脸色4、形容枯槁:形体容貌5、是以见放:被6、圣人不凝滞于物:被7、何故深思高举:思考深刻,行为高出于世8、吾闻之:音节助词9、安能以身之察察:结构助词,的【课题导入】“是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世界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的名作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面对人生困境的发问。生与死的确是一个让人难以选择的问题。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为了完成传世之作史记忍辱负重,选择了生存。而我们的先辈孟子却说过:“生,我所欲也,义,亦

3、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渔父一文,走进屈原的内心世界,来解读生与死的内涵。【朗读课文】1、 生自由读(要求:准确、洪亮)2、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3、 思考两个人物的话应分别用什么语调读:渔父淡然,声音悠长屈原失意,声音沉稳【新知探究】1、文中出现了几个人物?全文是以怎样的形式展开的?明确:渔父和屈原两个人物 全文是以人物间的对话形式展开的。2、渔父向屈原询问了几个问题?屈原是如何回答的?明确:两个问题,“何故至于斯?”“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分析中落实翻译)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屈原:新沐者必

4、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宁赴湘流。渔父:水清濯缨,水清濯足。3、本文运用了哪些描写塑造了屈原怎样的形象?明确:文中对屈原的肖像描写“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刻画出了屈原心里交瘁的状态,体现他当时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人生态度。对屈原的动作描写跟肖像描写一样传神,“游于江潭,行吟泽畔”,寥寥几个字,写出了他的忧国忧民。文中描写屈原的语言“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表现了他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生态度,同时也说明他始终坚守自己的理想。文中还有一处关于屈原的语言描写也很重要“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这一段更加表明了屈原坚定

5、的立场,体现他刚正不阿的性格,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人生态度。4、本文在塑造屈原的同时,还塑造了渔父这一形象,他具有怎样的处世态度?为何要塑造这一形象?明确:(1)渔父的语言描写“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体现了他随遇而安,潇洒大度的人生态度,似乎有些超然物外。对渔父的肖像描写“莞尔而笑”则写出了他豁达的人生态度,与世无争,淡泊名利,把一切都看透了的感觉。(总结)渔父:自由旷达,随遇而安,与世推移,乐天知命,无拘无束,超然物外。(2)塑造这一形象,对屈原来讲,具有衬托的作用,突出了屈原坚持理想、坚持人格操守的高尚品格。补充文学作品中的渔父形象: 第二,渔父意象包含了几

6、个要素。首先是“渔”,含垂钓之风。汉光武帝的同窗严子陵,私交颇好,然刘秀多次相请,却一生不仕,隐于浙江桐庐,垂钓终老,所以李白称其“昭昭严子陵,垂钓沧波间”。其次是“父”。“父”又写作“甫”,为老年男子之称。老年人历经沧桑坎坷,明于得失,归心淡泊,自然非少年人锐意进取可比。第三是“水”,道家认为水是万物之本,品性谦逊,亲附万物而公正无私,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暗示道家的理想追求。第四是“舟”。有渔父必有舟,又必是小舟。苏轼赤壁赋称“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舟如一叶,以况其小,只有小舟才能达到“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的境界。 第三,渔父意象寄

7、托着中国文人对这种与世无争的超然生活的向往。渔父是真正的隐者,他们留给世界的是一个飘逸的背影,轻轻地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他们乘扁舟漂游水上,自然,惬意,无拘无束。得意时出仕兼济天下,失意后归隐吟风啸月,是中国文人千载不变的人生轨迹。历经宦海沉浮颠沛流离之后,莫如散发弄扁舟,独钓寒江雪。他们将山水田园当成精神栖居地,在这里,心灵的创伤得到愈合,灵魂获得拯救与升华。5、屈原和渔父在表达各自的人生哲学时运用了什么方法?有什么好处?明确:比喻(使哲理性的道理变得形象化、具体化和生动化)、反问(强调人物的坚定决心)【课堂检测】翻译下列句子。1、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2、何故沉思高举,自令放为? 3、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4、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