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咸丰县春晖学校高一第三次月考试历史试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祝考试顺利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综合已发现的卜辞资料来看,目前见到的甲骨文单字已达5000以上。字形结构也相当复杂,象形、指事、会意、假借、形声、转注六种构字原则皆可找到实例。词类上已有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等区分。这说明甲骨文A是周代的一种文字 B与现代汉语没有差别C是我国最早的文字 D是一种较成熟的文字2学者柏杨说:“变法是人类智慧所能做的最惊心动魄的魔术,它能把一个侏儒变成一个巨人,把一个没落的民族变成一个蓬勃奋发的民族,把一个弱小
2、的国家变成一个强大的国家”。以下改革与上述文字最贴切的是A战国商鞅变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C唐两税法改革 D宋王安石变法3阎步克说:“北方少数民族的部族制度与华夏制度的剧烈碰撞,最终在北方地区激发出了新的变迁动力与演进契机,交替的胡化和汉化孕育出了强劲的官僚制化运动,它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这说明孝文帝改革A为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基础 B建立了大一统国家C促进了士族制度的发展完善 D调和了各民族矛盾4隋代三省为政务机构,所谓“朝之众务,总归于台阁,尚书省事无不总”。唐代仍以三省六部制为核心,其运转方式渐趋规范,宰相之间亦形成了较为稳定
3、的平衡。这说明唐代A政治运行机制逐渐成熟 B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C“家国同构 ”形态终结 D官僚政治制度基本确立5妈祖是中国民间信仰的海上佑护女神。北宋宣和六年(1124年),朝廷赐庙额“顺济”给妈祖,这是妈祖第一次得到朝廷认可。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朝廷赐妈祖“灵惠妃”的称号,妈祖完成了从地方神到全国女神的转变。这从侧面印证了两宋时期A经济重心南移 B海外贸易繁荣 C北方民族压迫 D儒学信仰动摇6下图所示是一幅名为势如破竹的时事漫画,发表于1911年11月的神州日报上。该漫画的寓意是A革命思想蓬勃发展 B清廷统治土崩瓦解C反帝统一战线形成 D资产阶级力量重组720世纪20年代郭沫若出版中
4、国古代社会研究,将唯物史观贯彻到史学研究中,把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历史分为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中国古代文化体系。这一文化体系构建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方法得到传播 B历史研究成为民国时期的显学C中国的史学研究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D学术研究与国际前沿紧密结合81946年,梁漱溟(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到上海去见周恩来,促其回南京继续和谈。次日梁返回南京,下车见报载“国军已攻下张家口”,不禁惊叹地对记者说:“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和平死了”是因为A重庆谈判国共双方未达成一致意见 B国人和平建国的要求脱离实际C国民党发动内战,撕毁政协协议 D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议
5、上签字9漫画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漫画杂志的某一期封面,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农村棉花种植获得大丰收 B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点C农业合作化取得丰硕成果 D农业经济实现跨越发展10倪学勇在雅典民主的多元解读中说道:“这种专政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度,可以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淹没在尘土之中。”这主要说明雅典民主制A城邦组织能力强大 B充分保障公民权利C鼓励公民积极参政 D存在多数人的暴政11古代拜占庭帝国保存并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部分文化遗产,并把基督教传到东欧;阿拉伯文化以伊斯兰教为底色,融
6、合了希腊罗马和西亚传统文化。这说明A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摧毁了原住民的文化B各区域文化在碰撞、交流和融汇中发展C亚欧游牧民族文化与迁入地文化不相容D亚欧游牧民族文化比阿拉伯文化优越12公元前367年和公元前242年,罗马相继确立了内务大法官和外务大法官,处理罗马市民相互间、外国人相互间的民事纠纷。公元212年,卡拉卡拉皇帝颁布安托尼亚那敕令,废除市民与臣民的区别,准予居住在罗马帝国境内的居民或臣民一般都可取得市民权。这些变化反映出A公民法已不复存在 B罗马法与时俱进C罗马法律体系形成 D共和国得以巩固13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从食物采集者到食物生产者的转变,改变了人类生活的每一个方面。这些改变主要
7、体现在从迁徙过渡到定居 疾病和饥荒盛行人口得以加速增长 手工业劳动出现A B C D14独立宣言写道:“代表权对人民来说具有无可估量的意义,而对暴君来说是可怕的。”其思想原则与1787年宪法中一致的是A人民主权原则 B联邦制原则 C三权分立原则 D两党制原则1515世纪,意大利学者米朗多拉(14631494)发表过一篇专门论述“人的尊严”的演说。他承认是上帝创造了人,但是他认为,上帝并没有限制人的自由发展,而是给予人们“自由意志和行动的自由”。这一演说A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观念 B摆脱了神学理论的束缚C深受宗教改革思想的影响 D反映了自由平等的理念16近代科学革命的成功,使人们认识到,既然科学家
8、能发现自然界的基本规律,研究人文世界的学者或许也能发现人类历史和社会中的规律。与此认识具有历史关联的史实是A日心说和文艺复兴 B经典力学体系和启蒙运动C相对论和现代主义 D进化论和科学社会主义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中国古代华夏观念】(10分)当代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统一国家,是汉族以及诸多的中国少数民族一起参与中国国家构建的共同历史成果;中国的疆域,是分别由数十个不同民族世代居住的历史家园共同构成的。材料一“天下思想”中关于多民族国家、多民族天下的思想,不过是忠实地反映了中国从先秦时代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事实;而构成“天下”的主体民族“华夏”自身,就是在“中国”从部落联
9、合体社会向初期国家社会过渡的过程中,由众多的部族和民族通过“中原化”“华夏化”而共同形成的。(日)王柯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历史中国的认知与实践材料二且自古中国一统之世,幅员不能广远,其中有不向化者,则斥之为夷狄。如三代以上之有苗,刑楚、犹,即今湖南、湖北、山西之地也,在今日而目为夷狄可乎?至于汉、唐、宋全盛之时,北狄、西戒世为边患,从未能臣服而有其地。是以有此疆彼界之分。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丰,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清)雍正帝编纂大义觉迷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先秦时代“华夏”的形成和演变。(4分)(2)
10、根据材料二,概括雍正的民族观,结合所学,概述“我朝”使“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的史实,(6分)18【中西对外贸易】(15分)材料一中国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农业社会,从来没有出现贸易立国的时期,尽管很早就有与海外的商业往来,却没有成长为推动新兴经济部门的发展并动摇旧经济结构的力量。由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差异导致的区间资源禀赋差异和经济重心南移带来的国内各地区间的不同比较优势,使得国内地区间贸易的潜力巨大。中国曾经有过发达的海外贸易活动,但明中叶以后就衰落了。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材料二资本主义在西欧的萌芽和发展,不断侵蚀以农为本的自然经济。资本主义一经产生,就必定不断扩大市场交换范围,伸入并占有原来封闭的
11、农本经济的阵地,无止境地向可能达到的各个角落扩展。它突破地理的自然界限和国家疆域,最大限度地为销售其商品而开拓市场。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中叶以后海外贸易衰落的原因,并简析其影响。(9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早期西方海外贸易发展迅速的条件。(6分)19【宗教改革】(15分)材料一在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过程中,路德指出教皇不是来自神,而是来自人为的设立,教皇“把自己提高到世俗之上,是不适当的”。路德在致德意志教会公开书中指出,宗教改革在于“帮助德意志民族成为自由和基督化的,不再受教皇的异教化和反基督教的邪恶所控制”。德国宗教改革
12、中,路德提出废除行乞朝圣,减少宗教节日、教会律例和修道院数量,肯定神甫的结婚自主权,反对肉体摧残。路德根据奥古斯丁的观点,认为教会的职责是用来管理信仰和道德的,“上帝用教会做他慈爱的工具,用政府做他愤怒的工具”,教会不应干涉政府,世俗的权力“应在整个基督徒中自由地行使他的职务,无论对教皇、主教、神甫等,都不徇情面”。欧阳爱权、刁小行路德宗教改革的世俗化维度及历史影响材料二英国宗教改革是在亨利八世时的1529年开始的,1536年以前,亨利八世曾连续召开八次会议,颁布限制教士在遗嘱认定时抽取佣金禁止教士兼领圣俸等相关法律法规,限制教士权力,变革英国天主教会。1530年,检察总长控告教士触犯了为限制
13、教皇权力而制定的普雷姆奈尔法规。1531年,英国国王严厉指责教士们的行为,迫使教士们不得不承认国王是他们的“特殊保护人和唯一的最高君主”。从1536年至1539年,英国共关闭修道院645所,所得财产全归英国国王所有。纵然如此,宗教改革后,英国仍然存在既承认因信得救,又允许教徒向教士忏悔,甚至还承认罗马主教可以赦免人的灵魂的现象。曹华维从英国国教建立看英国特色宗教改革(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路德宗教改革世俗化的表现。(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特点,并谈谈你对英德两国宗教改革的认识。(10分)20【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12分)材料1939
14、年,毛泽东指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些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1948年,毛泽东指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完成之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就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外部就是同帝国主义的矛盾。”1956年,中共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957年,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是当前
15、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论断。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韩振峰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过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时期的矛盾变化,自拟具体论题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咸丰县春晖学校高一年级5月考试历史试题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DAAABBACBD题号111213141516答案BBCA
16、AB二、非选择题17【答案】(1)概述: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自称为“华夏”;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周边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进入战国之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4分)(2)民族观:华夷俱是中国(华夷一家)。(2分)史实:收复台湾,在台湾设府;反击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叛乱;平定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兄弟叛乱;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在新疆设立伊利将军;在西藏册封宗教领袖,派遣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治;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4分,任答四点即得4分)18【答案】(1)原因:自然经济始终占
17、据主导;统治者抑制商业发展,实行“海禁”政策;国内贸易潜力巨大,降低了对海外贸易的需求。(6分)影响:不利于新兴经济部门的发展;阻碍了新生产关系的滋长;使中国错失世界发展潮流。(3分)(2)条件: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的推动;全社会对财富的渴求和冒险精神的支持。(任答三点得6分)19【答案】(1)表现:禁止教皇居高临下控制德意志民族;简化宗教仪式和反对禁欲主义;教会与世俗政权职能分立。(5分)(2)特点:由国王主导发起;自上而下;以维护王权为中心;具有一定的妥协性。(6分)认识:宗教改革是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宗教改革的完成不仅实现了教会的世
18、俗化,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俗王权,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4分,言之有理皆可得分)20【答案】参考示例1:论题:正确判断社会主要矛盾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前提。九一八事变后,民族矛盾开始上升,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之后,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年底,召开瓦窑堡会议,正式确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渐建立。基于对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的正确判断,中国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参考示例2:论题:以阶级斗争为纲,导致我国建设出现重大挫折。1957年,阶级矛盾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论断的提出,改变了中共八大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导致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局面的出现,并发展为“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期间制造了大量的冤假错案,以及革命委员会的建立,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文化大革命”破坏了国民经济的正常建设,使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知青上山下乡”,废止高考,导致了我国人才的断层。由此可见,认定阶级矛盾为主要矛盾,导致了我国建设出现重大的挫折。